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内容

教育学复习内容

1、什么是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或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存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贯穿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中其他矛盾或关系都是由此派生出去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中的,派生出的规律是具体的规律、微观的规律。

2、中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是什么?学记》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全文只有1200多字,论述的教育思想却十分丰富,包括很多后世教育学业理论的基本要素,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教育目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的学校教育制度,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尊师严师、豫时孙摩的人师标准等论学、论教和求学之法,既是当今教育学仍然传诵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先哲奉献给全世界的原创教育智慧,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3、什么是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样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趋势?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的总称。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其中既包括各级肿类教育管理机构与组织所构成的系统,又包括各级各类施教机构与组织,如学业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由这些机构组成的教育系统等;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章程条例等。

一般而言,通论性的教育学教科书主要关注前者中的施教机构与组织所构成的系统。

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改革实际,深刻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任务和新新举措,并结合党和政府之前的教育改革政策,我们能清晰地发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动向: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大力发展高待教育;6、加快发展成人继续教育;7、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教育学复习参考

教育学复习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7.6一、名词解释1.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2.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3.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过程。

5.教育力6.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7.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8.教育内容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9.正规教育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10.非正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11.实体教育指在一个实在、现实、具体的环境中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对那些需要受教育和学习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符合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的活动12.虚拟教育指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当下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13.狭义文化专指社会的精神文化而言,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5.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6.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教育学部分复习资料

教育学部分复习资料

1.教育学以人的教育为其研究对象,最初是作为关于儿童和青年的科学而产生的,研究对各种年龄的人进行教育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它是复杂多样的。

3.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4.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5.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它一方面从教育科学的其他门类和方法里吸取营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对教育科学的其他门类和方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6.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教育学是哲学的具体应用。

7.探讨教育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其最根本意义是要对教育学作哲学的思考,从而提高教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

8.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9.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0.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和发展心理学1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1、人大脑的发展;2、文字的产生;3、教育内容的丰富;4、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仅仅是以某种教育思想的形式,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尚未从其他科学中分化出来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论著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论语》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学论》。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班级授课制、论述教学原则。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

代表作是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杜威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他的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党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著作《教育过程》。

他认为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教育学复习材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填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科学是指以(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多种相关学科的总称,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

3.(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种的基础学科。

4.(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包含在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

5.苏格拉底(“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6.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步教育专著)。

共1229个字,概括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集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宝贵遗产。

7.有人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世界第一本教育法著作,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版的(《大教学论》),他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9.从独立规范教育学建立角度说,以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10.赫尔巴特被认为(“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1.“传统教学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2.卢俊(《爱弥儿》)。

1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14.广泛的教育泛指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5.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6.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17.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18.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1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

21.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P83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身心两个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身指的是人的身体发展,心指的是人的心理发展。

2、个体个性化P105个体个性化是指个体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

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个体追求个性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人的个性。

3、个体社会化P109个体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社会规范,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的本领,进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充当适当的社会角色,发展和完善人的过程。

4、教育目的P118、123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表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体要求、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P129个人本体论坚信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就是真善美的体现,主张应以个人的需要为本,强调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代表人: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福禄培尔)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P130社会本体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主张教育目的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促使个人社会化,使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符合国家根本精神的有用公民。

(代表人:柏拉图,荀子)7、学校教育制度P192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教育学经典复习资料

教育学经典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一、已考题目(2006——2010)★★★1.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1分),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2分),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分)2.教师的“教员”角色: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1分),他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在核心的地位(1分)。

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2分)3.课程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2分)经验主要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间接时间(1分);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收的“因子”(1分)4.活动课程:是相当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2分)。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2分)5.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2分),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6.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7.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8.道尔顿制:针对传统教法的弊端,根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步调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9.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10.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11、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12.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培根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4、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5、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6、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他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

7、19世纪末,“新教育运动”出现,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和忽视儿童等缺点给予抨击。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流派和教学模式的论争。

8、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教育的问题,出现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等很有影响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9、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10、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

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首创了班级授课制,从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前提出发,论证了教学的直观性、系统性、自觉性和巩固性等原则。

教育学复习资料_按考题形式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_按考题形式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2教育学选择填空题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

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

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

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

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

青年应学会选择。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

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

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

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

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开展和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为经典。

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

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古希腊人。

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①柏拉图:古希腊人。

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

?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

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③杜威:美国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历中心。

5.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 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教育与开展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开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教育目的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

根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开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

根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①我国教育目的表达了社会主义方向性;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那么;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什么是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3,教育的起源学说——(1)生物起源学说:代表人物法国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沛西·能在《人民的教育》认为教育从他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这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三种社会形态教育的特点。

(1)农业社会的教育,其特点为: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的教育,其特点为: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3)信息社会的教育,其特点为: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5,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萌芽与创立两阶段代表人物、著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的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们的哲学、社会学论著。

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无名氏《学记》、《大学》;韩愈《师说》创立:英培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康德论教育》;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等。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1、**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发展的形态划分:——古代教育①学校教育的产生:学校的正式产生是在奴隶社会,我国夏代有“庠”“序”受等学校雏形,商代有“学”,被认为我国学校的产生。

②古代教育的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③分为:古代中国教育(了解官学、六艺、私学)、古希腊罗马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3、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1)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延长教育年限(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发展(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5)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日益频繁(6)终身教育体系逐渐构建4、**教育学的含义: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教育学产生与发展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期、教育学的形成期、教育学的发展期、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一些重要人物著作:——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

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是社会主义教学的代表作。

7、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争论: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派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杜威的现代教育派的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8、**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有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9、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育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和教育⏹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简】(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3)教育学的多元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礼记》中的《学记》,大约出现在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比外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来年。

【判】⏹“道(引导)而弗牵(走,强通),强(鼓励)而弗抑(打击),开(启发)而弗达(结果)”,“不凌(超越)节(年龄)而施(教育)”“长(发扬)善救(弥补)失”,“禁(预防)于未发”,“教学相长”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朗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

⏹赫尔巴特被称为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教室、书本⏹杜威现代教育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1939年,前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母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成认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所有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全

教育学所有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_______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_______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主要负责情感与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传授。

4._______是起始阶段教育,是处于较低级阶段的教育,显得非常简单和原始。

5.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6.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7.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_______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当时称为_______。

9 .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_______》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10.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和三大要素组成的。

11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和的特点。

1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14.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1.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2.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古代教育的特点3.学校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4.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

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学复习材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注:*表示不在老师提示的重点)第一章教育、教育学、基础教育学1、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P1)1.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掌握几种教育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评价。

(P2)(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认为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甚至在人类产生之前,动物界就有教育。

(强调动物的本能,否认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社会性); [英] 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贬低为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就成为无目的的、不能为人的意识所控制和支配的活动)(3)、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模仿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把儿童对成人出于本能的模仿活动说成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有意识性,否认教育的社会性)(4)、劳动起源说:[苏]马克思: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劳动为教育产生提出了必要性。

(这种观点值得肯定)(5)、生活需要起源说:教育是为了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需要而产生的。

(6)、交往起源说(叶澜略)3、掌握教育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P8)(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联系。

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Ⅰ、教育的一般规律: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规律。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1、外部规律:教育与社会诸因素的关系;2、内部规律:教育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关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1

教育学复习资料1

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1、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3、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类别有: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正规化教育。

5、(1)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

6、教育思想:(1)孔子,《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对他言行的记录。

(2)苏格拉底教育“产婆术”。

(3)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

(4)昆体良《论演说的教育》。

(5)世界上最早的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我国的《学记》。

(6)夸美纽斯:①主张泛制教育、②确立了班级授课制、③代表作《大教学论》、④“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7)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在《教育漫话》里提倡白板说。

(8)卢梭代表作《爱弥儿》、教育思想:提倡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在教育上,他是发现儿童的第一人,认为人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良善的,因此主张教育要“返归自然”。

(9)赫尔巴特:①《普通教育学》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②提倡四阶段教学理论,其“明了”“系统”“联合”和“方法”。

③传统教育三中心理论(教师为中心、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

(1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理论(11)杜威:①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代表人物。

②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③提倡教育无目的论。

(12)陶行知主张“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3)蔡元培:提昌五育并举:①军国民教育、②实力主义教育、③公民道德教育、④美感教育、⑤世界观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必背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习培养人的规格或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界定:指受教育者培养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4.德育:也称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同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通过多元化训练,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的过程。

5.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6.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以学科(即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7.教学: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教育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第一章教育发展与演变1.教育的构成要素:学习者、教育者(主导)、教育影响。

2.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

(作业本上)3.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有关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

5.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产生。

6.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是杜威。

西方教育思想的代表人:苏格拉底(“问答法”启发式)、卢梭《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

7.奴隶社会时期,夏朝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学校。

8.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2)教育逐渐民主,体现为公平与均衡;(3)教育内容更加丰富;(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加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9.素质教育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0.终身教育理论是1970年法国教育专家保罗·郎格郎提出的。

11.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关注学生考试结果,以分数高低来评价、筛选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

(负效应:片面追求升学率、浅层理解知识、学生负担过重、产生不良情绪等)第二章教育功能与目的1.教育功能:在社会环境中发挥作用和能力。

2.教育功能的类别:(1)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工具功能)(2)依据教育作用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促进)与隐性功能(非预期的功能)(3)依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均衡性、差异性、个体发展的互补性。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因素:遗传(生理前提)、环境(外部条件)、实践(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功能:(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出了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人的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政治发展与教育:(1)政治发展制约着教育: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通过宣传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以巩固政权、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6.经济发展与教育:(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教育是实现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基础。

7.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来的。

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经验、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

8.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意义: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最终目标)作用:(1)导向作用:规定教育活动的方向。

(2)激励作用:激励教育活动的进行。

(3)评价作用:评价教育活动的标准。

9.中国的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体力与脑力和谐发展)1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

12.德育的任务:(1)为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3.德育的内容:与时俱进。

14.德育过程:是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15.P73学校德育的原则:(1)时代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知行统一的原则;(3)正面疏导的原则;(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5)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6)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分析4、5、6点)16.学校德育的方法:(1)理论引导法(提高道德);(2)实践锻炼法;(3)榜样示范法;(4)心理咨询法;(5)情景熏陶法(表现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

17. 学校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程(本质、主要);(2)学科教学(经常);(3)班集体管理;(4)各类活动(共青团和学生会工作等);(5)网络德育(绿色网络)。

第三章教育制度与基础教育1.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中国的学制为分支型学制。

3.我国第一个颁布未及实施的学制是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4.现代为“六三三”制。

5.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1986年4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指按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性、普及性和免费性。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的职业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以教育教学为职责、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职业。

3.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集体性。

4.教师的职业素养:答:(1)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树立面向学生的学生观、树立主动开放的教育活动观);(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①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3)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文化素养;(4)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5)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5.教师的发展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阶段(我们);③“生存关注”阶段;④“任务关注”阶段;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6.学生的本质属性(或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学生观)答:(1)学生是能动地主体,不是“容器”,也不是可以直接灌输知识的人;(2)学生是个性的人,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7.学生的权利:生存的权利、人身权(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8.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9.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2)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0.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1)了解和研究学生;(2)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3)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4)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的期望。

第五章教育内容与课程1.课程类型:能判断(一)学科课程(数、理、化等)和活动课程(实习等)(二)综合课程(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和分科课程(多指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如几何、代数)(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班风学分、人际关系、礼仪习惯等)(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选修课程)2.课程计划是由国家制定的。

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的优化: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现在中国课程特点。

(3)课程内容的完善: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的改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的改变: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的优化: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1)课程结构(2)课程管理(3)课程标准(4)课程评价(5)教学过程(6)教材开发与管理(7)新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8)教师的培养与培训1.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般说来,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

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是智育的重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3.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任务地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