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5.18《心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
语文:5.18《心术》课件(2)(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 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 凡是做将领的,应该足智多谋而又号 令严明;凡是做士兵的,应该愚鲁无 知,(只懂得遵循将令)。 • 智慧,则他人无法揣度你的意图;严 明,则士兵不敢违犯你的将令。因此, 如果让士兵都跟随将领听从命令,如 何能够不愚鲁无知呢? • 只有士兵愚鲁无知,才能够同将领去 拼死。
治心
③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 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 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 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 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 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完全 小心 用来 … 使 … 悠 发奋 继续 积蓄 原则 士气 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欲 实现 战斗力 培养 修养 谨慎 心性 培养 的方法 自厉 闲自在 急迫 作战 问题探究: 望没有完全实现就有追求的欲望。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 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大凡战争的道理是:还没有发生战 争,要积蓄储备好财力物力;将要 发生战争,要培养战斗力;已经发 生战争,就要保持士气;战争已经 战胜,要保持将士的斗志。
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 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 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 通“励” 其心。
• 谨慎作好烽燧报警,严格进行侦察探望,使 种田的人没有什么顾忌,如此来积存财力; • 给予士兵优厚的犒赏,使他们得到足够的休 整,如此来使士兵保持他们的战斗力; • 打了小的胜仗,要更振作精神,受到小的挫 折,要更给予激励,以此来保持士气; • 用人时不要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以此来保持 他的斗志。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5.18《心术》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⑤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 于险。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 师可以坐缚,彼因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 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问军题出坠 绳 捆 擒昏 庸离 与了 解 深 谷试轻 视队探动下 索 绑 获开 靠探究: 1、你能举出战争中“知近敌之主,知敌之将,而 后可以动于险”的一个案例吗?
第一步: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要求能流 畅地朗读课文 。
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 疏通文意。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
敌。 修养
问题探究:
1、文中“心治性心”的意思是什么?利你害认因为战争中“治心”
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素形对作付
解题: 心术
(1)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如:他是个有心计的人。
思考:那么本文的“心术”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 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计、 计谋来发挥的,故题作《心术》。
整体感知
集体朗读,注意朗读中的读音和断句。
思考:阅读本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 这些见解与你的生活有关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⑦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
军队 长处
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
拿出 运用
较量
隐
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曰:“吾之所
藏
偏要 较量
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
突出 显露
生疑 退却
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五单元18 心 术
◆18心术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潇洒一株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它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既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本领,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
我们说,这是潇洒。
潇洒也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是一种饱经沧桑而又自得其乐的欢愉。
宁古塔的土地上,面对流放那“山非山兮水非水”的酸辛与绝望,敝裘短褐的他以潇洒的态度在这里点燃文明的火种;经十一年的贬谪重回京城的他,仍不失那份潇洒与豪放,面对春光普照下的妩媚桃花,吐出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心胸……潇洒能体现出一个人高贵的灵魂。
面对困境,是绝望地郁郁此生,还是昂起高傲的头,对它不屑一顾。
当年,面对气势汹汹的桓温,谢安镇定安闲,颜色不变,他直接在席上就坐,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铁桶般的卫兵,而是先吟诵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老道的桓温也被他这种潇洒旷达的风度镇住,竟不敢有所行动。
乌衣巷已然是夕阳野草,然而谢安那份贵族的潇洒却如林间清风般陶醉一代又一代人。
潇洒可以超脱苦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了这份心境,才能淡然地将功名尘土,将得失草芥,从痛苦绝难中超然解脱。
庄子在妻子的坟头“鼓盆而歌”,是大悲之后的解脱,接到自己被任命为宰相的消息,仍能静坐泥泞之中,拒绝这个入世成名的机会。
他的出世无为构成了中国文人心灵的后院,在这个院子里,每一个失意的文人都被他的潇洒温情地抚摸过。
潇洒是画中的一抹水痕,将浓墨调和,将色彩匀淡,潇洒的人仿佛是一弯弦月,在孤寂清幽的天上,散发着只属于他自己的光。
然而这份温煦而平和的光却柔柔地照耀着世人,令每一个人都为它所吸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赏读: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18心术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18 心术一、读准字音麋.鹿(mí) 烽燧.(suì) 斥堠.(hòu) 狎.(xiá) 袒裼..(tǎn xī) 二、一词多义(1)将⎩⎪⎨⎪⎧ 为将.之道名词,将领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副词,将要将.秦军与之大战动词,带领(2)兵⎩⎪⎨⎪⎧ 凡兵.上义名词,军事,或军事行动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名词,士兵,军队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名词,兵器(3)兴⎩⎪⎨⎪⎧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动词,突然出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兴起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创办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动词,发动(4)举⎩⎪⎨⎪⎧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动词,发动举.目无亲动词,举起,抬起举.棋不定动词,拿举.一反三动词,提出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动词,施行,办理举.贤任能动词,推举举.世闻名形容词,全 (5)尝⎩⎪⎨⎪⎧能以兵尝.敌动词,试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副词,曾经(6)所以⎩⎪⎨⎪⎧ 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表原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用来……的方 法,……的凭借(7)固⎩⎪⎨⎪⎧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副词,本来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动词,巩固(8)怒⎩⎪⎨⎪⎧ 夫惟义可以怒.士动词,激起义愤怒.不尽则有余勇名词,愤怒(9)以⎩⎪⎨⎪⎧ 士以.义怒,可与百战介词,因为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介词,用,凭着善用兵者以.形固介词,依靠,凭借则修文德以.来之目的连词,来(10)而⎩⎪⎨⎪⎧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连词,表转折丰犒而.优游之连词,表并列凡将欲智而.严连词,表并列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连词,表承接据兵而.寝连词,表修饰三、词类活用(1)不义.,虽利勿动(名词用作动词,合乎正义) (2)丰犒而优游..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悠闲自在) (3)而后可以动于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4)兵有长短..,敌我一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处,短处) (5)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使动用法,使……受辱) (6)知此者,可以将.矣(名词用作动词,带兵) (7)冠.胄衣.甲(名词用作动词,戴,穿) (8)知节则不穷.(形容词作名词,穷尽) (9)邓艾缒.兵于穴中(名词作动词,垂下绳索) (10)善.用兵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四、文言句式(1)此用长短之术也。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单元18心术粤教选修2
18 心术一、基础训练1.关于本文的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阐述了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说明了为将之道,首在治心。
B.本文主要说明了选用人才的正确方法,告诉人们如何选用人才。
C.本文主要说明了如何才能成为好的将领,如何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D.本文主要说明了战争的种类以及各种战略战术。
2.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翻译:凡是将领,应该足智多谋,威严肃穆;凡是士兵则应愚昧无知。
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翻译:泰山在你面前崩塌,脸色也不改变;麋鹿在你左边跳跃,眼睛也不转动。
C.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
翻译:站在高处握剑,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
D.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翻译:徒弟的手遇到蜥蜴,吓得变了脸色不敢向前。
3.第三段主要说明了什么?()A.主要说明了用兵之道。
B.主要说明了将士之欲。
C.主要说明了战争之道。
D.主要说明了动兵之道。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堂情境本堂课是粤教版选修2中的阅读课,课程所选读物为《心术》。
作为一篇充满辩证思维的文章,它又一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如何通过辩证思考解决问题的典范。
本堂课主要以读懂文章为目标,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所涵盖的哲学和人生思考。
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布置、导引、辅导和展示等多重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由思维到行动的认知路径。
二、教学目标1.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心术》,学生会阅读和理解充满意味丰富的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素养。
2.思辨能力:通过理解文章中的哲学和人生思考,学生能了解到如何崇尚辩证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情感素养:通过阅读《心术》,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主题,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堂课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将要读的《心术》的大致背景。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有过类似于文章中所提到的“心术”的感受?随后请学生展开思考,并在白板上进行讨论。
2.阅读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心术》。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先容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渐进入阅读状态。
②逐句逐篇:众所周知,在阅读时,逐句逐段阅读都是必要的。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③求同存异:在阅读完成以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然地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见解,并归纳出文中的重点思想。
3.课堂展示在本环节,教师会把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思考方式进行汇总和提炼,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错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作业布置针对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所参与的讨论,老师可以提供一个作业题: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以你的语言概括一下《心术》中的“心术”是什么?如何运用“心术”让自己变得更加成功?五、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在下一次课程中对本节课的反思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生活情境,并把知识转化为应用。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心术》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分析、评价等多种技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唐宋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心术》。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多媒体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心术》的作者、朝代背景等相关信息。
2.提问:什么是“心术”?在你的认知中,良好的“心术”有哪些方面?第二步:讲解1.教师从选文中抽取出关键句子,并进行逐句讲解。
2.讲解课文的结构与风格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步:讨论1.讨论《心术》中存在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并激励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听取其他组的意见。
第四步:评价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出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文中所述对课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讲解1.导入:学生初步了解《心术》的作者、朝代背景等相关信息,让他们提出自己对“心术”的认知;2.讲解:教师通过逐句解读,并分析文中句子所表现出的意思、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课文中所存在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思考,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4.评价:学生通过问题解答和作业完成,深入思考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价值观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着重介绍《心术》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风格特点。
2.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学生对“心术”该有怎样的认知存在差异。
2.学生对于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
2.收集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评价指标1.熟练掌握《心术》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风格特点。
2.学生运用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二、教学要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三、教学方法:自读、讲析、比较(2课时)四、教学步骤:1、走近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
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2、写作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题:心术:(1)居心(多指坏的)。
如“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4、研读课文(1)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顿及语气--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力争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疏通文意。
(2)课文结构:(板)[1]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2]论“兵”(“凡兵上义”)[3]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4]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5]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3)思考探究: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5.18《心术》知识精讲 粤教版
心术知识精讲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关练习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 下列各划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举:发动知势则不沮沮:沮丧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应付、支撑B. 不足以辱吾技也辱:玷污吾蔽而置之蔽:隐藏使之狎而堕其中狎:阴险C. 此用长短之术也术:本领使之无所顾顾:回头知此者,可以将矣将:出发D. 乌获不敢逼逼:靠近冠胄衣甲衣:衣服据兵而寝兵:武器2.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固不在战矣B.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兵劲城固C.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知势而后可以加兵3.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 Word版含解析
第18课心__术唐风宋韵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①杳②。
乱碧萋萋③,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④春袍⑤,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⑥,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墅:田庐、圃墅。
②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③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④窣地:拂地,拖地。
⑤春袍:即青袍,古代读书人和初入仕途所穿之袍。
⑥王孙:贵族公子。
这里指草。
多年生,产于深山。
赏析: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在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
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
“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神态,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
“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的章服。
“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
过片二句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落尽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
结尾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思考: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出了草的什么特点?哲言睿语名人轶事苏洵教子北宋大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
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
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
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
高中语文 第18课 心术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18心术潇洒一株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它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既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本领,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
我们说,这是潇洒。
潇洒也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是一种饱经沧桑而又自得其乐的欢愉。
宁古塔的土地上,面对流放那“山非山兮水非水”的酸辛与绝望,敝裘短褐的他以潇洒的态度在这里点燃文明的火种;经十一年的贬谪重回京城的他,仍不失那份潇洒与豪放,面对春光普照下的妩媚桃花,吐出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心胸……潇洒能体现出一个人高贵的灵魂。
面对困境,是绝望地郁郁此生,还是昂起高傲的头,对它不屑一顾。
当年,面对气势汹汹的桓温,谢安镇定安闲,颜色不变,他直接在席上就坐,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铁桶般的卫兵,而是先吟诵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老道的桓温也被他这种潇洒旷达的风度镇住,竟不敢有所行动。
乌衣巷已然是夕阳野草,然而谢安那份贵族的潇洒却如林间清风般陶醉一代又一代人。
潇洒可以超脱苦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了这份心境,才能淡然地将功名尘土,将得失草芥,从痛苦绝难中超然解脱。
庄子在妻子的坟头“鼓盆而歌”,是大悲之后的解脱,接到自己被任命为宰相的消息,仍能静坐泥泞之中,拒绝这个入世成名的机会。
他的出世无为构成了中国文人心灵的后院,在这个院子里,每一个失意的文人都被他的潇洒温情地抚摸过。
潇洒是画中的一抹水痕,将浓墨调和,将色彩匀淡,潇洒的人仿佛是一弯弦月,在孤寂清幽的天上,散发着只属于他自己的光。
然而这份温煦而平和的光却柔柔地照耀着世人,令每一个人都为它所吸引。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赏读: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2.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精品学案:第五单元 18 心 术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精品学案
第五单元 18 心术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
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
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
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
自把新诗百遍开。
【赏析】乙巳年(1065)重阳,苏洵参加了宰相韩琦的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自谦中也含着牢骚,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
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苏洵从27岁开始,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科考不第;后来,虽。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5.18《心术》教案 粤教版
心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的特点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二、走近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
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
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
•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欧阳修称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其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
苏洵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忧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写作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四、研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糜()鹿(2)谨烽燧()(3)严斥堠()(4)丰犒()(5)使之狎()而堕其中(6)缒()兵于穴中(7)知势则不沮()(8)尺箠()(9)据兵而寝()(10)冠胄()衣甲(11)有所恃()2、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后面的问题(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宋散文选读学案 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
第18课 心 术1.古今异义(1)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以兵尝.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怒⎩⎨⎧ 夫惟义可以怒.士: 怒.不尽则有余勇:(2)为⎩⎨⎧为.将之道: 非一动之为.害: (3)而⎩⎪⎨⎪⎧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使之狎而.堕其中: (4)固⎩⎨⎧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3.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后可以动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知节则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此用长短..之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尺箠.当猛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作动词①冠.胄衣.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邓艾缒.兵于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动词善.用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句式(1)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士以义怒,可与百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1)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
而不故养士其皆心委己,一而.战听而命.胜((
) )
使之狎而.堕其中 (
)
答案: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 并列 连词,表修饰
一、内容梳理
论论““将兵””((““为凡将兵之上道义,”当)先治心”) 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心术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 思考) 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第六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不足以辱.吾技.也(
)
2.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
答案:1.辱:玷污 技:本领 2.支:经得起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第五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凡兵之动,知敌之主.(
)
2.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
答案:1.主:君主 2.缚:捆绑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 地。
第四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
2.夫安.得不愚(
)
答案:1.委己:委屈自己,指主动献身 2.安:怎么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 么能不愚昧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的特点
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二、走近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
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
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
•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欧阳修称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其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
苏洵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忧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四、研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糜()鹿(2)谨烽燧()(3)严斥堠()(4)丰犒()(5)使之狎()而堕其中(6)缒()兵于穴中
(7)知势则不沮()(8)尺箠()(9)据兵而寝()
(10)冠胄()衣甲(11)有所恃()
2、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后面的问题
(一)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
(1)为将之道,当先治心()(2)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3)然后可以制利害()(4)凡兵上义()
(5)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6)惟义可以怒士()
(7)未战养其财()(8)所以养其财()
(9)丰犒而优游之()(10)小胜益急()
(11)小挫益厉()(12)而士不厌兵()
(13)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14)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2)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二)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因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士皆委已而听命()(2)邓艾缒兵于蜀中()
(3)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4)彼因有所侮而动也()
(5)能以兵尝敌()(6)故去就可以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
(2)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
5、这两段中,作者认为作战时,作将领的应该(),作士兵的最好();出兵时应该要做到()。
(三)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晰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形固,则力有馀矣
6、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理而后可以举兵(出动)知节而后可以用兵(节制)
B、知节则不穷(困窘)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应付)
C、彼将不与吾校(通“较”,较量)吾蔽而置之(隐藏)
D、彼将强与吾角(坚决,强硬)吾抗而暴之(反抗)
7、下列加点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疑而却(退却)吾阴而养之(暗中)
B、使之狎而堕其中(阴险)使之无所顾,有所恃(依靠)
C、尺棰当猛虎(相当)可以将矣(带兵)
D、冠胄衣甲(衣服)据兵而寝(靠着)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9、下列各个句字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①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②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③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④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⑤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⑥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⑵、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