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位学分要求
浙大机械博士毕业要求
浙大机械博士毕业要求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是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颁发的最高学位之一,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要求非常严格。
以下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学位课程要求:1.在学期间,博士生需要修读公共课程、学术课程和专业课程,共计不少于30学分。
其中,公共课程至少应修读3学分,学术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程不少于21学分。
2.博士生需修读研究学习、科研读本书、引论和博士论文读书报告等课程,其中科研读本书至少应修读10学分。
3.博士生需要按照研究生教育计划要求,修读一定的学术论文写作、科研方法与技能、学术道德等课程,学分不少于4二、学位论文要求:1.对于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完成一定的研究目标。
2.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学位论文应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数据分析等,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并有充分的理论分析和推理。
三、学术报告和答辩要求:1.学位论文提交后,博士生需要参加学术报告和答辩环节,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评审。
2.学术报告要求博士生能够准确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3.学术答辩要求博士生能够回答评委会成员提出的问题,证明自己对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四、学术发表要求:1.学术发表是评价博士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
2.学术发表要求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并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和学术水平。
五、其他要求:1.博士生需要按时提交学术报告、进度报告和学位论文写作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2.博士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并提交导师和学校要求的各类材料和表格。
3.博士生需要遵守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专业的相关规定,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纪律。
以上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要求的概述,博士生需要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完成相关学业和研究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学术报告的准备。
中科院博士毕业要求
中科院博士毕业要求
中科院是我国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士毕业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下面是具体要求:
一、课程要求
博士研究生需修读3年以上的课程,其中学术课程不得少于18学分。
学术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生专业课。
二、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需要体现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应当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具有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并能够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3、学位论文需经指导教师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评审委员会由不少于5人组成,其中包括至少1名外部专家。
三、学术成果要求
博士研究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或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并在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四、口试要求
博士研究生需进行学位论文的口试,口试内容包括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以及与论文相关的学术问题。
以上就是中科院博士毕业要求的详细内容,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获得学位。
- 1 -。
博士学分要求
博士学分要求
博士课程学分要求是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需完成的课程学分总数。
一般来说,博士课程学分要求在30-40学分之间。
博士课程学分可以
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是指研究生须选修、并享有学分的课程,选修课是指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的课程。
此外,研究学分是博士研究生完成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学分,一般要求在20-30学分之间。
研究学分的取得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和科研论文的发表
来实现。
这也是评判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具体来说,普博生在读期间,最低限度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17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7学分。
而直博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5学分。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般的博士课程学分要求,具体的学分要求可能会因学校、专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查阅所在学校或专业的博士培养方案或相关规定,以了解具体的博士课程学分要求。
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领军能力,能够从事高层次技术领导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2. 具有宽广的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3. 具有较高的科研道德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4. 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三、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1. 学习时间:全日制学习时间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2. 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需修满一定学分,其中必修课程至少达到总学分的50%。
另外,需要完成预定的学位论文工作,并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文章。
四、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科技英语(2)科技信息检索(3)科技写作及学术发表(4)学术道德规范2. 选修课程(1)工程数学(2)工程力学(3)工程材料(4)工程设计(5)工程制造(6)工程管理五、学位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应根据所学专业的前沿科学问题,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
学位论文应突出学术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六、科研设施和实验室学校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完善的科研设施和实验室,以支持他们的学术研究工作。
实验室须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好的安全环保条件,能够满足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任务的需求。
七、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学术专家和业界代表组成,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通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八、学位授予符合相关规定的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取得了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学位授予的标准,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定,可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九、总结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以加强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博士毕业标准
清华博士毕业标准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学术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
在研究过程中,要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有在自己领域做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能力。
2.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公共
基础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和科研课程。
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约30个学分的课程。
3.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高水平的
博士学位论文。
这个论文要具备创新性和学术价值,通常要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通过学术会议审核。
4.英语要求:清华大学对博士研究生的英语要求较高。
一般要
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可以通过英语考试如TOEFL或IELTS证明。
5.时间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根据研究
方向和个人情况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是,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要求。
总之,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标准主要包括学术能力、学分要求、研究论文、英语要求和时间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学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各年级各类别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要求
各年级、各类别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要求
一、本科直博生学分要求
本科直博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且必修课学分之和≥20,课程类别和学分要求见下表:
注:公共选修课I指第二外语课程、文献检索类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等。
如培养单位对此类别不做要求,则应以学位专业课相应学分抵充。
二、统招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要求
总学分≥15学分且必修课学分之和≥11,课程类别和学分要求如下:
三、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内容与要求
已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个学分(包括硕士和博士阶段所修课程)且必修课学分之和≥21。
课程类别和学分要求如下:
注:公共选修课I指第二外语课程、文献检索类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等。
如培养单位对此类别不做要求,则应以学位专业课相应学分抵充。
华科计算机博士毕业要求
华科计算机博士毕业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修完一定数量的课程学分,一般不少于42学分。
这包括学科前沿课程、学术交流与研究方法课程以及选修
课程等。
学生还需要参与学院或教师组织的学术活动、学术论坛等,并获得相关学分。
2. 学位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和学院要求的学位论文。
论文应该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并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3. 学术水平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并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
4. 英语水平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通常为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或相当水平的英语能力测试。
5. 其他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博士研究生可能还需要完成其他毕业要求,如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要求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
因此,博士研究生应该仔细阅读学校和学院的毕业要求,了解自己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同时,他们还应该积极与导师和学院相关负责人沟通,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要求。
博士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博士生培养方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适用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博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
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在学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须环节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学分要求: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的学分要求是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具体要求由各个学位授予单位确定,但通常博士学位的学分要求会更高一些。
一般情况下,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并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后才能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
而攻读硕士学位时,也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和一定的科研工作,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后才能进行硕士论文的答辩。
2.科研工作: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
具体要求会根据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需要开展一定的研究工作,通过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而在攻读硕士学位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但通常不需要和博士学位一样具有高度的学术研究原创性和独立性。
3.学术论文: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答辩。
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学生需要撰写博士论文,该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深度和创新性。
博士论文通常需要包括学术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在撰写完成后,学生需要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能力。
而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生也需要撰写硕士论文,并进行答辩。
硕士论文通常需要对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但对于学术研究深度和创新性的要求会相对较低。
4.其他要求: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还可能有一些其他的特殊要求。
比如,一些学位授予单位可能对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进行了规定,学生需要遵守这些要求。
此外,一些学位授予单位还可能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等有一定的要求。
总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包括学分要求、科研工作、学术论文和其他要求。
具体的要求可能会因学科和学位授予单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时,学生需要根据学位授予单位的要求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以期顺利获得学位。
川大博士毕业要求
川大博士毕业要求
1.完成规定学分:川大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分,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学科不同,学分要求也有所不同。
2.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川大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满足语言要求:川大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英语或其他外语的
语言考试,证明自己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4. 发表论文:川大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
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证明自己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5. 修满学制要求:川大博士研究生需要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所
有课程和论文的要求,如有延期需经过相关程序批准。
6. 具备其他要求:川大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具备其他要求,如参
加学术活动、发表学术成果、完成科研项目等。
川大博士毕业要求的严格执行,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1 -。
博士课程设置汇总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节选一、课程设置博士生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具体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和选修课、专业补修课程等。
博士生必须至少修满18学分(1学分相当于18学时)学位课考试成绩7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1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5 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门数不限,一外为非英语的必修。
2、补修课程为同等学历或硕士阶段为非本专业的博士生需修的课程。
对有特殊情况的博士生(如跨学科、同等学力考取者),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和学生状况,由导师指定两门博士阶段课程作为补修课(跟同专业的硕士生上课)。
需补修的博士生必须参加考试,并记入个人培养计划,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3、学术报告:2学分,其中作学术报告1学分,参加学术报告1学分。
每位博士生至少要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方可获得1学分,并至少要作2次学术报告方可获得另1学分。
4、开题报告要有详尽的文献综述,文字不少于5000字,阅读和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至少10篇为外文文献。
、其它要求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以安徽理工大学名义第一作者身份(若以第二作者,则导师须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与科研课题有关的(或阶段性的)学术论文,其中 2 篇应为核心期刊或1篇被El、SCI或ISTP收录(含在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要求: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在100篇以上,其中近5年的参考文献不少于80%,外文文献原则上不少于四分之一研究方向:01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09 3S技术集成与应用02 煤层气与瓦斯地质10 GNSS集成导航定位技术03 能源地质11 矿井水文地质04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评价12 矿井工程地质05 煤矿工程地质13 矿区环境地质06 矿井水害防治14 矿山水文与工程地质07 开采地质条件评价15 水资源与环境08 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16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研究方向:01洁净煤技术(包括废物、废气和废水治理)02煤炭生物加工(包括生物转化与生物脱硫)03煤炭洁净燃烧与转化04生物质转化(包括气化、燃烧)05煤炭燃烧与节能减排06煤炭微波脱硫07环境与健康08环境污染与生物消长09矿区土壤环境与生态修复10水资源与水环境11水资源及水处理12矿区生态修复13高灰熔点煤气化技术及其灰化学行为规律14生物质及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15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处置技术(生物质高品位能源化利用)16水资源与水环境17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18绿色化工与环境催化19能源催化转化新材料20燃煤烟道气脱硝、脱碳21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汽车尾气22隧道废气浓度分布规律及净化23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24煤炭洁净气化技术25固体废物的处置与资源化(气化飞灰和粉煤灰)研究方向01矿山压力与控制02现代开采理论与技术研究03绿色开采技术04矿业系统工程05煤矿动力灾害预测与控制研究方向1、高效洁净的矿物加工理论、工艺与设备2、洁净煤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3、生物工程技术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4、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5、微细矿物加工理论与新技术0819Z2矿山机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方向1•矿山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2•矿山流体传动与控制3•矿山电气与控制4.矿山机电系统监测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方向1、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2、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3、通风与空调工程4、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5、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6、安全检测与监控7、安全管理工程&职业危害与健康081400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土木工程研究方向081401 岩土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1) 爆破理论及应用 (1) 城市地下工程(2) 工程爆破与岩石破碎(2) 城市固废处理和处置理论与(3) 岩土力学与巷道加固技术技术(4) 冻土工程 (3) 地下结构的破坏机理及加固(5) 矿山岩土工程措施研究(6) 深基坑与边坡工程(4)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7) 岩石爆破与围岩控制技术利用研究(8) 边坡与地基加固技术与设计(5) 市政基础工程理论(9) 边破稳定性分析与控制081405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1) 防护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2) 地下工程防灾减灾 (1)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支护技(3)深部岩爆过程及防治对策术(4)爆炸理论与爆炸防治 (2) 新型支护材料与结构(5)地 下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及抗 (3) 新型建筑结构及其应用震措施研究(4) 工程结构抗爆炸性能理论与(6)隧 道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及应对应用措施研究(5) 钢结构计算理论与设计(7)岩 土工程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与 (6)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方法(7)高强度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 台匕 (8)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和破坏机理(8) 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9) 工程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1) 桥梁结构性能评价方法及检(10) 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FRP)测加固新技术与结构体系研究(2) 桥梁加固理论与技术 (11) 岩土工程测试与反分析(3) 隧道施工理论与技术(4) 深部隧道工程稳定性(5) 隧道工程特殊施工技术(6) 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
重大博士毕业要求
重大博士毕业要求一、学分要求根据重大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需修满一定的学分。
具体要求为:理论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毕业实习学分不少于6学分。
同时还需要修满一定数量的学位课程和其他必修课程方能毕业。
二、学术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术上有高要求,要求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素养。
他们需要掌握先进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此外,对于理工类研究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
三、研究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研究阶段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科研课题,撰写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论文,并至少有一篇论文被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录用或发表。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能力,能够对其中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四、毕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审才能正式毕业。
期间需要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并组织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除了需要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回答委员会成员的提问外,还需要对相应的学科背景和前沿进行展示和讨论。
只有在答辩通过并完成学位评审,才能正式毕业。
此外,重大还对博士研究生的道德要求也有一定的规定。
研究生应严守科学研究的行为规范,尊重知识产权,认真开展学术活动,尊敬导师和他人。
对于违背学术道德原则的行为,如抄袭、剽窃、捏造数据等,将会受到相应的处分和惩罚。
综上所述,重大博士毕业要求不仅包括各种学分要求、学术要求和研究要求,还需要通过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审来获得最终的毕业资格,同时还需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出具有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从而为社会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郑州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郑州大学博士毕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满规定的学分: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需要修满规定
的学分。
具体学分要求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要求而定,一般要求在30-40学分之间。
2.通过各类考试: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一系列考试,包括综合
考试、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考试、外语考试等。
综合考试主要考核研究生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考试主要考察研究生对所学学科的了解程度,外语考试主要考核研究生的外语水平。
3.完成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需要独立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学
位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成果应在该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同时,学位论文还需要经过论文答辩的考核,包括正式论文答辩和口头答辩。
4.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需要积极参与科
研活动,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可以是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奖励等。
5.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
流和学术活动。
例如,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并且可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进行学术研究和合作。
总结起来,郑州大学博士毕业要求的关键是修满学分、通过各
类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同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和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培养管理规定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为加强对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的相关文件以及《XX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在总结我校多年来培养博士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科学家及行业精英。
具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
二、学制及修读年限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5年或5年,最长修读年限为6年。
三、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培养博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其主要内容为:学科、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和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方案应拓展博士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上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培养方案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根据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要求修订,方案中应设置跨院系课程或跨学科门类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科交叉的培养。
培养方案由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四、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入学后二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输入到研究生信息系统,在线打印一式三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其中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交研究生导师,一份留院系存档。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选题报告、学位论文、必修环节等阶段的要求和进度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每个博士生的特点和创造性。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博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西交博士毕业要求
西交博士毕业要求
首先,对于学术学位课程要求,西交博士生需要修读学位课程,总学
分不少于18学分,其中研究生课程学分至少占9分。
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研究生课程和科研实践等,具体课程安排根据不同专业而有所差异。
在修读学位课程期间,博士生需要参加学年度的学术报告、研究生学术论
坛以及科技活动等,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拓宽学术眼界和思路。
此外,西交对博士学位申请者也有一些个人要求。
首先,博士研究生
需要具备较强的学术素质和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其次,博
士研究生还需要认真学习导师的指导和课程安排,并及时掌握领域内的最
新研究动态。
此外,西交还鼓励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活动,扩展学术网络,培养科研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西交博士毕业要求包括学术学位课程要求、学位论文要求
以及部分个人要求。
博士研究生需要修读学位课程,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
交流。
学位论文需要是具有独立思考的研究成果,完成后需进行答辩。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需具备较强的学术素质和研究能力,积极参与学术活动
并扩展学术网络。
以上是关于西交博士毕业要求的简要介绍。
北大博士毕业要求
北大博士毕业要求
北大(北京大学)博士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位修学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学位修学年限为学制年限加两年。
全日制博士生学位修学年限为4-6年,非全日制博士生学
位修学年限为6-8年。
2. 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分要求为50学分。
其中,学位课
程学分要求为56学分,包括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
在完成学
位课程学分要求基础上,还需要完成博士论文(不计入学分)。
3. 博士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时需要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博士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原创性,对某一学科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
论文要求详细叙述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4. 学术活动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研讨会、学术会议等。
并在研究生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者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5. 学业考核: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学业考核,包括参加必修的学位课程考核和学术水平考核等。
学业考核是对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的综合评价。
6. 导师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选择专业合适的导师,并与导师有较好的沟通和合作。
导师一般是博士研究生培养期间的主要指导教师,对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提供指导和帮助。
总之,北大博士毕业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完成学分要求、博士论文、学术活动,并通过学业考核等。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中科院博士毕业要求
中科院博士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博士生需完成至少30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包括学科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学科通识课程为博士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而专业课程则为博士生提供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
2. 论文要求:博士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博士论文,论文应为学术界所认可,并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质量将直接影响博士毕业的评定结果。
3. 学术活动要求:博士生需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学术交流等,并在学术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实验室管理要求:博士生在实验室工作期间需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保持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卫生。
同时,博士生需履行实验室组织的各项工作任务,如实验室值班、设备维护等。
5. 学术道德要求:博士生需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如不抄袭、不剽窃、不捏造数据等,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6. 师德要求:导师作为博士生的指导老师,需尽职尽责地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和研究工作,并在学术、人际等方面起到良好的师德示范作用。
以上是中科院博士毕业的基本要求,博士生需在以上各项要求中表现出色,才能顺利完成博士学业。
- 1 -。
中科大博士毕业要求
中科大博士毕业要求1.学术课程要求: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需要修读一定数量的学术课程。
具体的课程学分和课程要求因学院和专业而异。
通常,博士生需要修读一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还包括学术素质培养、科研方法、专业基础等学科课程。
博士生需要通过课程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
2.科研项目要求:博士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学院和导师的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参与项目的研究设计、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学术交流等工作。
在这些项目中,博士生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论文等科研成果。
3.博士论文要求:博士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的成果,撰写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应具有创新性,表达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独立见解。
论文内容应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博士论文需要进行学术评审和答辩,通过评审和答辩后,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除了这些具体要求之外,中科大对博士生还有其他培养要求,如学术活动参与、科研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等。
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与同行学者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博士生还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学术论文,并争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这些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声誉。
总而言之,中科大博士毕业要求博士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课程背景,全面掌握研究方法和学术素养,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并在博士论文中展示出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此外,博士生还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科研成果发表,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复旦计算机博士学分
复旦计算机博士学分
一、专业学位课程学分:
1.必修课程学分:
-离散数学和算法分析:该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和算法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研究生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高级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该课程主要介绍高级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研究生在算法设计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组成原理,为研究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交互关系提供基础。
-操作系统:该课程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培养研究生在系统级软件的理解和开发能力。
-数据库系统:该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培养研究生在数据库领域的专业能力。
2.选修课程学分:
二、科研课程学分:
1.研究方法课程学分:
2.科研论文写作课程学分:
三、博士论文学分:
复旦计算机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论文学分要求为至少40学分。
博士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要
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一项独立的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具有创新性
和学术价值的博士论文。
总结:
综上所述,复旦计算机博士学分要求主要包括专业学位课程学分、科
研课程学分和博士论文学分。
其中专业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少于20学分,科研课程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博士论文学分要求不少于40学分。
这
些学分要求旨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促进其在计算机领域
的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位学分要求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位学分不少于29,其中限选课程(通识课程)不少于7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本中心课程不少于12学分,非本中心课程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入学前具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硕士阶段所修的专业课程经过导师组认定可以免除博士学位要求学分,最多不超过9学分;应修读通识课程中的社科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1)通识课程 [不少于7学分]1.公共课 [6学分]a)社会科学类课程 [3学分,具有硕士学位的不少于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春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春注:对于港澳台及国际学生,上述社科类课程可以用“中国概况课”课组之一替代,或所要求学分用专业课学分替代。
“中国概况课”课组的课程详见附录五。
b)职业发展类课程 [3学分]职业发展与专业表达(66000022)2学分(考查)春创意创新创业与创客创投概论(66000011)1学分(考查)春科研选题方法1学分2.创新训练营[1学分]创新训练营(76000041) 1学分(考查)夏学生组成跨学科领域的团队,进行跨学科领域、开放式的研究型或应用型课题研究。
(2)专业课程 [不少于18学分,具有硕士学位的不少于9学分]学生根据导师指导,选修学院、清华大学或者伯克利加州大学等的课程。
1.本中心课程(Major): 12学分2.非本中心课程(Minor): 6学分(3)必修环节[4学分]资格考试 1学分(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 2学分(考查)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尤其是学院和中心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
学生至少应参加50%的此类活动。
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简短的报告。
学生每年可通过学术活动最多获得1学分。
共2学分。
(4)补修课程凡欠缺本中心本科基础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
补修课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中心1: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交叉学科领域要求课程低碳经济与技术(76000013) 3学分(考查)秋Low Carbon Economics and Technologies2学分(考试)春纳米能源材料(86000012)Nano-Energy Materials1学分(考试)春热物理学与工程(86000021)Thermal Physics and Engineering2学分(考试)春环境系统与过程原理(86000032)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Process2学分(考查)春智能电网导论(86000042)Introduction of Smart Grid2学分(考试)春供应链设计与管理(86000052)Supply Chain Design and Management2学分(考查)秋智能交通系统与高精度定位技(86000062)ITS and High-accuracy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2学分(考试)秋高级管理经济学(86000072)Advanced Managerial Economics2学分(考试)夏随机过程概论(86000082)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Processes2学分(考试)秋金融工程概论 (86000092)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Engineering1学分(考试)夏能源系统与控制(86000251)Energy Systems and Control1学分(考试)夏可持续发展:伦理,机理和应用技术(8600024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thics, Physics andTechnology3学分(考试)秋计算材料学与材料基因组工程(86000373)Computational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genomeinitiative3学分(考试)秋材料化学(86000383)Materials Chemistry3学分(考试)春材料物理(86000433)Materials Physics2学分(考试)春交通建模与仿真(86000402)Traff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2学分(考试)春交通环境影响分析(86000302)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ffic2学分(考试)春环境行为学原理(86000312)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3学分(考试)春先进材料表征:原理和最新进展(86000423)Advance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Principlesand New Developments1学分(考查)春能源储存与转化:材料和器件(86000411)Materials and Devices of Energy Storage andConversion现代智能交通系统导论(86000442)2学分(考试)春Introduction to Advanced ITS1学分(考试)夏非线性优化概述(86000461)Introduction to Nonlinear Optimization1学分(考查)夏电力系统优化方法论(86000451)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power systems1学分(考查)夏马尔科夫链:理论与应用Markov chains: theory and application导师组认可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备注:中心一的博士生必须通过选课或旁听的方式参加本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开设的全部课程。
在获得导师组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学生方可不参加特定课程。
中心2: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领域要求课程3学分(考查)秋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76000023)Data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3学分(考试)秋MEMS及其应用(86000103)MEMS and its Application3学分(考试)春MEMS加工工艺(96000113)MEMS Fabrication Processes2学分(考查)春微传感器(86000122)Micro Sensors2学分(考试)夏纳米加工和光电子器件导论(86000322)Nanoscale Fabrication and OptoelectronicDevices2学分(考试)秋应用信息论基础 (86000132)Fundamentals of Applied Information Theory2学分(考试)秋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讨论课Seminar in Data Science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1学分(考试)夏移动设备和普适计算(86000111)Mobile and Pervasive Computing3学分(考试)春下一代互联网(86000143)Next-Generation of Internet and Web2学分(考查)秋大数据分析基础(86000152)Foundations for Big Data Analytics2学分(考试)春计算摄像学专题(86000192)Hot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1学分(考查)秋几何与拓扑数据分析(86000391)Geometric and 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3学分(考试)春概率论(76000073)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2学分(考查)夏智慧城市混合系统设计(86000482)Hybird System Design for Smart City导师组认可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备注:中心二的博士生必须通过选课或旁听的方式参加本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开设的全部课程。
在获得导师组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学生方可不参加特定课程。
、中心3: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交叉学科领域要求课程3学分(考查)秋用于疾病监测诊断的检测与成像平台设计与应用(76000033)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and ImagingPlatforms for Diseas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3学分(考试)秋生物光子学方法与实践(86000333)Biophotonics for Engineers1学分(考查)秋转化研究(A) (86000161)Translational Research (A)1学分(考试)春转化研究(B) (86000211)Translational Research (B)1学分(考试)春转化研究(C) (86000221)Translational Research (C)1学分(考试)转化研究(D)Translational Research (D)1学分(考查)夏软质材料模块1:生物软质材料(86000261)Soft Material Module 1: Biological Soft Materials1学分(考查)夏软质材料模块2: 合成、混合软材料(86000271)Soft Material Module 2: Synthetic and Hybrid SoftMaterials1学分(考查)夏软质材料模块3:生物材料制造工程(86000281)Soft Material Module 3: Fabrication ofBiomaterials1学分(考查)夏组织工程(86000231)Tissue Engineering1学分(考查)秋高端医疗器械设计及制造概论(86000341)Introduction to Advanced Medical Device Designand Fabrication1学分(考查)秋视觉及影像科学Vision and Imaging Science2学分(考试)春计算机辅助组织工程(86000202)Introduction to Computer-Aided TissueEngineering1学分(考试)秋新生血管生成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86000171)Angiogenesis and Its Function in Human Diseases导师组认可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备注:中心三的博士生必须通过选课或旁听的方式参加本中心首席科学家开设的全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