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讲课教案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逻辑框架【真题】(2016.34)(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
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二、考点讲解(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构成要素: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其二,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讲教案-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的重要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增强其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现实,课程教学力求关注现实给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面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全校四年制本科各专业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
五、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实行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方法。
期末进行书面开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由中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成绩、读书笔记或论文成绩、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0%)等组成。
六、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主要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问题导入:《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讲教案-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的重要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增强其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现实,课程教学力求关注现实给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面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全校四年制本科各专业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
五、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实行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方法。
期末进行书面开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由中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成绩、读书笔记或论文成绩、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0%)等组成。
六、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主要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问题导入:《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PPT课件
哥白尼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内容: 认识的反映性 认识是反映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
1、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反映性
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 生存活动中的地位来说, 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 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 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 价值关系。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 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 掌握,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绝对性
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 能力上看 , 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确定性、 无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使学生 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 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 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 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 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学难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结识旳本质及其规律课前索引学习指引学习目旳本章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结识论,可概括为八个字:本质、过程、成果、运用。
即理解结识旳本质;深刻理解结识旳辩证过程;弄清结识成果是得到真理,理解真理与价值旳关系;全面理解党旳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结识论旳措施论体现。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实践在结识中旳决定性作用、结识旳本质、结识旳辩证过程、真理与价值、党旳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难点是结识旳本质、真理与价值旳关系。
学习措施牢牢把握本章旳知识框架,重点知识点一定要掌握,一般知识点理解即可,特别注意党旳思想路线部分还要注意多种辨证关系旳掌握。
第一节结识旳产生及本质一、结识旳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旳结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旳能动旳、革命旳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结识旳本质和规律。
是对马克思主义结识论旳概括表述,常以选择题浮现。
1、结识旳产生是一种长期旳历史过程一般理解,常以选择题浮现。
结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旳。
个人旳结识史也再现着整个人类旳结识史。
意识旳来源和结识旳来源是一致旳。
结识和意识虽然不完全相似,但在一般旳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意识和结识同等看待,意识旳来源就是结识旳来源。
个人思维旳发展过程再现着整个人类思维旳发展史。
皮亚杰通过对小朋友心理和思维过程旳考察,研究了结识旳发生。
2、结识论和本体论一般理解,常以选择题浮现。
哲学基本问题旳理论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有关本体论,也就是世界旳本质或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旳问题;第二方面研究旳是思维能不能结识、能不能完全对旳结识存在旳问题,一般将它称为结识论问题。
本体论和结识论是不可分旳。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旳本体论就有什么样旳结识论。
唯心主义必然把人旳结识仅仅限制在精神旳范畴内,唯物主义把人旳结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旳反映。
总之,哲学本体论是一切哲学旳根基,它制约着哲学旳结识论,本体论它需要通过具体旳结识论观点体现出来。
3、结识和结识论一般理解,常以选择题浮现。
结识是指人旳结识器官——人脑对外部世界旳反映;而结识论旳对象是人类结识,它旳任务是揭示人类结识旳本质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演示文稿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 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第22页,共56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 ,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4页,共56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的系统结构
第一,主体
主体是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并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 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三方面的特征,包括个 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形式。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第23页,共56页。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 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反映
第24页,共56页。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要划清两条基本界限
第45页,共56页。
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辩证统一
理性和非理性因 素相互渗透和相互制 约。在认识过程中既 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 用,同时不可忽视非 理性因素的作用。
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第46页,共56页。
不道、
在实通者也。践、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中营阴阳、调虚实、应天大行所谓经络,乃行血气其道而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上却无法弄清真相的经络现象,有何认识 论的启示?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认识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识具有相对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提高人类认识水平
认识论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绪论 • 认识的本质 • 认识的发展规律 • 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 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 • 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
01 绪论
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 2
3
揭示认识的本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包括认识的来 源、结构、功能和特点等。
矛盾是认识发展的源泉
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推动着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通过解决矛盾、揭示事物内在 联系的过程,推动认识的发展。
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认识发展的阶段性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 复杂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 认识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 段都有其独特的认识成果和局限性。
02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概念和内涵
认识的概念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即主体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认识的内涵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 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 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03
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认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硬!
红! 甜!
感觉
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感觉的集合,是把事物感 觉 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各方 面特性的整体感性形象。
苹果(知觉)=红+甜+硬 +……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是感觉和 知觉在头脑中的回忆,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 形象的再现。
知觉
表象
回忆再现
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
的需要,这种需 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确定季节、了解 气候的需要
天文学
丈量土地、衡量容积 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
数学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活动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 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先验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 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反对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点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
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 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 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指 出主体是在自觉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 世界的反映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 这个过程实际是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是认识主体能 动地创造的过程。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 认识的发展过程,因而全面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及其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基本规定,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弄清楚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真理的本质、客观性和价值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即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1、认识的本质和基础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学重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真理实事求是时间授课:6学时在前几章里,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本章我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本章共分四节即:认识的本质和基础、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和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节。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基础本质说的是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探寻对象的本质,就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察对象是什么,如世界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等等;规律说的是从动态角度去考察对象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必然联系。
研究任何一个对象,都得研究它的本质和规律,诸如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
●认识的这三个要素与我们在第二章第三节里所学的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课件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和感知客体,获取关于客体的感性经验和知 识。
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思维和认知过程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 对客体的科学认知。
03
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
认识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 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包 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 个阶段。
认识的特征
认识的客观性
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的主观性
认识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受到人 的思维、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影 响。
认识的相对性
认识具有相对性,受到时间、空间、 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认识的分类
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真理性和谬误性
根据认识的来源和方式,可以将认识 分为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根据认识的正确与否,可以将认识分 为真理性和谬误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根据认识的阶段和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以将认识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02
认识的本 质
认识的主体
认识的主体是人
认识是由具有思维能力和主观能 动性的人来完成的,人的意识、 思维和认知能力是认识活动的基础。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真理的客观性还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一篇: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阿基米德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案例:《买踢》 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被踢过
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 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上一个乞丐。 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 吧?”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 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 “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 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 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
物→感觉和思想(反映论)
红花!
荀子
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子就明 确指出,没有什么 “生而 知之 ” ,而是“求之而后 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 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 可知论,但是把认识视为一个从客体到主 体的单向的直观被动的过程,是直观被动 的反映论。其根本缺陷:一是不懂得辩证 法;二是脱离实践。
(4)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 到的美感。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 农牧业生产--天文学 • 丈量土地--数学 • 建筑业、手工业--力学 •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 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主
义
先
验 论
王守仁:“心外无理,心
外无物,心外无事。”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 ,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 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 来的。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 拉图,他就宣扬有一个独立于 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 存在,人的知识就来源于对“ 理念”的认识和回忆。
反映论: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
材料: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 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 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 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 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 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 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 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让科学家们 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莫泊桑不惜花钱买这种被踢的感受是为 了写作的需要,写作是一种实践,莫泊桑正 是出于创作实践的迫切需要,才去买踢。这 种真实被踢的感受是在被乞丐猛踢一脚之后 发生的,即关于被踢的感受的认识正是在被 踢的实践中发生的。
莫泊桑不惜花钱买这种被踢的感受,为了什么? 莫泊桑这种真实被踢的感受又是怎样发生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的反映 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 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次是反 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2)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 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 、革命的性质,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 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从而最终驳 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客体与客观事物的区别:
客观事物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一切事物,当客观事物尚未进入到人的实 践和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实 在。只有与主体发生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关 系的客观事物,才属于客体。
3、中介
认识中介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 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 认识工具的类型
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观,这是唯物主 义认识路线即反映论。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感觉、思 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这是唯心主义认识 路线即先验论。
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来自觉 经验、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主
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观 唯
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
心
良知也。”
(1)物质工具
(2)观念工具
(3)语言工具
实践中介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 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 工具系统。
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因实践活动 而形成的关系(最基本的关系); (2)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因认识活 动而形成的关系; (3)价值关系:因主体的需要与客体能够 满足需要的属性而发生的关系;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 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 民族应该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 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 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对火星从“贫瘠荒地”到 “可能存在水”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 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 实践的问题。”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主张物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 动的人。主体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征。 其本质特征在于社会性。主体的存在形式包括个体 主体、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体。
2、客体
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 象。客体的特点是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客体有三种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