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促使数学 建模 高效
达成 , 让 学生用数 学方 法解决 现实生活中
生: 根据比赛 总成绩我们判 断第 一组
获胜 。
“ 5 - 3 = 2 ” 以更 多的“ 模型” 意义。 ( 三) 运用数学模 型 , 解决 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 把实 际问题抽象 为数 学问 题, 通过解 决数学 问题 , 培 养学生 的数学
成 了解 题 模 型 。
( 一) 创设 问题 情境 , 渗透建模思想
创设 问题 情 境 就 是 教 师 根 据 小 学 生
更多地关 注“ 有趣 、 好玩 、 新奇 ” 的心理特 点, 适 当地 给学生 布置“ 问题陷 阱” , 设置 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 , 对学生的大脑皮
结构 。 如,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两幅图 , 让
蠡
小学数学 “ 建模 ’ ’ 教学策 略
口江 苏省盐城市解放路 实验 学校 钱仕平
一
【 关键词 】 , j 、 学 数 学 建模 教 学策略
个算式来表示 , 板书 : 5 - 3 = 2 。 师 :你能说说 5 表示什么 吗?3和 2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1 2 A 一
力量。
题, 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之
为数 学建模 。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 的思考 方法 , 是运用数 学 的语 言和方法 , 通 过抽 象、 简化, 建立能 近似刻 画并“ 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一种强有力 的数学手段 。 二、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①引导建模 , 找关系式 。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建模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和具有多样性的,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合作探究,而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作用,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要进行实践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展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五、加强数学建模实践的应用。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数学建模实践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真实的数据和案例,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和模型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是现代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本文旨在研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以提供给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这两项活动的参考。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策略:1. 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数学建模的实践机会,例如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调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
3. 指导建模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强调团队合作: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鼓励创新思维:数学建模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策略:1. 设计引导性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 提供适当的支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
4. 提倡合作学习: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强调反思总结:在数学探究活动的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分析和计算,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更加实用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正文:1.引入数学建模的目的o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建模可以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o实践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抽象性。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数学建模往往需要多个学生共同合作,通过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o基于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o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引导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和验证。
o实践性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性任务,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建模的实施步骤o确定问题:由教师提出或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o数据收集: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数据的技巧。
o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化简,建立数学模型,包括变量的定义、关系的建立等。
o模型求解:利用数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o结果解释:对求解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出对实际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o反思总结:对数学建模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方法。
结论:将数学建模引入小学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任务的安排,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对数学感兴趣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1. 引言1.1 什么是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抽象,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核心是抽象和建模,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因此,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培养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方法1. 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思维。
2. 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数学实验室、数学软件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鼓励团队合作: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水平。
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关键词 : 小学数 学建模 ; 数学教 学; 数学模型 中图分 类号 : 4 41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 2 (0 20 — 2 1 0 1 7— 3 4 2 1 )2 0 0 — 4
18年 , 国科学基 金会资助 , 95 由美 在美 国创办 了一 个名 为“ 数学 建模 竞赛 ”ma e acl ot tnm dl ( t m tacn si oe h i e — i, n 缩写为M M) g C 的一年一度 的大学水平 的竞赛 。我 国 大学生从 18 年开始组 队参; MC 99 b M,并取得优异 的成 l I 绩 。从 19年起我 国开始创 办我们 自己的大学生 数学 92 建模竞 赛 ,94 19年教 育部把 全 国大学生 数学建 模竞赛 定为少数几项大学生课外 教学和竞赛活动 之一 ,从 此
了这场雪 产生的联想 。文中作者抓住 了雪大 、 雪美的特 点从 整体描写 了“ 粉妆 玉砌 ” 的世界 , 又从局 部写 出了
开 的花朵上 , 贪婪地 吸着花 上的香 气 , 陶醉地 闭上 了眼 睛, 就像那淡淡 的花香 已经融入她 的身体 , 融入到 了全 身血管 ; 一会她 向小草所 说 自己的梦想 ; 一会又跑  ̄/ UJ , 溪边倾听溪水潺潺 …… 四、 在阅读教 学中 , 把握写的契机 , 写的情感 调动 文章 的字里行 间往往都有情蕴 ,从而使学生在 阅 读 时受到感染 , “ 的情 感却需要 学生用 角色移位 但 写” 或者再造想象来感悟 。例 如在《 一个 中国孩子 的呼声 》 的文章 中 ,可 以让学生通 过讲 故事来反映战争是 多么 的残酷 。在讲述这篇文章时 , 除了弓 导学生读小雷利那 : 悲切 的哭诉外 ,还可通过 幻灯 片展示被战争摧毁 的土 地 以及战争所带来 的饥寒 画面 ,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 感悟 。可以给学生一个 自由发挥时间 , 让学生模仿作 者 当时 的情感 , 写出 自己的一些真切感受 。例如一个学 生 给 了战争 的发起者 : 生命可 贵 , 你们没有任何权利可 以 剥夺别人生存 的权利 ,假 如是你 们 的亲人在炮火 中牺 牲, 在痛苦中挣扎 , 你们又会有何感触 ?还有学生写道 : 这堂课上完 ,小雷利母子 痛哭的哀怨好似在我耳边一 声声 地 回响 , 让我 开始憎恨 战争 , 因为战争 , 让幼儿 失 去 了双亲 , 父母失 去 了孩 子 , 让 又是 战争 , 情摧毁 了 无 人们 的幸福 生活……战争带来 了家破人亡 ,战争让 无 辜 的百姓成变成 了冤 魂 ,战争也让不屈 的战士们付 出 了生命 ……战争 打乱了世界和平 ,硝烟弥漫在不 少地 区, 让我们、 让世界的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吧! 制止战争, 维护和平 , 让世界从 明天真 真正正地变成充满鲜花 、 阳 光和爱 的家 园 !“ 这些文章篇 篇都能体现 出真情 实感 , 真可谓“ 情到佳句 出” 。 总之 ,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 学的双翼 , 教师在 阅读 教学的过程 当中, 灵活运用 多种教 学策略 , 创造性地理 解和使用教材 , 注重读与写 的有机结 合 , 学生 的习作之 田, 定将会得到“ 的滋养 , 出勃勃生机 。 读” 焕发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指把现实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数学建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调研,包括问题分析、问题描述、构建数学模型、验证和解释等。
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一、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指通过采用真实、逼真的情境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式。
例如,在学习轨道交通规划的建模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各种轨道交通规划的实例,了解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包括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和调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际的案例和数据统计,让学生理解规划建设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互动,进行课程学习和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学习数学统计模型的建模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分工合作,负责不同的模型构建和数据处理环节,然后互相评价和帮助,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且有效的统计模型。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发挥各自的专长和特长,同时也会学习与人合作、协商和沟通的技巧。
探究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发掘知识本身和知识背后的深度、广度和复杂性,从而达到建立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和认知体系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和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二元数据分析的建模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数据集,然后通过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过程,尝试构建一个有效的二元数据分析模型。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指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目的,通过数学方法和工具,在把问题中的实际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推导和分析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结论。
因此,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综合性学科,它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既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数学建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在数学建模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数学建模中,学生需要联想和思考,将抽象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因此,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习数学,从而更加深入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但是要想将数学建模教学有效应用于数学课堂中,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建模需要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需要安排足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建立灵活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
数学建模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提出疑问和探究新问题。
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同时鼓励他们思考和创新。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例如,要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推理和创造,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了解其应用情况。
总之,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动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推动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分析和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推动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1. 实践驱动的教学传统上,数学教育往往以理论为主导,缺乏实际应用。
然而,一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这些概念和技巧会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引入实践驱动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实际案例研究、进行真实数据分析、开展项目式探究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融合数学建模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数学建模的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可以引入生物学、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让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来建立数学模型。
3. 学生主导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建模过程,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是提高他们数学建模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立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讨论和独立思考。
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也非常重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4. 资源丰富的教育环境为了推动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在教育环境上也需要提供充足而多样化的资源支持。
例如,引入先进的数学软件工具或在线平台,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装置和数据收集工具,让他们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结论推动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实践驱动的教学、跨学科融合、学生主导的学习以及资源丰富的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挑战时更具自信和创造力。
小学生数学建模初步教学实践
小学生数学建模初步教学实践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初步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并分享一些教学实践的经验。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
它要求将问题抽象成数学符号,利用数学知识和工具进行计算和推理,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数学建模包括问题的理解、问题的分析、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求解和结果的解释等步骤,是一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思维和方法。
二、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意义小学生数学建模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掌握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数学建模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生数学建模初步教学实践1. 问题选择在进行小学生数学建模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问题。
问题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年级和水平相适应,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和建模。
2. 问题分析学生在选择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可以确定问题的关键信息,理清问题的思路和目标,为后续的模型构建和求解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通过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模型构建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模型的构建要考虑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和约束条件,采用适当的数学工具进行描述和计算。
学生可以通过图表、方程和不等式等形式来表示问题,搭建数学模型的框架。
4. 模型求解模型构建完成后,学生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求解技巧,进行计算和推理。
自我提升 读懂儿童——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策略小议
家们还可 以通过示范 卜课的形式 ,呈现数学 思想的教学过 程, 让老 师有教学实施环节 的立体感 受 , 丰富他们 数学心想 教 学的经验 , 提高其教学 的有效性 。如此 , 老 师一定能把数 学思想真 纳入N4 , 学数学教 与学 的范畴。
二、 潜心学习 , 更 新 理 念 ( 一) 阅读 著作 , 提 升 素 养 我 们研 究教材 , 不能“ 平i f l i 地看 ” , 而要 “ 体地看 ” 。既 要 看到知识 , 又要 看 刮 知 识 背 后 蕴 含 的 数 学 模 型 思 想 , 做 到
的, “ 凑 十” 的模型在儿童脑海巾已有深刻的印象 。 教学时可让 儿童产生借助小棒操作思考 , 丰动“ 凑 十” 的愿望 , 从 由“ 9 和l 凑成 1 0 ” 的已有经验探索 出“ 8和 2凑成 1 0 ” 的新方法。 2 . 读 懂 儿 童 的年 龄 特 点 和认 知 水 平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 的丰体是学生 ,展丌的各项教 学 活动要符合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白 。 先, 教师要 渎懂 儿童 的好 奇心 和学 的兴趣 容 易被激 发但 不容易保 持, 他 们 的 维 特 点 虽 然 从形 象 维 逐 步 过 渡 刮 抽 象 维 , 但仍 以形象心维 为丰。其次 , 教师要渎懂儿童的认知起点 , 找 准儿童 的“ 最 近发展 区” , 结 合学生 的实 际水 平 , 反复 孕 育, 分层 逐进 , 螺 旋 卜升 , 使建 模 活动不 仅有 “ 难度 ” 、 “ 深
走好小学数学建模第一步,发展学生模型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和明确研究问题”的策略提炼
走好小学数学建模第一步,发展学生模型意识◇付丽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通过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模型意识的主要表现是“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
通过对模型意识内涵的理解,可以感受到模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一、分析目前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聚焦“如何走好第一步”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验证结果、改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对此过程是知道的,但对于“哪些内容可以承载对模型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需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是非常困惑的,尤其是基于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哪些素材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哪些素材只适合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都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适合的素材带领小学生做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最先遇到的困难一般是如何走好建模第一步,即“在实际情境中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
这一步目前缺乏理论,即使有少量理论支撑,实际践行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主要表现在:教师心中该建模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明确的,是既定的,是可以快速聚焦的,而由于建模项目所选择情境的真实性和开放性,学生不一定能从数学角度提出该建模项目所期望解决的问题,而数学建模和其他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尤其不提倡教师直接抛出问题给学生。
鉴于此,笔者将在参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中小学数学建模实践研究”项目时的一些实践经验与策略记录下来,以期对小学阶段数学建模的教学有一些实际的借鉴作用。
以下以适应四年级及以上学生的数学建模项目“学校鱼菜共生池中鱼与菜数量平衡”为例,阐述“如何在实际情境中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方面笔者的实践策略。
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有哪些怎么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
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有哪些怎么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强调,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重视建模教学。
可通过观摩其他教师优质数学建模课来提升自身建模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学校教师集体研讨交流来提升建模教学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与概括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等要求较高,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建模存在畏难情绪,影响了建模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举办各种数学建模活動,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魅力,体会数学建模成功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兴趣。
重视建模教学,激发学生建模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强调,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重视建模教学。
通过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数学建模教学,或是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不强,造成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较难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建模教学。
要转变数学教学的理念,提升数学建模教学的意识。
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对教师数学建模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数学建模的教学能力。
可通过观摩其他教师优质数学建模课来提升自身建模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学校教师集体研讨交流来提升建模教学能力。
开展建模活动提高学生建模兴趣。
由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与概括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等要求较高,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建模存在畏难情绪,影响了建模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举办各种数学建模活動,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魅力,体会数学建模成功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兴趣。
小学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建模篇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对数学建模教学与现行的应用题教学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植树问题”为例,探究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教学植树问题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实践的方向。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数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今天,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而是大量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际问题的各种人才,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简称MM,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数学建模是由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验证等步骤组成的过程。
数学建模教学是指我们的课堂内外增加一些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工是怎样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即“数学建模”的思想,让学生做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拥有量的限制,不可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太复杂的实际问题,但从建模的过程:“观察——分析与处理——抽象——检验与修改”这四个步骤看,在小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数学公式的推导、数量关系的揭示中,也都能充分体现,如从观察铝笔盒、电视机、火柴盒等,可撇开其各面凹凸不平这些非本质特性,通过理想化处理,抽象出长方体。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 0 1 1 年 版) 》 在 “ 前言” 中指 出, “ 在呈现 作为知识 与技能 的数 学结果 的同时, 重视学 生 已有 的经验 , 使 学生 体验从实 际背 景 中抽象 出数 学 问题 、 构建 数 学模 型 、 寻求 结 果 、 解 决 问 题 的过 程 ” , 并 在
小 学 数 学 建 模 教 学 的 意义 和 策 略
蔡 文 平
( 江 苏省泰 兴 市襟 江小 学 , 2 2 5 4 0 0 )
摘
要: 数学建模 , 是指运 用数学 知识 , 从 现实 问题 中抽 象 、 提
炼 出数学模型 , 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 。小学数学建模
教学 , 不仅是落实数学课 程标准 的需要 , 也是 引导学 生“ 再创 造” 的
年, 怎样 存款 最 合适 ?根 据 银行 存款 利 率 的
情况, 可 以一 年一 存 , 到 时候 取 出来 继 续存 , 依此类推 ; 可 以两年 一存 , 到 时候取 出来 继续 存, 依 此类 推 ; 可 以三年一 存 , 到时候 取 出来 继续 存 , 依 此类 推 ; 可 以五 年一 存 , 到时候 取
解决 、 结论获得 以及 在 这个 过程 中所运 用 的 方法 、 优化 等作 为一个整体 进行 系统研究 、 综 合考察 的一种思维 方法 。在数 学建模 的过程 中, 通过具体 的教学情 境 , 引导 学生 自主选择 解决数学 问题 所需 要 的信 息和 经验 , 能 够促 使学生从 “ 事 理” 向“ 数 理” 转化, 完善 认 知建
小学数学建模 的教学意义
“ 课程 目标” “ 知识 技能 ” “ 数 学思 考” 和“ 综 合 与实践” 等 部分 不 同程 度 地提 及模 型 思想 或 数学建模 。越来越多 的小 学数学教 师认识 到 引导学生构建模型 、 渗 透模 型思 想 的重要 性 ,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浅探摘要:如何帮助学生抽取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并用简单的图形、符号、公式等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列出算式从而解答实际问题,建造一座“桥”?而这座“桥”就是数学中的“数学模型”。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如何将现实问题自主建构成数学模型,是对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数学模型;知识;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感到困难最大的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他们往往把题目看过后,就想算式怎么列。
从实际问题直接到算法,如果问题比较复杂,这个跨度就大了,此时学生就不知所措。
如何帮助学生抽取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并用简单的图形、符号、公式等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列出算式从而解答实际问题,建造一座“桥”?我认为这座“桥”就是数学中的“数学模型”。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如何将现实问题自主建构成数学模型,是对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建模的前提——充分感知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所以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方法是需要基于充分的感性材料而进行的,必须从外表不同的许多数学材料中看出共同点,才能顺利地抽象和概括出知识的本质属性。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寻找切入口,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充分感知知识的内部结构,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体会其相同之处,为知识模型的建构做好支撑。
二、建模的形成——内在需要知识模型最后的建成固然重要,但是,是不是教师给出这个模型,学生最终也理解了其含义即可呢?答案是否定的。
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模型的建立是学生非常自然的一种“有感而发”,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数学建模既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工具,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经济、生态学等。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现实世界,还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学建模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策略也需要围绕数学建模展开。
一、数学建模的意义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数学建模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具有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数学建模中,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还需要了解问题背后的实际意义和相关领域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些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1. 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首先需要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忽视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实例演示、真实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和计算,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际的建模工作。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实验,或者利用实际数据进行模拟测试,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需要了解背后涉及的相关领域知识,需要具备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生数学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更多是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数学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然而,在新课标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让他们在数学问题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基于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求解的过程。
而观察和发现问题是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物体或者事件,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提问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来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提供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情境数学建模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真实而具体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街道交通问题、购物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数学建模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和沟通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将问题分解,分工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问题的多样性。
四、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丰富多样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数学建模在实际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过程。
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
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数学模型建模的意义数学模型建模是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问题,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数学模型建模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数学模型建模的过程数学模型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问题理解、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验证模型。
首先,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然后,他们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式。
接下来,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问题的解答。
最后,他们需要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解答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数学模型建模的实际应用数学模型建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环境、交通等。
在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建模活动。
例如,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抽象成一个最短路径问题,学生可以使用图论的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最佳的交通路线。
又如,一个农田的灌溉问题可以抽象成一个优化问题,学生可以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最佳的灌溉方案。
四、数学模型建模的教学策略在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
再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问题。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建模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1-29T13:56:00.4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作者:范红丽
[导读] 数学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便开始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的渗透,重视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222213
摘要:从本质讲,数学是经历发现——概括——模式化的一系列过程中逐渐丰富发展而来的。
因此,数学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便开始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的渗透,重视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将模型思想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同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小学阶段渗透建模思想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关注小学数学建模的合理定位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
叶其孝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一书中认为,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也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
无论站在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视野,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需要特别关注和正确把握数学建模的合理定位。
1.定位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数学建模要从儿童的视角,将校园或者家庭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并努力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儿童日常生活数学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调动自身经验,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同时,小学数学建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赋予适当的挑战性;又要照顾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定位于儿童的思维方式。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方式较简单。
小学数学建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逐步推进,更要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实践表明,教师只有较好地把握了数学建模中儿童的认知起点、情感起点和思维起点,才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多元表征中丰富概念意象
以《认识公顷》教学为例。
跟以往学过的平方米、平方分米等小面积单位相比,学生无法在生活中直接找到公顷的概念原型。
因为缺乏直观的表象支撑,所以比较抽象。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课前教师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操场,开展以下活动。
一是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一走,感受一下100米有多长。
二是在长100米、宽50米的长方形活动场上跑一圈,感受这个活动场有多大。
三是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边长约10米的正方形,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大小。
)
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
你能根据课前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发现,边长扩大10倍,面积就要扩大100倍;边长扩大100倍,面积就扩大10000倍。
生2: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进率都是100,但平方米到公顷进率是10000。
生3:我觉得如果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添上一个单位,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就一样了。
师:你的猜想很有道理。
确实,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有一个面积单位。
还记得我们课前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面积是100平方米。
在国际上把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叫做1公亩。
虽然在我们国家这个单位不常用,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教师在构建概念模型的过程中,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儿童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建立概念的直观表象。
接着对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对照,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线到面的过程,对概念的认识更加丰满。
同时通过对“公亩”这个“中介”的简单介绍,把面积单位连成一个“知识串”,将新概念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实现了概念的“同化”。
数学建模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数学知识“重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而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和空洞的“形式化”。
这就需要我们追溯知识的源头,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站在整体、系统和结构的高度把握和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亲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傅海伦论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
[2]徐刚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
[3]许万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云南教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