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白杨礼赞》的文学特色、主题思想、象征手法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白杨礼赞》重点,强调《白杨礼赞》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白杨礼赞》的文学特色、主题思想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升华:
结合《白杨礼赞》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白杨礼赞》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礼赞》内容,强调《白杨礼赞》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礼赞》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开展“我为白杨树画像”活动,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对白杨树的理解和感悟。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利用PPT,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文本内容、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相关视频,如白杨树生态环境的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白杨礼赞》,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白杨礼赞》【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北方农民,弘扬民族精神。
【重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借住有关资料和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生僻字、词查抄在预习案中。
2、朗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研读课文,思考作者借物咏人,逐层深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感情朗读,思考白杨树的象征与北方农民、民族精神有何内在联系。
【知识链接】《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探究案探究点一: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探究点二: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1)黄土高原特点,(2)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3)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训练案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白杨礼赞》公开课导学案_0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课题:《白杨礼赞》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 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这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由树及人歌颂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能主动预习课文,能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结合我班学生都有较强表现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我在本节课检查预习、搜读直接抒情的文句等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时,我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在精读段落一一体会由树及人歌颂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时,我运用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象征和托物言志手法等在文中的运用等,贝U采用PPT辅助明确概念、讲授启示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7 9年级)》阅读目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据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弄明白的问题自己解决,稍难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课堂难点通过引资料、启示搭梯子突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导学案新人教版(new)
白杨礼赞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ān kěn zǎi dǐqián zīàn yín zhūjuàn dài suō yānyā qiú cān rónɡqí qiào yùn 2、解释词义。
(1)视力所及的范围.(2)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4)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5)(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美而高.颀,高。
3、第一层(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层(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层(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层(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层(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4、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5、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合作探究案1、(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2、(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和导学案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抓关键词句阅读文章的方法;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准确而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富有感情而含义深刻的语言;4.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难点】1.体会富有感情而含义深刻的语言2.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播放视频朗读,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①学习抓关键词句阅读文章的方法。
如主旨,反复句,表达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②找出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体会其作用。
③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只是为了写白杨树而写本文吗?(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二、导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的点拨:(1)抓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情感【参考答案】1.关键句: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反复句:文中反复出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2019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人教版
14 白杨礼赞第1课时一、基础驿站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B.参.天(cān)参.差(shēn)参.考(cān)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D.倔强.(jiàng)强.壮(qiǎng) 强.迫(qiǎng)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 ) 地壳.( )恹恹.( ) 晕.圈( ) 婆suō()qiú()枝秀qí()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3)暗暗地生长。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5.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用“√”标出来。
(1)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2)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二、综合园地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情感线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解题:何为礼赞?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三、预习检测
四、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五、合作探究一:品悟不平凡之树(第五段)
1、哪句话对白杨树外形特点进行总体概括。
2、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茅盾先生从哪些角度对白杨树进行描绘?(请同学们在课本里圈画出来)
3、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说说它身上具有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回答格式:我从白杨树的看出它具有的精神品格。
如: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精神品格。
六、合作探究二:礼赞不平凡之人、精神意志(第七段)
1、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象征的含义
4、为什么选用白杨树作为象征体?。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茅盾全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
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下此文热烈地歌颂他们。
3.文体知识象征:是一种通过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能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寄托在物上,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能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直说的巧妙地告诉读者。
采用象征的事物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
三、基础知识毯子(tǎ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潜滋暗长(qián) 倦dài(怠)婆suō(娑) qiú(虬)枝秀qí(颀)秀颀:美而高。
颀,修长。
主宰:支配。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文中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四、课内探究1.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是抒情线索2.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导学案新人教版
白杨礼赞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14 白杨礼赞教师寄语:戈壁滩上的白杨树,长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预习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二、课文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关于象征手法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
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学习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1、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四、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14 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教学提示】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1)14白杨礼赞◇ 教科书分析◇《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也给予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辛辣的嘲讽。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澄清文章的语境,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学会运用符号技巧写片段作文,掌握符号写作技巧。
[过程和方法]1.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大声朗读以促进理解,并通过阅读描述抒情评论的段落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绪。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 学习情境分析◇1.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主要特点。
2.难点: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树木是自然界美丽的风景。
“碧玉妆成树高,万绿丝带垂下”是柳树的魅力;“雪压松,松直又直”是松树的威严姿态;“墙角几朵梅花,独凌寒”是梅花的美丽影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白杨树的美丽,这里有“树叶齐聚,树枝争上游”。
2、预览结果显示1.作者简介茅盾,一位杰出的现代中国作家,原名沈德宏,有“言病”一词。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午夜与腐蚀》、中篇小说《侵蚀》三部曲《幻灭、震撼与追寻》、短篇小说《林家小店》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与冬天》。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2、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3、重点讲读第二部分(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1、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2、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教学安排:熟悉课文,介绍背景,解决字词,理清结构,重点突破5、6段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用原文回答)3、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4、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抗日时期很多文人学者以笔当枪积极投身抗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盾写的《白杨礼赞》,看一看他在文中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板书课题)一、本文体裁:叙事散文。
(简单复习散文文体知识)二、关于“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三、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提问: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学生: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
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党中央对他的一生作了怎样的评价?(学生: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4白杨礼赞优秀教学导学案
二《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画线词语的意思。
大毡.子()主宰.()倦怠.()婆娑.()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恹恹.()欲睡坦荡如砥.()秀颀.()虬.()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语句。
(2)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或段落,概括白杨树的特点:(3)文中除了描写白杨树外还写了哪些事物?分别列举如下: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二)赏析白杨树的美1.朗读文中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
2.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段,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从外形与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概括白杨树的特点)3.探究: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高原作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写作者对高原的“所见”“所感”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的是()A.无边无垠yín 和hé风错综锤练B.坦荡如砥倦怠dài 潜qiǎn滋暗长恹恹yānC.旁逸斜出晕yùn圈不折不挠婆娑shuōD.纵横决荡虬qiú枝挺拔秀颀qí2.填空:《白杨礼赞》选自,体裁是,作者是,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本文以为线索。
3.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人教版
14.*白杨礼赞国学名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本文准确、凝练的语言;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
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自主突破1.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D.倔强(jiàng)强壮(qián)强迫(qiǎng)2.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地壳()恹恹()晕圈()婆suō()qiú()枝秀qí()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答案:1.C 解析:A项中“折本”的“折”应读“shé”;B项中“参差”的“参”应读“cēn”;D项中“强壮”的“强”应读“qiá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14 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教学提示】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14 白杨礼赞
第1课时
一、基础驿站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
B.参.天(cān)参.差(shēn)参.考(cān)
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
D.倔强.(jiàng)强.壮(qiǎng) 强.迫(qiǎng)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 ) 地壳.( )
恹恹.( ) 晕.圈( ) 婆suō()
qiú()枝秀qí()
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
(3)暗暗地生长。
(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5.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用“√”标出来。
(1)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2)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二、综合园地
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
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第2课时
一、课文检阅
1.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A.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只是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
我认为句好,因为:
2.文中结尾写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这“楠木”象征。
3.下面是对课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
二、美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
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5.从第四段中找出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标出。
6.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
..”,“像那万仞峭壁的灵.
..”,“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8.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突出酸枣树的。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1.C 解析 A项中“折本”的“折”应读“shé”;B项中“参差”的“参”应读“cēn”;D项中“强壮”的“强”应读“qiáng”。
2.zǎi dài qiào yān yùn娑虬颀
3.(1)坦荡如砥(2)妙手偶得(3)潜滋暗长(4)纵横决荡
4.茅盾沈德鸿雁冰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抒情散文《茅盾全集》尊敬和赞美
5.(1)成果(2)惊奇
6.(1)比喻(2)拟人
7.(1)抒情(2)议论(3)描写
8.(1)示例: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2)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第2课时
1.A “一排——三五株——一株”构成递减,这符合人们的思维过程,能以引起惊奇的白杨树数量之少反衬白杨树给人的惊奇之大。
2.国民党反动派
3.D 解析“扬”和“抑”,“扬”指好的方面,“抑”指不好的方面,二者都是写作艺术上的一种强调手段。
具体写法上有两种形式,即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D项中先写的是白杨树不好的方面,后写的是好的方面,故应是先抑后扬。
4.因为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6.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7.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8.对比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