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背景介绍《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一套中学语文教材,本册教材所讲授的内容主要包含文言文、现代文以及阅读理解等方面的综合性语文知识。
其中,旨在通过讲解杜甫诗歌帮助学生增强识别文学语言特色和鲜明的时代背景,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化。
下面,我将就其中的《杜甫诗三首》一课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杜甫这位伟大的唐代诗人;2.感受“适得其反”的审美盛宴;3.掌握杜甫的诗歌特色,深入领会杜甫的思想和情感;4.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三、教学重点1.识别杜甫的诗歌特色;2.领会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意境的感受与鉴赏;2.突破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把握古代文化背景。
五、教学准备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杜甫的诗歌;3.面向全班学生的PPT课件;4.大屏幕或投影仪;5.纸笔。
六、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在教室里挂上杜甫的画像,并对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后,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观看PPT课件,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2. 文本分析(15分钟)老师要求全班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的要求,先独立分析杜甫的《丽人行》、《赤壁怀古》和《春夜喜雨》三首诗歌。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讨论自己对于这些诗句的理解,灌输领会杜甫所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并详细讲解其中的一些难点。
3. 鉴赏技巧(20分钟)老师现场带领全班学生通过理解每首诗对应的具体情境,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具深度的了解杜甫的诗歌思想,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4. 朗读训练(15分钟)在讲授完每首诗歌的鉴赏之后,老师还将为全班学生作范读,并要求班上有阅读天赋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表演,锻炼全班学生的语感及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讨论(20分钟)老师在本节课结束前,还将组织一个讨论环节,让全班同学们就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问、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收获,加强鼓励学生们的灵敏感性和创造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知识链接】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自主学习】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4、根据课下注释,同学们理解文意能自己用语言说出来!【合作探究】《望岳》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6、诗歌名句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说出是那一句并加以赏析:《春望》内容、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五、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有情感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尝试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体味诗歌的意境。
(二)进程与方式: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诗人“兼济天下”关注民生疾苦的博爱情怀,做一个有良心,关注现实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明白得本文思想意义。
反复朗诵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具预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讲解:请同窗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伙儿有什么感受?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p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军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青年、成婚才一天的青年通通抓去从戎,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闻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咱们随着诗人的描述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期,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一、听朗诵,说故事。
(8分钟)播放录音朗诵。
听完朗诵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
备选的题目有(石壕村的一晚上,躲兵役)二、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把握情形(3分钟)读音:第一组:吏(lì)逾(yú)邺(yè)城戍(shù)老妪(yù)泣(qì)幽咽(yè)文言词义: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ppt
开场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
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孔田中学的郭初贵,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
我说课的内容是这三首中的前两首即《望岳》、《春望》。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杜甫诗三首》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初中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
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本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和作者爱国主义情怀。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b、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能力目标:a、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b、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C、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a、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感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法: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情感体验→对比深化学法:朗读感知→个性展示→合作探究三、说教学程序(一)导:今天我们将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感受一位爱国诗人、一位苦难诗人,去感受他的心灵历程。
请从下列提示中,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采用抽签提示)a、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b、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c、他的诗多沉郁顿挫d、后人尊称他为“诗圣”e、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并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及生平。
让后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学习《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望岳》《春望》(板书)这两首诗分别代表了杜甫不同时期即安史之乱前、后诗歌的创作风格:我们多媒体展示创作背景:《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杜甫诗三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的三首诗,分别是《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月夜忆舍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作品的特点,同时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鉴赏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含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增强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杜甫作品的意境和声音协调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深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杜甫的诗集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
步骤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
2.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从字面上理解诗歌的意境。
步骤三:分析诗歌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组讨论,学生彼此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诗歌鉴赏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或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节奏和感情表达。
2.引导学生从情感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诗歌的鉴赏,分析诗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步骤五:课文理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诗歌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围绕杜甫的人生遭遇和思想感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杜甫的作品,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并写作感想。
2.导入相关诗歌欣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步骤七: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反馈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观察学生在分析诗歌和鉴赏诗歌过程中是否能够进行深入思考。
3.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下面我从文本解读、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作汇报。
一、说文本本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内容各有侧重。
本单元教学任务是: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富有创意地探究内容和写法,在文言文教学上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课文选取的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不同。
《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抒发作者攀登绝顶的誓言,融情、景、理、于一体,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衰城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已之情。
诗歌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显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石壕吏》是诗人回华州途中所见,明写老妇失子之痛、无人应征之苦、自请应役之举;暗写差役逼征之暴,在一定程度反映他思想的矛盾,既有对人民百姓的同情,也有对官府差役的含蓄揭露。
诗情学,让学生把握物境、情境、画境、意境。
2、合作探究教学法。
《春望》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感知诗意、把握意象、赏析意蕴、比较鉴赏。
3、自主演读教学法。
《石壕吏》采用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演习、自主评价。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知识内化——拓展深化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想像画面——感悟意境六、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望岳》〈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人教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理解并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二、读读讲讲问问。
望岳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三、总结。
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是知识点:学习《杜甫诗三首》。
1.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2.理解《杜甫诗三首》中的诗意内涵3.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1.理解《杜甫诗三首》的诗意内涵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节课由导入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引发学生对杜甫诗歌鉴赏的兴趣。
2. 学习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通过展示杜甫诗集的封面,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例如:写实主义、情感深沉、社会关怀等等。
3. 诗意内涵分析(1)浪淘沙·北戴河首先,对杜甫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进行简单介绍,这首诗在杜甫的晚年时期写成,叙述了他在北戴河的遭遇。
针对学生的阅读看法,开展多角度主题分析的讨论,探究杜甫在诗歌中所传达的思想。
例如:我国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人生经历与对理想的追求等等。
(2)大风歌接着,讲解大风歌的背景知识,介绍杜甫为什么写下这篇诗歌,以及与杜甫生活和时代背景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探究诗歌品位,从写作手法、意义、情感方面相结合,剖析大风歌的诗意内涵。
(3)登高通过积极研究诗意以及深入探讨杜甫的创作手法,引发学生对写作艺术手法的深入思考。
针对学生的审美看法,深度挖掘杜甫登高在描述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灵活回应和解答。
4. 课堂小结学生们的思想在课堂的不断展开中得到了更新和升华。
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杜甫的诗歌创作手法、思想以及诗意内涵进行小结及评价,成果展示等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以铺垫上发掘,以对话引导问答破题,多角度同步分析,以及中英文意境对比展开,真实情感表现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互补使用。
并借助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听课氛围。
五、课堂检测及作业布置在课堂结束之前,设置必要的选理、分析等语言能力提升测试,鼓励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入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下面我从文本解读、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作汇报。
一、说文本
本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内容各有侧重。
本单元教学任务是: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富有创意地探究内容和写法,在文言文教学上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课文选取的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不同。
《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抒发作者攀登绝顶的誓言,融情、景、理、于一体,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衰城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已之情。
诗歌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显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石壕吏》是诗人回华州途中所见,明写老妇失子之痛、无人应征之苦、自请应役之举;暗写差役逼征之暴,在一定程度反映他思想的矛盾,既有对人民百姓的同情,也有对官府差役的含蓄揭露。
诗情沉郁而忧愤。
这三首诗,是诗人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二、说学生
初二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不高,认知、品析诗歌还欠火候;他们年龄尚小、阅历尚浅,品悟诗情也须点拨。
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方式、确立一个好的教学策略,是学习本文的制高点。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依据文本的内容风格,依据学生的认知层面,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出诗的情感和节奏。
(2)感知诗的情感和价值观。
(3)品味诗的物境和意境。
(4)鉴赏诗的美点和亮点。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4)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学生课外搜集有关作者资料
五、说教法学法: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一堂课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做,即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古诗四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听、读、说、悟四步教学,让学生把握物境、情境、画境、意境。
2、合作探究教学法。
《春望》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感知诗意、把握意象、赏析意蕴、比较鉴赏。
3、自主演读教学法。
《石壕吏》采用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演习、自主评价。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知识内化——拓展深化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想像画面——感悟意境
六、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望岳》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二〉、网络交互,自主探究1、向学生们推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浏览。
2、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你们能谈谈对《望岳》的了解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读。
(三〉、知识内化,个性展示1、这一环节我出示古筝、笛子、琵琶这三种乐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乐器来配合这首诗。
并说出:为什么你要选这种乐器?来一个个性大展示。
(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情放飞,最后教师作综合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得以高涨,使课堂气氛燃起熊熊之火。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朗读,。
(至此,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
〈四〉、拓展深化,即兴创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写成一篇叙事写景的散文,在悠扬的笛声中学生文思泉涌。
(五)教学小结: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网络交互中重获立体的语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反复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