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整版)
伽利略采用实验和观测的方法进行 研究,强调实证和逻辑推理,这种 科学方法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对科学的理解
01
02
03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 进的过程,新的理论和观 点总是在不断涌现和被验 证。
科学需要实证
科学理论需要通过实验和 观测来验证,实证是科学 研究的基石。
他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勇气挑战权威,要有决心坚持自己 的观点,对待科学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献身精神。
Part
05
结论
对伽利略的评价
伽利略的贡献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 定律,推翻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 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伽利略的勇气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伽利略敢于 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科学观点, 这种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尊 重。
他的勇气和决心不仅体现在对权威的挑战上,还表现在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而进行实 验和观察的决心上。
对科学的献身精神
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不惜冒着被教会和学术界打压的风险,坚持进行实 验和观察。
他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勇气和决心上,还表现在他对待实验和观察 的严谨态度上。
对后世的启示
伽利略的勇气和决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科学的 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科学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 整版)
• 引言 • 伽利略的实验 • 伽利略的推理 • 伽利略的勇气和决心 • 结论
目录
Part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古代欧洲享有很高 的声誉,其思想对科学和哲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伽利略的挑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
他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那时候,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但是,伽利略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他想,如果把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拴在一起,那么这两个物体下落的速度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他准备了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一个一磅重的铁球。
当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塔顶释放时,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结果。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两个铁球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重的铁球下落得快,轻的铁球下落得慢。
相反,它们几乎是同时着地的。
这个实验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赏析: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伽利略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故事。
通过描述他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著名实验,展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首先,课文揭示了伽利略的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他不盲目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论,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品质。
其次,课文强调了实践检验真理的重要性。
伽利略没有停留在理论争论上,而是选择了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体现了科学方法的核心原则——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现象。
最后,课文通过描绘实验的结果和人们的反应,展示了科学发现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伽利略的实验不仅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也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需要勇气、创新和实践,只有不断挑战和超越现有的知识框架,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方法,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精品】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重点句子分析: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 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观 点 演 示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反复试验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往 下落的( )跟铁速球度的( )没有 关轻系!重
公开证实
有的说: “这个青年真是 胆大妄为,竟想 找亚里士多德的 错处!”
有的说: “等会儿他就固 执不了啦,事实 是无情的,会让 他丢尽了脸!”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 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启示
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 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写作特点:
1.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 试验的具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 物的品质。 2.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zháo
着
zhuó
luò
落
là
wèi
为
wéi
gēng
更
gèng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宣布 固执 胆大妄为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 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 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 “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 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 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í() de ()固执.的.确zhì() dí()zhu ó ( ) xi ān ( )zh áo ( ) xu ān ( )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辨 辩分( ) ( )论 争( ) ( )别竞 竟( )至 ( )然 ( )赛()争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研究(科学)传播( ) 解决( ) 提出() 相信( ) 违背( ) 得出()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允许改变。
2、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五、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违背 违反1、这种( )纪律的行为是错误的。
2、难道要( )人类的真理吗?惊讶 惊叹3、精巧的工艺品令人( )不已。
4、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 )地呼喊起来。
六、我来给句子化化妆。
宣.布 着.地1、铁球落下来。
()铁球()落下来。
2、人们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地原因是:A、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B、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八、我来给广告词改错。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精品试卷1部分答案:五、1、违反 2、违背 3、惊叹 4、惊讶八、随心所欲刻不容缓其乐无穷口蜜腹剑精品试卷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后,人们又议论纷纷:
有的说: 有的说: ……
说话训练: 作为伽利略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人, 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身份有:亲人 同事 朋友 学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他说些什
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 态度变化 会让他丢尽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 重量(有 )关系,物体越(重 ), 落下的速度越(快) 。
两个铁球
快
慢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 题? 两个铁球 着地。
A:伽利略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0 11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那些人都保持着惊讶的表 情,有些人使劲眨了眨眼;有些人仔细回想铁球抛 下来的过程;有的人甚至想去掂一掂铁球的重量, 检查一下有没有作弊…… 当大家验证了这些实验物品没有错误后,大家 议论纷纷:“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是对 的。”“是啊,你的能力原来不输给亚里士多德, 我们应该相信你!”那个责备伽利略的青年说。大 家都说:“他说的没错,我们误会你了。”而伽利 略却谦虚地说:“不,亚里斯多德先生的毛病不是 很多,人的一生一定也总会存在错误,不可能十全 十美,神仙至少也有毛病的。” 听了这句话,人们不禁感到:心一下子温暖了。 而且那一刹那,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思想变化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 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错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的对有的错。()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 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 不是全都对的。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不要多一点
不要少一点
辨 辩 辫
一点一撇仔细辨;
中间有言来争辩;
找到丝线扎小辫。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自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 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伽利略从斜塔下来的时候, 斜塔下的人开始后悔,脸色不安起来,议论着:“连 古希腊最有名的大哲学家竟被一个区区之后25岁的 年轻教授几百,他真是了不起!”一位教师,敬佩地 说:“简直是太聪明’、太勇敢了,我要拜他为 师!”另个人眉飞色舞地说。 正当伽利略出来时, 一群记者团团围住伽利略。其中一个大胆的问:“你 为何要怀疑著名人的,大名鼎鼎,大家极度信任的 亚里斯多德呢?你不怕别人责备吗?”伽利略镇定 自若地说:“我想让大家明白,我们不能迷信权威, 不能盲目听从。科学的答案是无法替代的。十全十 美的人也不能说出十全十美的答案。至于我怕不怕 别人责备,我只有用一句话形容,只要我行的,就 要努力去做。” 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他向学生们宣布 了实验的结果,同事 宣布要在比萨成的斜 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 实验后证明自己地对的, 才向学生宣布结果。目 的:打破当时科学界盲 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 想,让人们形成科学态 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 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 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 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呼喊起 来:“伽利略教授,你真棒!”人们争先恐后地蜂 拥而上,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真是好样的, 感谢你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说: “伽利略教授,你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纠正了错误 的想法!”还有的说:“伽利略教授,请原谅我刚刚 对你的不敬,我向您道歉!”伽利略说话了,他说: “我们是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不要迷信它。 记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是愚蠢的行为!”伽利略的 话说完了,斜塔周围又是一片欢呼声,那声音传得 很远,很远……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 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 做。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一个事实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两个相反的结论 正确的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 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 有关系。
慢
慢
1+10慢于10
快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0 11
1+10快于10
慢 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