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注释: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

一作“空”。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赏析二: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1: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

云梦泽上蒸腾像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摇撼岳阳城。

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圣明时代无事可做,感到羞愧。

坐着观看垂钓的人,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译文2: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译文3:仲秋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

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词语解释】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济:渡过。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徒:徒然。

背景: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

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

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

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诗以洞庭湖为背景,借景抒怀,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同时,通过赠诗给张丞相,孟浩然也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华。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从诗题来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望洞庭湖”,二是“赠张丞相”。

洞庭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

诗人选择洞庭湖作为写作背景,既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也为抒发情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而“赠张丞相”则表明了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和对象,即向当时担任丞相的张说表达敬意和诉求。

在诗歌内容上,孟浩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诗歌开篇即写“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了洞庭湖在秋季水位高涨时的辽阔与浩瀚。

其中,“涵虚”二字表现了湖水包容天地的气势,“混太清”则进一步以天地的混沌状态来形容湖水的浩渺。

接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诗人以云梦泽为喻,形容湖面上水汽蒸腾的景象,同时用“波撼岳阳城”来描绘湖水波涛汹涌,仿佛能够撼动岳阳城。

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表达情感上,孟浩然借景抒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面对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诗人不禁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时局的艰难。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这里,“欲济无舟楫”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无奈表达,也是对时局无法把握的隐喻。

而“端居耻圣明”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在盛世之中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懑之情。

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关注,也展示了他对国家社稷的忧虑。

在诗歌结构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采用了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

前四句主要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为后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和铺垫。

后四句则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诉求来表达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对张丞相的敬意。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在内容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情感上则由浅入深、逐步升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这是一首出色的干谒诗。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称颂对方要儒雅得体,不失身分。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

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

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

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首联点明时令,写洞庭湖秋水盛涨的壮阔。

时值“八月”,秋水汤汤,几乎与湖岸平接。

“涵虚”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浑然一体。

开头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气势雄浑。

颈联实写湖,这是写洞庭湖景色的名句。

“气蒸”句写出湖的深厚雄浑。

云梦,古代大泽名,在古荆州,范围比今天的洞庭湖要大。

洞庭湖上烟波浩渺,云汽蒸腾,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了湖的滋养哺育。

而“撼”字,动静结合,更凸显湖的澎湃动荡,气势磅礴。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

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这是写景的妙用。

下面四句(颔联),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注释: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济:渡。

楫:划船用具,船桨。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

一作“空”。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

“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诗歌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

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

“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

[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善阶《从“羡鱼”和“结网”谈起》)【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引“无名氏”语)。

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

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

“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

“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

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乘。

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圣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涵虚:指水映天空。

太清:天空。

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

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

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接,含混一片。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

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

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

“气蒸”句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句。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城岸,岁常倾颓。

”故有“波撼”一句。

《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

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

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1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2,波撼岳一陽一城3。

欲济4无舟楫,端居5耻圣明。

坐6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涵虚:水汽浩茫。

2云梦泽:古大泽名。

3岳一陽一城:在洞庭湖东面。

4济:渡过。

5端居:闲居。

6坐:因为。

八月的湖水涨平了洞庭的堤岸,这时,浩渺的湖水与蓝天相接,难辨水天。

云梦泽的上空蒸腾着像烟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几乎要摇撼岳一陽一城。

我想要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和桨,身处繁华盛世,却闲居在家,真是感到羞愧啊!因为看到垂钓的人,想到自己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浩渺之美】孟浩然在这首诗中,极力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浩渺,美丽的八月,秋水涨潮后的洞庭湖碧波连天、水天一色,就连天空也仿佛被装在湖中了,水天相接是那样的无边无际。

湖中的水雾蒸腾,浩浩荡荡地笼罩着云梦泽,湖边的草木也是郁郁葱葱的。

这时,汹涌浩渺的湖水开始澎湃,它摇晃的气势,仿佛可以撼天动城了。

【赏析】孟浩然的这首诗,之所以写得烟波浩渺,气势磅礴,是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表达了个人炽烈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一点在诗的前四句已经体现出来了,诗人为我们展现出了洞庭无比壮阔的景象,气势浩大,震撼人心,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启示】孟浩然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生于盛唐,年轻时就立下大志,虽然一路坎坷,但能洁身自好,不趋承逢迎有权势的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并赠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

诗人借描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色,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

表明了诗人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做一番大事业。

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一精一神状态,以对人生目标和理想的无限追求。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题解】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为的是博得赏识和录用。

为了保持面子,极力委婉而掩起干谒诗的痕迹。

【注释】①张丞相:即张九龄。

②“八月”两句:平,指水与岸平。

虚,指元气。

太清,指天空。

③“气蒸”两句:云、梦本为二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以南,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以北地区,方圆九百里。

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便合称云梦泽。

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 ④“欲济”句:想渡洞庭,却无舟楫。

暗示欲出仕济世,却无人援引。

端居:独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⑤“坐观”两句:垂钓者,比执政者,指张丞相。

徒有,空有。

羡鱼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诗今译】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静,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难以分清。

云梦水气蒸腾,迷离如烟似雾,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无人引荐,有渡水无楫之苦,耻在圣明时代安闲,自愧前途。

我对坐矶垂钓的渔翁十分艳羡,但因结网无丝,只好触景生情。

【鉴赏提示】此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达出作者渴望出仕的心情。

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即张九龄。

“丞相”是指其所任的尚书右丞相之职,而并非宰相之职。

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

这时他所任的是宰辅之职。

开元二十四年 (736)十一月迁尚书省右丞相,并罢知政事,这才是孟诗中所提的“丞相”之职。

“宰相”与“丞相”两职在隋唐区别甚大,细检唐人诗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许多例证。

后人不察,误以为两者实即一职,所以多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九龄任宰辅时期。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

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

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孟浩然唐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孟浩然唐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孟浩然唐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介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

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白话译文】译文一: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广阔无边,湖光山色构成大自然壮丽的画卷。

湘江自洞庭湖而来,激荡着波涛,浩渺无垠。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向张九成写信,表达了对久别之人的思念之情与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赞美。

以下是孟浩然的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茫茫洞庭水,浩浩湘江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创作背景与赏析]孟浩然写信给张九成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他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久别之人的思念。

孟浩然与张九成都是唐朝时期的文人,他们曾一起在洞庭湖畔共同生活、学习、交流。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为背景,向张九成写信,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洞庭湖山水的赞美。

首句“茫茫洞庭水,浩浩湘江风。

”写出了洞庭湖辽阔无边的景象,以及湘江激荡的壮丽景色。

茫茫洞庭水和浩浩湘江风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宏大与豪迈。

接下来的两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描写了春天来临时,洞庭湖畔的景色,早莺争鸣,新燕嬉戏,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继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表现了洞庭湖的春景,花朵繁茂,草地嫩绿,给人一种朦胧之美,又道出了洞庭湖的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东岸风景的钟爱之情。

湖东地区绿树成荫,白沙垄堤,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诗人的喜好与对张九成的思念在这里交融在一起,增加了诗作的情感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展示了湖光山色的壮美景色,并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孟浩然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将景物描写得生动而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寄寓自己的思念之情,使得这首诗既具有艺术性,又蕴含着人情味。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孟浩然对洞庭湖和山水景色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张九成的怀念之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1吞天吐地孟浩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内容概述1.该诗的内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该篇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更是孟浩然留给后世的名篇。

这首诗写的就是看着壮观的洞庭湖,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不了,深感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时机未到,自负又无奈,所以把这首诗赠给张丞相。

该诗约作于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望,就是临,就是在洞庭湖边观望;赠,就是赠送,张丞相就是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官居宰相之位。

将这首诗赠给张丞相(673-740),就是想张九龄能重用自己,表面上赠诗,其实是想得到提拔重用,这和唐朝崇尚的建功立业思想是一致的,在唐朝很多有抱负的人都这样做过。

唐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授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后迁升中书令,主理朝政。

李贺《南园》“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就是说,你到大唐凌烟阁去看看,有几个书生最后被留名凌烟阁,封为万户侯的?都是官至高位或者战功赫赫的功臣在凌烟阁留名的。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也说明唐朝人的志向选择。

2.此诗广泛流传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兩点,一是孟浩然这首诗确实写得非常好,情景交融,大气磅礴。

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人,其风格偏向婉约,和王维并称“王孟”,但是这首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何等气概!根本不像婉约之作,兼有李白的豪气。

二是该诗是典型的诗言志。

《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就是诗歌到底是表达什么的,诗歌是表达感情和志向的。

“诗言志”,不是简单的抒发感情,而是将自己的志向融于情景,感情和志向要含蓄的表达。

因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为心声。

二、孟浩然经历简介和诗歌成就1.孟浩然主要经历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文学史上把他与王摩诘并称,有《孟浩然集》传世。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翻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翻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翻译【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译文】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本为古代低洼积水的两处地方,在今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为陆地。

岳阳城: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用法例释】用来形容洞庭湖或其他江湖水雾水气,浪涛滚滚的雄浑气势。

[基准]可是直至今年,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在岳阳举办时,我才老朋友在岳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中一先生的护送下,荣登岳阳楼,远眺洞庭湖烟波浩渺,顶戴远山,撕长江,“气蒸云梦泽,波畏岳阳城”的壮丽景色。

(龙光沛《今上岳阳楼》)【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系列品酒诗】这就是诗人游等洞庭湖观景有感于之作,也就是一首投赠之作。

题中张丞相,一说道为张九龄,一说道为张说道。

就关系而言,志强于九龄较深;从事迹而言,则此诗投献张说的可能性为大。

因为张说曾辞灵府相州刺吏,开元四年()因事被贬岳州刺史,岳州即为在洞庭湖东畔,九龄并未Sartilly这一带地方官,志强之南洞庭而写诗投赠张说道,似较合理。

洞庭本就是长江中游巨浸,所谓“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不含远山,撕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去在八月,正值秋水盛涨,只一个“平”字,便形容出来湖水的更加茫茫。

湖水给人的猛烈体会,除了甚广、除了浅,“不含虚搭太明”一句就专写下洞庭的孕大涵浅,所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这两句就是大处落墨,静态的`描绘。

接下来就挑动态,写下洞庭的气势和声威。

据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岳阳)城据湖东北,(不仅如此,古代的云梦大泽也在洞庭的东北,具体内容而言,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相等于今湖北东南与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方圆八九百里。

)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

夏秋水跌,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涵虚:状与天相接、明澈如镜的湖水。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大泽云泽和梦泽的合称。

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据湖南湖北二省。

岳阳城:即今湖北省东北洞庭湖畔的岳阳市。

舟楫:此指渡船,暗喻被引荐为官之路。

端居:安闲隐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垂钓者:比喻为官者。

羡鱼情:比喻希求出仕的愿望。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湖》,又作《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希图被引荐而西游长安,途经洞庭湖,面对壮丽的湖光山色,激发了他济世从政的思乡情怀,遂赋此诗,以赠张九龄,表达了他积极入仕希望得到原因的心情和愿望。

方回赞曰:“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此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

”可见此诗在后世享有很高的声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前四句主要写景,从大处落墨,融情入景,一气贯通,从而突现洞庭湖浩瀚壮观、云雾蒸腾的洋洋气势。

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尤为大气磅礴,动人心魄,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异曲同工。

“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

“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四句主要抒情,托物寄兴,含蓄蕴藉,显示出作者有志难展、羡求从政的一片挚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

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