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
对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皿的几点思考
杨生聂琴
特色产业作为民族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
径,已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话题中备受关注。对民
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其在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应当说已具备了相当的认识,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就将一帆风顺、
顺理成章了。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仍
是步履艰难的,与所具有的特色资源相比,还远远没有达
到应有的规模和效益,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贡献比例
仍十分有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试从几
个较微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谈几点思考。
1.特色产业的艺术提炼
特色产业,是指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风
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某地区内某些资源被赋予独特的
自然、人文察赋,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产业。所以,特色
产业是与特色资源联系紧密的产业。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若仅从生产和开发来讲,
特色产业之特,一特在原料,二特在工艺,三特在地域。
但由于是以特异的民族文化为生产背景,因而又都不同程
度地带有民族文化的潜质,同时也正是这种文化潜质,才
使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具有其他产业和产品不具有的迷人
色彩和文化底蕴。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传统文化既绚丽
多姿又瑕瑜互见;既韵致悠远又不乏粗糙朴素,只有通过
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提炼,方能将民族文化最美好的一面通
过特色产业展现出来,通过增加特色产业的美感和文化魅
力,达到提高特色产品附加价值的目的。特色产业的艺术
提炼主要集中在与民族地区人文资源联系比较紧密的产业
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与文化传统有关的产业中。如西北
的织毯、玉雕,西南的竹编、木刻,苗族的蜡染、壮族的
壮锦、藏族的aft等。在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中,民族风
情的艺术提炼就更为重要,从民族服饰到特色建筑,从风
俗习惯到歌舞艺术,都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提炼和艺术升
华,才能使观光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文化的差异中
达到文化的认同,反之,特色产品的魅力就不可能显现出
来。
2.特色产业的市场培育
市场取向是市场经济下任何一种产业都必须坚持固守
的原则,特色产业也不例外。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大都地处
西部不发达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特色产业又
是以地方特有资源作基础的,往往没有现成的、成熟的市
场,有的产品即便不错,但不容易为人认识和接受,因此,
26
市场的培

育和构建就成为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色产业的市场培育有两条路,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
走出去,就是打破陈旧、封闭的思想,大胆走出山门,向
世人主动宣传展示自己的产品,争取市场。广西都安有一
种野生的山葡萄酒,产品虽好,但由于地处闭塞的桂北山
区,一直没有打开销路。为改变现状,1995年厂领导决定
带产品参加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结果以优良的品质获得
了金奖,被誉为“中国的人头马”,很快赢得了市场。请进
来,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向有机会进人该地区的人们宣传
地区特色产品,构建消费市场。内蒙的“那达慕”、傣族的
“泼水节”等各种民族节日和白族的“三月街”等民间交易
活动的组织是开拓特色产品市场的有利时机。在1988年的
云南民族艺术节上,就洽谈成689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成交额达32亿元。①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市场培育中,最
值得注意的也是收效最快、最好的是旅游业的发展。由于
旅游业特有的开放性、流动性和民族性,在它自身就作为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极大地带动其他特色
产业的发展,在特色产业的市场培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
特色产业以地区特色为基础,与传统联系紧密,因而,
突出民族特色、地区特色要不要技术创新,怎样进行技术
创新是发展特色产业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由于现代技术
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使特色产品原来的古朴性质
有所改变,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些遗憾,以致有人片面认为,
要搞特色就不能有技术的创新,一切都只能沿续传统的方
式。实际上,发展和创新既是超越也是连续,传统是过去
的现代化,现代化也将成为今后的传统,传统和现代化应
当统一也能够统一。技术创新在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中不
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技术的使用可能在某种程
度上影响特色产品的原有票赋,但也有可能通过新技术使
原有察赋发扬光大、更具魅力。如果片面理解特色产业的
传统意义,固守特色产品的全部古朴性质,不仅会将民族
经济长期封闭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之外,无法步人现代
经济发展的行列,从根本上丧失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意义,
而且这样意义上的特色产业也由于无法在质量、工艺、规
模等方面与市场相适应而失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这一
方面,国外民族的成功例子应当给我们某些启示:生活在
北欧及前苏联北极部分的沙阿米人,一直以传统游牧式的
养鹿经济来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地处北极圈,无法
从事其他生产,传统的养鹿方式

又原始落后,严重妨碍了
·区域经济·
他们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于是他们开始改变传统,以现
代化的方法来饲养驯鹿,现代化的机动雪橇代替了传统的
鹿拉雪橇,扩大了活动范围,能迅速聚拢鹿群,转换鹿场,
使每个家庭驯鹿拥有量从二、三十头发展到成百上千头,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鹿肉、鹿奶、鹿血、鹿皮、鹿角、鹿
骨等一系列的特色产品,不仅带来了大大超过一般产业工
人的年均收人,还由此而结束了牧民们自古以来“哪里有
苔鲜就在哪里安家”的游牧生活。②
4.特色产业的品牌形象
名优品牌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它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科技水平、质量水平、管理水平、市
场竞争能力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因而名优品
牌也就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由于经济实力存在的差距,加上传统思想中对品牌认识的
不足,我国名牌产品不多,民族地区更是屈指可数,没有
过硬的品牌已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
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产业的独特性,更需要吸引市
场的注意,引导人们消费,因而品牌形象的树立更为重要。
由于没有打得响的知名品牌,民族地区许多质优价廉的特
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应有优势难以发挥,
使本应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东西变为廉价商品,甚至危及
企业的生存。如被称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云南,其天
然饮料、日化产品拥有水果、动植物油脂等得天独厚的资
源优势,技术水平也不差,但由于没有过硬的品牌,在市
场竞争中不仅要让位于国外商家,而且连一些毫无相应资
源的国内厂家也竞争不过,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而同
样是云南的“红塔山”,仅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就高达382
亿元,从而使烟草成为该地区主要的支柱产业。没有自己
的名牌,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
来,西部一些地区意识到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加大了创名
牌的力度,出现了内蒙的伊利、仕奇,云南红塔山、绿A
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但从总体上看,西部民族地区特色产
品知名品牌仍然很少,而且品牌形象意识也还较淡薄。
5.特色产业的质盆意识
我国民族地区大都地处边远,传统生产方式落后,作
业粗放,导致各种产品质量较差,并在思想观念上对此习
以为常,加上科技含量较低,质量方面难以与现代经济发
展的要求和市场对商品的选择相衔接,成为制约民族地区
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人们的质量
意识一是总体要求偏低,二是过分强调牢实忽

视外观等其
他商品要素,三是较重视原料而轻视工艺,片面强调“货
真价实”。显然这样的质量意识与现代经济的质量要求之间
是存在差距的,不能有效改变、缩小这种差距,对民族地
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小的制约,使本来具备的优
势被看起来不经意的小问题所淹没。特色产业的质量问题,
一方面与人们的观念意识有关系,使可以做好的没能做好;
一方面和特色产业的科技实力有关系,使想做好的不能做
好。但不管是通过改变陈旧思想,还是提高技术水平,特
色产业要长足发展,质量问题就不能忽视。西南地区的民
族扎染、蜡染服装令人眼花缭乱,但穿洗一次就脱色、败
色、旧若陈衣的问题却使人们望而却步;西北地区的纯毛
毛线的确也货真价实,但暗淡的颜色、粗糙的纺织、过高
的缩水率也制约了人们的选择;去年冬季风糜一时的青海
等地的耗牛绒衫,虽有保暖性好的显著优点,但却因款式
和颜色的局限性,今年也大大降温,在百货商厦中退居角
落。在现代商业价值观当中,质量就是消费者满足的程度,
所以,必须紧扣市场的要求,改变对质量的陈旧意识,按
照现代商品的要求来把握特色产品的质量标准。
6.特色产业的产业规模
由于产业化程度较低,并受到资金、技术以及人的观
念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除小部分外,大都规
模小而分散,直接影响了特色产业的综合效益和远期发展。
由于特色产业与特殊的传统生产工艺有关,因而在发展的
起步时期或某些方面,充分利用个体的、小集体的经营方
式取得发展是合理的,但若长期停留在这一发展层面上,
则必然导致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的分散而对特色产业
的发展产生限制,尤其是不利于市场的开发培育和技术的
更新提高,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生产要素的极大浪
费。同时,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不仅劳动生产率低、
经济效益差,而且抗风险能力也较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
场竞争。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要作为产业,尤其是作为
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是绝对不可能
实现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问题,除了受到资金
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也受到来自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
在一些地方,一个产品只在本地好销就往往令人满足了,
不愿意或没有意识和勇气向外面更大的市场拓展。内蒙的
乳品资源自来就有,但若没有伊利公司的规模化生产,要
成为市场占有率这样高的企业,成为内蒙经济的一大支柱,
却是决不可能的。因而,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打破分散经营、
各吹各打、眼

界狭窄、小打小闹的格局,通过各种形式将
其统一起来,逐步实施规模化经营,方能有长远的规模效
益。当然,由于特色产业的某些特殊性,特色产业的规模
化问题与一般产业的确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要注意因地制
宜,对一些确实难以规模化发展或不适宜规模化生产的特
色产业,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等,可以通过公司+农户等
方式,向小规模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打通市场渠道,解
决好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关系问题,促进特色产业的健康发
展。
注释:
①杨盛龙:《少数民族节目文化的复兴》,(睐望》1991年第18期。
②赵晋远:《走向现代化,跻人现代化的国外少数民族),四川
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9一142页。
(作者单位:
(编辑校对:
云南师范大学政经系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梅丹)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