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社会网络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正 文)
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员工超越其职责范围,自愿为组织贡献的行为,对于提升组织效能、促进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员工为何会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一直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将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影响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
我们将关注个体层面的因素,如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我们将考察组织层面的因素,如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组织支持等,这些因素为员工提供了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还将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价值观、道德规范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间接作用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理论体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综述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作为员工自发表现出的一种超越职责要求的积极行为,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同事、提供建设性反馈、参与组织活动以及提出创新建议等,它们对于提升组织效率、增强组织凝聚力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员工为何会表现出这些超越职责的行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是研究者们一直试图解答的问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层面上,认为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受到个人特质、工作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尊心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承诺感也被认为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
社会网络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研究
社会网络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研究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日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形成所谓的社会网络。
与此同时,组织行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社会网络与组织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与组织行为的关系,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社会网络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实时地了解他人的动态,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不仅提供了便利,还改变了人们的决策过程。
例如,一个人在购物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
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组织行为。
比如,在网购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和评分来影响商家的声誉和销售额。
良好的用户评价会促使商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社会网络对组织行为的直接影响。
其次,社会网络也对组织内部的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其他同事进行沟通和合作。
比如,一个团队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实时共享文件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社交媒体的出现也为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机会。
员工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从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这种知识共享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组织内部的学习和创新,也增强了员工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然而,社会网络也可能对组织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有限资源的分散和冲突。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很难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这可能会分散个人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此外,社交媒体也可能成为组织内部信息泄漏的渠道。
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不当言论或内部消息泄露可能会对组织的声誉和安全造成损害。
除了以上的影响,社会网络还对组织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往模式发生了改变。
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社交媒体更注重个人表达和展示。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与人际公民行为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与人际公民行为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人际关系和社交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社会网络特征对于其工作表现以及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有着重要影响。
相比之下,人际公民行为也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一种理念,它是指个体在组织中,通过积极的行动,对他人、企业和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为提供一些非正式服务以促进集体利益的行为。
本研究旨在探究员工的社会网络特征与人际公民行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内在机制。
一方面,研究能探究员工在社交网络中的社交资源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能够增进对于人际公民行为本身的理解。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影响;2. 验证社会网络特征与人际公民行为之间的关联性;3. 分析社会网络特征和人际公民行为的内在机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获取数据。
通过构建量表,测量员工的社会网络特征和人际公民行为,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 构建问卷调查表,包括社会网络特征和人际公民行为两个方面;2. 针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3. 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4. 分析结果。
四、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预期结果如下:1. 社会网络特征与人际公民行为呈正相关关系;2. 社会网络特征中的结构洞和人际公民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3. 社会网络特征通过人际公民行为影响员工的角色扮演。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通过研究员工的社会网络特征与人际公民行为的关系,探究提高员工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的方法;2. 拓宽人际公民行为的研究范围,增强对于这一行为的理解;3. 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凝聚力、和创造力。
研究论文:员工人际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整体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102768 社会其它论文员工人际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整体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一、问题的提出众多学者对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多方面研究(Bateman & Organ,1983;Organ,1988),使人们对组织公民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这些研究多基于个体变量的属性研究,倾向于用个体本身的属性去说明,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网络结构影响。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也在其啤酒游戏中以实验论证了结构影响行为的观点。
那么,在企业组织中,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否会因其所处人际互动的网络结构位置不同而不同呢?由此,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视角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的独特视角正在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独特性以及理论的日益成熟,许多学者很早就提出尝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个体的行为问题。
本研究拟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这个工具,综合运用个体之间的关系数据,来探讨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成因机制,从这一视角研究的组织公民行为被称为“人际公民行为”。
二、研究设计1. 分析视角。
社会网络分析有两种视角,一种是自我中心社会网络(Ego-Network),即个体网络,一种是整体社会网络(Complete-Network)。
个体网络与整体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分析方式不同:个体网络分析社会连带的能力较强,分析网络结构的能力较弱;而整体社会网络分析与之正好相反,分析网络结构的能力较强,分析社会连带的能力较弱,但整体网络却是测量网络结构的最重要方法。
本研究基于对“关系”的研究,采用整体社会网络分析方式,整体社会网络分析要求整群抽样。
在本研究中,主要有两种关系:一是友谊关系,二是咨询关系。
对“关系”的研究,属于关系数据分析,主要是分析友谊关系和咨询关系的网络关系矩阵。
在本研究中,是以大连万星公司为样本,进行图论分析、QAP相关分析、MRQAP回归分析。
员工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S i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 s a c ce c n e h o o y Ma a e n e rh Re
‘ 科技管理研究
2 1 . 】 0 0 No 1
文 章 编 号 :10 7 9 (00 1 — 2 6— 3 0 0— 65 2 1 )0 1 0 0 0
子 ,而且他认为感情是其中最为重 要的。姜定 宇 ( 05 以 20 ) 杨国枢 (9 3 19 )与杨 中芳 (0 1 的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相 20 ) 应的三个维 度 ( 际情 感 、角色 义 务、利益 关 系) 测量 量 人
表。顾惊雷 (0 6 20 )认 为 ,企业 员 工 关 系维 度应 该包 括 私 交 ,合作 ,面子 ,信 任 ,长期 性 导 向和 互 惠几 个 维 度。如
光 国 ( 06 沿着费孝通 的 “ 2o) 差序格局” 观点进一步细化关 系研 究 。 从 “ 序 格 局 ” 的 特 殊 主 义 观 点 来 看 ,关 系 指 涉 的 差 应该是基于特定标 准而形成 的人 际关 系 ,而非泛指 所有人与 人之间的互动关 系 ( 丽芳 ,20 ) 周 0 6 。由此 ,Jcb 17 ) aos( 99 将关 系定义 为一种 “ 特殊 的连带 ( at u ft e ” prcl sct ) 。金耀 i a ii i 基 (9 1 18 )将关系定义 为 “ 基于特 殊准则 的人 际关 系” 。关 系是建立 在 特殊 联 系 之上 的一 种 紧密 的 人 际关 系 ( si Tu & Fr ,19 ) u & G an (9 7 ah 9 7 。H i re 19 )认 为是 “ 个体 间具 有 直
员工关 系对组织公 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员工社会网络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员工社会 网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织公 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张 斌, 谭道伦 , 李永强
( 西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四川 成都 60 7 ) 104
摘
要 : 组织公 民行 为的影响研 究大 多是从个体属性- 对 的角度进行 , 鲜有从人 际关 系的角度展 开。本文研 究员
Ab t a t Nu r u t d e n o g n z t n l i z n h p b h v o r a r d o t r m h iwso dv d a p ro ai sr c : me o s su i so r a iai a t e s i e a i rae c r e u o t e ve fi ii u e s n l o ci i f n l — t s o e g a h e lv ra l s r t e h n t a ft e it r e s n e ain h p T i p p r e p o e h n u n e f i rd mo r p ia ai be , ah r t a h to n ep ro a r lt s i . h s a e x lrs te if e c s o e h l o l c n r l i s o n i i u l s c a e w r i i n o g n z t n o h i r a i t n i z n h p b h vo s T e s d e t i e fi d vd a o i n t o k w t n a r a iai n t er o g n z i a c t e s i e a ir. h t y at l h o a ol i u c me o t ef l w n o c u in : i t t ed g e e t l y o ea fci i e w r a o i v f c n og n z t n o st h oli gc n l so s F r , e r e c n r i f h f t t n t o k h sp st eef t r a iai o s h at t e vy i e o o ct e s i e a i rw i h ew e n s e t i ft e af cii ew r a e aie efc n i S c n t e d - i z n hp b h v o h l t e b t e n e s c n r t o fe t t n t o k h s n g t f to t e o d,h e i e l a y h vy v e . r e c nr l y o d io y n t o k h sn g t f to ef e e o me t d t kn n t t i t a o i v g e e tai ft e a v s r e w r a e a ie ef c n s l d v l p n n a i g i i aie wh l i h sp s ie t h v e a i v e t
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基层员工为研究对象)
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基层员工为研究对象)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能够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成功,同时也会对员工自身带来一定的好处。
本研究以基层员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
一、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影响1. 提升组织绩效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能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研究表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效率,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绩效评价。
此外,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还可以减少组织变革的阻力,促进组织发展。
2. 增强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 welfare时,他们就会更加忠诚于组织,并愿意为组织奉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塑造组织文化价值观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也有利于塑造组织的文化价值观。
当组织内部存在一种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参与并为组织作出贡献时,员工将更倾向于积极参与到组织活动中。
基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可以更好地传达其核心价值观,并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组织行为准则。
二、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内部机制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内部机制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点:1. 社会交换与组织支持员工参与组织公民行为,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组织的支持和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加强与组织的社会交换。
当员工认为自己在组织中获得了相应的支持和回报时,他们的组织公民行为将更加积极。
2. 自我效能与组织承诺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也与他们的自我效能和组织承诺密切相关。
当员工对自己在组织公民行为方面的能力和价值有自信之时,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在组织承诺方面,员工越是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就越会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支持组织。
综上,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能够对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
组织应该加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认知和培育,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与环境,共同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双赢。
员工感知的CSR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员工感知的CSR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不仅是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基于员工感知的视角,以国内多个行业的283名员工为调查样本,探索员工感知的CSR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CSR;员工感知;组织公民行为1研究背景本土企业在CSR的理念和行动上十分滞后,CSR缺失现象严重。
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地沟油”、“毒胶囊”等字眼触目惊心。
在当前危机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公众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
而企业在CSR理念和行动上的提升任重而道远,相对而言,企业对员工重要性的认识要远远超过对CSR的认识。
本研究以企业员工为切入点,揭示CSR对企业内部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希望通过企业对员工的重视,进而重视CSR的履行,从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促进更多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提出新的建议。
这对于强化本土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社会整体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理论基础21社会交换理论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关系。
Blau (1964)的研究表明,除了物质交换之外,个体还会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如情感、声誉等)。
组织对待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态度会深深地影响员工的心理感知,从而决定其态度与行为付出。
研究发现,员工更愿意留在有着良好CSR表现的企业,并愿意为之付诸情感和角色外的行为。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换着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并考虑以何种手段获得更多的社会交换收益。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群体间以及个体间因平等交换关系而结成相互依赖关系,这样,社会交换理论也就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
员工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社会交换理论为解释员工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组织伦理气氛理论组织伦理气氛指组织成员对于什么是符合伦理的行为,如何解决伦理困境或问题的共同体验和认知,这种认知会影响个体对待伦理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最终影响到员工和整个组织的伦理行为。
社会网络对社会参与与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会网络对社会参与与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社会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互联网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迅速获得大量信息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对于社会参与和公民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对社会参与和公民行为的影响,并试图提出一些对策。
首先,社会网络扩大了社会参与的范围和方式。
过去,人们要参与社会活动往往需要面对面或通过传统媒体进行。
然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传播给全世界。
这种便利性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使人们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关于公共政策、社会问题的观点,激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社会网络的出现使社会参与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社会网络对公民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公民权利的信息和知识,进而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声音的平台。
在过去,人们往往只能通过抗议、示威等集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很难获得足够的关注度。
如今,社交媒体上的抗议活动更容易引起全球关注,例如“#metoo”运动和“黑人命也是命”运动。
这些运动凸显了社交媒体在公民行为促进方面的作用,激励更多人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然而,社会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信息的虚假性和传播速度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谣言等不实信息很容易被广泛传播,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
这种现象对公民行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可能误导人们的判断,甚至难以挽回的错误决策。
其次,社交媒体可能会形成信息的“过滤泡沫”。
人们倾向于追求与自己意见相符的信息,这样可能会导致不同观点之间的隔阂和对立加剧。
这种情况下,社会网络反而成为了隔离和封闭的工具,限制了人们对多样观点的接触和交流。
针对社会网络对社会参与和公民行为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正面影响,避免负面影响的扩散。
社会网络对个人与组织的影响力研究
社会网络对个人与组织的影响力研究社交网络对个人与组织的影响力研究社交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连接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平台。
然而,社交网络的兴起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其对个人与组织的影响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对个人与组织的影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首先,社交网络对个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过去,人们多依靠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来建立人际关系,而社交网络改变了这一格局。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个人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这种连通性使得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并且有机会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中。
然而,个人追求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也成为一种现象。
许多个人希望通过社交网络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成就和观点,以此获得认可和支持。
这种追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为个人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媒体形象。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的个人影响力也带来了机会。
一些个人通过社交网络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从而在行业内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地位。
除了个人影响力,社交网络也对组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推广和推销产品的平台。
通过社交网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便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社交网络也为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从而增强了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
然而,组织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也需要认真对待。
因为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组织出现负面信息,它很可能会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开来。
这种传播无疑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组织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来管理社交网络上的形象,包括回应负面评论、积极参与用户讨论和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此外,社交网络的影响力还与平台本身的特点有关。
例如,某些社交网络平台更注重图片和视频的分享,这为视觉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而某些平台则更注重文字内容的传播,这更适用于新闻媒体和公众号等。
社会网络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会网络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社交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平台如微信、Facebook、Twitter等连接在一起,分享生活和信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然而,社交网络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它也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网络改变了个体的沟通方式。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电话来联系。
而如今,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这种新的沟通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还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子。
然而,社交网络的便利性也可能导致沟通的浅化。
人们倾向于通过简短的文字和表情符号传达信息,而不是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
这可能导致人们在沟通中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共鸣。
其次,社交网络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信息和观点可以迅速塑造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
一个简单的点赞或分享就能够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影响他人的看法。
这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一些网络红人、意见领袖,甚至是社交媒体平台本身,都可以通过塑造舆论来引导大众的行为。
个体往往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媒体的引导,以致于忽略自己内心的意愿和价值观。
另外,社交网络的使用也影响个体的自我表达和塑造个人形象。
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上选择展示自己的一面,通过发布照片、分享经历和发表观点来打造自己的社交形象。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社交网络上的虚假和过度美化常常让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
许多人会努力追求别人所设立的标准,制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而忽视了真实和自然的生活。
这种过度关注外界评价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此外,社交网络也影响了个体的时间管理和注意力。
社交媒体上的无限滚动、评论和喜欢按钮不断刺激个体的好奇心和欲望,人们往往会陷入无休止的滑动屏幕中,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此外,社交网络上的各种通知和提醒可能会干扰个体的专注力,使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社会网络对个体社交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会网络对个体社交行为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获取信息和娱乐。
然而,社交网络对个体社交行为的影响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对个体社交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对策以最大限度地优化社交网络体验。
首先,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与他人交流。
无论距离多远,只要有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这种即时互动不仅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金钱,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个体社交行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
然而,正如硬币的两面,社交网络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过度沉迷社交网络会削弱面对面社交的能力。
人们往往变得过于依赖网络交流,而忽视了真实世界的社交活动。
与此同时,社交网络的虚拟环境也使得人们更容易选择和接触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群,形成“信息茧房”。
这加剧了人们的思维定势,难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此外,虚拟社交网络不可避免地泛滥着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使得人们更加难以辨别真实与虚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个体应当意识到社交网络并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尽管社交网络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渠道,但真实世界中的社交活动更有助于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
亲自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社交技巧和情感智能。
其次,个体应该主动拓展社交圈子,接触不同的人群。
尝试和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点的人,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
此外,个体应当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对于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要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通过多方验证和参考权威机构的发布,可以避免误信虚假信息。
除了个体的努力,社交网络平台也应负起一定的责任。
首先,社交网络平台应加强对用户信息和隐私的保护。
用户应能够自由地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其次,社交网络平台应尽力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建立起更加可靠和真实的网络环境。
社会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会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发表观点和想法,这些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社交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究这个问题,并探讨一些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社会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和信息交流,能够直接影响到个体行为。
首先,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社交技能或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另外,社交网络还可以让个体更容易获取各种的信息和知识,以此来支持他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
一方面,社交网络使得个体更容易被人发现和留意。
通过对社交网络上自己的信息和发表的言论的精心管理,个体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和社会形象。
但是,如果控制不当,这个影响力和形象也容易受到攻击和诋毁。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可能导致个体对虚假信息和负面情绪的暴露。
社交网络上的不实言论、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过剩”、抢夺注意力等问题,也容易导致个体的注意力分散,购物兴趣和决策等方面的受到影响。
个体行为对社会网络的影响个体的行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网络。
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其他人的反应和评价,这种反馈可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积极或负面影响。
通过社交网络传递推广产品、发表观点和与他人互动等行为,还会对社会网络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社交网络上,个体参与各种活动、发布各种内容等,不仅代表了个体本身的行为和行动,同时也对社交网络上的其他用户产生了影响。
个体的言行举止等,会影响到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从而构建起一种特定的社交文化、社交规范和社交公约等。
这些规范和公约有时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
未来社会网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虽然社交网络带来了很多便携和改变,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社交媒体对企业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交媒体对企业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研究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连接,共享信息和交流。
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使用社交媒体的途径愈发广泛,这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社交媒体对企业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负面影响以及对策建议。
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首先体现在其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上。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员工可以轻松地分享想法、交流信息,并能够快速找到与自己共同兴趣和专业领域的同事。
这种开放的沟通环境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性。
其次,社交媒体还可以作为企业员工获取行业最新资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通过关注权威机构和专家的社交媒体账号,员工可以得到最新的市场趋势、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同时,成立专业领域的社交媒体群组或论坛,员工可以参与讨论和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社交媒体还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通过发布和分享个人和团队成果,员工可以获得他人的反馈和认可,促进自信心的增长。
同时,社交媒体提供了广泛的展示和推广自己工作成果的渠道,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激发创新的动力。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易用性和便捷性可能导致员工分心和职场效率的下降。
频繁检查社交媒体消息、浏览非工作相关内容可能让员工花费过多的时间,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企业带来了安全隐患。
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可能会泄露敏感企业数据或造成声誉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监控措施。
针对社交媒体对企业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管理措施。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社交媒体政策和守则,规范员工在工作场所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
这样可以明确界定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使用社交媒体的限制,避免滥用和浪费工作时间。
社会网络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分析
社会网络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分析社会网络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个人交际、商业活动、娱乐消费以及政治选举等方面,社会网络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团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等多个方面,也影响到了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模式。
因此,本文将从个人行为、团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社会网络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行为社会网络让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建立和维护联系,而这种联系不仅包括生活中的交际,也包括工作和学习等方面。
通过社会网络,人们可以和任何地方的人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心情。
社会网络的兴起也让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和个人品牌,通过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然而,社会网络也会对人们的自尊心和信心产生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等反馈机制,会让人们对自己的形象和自我认知产生误解和依赖。
此外,社会网络上的方式和语言也往往比较简单和简略,这会导致人们的言行趋于浅薄和表面。
二、团体行为社会网络不仅影响着个人行为,也在某些情况下影响着团体行为。
一方面,社会网络可以让团体更加容易地建立联系,协同合作和分享资源,同时也让团队更加便捷地获取目标受众的意见和反馈。
通过社交媒体,团体可以集中精力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
另一方面,社会网络也会让团体行为更加趋向于简单化和表面化。
团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和表现往往过于博眼球和迎合市场需求,使得团体的立场和行动体现出来的真实性和存在感都不足。
此外,团体在社会网络上可以比较容易地依赖虚幻和浮躁的粉丝经济,忽视了真实的资源和实力支撑。
三、群体行为社会网络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社交媒体上面的行为和声音汇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促成群体行为风险的出现。
社交媒体的热度,有时在一夜之间可以为某种事件或观点造成巨大的宣传影响和社会热议,这会引发更多群体行为的出现。
社会网络对社会认同与群体行动的影响研究
社会网络对社会认同与群体行动的影响研究社会网络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社会认同与群体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首先,社会网络在形成社会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无边界的交流方式促进了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互动,有助于人们形成更广泛的社会意识。
例如,当一个社会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的传播能迅速将信息传递到全球范围内,使人们对事件产生共情和认同。
社会网络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人们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形成共同体感。
这种共同体感对于人们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然而,社会网络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可能导致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社会联系和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人们往往沉浸在虚拟社交活动中,忽视了与真实世界的互动。
其次,社会网络的泛滥可能造成信息的传播不准确和失真,从而影响社会认同的形成。
这些失真的信息可能导致人们形成错误或偏见的观点,加剧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在群体行动方面,社会网络也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地组织和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和行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加了群体行动的效率和规模。
例如,阿拉伯之春运动就是通过社交媒体的组织和传播实现群体行动的。
社会网络的使用也让参与者感受到了彼此的支持和共鸣,激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通过社交媒体,个体可以更容易地找到类似观点的人,进而形成更有力的声音,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然而,社会网络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首先,社交媒体的群体行动可能缺乏组织和领导,导致行动的无序和不稳定。
此外,社会网络的使用也可能增加了虚拟行动的数量和频率,与真实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差距。
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等方式来表达支持,而不是真实地参与到社会行动中。
社会网络对社会公民意识的影响
社会网络对社会公民意识的影响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与远方的朋友取得联系,表达观点,获取信息。
然而,社会网络对于社会公民意识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隐忧。
1. 社会网络的积极影响社会网络为社会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思想可以迅速传播,并与他人交流互动。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参与到各种话题讨论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社会问题的了解。
此外,社交媒体可以促进公民的参与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
通过组织、分享、传播信息,社会网络使公民意识和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中心,促使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行动。
2. 社会网络的负面影响然而,社会网络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对社会公民意识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虚拟性可能导致公民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度下降。
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社交圈子,忽视了社会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
虚拟网络世界的存在让人们更容易逃避现实,并导致无视他人需要的风险。
其次,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也可能引发信息的不真实性和非理性。
网络上的谣言、假新闻泛滥,给公民的认知带来挑战,甚至影响了公众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正确判断。
此外,社交媒体的个人化特性,常常使人们形成信息过滤的倾向,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忽略其他重要话题。
3. 解决方案针对社会网络对社会公民意识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培养社会公民意识的基础。
学校和社区可以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管理和监控,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法规,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正,保护公民在网络世界的合法权益。
同时,媒体和公民团体也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网络空间推动公正、真实和理性的信息传播。
结论:虽然社会网络对社会公民意识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组织内外的信息流动、决策过程以及职权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重要特征。
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为视角,探讨了其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社会网络对组织绩效、员工情感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组织行为;组织绩效;员工情感;组织创新1. 引言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研究的重要方法,已经逐渐引起了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网络的日益普及,研究者们发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组织内外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以社会网络分析为视角,探讨其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社会网络是指个体或组织之间通过某种联系方式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流的一种关系网络。
它可以展现个体或组织之间的连接程度、信息传播路径、权力和资源分配等关键特征。
2.2 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主要通过构建和分析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来获取有关的信息和认知。
具体的方法包括社会网络图、中心性指标、子群体分析等。
3. 社会网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3.1 信息流动和决策过程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揭示组织内信息流动和决策过程的特点,进而解释和预测组织绩效的变化。
研究表明,组织内部信息流动畅通的网络结构有助于提高绩效,而信息聚集在个别节点的网络结构则会限制绩效的提升。
3.2 职权和资源分配社会网络分析还可以帮助研究和理解组织内部职权和资源的分配方式。
通过分析组织内的关系网络,可以发现那些在网络中拥有更多联系和资源的个体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职权和资源,从而对组织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员工心理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员工的心理与组织行为是员工管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单位的绩效,更关系到单位的发展,因此对员工心理与组织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对知识员工的心理与组织行为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该论文观点比较明确,架构安排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格式严重不符合规范。
细节详见批注。
请勿抄袭,抄就肯定过不了的。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初稿)企业员工心理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者姜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籍批次学习中心东北财经大学指导教师刘颖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企业文化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眼于知识型员工的招聘。
企业的绩效不仅仅依赖于企业的业务发展,更要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员工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与奉献度,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员工行为的改变,提高其工作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本文对不同员工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每种心理产生的来源以及途径,以及每种心理下员工对公司绩效所产生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从而得出如何激励员工正向心理的方法。
本文在为我国企业如何探索不同的员工心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对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心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企业绩效目录1 绪论 (3)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主要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企业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二、背景和研究意义在现代企业中,团队公民行为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团队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在团队中主动参与并帮助团队完成任务,并为团队提供支持和协作。
这种行为对于团队效率、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绩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企业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研究员工团队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促进企业对于员工行为的有效管理。
其次,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团队建设方案,提高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最后,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研究参考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研究问题:1. 企业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2. 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会影响到团队公民行为吗?3. 团队公民行为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研究目标:1. 描述企业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的基本特征。
2. 分析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对于团队公民行为的影响。
3. 探索团队公民行为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调查对象为某企业员工,调查内容主要是员工的团队公民行为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结合调查结果,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团队成员的公民行为和团队绩效的关系。
研究步骤:1. 文献综述,整理团队公民行为相关研究成果。
2. 设计问卷,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3. 收集、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4.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进行案例分析。
5. 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计成果和局限性预计成果:1. 描述企业员工团队公民行为的基本特征。
2. 分析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对于团队公民行为的影响。
3. 探索团队公民行为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局限性:1. 调查的对象限于某一企业员工,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名称:企业管理员工社会网络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一、引言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个体的自愿行为,组织内的正式奖励机制并没有正式地或直接地规定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在整合后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在整体上提高组织绩效(Organ,1988)[1]。
近年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Organ,1988)[1]。
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方面(Podsakoff, 2000)[2]。
这些研究主要从个体属性的角度分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刘楼,2008)[3]。
然而,Scott(2005)研究指出,个体的社会网络关系是个体社会性的表现,对其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影响的程度及方向有不同而已[4]。
在以“关系”为特征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社会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黄光国,1988)[5]。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从基于个体的社会网络分析和整体社会网络分析两个视角进行,本研究拟以个体社会网络视角研究组织内员工个体社会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影响的文章不多(刘楼,2008)[3]。
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实证研究的发展缓慢(Bowler,2002)[6]。
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及维度进行本土化分析,并开发测量量表;第二,实证研究员工组织内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及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二、构建概念框架(一)组织公民行为本土化概念及维度分析根据Farh(2004)、罗家德(2005)的研究,将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界定为积极主动、帮助同事、自觉学习、人际和谐以及组织认同等[7][8],其中,学者们一致认同将积极主动、帮助同事、自我发展、人际和谐作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主要维度。
本研究在选取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时,进行了专家访谈。
共拜访了具有代表性的10多位企业界人士和2位高校的行为研究专家。
企业界人士包括4位银行和保险机构领导、2位银行职员和2位企业总经理。
他们工作年限都在6年以上,其中两位银行管理人员工作年限分别为11年和13年,企业总经理工作年限也在10年以上,同时他们都具有管理学本科或者硕士学习经历。
在实践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企业对员工行为要求的变化,在理论上也有着深层次的思考。
他们对本研究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通过分析,本研究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专家的建议,提出了积极主动、帮助同事、自我发展和人际和谐作为组织公民行为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能够较系统地解释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及内容。
(二)员工组织内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中心性组织内员工个体社会网络是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因为社会交往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反映了员工之间互动关系,是在正式组织中形成的而又独立于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个体层次的社会网络。
通过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这两种网络可以理解组织内部社会网络的关系特征(Burt, 1982; Brass, 1984)[9][10]。
刘楼(2008)指出,这两种网络毕竟是组织中最普遍存在的,研究它们具有典型意义[3]。
本研究将沿用这种分类,将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作为组织内部员工个体中心网的结构维度。
员工个体社会中心性是反映员工在网络中的位置的最主要的指标,不同的人在同一网络中有不同的网络中心性,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网络中亦有不同的网络中心(Scott, 2006)[11]。
因此,本研究在员工社会网络位置进行测量时,采取情感网络中心性和咨询网络中心性两个测量指标,测量员工个体社会位置。
罗家德(2005)指出,相对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是对个体行为影响最主要的两个变量[8]。
这样,本研究就可以得到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和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四个指标直接测量,由于这四个指标可以直接采取调查以及计算获得,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的前因变量进行直接测量。
(三)员工组织内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社会网络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社会关系影响的(赵延东,1998)[12]。
个体层次的社会网络分析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态度选择是由其在社会网路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甚至决定的(Salancik & Pfeffer,1978;Granovetter,1995)[13][14]。
个体社会网络中心性突出程度可以预测对个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Bowler,2002)[6]。
员工个体社会中心性一方面取决于个体与他人直接交往的联结数(Freeman,1979)[15],另一方面取决于结构洞位置。
在同一网络中,员工联结数量越多,程度中心性越突出。
程度中心性越突出,员工个体越容易获得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也就越关注目前组织的发展。
不同的网络用相对程度中心性测量,即员工的网络规模除以员工所在组织的规模的相对数。
对于中介中心性,Burt(1994)认为,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容易获得网络位置中心性,容易成为信息桥,从而控制三方关系中的两方,从而占据获得社会资本的优势[16]。
同理,中介中心性突出的位置,也容易获得弱关系的联结。
根据Granovetter(1995)的观点,弱关系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占据信息和资源的优势位置[14]。
刘楼(2008)认为,具有情感网络中心性的员工会得到交往者更多的信任,就会降低人际交往的成本,也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本[3]。
Granovetter(1995)认为,情感网络中心性越突出的员工比其他员工更容易产生更多或差异性的信息,容易获得弱关系位置[14]。
情感中介中心性越突出的员工越容易在员工情感的交流中充当桥的职能,有利于其他个体之间情感交流和互动,个体也容易在这种桥的位置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
因此,本研究根据以上论述提出如下假设:H1 情感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H1a 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对自我发展有正向影响;H1b 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对帮助同事有正向影响;H1c 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对人际和谐有正向影响;H1d 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对有积极主动正向影响;H1e 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对自我发展有正向影响;H1f 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对帮助同事有正向影响;H1g 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对人际和谐有正向影响;H1h 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对积极主动有正向影响。
咨询网络中心性是工具性的,是与工作相连的信息和资源流动的网络关系。
研究表明:一方面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总会向其他员工咨询提高工作质量的信息,寻求工作中的帮助;另一方面,员工也向他人提供工作咨询,这也是工作咨询网形成的动力之一。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解释,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反映员工在与其他员工讨论工作的机会比拥有小规模的网络关系要多,员工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就越多。
因此,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越突出的员工,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与其他员工交流工作信息的机会,就越容易获得相关的社会资本,那么他就在员工中拥有更多的咨询权威,也由此增加对他人咨询服务的能力,以及对他人的影响力。
Burt(1994)指出,咨询网络中心性越高的员工就会拥有一种非正式的工作信息更多的机会,这些机会是他获得各种资源的途径,这些机会和途径既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工作技能,也可以帮助他人[16]。
Podsakoff(2000)等研究认为,咨询网络中心性越突出的员工,工作的认知程度越高,角色的认知程度也越高,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组织的认同性更强,更珍惜和维持组织的发展,更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当中,从而推动组织绩效的提高[2]。
因此,本研究根据以上论述提出如下假设:H2 咨询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 H2a 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对自我发展有正向影响; H2b 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对帮助同事有正向影响; H2c 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对人际和谐有正向影响; H2d 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对积极主动有正向影响; H2e 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对自我发展有正向影响; H2f 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对帮助同事有正向影响; H2g 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对人际和谐有正向影响; H2h 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对积极主动有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论述,本研究构建了员工个体社会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员工个体社会网络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概念框架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成都、重庆、广州、深圳等地9个行业中的11家企业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Likert 五分值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在进行大范围正式调查之前,作者对MBA 学生进行试调查,亲自发问卷180份,调查共收到175份,实际有效问卷有160份,有效率为9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结果变量及模型检验使用SPSS18.0和Amos6.0进行分析。
Brass (1984)和 Krackhardt (1992)研究认为,调查问卷使用半开放式的,可以直接进行测量,且测量题项只有两项的,可以不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10][17]。
本研究所使用的员工个体社会网络中心性问卷符合这样的条件,因此可以不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等4个前因变量进行分析,运用UCINET6.2对这4个前因变量数据进行处理。
四、数据分析本研究调研时间从2009年11月初到2010年4月中旬,历时近半年,总共发放问卷450份,获得有效问卷428份,有效率为95%。
本研究以组织内员工个体社会网络中心性为前员工个体社会网络 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 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 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 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组织公民行为 自我发展 帮助同事 人际和谐 积极主动因变量,组织公民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00ZXZCe2.00ZXDCe1.00QGZCe4.00QGDCe3.32自我发展.63A1e5.80.55A2e6.74.44A3e7.66.33帮助同事.60B4e8.78.57B5e9.75.55B6e10.74.16人际和谐.76C7e11.87.47C8e12.69.46C9e13.68.28积极主动.42D11e15.65.60D12e16.78.71D13e17.84K1K2K3K4-.19.20.10-.12.22-.04-.05.23.39.49.36.33-.29-.22-.13-.33.25D10e14.50图2 员工个体社会网络与组织公民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图2中,前因变量ZXDC 表示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前因变量ZXZC 表示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前因变量QGDC 表示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前因变量QGZC 表示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