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5

合集下载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共100分,共3页。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

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3.“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

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4.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 )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5.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6.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教会势力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C.世俗王权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7.1774年,路易十六上台时,杜尔阁应邀参加内阁,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

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 D.兼并战争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A.《道德经》B. 《论语》C. 《墨子》D. 楚辞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齐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墨家B. 儒家C. 道家D.法家4.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5.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朱熹B.董仲舒C.陆九渊D.孔子6.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8.宋代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朱熹B、孔子C、孟子D、董仲舒9、王阳明主张()①格物致知②“宇宙便是吾心”③“心即理也”④“心外无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的发展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1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12.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主要是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分封制崩溃 C.商人地位降低 D.“学在官府”2.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B.努力维护教育公平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D.具有人道主义精神3.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

①②③④对应的学派分别是()A.儒、墨、道、法 B.儒、道、法、墨C.道、墨、儒、法 D.墨、道、儒、法4.据文献记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

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据此可知,以下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西汉武帝时期,纸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B.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纸都可用于绘图C.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纸的使用不晚于西汉D.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5.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常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

这一现象体现了()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6.下表为隋唐和两宋节妇烈女情况统计。

高二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高二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必修)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西周下列四种人中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的是()A.商朝末年的贵族B.商朝末年的平民C.攻打纣王的功臣D.西周王族成员,2.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与秦始皇哪一活动有关()A、统一全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B、皇帝制度C、焚书坑儒,杀人如麻D、确立虎符制3.秦朝设置的下列中央机构具有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B. 太尉C.御史大夫D. 六部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理由是()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叫“刘罗锅”B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了C 没有刘墉这个人D 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5.使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6.下列列强侵华事件和罪行中,有日本参与的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九一八事变④七三一部队用活人作实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为抗击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再次实现了合作,并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请问在这次战争中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是()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8.下列关于“九二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达成“九二共识”的时间是在1992年 B.达成“九二共识”的是海协会和海基会C.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9.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A.参加亚非会议B.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中日建交10.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C.欧盟D.上海合作组织。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卷格中。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1-3题。

1. 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A.结束军事独裁体制B.重建封建王朝C.向封建势力妥协D.维护革命成果2.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了资本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此回答4-6题。

4.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这证明:A.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进步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C.工业革命使劳动者得到解放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5.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自然科学成就有:①牛顿的力学体系②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③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④法拉第的电学理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7-9题。

7.普法战争对欧洲的政治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使意大利王国建立②使德意志完成统一③使法国版图发生变化④促成法俄结盟⑤直接导致“一战”爆发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8.马恩河战役结束以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

高二上期末考试卷历史

高二上期末考试卷历史

高二上期末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2. 以下哪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爱国B. 进步C. 民主D. 科学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4. 下列哪项不是“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 沈阳飞机制造厂C. 武汉长江大桥D. 京广铁路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A.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B.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C. 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D. 198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民族矛盾B. 阶级矛盾C. 封建矛盾D. 社会矛盾7. 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教育改革8.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阶级斗争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A. 两弹一星B. 农业集体化C. 人民公社化D. 工业学大庆10.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其核心是:A. 经济体制改革B. 政治体制改革C. 文化体制改革D. 社会体制改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12. 1950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______的开始。

13.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标志着中国______的起步。

14.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______”的方针。

15.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______的提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1.(3分)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A.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C.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D.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3分)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

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

”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3.(3分)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

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 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 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4.(3分)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

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5.(3分)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

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 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6.(3分)《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卷)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卷)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走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以“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地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这反映了西周()A. 宗法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 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C. 利用利益分配来维系王室统治D. 政治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2. 在西方代议制下,国家权力不再属于个人,而是由公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来掌握。

国家的法律不再是个人的意志,而是由代表公众意志的立法机构来制定。

这反映出西方代议制A. 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 将政党政治引进了政治生活C. 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力上的平等D. 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3.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

这一举措A. 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B. 表明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C. 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 利于推动国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4.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明令禁止各级党委以党代政,以言代法,逐步理顺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与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 A. 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 反对掠夺战争 C. 主张实行法治 D. 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3.孔子概括“知天命”的年龄是 A.二十岁 B.三十岁 C.四十岁 D.五十岁 4.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 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 B.董仲舒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5.“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此言论属于 A.仁政思想 B.民本思想C.“性本善”思想D.“性本恶”思想 6.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7.《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天狗过梁野。

”这段史料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封建史学家的历史局限性④古代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科学研究价值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相对封闭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体的成就是 A. 造纸术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9.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甲骨文 10.孔子编订《诗经》时,不选赵国诗歌的原因是 A. 赵国没有好的诗歌 B.赵国偏远,孔子没有去过 C.赵国和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11.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 B. 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C. 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D. 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12.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史实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13.“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应出自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资政新篇》 14. 与“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一观点对立的是 A.“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B.“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C.“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15.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16. 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B.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 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7. 右图反映的进步潮流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19.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 艰苦奋斗 20. 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有三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 A.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 八大、十四大、十五大 C. 八大、十三大、十五大 D. 七大、十四大、十六大 21.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①科技领域②军事领域③文艺领域④金融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是 A.斯巴达 B.奥林匹亚 C.雅典 D.伯罗奔尼撒 23.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而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

1914年以前,这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2.20世纪前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与其他国家相抗衡,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寻找同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下列属于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A.德奥缔结同盟条约B.英法签订协约C.法俄缔结军事协定D.英俄签订协约3.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

企图用飞机、飞艇、毒气弹等残酷的手段迫使法国投降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4.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理由是A.美国商船遭受到重大损失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5.《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A.《圣日耳曼条约》B.《布列斯特和约》C.《纳伊条约》D.《色佛尔条约》6.1918年初,一名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

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的没落”应该是指①大战摧毁了数世纪之久的四大帝国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动摇③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④大战使英、法、德、美经济一落千丈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凡尔赛和约》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法西斯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借口,这主要是因为和约要求德国①承担战争罪责②支付巨额赔款③接受分区占领④放弃海外殖民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民主之父”?A. 柏拉图B. 梭伦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2、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A. 布鲁诺提出“日心说”B. 达·芬奇创作绘画《蒙娜丽莎》C. 威廉·莎士比亚撰写戏剧《威尼斯商人》D.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得救”3、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时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4、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赤眉起义5、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A.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B. 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下列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创建B. 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加入联合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D. 与印度签署《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协议》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8、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经济上实施了“盐铁官营”政策。

请问,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盐铁生产,增加政府收入B、打击豪强势力,削弱地方割据C、打击商贾势力,增加政府收入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 废八股、改科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C. 戊戌变法被顽固势力所废除D.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C.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代表,如陈独秀、鲁迅等D. 新文化运动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支持11、以下哪一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数字、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数字、B、电力的广泛应用数字、C、原子能、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数字、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2、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数字、A、多极化趋势加强数字、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数字、C、欧洲一体化进程暂停数字、D、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减少13、题干:在近代中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家是谁?选项:A. 洪秀全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张之洞14、题干:在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曾经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民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选项:A. 废除旧约章,实行约法B. 实行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C.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D. 实行一夫多妻制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是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观点在《十日谈》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是:A、歌颂教会权威和神学观点,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制定了什么制度,使得中央能够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A、郡县制B、州牧制C、推恩令D、三公九卿制2、《史记》的作者是谁?A、班固B、司马光C、司马迁D、陈寿3、以下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B、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C、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鲁庄公、晋文公、楚庄王和燕昭王D、春秋五霸是指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晋景公和荀息4、关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以广泛传播D、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题干:在近代中国,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主张的变革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 推行宪政民主C.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 实现民族独立6、题干: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B. 主要力量是资产阶级C. 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D. 直接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国7、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 打击了道教的发展B. 推动了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 改变了佛教的地位D. 削弱了法家的影响8、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实行了八股文考试形式。

这项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 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C. 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D.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9、宋代的商业发展在哪个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A、商业资本积累B、市场经济体系形成C、经济中心城市众多D、海外贸易繁荣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A、《天工开物》的编写B、《农政全书》的出版C、万历十年的“万历新政”D、王安石的变法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抗日战争胜利B. 解放战争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新中国成立1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文件标志着“四人帮”的倒台?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C.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D.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3、宋朝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哪一级行政区划来分割知州的权力?A、路B、州C、县D、府14、元朝时期,为管理广大的疆域,采取了哪种制度来组织行政力量?A、三司分治制B、行省制C、三省六部制D、郡县制15、以下哪项不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君权神授说D. 总@$制16、以下关于春秋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 晋文公实行亩制改革B. 齐桓公推行“核计”制C. 楚庄王重视刑法D. 孔子提出“仁政”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白话文C. 以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D. 旨在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促进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动力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江南农业技术的进步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江南经济地位上升4、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市镇”。

下列关于市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镇完全按照国家规划建立B、市镇的主要经济功能是政治中心C、市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市镇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普遍出现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分裂的局面D. 辛亥革命后,仍由清朝皇族掌握政权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论述不恰当的是()A. 五四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B.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 五四运动的中心起初在北京,后来转移到上海D.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开拓者?A. 张骞B. 苏武C. 常惠D. 郑和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C、设置行省制度D、实行士族制度 10、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井田制的实行B、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C、王莽改制D、均田令的颁布11、以下关于“中国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D.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A. 马克思列宁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千古一帝”,其开创的朝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1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朝建立D. 魏晋南北朝时期15、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A、西周分封制的实施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D、汉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6、下列哪一历史时期开始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唐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5)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5)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公元前1792年,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即位,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 .公元前17世纪初 B .公元前17世纪末 C .公元前18世纪初 D .公元前18世纪末2.长期以来,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

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证据是( )A .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B .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C .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D .考古发现的出土遗存3.春秋战国时期,以下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受当政者欢迎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争功逐利 C .礼乐教化D .仁义道德4.下图反映的是哪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结构?( )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始于( ) A .春秋 B .西汉 C .唐朝 D .宋朝6.古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管辖不断加强,其中设置澎湖巡检司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7.“身着儒装传耶稣,口述四书讲圣经”描述的形象是( ) A .早期的耶稣会士 B .广方言馆的教师 C .同文馆的外籍教师 D .清末学堂里的教师8.在18世纪被誉为“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的是( ) A .霍布斯 B .洛克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座位号C.孟德斯鸠D.卢梭9.为美国“原则民主”(指自由、平等原则)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合众国宪法》10.在下列时间轴上,“?”处应填上的重大事件是()A.开辟新航路B.奴隶贸易C.工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11.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凯歌声中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欧洲联盟C.三国同盟D.联合国12.对以下这幅冷战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B.两极格局承认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C.冷战时期的世界由两极逐渐相向多极化演变D.美苏两极处于相对均势及“核恐怖平衡”状态13.“摧毁中国关税壁垒,使海关失去对民族经济和国内市场的保护作用。

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青浦崧泽遗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距今约5800年—5300年,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古朴可爱的陶塑家猪,据此判断该地区()A.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较明显B.当时人们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C.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D.初步改变了对自然资源的纯粹依赖2.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这种家臣制()A.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B.奠定了官僚制的基础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3.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指责《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所以他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

这一史学编撰的变化反映出()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C.史学的政治功能日益扩大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4.宋朝时期,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时期,园林设计开始偏向雅致精巧,注重意境的营造。

不仅善于运用奇石构筑园林景观,同时还非常注重布局,重视水景的运用,以营造清幽深远的意境。

这一园林风格()A.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影响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反映了儒学世俗化趋势5.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西藏、青海、回部(清朝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各藩部。

理藩院所管理的“藩”与明朝朝贡体系中的外藩是不同的。

外藩并不属于中国,但是清朝的“藩”属于自己政权体系的一部分。

这种思维和过去各个王朝用羁縻、封赏、和亲的间接方式控制草原势力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清朝对蒙古、西藏、青海、回部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6.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5)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5)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读表。

下列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①英国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②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③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④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并没有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排除①;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矛盾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所以②③正确;两次巴尔干战争反映了巴尔干半岛矛盾尖锐,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所以④正确。

故选②③④组合,排除ABC,选D。

2.某亲历者写道:“那年夏天,在比利时的沙滩上,唯一发出噪音是到处叫喊的报童。

他们喊着巴黎报纸上吓人标题‘奥地利向俄国挑衅’、‘德国准备战争总动员’,以此来向游客们兜售报纸。

”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B. 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C. 俄国参战攻入东普鲁士后D. 德国准备出兵吞并奥地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战俄奥矛盾和德国备战等相关信息,可以推测这是一战爆发前的情况,故选A。

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在一战爆发后才开始实施,排除B。

俄国参战攻入东普鲁士是在一战初期,排除C。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是在二战爆发前,排除D。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计划低估了对手实力,导致速决战破产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致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具体原因有①德军没有及时在西线集中主力②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③俄军在短时间内进攻东普鲁士④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协约国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一直是主要战场,德国在西线集中了主要兵力,所以①不是“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具体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在西线遭到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②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俄国在东线进攻东普鲁士,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也是“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原因,所以③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江县第四中学高2012级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题(注: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中“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A.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B.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中国开始组织抗日游击战争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4.抗战时期国共虽然合作抗日,但摩擦不断,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不包括A.国共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B.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5.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曾令焚毁一切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其主要意图在于A.制造思想混乱B.消除中国传统史学的封建因素C.制造文化混乱D.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6.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客观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D.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7.1942年,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风运动取得的成就是A.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B.使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8.《双十协定》签定后,中共取得的优势是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9.在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10.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A.江西的瑞金B.贵州的遵义C.江苏的南京D.陕西的延安11.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2.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三大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新中国的成立1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其“新”主要体现在:①获得了平等的民族权利②废除了封建剥削 ③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14.建国初期,政府为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和恢复发展生产,决定在工矿企业中 A .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B .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C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D .精简管理机构 1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 .走资派的出现 B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 .“五一六通知”D .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16.有关香港、澳门回归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B .开创了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 D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 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 我国坚持“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 .“三民主义、国共合作”D .“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20.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直接意义在于A .争取财政经济基本好转B .稳定物价,提高政府威信C .统一财政,实现收支平衡D .有利于国营经济的建立 2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源是A .党中央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B .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中断和恶化C .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 .党内存在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22.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人们对结束“左”倾错误的强烈愿望B .反映了人们对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拥护C .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四人帮”的抵制D .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3.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天安门广场上悼念周恩来和控诉“四人帮”的人们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25.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49546987 8895103107110112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方针是()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⑤不结盟政策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27.《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28.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巩固对改革开放的成果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3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包括①管理体制改革②所有制形式的改革③分配制度的改革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8分)31.新中国建立后国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8分)材料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5分)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3分)材料二: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性质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 19.1%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71.8%7.1%(2)读材料二,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6分)(1)变化: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3分)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农村生产力状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分)(2)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分)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分)材料三 三张历史照片《人民日报》关于花生亩产13241斤的报道 红卫兵在天安门前的宣传活动材料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总结了1949年以后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并确定了新的工作方针。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4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4分)事件:“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4分)经验教训:实事求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分)(4)根据材料四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6分)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6分) 三、问答题(12分)32.中共八大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但最终未能贯彻实施。

据此回答:(12分)(1)中共八大都制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6分)(2)后来的实践中是怎样违背“八大”路线的?(6分)32.(1)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总任务:大会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6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2)违背及后果: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修改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④“文化大革命”指导思想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更是背离了经济这一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