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PETD、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

PETD、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

PETD、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宋国瑞1,张波2,孙克宁3,程萌旗4,张晨1,刘子歌1,陈德胜31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750004;2陕西汉中三二O—医院;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

方法选取L5~LDH患者80例,0例行PETD(PETD 组),0例行PEID(PEID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椎间隙感染)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和改良的MacNab疗效。

结果与PEID组比较,PETD组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多(P均<0.05)。

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12个月VAS、ODI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同组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降低(P均<0.05)。

结论PETD、PEID治疗L5~S〔LDH效果相当,但PETD较PEID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次数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17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4-0066-04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脊柱常见疾病,好发于L4~5节段,其次为L5~S1节段,被认为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刺激症状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初发的LDH患者首先采取药物、康复等保守治疗,然而8%~10%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治疗被认为是更有效的提供快速缓解疼痛的方法[~3]。

目前丄DH外科治疗以椎板开窗减压和微创手术两种方法为主⑷,随着微创技术和理念的提升完善,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技术(PELD)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低等优点被临床推广应用,并被不断证实安全可靠[,6]。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一、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和原理: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脊髓腔或硬脑膜下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和脑膜,达到麻醉和镇痛效果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阻断脊髓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冲动,达到麻醉和镇痛的目的。

二、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1.手术区域较小,如下肢手术、会阴手术等;2.对全身麻醉有禁忌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3.需要术中或术后疼痛控制的患者。

三、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 患者体位:采用侧卧位,将患者的背部暴露。

- 消毒:对患者背部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2.穿刺和引导针的放置:- 穿刺点的选择:通常选择L3-L4、L4-L5或L5-S1的间隙作为穿刺点。

- 穿刺器的选择:可选择无创伤性的针头,如Whitacre针或Sprotte针。

- 穿刺技术:将针头垂直于患者背部插入皮肤,穿过皮下组织和韧带,进入硬脑膜下腔或脊髓腔。

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

3.药物注射:- 药物选择:常用的药物有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

- 药物剂量: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 药物注射方式:可选择单次注射或连续注射的方式。

4.监测和处理并发症:- 血压和心率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

- 头痛:椎管内麻醉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和镇痛药物缓解。

- 神经损伤: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如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应及时处理。

四、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禁忌症:- 患者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有感染性脑膜炎或脊髓炎;- 患者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小针刀、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的疗效评价

小针刀、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的疗效评价

小针刀、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的疗效评价作者:葛凤民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与骶管注射两种治疗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致腰腿疼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方法:抽取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42例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疼痛在我院门诊就诊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两组。

两组患者均采用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痛感评分。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痛感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VAS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比较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VAS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腰椎間盘突出腰腿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小针刀与骶管注射,能够显著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助于患者正常生活的恢复,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均较高。

【关键词】小针刀;骶管注射;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108-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当人体的腰椎间盘各部分出现退行性改变后,能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位置脱出,压迫神经,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

临床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和水肿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等临床症状。

在上述症状中,腰腿疼痛为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影响。

为此,为寻求有效的疼痛症状缓解与治疗方案,本研究将通过分组比较的方式进行临床研究,相关结果如下。

1.1一般资料抽取42例我院门诊治疗(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患者意愿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别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

不同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不同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不同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王小伟;李勇光【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13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

对照组65例,男46例,女19例;年龄21~57岁,平均(38.3±4.5)岁;采用经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观察组65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22~59岁,平均(38.6±4.7)岁;采用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优良率72.3%,总有效率87.69%;观察组优良率70.77%,总有效率89.2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两组在术前、术后麻醉清醒时、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 C 反应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等应激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均满意,关键是要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3页(P532-534)【关键词】经椎间孔;经椎板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作者】王小伟;李勇光【作者单位】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 430033;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 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髓核摘除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步发展,椎间盘内镜技术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对椎管侵袭性低,且术后椎管瘢痕形成少,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开放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相近,故其在临床上使用逐渐增多。

经椎间孔入路内镜微创操作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但在下腰椎,特别是在L5S1节段,因髂嵴、横突和小关节突等阻挡,椎间孔入路很难到达,且内镜系统缺乏镜下祛除骨关节结构的操作器械,受椎间孔大小和神经根限制[1]。

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龙仁平;卢世成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5(009)006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与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和随访分析.结果疗效优36例,良18例,可13例,差1例;症状缓解优良率79.41%.结论尽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的远期疗效都不如开窗髓核摘除.在术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分析,适时掌握手术时机;术中能细致地操作、正确地处理病变椎间盘组织及退变狭窄的椎管.既要完全解除压迫因素,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尽可能保证腰椎的术后稳定性,是保证腰椎间盘手术成功与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2页(P515-516)
【作者】龙仁平;卢世成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广西,罗城,54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远期并发症预防及术式的选择 [J], 李春华;李林昌;徐国洲
2.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随访 [J], 鲍磊;海涌;马华松;周雪峰;邹德威;王燕;周立宇
3.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J], 祝继明;吴国正;巫庆新
4.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中远期疗效随访分析 [J], 邹俊民;詹民;陈培龙;湛进城
5.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 [J], 鲍磊;海涌;马华松;周雪峰;邹德威;周立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等,是因为椎间盘退变及损伤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体征。

俗称“腰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普通人群对这种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行椎管内麻醉;影响分析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是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相应受压所表现出的相应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症状,或术后出现的腰腿痛及下肢的痠胀麻木,或术后出现单独的腰痛及下肢局部的麻痛等术后症状之统称。

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本研究经过某医院专家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前查房曾经接受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被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如在医院行作者腰间盘突出手术则调取其病历资料。

未行过该手术者作为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

为排除由麻醉操作水平造成对结果观察的影响,所有患者的椎管内麻醉由有相同资历麻醉医生完成。

患者有脊柱侧弯、腰椎滑脱、慢性腰痛病史(慢性疼痛超过6个月,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物或者采取其他止痛措施)被排除本研究范围。

所有操作过程由麻醉主治医师监督完成。

2、方法:如果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者主诉有腰痛、感觉或者运动障碍及其神经根症状则认为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

患者主诉有疼痛感觉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定。

所有患者麻醉体位为左侧卧位。

对照组首选择L2~3或者L1~2,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要根据手术情况选择穿刺间隙,硬膜外腔穿刺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3~5cm,实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3ml,5min后观察患者无局麻药中毒及其全脊麻等症状,给予芬太尼100μg及1%罗哌卡因5ml,给予实验剂量后评估VAS评分。

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情况以及椎间隙的选择数量(定义为改变不同椎间隙计算)和硬膜外导管放置的时间(定义为从皮肤浸润局麻药开始到椎管内给予实验剂量的时间),记录硬膜外麻醉失败(定义为需要改变麻醉方式满足手术要求)情况,患者主诉有疼痛感觉需要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时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及其感觉平面。

两种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两种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doi:10.3969/j.issn.1008-0287.2021.03.007-临床论著-两种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李鹏,高利峰,胡军华,刘雅普,王松茂,徐永辉,侯秀伟,吴广良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椎间孔镜组(O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开窗组(17例,采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N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O个月"手术时间椎间孔镜组长于开窗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椎间孔镜组少(短)于开窗组(P<0.05)"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d及1、3、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术中出血少、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椎间孔镜;开窗髓核摘除术;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1.5;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87(2021)03-03O6-05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urgerins for treatment of adjacent-lnvel dise herniation aftnrlumbar fusion LI Peng,GAO Li-feeg$HU Jun-hua$LIU Ya-pu,WANG Song-mao$XU Yong-hui$HOU Xiu-fec$WU Guangfang(Deph op Spinai Surgery$the Second A'iHatee Hospital op LuoheMedical College$Luohe,Henan462300$China)AbstracC: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siniple fen­estration discectomy of nucleus pulyosus in the treatment of adjacent seeement disc herniation aftea lumbaa fusion.Methods The43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djacent secement disc herniation aftea lumbaa instrumentation fusionwere divided into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group(O6cases were adopted with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nucleus pul-posus discectomy)and fenestration group(17pati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fenestration nucleus pulposus discecto­my).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tmo groups were recorded,the VAS of lumbocrural pain and ODI were comparedbetoeen the tmo groups.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a6〜12months.The operation tinic of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group was longea than that of fenestration group(P<0.05),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first ambulation tinic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group were less(shorter)than those in the fen­estration group(P<0.05).The VAS of lumbocrural pain at1d,1,3and6months aftea operation were sivnificant-l improved,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P<0.05).ODI:at1,6months aftea operation,which were signif-icantla irnproved than the preoperation(P<0.05).At wrious tinie-point postopera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dmerences for VAS and ODI scores betoeen two groups(P>0.05).Conclrsions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fenes-iaaioon nuceuspueposusdosc8ciomy,p8acuian8ousiaansooaamonae8ndoscopocdosc8ciomycan aesoachoe8saiosoacioayCicaca in the meatment of adjacent segment disc herniation aftea lumbaa fusion,with the adrantages of less bloodeoss,eaaeyambueaioon,shoaihospoiaesiay,whoeewhoch haseongeaopeaaioon iome.Key words:lumbar fusion;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fenestration nucleus pulposus discectomy;adjacent segments;disc herniation2014年9月〜2019年5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和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43例腰椎融合术作者单位:潔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潔河462300作者简介:李鹏,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E-maii: lipeng19851202@;吴广良,男,主任医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E-mail:wuguangliangO1@ 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共纳入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①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1-72 (53.88±13.69)岁"初次手术固定融合节段:单节段22例(L3^44例丄4“10例丄5~S18例),两节段4例(L~S11例,L3“3例)。

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研究

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研究

于 4; C 。③ T扫描示融合器 内外有 骨融 合 ; 未见连续 骨小梁 , ④ 融
合 区有 间隙或骨小梁 观察不 清 , 伸屈侧 位椎体 活动度 大 于 4 为 。 未融合 。( ) 3 疗效评 价 : 术前后 和最终 随访 时观察 症状 体征 , 手
21 0 2年 5月 第 6卷 第 1 O期
融合技术之一 , 我们于 20 0 5年 1 月至 2 1 0 0年 6月采用后路骨加颗粒 状 自体
骨 椎 间融 合 治疗 腰椎 滑 脱 症 5 6例 , 回顾 性 分 析 如 下 。 现

椎 板及 部分下关节突 , 神经 根管减压 。依次以 8~1 3mm不同型
和植骨融合情 况。椎 间隙高 度测量 方法 : 别测量 侧位 片手 术 分 节段椎 间隙前 、 后 的高度 , 中、 取平均值 。术后 1d和末次随访椎
间隙高度差 为椎 间隙高 度丢 失值 , 比较 两组 患者椎 间隙高度 丢
失值 。骨性融合标 准 : ①腰 椎屈 伸时椎 间 隙高度 无丢 失 , 无 椎体 的相对运动 , 融合节段稳定 ; 正侧位 x线 片示 融合器前 方 ② 植骨块 与上下椎 体融 合 , 形成连续 骨小梁桥接 于融合 区 , 融合 器
生 旦笠 鲞筮 翅
』 i !
( er iE i n , a 1。 1 .0 6N .0 co c di )M y 52 2V 1 .o1 tn t o 0 .

短篇 论 著 ・
两种 椎 间融 合 方 式在 治疗 腰 椎 滑脱 症 中的应用 研 究
黄剑 峰 宁锦 龙 岑定善 冯 良恩
号 铰刀清除椎 间盘 , 阻力 大小确 定铰 刀最 大型号 。以终 板刮 依 匙 清除终板软骨 。两侧 分别 安装 经过 预弯 的连接 棒 , 当撑开 适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平面判断的解剖教学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平面判断的解剖教学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平面判断的解剖教学李洪;杨天德;杜智勇;黄河;黄静;包晓航【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4(023)004【总页数】2页(P438-439)【关键词】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解剖学;教学【作者】李洪;杨天德;杜智勇;黄河;黄静;包晓航【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腰椎间盘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或阻滞平面过高时有发生[1]。

作者在对麻醉学专业实习生、低年制住院医师和进修生的带教中发现,有40%~60%的学生对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后的神经阻滞平面判断有误,其原因是对椎管内麻醉所涉及的解剖知识掌握不够,存在错误的解剖观念。

因此,在带教时需将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与临床麻醉相结合[2]。

作者基于对临床麻醉医生的教学经验,以腰椎间盘手术的硬膜外麻醉为例,针对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判断中的常见错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以及主要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总结。

1 相关的解剖知识与常见的错误1.1 椎骨、脊髓与脊神经对应的解剖关系许多学生不清楚椎骨、脊髓与神经根的对应解剖关系。

当患者平卧时,部分学生误把腰椎间盘手术区域的神经支配直接平行对应至患者的腹部,误认为需要神经阻滞平面至少要达到上腹部(T10以上)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

这对俯卧位手术的患者很危险,容易因阻滞平面过高而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并发症[3]。

人的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并不完全对应,上胸髓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中胸髓和下胸部的脊髓节分别平对同序数椎骨上2节和3节椎体。

脊神经根与椎体序数也不是水平对应,胸以下脊神经穿出硬膜囊之后下行1个以上椎体才穿入椎间孔。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劣差异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是通过微创技术,经皮肤下镜下操作,通过椎间孔窄道镜下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则是通过传统手术方式,利用骨科手术器械在腰椎椎板上开窗,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取出,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可以看出,两种手术在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上有较大的不同。

然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首先是手术创伤方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

其次是手术安全性方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操作空间狭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术中风险较大。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操作空间较大,操作相对容易,术中风险相对较小。

再次是手术效果方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可以更精确地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神经根和椎间盘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术后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PE-MFD与Endo-LOV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PE-MFD与Endo-LOV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年丨月第36卷第1期Chin J Bone Joint Injury, Jan. 2021,Vol. 36, NO. 1• 13 •.论著.PE -MFD 与Endo -LOV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内镜辅助椎间孔内口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 ,PE- 1V IFD )与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Full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 ,Endo-LO V 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01诊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采用PE-M FD 治疗(PE-MFD 组),40例采用Endo-LOVE 治疗(Endo-LOVE 组)。

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疼痛VAS 评分以 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 评分、ODI 指数,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

结果2组均顺利完 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

PE-MFD 组手术时间较Endo-LOVE 组少,术中透视次数 较Endo-LOVE 组多,术中疼痛VAS 评分较Endo-LOVE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住院时间、术后1周、术 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 评分以及0D 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E-MFD 与Endo-LOV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都可取得显 著疗效。

相对于Emio-LOVE ,PE-M FD 手术时间较短,但患者术中舒适感较差。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辅助椎间孔内口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35(2021)01-0013-04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PE-MFD and Endo-LO V E in treatment oflumbar disc herniationJIANG Qiang, DING Yu, LU Zheng-cao, ZHANG Jian-jun, CUI Hong-peng, FU Ben-sheng, LI Wen, DU WeiDepartmen t of R 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Medical Cen t er o f P 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 (PE-MFD) and full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 (Endo-LOV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Seventy eight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diagnosed and treated from Dec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ir­ty eight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MP D (PE-MFD group) and 40 patients with Endo-LOVE (Endo-LOVE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time, the 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times, intra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VAS and Oswestry functional disability scale (ODI) at 1 week after the operation,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last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last follow­up. Results The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and complete follow-up was obtained in the two groups, with a follow­up period of 12-24 months (mean 16 months). The operation time of PE-MFD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Endo-LOVE group, the number of times of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was more than that of Endo-LOVE group, and the VAS score of intraoperative pa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ndo-LOVE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aspec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ospital stay time, VAS and ODI at 1 week after the operation,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last follow-u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 (P<0.05) . Conclusion Both PE-MFD and Endo-LOVE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Compared with Endo-LOVE, the opera­tion time of PE-MFD is shorter, but the patients feel less comfortable during operation.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 Full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 Clinical effect蒋强,丁宇,卢正操,张建军,崔洪鹏,付本升,李雯,杜薇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北京100048通信作者:丁宇,E-mail:186****0206@丨 doi : 10.7531/j.issn. 1672-9935.2021.01.004基金项目: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Z191100006619028)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_21,随着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 用手术治疗方式由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演变为脊柱 内镜微创手术。

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作者:易军飞黄卫国等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5期【摘要】目的:总结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椎间植骨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对76例(122个腰椎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骨移植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45例采用自体骨椎间植骨,31例采用自体骨横突间植骨,同时随访观察初期的临床疗效。

结果:76例获随访,时间6~76个月,疗效评定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

椎间融合组优31例,良10例。

优良率91.1%,横突间融合组优25例,良4例,优良率93.5%。

骨融合率椎间融合组100%,横突间融合组96.8%。

结论: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椎间植骨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在认真探讨和明确LDH腰腿痛的主导致病机制后,针对性采用不同融合方式。

横突间融合组费用和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横突间融合术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背部或腰骶部的疼痛为主诉的一种症状,同时伴不同程度的下肢的放射痛,其属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常伴有腰椎其他方面退变性疾病,对其治疗方法尚有不同认识。

2005年3月-2011年8月笔者通过对76例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122个腰椎节段行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观察,其中45例采用自体骨椎间植骨(A组),31例采用自体骨横突间植骨(B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4.6岁。

患者中合并腰椎管狭窄20例,合并腰椎滑脱15例(均为I度退变性滑脱),合并节段不稳26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4例,单纯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9例,合并腰椎侧凸2例。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我在想这不是麻醉师要学的吗?……其实我们手术护士很多工作在于配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多了解一点没坏处就是了。

关于配合椎管内麻醉我的体会就是,一手抱患者头部,一手抱膝部,缓缓用力,悠着点劲儿,向内一掐。

尽量使后背弓出去。

遇到不好扎的,体位的摆放就显得重要,经常听麻醉师说:就差这一掐啊。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蛛网膜下隙,使该部位脊神经根、背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被阻滞,其主要作用部位在脊神经根和后根,简称脊麻。

1. 用药2%利多卡因、1%丁卡因。

2. 麻醉方法(1)准备蛛网膜下隙穿刺包1个;(2)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做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㓎润;(3)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患者背部垂直、针尖稍向头侧做缓慢刺入,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觉,继续推进时常有第二“落空”感,提示已穿破硬膜与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隙,见脑脊液流出,此时可注药。

3. 麻醉体位(1)高位穿刺:取侧卧位,护士站在患者腹侧面,协助患者屈躯、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使脊突间隙张开,便于穿刺。

背部与床面垂直,并平齐手术台边沿,避免前俯或后倾以利于穿刺操作。

②坐位穿刺:坐靠于手术床边,双手搭在手术托盘上,护士站于前侧方,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③采用重比重溶液时,术侧置于下位;采用轻比重溶液,术侧置于上方。

④鞍区麻醉取坐位,因蛛网膜下隙阻滞脊神经后,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其程度与阻滞平面有密切的关系,平面愈高,扰乱愈明显。

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平面的调节,配合麻醉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血压等变化,并及时处理4. 注意事项脊麻的麻醉作用起效快,麻醉部位血管扩张,影响有效循环量,加之术前禁食患者有一定量的体液不足,尤其老年及儿童患者,因此麻醉后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应首先做好静脉穿刺,保证液体的输入,保证抢救通路。

(二)硬膜外间隙阻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简称硬外麻。

椎间孔镜下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椎间孔镜下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椎间孔镜下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李长生李事成苏鹏建(三河市中医医院,河北三河065200)2.3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3讨论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由于喉腔狭小,喉软骨柔软、室带和声门下区黏膜下组织松弛,黏膜淋巴管丰富,当炎症发生时,黏膜水肿淋巴管肿大,容易造成呼吸困难、窒息的现象;且患儿咳嗽能力不强、喉部及气管处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加重呼吸困难[3]。

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治疗原则为减轻患儿的喉头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或抑制炎症反应。

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布地奈德和地塞米松使用率较高,均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组织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上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地塞米松,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且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亲膜性不佳,起效慢,容易与呼吸道细胞中的酶发生反应失去活性。

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强于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且布地奈德受体亲和力强,作用时间长,可以快速起效,同时可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改善通气。

本文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起效快且效果要好于地塞米松,与娄贺文等研究[4]结果一致。

观察组患儿的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可能的原因是两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不一样,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激素,亲脂能力低,机体吸收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给药浓度才能到达治疗血药浓度;布地奈德具有较强的亲脂性,机体吸收快,可在短时间到达治疗的血药浓度,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P <0.05),与符歆等[5]研究结果相一致。

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

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

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等医疗领域。

为了评估椎管内麻醉的效果,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描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深度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及其各个维度的评估内容。

一、麻醉评分标准的定义和作用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是一套用于评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和效果的指标体系。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麻醉量,减少手术期间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麻醉评分标准也可以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1. 意识状态评估意识状态评估是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的核心指标之一。

它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活跃程度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来评估麻醉的深度。

常用的意识状态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眼睛活动、言语反应和肌肉张力等。

2. 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是评估椎管内麻醉效果的重要环节。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生物学活性和麻醉药物的代谢情况,进而判断麻醉效果。

3. 疼痛评估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

为了评估椎管内麻醉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医生会进行相关的疼痛评估。

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包括问询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观察患者的表情等。

4. 肌肉松弛度评估肌肉松弛度评估是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以便医生顺利进行手术。

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松弛度和骨骼运动情况,可以评估麻醉效果。

5. 呼吸功能评估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生会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指标,评估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三、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的应用范围椎管内麻醉麻醉评分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和疼痛管理中。

不同类型的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麻醉评分标准来调整麻醉方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周文;徐德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术式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GSS内固定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20例。

观察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B组镇痛肌松效果达优率均高于A组(P<0.01),除A组1例血压下降外,两组均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术式中,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肌松效果完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191-192)【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周文;徐德朋【作者单位】解放军第97医院麻醉科,江苏徐州 221004;解放军第97医院麻醉科,江苏徐州 2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22010 年起我院骨科对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GSS内固定术,我们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GSS内固定术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2~53岁,体重45~76 kg,均为L4-S1间隙中1~2个椎间盘突出。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

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

A组、B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麻醉方法均在入室前30 min肌注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

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A组:取左侧卧位于T12~L1椎间隙穿刺,头侧留置硬膜外导管3 cm后俯卧,给予2%利多卡因3~5 ml的实验量,5 min后无不良反应再分次缓慢推注10~15 ml。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与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与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与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对比分析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

对照组(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试验组(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V 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为(1.6±0.3)分、(20.5±1.9)分、(18.6±4.2)分,对照组为(2.4±0.5)分、(26.6±2.4)分、(16.1±3.7)分。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优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推荐选用。

[關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摘除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Methods 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6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he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ectomy,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test group were short,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the operative indexe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V AS,ODI and JOA scores were respectively (1.6±0.3)marks,(20.5±1.9)marks and (18.6±4.2)marks in the test group and (2.4±0.5)marks,(26.6±2.4)marks and (16.1±3.7)mark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postoperative 6-month,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ectom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which is recommended to be selected.[Key words]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Lumbar interbody fusion;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ectomy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变,属于退行性病变类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mpia o so e ero a g a sd b 1 o l t n rn r o td mae cu e y o ci v ) o n lmb rdse o ,mo ou ftasu in i n e e ni u a i c my ct e r vlmeo n fso s ed d r
合阻滞组(E组)每组 l 例 , s , 5 观察两组术中神经根牵拉痛、 缺氧和低血压、 麻醉井发症和手术引起的神经损 伤 的发生例 数 。 两组术 中输液量的差异 。结果 两组 间神经根 牵拉 痛 比较有 显著差异 ,E 比 E组 少。 比较 s组 术 中输液量比较 。 s 比 E组 多, 术 中都 未发 生缺氧和低 血压情 况 , 未 出现麻 醉和神 经损伤 并发症 。 E组 两组 都 结论 与连续硬 膜外阻滞相 比, 在腰椎 间盘 摘除术中应 用脊麻 一 硬膜 外联 合 阻滞, 可减 少神 经根牵拉痛 的发 生, 但并不增加麻醉的风险和手术引 起的神经损伤并发症。 【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脊麻 一 硬膜外联合阻滞 腰椎间盘摘除术
【 bt c】 O j te o o pr aeht e s f otuu i r o i m i ds n - i A s at be i T m a s ec fc nnos p u b c w h o b e i l p r cv c e n t ie to c i e d a lk tc n p ae- l
d r lc 8 lr f c v nrd cn daigp i vk ycna t i hen rero u w to tno n s ei ua bo ki oee et ei e u igr it aneo e b otc wt l n i a n d ht e otb t h u lr ae t t v i e h c
杨荣富 : 广州 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 上页) 接
O t o ea v ev a g a sd b p rt n.a dtev lmeo a su ina dteit o ea v lo rs ri r p rt en red ma ec ue yo ea o n h ou ft fso l r p rf e bo d pe- n a i i r n n l n a i s r h g s r c re . s l Moecs ssfee o rda n ane o e yc na t t en rero uec a e e ro d n we e d Reut s r ae u rdf m f it gp i v k db o tc ht ev o tn r i i i w h i Gru h n i o p S o pE ta n Gru E。ls ou f r su ini ed di ru 8 ru E,n etel o l e svlmeo ta fso n 目n e e G o p E t ni G o p S n h n oa s t c mpi n h c - c t n rn red ma eoc re nb t ru s Co cu in C mp rd wt pd r l k,c mbn d s ia-p- ai so ev a g c urd i o go p . n lso o ae i e iua bo o h h l c o ie pn e i l
drl l ki L m a set y Meh d 3 a et A AI I wt mb i e i w r d mydv - ua b u br i c m . to s 0ptns( S — I) i l a d8 hr a e r o l ii o n c de o i hu r C n e a n d
SA N L I I UM B SCE T AR DI C OMY
YN ofu A GR n
【 要】 目的 比较连续硬膜外阻滞和脊麻 一 摘 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 A AI I 级择期行腰椎 间盘摘除术的病例 3 , s —I O例 随机分成连续硬 膜外 阻滞组( E组) 和脊麻 一硬膜外联
e t cniuu pdr l kgop( r pE ndcm ie ia eiua l kg u Go pS )(5p- di o ot os i a bo ru Go )a o bnds nl p r bo r p( r E 1 a n n e ul c u p — dl c o u
t nsnec r p .C sswt da n aneoe ycnat i enrer t wt aeteccm l ai s i t i ahgo ) ae i r iigp i vk db ot t t ev o , i s t pi t n e u ha t cwhh o h n h io c o
维普资讯 hLeabharlann tp://现代医院 20 年 1 07 月第 7卷第 1 期 M dm op a J 0 o 7N oe H sil a 2 7V l o t n 0 1
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杨荣富
C OMP ARI SON OF ANE T TC E F C S OF_~O YP S OF I TR PI S HE I F E T r \ T E N AS NALANE T — S 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