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职业性损害、铅中毒、汞中毒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高气温、高气湿、高气流、强热 辐射 • 异常气压:高、低气压 • 噪声 • 振动 • 非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
3、生物因素
• 致病微生物
• 寄生虫
• 生物活性物质
(二)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为完成某项生产任 务的各种操作的总和。 1、劳动组织和 作息制度不合理
2、接触者个体特征
遗传因素
性别和年龄因素 营养因素 患病状况 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易感人群(vulnerable group) 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
个体危险性因素 (host risk factor)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职业病处理(Ⅱ)
• 第五十二条 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 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 位提出赔偿要求。 • 第五十三条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 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 第五十四条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 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 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臵职业病病人。
生产过程是按成品工艺要求利用生产设备对 原材料进行处理的连续作业过程。
化学因素
生 产 过 程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1、化学因素
• 生产性毒物
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砷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 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硝基苯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氯乙烯、丙烯腈 农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
(4)职业病处理(Ⅰ)
• 第五十条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 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 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 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臵。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 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 第五十一条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 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 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气中氧化冷凝成氧化亚铅烟尘。
一氧化铅(橘黄色)
四氧化三铅(鲜红色)
三氧化二铅(黄色)
硫化铅(黑褐色)
硫酸铅(白色)
吸收
呼吸道
肺泡弥散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0%~50%)
PbO入血
肠 粪便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形态、吸收途径
• 来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 形态: 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存在的物质。 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 气溶胶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烟: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0.1μm的固体 微粒。 粉尘: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直径在 0.1~10μm的固体微粒。 • 吸收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其次是皮肤, 消化道吸收意义不大。
发病具有群体性。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良好。中晚期后 大多不可逆。 目前有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患者个体对于控制人群发病率毫 无意义。
(3)职业病的诊断
依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诊断机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人员: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 结果: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诊断依据: 病人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前提条件 现场危害调查和评价——重要依据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2、工作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3、劳动过程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设计不合 理的工具设备等。
6、吸烟或过量饮酒
7、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观念,违反安全操作 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是指劳动者操作、观察、管理生产活 动所处的外环境,涉及作业场所建筑布局、卫生 防护、安全条件和设施有关的因素。
有些作用轻微的职 业性有害因素,虽 然有时不至于引起 病理损害,但可引 起机体产生一些代 偿性或适应性变化, 如胼胝、皮肤色素 增加等,这些改变 尚在生理范围之内, 故可视为机体的一 种代偿性或适应性 变化,常称之为职 业特征 (occupational stigma)。
3、工伤
occupational injury: 又称工伤,是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 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 性意外损伤。
(5)职业病的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用人单位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办公场所大量使 用空调产生的“空调 病”;电脑长时间使 用产生的使人感觉视 力疲劳的“电脑病”; 办公室人员长时间工 作诱发的腰肌劳损 症……这类在职业活 动中引发的影响劳动 者健康的疾病是职业 病吗?
2、工作有关疾病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 Occupational hazards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 (或)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 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又称生 产性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
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我国是一个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国家,职业病 危害量大面广,影响严重。 据统计,我国约有50多万个企业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职业病危害,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 1600万家,在7.58亿就业人口中,接触职业病危 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人。根据该数字,每8个中 国人中就有1个人受到职业性危害。
2012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性中毒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在生产过程的
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各种毒物为 生产性毒物,或称职业性毒物。(P205)
职业性中毒
• 职业性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
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 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导致工伤的原因
生产设备本身存在缺陷 防护设备缺乏或不全 劳动组织不合理或生产管理不善 个人因素 操作环境因素 企业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 劳动者缺乏必须的安全生产知识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一)全球的策略 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战略 (二)基本原则 • “三级预防”原则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 (三)防制措施 1.加强健康监护和健康促进 2.采用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 3.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1)职业病的范围——法定职业病的范围
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4月《职业病目录》10大类115种(已废 止) 2013年12月23日颁布新《职业病目录》10大 类132种
(2)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
病因大多可识别和定量检测,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反 应)应关系。
职业中毒的分类
发病潜伏期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毒作用表现
局部作用 全身中毒表现
一、铅中毒
灰蓝色重金属,熔点327.4℃,沸点1525℃,
加热到400℃以上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
work-related disease :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因素并非 是所患疾病唯一直接的病因,而只是降低 了机体的一般抵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 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伏的疾病发作 或(和)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 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1)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工作有关疾病多为多病因的常见疾病,职业性有害因素是
• 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 • 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 injury)
1、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 :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 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已不能代偿其所 造成的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 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并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 职业病。
生产性毒物的毒性及分级
毒性是化学物具有的造成生物体损害效应的
能力。 毒性大小常以引起某种毒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表示,毒性参数有LD50和LC50,剂量越小,毒性 越大。
根据LD50对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 正常生产操作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搬运与贮藏;材料的 加工与准备;加料与出料;产品处理与包装;产 品使用等。 • 维修与辅助操作 工人进入反应装臵巡视、清釜、检修;采取样品。 • 意外事故 化学反应失控;原料不纯产生副反应;贮存容器 破损;设备缺陷等。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自然环境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接触者个体
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外伤
职业性有害因素 作用条件
1、作用条件
接触机会—— 接触频度,或用平均每天接触次数 和接触时间表示。
接触方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 接触时间—— 短时间一次连续接触时间和 长期累计接触时间。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接触时间*接触浓度= 接触水平(exposure level)
• 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 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 2012年共报告职业病27420例。
• 职业病危害仍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 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医疗机构的职业伤害发生率不容乐观,
戴青梅等的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发病
率平均为44.0%,明显高于国外报道。而近些年 发生于医院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使得医务人员的 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冲击。国内外近几年的调查研 究显示,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发生率
职业环境与健康
宓伟 E-mail:miweinew@ TEL:6913218 Ad:B307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资料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题为《预防职业病》的报告 说,全球每年有202万人死于职业病,32.1万人死于 工作事故。但这一问题仍被忽视,全球半数以上国 家和地区还缺乏对职业病情况的统计。该组织还估 计,全球每年因职业病和工作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 接经济损失约占全球GDP的4%。 国际劳工组织将每年4月28日定为世界安全生产 与健康日,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工作事故和职业病 的预防工作。
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直接的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者病情加重。 通过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改善作业环境,可减少工作有 关疾病的发生,但不可能杜绝。 工作有疾病不属我国现行的法定职业病范围,但它对职 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疾病
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骨骼及软组织损伤:如腰背疼痛、肩颈疼痛等。 心血管疾病:如接触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化学 物质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生殖功能紊乱:如接触铅、汞及二硫化碳可导致 早产及流产发生率增高。 消化道疾患,如高温作业可导致消化不良及溃疡 病的发生率增高。
(一)全球的策略——人人享有职业卫生
WHO和ILO对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提出了5项原则:
1、健康保护与预防原则 2、工作适应原则
3、健康促进原则
4、治疗与康复原则
5、初级卫生保健原则
(二)基本原则
• 三级预防的原则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 第三级预防:康复处理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企业负责、政府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
高达50%-88%。
保定医闹事件男子醉酒踹断护士手骨
• 14年10月20日,保定市一男子酒后发飙, 在该市急救中心内大闹4个多小时,其间还 躺倒在马路上拦停一辆公交车。事件导致 一名护士手部骨折,急救中心秩序受到严 重影响。
研究什么?
危险因素有哪些?
怎样作用于人体?机理、后果? 目前的状况会不会造成危害? 如何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