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
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
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
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
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可见神昏,甚至发狂。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
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
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大承气汤实验研究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
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
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对应条文■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
■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津液),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煩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发热者,属阳明病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51条:得病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承气汤 典故
承气汤典故
《承气汤》是中国的一道传统名菜,它的典故起源于明代杨慎所著的《谐声笑话杂记》里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张总的官员因为触怒了皇帝,被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任职。
在那里,他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接待,大家都为他感到不值,心生同情。
于是,有人煮了一碗特别的汤给他喝,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承气汤的起源。
承气汤在这个故事中象征着人民对张总的关切和祝福。
尽管张总被贬职,面临困境,但是人民依然关心和支持他,希望他能够承受住艰难的局面。
这道汤也寄托了人们对他的祝福和希望,希望他能够在困境中坚强和自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因此,《承气汤》这道菜在传统中成为一种表达关怀和祝福的象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饮用时清爽可口,具有养颜补气的功效,展示了中国人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
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1. 承气汤的功能•清热解毒:承气汤中的药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的毒素。
•利水消肿:承气汤能够促进尿液的排泄,有利于水湿的消除,缓解浮肿的症状。
•收敛止汗:承气汤中的药材还具有收敛止汗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控制过多的汗液分泌。
2. 承气汤的主治1.夏季中暑•承气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夏季中暑的中药方剂。
•中暑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口渴、身体发热等。
•承气汤能够清热解毒,帮助人体排除中暑带来的热毒。
2.尿频尿急•承气汤对于尿频尿急有一定的疗效。
•尿频尿急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地排尿,尿意难忍。
•承气汤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能够缓解尿频尿急的症状。
3.湿热性腹泻•承气汤对于湿热性腹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湿热性腹泻症状主要为腹泻次数增多,大便稀水,伴有腹部胀痛等。
•承气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湿热性腹泻引起的症状。
3. 承气汤的用量•每次用量:一包承气汤剂量为10克。
•用药方法:将承气汤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服用。
•用药频次:一般每日3次,分3次服用。
4.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在使用承气汤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在使用承气汤过程中,如果有不适症状出现,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忌口:用承气汤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总结•承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收敛止汗的作用。
•承气汤主要应用于夏季中暑、尿频尿急和湿热性腹泻的治疗。
•使用承气汤时,应按照规定用量,并遵循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承气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承气汤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
2.利尿消肿:承气汤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利尿、排毒的作用,可以加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除,有助于消除水肿和改善尿路功能。
3.祛湿化痰:湿气与痰湿的积聚会导致身体不适,承气汤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湿气和痰湿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4.调节肠胃功能:承气汤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不适、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助于消化吸收。
用量承气汤的用量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的推荐用量为:1.成人每次服用10-20g,一日2次。
2.儿童每次服用5-10g,一日2次。
3.服用时可将药材加入清水中煎煮,滤去渣渣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承气汤属于中药,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量和疗程。
同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不宜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服用时间。
承气汤的禁忌对于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建议服用承气汤: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承气汤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服用。
2.体虚气虚者:承气汤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对于体虚气虚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脱力、乏力等症状。
3.具有明显消化不良症状者:如果患有明显消化不良症状,如胃酸过多、胃溃疡等,不适宜服用承气汤。
4.过敏体质者:对承气汤中的某些草药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服用。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承气汤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用药,遵守用量和使用方法。
2.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3.服药期间要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影响疗效或加重症状。
4.使用承气汤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大承气汤详解
大承气汤第一童概述第一节大承气汤的来源大承气汤来源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取名“大承气汤”。
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承气者,承胃气也……曰大承气者,合四药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曰大也。
”《伤寒明理沦》曰:“承,顺也,糟粕秘结,壅而为实,是以正气不得舒顺,以汤荡涤,使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以舒顺,是以承气名之也。
”陈修园云:“方名承气,殆即‘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乎!亢极反兼胜己之化,承者以下承上也。
夫天地一理,万物一气,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穷则变,未有亢极而不变者。
伤寒邪热人胃,津液耗,真阴虚,阳胜阴病。
所谓阳胜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
急以苦寒胜热之剂,救将绝之阴,泻亢盛之阳,承气所以有挽回造化之功也。
然不言承亢,而言承气,何哉?夫寒热流转,不过一气之变迁而已。
用药制方,被气机之不可变者,力难矫之。
亦第就气机之必变者,而承之耳。
设其气有阳无阴,一亢而不可复,则为脉涩,直视,喘满者死。
何则?以其气机已绝,更无可承之气也。
由是言之,圣人虽尽人工之妙,止合乎天运之常耳,不云承气而云何?”第二节大承气汤的组成及用法大承气汤是一首泻下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半斤(去皮炙)(24g)、枳实五枚(炙)(12g)、芒硝三合(9g)。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第三节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主治(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1.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茎。
性味苦、寒。
归胃、大肠、肝经。
(1)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除湿退黄。
(2)主治用于积滞便秘证。
治阳明腑实证,或杂病热结便秘者,常配伍厚朴、枳实、芒硝(如大承气汤)。
治疗大便秘结,配伍牵牛头末(如大黄牵牛丸)。
三个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三个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一、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清热提神:承气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人体内部的热毒,提神醒脑,使人精神焕发。
•消炎止痛:承气汤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对于一些炎症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利湿除热:承气汤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使体内热毒得到有效清除,从而改善湿热引起的相关症状。
二、小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温中益气:小承气汤能够温中益气,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问题。
•解表散寒:小承气汤可以散寒,缓解体内的寒气,对于感冒引起的寒症、寒疼疼痛等有一定疗效。
•祛风止痛:小承气汤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对于关节炎、风湿性疼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利尿消肿:小承气汤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水肿,缓解水肿引起的相关症状。
三、大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大承气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调理脾胃,改善胃寒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固表止汗:大承气汤对于病后虚汗、盗汗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止汗效果。
•解表退热:大承气汤可以解表退热,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宁心安神:大承气汤能够安抚神经系统,有助于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症状。
总结
三个承气汤分别是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
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主治,
但都以清热解毒、温中散寒等为主要功效。
承气汤系列在中医药中应用广泛,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药物方剂。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合适的承气汤进行治疗。
然而,使用前仍应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三承气汤的区别
三承气汤的区别
临床上常用的承气汤多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其区别在于组方、主治、用量以及煎服法的不同。
1、组方: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小承气汤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去掉了芒硝;调胃承气汤则是由大黄、芒硝、炙甘草组成。
2、主治:大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重,属峻下剂,适用于痞满燥实之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轻,属轻下剂,适用于痞满实而躁证不明显的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则泻下与甘缓配伍,属缓下剂,适用于阳明燥实内结而无痞满之证。
3、用量:小承气汤中厚朴用量较大承气汤少四分之三,枳实亦少二枚。
4、煎服法:大承气汤是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小承气汤是三味同煎,;调胃承气汤则是大黄与甘草同煮,芒硝溶服。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仍霍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
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我在临证过程中常用的一方方剂。
这是一方有关于消化系统的方剂。
我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经典文献,分享我的一些心悟。
桃核承气汤是由《金匮要略》中的桃仁承气汤加减而成。
桃仁承气汤是治疗“伤风,心中懊憹闷满不得大便,或矢微赤”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郁结型便秘。
桃核承气汤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陈皮、豆豉、酸枣仁等药物,使其更加适用于胃肠道暴风毒积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上,桃核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腹胀、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胃功能失调、气滞。
而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
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症状,更要从根本上调理他们的消化系统。
在使用桃核承气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我发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心悟。
首先,要注意病人的食欲和饮食习惯。
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偏重油腻、刺激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的负担。
因此,在治疗病人时,我会询问他们的饮食情况,注意指导他们合理饮食。
同时,如果病人的胃口不好,食欲差,我会加入党参、黄芪等补益药物,以增加病人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其次,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体质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体虚者容易出现脾胃失调的症状;气滞者则表现为胃气逆乘、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比如,对于体虚者,我会加入补益药物;对于气滞者,我会增加一些理气化湿的药物,如陈皮、豆豉等。
第三,要注意调理病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情绪不良、压力过大往往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脾胃失和。
因此,在治疗病人时,我会耐心听取他们的抱怨和烦恼,尽量缓解他们的压力,并给予一些心理疏导。
最后,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来调整剂量和用药。
桃核承气汤是一方辛温下行的方剂,对于腹胀、胃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区别
桃核承⽓汤与桃仁承⽓汤区别
桃核承⽓汤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桃仁承⽓汤⽅在明代吴⼜可《温疫论》、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与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都有其名。
都以桃仁、⼤黄和芒硝为主药,同具泻热通下、逐瘀活⾎之效,皆治瘀热结于下焦之蓄⾎证。
⽅名仅⼀字之差,其组成、功效、主治皆同中有异,不能混为⼀谈。
(1)张仲景之桃核承⽓汤 出⾃于《伤寒论》第106条,由桃仁、桂枝合调胃承⽓汤⽽成。
桃核承⽓汤药精⼒专,配伍⾟温之桂枝,以逐瘀通经见长,适⽤于太阳病,表邪化热⼊⾥,瘀热内结之蓄⾎轻证。
(2)吴⼜可之桃仁承⽓汤 在张仲景⽅基础上,以当归易桂枝,加⼊芍药(⾚芍)和牡丹⽪⽽成。
芍药(⾚芍)清热凉⾎、散瘀⽌痛,牡丹⽪清热凉⾎、活⾎散瘀。
本⽅重在清热凉⾎、活⾎散瘀,体现了温病热⼊⾎分重在凉⾎活⾎之意。
(3)俞根初之桃仁承⽓汤 见于《通俗伤寒论》。
由桃核承⽓汤去桂枝,合失笑散,加犀⾓、⽣地⽽成,兼具化瘀⽌痛,解毒凉⾎功效。
主治下焦瘀热蓄⾎。
症见其⼈如狂,谵语,⼩腹串痛,带下如注,腰痛如折者。
不但具有吴⼜可桃仁承⽓汤之功⽤,⽽且运⽤犀⾓、地黄,其清热凉⾎的⼒量更强,还能散结⽌痛。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现代运用: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幽门梗阻、急性菌痢等汤头: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闷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柯琴:“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气之不须也,故功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故以承气名汤。
分大小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
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和胃气也。
煎法更有妙义,大承气之先后作三次煎者,何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也。
若小承气三物同煮,不分次第,只服四合,但求地道之通,而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故称微和之剂云”(《伤寒来苏集·卷三》)。
承气汤系列的重点难点解析
承气汤系列的重点难点解析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一讲中,我们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剂。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主要针对该汤方系列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干货较多,各位看官扶稳坐好。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何三个承气汤中泻下作用最缓的调胃承气汤还要用到芒硝,芒硝在此的作用是什么。
《伤寒论》:“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可见调胃承气汤不仅为泻下,更多的是用来清解胃中的燥热。
所以该汤方的设立更多的是用来解决病机为胃燥热的一系列的病症,比如:衄血、口腔炎症肿痛、口干渴心烦等等。
我们曾在跟我记方剂16-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凉膈散一节中学习了凉膈散,这个后世方就借鉴了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做了加味,以更有效的治疗中上焦的火症。
在《方剂学》课本中,凉膈散虽被列在清热解毒剂而不是泻下剂,但它确是沿袭了《伤寒论》调胃承气汤的治法:即以泻代清,泻下以清上。
单从芒硝讲,不仅可以软坚通便,还可以润燥清火,也就是说我们看待它时不仅要知道芒硝是个泻下药,也要了解它是个清火的药。
实际上,芒硝是可以和石膏相类比的:首先它们同样是矿物药;它们的成分也有相似的地方: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而石膏是硫酸钙;而且他们都有很强的清热作用。
不同点是芒硝的润燥通便作用是石膏不具备的。
调胃承气汤主要解决的是胃中燥热所导致的一系列上火症状,需要清火,需要润燥,也需要通便,同时满足这三个作用的药物,芒硝是最合适之选。
大家都知道芒硝可以软坚润燥,能将燥屎变稀而帮助泻下,它是如何实现这个作用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芒硝的主要成分是带十个结晶水的硫酸钠,这十个结晶水的结构,使得它很容易起到润泽肠道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硫酸钠在肠道里会释放大量硫酸根离子,它会使肠中形成高渗溶液。
高渗溶液的作用是使肠道的周围组织不仅不能再吸收内容物的水分,而且还会释放组织中的部分水分给到肠道腔中。
所以,在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下,胃肠道越发润泽,大便由硬变软,逐渐稀释。
伤寒论小承气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伤寒论⼩承⽓汤⽅原⽂、配⽅组成与⽅解⼤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两,枳实(⼤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四升,煮取⼀升⼆合,去渣,分温⼆服。
初服当更⾐,不尔尽饮之;若更⾐者,勿服之。
⽅解:此于⼤承⽓汤去软坚下热的芒硝,⼜减⾏⽓消胀的枳实、厚朴⽤量,虽亦属⾥实的下剂,但较⼤承⽓汤则远有不及,尤其下热,更较不⾜,故名为⼩承⽓汤。
209.阳明病,潮热,⼤便微硬者,可与⼤承⽓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若不⼤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承⽓汤,汤⼊腹中转⽮⽓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也。
欲饮⽔者,与⽔则哕;其后发热者,必⼤便复硬⽽少也,以⼩承⽓汤和之,不转⽮⽓者,慎不可攻也。
解析:燥屎即硬便,转⽮⽓,即俗称放屁。
阳明病发潮热,已为⾥实可下之候,若更知⼤便微硬者,即可与⼤承⽓汤攻之;但⼤便不硬者,则不可与之。
假使不⼤便已六七⽇,欲知其有⽆燥屎,可先少与⼩承⽓汤,汤⼊腹中不⼤便,但转⽮⽓者,此有燥屎也,乃可以⼤承⽓汤攻之;若不转⽮⽓者,必下先硬后溏的⼤便,则不可与⼤承⽓汤攻之也。
若不经此试⽽误以⼤承⽓汤攻之,则证轻药过,势必⼤伤中⽓,必致腹满⽽不能⾷。
欲饮⽔者,亦必因胃中虚冷,与⽔则哕也。
试服⼩承⽓汤,即下初硬后溏的⼤便,⾥已不实,潮热当解。
若其后⼜复潮热者,此必⼤便复硬⽽少也,仍宜以⼩承⽓汤和其胃,服后转⽮⽓⽽⼤便不通者,则可与⼤承⽓汤,不转⽮⽓者,慎不可⽤⼤承⽓汤攻之。
按:阳明病发潮热,在原则上为表解⾥实之候,是可以议下的,但⽤什么⽅药下之,还必须进⼀步细辨⽅药的适应证。
⼤承⽓汤为攻下峻剂,尤其不可轻试。
有潮热同时更有⼤便硬证候者,即为⼤承⽓汤的适应证。
上条的⼿⾜減然汗出,即⼤便成硬的⼀候,⽽本条所述并⽆明确⼤便硬的特征,但六七⽇不⼤便,惟恐其⼤便硬,因出⼩承⽓汤试之⼀法。
不过潮热⽽⼤便先⼲后溏者,为⼩承⽓汤证,若施于⼤便硬的⼤承⽓汤证,只能使其转⽮⽓,当然⽆效,但亦⽆害,⽽后再与⼤承汤,乃最妥当不过,故于⼤承⽓汤疑似之证,先与⼩承⽓汤,亦可视为定法,虽云试之,实即治之也。
调胃承气汤临床运用
调胃承气汤临床运用调胃承气汤出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症并治全篇。
本方是为阳明腑实症而设,阳明腑实症有三承气汤,其应用有经重之别。
大承气汤是泻下峻剂,症俱痞满、燥、实、坚宜之;小承气汤症俱痞满,而较大承气汤症为轻者而为泻下,轻剂;调胃承气汤其症又较小承气症为轻而为缓下之剂,其病机为燥热内结,症见腹胀满者,或未经吐下而心烦者,故制调胃承气,调和胃气、泻其阳明热结而矣。
方药:大黄、芒硝、甘草方义: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
方中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俱备,恐其速下,佐以甘草缓之,故命名为调胃承气汤。
临床中凡属热结腑实于阳明、症之较轻者的范畴,而变症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汤治之,举案如下:一、发烧杨某,女,8岁1976年5月19日,孩子患流脑,普通败血型入院,经治疗后出院已半月余,一直低烧不退,温度在37.5度到37.8度,蒸蒸汗出,大便秘结,尿黄。
脉沉有力,苔白症属:热结阳明腑实。
治宜:缓泻阳明腑实。
方药:大黄10g、芒硝6g、甘草10g ,一付1976年5月21日,烧退汗止,二便正常。
饮食欠佳,治以健脾养胃阴之方。
曾徐氏,女,65 ,胜利公社6大队9小队1979年6月9日,初诊,右上肺炎,昨日收入成都市某医院内一病室9床观察室,已住院八天,发烧一直不退,目前体温37.6度,心中灼热汗出,微咳无痰,八天二便二次秘结。
尿黄少。
脉弦滑、微数,苔黄。
症属:阳明腑实治宜:缓泻。
方药:大黄10g、芒硝10g、甘草10g,一付1979年6月10日,烧退,汗减,心中灼热减,另以养阴期胃为主。
二、善食易饥李某某,男,34 ,汽车四队1978年9月25日,来院协助修汽车,因便来诊。
体结实无他病,主要饥饿快,每食吃五两不到下食时间,饿得发慌,余无他症。
脉沉有力苔白。
症属:阳明结热,热则消食,亦即中消症。
治宜:缓泻阳明之热。
方药:大黄10g、芒硝10g、甘草10g,一付,后见面告知已愈。
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承气汤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承气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它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调理脾胃:承气汤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它可以加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精气、津液的生成。
因此,承气汤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缓解胸闷:承气汤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胸闷、痞满等症状。
它能够舒缓肝脏气滞,减轻胸腹部的不适感,使气血通畅。
承气汤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胸闷、痞满等症状。
3.调节情绪:承气汤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调节情绪。
它能够疏肝理气,缓解情绪紧张、郁闷等症状,帮助人们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4.消除疲劳:承气汤可以增加体力,提高人体的抗疲劳能力。
它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力,使人精神焕发。
使用方法以下是承气汤的使用方法:1.材料准备:将承气汤所需的药材准备妥当,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
2.煎煮方法: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煎煮约20-30分钟。
3.喝药时间:一般建议早晚空腹时服用承气汤。
每次服用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调整。
4.服用剂量:承气汤的服用剂量一般为一次15-30克,每日2次。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来确定。
注意事项使用承气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承气汤,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承气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承气汤可能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请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调整。
总结承气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方剂,能够调理脾胃、缓解胸闷、调节情绪和消除疲劳。
它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承气汤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名方宣白承气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宣白承气汤临床运用【组成】生石膏15克,生大黄10克,杏仁6克,瓜蒌皮10克。
【用法】水1000毫升,煮取400毫升,先服200毫升,不便再服。
【功用】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热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
【方论】本方所治证属肺气失于肃降,导致腑气不通而病,故治以宣通肺气,泄热通便立法。
方中石膏、杏仁清宣肺气;瓜蒌皮清热化痰;大黄泻下热结。
诸药合用,共奏宣上通下,开肺通腑之功。
正如《温病纵横》说:“肺在五行属金,在五色与白相应,故名“宣白”即宣肺之意。
宣白承气汤用石膏清热宣肺,杏仁肃降肺气,更有润肠之功,瓜蒌皮清化痰热。
三药相配,宣降肺气,以平肺气之逆,大黄攻下热结,四药配伍,开脉通肠,相互为用”。
【医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又表现喘促不宁,痰热壅滞,右寸实大者,这是由于肺气失于肃降,导致腑气不通造成的。
其病机有两个方面:一是痰热壅滞上焦,肺气不降;二是阳明胃肠里实,腑气不通。
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壅盛而失于肃降,则脏塞而腑气滞,大肠的传导功能自然受到影响。
反之,热结于肠,腑气不通,肺气势必壅热。
吴氏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及肺与大肠皆以通降为顺的理论,取肃肺与通腑并用,使肺气肃而腑气通,腑气通而肺气肃,达到两皆通调之目的。
故《温病条辨》自注日:“其因肺气不降,而里证又实者,必喘促寸实,故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阳明胃之结,此脏腑合治法也”。
【临床运用】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
多数急性期表现有身热,咳嗽,痰多气急,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数或滑实等热象。
按中医辨证属外感病中的“温病”。
可用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15克,生大黄10克,杏仁6克,桔梗10克,橘红10克,全瓜蒌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白茅根20克。
据《中国中医急症》1994,(1):9王宝见等报道:用新加宣白承气汤治疗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30例,并与西药抗感染对照组15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控制肺部感染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验证了新加宣白承气汤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气汤-《摄生众妙方》卷四。
【组成】大黄、朴硝、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四。
【功效】发汗,泻下,去脏毒。
【用法】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
编辑本段承气汤-《普济方》卷九十六。【组成】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硝1两半。
【用法用量】上看(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承气汤-《祖剂》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潮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硬者
大黄(四两酒洗苦寒) 厚朴(半斤炙去皮苦温) 枳实(五枚炙苦寒) 芒硝(三合咸寒)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来源】《普济方》卷九十六。
【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用法】上除芒硝外,并为粗末。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硝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
编辑本段承气汤-《千金》卷九。【药物组成】枳实5枚,大黄4两,芒硝半升,甘草2两。
【处方来源】《千金》卷九。
【方剂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