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僧苏曼殊
苏曼殊 本事诗十首
苏曼殊本事诗十首
《本事诗十首》是苏曼殊的诗作,其内容如下:1.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
我亦艰难多病日,哪堪重听八云筝。
2. 丈室番茶手自煎,语深香冷涕潸然。
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
3. 丹顿裴伦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朱弦底事为君绝,独倚高楼泪暗垂。
4.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5. 相怜病骨轻于蝶,梦入罗浮万里云。
赠尔多情诗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6. 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
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
7. 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一杯颜色和双泪,写就梨花付与谁?
8. 愧向尊前说报恩,香残玦断梦无痕。
凄凉乞句鹦哥语,我是江南旧史君。
9. 春水难量旧恨盈,桃腮檀口坐吹笙。
华严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
10. 乌舍飘零燕语孤,山桃零落水平芜。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飞。
21444154_苏曼殊最终飘零到孤山
苏曼殊最终飘零到孤山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位僧人很特别,一位是李叔同,一位是苏曼殊。
这两个人都是著名才子,他们在人生中也有过交集,在一个单位做过同事。
他们都与佛结缘,袈裟披身。
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但都最终魂归西湖。
这里说苏曼殊与杭州的缘分。
苏曼殊,原名戬,字子谷,曼殊是他的法号。
苏曼殊1884年9月28日出生在日本横滨,父亲是在日本经商的广东商人苏杰生,母亲是日本人若子,是他父亲之妾河合仙的妹妹。
美丽的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悲戚地离开人世,离开了幼小的孩子。
她的姐姐河合仙,将苏曼殊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到五岁。
苏曼殊六岁时,由父亲带回广东香山县的老家,他走进了一个富裕的深宅大院。
从此,他开始在嫡母那里品尝到歧视和苦难,只得逃进寺庙避难。
后来,他辗转上海、香港、南京、责问其父母。
菊子父母恼羞成怒,痛打了心爱的女儿。
当天夜里,悲愤的少女竟投海殉情。
苏曼殊万念俱灰,吟着“昨来风雨偏向厄,谁向人天诉此哀”的诗句,回广州后就去了蒲涧寺,再次遁入空门。
第三次是因为“苏报案”。
1903年,上海的《苏报》刊发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芜湖、青岛等地,期间还曾远赴海外,到达过日本、东南亚地区,在辗转中飘零。
他到20岁,已有三次走进佛门的经历。
第一次是小时候受到虐待,从家里逃出,避难躲进寺庙。
第二次是他16岁那年,在日本横滨与日本少女菊子一见钟情。
这段恋情却遭到苏家长辈的强烈反对,他叔叔赶到菊子家70杭州 2020.4COLUMN 专栏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论革命书》等文章,被清政府与租界当局镇压,《苏报》被查封,章太炎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苏曼殊的革命热情受挫,皈依佛门。
他虽然三次出家,但又三次还俗。
他参加过革命党,做过报人、教师、僧人,非僧非俗,特立独行,风流倜傥,到处飘零,经历曲折。
在日本,他从事反清活动,感伤故国山河破碎,写有一首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由钱塘江潮水引发对故国的乡思。
苏曼殊名词解释
苏曼殊,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他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僧人,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文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成就卓越,被誉为“近代诗僧第一”。
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近代文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曼殊生于广东香山,年幼时随母亲到日本横滨,13岁时回国。
由于家庭的管束极严,他在成年后仍然保持了童真和纯朴的性格。
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多个国家游历,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和艺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苏曼殊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他的诗歌内容涉及爱情、人生、社会等多个方面,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新诗的先驱之一。
除了诗歌创作,苏曼殊还擅长绘画和翻译。
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诗意。
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英、法、日等多种语言,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曼殊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成就对中国近代文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的人格魅力也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总之,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将继续影响着我们。
苏曼殊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中国近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曼殊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简练、明快为特点,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新诗的先驱之一。
苏曼殊是谁?近代作家、诗人苏曼殊生平简介
苏曼殊是谁?近代作家、诗人苏曼殊生平简介>苏曼殊(1884年-1918年5月2日),本名子谷,法号曼殊又号元瑛。
广东香山人(今广东珠海)。
中国清末民初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
其父苏杰生为日本横滨山下町三十三番英国茶行的买办。
苏杰生在日本期间与日本妇女同居,生下了苏曼殊。
苏曼殊的母亲叫亚仙(柳亚子说姓河合,但似乎没有证据)。
苏曼殊十一岁被带回到广东老家,就读于私塾。
由于其带有异族血统,在家族内备受排斥和虐待。
有人说,曼殊十三岁就到新会慧龙寺出家做和尚,但后来又被家人找回,但这种说法证据不足。
十五岁时,家道中落,曼殊随表兄再赴日本,在横滨华侨设立的大同学校就读。
该校分甲乙两级,甲级所授为中英文二科,乙级所授为中文一科。
当时冯自由在甲级,苏曼殊属乙级,与冯自由的弟弟同班,二人由此相识。
1901年经亲属林氏赞助考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一年后因林氏赞助终止而停学。
幸而清公使王大燮准许各省自费优秀学生改当公费生,曼殊遂经横滨侨胞推举,转学与振武学校(由东京成城学校改制而来)。
曾有人说其就读于东京上野美术专科学校,实不可考。
此时他开始醉心于佛理。
在日本期间,还结识了陈独秀、章士钊、廖仲恺和何香凝等留学生,并先后参加了在日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如青年会、兴中会等。
1903年,俄国侵占东三省,苏曼殊所在青年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后迁至香港。
当时苏杰生在家乡已经为苏曼殊订下亲事,赶到香港想劝其完婚,苏曼殊避而不见。
在革命同志陈少白的劝说下勉强返乡,但是数月后即返港,并已剃度出家,法号曼殊。
苏曼殊很快来到江浙一带,先后在苏州吴中公学任教、《国民日报》担任翻译,并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
苏曼殊一生曾几次出家,但情绪反复多变,不能真正看破红尘。
他有时身披袈裟,诵经念佛;有时又与多情少女发生轰轰烈烈的恋情。
后在上海时,苏曼殊更自暴自弃,出入青楼妓院,还暴饮暴食,最终得了胃病。
1918年5月2日,曼殊因胃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三十四岁。
苏曼殊简介
1884年 1岁10月9日(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二十一日)生于日本横滨,始名宗之助,一改名苏戬,学名子谷,亦名元瑛、玄瑛。
一生随意起名,因而名号极多,“曼殊”是他从大同学校学习时开始使用的字。
父亲苏杰生,时年39岁,广东省香山县恭常都沥溪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人。
时任横滨英商万隆茶行任买办。
生母河合叶子,年19,日本神奈川县逗子樱山村人。
生育曼殊不到三月即离苏家而去。
义母河合仙,苏杰生之妾,河合叶子之姐,年36,居横滨。
嫡母黄氏,年36,香山人,居沥溪故宅。
庶母大陈氏,年17,居横滨。
1885年 2岁住横滨云绪町,由河合仙抚育,体弱,幼年因病几死。
1886年 3岁居横滨。
嫡母黄氏抵横滨。
与苏杰生、大陈氏同住山下町。
1887年 4岁居横滨。
河合叶子接曼殊去东京小住。
曼殊伏地绘狮子。
1888年 5岁居横滨。
由苏家认领,起名亚戬,排行三,称三郎,仍由河合仙抚养。
1889年 6岁随黄氏返沥溪老家。
1890年 7岁在沥溪,入乡塾。
业师苏若泉,清举人。
1891年 8岁在乡塾就读,庶母小陈氏嫁入苏家。
1892年 9岁在乡塾就读,习国学冬,苏杰生经营失败,携两陈氏归原籍,河合仙留居日本。
1893年 10岁在乡塾就读。
1894年 11岁在乡塾就读。
1895年 12岁苏杰生去上海,曼殊在乡塾就读,大病,被置诸柴房,几死。
新会慧龙寺赞初大师携其至广州六榕市出家,因偷食五香鸽子肉犯戒被逐。
1896年 13岁冬,随姑父姑母赴沪,与苏杰生及大陈氏同居,习中西文,受教于西班牙罗弼·庒湘博士。
1897年 14岁在上海随庒湘习英文。
祖父病逝,苏杰生返乡。
1898年 15岁初春,随表兄林紫垣赴日,在横滨就读于华侨主办的大同学校。
与同学冯自由、郑贯一等相善。
1899年 16岁在大同学校学习。
间作画。
曾随河合仙去逗子樱山村,与一日本少女相恋,失恋后,返回广州,在蒲涧寺出家。
复返横滨,重入大同学校。
李叔同,苏曼殊:同时代的诗画情僧,私下交情如何呢?
李叔同,苏曼殊:同时代的诗画情僧,私下交情如何呢?前两天写了同时代的诗画情僧苏曼殊和李叔同,纵观他们的人生,两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苏曼殊将早年的初恋故事写成小说,是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的鼻祖。
留学日本期间,与一位日本弹筝女一见如故。
李叔同十八岁新婚时将兄长赠予的娶妻钱用于购买钢琴,学习音乐和作曲。
留学日本时与一位日本模特产生感情。
都是早年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后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创作上多才多艺,诗画音艺,无一不精,都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佛学家。
他们都著作等身,佛性高深。
还有最相似的一点,他们两位都积极参加革命。
早年都曾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还都是革命文化团体南社的革命活动家。
又都在革命果实被窃取后深感理想破灭,黯然皈依到宗教的世界。
(二)如此相似的两人,私交如何呢?李叔同和苏曼殊有一共同好友:南社的发起人柳亚子。
柳亚子曾写过一篇文章,南社同事向苏曼殊求画时,将其哄骗到一间提供了朱古力、牛肉等食物的房间。
苏曼殊被反锁于房间内,一边吃一边构思,画成了著名的《汾堤吊梦图》。
而这个房间,正是李叔同的画室。
李叔同看到《汾堤吊梦图》后,立即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报纸上,与自己的英文书法作品同刊同版。
两件书画作品被当时的文人雅士盛赞为南社“双绝”。
由此可见,两人私底下作为同事是很熟悉的。
在艺术上的互相欣赏,使得两人更可能是知己。
(三)尽管二人是同时代的诗僧、画僧、革命僧,但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苏曼殊浪漫奔放,李叔同沉默内敛。
陈祥耀有一篇评价对比两位高僧的文学作品,其中老人就是李叔同,晚年号“晚晴老人”。
“说水,曼殊的使我想起春波的嫩绿,老人的使我想起秋潭的空碧;说花,曼殊的使我想起带着清明烟雨楼角的梨树,老人的使我想起夏日清池中的莲蕊;曼殊的较有浓烈的感情,较有动人的丰韵,较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论文学的,也较为偏取这一种。
老人的绮艳诗,慢慢地想收敛于芳洁的一途,想洗净到司空表圣所说的'体素储洁,乘月返真'的一途,就诗的'品'言,我们或许还更有取于老人的。
苏曼殊简介
1884年1岁10月9日(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二十一日)生于日本横滨,始名宗之助,一改名苏戬,学名子谷,亦名元瑛、玄瑛。
一生随意起名,因而名号极多,“曼殊”是他从大同学校学习时开始使用的字。
父亲苏杰生,时年39岁,广东省香山县恭常都沥溪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人。
时任横滨英商万隆茶行任买办。
生母河合叶子,年19,日本神奈川县逗子樱山村人。
生育曼殊不到三月即离苏家而去。
义母河合仙,苏杰生之妾,河合叶子之姐,年36,居横滨。
嫡母黄氏,年36,香山人,居沥溪故宅。
庶母大陈氏,年17,居横滨。
1885年2岁住横滨云绪町,由河合仙抚育,体弱,幼年因病几死。
1886年3岁居横滨。
嫡母黄氏抵横滨。
与苏杰生、大陈氏同住山下町。
1887年4岁居横滨。
河合叶子接曼殊去东京小住。
曼殊伏地绘狮子。
1888年5岁居横滨。
由苏家认领,起名亚戬,排行三,称三郎,仍由河合仙抚养。
1889年6岁随黄氏返沥溪老家。
1890年7岁在沥溪,入乡塾。
业师苏若泉,清举人。
1891年8岁在乡塾就读,庶母小陈氏嫁入苏家。
1892年9岁在乡塾就读,习国学冬,苏杰生经营失败,携两陈氏归原籍,河合仙留居日本。
1893年10岁在乡塾就读。
1894年11岁在乡塾就读。
1895年12岁苏杰生去上海,曼殊在乡塾就读,大病,被置诸柴房,几死。
新会慧龙寺赞初大师携其至广州六榕市出家,因偷食五香鸽子肉犯戒被逐。
1896年13岁冬,随姑父姑母赴沪,与苏杰生及大陈氏同居,习中西文,受教于西班牙罗弼·庒湘博士。
1897年14岁在上海随庒湘习英文。
祖父病逝,苏杰生返乡。
1898年15岁初春,随表兄林紫垣赴日,在横滨就读于华侨主办的大同学校。
与同学冯自由、郑贯一等相善。
1899年16岁在大同学校学习。
间作画。
曾随河合仙去逗子樱山村,与一日本少女相恋,失恋后,返回广州,在蒲涧寺出家。
复返横滨,重入大同学校。
1900年17岁在大同学校学习,升入甲级。
1901年18岁在大同学校学习,助教美术。
苏曼殊
苏曼殊本名玄瑛,字子谷,法号曼殊。
中国民国初年诗人、作家、翻译家。
父亲苏杰生是广东茶商,旅日华侨,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不是合法妻妾),所以,苏曼殊是一个混血儿和私生子。
在封建观念严重、华夷之别严格的当时,苏曼殊的这种“不光彩”的出身,注定了他必然要受歧视的命运。
所以他一出世,母子二人便被赶出了苏家之门,母亲只好带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到了苏曼殊三、四岁的时候,由于苏家生女多而生男少,苏曼殊才被领回广东老家。
从此母子分离,终生不复一见。
在苏曼殊九岁那年,苏杰生经商失败,家庭破产。
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以致苏曼殊从十三岁起,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远离生母的苏曼殊,颇受家庭虐待。
比如他在十三岁时曾经害过一场大病,家长们不仅不给他延医治病,反而把他放在柴房里等死。
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一经历给幼小的曼殊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去广州长寿寺出了家。
但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子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他先在上海姑母家寄食两年,学习中文和英文。
接着又在十五岁那年(1898年),得其表兄林紫垣的资助,到日本横滨求学。
苏曼殊生活清苦,住的是最低等的“下宿屋”,吃的是掺了石灰的米饭,为了节省火油费,晚上竟不点灯。
当他去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
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
苏家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
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
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
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于是又去蒲涧寺出了家。
从此开始了他风雨漂泊的一生。
一个旅行皮箱就是他的飞燕巢穴,也即他自嘲的“燕子龛(kān)”。
苏曼殊是“情僧”。
面对萧索的衰世惨相,他痛不欲生。
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号啕。
后来,他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爱恋之苦。
34岁去世,死后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令游人欷歔不已。
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文学成就。
苏曼殊—诗歌翻译第一人
Leave battles to the Turkish hordes,
And shed the blood of Scio's vine ! Hark ! rising to the ignoble call ---
嗟尔俘虏馀,酹(lèi )酒颜何恧(nǜ )?
——苏曼殊 吾哓哓(xiāo)兮终徒然! 已矣兮何言! 且为君兮弹别曲, 注美酒兮盈尊! 姑坐视突厥之跋扈兮, 听其宰割吾胞与兮, 君不闻门外之箫鼓兮, 且赴此贝凯之舞兮! ——胡适
轮迦王表彰佛诞生处碑文》、小说《娑罗海 滨遁形记》
中国文学作品——《燕子笺》
主张 “不译介媚俗之作”
讴歌自由民主的进步诗人, 如拜伦、雪莱 彭 斯、歌德等,
原则 “ 按文切理, 语无增饰;陈义徘恻, 事辞相
称。” “传诗之美” 既不主张死板而不识变通的硬
译死译, 也提倡完全脱离原作, 并提出译诗要译出原诗的 “ 美” 和“情思”
The Isles of Greece 《哀希腊》 (第九段)——自小说《唐璜》 In vain -- in vain: strike other chords; Fill high the cup with Samian wine !
徒劳复徒劳,我且调别曲.
注满杯中酒,我血胜醹(rú )渌(lù ). 不与突厥争,此胡本游牧.
诗歌翻译特点三:译诗与作诗的特点紧密
《题师梨集》——“ 谁赠师梨一曲歌? 可怜心事正磋跄。琅玕欲报从何报? 梦里依稀认眼波。” 短短四句便有两句为问句, 更显诗人的心情。
Roll on, thou deep and dark blue Ocean--roll! Ten thousand fleets sweep over thee in vain; Man marks the earth with ruin--his control (The Ocean, Byron) 谁能乘跷? 履涉狂波? 藐诸苍生, 其奈公何? (《赞大海》 第二节)
诗人苏曼殊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导语】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翻译家。
苏曼殊在诗歌、⼩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格,在当时影响甚⼤。
下⾯就给⼤家介绍下诗⼈苏曼殊的⽣平和⽂学成就,欢迎阅读!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的⽗亲是⼴东茶商,母亲是⽇本⼈,这种特殊的⾝世使他早年即因家庭⽭盾出家为僧。
但是,民族的危难⼜使他不能忘情现实。
光绪⼆⼗⼋年(1902),在⽇本东京加⼊留⽇学⽣组织的⾰命团体青年会。
次年加⼊拒俄义勇队。
同年归国,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
不久,到上海参加《国民⽇⽇报》⼯作。
光绪三⼗年,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
三⼗三年(1907),在⽇本与幸德秋⽔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揭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
同年,和鲁迅等⼈筹办⽂学杂志《新⽣》,未成。
宣统元年(1909),再度南游,任教于⽖哇中华学堂。
⾟亥⾰命后归国,参加上海《太平洋报》⼯作。
1913年,发表《反袁宣⾔》,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
他的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壮怀激烈,时⽽放浪不羁,有着独特的⽣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1903年苏曼殊留学⽇本,曾在东京早稻⽥⼤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假期到泰国、斯⾥兰卡等国游历,在⽇本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的爱国组织⾰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倾向于民主⾰命。
学成后回国,任上海《国民⽇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
1907年赴⽇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合办杂志《新⽣》,但未成功,此后远赴⽖哇。
⾟亥⾰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
1918年5⽉2⽇,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在民国初年以迄现在,由章太炎先⽣与“南社”诗⼈们烘托,擅长鸳鸯蝴蝶派的⽂字,以写作⾔情⼩说如《断鸿零雁记》等⽽出名,⾏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真正的出家⼈。
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州⼀个僧寺⾥,偶然拿到⼀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
清末民初文坛奇才苏曼殊
舍身救国的行为,抒写了自己反帝反清的锐气和决心,激昂慷
慨,苍凉悲壮,令人兴发。另如《为玉鸾女弟绘扇》、《吴门依
易生韵》等亦属此类。曼殊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爱情诗。这些诗
虽仍未脱出男痴女怨的窠臼,但却表现出他对爱情的大胆和纯
真。如:“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袈裟点点疑樱
离上海赴香港,郁郁不欢,便由香港抵惠州,在惠龙古寺削发为
僧。不到半年时间,他又过不惯僧人清苦生活,偷了已故师兄的
度牒,自称“博经”,自命法号“曼殊”,仍返香港。他听说保
皇党活动猖獗,拟暗杀康有为,为陈少白阻止。1904年,南游暹
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学习梵文。在以后的
几年中,他往返于上海、杭州、南京、芜湖、长沙和日本等处,
曾在南京陆军小学、芜湖皖江中学、长沙明德中学任教,还曾在
日本同盟会机关刊《民报》社任编辑,结识章太炎、刘师培等。
在这期间,他还以较多的时间从事著作、翻译和绘画活动。1909
年8月,刘师培变节,投靠清廷。有人怀疑曼殊参与其事。为避
嫌疑,曼殊再度南游,到新加坡、爪哇等地。1911年,武昌起
义,曼殊闻讯,大喜,即典衣卖书,急谋归国。次年2月返上
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属题诗;
还卿一缽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曼殊诗中也有歌吟风光的
明丽秀美和生活的和谐喜悦的。如《过蒲田》:“柳阴深处马蹄
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 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羸马
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写得诗中有画,意趣盎然。但
历史趣谈:暴饮暴食惹的祸:近代作家苏曼殊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暴饮暴食惹的祸:近代作家苏曼殊是怎么死的?导语:苏曼殊(18841918)祖籍广东中山,生母为日本人,所以他是混血儿,又是私生子,自幼即被歧视,并被领回中山老家。
以后,他到日本留过学,在苏曼殊(1884—1918)祖籍广东中山,生母为日本人,所以他是混血儿,又是私生子,自幼即被歧视,并被领回中山老家。
以后,他到日本留过学,在上海和苏州谋生,因遭冷遇而削发为僧;又到处流浪,卖文为生;还策划暗杀保皇派头目康有为;也参加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与柳亚子交情甚笃。
他多才多艺,会写小说,会日文、梵文、英文和法文,译过《拜伦诗选》,擅绘画,擅诗作,连柳亚子也甘拜下风。
由于他命运多舛,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所以他的饮食也无定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尤喜甜食。
这可能与生在日本从小就爱吃糖有关。
据已故上海作家郑逸梅先生所述,他常在上海棋盘街一家叫同芳的粤式茶馆饮茶,那儿兼售粤式糕饼及舶来品糖果,有一种名叫“摩尔登”的外国糖,装在扁型玻璃瓶内,粒粒如围棋子,色泽淡黄及淡红。
苏曼殊听说此糖为茶花女所嗜食,他一向敬慕茶花女,特爱吃此糖——每次买上三四瓶带回去。
他自称“糖僧”(他做过和尚,所以才有“僧”之名——笔者)。
有一次为吃糖,可身无分文,亏他想得出来,竟把嘴内一颗金牙变卖了换糖吃。
他平时糖不离口,尤其在写作时更是大吃特吃,以助文思。
最多时,一天可吃掉“摩尔登”糖三瓶。
据记载,他刚到上海,竟吃去当时市价100元的糖果。
蜜枣是甜食,他也喜欢吃。
有人向他索画,数次碰壁,后来打听到他爱吃蜜枣,便买了一大包送上,果然得到他的一幅山水画。
他在与友人通信中也大谈吃经:“又闻素君能制蜜枣,真欲吊人胃口耶?”苏州的酥糖很有名,品种有玫瑰、黄豆和芝麻等,他一口气可吃光十几包,生活常识分享。
糖僧苏曼殊-诗僧苏曼殊
糖僧苏曼殊_诗僧苏曼殊糖僧苏曼殊_诗僧苏曼殊▲▲刺客不见得武艺高强,他们的高招是不怕死。
食客未必是美食家,他们的强项是喜欢吃。
太史公著《史记》,有《刺客列传》,沈爷编《天下美食》之余,发愿著《食记》,我建议他一定要设《食客列传》。
刺客不见得武艺高强,他们的高招是不怕死。
食客未必是美食家,他们的强项是喜欢吃。
食客就是馋痨胚,他们好吃,见到对味的食品(对味不一定对胃,很可能伤胃),就像色鬼见到美女,美女见到名牌,就像贪官见到美元,纪委见到贪官,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必须拿下而后快。
为求一快,不算账,不惜身,甚至可以搭上性命。
中国食客第一人当推苏曼殊。
他在食客中的地位,相当于秦始皇在暴君中的地位,陈良宇在贪官中的地位,章子怡在明星中的地位。
他是诗人,小说家,又是出家人,曼殊是他的法号,后人尊称曼殊上人。
他1844年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当时叫江户。
他的身世至今不能完全确定,他至少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统。
他5岁时随父亲回到中国,12岁在广州长寿寺(一说慧龙寺)出家。
13岁时奉师命返日省母。
苏曼殊自小十分聪慧,4岁初学绘画,9岁从西班牙牧师学习欧洲文字和西方文学,13岁就读东京上野美术学校,两年后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学,后来又在日本的军校学习军事。
他一生漂流,从少年时开始就多次往返中日两国,曾游历东南亚诸国,还到过印度。
苏曼殊通英文、日文、梵文,雨果的《悲惨世界》由他首译成中文(从英译本转译,书名译为《惨社会》)。
不过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言情小说,29岁时写成的《断鸿零雁记》风靡中国半个世纪,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读。
他写言情小说有不少新招。
譬如写到男女情种生离死别情话绵绵伤心欲绝肝肠寸断之时,他会配上日月无光狂风怒号暴雨倾盆惊涛拍岸的场景,为情景交融之说别开生面。
当然,现在的读者见得多了,再看到这么做作的描写会倒胃口。
但是在一百年以前,中国人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那时候有多少人为断鸿零雁疯狂。
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青年生活的一大贡献是教授恋爱,当时青年恋爱读本不是胡适写的,也不是鲁迅写的,就是这位和新文化运动没什么关系的曼殊和尚写的。
诗人苏曼殊到底是怎么死的
诗人苏曼殊到底是怎么死的苏曼殊怎么死的?苏曼殊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如此年轻又有着众多才华的他结果却去世,那么,苏曼殊怎么死的呢?下面是为你搜集苏曼殊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1918年的春天,苏曼殊病逝于上海宝隆医院,他的死因却是因为无节制的饮食而导致的肠胃病。
在他住院的期间,医生对他的饮食十分严格,不准抽烟,不准吃甜食。
但是几天下来,苏曼殊无法忍受,于是就跑出了医院,到了街上开始肆无忌惮地狂吃,结果导致肠胃病加重。
在他死之后,从他的病床下面,还能找出许多糖果纸。
苏曼殊一生都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他的饮食也非常不规律,他想到什么就吃什么,尤其喜爱吃甜的食物,这可能跟他从小就喜欢吃糖就一定的关系。
蜜枣也是苏曼殊非常喜欢吃的食物,有人向他索要画作,屡次遭到了苏曼殊的拒绝,得知他喜爱吃蜜枣之后,就买了蜜枣送上,果然方法奏效,苏曼殊送给他一幅画。
苏曼殊生性放浪不羁,在饮食方面也是这样,经常一下子就吃好几笼汤包,还有好几碗面。
还有一次竟然生吃活鲤鱼,这样的吃法导致他几天卧床不起,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饮食。
在日本的时候,他曾经在空闲之余就区寻找冰店,目的就是想要吃冰。
他的朋友曾经记载说苏曼殊体质较弱,但是饮食却亢奋,曾经在日本,一天吃冰五六斤,一天接着一天。
所以,他常常腹泻,这跟过度吃冰有着很大的关系。
苏曼殊简介先来看一下苏曼殊基本的简介。
苏曼殊,原名名戬,字子谷,学名为元瑛,法名为博经,法号为曼殊,近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是广东人。
苏曼殊出生在日本的横滨,父亲是广州人,母亲则是日本人。
下面来具体看看苏曼殊的简介。
苏曼殊曾经在日本横滨大学学习,在日本还加入了留学生所组织的青年会,第二年加入了拒俄义勇军,同一年苏曼殊选择了回国,在苏州一所中学中任教。
1903年,苏曼殊在广东的惠州选择削发为僧,后来来到了上海,与上海的一些革命志士进行了结交,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小品。
光绪三十年,苏曼殊去到了许多国家,学习了梵文。
中国近代作家苏曼殊的生平介绍
中国近代作家苏曼殊的生平介绍苏曼殊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号曼殊,是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作家,那么你知道中国近代作家苏曼殊的生平介绍吗?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中国近代作家苏曼殊的生平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中国近代作家苏曼殊的生平介绍苏曼殊(1884年-1918年5月2日),本名子谷,法号曼殊又号元瑛。
广东香山人(今广东珠海)。
中国清末民初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
其父苏杰生为日本横滨山下町三十三番英国茶行的买办。
苏杰生在日本期间与日本妇女同居,生下了苏曼殊。
苏曼殊的母亲叫亚仙(柳亚子说姓河合,但似乎没有证据)。
苏曼殊十一岁被带回到广东老家,就读于私塾。
由于其带有异族血统,在家族内备受排斥和虐待。
有人说,曼殊十三岁就到新会慧龙寺出家做和尚,但后来又被家人找回,但这种说法证据不足。
十五岁时,家道中落,曼殊随表兄再赴日本,在横滨华侨设立的大同学校就读。
该校分甲乙两级,甲级所授为中英文二科,乙级所授为中文一科。
当时冯自由在甲级,苏曼殊属乙级,与冯自由的弟弟同班,二人由此相识。
1901年经亲属林氏赞助考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一年后因林氏赞助终止而停学。
幸而清公使王大燮准许各省自费优秀学生改当公费生,曼殊遂经横滨侨胞推举,转学与振武学校(由东京成城学校改制而来)。
曾有人说其就读于东京上野美术专科学校,实不可考。
此时他开始醉心于佛理。
在日本期间,还结识了陈独秀、章士钊、廖仲恺和何香凝等留学生,并先后参加了在日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如青年会、兴中会等。
1903年,俄国侵占东三省,苏曼殊所在青年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后迁至香港。
当时苏杰生在家乡已经为苏曼殊订下亲事,赶到香港想劝其完婚,苏曼殊避而不见。
在革命同志陈少白的劝说下勉强返乡,但是数月后即返港,并已剃度出家,法号曼殊。
苏曼殊很快来到江浙一带,先后在苏州吴中公学任教、《国民日报》担任翻译,并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
苏曼殊一生曾几次出家,但情绪反复多变,不能真正看破红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 公著 《 史记 》 有 《 , 刺客列传 》 沈 爷编《 , 天下美食 》 之 秦始皇在暴君 中的地位 , 良宇 在贪官 中 陈
余, 发愿著《 食记》我建议他 一定要设《 , 食客列传 》 。
刺客不见得武艺高强 , 他们 的高招是不怕死 。 食客未必是 美食家 , 他们 的强项是喜欢吃。 食客就是馋痨胚 , 他们好 吃 , 见 到对味的食品( 味不一定对 胃, 对 很可能伤 胃)就像色鬼见到 ,
说别开生面 。当然 , 现在的读者见得多 了, 再看到这么做作的描写会倒 胃 口。但是在
一
百年以前 , 中国人可从 来没有 听过 这样 的故事 ,那 时候有 多少 人 为断鸿 零雁 疯
狂 。上个世纪初 的新 文化运动对青年生活 的一 大贡献是教授恋 爱 , 当时青年恋爱 读 本 不是 胡适 写的 , 不是鲁 迅写 的 , 是 也 就 这 位和新 文化 运动 没什 么关 系 的曼殊 和 尚写 的。苏曼殊言情小说传统 的第一代接 棒 人是鸳 鸯 蝴蝶派 ,第 二代 接棒 人是 琼
切, 不择手段 , 必须拿 下而后快 。 为求一快 , 不算账 , 惜身 , 不 中国食客第一人当推苏曼殊 。 他在食客 中的地位 , 当于 相
甚至可 以搭上性命 。
命返 日省母 。 苏曼殊 自小十分聪慧 , 4岁初学绘 画 ,
9岁从 西班牙牧 师学 习欧洲文字和西方文 学 ,3岁就读东京上野美术学校 ,两年后 1
进 日本早稻 田大学 攻读政治学 , 后来 又在
日本的军校学 习军 事。他一生 漂流 , 少 从 年时开始就多次往返 中 日两 国 , 曾游历 东 南 亚诸 国, 到过 印度 。 还 苏曼 殊 通 英文 、 日文 、 文 , 果 的 梵 雨
《 悲惨世 界》 由他首译 成 中文 ( 从英译 本转 译, 书名译为《 惨社会》 。不过他最有名的 )
方女子 送他的脂盒 香囊 ,他 的言
情小说 基本上取材 于 自己的恋爱
经 历。他 的高 明是 他的情史乱 而 不脏 , 尽管有许 多异性腻友 , 但曼 殊和 尚从未破过色戒 。 他是情僧 ,
民国轶 事
不 是花和 尚。茗 山大师说 自己在 “ 禅堂参悟 , 而曼殊于妓院得道 ” 。 苏曼殊 混乱生活 的另一个标
读《 民国名报撷 珍丛 书之
三: 名人彩 虹》 记 下民 国名 士 ,
一
的美景 , 以及 日常的琐事 , 他都
觉得是很 古怪的 , 来没有 看 从 见过 的, 完全 出乎意料之 外的。 所以他天 天都那 么有兴致 , 就
是 说 出 悲 哀 的 话 的 时 候 , 不 也
东南亚游 历 , 每天五六十枚 甜果 , 结果肠 胃炎 发作 , 差点客死他 乡。 他 自记 在杭州 曾 “ 日食 酥糖三十
小便 , 日一 大便 , 他仍不思 五 但
火 , 多人 都是敬鬼神 而远之 , 许
募捐比作 打仗 。有一次武训 纪 念会 上 ,陶先 生 布 下一 个 阵 势 ,准 备给 与会 者 一 个 闪 电
战 。他 安 排 的 演 讲 者 陈 根 度 是
一
儿惊奇着 。在上 海 , 一次徐 有 志摩 拿 着一 根 纸烟 向朋友 借
火 .他 说 道 : i i ef e这 K s n t r . sg h i
志 就是 他的暴食症 ,他是 中国文
学史上最有名 的甜食狂人 。他 3 5
岁死 于上海的广慈 医院 ,就是 给 甜食害 的。
他1 7岁从 日本返 回广东 , 居
法云寺 , 深得 主持 赏识 。 住持看他
还是个孩子 , 常常赠他糖果糕饼 。
自此 他 养 成好 食 糖 果 甜 食 的 习 惯, 自称 “ 糖僧” 他 二十几岁 时去 。
作 品是 言情 小说 ,9岁时写成 的 《 2 断鸿零
雁 记 》 靡 中国半个 世纪 , 风 直到今 天还 有
人在读 。
他写言情小说有不少新招 。譬如写到
男 女情种 生离 死别 情话 绵绵 伤心 欲绝 肝
肠 寸 断 之 时 , 会 配 上 日月 无 光 狂 风 怒 号 他
暴 雨倾 盆惊涛拍岸 的场景 , 为情景交融 之
买蜜枣 吃” 。他 死前三 四年 , 胃 肠
病 已经 非常严重 ,住在 日本还是
位 断腿 的 残 疾 人 , 先 生从 陈
句话真 可以代表他 对于的人 生
态度 。人 世 的 经 验 好 比是 一 团
天天莲子八 宝粥 , 病情加剧 , 日 两
一
武训 的 不休 说 到 陶行 知 的 伟 大 , 了问听众对这 样一桩 有 末
美女 , 美女见到名牌 , 就像 贪官见 到美 元 , 纪委见到贪官 , 不顾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地位 , 章子怡在 明星中 的地位 。他是诗 人, 小说 家 , 是 出家 人 , 又 曼殊 是 他 的法 号, 后人尊称曼殊上人 。他 14 84年生于 日
本东京 , 东京 当时 Ⅱ江 户 。他 的身世至今 q 不能完全确定 , 至少有一半 日本 人的血 他 统。他 5岁时随父亲 回到中 国,2岁在广 1 州长寿寺 ( 一说慧龙寺 ) 出家。1 3岁时奉师
包” 。他 的同事周越然 回忆 : 他 最爱 吃蜜 枣 , 有一 次 , “ 他 穷极 了 , 无半 文 , 无法 可想 , 腰 他 只得把金牙 齿拔下来 , 抵押 了钱 ,
些趣 闻轶事 : 陶行知巧计募捐
为 办教 育 , 陶行 知 先 生把
是 垂 头 丧 气 , 倦 于一 切 了 , 厌 却 是 发 现 了一 朵 “ 之 花 ” 在 那 恶 。
瑶。
柳亚 子是苏曼殊 的好朋友 , 他说 苏曼
殊 在中国“ 可无一 , 不 不可有 二” 。为什么 说 他“ 不可有 二” ?因为这个 和尚的生活太
乱了 , 比现 在 的娱 乐 圈还 要 乱 。
苏 曼殊一生有 无数女朋友 , 不少还 有
是青楼 佳丽 , 死后 , 他 遗物 中最 多 的是 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