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选讲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讲孔子(前551-前479)

第3讲孔子(前551-前479)
• • • 绝粮七日VideoJoiner150407144843.mp4 丧家之犬VideoJoiner150407145134.mp4 孔子回鲁VideoJoiner150416120841.mp4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弟子多达三 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 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颜回是孔子最 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鲁哀公十 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孔子深受打击。鲁哀公 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 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
• • 周游列国1VideoJoiner150407143110.mp4 周游列国2VideoJoiner150407143531.mp4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 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 鲁国来到了卫国。有人在卫 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 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 视孔子的行动。
• 南子VideoJoiner150407144302.mp4
公元前492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 国,陈国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 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 免于一死。孔子过郑时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 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最终于公元 前484年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仁者爱人VideoJoiner150414003858.mp4
以礼治国,首先要“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论语·子路》) 这一主张落实在政治上,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论语·颜渊》)。 在君臣关系上,君臣之间要以礼相待,“君事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至于父子、兄弟、朋友、各种社会关系都要以礼为准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 语·颜渊》)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剧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等,但发现自己在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确保教学效果。
3. 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设计一份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短文示例:
主题:《当仁,不让于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应该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在道德行为上,也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超越老师的勇气和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在某些方面给予老师启发。此外,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应主动承担责任,勇于解决问题,展现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哲学思想,并掌握其出处及背景。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秦诸子选读》,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理念。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
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论语》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发布作业、课程通知等)
- 课堂互动平台(学生提问、讨论等)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教案
- 古文学习PPT
- 道德教育视频资料
5. 教学手段:
- 讲授法
- 情景剧表演
- 小组合作学习
- 问答法

《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一、孔子简介1、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精选题库《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北师大版

精选题库《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北师大版
阅读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备课札记
备课札记
备课札记
备课札记
高二集体备课材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主张
2、能力目标:孔子形象的塑造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探究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
1、孔子贫且贱。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3、孔子遂适卫,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4、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教学过程】
一、由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情境导入:风雨飘摇,苍茫……
二、朗读、阅读课文,疏通文句,整理文言知识,翻译难句(见《新课程新练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五则材料的主旨,概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7、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学说《孟子》教案设计

孔子学说《孟子》教案设计

孔子学说《孟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把握其核心思想;(2)能够分析孟子的论证方法,了解其逻辑思维;(3)能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孟子》文本;(2)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传统美德;(3)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1)孟子简介:《孟子》的作者、时代背景、地位及影响;(2)孟子思想概述:仁政、性善论、义利观等;(3)经典篇目:孟子名言警句、寓言故事、辩论篇章等。

2. 拓展内容:(1)孟子与儒家其他学派的关系;(2)孟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3)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孟子及其《孟子》的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孟子》文本,理解基本内容;(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孟子》文本;(2)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孟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2)分析孟子论证方法,阐述其逻辑思维。

5. 案例分析:(1)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2)学生提问、解答问题的情况;(3)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4 三 待贾而沽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4 三 待贾而沽 Word版含答案

三 待贾而沽孔子想不想做官?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孔子饱读诗书,博闻强志,才堪大任,一心想通过为官来推行其政治主张。

在孔子壮年时期,这种愿望是很强烈的。

孔子自己也说“天下有道则见”。

鲁定公九年,孔子终于有了机会,先是为中都宰,后来又做到小司空、大司寇,政绩斐然。

鲁定公十年,鲁国与齐国的夹谷之会,孔子大大出彩,智勇兼备,不仅为鲁国争得了面子,还赢得了不少实际利益。

这是孔子从政生涯最为出色的一笔。

孔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找一个能任用他的诸侯国君,通过政权的力量来推行孔子所认可的道。

只是怀道不仕,周游数年,竟无一人肯行孔子之道于一二。

道之不行,孔子自然感慨万千:“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孔子非不想从政,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政治主张而从政。

所以“待贾而沽”,而不是是非不分的“求而为仕”。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可能也就在这里。

一、字音不得与.(yù) 桓魋.(tuí) 木铎.(duó) 期.月(jī) 韫.椟(yùn) 求善贾.(ɡǔ) 佛肸..(bì xī) 匏.瓜(páo) 二、通假字1.求善贾.而沽诸 贾,通“价”,价钱 2.公山弗扰以费畔.畔,通“叛”,反叛 3.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 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知,通“智”,聪明 5.归.孔子豚 归,通“馈”,赠 6.遇诸涂.涂,通“途”,道路 7.孔子时.其亡也 时,通“伺”,伺察 三、一词多义1.见⎩⎪⎨⎪⎧①天下有道则见. 动词,出仕②阳货欲见.孔子 动词,使……拜见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召见,接见2.将⎩⎪⎨⎪⎧①天之将.丧斯文也 连词,如果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副词,将要③呼儿将.出换美酒 动词,拿出3.善⎩⎪⎨⎪⎧①求善.贾而沽诸 好的,识货的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使……完美③素善.留侯张良 友好,交好 4.其⎩⎪⎨⎪⎧①吾其.为东周乎 副词,难道②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代词,自己③孔子时其.亡也 代词,他 5.与⎩⎪⎨⎪⎧①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动词,参与②予与.尔言 介词,跟③岁不我与.动词,等待 四、词类活用1.怀其宝而迷.其邦 形容词作动词,任其混乱 2.从者见.之 使动用法,使……得以进见 3.阳货欲见.孔子 使动用法,使……拜见 4.天之将丧.斯文也 使动用法,使……丧失 5.守死善.道 使动用法,使……完美 6.吾将仕.矣 名词作动词,做官 五、古今异义1.天之将丧斯文..也 古义:这种文化。

大学论语_公开课_教案

大学论语_公开课_教案

标题:大学论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名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2. 《论语》中的名句解析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探寻其中的智慧。

2. 新课内容:首先,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

让学生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观念。

接着,解读《论语》中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例如,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论语》名句,并解释其理由。

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论语》中的名句,理解其意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论语》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论语》中名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论语》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论语》的价值,认识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教案6篇

《孔子》教案6篇

《孔子》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总结报告、企划书、演讲致辞、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党团资料、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business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子》教案6篇课堂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有效教案的制定,教案在书写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强调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孔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

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

形容人地生疏。

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

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

七年级语文第21课《论语》六则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21课《论语》六则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21 课《论语》六则教案21.《论语》六则教案一.教课内容:《论语》六则二. 教课目的1.联合书下讲解理解文章内容2.联系实质,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三. 教课重、难点1.在频频朗读中作独立思虑,联系自己的实质,以加深领会。

2.学习精巧的表达。

四. 知识剖析(一)孔子简介:这里只从《史记·孔子世家》中摘录几条:(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库房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行,天下乱臣子惧焉”。

( 8)“孔子葬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相而志,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于冢上,凡六年,而后去。

”(二)《》介:《》是一部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由若干篇章成,前后两章之不必定相关。

(三)文剖析:1.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 ng)吾身:人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乎?”解:《》孔子人一般称子,如仲由称“子路”,端木称“子”,曾参独称“子”,因此是孔子二或三弟子所,他曾受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 字皆有“多” ,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是偶合。

朱熹,重在学,“ ”指受之于,“ ” 熟之于己,而“忠”“信” “ ”之本。

从里能够看出古代治学的人特别重道德的涵养。

2.子曰:“由,女知之乎 !知之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

”解:对于段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子路盛服孔子,孔子批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色依旧充盈。

孔子又他:“⋯⋯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可以曰不可以,行之至也。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孔子的教案

孔子的教案

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历史人物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通过对孔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历史人物和思想。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2)介绍孔子及其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孔子的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方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3)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孔子思想的特点。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讨论:分组讨论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孔子
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孔子思想的特点。

《论语》导读 教案

《论语》导读  教案

1. 了解孔子生平及《论语》相关常识;识记《论语》中经典篇章。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解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4 .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论语》中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 .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经典篇章,并能理解、背诵。

引导学生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取其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1 .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授课时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进行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论语》、多媒体。

3 课时1、多媒体展示: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2、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

3、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4、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一所所孔子学院也相继成立,孔子的思想已影响到全世界的人。

(多媒体展示)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罗大经《鹤林玉露》5、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圣人的教诲吧。

论语12章初中教案

论语12章初中教案

论语12章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经典,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把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论语》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准备PPT,包括《论语》十二章的文本、翻译、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孔子?2. 总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言论,了解他的思想。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论语》十二章,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注释。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深入探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个观点或思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内容讲解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对《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2. 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并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儒家文化的感悟。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课后背诵《论语》十二章,掌握其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论语》十二章心得体会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内容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论语》十二章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论语六则讲读教案

大学语文论语六则讲读教案

####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论语六则》中每则论语的内涵,掌握其核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道德观、学习观和人生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六则》中的每则论语。

- 分析孔子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观点。

#### 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 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简要介绍《论语》的历史背景和孔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二、课文讲解1. 第一则:《学而》-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讨论曾子的“三省吾身”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第二则:《为政》-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分析孔子对诚信的重视,讨论诚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第三则:《里仁》-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讨论古人“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的价值观。

4. 第四则:《泰伯》-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分析孔子的道德观,讨论“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的现代社会意义。

5. 第五则:《颜渊》-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讨论子贡与孔子的对话,理解孔子对治理国家的看法。

6. 第六则:子张问政-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分析孔子对个人修养和处世的建议。

##### 三、课堂讨论- 针对每则论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 四、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孔子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 布置作业:选择一则论语,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论语六则》中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

高职-大学语文详细教学设计

高职-大学语文详细教学设计

成都中医药大学
课程教案
学期:2008年春季
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成都中医药大学
课程教案
学期:2008年春季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
成都中医药大学
课程教案
学期:2008年春季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成都中医药大学
课程教案
学期:2008年春季
第五次教学活动设计
成都中医药大学
课程教案
学期:2008年春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要点: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让大家熟读并能翻译全文,同时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表判断)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这一则:一是不要“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

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迟fán皋陶gāo、yáo 弘毅hóng枉wǎng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______________赞许
(2)为仁由己______________靠
(3)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详情
(4)回虽不敏______________资质愚钝
(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实行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字
(7)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担忧
(8)能近取譬______________比方
(9)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10)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停止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___________贫困
(1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实现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知”通“智”
(2)举直错诸枉“错”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4)知者利仁“知”通“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文言句式:(1)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

诸、其
6.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
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

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

(7)问知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板书:
克己复礼
对己谨慎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爱人
对人
知人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3、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

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四、联系实际,深化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举例: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为四川赈灾捐款的目的等等。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Ethic of Reciprocity,Treat the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
反思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推出“己所欲,施于人”。

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