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唐杜甫】《春望》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春望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优秀3篇)
春望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春望》(优秀3篇)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
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永远的唐诗,作者整理了3篇初中语文教案《春望》,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篇一春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⑴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
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⑴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促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春望课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望课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春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篇七言绝句,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关切之情。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该诗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春望》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掌握相关诗句的词义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春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春望》的内容和主题,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唐代社会的插画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春望》的内容和形式。
(2)分析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字义和造句的修辞手法。
(3)师生互动,提问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文学鉴赏探究(40分钟)(1)诗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春望》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2)词语解析:指导学生对难词进行解析和理解。
(3)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解读其意义和效果。
4. 社会问题探究(40分钟)(1)讨论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2)情感教育: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产生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春望》相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春望》深入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熟读背诵。
2、深入理解名句,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有感情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二、出示目标三、知人论诗四、初读感知五、复读解意六、品读悟情七、拓读识人八、课外练习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知人论诗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在盛唐的诗坛,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分别是浪漫主义的大师李白和现实主义的大师杜甫。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从他的名诗《春望》中,去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屏幕上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目标)过渡语:学习诗歌首先要了解作者,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诗,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
1、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创作背景过渡语: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
757年,诗人在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
最新杜甫《春望》教案(优秀6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收获良多。
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多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以读带学,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在教学中,老师多提问,少讲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思考题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布置的扩写题目,老师可以示范性的先写开头,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
杜甫《春望》教案篇二纵观杜甫之仕途,可谓极不顺利。
先是考取进士落第,受困长安,继则投诗献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玄宗入蜀。
本欲北投肃宗,却陷于贼手,羁縻半载。
好不容易冒死逃归获左拾遗,又因房案私情,犯颜直谏,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以后,虽然官复原职,而旋即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不久关中饥荒,杜甫遂弃官携家随民加入逃难之列。
此后在好友严武处(成都)稍有短暂的安定生活(就是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那段时间,这两句恐怕也并不仅仅是感慨诸葛武侯吧?),但随着严武之死,再落漂泊不定,直至病死在湘江之上。
杜甫胸怀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却不能脚踏实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喜欢做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却又有失约束、满腹牢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喜欢关心天下大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又高谈阔论不切实际,他甚至是一个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的人(“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这样的人必然会在现实中到处碰壁不为所容,而终将一无所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从而酝酿出《离骚》式的满腔“怨恨”情绪。
人们把杜甫的诗歌风格概括为“沉郁钝挫”,其“沉郁”之风恰恰道出其作品内容及主题的深沉厚重、所抒情感的压抑郁闷。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和理解杜甫的名篇《春望》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春望》诗文解读。
2. 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与现实生活结合,探讨春天的美好和变化。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于春天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问: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些方面?为什么?步骤二:杜甫《春望》诗文解读(20分钟)1. 分组朗读《春望》。
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表达。
3. 讲解诗歌中的句子和词语的意义。
4. 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步骤三:个人思考和总结(2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望》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个人思考:是否能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步骤四:与现实生活结合(30分钟)1. 学生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和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春天的感受和表达有何不同?步骤五:写作展示(20分钟)1. 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于春天的感悟和表达,可以是诗歌、散文或短文。
2. 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作品。
3. 教师点评和引导学生改进写作。
四、评价方式1.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于诗歌理解和表达的准确度和深度。
3.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
五、教学延伸1. 请学生选择并朗读其他杜甫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2. 给学生推荐其他与春天相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拓展学生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主题的艺术创作,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六、教学反思《春望》这首杜甫的名篇,凭借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现实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还能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其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杜甫《春望》教案4篇
杜甫《春望》教案杜甫《春望》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春望》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春望》教案1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高昂的情调。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作品,理解赏析这两首诗,体会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二、写作背景:1、《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眷恋亲人的思想感情。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春望》一诗属于五言律诗。
2、《石壕吏》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式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的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
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意1、学生四人为一组,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力求形式多样,有所创意。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3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3篇)《春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5课第2篇教学设想:《春望》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
杜诗立足于现实,他的诗因此赢得了“诗史”的美称,《春望》所记载的正是战争给大唐国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段历史。
八年级的学生,对唐朝历史,特别是安使之乱,十分熟悉,对杜甫及其诗作也有所了解。
学习时可把唐朝历史和诗人的遭遇作为参考。
鉴于这首诗有着婉转谐美的节奏韵律,鉴赏过程中,将以朗读为重点,以朗读带动其他环节,鉴赏诗的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国、深、溅、短、浑”等字词的意思,感受诗的语言美。
2、学习“拟人、对偶、借代、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提高感悟、鉴赏的能力。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人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点:诗人所运用的意象和刻画的形象。
学习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传情达意。
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课堂学习:(一)激兴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下面文字)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以反恐为由,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快十年过去了,战争还没有结束。
最近,由法国挑头,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约”,又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狂轰滥炸。
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国家,他们用战争换来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反恐战争越反越恐,恐怖袭击年年不断,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真正的恐怖;“北约”在利比亚实行禁飞区,非但没有制止那里的人道灾难,反而给非洲带来了更多的难民。
战争永远只会给发生战争的国家的人民带来沉痛的灾难。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杜甫的《春望》来认识战争的本质吧。
)(二)真情朗读1、正音朗读学生先听一遍录音,校准字音后自由朗读两遍。
2、感知朗读学生参看注解后自由朗读,弄懂诗歌的意思,不懂之处举手提出。
《春望》教案优秀10篇
《春望》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望》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春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春望》教案1【教学要点】1、朗读;2、赏析;3、探究;4、拓展。
【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春望》教学设计精选2篇
《春望》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春望》这首诗歌,并学会背诵和默写。
2、掌握“抵、搔”等7个词语的意思,把握诗歌大意。
3、通过揣摩诗歌重要词句,体会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揣摩诗歌中重要词句,体会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当你看到美丽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鸟鸣,你的心情会怎样?(愉快)可是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看到这些赏心悦目的东西,却满心悲伤,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春望》来了解原因吧。
2、了解写作背景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1、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请学生读(评价)4、齐读明确诗歌诵读要求:字正腔圆、读准节奏、读出感情5、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意思6、诗歌的题目是“春望”,请同学说说是谁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春天景色?三、细读赏析感受诗情1、请同学们齐读诗歌前四句,想想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
明确:景物——国都、草木、花、鸟;情感:悲伤、忧虑、怅恨过程:理解“国破”意思,想象并描述城都沦陷前后的景象,理解“感时、恨别”含义,体会作者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朗读前四句。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有两种解释,你觉得哪种有道理,说说理由。
明确: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国都,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呢?这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所以,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一说是触景生情,一说是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3、理解“烽火、抵万金”意思,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思念亲人—————思亲名句4、结合全诗内容,说说尾联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明确: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春望》教师课堂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杜甫《春望》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杜甫《春望》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日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满爱国情怀,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优秀篇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诗意和情感。
但此诗的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春天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诗人是描写春天的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人杜甫和他的诗《春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春望》,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023最新-《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春望的教案篇一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2、老师范读;3、学生试读;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5、集体朗读。
春望的小学教案
春望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同情心。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2)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
(2)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让学生跟着朗读。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春望》,提问:“春望”是什么意思?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逐句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讨论诗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3.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加深对诗意境的理解。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欣赏和评价。
4. 拓展学习(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
(2)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杜甫的诗作,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的主题和情感。
(2)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春望》,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春望教案学案
春望教案学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春望》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对经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 通过文学作品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全文、教案、课件。
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春望》全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幻想和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样的印象?”“你们热爱春天吗?”等等。
Step 2 导读(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春望》的全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猜想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等等。
Step 3 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逐句阅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诗歌分析,如对诗歌的字词、句式、节奏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Step 4 理解(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诗中有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考?”等等。
Step 5 创作(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以《春望》为启发,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短诗或文章,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给学生:你认为春天最美的是什么?你认为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等等。
Step 6 展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二、学案任务一:诗词导读1. 阅读《春望》的全文,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背诵并背诵《春望》的前两句,能够理解其意义。
任务二:诗歌分析1. 分析《春望》中的字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杜甫《春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杜甫《春望》教学设计杜甫《春望》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春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春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八月,杜甫从鄜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学生小组交流。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3.小组推举代表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如: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八、赏析诗歌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九、探究质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春望教案学案
春望教案学案引言:《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
作品通过描绘正午时分长安城内外春天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本教案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春望》的主题与情感表达,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一、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春望》使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社会思潮。
-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诗歌赏析。
4.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激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 第二步:学习与分析- 学生阅读《春望》,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对春天景色的描写。
- 第三步:交流与讨论- 学生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
- 第四步:总结与评价-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的要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 帮助学生归纳出《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5. 教学资源:- 诗歌《春望》的课本材料或复印件。
- 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作业记录。
二、学案:1.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春望》,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社会思潮。
- 理解并分析《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2. 学习内容与方法:- 学习内容:《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堂讨论、小组活动。
3. 学习步骤:- 步骤一:导入-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激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春望的教案7篇
春望的教案7篇春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致语言,积存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岱宗()决眦()搔更短()不胜簪()2、填空杜甫,字,是我国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锋利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冲突,内容深刻。
他的很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二、指导学习研讨1.学习《望岳》1)情境导入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2)介绍有关学问。
3)检查预习状况4)整体感知a、播放录音《望岳》,学生朗读。
留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相互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d、分组朗读沟通,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5) 探究赏析《望岳》a、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学生思索争论,教师点拨(多媒体投影):b、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c、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d、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学习《春望》1)整体感知a、播放录音《春望》,学生朗读。
留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相互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唐杜甫】《春望》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春节祝福语】
《春望》教案
广东省平远县田家炳中学林帆
教学要点:①朗读②赏析③探究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
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