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流变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分析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分析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1. 我国古代的幼儿教育在我国古代,幼儿园教育起源于唐代的“沐浴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孩子洗澡、按摩等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出现了类似于现代幼儿园的“拜师读书”制度,幼儿在家庭或师门内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2. 欧洲的幼儿园课程发展19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现代幼儿园教育的雏形。

德国教育家弗超尔提出了“幼儿园”这一概念,并倡导了以儿童自主、活动、游戏为主要特点的教育理念。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我国近现代的幼儿园课程发展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理念。

1949年新我国成立后,幼儿园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政府开始重视幼儿园教育,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1.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现在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身体素质、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情感、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2.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现代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方法现代幼儿园课程注重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体验教学、项目教学等,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4.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体系现代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定期考察、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多种形式,并注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重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未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展望1. 重视幼儿的个性差异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对幼儿个性差异的尊重和培养,引导幼儿在自主选择和实践中发展自我。

2. 强化跨学科整合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强调各学科内容的整合与渗透,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幼儿园科学教育发展历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发展历程

世纪之交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初-至今)
清末明初(1903-1919年):
明国初期: 1903年---由湖北端方创立第一所官方的幼稚园 (在这之前不具备正式意义上的学前课程) 1904年---癸卯学制(创立“蒙养院”制度,由家庭→蒙养院) 1912年---教育改革(“蒙养院”→“蒙养园”) 1916年---产生四个科目:游戏、谈话、手技和唱歌)
5、21世纪的“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目标开始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 面: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知识。明确强调以尊重满足儿童身 心发展需要为主、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 探究和数学认知。
《幼儿园暂行规程》--1951年: 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和手工、音乐、计算(6科)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1954年: 体育、游戏、计算、音乐、美术、认识环境、发展语言 1960年以后: 体育、语言、音乐、美术、计算学科
中国学前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976-90年代末)
1979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卫生保健、体育锻炼、游戏、作业、思想品德等 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 美术(8个) 1982年 南师大和南京市幼儿园编写了幼儿园语言、计算、自然常识、音乐、 美术等五科教材 上海市教育局研究并编写幼儿园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 美术和游戏7科教材。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1990年开始施行。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正式颁布→里程碑 以“领域”代替“学科”;以“教学活动”代替“上课”。

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

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

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
在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

此时,幼儿教育主要以幼儿园为基础,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幼儿课程体系。

19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幼儿教育经验,一些幼儿教
育学者开始探索幼儿课程的建设。

此时的幼儿课程重点关注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990年代,我国在幼儿课程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育部发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开始推行幼儿园课程标准,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中。

21世纪初,我国进一步深化了幼儿课程改革。

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课程标准》,明确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教学要求,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此外,我国还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幼儿课程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国家课程体系的指导下,各地幼儿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幼儿课程的发展逐渐趋
于规范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未来,我国幼儿课程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新幼儿园课程第二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PPT课件

最新幼儿园课程第二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PPT课件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和教育方案
1
陈鹤琴的“五指活 动课程”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3源自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 程模式
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认识,对进步主义教 育的批判和继承,为我国幼稚园教育创 编的幼稚园课程。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和教育方案
1
陈鹤琴的“五指活 动课程”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1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 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 课程改革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 儿园课程改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整 顿和改造原有的幼儿教育,并在此基础 上发展幼儿教育。50年代开始,我国开 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受到抗美援朝的影 响,在思想上进行了清理亲美、崇美、 恐美思想的运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理论和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也收到 了批判,并由此牵连到对陈鹤琴的“活 教育”理论和单元课程的批判。
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1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 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 课程改革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 儿园课程改革
(一)改革的特点 第二次课程改革的特点表现为:
①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分 科课程模式。
②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 标和内容体系。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和教育方案
1
陈鹤琴的“五指活 动课程”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3
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 程模式
语文活动:故事、谜语、儿歌、读法 等。 (五)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组织
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园课程教学要 实行“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应学的 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后来 被称为“单元教学法”。

第二节近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

第二节近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

陶行知生平
陶行知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 教师之家。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 一学堂。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1914 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 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 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1年底, 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1923年与晏阳初等 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 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3月 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 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陶行知生平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回国开 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 讯学校 ,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他又 创建了山海工学团,还开展小先生运动。1935年,与 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初, 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 会,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1939年7月在四川重 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 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 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 校长。4月,回到上海,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 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7月25 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于上
影响和评价
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 儿童的教育事业,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 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 育科学化、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他是我 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 基人,其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 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

教案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

教案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

教案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一、引言在幼儿教育领域,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

它是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

本文将探讨教案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1. 古代幼儿教育古代幼儿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初期。

在古代,幼儿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父母亲居于教育主导者的地位。

教育内容以道德品质的培养为主,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2. 近现代幼儿教育近现代幼儿教育进入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阶段。

19世纪末,芭巴拉·玛丽亚·凯斯的幼儿教育思想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同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对幼儿教育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3. 当代幼儿教育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当代幼儿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全面培养。

各国纷纷建立起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1.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认为幼儿教育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幼儿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往,建立起合作关系和社会技能。

2.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幼儿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指导。

例如,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适应性概念和操作阶段来解释。

而佛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则关注幼儿的情感和个人发展。

3.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教学和评价的理论依据。

如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激励和奖惩可以塑造幼儿的学习行为;而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应该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四、教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1. 教案提供教学指导教案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指导,有助于教师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教案促进教学反思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在实施教学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教案的编写和实施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 教案促进家园合作教案可以与家长共享,增加家长对于幼儿在校学习过程的了解,促进家园合作,在家庭中继续教育的辅助实施。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变革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变革

蒙养院
课程内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4、民国初年,基本延续上一时期模式
(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园课程变革 1、背景
幼儿园课程自身原因
思想基础背景
社会文化基础
2、实践探索
洞察了当时幼儿教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病和旧课程的 混乱局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本土化的主张。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树立了中国近 代学前教育实验的典型。
1927年,张宗麟创建了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这是中 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旨在探索如何创办“中国的、 贫民的、省钱的”乡村幼稚园
1931年,张雪门开始了“行为课程”的研究,认为幼儿 园活动主要是自然和社会两项,其次是工作、美术、文 学、文字、音乐和游戏。
3 政策落实
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9月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 标准试验推行,以后又在各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于1932年 10月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并1936年7月作了修订。这是中国幼儿 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 行教学纲要》(草案),并于1952年3月和1952年7 月颁布实施。文件规定幼儿园的活动项目有体育、 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
(二)历史影响
逐渐形成的幼儿园学科课程体系,其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 作。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幼 儿园课程,将儿童看成是被动的“容体”;统一化 的集体教育忽略了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益 于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从注重考虑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如何从被动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展。
2、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2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2

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2. 课程内容来源于儿 童直接的活动
①儿童的自发活动; ②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 ③儿童与人、事、物接触而产生的活动; ④人类智慧活动而产生的合乎儿童需要的经验。
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系单元教学。行为课程“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行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按节气的变化,根据儿童生活环境中会 出现的事物。
1. 以“做人,做我国人,做现代我国人”为目标 2.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 以“做中教、做中学”为课程实施的方法 4. 对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
健康活动 社会活动 科学活动 艺术活动 语文活动
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1. 幼稚园课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再使用课程一词,实际上反映的是苏 联教育学对课程的狭义的理解,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 幼儿实施教育。
自1966年至197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的教育遭受了一场劫难, 学前教育也不例外。
1979年,教育部颁发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应贯彻保教 结合的原则,并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应包含体育锻炼、游戏和作业、思想品德教育等几个 方面。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简称《纲要》)。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展开 了大规模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从各地自发进行的试验开始的,这些试验从单 科扩展到了整体,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了推动作用。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原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以下简称《规程》),这项法规在试行7年以后,于1996年经过修订正式颁发。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发展与变革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发展与变革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发展与变革引言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发展与变革,并分析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发展1.1 传统科学教育课程的特点在传统的科学教育课程中,幼儿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为了改变传统科学教育的缺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开始发生变革。

新的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幼儿可以自主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1.3 融合跨学科的科学教育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融合跨学科的内容。

例如,将科学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通过绘画、游戏和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他学科的能力和兴趣。

这种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2.1 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通过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变革不仅有助于幼儿在科学领域取得进步,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2.2 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还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逐渐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如观察、实验、推理和质疑。

这种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3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还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课程中。

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培养幼儿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是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它涵盖了从1840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今天的历史时期,也就是清朝以后的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发展主要是由传统的文化和宗教教育转向更加实用的科学教育,尤其是西方科学教育的引入,使科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形成了西方科学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第二个阶段是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发展受到了国家重视,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建立了大量的科学教育机构,而且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从而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发展受到了国家更多的重视,教育体制和政策不断完善,科学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不断完善,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不断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政策,以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科学教育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幼儿教育学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学科的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学科的起源幼儿教育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

当时的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开始认识到幼儿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于是,一些教育学者开始研究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幼儿教育学科。

二、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

一些学者如皮亚杰和弗洛伊德等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研究为后来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发展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学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持下,幼儿教育学科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教育模式。

同时,一些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如国际幼儿教育学会等的成立,也进一步促进了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

3. 当前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学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当前,幼儿教育学科在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融合信息技术的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研究等,都为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幼儿教育学科的未来前景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幼儿教育学科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儿童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幼儿教育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为幼儿教育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其次,随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合作,幼儿教育学科将逐渐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家庭学和社会学等产生交叉融合,形成更为综合和完善的研究体系。

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幼儿教育学科的教育模式也将不断更新和改进,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一、幼儿园课程的起源在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

当时,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开始引进幼儿园教育理念,提倡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是“乐”的教育。

从此时开始,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主要目标。

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的幼儿园教育逐渐摆脱了“大班制”,开始重视个性化教育,课程设置也更加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发展1. 语言与沟通幼儿园课程内容中,语言与沟通一直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听、说、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数学与逻辑思维数学在幼儿园课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幼儿园引导幼儿从生活中感知数字、探究数学规律,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引导他们培养数学兴趣,打下数学学习的基础。

3. 社会与情感社会与情感的培养也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一大特色。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与老师、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和互助,引导幼儿学会共享、合作、尊重他人等社会情感能力,也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1.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启发式教学一直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在游戏活动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启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2. 注重生活化教育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活化教育一直是重要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在实践探索中,幼儿园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课程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也逐渐受到重视。

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全面教育需求。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

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

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

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我国幼儿课程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考虑,幼儿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幼儿时期被普遍认为是家庭的责任,而不是学校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幼儿教育开始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试点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培养,并通过提供基本的学习活动和体验,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的环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开始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

政府开始投资建设幼儿园,并制定了一系列幼儿教育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旨在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和照顾。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强调培养儿童的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并且以农村为主,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

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幼儿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发展和培养。

幼儿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发展。

1990年代,我国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规范了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质量标准。

同时,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政府也加大对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

政府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动幼儿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

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开始融入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展望未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和投资,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质量。

同时,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而学前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将影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幼儿教育近代化

幼儿教育近代化

幼儿教育近代化幼儿教育,这一关乎孩子成长起点的重要领域,在近代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

回首过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从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轨迹。

在近代以前,幼儿教育大多在家庭中进行,教育方式较为随意和经验化。

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生活技能和简单的道德规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

这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将其视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重要基石。

近代幼儿教育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过去,儿童常被视为小大人,教育方式往往简单粗暴。

而近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

教育家们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

除了基础的读写算,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游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育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开始出现,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场所。

这些幼儿园配备了适合儿童使用的教具和玩具,营造出了温馨、活泼的氛围。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幼儿教育近代化的重要保障。

越来越多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教育知识,还懂得如何关爱和引导孩子,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课程设置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

比如,针对小班的孩子,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认知能力;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则逐渐增加知识的难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方法上,摒弃了过去的灌输式教育,提倡启发式和引导式教育。

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发现。

近代幼儿教育还注重与家庭的合作。

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1、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儿 园的课程,但同时还应考虑幼儿学的代价。如果 会妨碍幼儿今后的学习,就不要勉强幼儿现在学。 2、凡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 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三)课程的组织
从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选择儿 童感兴趣且又适合幼儿学的物和事作为“主题”, 组织、融合儿童的科学、社会、语文、艺术、健 康活动,从而使这些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 体。这就是五指活动课程的“整个教学法”或 “单元教学法”。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重视教师职业水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 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 各科应混合或相互关联。 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为功 课所支配。 内容丰富。
(3)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做中教,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主张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 们自己去做。
局限:
比如在理论层面上,五指活动课程想要努力避免课程 中的知识中心倾向,力求课程向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 上,仍然比较重视教材,对幼儿的反应重视不够。 尽管陈先生一再强调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指不是五个 学科,应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施教,可惜在推行时,有时 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 同时,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方面仍有不 足等。这是我们在借鉴时应注意的。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则 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 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五指活动课程
一、五指活动课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历史背景

简述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述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述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发展过程中,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发生诸多变化,以时间为记录单位,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一、古代幼儿科学教育的萌芽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分为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两个阶段,原始社会的科学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相融合的。

成人在生产中传授给幼儿自然的科学知识。

阶级社会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长足进步,科学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就是墨子利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后来,唐朝设立了“算学”理科专门学校,这时期的科学教育主要专注于“数学”教育。

蒙学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早教形式,如《杂抄》采用一问一答形式,介绍天文、节气、地理、历史、修养和艺术等许多方面的知识,还出现算术知识类的《九九乘法表》。

宋代方逢辰编写的蒙学读本《名物蒙求》,专门介绍了自然和自然界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品、耕种等。

王应麟编的《三字经》中有介绍数、日、四时、无行、六谷、六畜的自然知识。

二、未分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清朝的专门的自然科学课程称为“格致”,“格致”内容包括植物、矿物、理、化、卫生等。

1903年,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1904年张之洞等人为该幼稚园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章程》),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文件。

《章程》设置的具体课程内容有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这些教育内容已经包含常识的成分,也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如谈话中引导幼儿认识、谈论自然界的物体,在游戏部分中与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动物,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智力。

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中的教育内容增加了数学、感知觉和科学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谈话、行仪、读方、数方、手技、乐歌和游戏。

谈话、数方和手技已经体现出科学教育的成分。

谈话则是对于“单简事务之名称,教师一一指示之,而粗说其义”。

数方则是“系用指数器。

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

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

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发展脉络。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科学教育主要以启蒙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简单实验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然而,当时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仍然存在着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等问题。

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科学教育开始融入到学前教育的整体框架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体系。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材和教具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涵盖了更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师们也更加重视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探究活动和科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1世纪以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加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实现了跨时空的学习体验。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加大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支持和投入。

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培训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当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此外,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总的来说,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壮大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幼儿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背景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求和家长的期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同时,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和科学探究,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同时,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方式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采用了多种实施方式,如科学实验、科学游戏、科学展览等。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注重与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结合,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中学习科学知识。

四、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过程和能力的评价方式。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实际表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和成果展示,来评价他们的科学学习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孩子们的真实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挑战与展望虽然近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科学教育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科学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是一个问题。

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

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

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历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科学人才的需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初步探索。

当时,教育部门提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的目标,并开始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科学教育内容,但由于条件有限,教育水平不高,科学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发展阶段21世纪初,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投入,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组织了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

此外,一些科技机构和大学也纷纷开设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科学教育人才。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方面,一些幼儿园引入了科学实验室,提供了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

同时,科学教育也开始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形成了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提升阶段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正处于提升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科学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推广中,通过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建设科学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机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通过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儿童的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流变*
江 家 发1,章 晗1,余 捷2
(1.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集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 附属幼儿园,安徽 芜湖 241000)
关 键 词 :中 国 近 代 ;幼 儿 科 学 教 育 ;科 学 课 程
摘 要:我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经历了从复制国 外 模 式 到 走 向 本 土 化、科 学 化 的 流 变 过 程,形 成 了 由 移植到融合本土的课程体系 、为强国而育才 的 课 程 目 标、与 生 活 相 联 系 的 课 程 内 容、以 观 察 为 主 的 课 程 形
中国幼儿科学教育的萌发与发展,经历了漫 长的历史过程。近代之前的幼儿科学启蒙是一种 源于生活,观察自然现象的经验积累和先辈们世 代自然经验的口授相传,具有原始性和经验性的 特点,并不具备 “科学教育” 的大部分特征,更 谈不 上 “科 学 教 育 课 程 ”。 从 严 格 意 义 上 来 说, 我国近代幼儿教育并非是传统的育儿模式与中国 历史演变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创生更多的是受 “西学东渐” 和西方 学 前 教 育 思 潮 的 影 响。 幼 儿 科学教育课程是伴随着学前教育的诞生逐渐发展 起来的。本文中提到的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
*收 稿 日 期 :2017-04-06;修 回 日 期 :2017-08-05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全 国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BHA130049) 作者简介:江家发(1964-),男,安徽桐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 向 为 化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论、基 础 教 育 管 理;章 晗 (1993-),女,安 徽 黄 山
程主要是指清末至民国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
一、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历 程
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近代幼儿教育 有了明显的进展,不但专门设立了进行幼儿教育 的机构,而且科学启蒙教育也不断渗透和融入其 中。我国最 早 设 立 专 门 幼 儿 教 育 机 构 的 时 间 是 19世纪80年代,当时外国 教 会 在 中 国 沿 海 地 区 兴办了一些被称作 “小孩察物学堂” 的幼儿教育
第 47 卷 第 2 期 Vol.47 №.2
【教 育 史 研 究 】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 .&Soc.Sci.)
2019 年 3 月 Mar.2019
DOI:10.14182/j.cnkij..anu.2019.02.015
人 ,硕士生,研究方向 为 化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论;余 捷(1965-),女,浙 江 慈 溪 人,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幼 教 集 团 主 任,特 级 教 师,研 究 方 向 为 学 前 教 育 管理。
Evolution of Curriculum of Pre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JIANG Jia-fa1,ZHANG Han1,YU Jie2 (1.Education Group,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2.Kindergarten Attached to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Key words:modern China;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science curriculum Abstract:The curriculum of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from copying the foreign model to the localization,which has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which is transplanted to the local system,the course target for the great power,the course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the life,and the course form which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process, we can get the revelation of“one center,two ways and three objects”.That is,children should be the center of pre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curriculum;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foreig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oneself and inheriting tvate;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cienc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teachers and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式等特点 。通过对这一流变过程的考察,可以得到“一个中心,两种 途 径,三 个 对 象”的 启 示,即 幼 儿 科 学 教
育课程应以儿童为中心 ;吸收外来精髓应与自身相结合,传承优点时 要 学 会 创 新;从 家 长、教 师 和 幼 儿 园 管
理阶层的角度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中 图 分 类 号 :G619.2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 2435(2019)02 0121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