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掌握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如数形结合、物品分组等,进行乘法运算并检验答案。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乘法,如计算购物账单等。
二、教学重点
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1-5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或板书 PPT;
2.乘法公式卡片、物品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3.练习册、笔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首先,教师可以请学生口算:4+4+4+4=?然后展示4组4的加法式子:
4+4+4+4=16
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如何简便地计算4×4 的结果?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概念引入(10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乘法的符号“×”,解释“×”的意义是“乘”,用实际物品如花生米员工饭盒等模拟乘法运算。
然后,教师以4×4为例,讲解“×”的用法,以及乘法运算的本质。
3. 口算游戏(15分钟)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1-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和训练。此处,我们可以设计一项口算游戏,例如:学生们依次报出1×2、1×3、1×4、1×5的结果,如果有学生
无法马上报出答案,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
4. 基础练习(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乘法公式卡片,然后将乘法口诀和卡片一起使用,让学生分组,进行基础训练。
例如:学生们分为两组,进行小组PK,每组派出一名选手,教师将口算题目(如2×3)读出,两名选手比赛,谁先报出答案谁就赢得这个题目,并为自己的
组增加1分。
5. 实际应用(10分钟)
教师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账单,让学生应用乘法进行计算,了解乘法的应用场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符号“×”和“乘”的概念。
2.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表进行口算计算。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乘法的概念及意义。
2.乘法口诀的掌握。
3.乘法表的应用。
难点
1.能够正确使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能够结合乘法表进行口算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具体生活中的场景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乘法符号及概念
•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符号“×”和“乘”的含义。
•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乘法运用。
3. 学习乘法口诀
•教授乘法口诀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记忆。
•练习口算计算,巩固乘法口诀。
4. 学习乘法表
•引导学生认识乘法表的规律性,理解乘法的倍数关系。
•让学生通过乘法表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5. 实际问题解决
•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可以绘制乘法口诀表和乘法表,以及相关数学公式,让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并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学会使用乘法符号表示简单的乘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乘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乘法符号的使用;
3. 简单的乘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运用乘法符号进行简单乘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
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乐高积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乘法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
苹果,每个苹果价值2元,那么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
b.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答案。
2. 概念讲解(10分钟)
a. 教师板书“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符号之一,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积。”
b. 通过板书和实例,解释乘法的基本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
配律。
3. 乐高积木游戏(15分钟)
a. 教师将乐高积木分为几组,每组有不同数量的积木。
b. 学生分组,用乘法运算符号表示出每组的积木数量及总数量。
c.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展示,然后全班共同讨论和比较结果。
4. 符号的使用(10分钟)
a. 回顾乘法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b.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简单的乘法数学公式,例如:2 × 3 = ?,
4 ×
5 = ?等。
c. 鼓励学生互相出题,并互相答题。
5. 知识巩固(15分钟)
a. 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计算题,如:2 × 5 = ?,3 × 4 = ?等。
b.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计算并互相交流答案。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导入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导入
【篇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感受相同加数相加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从游乐项目中去研究数学问题。
师:仔细观察,请问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列式:3+3+3+3+3=15读一读这个算式
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呀?(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3相加?(5个3相加)
(2)认识“几个几”
出示上图,问: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用加法算式表示。板书:
6+6+6+6=24这里有几个6相加呀?
师:我来提一个问题。如果再增加一节车厢,就是几个6了?算式怎么办?再增加一节车厢呢?也就是说,有几节车厢就有几个6。(3)感受多个加数相同用加法表示的不简便
齐读这个算式,问:读完这个算式,你感觉怎样?
二、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师引入: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呢?数学家想出了用乘法来表示。有谁听说过乘法?谁会用乘法表示?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3、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乘数、积。
4、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齐
读) 5、尝试把上面两幅主题图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学生试写。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3、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活动引入
伸出你的小手,一只手有5根手指,数一数,4个女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有几个5,一共多少根。
2、初步感知“相同的数”
我是口算小能手:
4+4=3+3+3=5+5+5=10+10+10+10+10=
思考:上述式子有什么特点?
特点:都是相同的数相加。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加数相同的例子,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到游乐园里找一找。
二、探究建模
1、认真观察,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旋转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4)快乐便利店里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①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壹伍。
②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8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8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
(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
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一、口算。
12+24=36+6=42+14=32+16=15+25=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2+2+2呢,3个2相加2+2+2+2呢4个2相加2+2+2+2+2呢5个2相加,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一种运算符号,表示相同量的重复加法。
2.乘法的运算方法:竖式乘法和横式乘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乘法的
兴趣。
2.讲解: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示范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3.练习: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书写练习,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4.游戏:设计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知识。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乘法运算的经验和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
作和交流。
6.归纳总结:总结乘法的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乘法运算中的常见错误。
7.练习:布置乘法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法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设计合作游戏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景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应用。
4.多元化教学法:结合口算、书写、绘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等方面。
2.作业情况:批改学生的乘法作业,检查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算方法是否正确。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乘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识
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度量等。
2. 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概念和作用。
步骤二: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解释乘法的含义和原理,如2乘以3等于6,表示2和3相乘得到6。
2.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示,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重复相
加的运算方法。
步骤三:乘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乘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如乘法交换律、乘
法结合律等。
2. 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乘法规则的应用方法。
步骤四:乘法的应用
1.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如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计算某物品的总重量等。
2.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用乘法来解答。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的乘法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几何图形的面积
计算等。
四、教学方式:
1. 教师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
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根底,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说明了加法是乘法的根底,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根底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
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乘法的概念;
2.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1.进行乘法运算时的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拼图、实物等;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1.教师拿出两个相同的拼图,并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
两张拼图相加等于几?
2.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到的结果是这个数的两倍。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乘法来表示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写?
Step 2: 引入乘法概念
1.教师将两个相同的物品(如苹果)分别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每个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乘法来表示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写?
Step 3: 乘法的运算法则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乘法的运算法则。
2.教师示范:将两个相同的物品分别放到两个篮子里,然后数出每个篮子里的物品数量。之后,将其中一个篮子里的物品倒出来,再数一数还剩下几个。
3.让学生观察示范并思考:物品的数量减少了,怎么才能知道剩下了几个物品?
4.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将放入第一个篮子的物品数量乘以剩下的篮子中物品的数量来得到剩下的物品数量。
5.教师总结:乘法是一种用于表示相同因数相乘的运算。
Step 4: 训练乘法运算能力
1.通过口头练习巩固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口头答题。
3.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并解答。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让孩子轻松掌握乘法概念
注:本人为,无法编写完整教案,请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初步掌握乘法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乘法的概念与应用的认识,增强数学运算能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乘法计算卡片、玩具颜色珠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数学小故事:“小明有 3 条鱼,每条鱼重 2 斤,他想把它们全送给好朋友,请问小明手中的鱼共有多少斤?”
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展示乘法口诀表,让学生逐个念出来。
二、讲解
1.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乘法就是一种多次加法。
如:2×3,表示2加3的和,重复加了3遍,结果是6。
2. 培养学生使用乘法的能力
(1)合理运用乘法进行数学计算
如:3个小孩每人要分5块糖,问一共要准备多少块糖?
解题方法:3×5=15,小明需要准备15块糖。
(2)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辆汽车的时速是50 千米,开行 8 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解题方法:50×8=400,这辆汽车可以行驶 400 千米。
三、活动
1. 乘法计算卡片
教师挑选一些乘法计算卡片,让学生自己算出答案,用卡片做个标记。
2. 乘法颜色游戏
每名学生手中拿有颜色相同的珠子,让学生用乘法计算珠子的个数,并将个数对应的颜色珠子放在一起,看谁先完成。
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合理运用乘法进行简单计算,并且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乘法计算卡片和乘法颜色游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案标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乘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具有乘法运算的实际例子,如购物清单、花费计算等。
2. 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参与教学的教具,如计算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与乘法相关的例子?”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他们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解释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的运算。”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个苹果乘以3,解释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中的特点,如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例题练习(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的例题,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需要写下完整的计算步骤。
四、应用拓展(15分钟)
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清单、花费计算等,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计算方法,但需要写下完整的计算步骤和答案。
五、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可以提问或分享他们在学习乘法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布置一些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拼摆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教学中渗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能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P44~46)
(2)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大家想到迪士尼乐园玩吗
今天,开心游乐场里真是热闹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学生汇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写出算式。听汇报,评价。
(二)拼摆图形
有几个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我们靠近一点,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好吗(出示近图)看看他们摆了些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 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
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
(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
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l:我摆了 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 2颗星星。
生3:我摆了 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 4棵小松树。
[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观察图形,初步探究乘法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
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
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 6+6=
7+ 7+7+ 7=
3+ 3+3+ 3+ 3+ 3+ 3+ 3+ 3+ 3=
⋯⋯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
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5、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
生l: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6、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
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 10个 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
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7、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8、小组讨论
9、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1)、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2)、生 4:这个加法有 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 3相加”。
(3)、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4)生 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5)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 3+ 3+ 3+⋯⋯+ 3+ 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
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 3,想的很好。
(6)生 7:可以用乘法,写 5乘 6。因为两个 3是 6,有 5个 6。
(7)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10、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
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 10X3 = 3X10 =)
11、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
1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13、学生汇报。
生: 10就是 10个3, 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认识乘法
1、认识乘号。
(1)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 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 l0和 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X”)。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 10就是算式中 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 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 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 、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
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2)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l: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 100个3相加,就写 100乘3就可以了。
(3)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4)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
(5)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
开想像:“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 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
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
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
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
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到儿童乐园的别处看
看吧。
(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场景。)
2、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好玩的。你能提一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