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
(完整)地 籍 测 量 考 试 内 容 (2)
地籍测量考试内容一、1.地籍定义?①由国家监管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③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④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⑤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2。
地籍管理定义?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3.地籍调查定义?地籍调查(Cadastral Inventory)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运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4.地籍测量定义?地籍测量(Cadastral Survey)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二、1。
土地权属的定义?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主的定义?所谓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或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3.土地权属的确认方法? (4点)1. 文件确认(权源确认)它是根据权属主所出示并被现行法律所认可的文件来确定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归属。
(城镇)2。
惯用确认(指界确认)它主要是对若干年以来没有争议的惯用土地边界进行认定的一种方法 (农村和城市郊区)3. 协商确认:当确权所需文件不详,或认识不一致时,对土地权属进行认定4. 仲裁确认:在有争议而达不成协议的情况下,双方都能出示有关文件而又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应充分听取土地权属各方的申述 ,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4地块、宗地的定义?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例如:宗地或丘、图斑、均值地域、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等)宗地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地籍测量知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1、简述地籍测量的特点。
(8分)答: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⑦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4、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分)【答】:其主要内容包括界桩放点测量、制作宗地图和房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
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出让中的界桩放点和制作宗地图;2房地产登记发证中的地籍测量工作;3房屋预售调查和房改中的房屋调查;4工程定位验线测量;5竣工验收测量;6征地拆迁中的界址测量和房屋调查。
六: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一、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一)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则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
(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
(三)控制点的密度
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点的精度和密度以及地籍图测图比例尺和成图方法等因素来定。
但还应考虑到地籍测量的特殊性,即应能满足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
因此要求每幅图内要有一定数量的埋石点。
(四)点之记和控制略图
地籍平面控制点若需要做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须在地上埋设标石(或标志)。
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文件资料。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分布情况,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等情况,必须绘制测区控制网略图。
(五)地籍测量的坐标系统
1. 1954年北京坐标系
2. 1980年国家坐标系
(六)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在等级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
第二节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与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当地籍控制点在数量和密度上不能满足地籍测图的需求时,应在各等级地籍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一定数量的地籍图根控制点,以作地籍测图的控制。
加密地籍图根控制网
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一般有:
图根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各种交会测量等。
《不动产测绘》课件——地籍控制测量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的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2.地籍控制测量的布设原则 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和其他控制一样.应遵循“从整
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地籍控制测量的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3.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控制点间有较高的相对精度 (2)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点有相当的密度 (3)要求控制网点能长期保存使用 (4)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点的坐标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不要经常变化。 (5)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和精度指标按照《地籍调查
规程》(TD/T 1001)执行。
感谢聆听!
地籍控制测量
——布设基本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现代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主要以图根加密控制测量为主, 基本上是采用GNSS卫星导航定位测量和导线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GNSS高程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的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地籍测量
三、界址点测量
• •
地籍调查
(一) 界址点测量方法
解析法和图解法。
•
1. 解析法。是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 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 方法。 2. 图解法。是指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 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 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 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 的方法。
五、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
序号 1 2 界址点 测量 地籍图 测绘 面积 量算 坐标法 坐标法 适用 范围 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地籍调查
特点 费用高,技术单一 费用高,一图多用 ,技术复杂 费用适中,一图多 用,技术复杂 费用低,技术单一 费用低,技术复杂
•
•
三、界址点测量
(五)界址点误差的检验 偶然误差特性
有界性 单峰性 对称性
地籍调查
抵偿性:
[] 0 lim n n
三、界址点测量
•
地籍调查
一宅基地有四条界址边长,两次用钢尺丈量,其较差 分别为 -8cm 、 10cm 、 -9cm 、 6cm ,问:这种丈量结果符合要 求吗? • 对调查区,检测 100 条界址边长,其误差绝对值全部小 于 10cm ,但误差绝对值小于 5cm 的边长有 40 条,调查区的界 址边长的丈量精度能够达到要求吗? • 如果有80条边长的误差符号为“+”,成果合格吗? • • 同精度检验: m 用于解析界址点检验
n i 1 2 i
2n
2n
n
• •
高精度检验:
m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地籍测量的核心是(A. GPS控制测量C .地籍细部测量答案:C2.地籍测量以测定()°B .面积汇总统计D .绘制宗地图)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B.界址C.界址点D.界址线答案:B3.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A .初始权属调查C.初始土地登记答案:A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B .初始面积量算D .初始土地统计4.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A.重要地物C. 土地权属界线答案:BB .等咼线D .河流5.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A.②④①③⑤C .④②①③⑤ 答案:A B .①②④③⑤D .①④③②⑤6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制定的, 四等网中最弱做若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A. 土5厘米 B . ± 7厘米C. 土10厘米 D . ± 15厘米A7、一般情况下每幅地籍图的控制点个数为A. 10-20 个 B . 10-15 个C. 15-20 个D. 20-25 个8、地籍图的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应该以长度变形值不大于()为原则坐标系A. 2.5cm/kmC. 5cm/km 15-20 个B. 4cm/km D 3cm/km9、为了满足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要求每幅图中哟一定数量的埋石点,1: 500比例尺的地籍图中,埋石点的数量不少于A. 4个 B . 3个C. 5个 D . 6个10、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在精度上应该满足界址点坐标测量的精度要求,界址点坐标测量的精度为A . ± 5cm 或± 7cmB . ± 5cm 个C . ±7cm D . ± 10cm或土7cm11、用钢尺量距时,同一边内的各尺段的段点偏离测线方向不得超过A.5cm B . ± 7cmC. 10cm个 D . 8cm12、地籍测量坐标系最好选用国家统一的()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A . 1.5 °B . 3°C. 9° D . 6°13、当测区面积小于()k卅时,可以不经过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 . 100B . 50C. 150 D . 12014、在图上进行选点是,要避免短边与长边相连接,相邻导线边长度比不应该大于A . 1: 3B . 1: 2C. 1: 4 D . 1: 5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有()。
地籍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1、宗地: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地块:可辨别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2、地籍控制测量: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3、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一个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与椭球短轴所作的平面(即子午面),称为起始子午面,它与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另一个是过椭球中心O与短轴相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高斯投影为基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4、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人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的权利5、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建筑面积: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二、填空1、土地权属调查P23概念: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土地权属调查可分为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
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
(2)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包括行政村界线(相应级界线)、村民小组界线(相应级界线)、乡(镇)界线、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2、地籍图P111分类:(1)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2)按城乡地域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3)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4)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地籍控制测量的名词解释
地籍控制测量的名词解释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和地籍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指通过测量、标定、记录和校验地籍桩号、控制标志点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以确定土地边界、土地面积和土地权属关系。
地籍控制测量涉及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土地管理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概念地籍控制测量的核心概念是地籍桩号、控制标志点和土地权属。
地籍桩号是指固定在地面上,标识地籍边界的点位之一。
它通常由具备测量资质和授权的测量机构实施,采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定位,并根据一定的测量规范进行记录和存档。
地籍桩号的精度和准确性对土地边界的确定和土地权属的划定具有重要影响。
控制标志点是指位于土地或地理空间中的标志物、标志点或界桩等,用于测量和确定地籍桩号的位置关系。
控制标志点可以是实地物理标志点,也可以是虚拟的地理位置点。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控制标志点的配置和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们在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调查中扮演着传递和维系地理信息的关键角色。
土地权属是地籍控制测量的核心目标之一。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所享有的权益,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经营权等。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通过确定土地边界和位置关系来划定土地权属界限,进而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地籍控制测量主要采用测量仪器、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综合手段进行实施。
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水准仪、经纬仪等,用于测量地籍桩号和控制标志点的位置坐标、高程等信息。
测量技术包括测量原理、观测方法、数据处理等,用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籍控制测量的重要工具,用于整合、管理和分析地籍数据、地理数据和土地信息。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还涉及到辅助设备和测量方法。
辅助设备包括标尺、测量棒和测量杆等,用于测量长度、高度和角度等。
测量方法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等,用于确定地籍桩号和控制标志点的位置关系。
04第4章地籍控制测量
为控制投影后的长度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常用3度带或6度带分带,城市或 工程控制网坐标可采用1.5度带或任意带分带。
a)6°分带:自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60带。带号N 、中央经线L6与已知经线L 之间的换算关系:
L6 = 6N - 3 ;
N = int ((L+3)/6 + 0.5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系 瞿云峰
5
地籍与房产测量 Cadastre & Real Estate Surveying
参考教材:测绘出版社《地籍与房产测量》 洪波主编
4.1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6、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不同于地形控
制测量):
(1)因地籍图的比例尺较大(1:500-1: 2000),故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 以保证界址点和地籍要素精度的要求;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系 瞿云峰
参考教材:测绘出版社《地籍与房产测量》 洪波主编
9
地籍与房产测量 Cadastre & Real Estate Surveying
4.1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用三维空间 直角坐标表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为: 原点O位于参考椭球的中心; Z轴指向地球北极; X轴指向格林威治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 Y轴垂直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 P点的空间直角坐标(X,Y,Z)
精确可靠的定位基准。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测定界址点、绘制 地籍图)和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控制全局、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 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系 瞿云峰
3
地籍与房产测量 Cadastre & Real Estate Surveying
第4讲_地籍控制测量
所谓坐标系是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
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 一、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
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
起始子午面和赤道平面(见图)
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大地经度L;地面点P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称为
大地纬度B;地面点P沿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称 为大地高h。
三、高程基准
在通常的情况下,地籍测量的地籍要素是以二维坐 标表示的,不必测量高程。
房地产测绘一般不要求测定界址点和碎部点的高程。
但地籍测量规程中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土地管理 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时要求在平坦地区测绘 一定密度的高程注记点,或要求在丘陵地区和山区的 城镇地籍图上表示等高线,以便使地籍成果更好地为 经济建设服务。
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
4. 当城市面积小于25km2时,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4)平面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是指某点位置由一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成
另一坐标系的坐标的换算工作,也称为换带计算。它
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3°带之间、3°带与 6°带之间以及3°(6°)与任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也称换带计算)利用高斯正、反算公 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先根据点 的坐标值(X,Y),用投影反算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大 地坐标值(L,B),再应用投影正算公式换算成另一 投影带的坐标值(X′,Y′)。
五、地籍控制点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
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 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等情况,必 须绘制测区控制网略图。
《地籍测量》课程笔记
《地籍测量》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地籍概述1. 地籍的定义与意义地籍是一种官方记录,它详细记载了土地的属性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界限、面积、质量、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地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土地产权的合法权益,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
- 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 作为政府征收土地税费和实施土地政策的依据。
2. 地籍的分类地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进行分类:- 按照管理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地方地籍。
- 按照内容分为:综合地籍和专题地籍。
综合地籍包括所有土地的属性信息,而专题地籍则针对特定目的,如林业地籍、农业地籍等。
3. 地籍的基本组成地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地籍簿册:记录土地属性信息的簿册。
- 地籍图:展示土地边界、位置和权属关系的图形资料。
- 地籍档案:包括地籍簿册、地籍图和其他相关文件。
二、地籍测量1. 地籍测量的定义与目的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技术对土地的物理和属性特征进行测定和记录的过程。
其目的包括:- 确定土地的边界和位置。
- 测量土地的面积和形状。
- 记录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 为地籍管理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籍测量的任务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 进行地籍调查,收集土地权属、界址和用途等信息。
- 实施地籍控制测量,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
- 测量地籍要素,包括界址点、地形点等。
- 绘制地籍图,直观展示土地的权属和利用状况。
- 处理和分析地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地籍测量的内容地籍测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
- 地籍控制测量: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为地籍要素测量提供基准。
- 地籍要素测量:测量界址点、地形点等关键地籍要素。
- 地籍图测绘: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 地籍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整理、分析和入库。
三、现代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根据调查区域已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情况,可采用
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三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2.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地籍测量 名词解释
地籍测量一、名词解释:1、地籍: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工作是测定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基本状况的测绘工作。
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土地登记,发证,地籍测量资料又将具有法律效力。
3、地籍调查: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
4、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它包括了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及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范围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使用、支配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5、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
6、地籍勘丈的目的:核实宗地权属界址点和土地权属界线的位置,掌握宗地土地利用状况,通过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坐标、宗地形状及面积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为依法管理土地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凭证。
7、界址点:界址是土地权属的界限,界址点则是土地权属界限的拐点。
8、地籍图: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必要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9、宗地图:宗地图是表示单宗或数宗宗地的图件,是地籍图的附图。
它的比例尺较大,1:200或1:50010、与房屋有关的名称解释(1)假层:指房屋的最上一层,四周外墙的高度一般低于正式层外墙的高度,内部房间利用部分屋架空间构成的非正式层,其高度大于2.2m的部分,面积不足底层1/2的叫做假层。
地籍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2.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1) 地籍控制测量(2) 界线测量(3) 地籍图测绘(4) 面积测算(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1)各级行政境界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4)地籍号注记5)宗地坐落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7)土地权属主名称8)土地等级3.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材料?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文字部分(1)技术设计书(2)土地确权规定(3)检查报告(4)工作总结(5)技术总结(6)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报告(7)验收报告地籍调查部分(1)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2)丈量原始记录(3)宗地草图(4)各类权源文件地籍测量部分(1)各等级控制网布点图、点之记、观测原始记录、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图(2)仪器检定资料(3)地籍索引图(4)地籍图、宗地图(5)空间数据表、属性数据表和综合数据表(6)界址点坐标册面积量算部分(1)面积量算表(2)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3)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4)共用土地面积量算表采用数字化作业时还应提交相应的磁盘等数据资料文件4.简述地籍测量学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的科学,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5.试论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地籍测绘成果的检查
地籍测绘成果的检查地籍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图和宗地图。
1.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主要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等方面,其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数据质量①起算数据:检查起算点坐标的正确性和相关控制资料的可靠性。
②数学精度:检查基本控制点精度的符合性。
③观测质量: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各种记录的规整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④计算质量: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①选点质量:检查控制网布设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清晰性。
②埋设质量: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标志设置的规范性和标石埋设的规整性。
(3)资料质量①整饰质量: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技术总结内容和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2.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检查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质量主要包括界址点测量、地物点测量和资料质量等方面,其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界址点测量①观测质量: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界址点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正确性。
②数学精度:检查界址点相对位置精度;界址点绝对位置精度;宗地面积量算精度。
(2)地物点测量①观测质量: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地物、地类测量精度;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②数学精度:检查地物点相对位置精度和地物点绝对位置精度。
(3)资料质量①整饰质量: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和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3.地籍图的检查地籍图的质量主要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资料质量等方面,其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基本要求地籍控制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常地籍测量⽽布设的测量控制。
地籍控制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国家统⼀坐标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选择国家统⼀的3度带平⾯直⾓坐标系。
在进⾏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投影到⾼斯正射投影平⾯上,进⾏各项改正。
为使不同⾼度海平⾯的观测值在统⼀的平⾯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参考椭球⾯上(或平均海平⾯上),防⽌引起距离变形。
⼆、⾸级地籍控制的布设⾸级地籍控制应能长期使⽤,因此布设⾸级地籍控制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级平⾯控制应优先以GPS形式布设,采⽤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导线、边⾓、三⾓等地⾯控制布设⽅法,采⽤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三、加密控制的布设加密控制应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安排计划,可分期、分⽚布设。
也可以⼀次整体布设完成。
加密控制的等级⼀般不再分级,计算时应整体平差。
与地形测量相⽐,地籍测量要求平⾯控制点有较⾼的密度。
⼀般说来,地籍平⾯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10点。
四、地籍图根控制的布设为满⾜地籍细部测量和⽇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级和加密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界址点使⽤的控制称为地籍图根控制。
(⼀)地籍图根控制的特点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相⽐,地籍图根控制有下述特点:(1)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例尺决定,不同成图⽐例尺图根控制的规格调差很⼤。
(2)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布设的,测图(整个项⽬)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
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
⽽地籍图根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为⽇常地籍管理服务,因此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地籍图根控制布设⽅式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
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
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地籍测量是指对一定范围的地表进行测量、定位,准确记录地块的位置、外形、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中,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测量已知点的坐标,确定其他点的坐标,以建立一个坐标系,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点选择在控制测量中,要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容易找到和测定的地物作为控制点。
一般情况下,选择建筑物的角点、边线交点、地界标志物等地物作为控制点。
同时,还需考虑控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整个控制网的可靠性。
2.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控制点的测量常采用全站仪配合全站定位系统进行,通过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角度和距离,然后使用全站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全站仪可以精确测量控制点在地面上的水平、垂直角度,并能通过导线测量方法得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再结合大地测量学原理计算出控制点的空间坐标。
3.控制网的建立控制网是由多个控制点组成的空间点位结构。
在建立控制网时,需按照一定规律在控制点上布设控制标志,记录控制点的名称、坐标、高程等信息,并进行精确的定位。
控制网的布设应满足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要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如闭合、平差等。
4.控制网的观测控制网一般采用闭合观测方式。
即从一个控制点开始,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观测至最后一个控制点,再从最后一个控制点返回到第一个控制点,通过观测数据的闭合差和角度调整控制点坐标,使之符合精度要求。
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方向角观测、距离观测和高程观测。
5.控制网的计算与调整观测数据经过计算与调整后,可以得到每个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中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使观测数据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最小,以得到最优的控制点坐标。
同时,还需进行闭合差检核,判断控制网的平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以上就是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选取合适的控制点,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控制网并进行观测、计算与调整,可以建立起一个准确可靠的坐标系,为地籍测量提供基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控制测量一、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地籍控制网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日常地籍测量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城镇地籍控制网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使地籍测量能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的成果。
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地籍控制网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采用任意坐标系时,起算数据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图解获取。
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为使不同高度海平面的观测值在统一的平面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防止引起距离变形。
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换算到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的两点坐标反算出的距离,往往与实地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不一致(未顾及测量误差的影响),这就是坐标系统的长度变形问题。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任何两点坐标的要求长度变形小于某个限值,例如,每 km 长度变形小于 2.5cm(即相对变形小于 1/40 000)时,这有利于正确测定界址点的坐标、计算面积等。
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
二、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 GPS 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勿需通视等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 GPS 网形式布设,采用 GPS 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法,采用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首级地籍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
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时,必须先制定技术设计方案,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加密控制网应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安排计划,可分期、分片布设,也可以一次整体布设完成。
加密控制网可以采用GPS 网或导线网的形式布设。
当调查区域范围较大,并要求一次整体布设加密控制网时,一般多采用 GPS 网形式布设,布设导线网时,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当复合导线长度超过《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
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超过复合导线长度的 0.7 倍。
由于目前全站仪和 GPS 接收机的广泛应用, GPS 网和地面控制网计算平差软件的功能增强,因此,加密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不再分级,计算时应整体平差。
与地形测量相比,地籍测量要求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密度。
一般说来,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 km 2 不少于 10 点。
四、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布设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量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称为地籍图根控制网。
(一)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网有下述特点:( 1 )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图根控制网的规格相差很大。
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应满足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与地籍图的比例尺大小基本无关。
( 2 )地形测会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
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
而地籍图根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为日常地籍管理(各种变更地籍测量、土地有偿使用过程中的测量等)服务,因此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地籍图根控制点在内业处理时,应有示意图、点之记描述。
( 3 )由于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位置及其密度决定的,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地籍图根导线。
一般说来,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通常每 km 2 应布设 100~400 个地籍图根控制点。
(二)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
为减少图根控制点的二次扩展,应优先布设导线网,以一个或几个街区为单位,布设一级地籍图根导线网,然后采用二级复合导线或导线网加密。
在建筑物稀少、通视良好的地区,可以布设地籍图根三角网。
(三)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 1 )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 1/3 时,只要求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 13cm ,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 2 )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 10m 时,允许不作导线角度闭合差检查,但不得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 3 )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
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 22cm,而相对闭合差:一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 1/5 000 ,二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 1/3 000 。
五、地籍平面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布设方法主要是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和边角混合网。
三角网是把控制点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测定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以及部分边长,通过计算,得出控制点的坐标。
三边网网形结构和三角网相同,只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边长,计算各内角,得到控制点的坐标。
导线网是把控制点连成一系列折线,或构成相连接的多边形,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邻边的夹角,计算导线控制点的坐标。
边角混合网是指在一个网中,包含有多种网形式(包括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这种布网形式很灵活,但对控制网平差软件的性能要求较高。
三角网、三边网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3-1至表 3 - 5 所示。
表 3-1 三边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94.5210.5± 36± 30± 20± 25± 251 / 25 万1 / 15 万1 / 10 万1 / 4 万1 /2 万表 3-2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 ″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95210.5± 1.0± 1.8± 2.5± 5.0± 10.01 / 30 万( 首级 )1 / 20 万( 首级 )1 / 12 万( 加密 )1 / 12 万( 首级 )1 / 8 万( 加密 )1 / 4 万1 /2 万1 / 12 万1 / 8 万1 / 4.5 万1 /2 万1 / 1 万表 3-3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 ″ )方位角闭合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15 3±18±1.5±3√ n ①1/60 000四等10 1.6±18±2.55√ n1/40 000一级3.6 0.3±15±5.0± 10√ n1/14 000二级2.4 0.2±15±8.0±16√ n1/10 000① 表中 n 为测站数表 3-4 导线线路间距等级线路间距下级导线为单导线( m )下线导线为导线网( m )三等四等一5 000 ~ 6 0001 700 ~2 000800 ~ 1 000500 ~ 6006 000 ~ 8 0002 000 ~ 2 4001 000 ~ 1 200—级二级表 3-5 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m )测回数测回差( ″ )方位角闭合差( ″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坐标闭合差( m )DJ 2DJ 6一级二级1.20.71270121±18±24 √n ①±40 √n±12±181/ 50001/ 30000.220.22① 表中 n 为测站数六、控制网的施测控制测量作业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标石埋设、观测和平差计算等主要步骤。
平面控制网的观测元素主要是水平方向值、斜距和天顶距。
对于斜距的气象改正,还应观测气温、气压。
(一)点名及点号为便于今后的使用,控制网中各等级控制点的点名和点号命名如下。
四等以上的点数量不多,除了统一编号如Ⅲ -13 、Ⅳ -26 以外,还要取点名。
点名通常取其所在地或其邻近的地名或单位名,这样便于今后寻找,如水厂Ⅳ -26 ,天王山Ⅲ -13 等。
这里的Ⅲ表示三等点,Ⅳ表示四等点。
一级以下导线点不取名,只有统一编号。
A ——一级导线点;B ——二级导线点;C ——一级图根点D ——二级图根点;E ——支导线点。
点号统一为一个字母后,跟该等级的流水号。
如:A12 ——一级导线点的第 12 号点;C88 ——一级图根点的第 88 号点。
如果测区大,实际工作时可分片编号,即一个片的编号是另一片的同等级控制点编号最大值后的流水号。
在两片间允许跳号。
例如:一个片一级图根点编号为 C1 — C98 ,另一片一级图根点编号为 C100 — C195 ,再一个片一级图根点编号为C200 — C261 。
另外,同等级的三角点、导线点可以统一编号,也可以分别编号。
至今编号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要有一定的规律就行。
它既便于使用,又不会混淆。
在测区内不允许有两个点具有相同的点号,但点号允许跳漏;也不允许同一个控制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号。
点号在选点编定以后,一般不再改动,以后一切工作(如控制点成果表输出、地籍图和宗地图绘制等)都沿用这个点号。
(二)观测与记录在控制点选点完毕后,即进入控制网外业观测阶段。
由于目前在控制测量中,已经普遍采用了电子全站仪,因此,有条件的施测单位,应尽量采用自动电子记录方式记录每一测站的观测值。
所采用的电子记录器多为掌上型电脑,也可以是便携机。
在记录器中安装有控制网观测记录及限差检核和测站平差、边长改化、数据管理与通信等程序。
通过一根专用的电缆连接记录器与电子全站仪,即可完成从全站仪到记录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采用自动记录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减少许多人为的错误(如外业观测时数据读错、听错、写错、限差检查错、测站平差错等等)。
七、地面控制网平差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数据整理、边长改化、坐标计算、成果输出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