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新型抗原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
总结
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是导致自身免 疫病如关节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组织纤维 化等疾病和综合症难治、迁延、反复发作的主要
原因。尽管参与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因素错综复
杂,但DAMPs概念的提出和DAMPs分子的发现及作 用机制的阐明,将显著促进人们对各种非感染性 炎症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为这些疾病的 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使病情恶化。 (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导致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
ATP:研究发现,肝细胞受损、应激、缺氧等情况下会释放
大量ATP,引起炎症复合体活化,从而触发细胞因子
的合成和释放,启动并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激活免
疫系统,导致组织进一步损伤。调节获得性免疫的极 化方向,对组织愈合、修复与异常重构进行调控。
里有问题,需要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启动机制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定义:
DAMPs是指细胞损伤或激活后释放的多种具有免疫调 节活性的细胞内分子。又称为报警因子。
1 2
器官损伤标志物:
ALT TnI
DAMPs:
VS.
ATP
ST2
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 ALT:
(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会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
细胞受损后可释放出大量尿酸,使受 损组织周围环境中尿酸处于超饱和,尿 酸结晶可作为内源性 DAMPs 参与免疫调 节,可以刺激 DC 成熟,提高 CD8 细胞免 疫应答能力,还可刺激 DC 产生 IL-5 ,使 T细胞向Th2分化,促使体液免疫。
尿酸盐结晶(MSU)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淀聚集时便形成了痛风
MSU刺激关节腔产生大量炎性因子机制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张秀梅;单热爱;黄诚【摘要】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慢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存在多种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明确慢性疼痛的发病机理,寻求更多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将就高迁移率族蛋白1参与慢性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及其他慢性疼痛的相关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进行探讨.【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4页(P513-515,556)【关键词】慢性疼痛;高迁移率族蛋白1;神经炎性【作者】张秀梅;单热爱;黄诚【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疼痛医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疼痛医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据估计,慢性疼痛(包括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在世界范围内预计达到20%,其中有一大部分患者并未得到足够有效的临床治疗。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慢性疼痛治疗存在较大局限性,临床上应用的镇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因其不良反应而限制了药物的使用。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慢性疼痛的药物分子靶点意义重大。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最早在败血症中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被发现,近来研究表明HMGB1作为促炎介质在神经炎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了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本文就HMGB1与慢性疼痛的关系综述如下。
HMGB1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核蛋白,通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死亡或应激时可释放至细胞质或细胞外。
HMGB1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是一个含有21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高度保守,N端富含带正电荷的赖氨酸,C末端富含带负电荷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又称酸性尾巴,分子量约为25 kDa[1]。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HMGB1、GSDMD、IL-1β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36 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HMGB1、GSDMD、IL-1β表达变化及其意义侯岩岩,李曼,叶国柳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蚌埠 233004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消皮素D(GSDMD)、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EMS异位内膜组织80例份(观察组)及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内膜组织70例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HMGB1、GSDMD、IL-1β阳性率,分析三者间及其与EM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HMGB1、GSDMD、IL-1β阳性率分别为77.50%(62/80)、66.25%(53/80)、68.75%(55/ 80),对照组分别为32.96%(23/70)、22.86%(16/70)、17.14%(12/70),两组比较,P均<0.05。
HMGB1、GSDMD、IL-1β表达与EMS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痛经程度和囊肿直径无关(P均>0.05)。
观察组HMGB1与GSDMD、IL-1β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7、0.717,P均<0.05),GSDMD与IL-1β表达呈正相关(r为0.797,P<0.05)。
结论 EMS异位内膜组织HMGB1、GSDMD、IL-1β表达上调,检测三指标有助于此病诊断及其临床分期的鉴别诊断,其可能会成为EMS的潜在治疗靶点。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消皮素D;白细胞介素1β;子宫内膜异位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6.012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6-0053-03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妇科疾病,子宫内膜组织定植和生长在子宫腔以外解剖部位(主要在盆腔腹膜和卵巢),是育龄期妇女盆腔疼痛和不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
b1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b1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1.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是导致b1球蛋白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慢性炎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肿瘤等。
当身体受到感染或患有一些疾病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从而导致b1球蛋白的产生增加,从而提高b1球蛋白水平。
2.感染性疾病: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病和梅毒等,可以导致b1球蛋白水平升高。
这是因为感染会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促使b1球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3.肝脏疾病:
肝脏是b1球蛋白合成的重要器官。
当肝功能受损或患上肝病时,肝脏的合成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b1球蛋白水平升高。
肝病如肝炎、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导致b1球蛋白偏高。
4.免疫系统异常:
一些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b1球蛋白水平升高。
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它会导致b1球蛋白合成过多,从而引起b1球蛋白的升高。
5.其他疾病: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可能导致b1球蛋白水平升高。
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引起b1球蛋白的过度合成。
除了疾病因素外,还有一些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导致b1球蛋白升高。
例如,怀孕期间b1球蛋白的水平会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同时,慢性应激、剧烈的体育锻炼、营养不良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b1球蛋白的升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和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和肿瘤章俊强;梅晓冬【摘要】HMGB1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核蛋白,在悠久的进化史中具有高度保守的特点,哺乳动物中HMGB1具有99%的同源特质[1].HMGB1作为一种核蛋白可以稳定核小体,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同时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它可被多种炎症细胞释放或分泌,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脓毒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关节炎和肿瘤.作为一种危险警告因子,HMGB1在无菌性损伤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中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已被国内外学者系统阐述[2],而HMGB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现今研究的热点,其作用机制尚不甚明确.本文就目前HMGB1和肿瘤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1(016)012【总页数】2页(P1930-1931)【作者】章俊强;梅晓冬【作者单位】230000 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科;230000 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HMGB1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核蛋白,在悠久的进化史中具有高度保守的特点,哺乳动物中HMGB1具有99%的同源特质[1]。
HMGB1作为一种核蛋白可以稳定核小体,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同时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它可被多种炎症细胞释放或分泌,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脓毒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关节炎和肿瘤。
作为一种危险警告因子,HMGB1在无菌性损伤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中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已被国内外学者系统阐述[2],而 HMGB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现今研究的热点,其作用机制尚不甚明确。
本文就目前HMGB1和肿瘤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HMGB1的结构HMG超家族成员均含有能和DNA结合的同源性碱性结构域,即HMG盒(HMG boxes),分子量约25-30千道达尔。
人类HMGB1基因由六个外显子组成,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3q12,编码一条215个氨基酸序列的单链多肽。
高迁移率族蛋白1——新的“晚期”促炎性细胞因子
·热点快讯·高迁移率族蛋白1——新的“晚期”促炎性细胞因子刘峰姚咏明*(解放军总医院第304临床部全军烧伤研究所,北京100037)通讯作者简介:姚咏明(1965-),男,博士后(奥地利),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学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评委等职。
《中华外科杂志》等14种杂志副主编或编委,Crit Care Med等9种杂志英文编审或特约审稿人等。
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17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等。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12篇(SCI收录40篇,ISTP收录6篇,被SCI引用530余次),主编及参编专著18部,获国际希拉格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8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菌内/外毒素血症、休克、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与防治策略。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
最近发现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等主动分泌或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到细胞外,在感染及炎症时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起到重要的促炎效应,包括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损伤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等;可引起发热和厌食,参与多种疾病尤其是脓毒症、关节炎、结肠炎等发病过程。
在“早期”炎症介质释放后,给予抗HMGB1抗体,仍可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脓毒症及急性肺损伤动物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治疗时机与新的干预途径。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细胞因子;炎症;脓毒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中图分类号:R3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88(2005)05-0377-04收稿日期:2005-10-08*通讯作者,E-mail:c-ff@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54203,2005CB52260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0125020)脓毒症(sepsis)作为感染引起的致命性炎症反应,其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颖;韩秀萍【摘要】Glycyrrhizin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of licoric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yt injury, and also in the adjuvant therapy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empirically. Glycyrrhizin has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cytomembranes,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s and down-regulat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researchers find that glycyrrhizin can improve the mitochondrial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directly binding to HMGB1 and down-regulating cytokines levels to ameliorate cell damage and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T cell subset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can balance the immune situation of the bod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effects.%甘草酸苷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多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同时也经验性地用于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 已知甘草酸苷具有非特异性的细胞膜保护作用, 可抑制补体激活和下调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等.近年来, 随着对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发现甘草酸苷可以改善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状态, 直接与HMGB1 结合下调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 进而减轻细胞损伤和凋亡, 并能通过对T 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的调节起到平衡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8(021)001【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颖;韩秀萍【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甘草酸苷(Glycyrrhizin,GL)又称甘草酸、甘草皂苷或甘草甜素,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3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小鼠 5 免疫调节 3 蛋白-8样分子2 2 肿瘤坏死因子α 2 辅助刺激分子受体 1 趋化因子 1 调节性t细胞 1 调节t细胞 1 补骨脂 1 补肾活血方 1 血栓形成 1 菟丝子 1 自身免疫 1 脱氢表雄酮 1 肿瘤转移 1 肿瘤 1 肝移植 1 维生素d3 1 细胞黏附分子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1 细胞 1 红细胞 1 紫石英 1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1 病毒载量 1 疾病 1 树突状细胞 1 日本血吸虫 1 抗透明带抗体 1 家禽 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1 多发性骨髓瘤 1 卵泡凋亡 1 卵巢早衰 1 动员 1 内皮细胞 1 免疫黏附 1 免疫细胞 1 免疫疗法 1 免疫治疗 1 免疫应答 1 免疫因子 1 免疫功能 1 免疫,细胞 1 免疫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 β -榄香烯 1 t细胞抗原受体γ δ t细胞 1 t淋巴细胞,调节性 1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1 th17细胞 1 tc2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骨髓移植 2 细胞 2 皮肤移植 2 抗体生成 2 嵌合体 2 小鼠 2 免疫耐受 2 免疫 2 ctla4-ig 2 肝炎 1 结核 1 细菌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1 疫苗,dna 1 疫苗 1 抗原加工 1 抗原,细菌 1 抗原 1 基因多态性 1 原发性高血压 1 分枝杆菌,结核 1 分枝杆菌 1 免疫,细胞 1 乙型 1 t淋巴细胞 1 tapasin 1 mhc-i类分子 1 dna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胰岛移植 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2 小鼠 2 免疫抑制 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1 间质干细胞 1 调节性t细胞 1 角膜移植 1 西罗莫司 1 表型 1 膜糖蛋白类 1 腺病毒科 1 肝炎,乙型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1 糖尿病 1 移植物排斥 1 移植物存活 1 真核表达 1 抗原,分化 1 异种 1 单链抗体 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1 单核苷酸多态性 1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1 动物 1 免疫耐受 1 免疫抑制,记忆性t淋巴细胞 1 免疫学活性 1 乙型肝炎 1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1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高迁移率蛋白b1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11 烧伤 3 疾病模型 2 大鼠 2 动物 2 鼻甲粘膜 1 高迁移率蛋白b1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1 高迁移率族蛋白 1 高氧 1 造血干细胞 1 辛伐他汀 1 转录调控 1 调节性t细胞 1 表达序列标签(ests)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1 脓毒血症 1 脓毒症/药物疗法 1 脓毒症/中药疗法 1 脓毒症 1 脊髓损伤 1 肝移植 1 肌肉组织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1 细胞因子 1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 穴,足三里 1 稽留流产 1 白细胞介素2 1 白细胞介素-6 1 白细胞介素-2 1 白细胞介素-10 1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1 热休克因子1 1 海洋生物学 1 活化t细胞核因子 1 氢/治疗应用 1 树突状细胞 1 新生小鼠 1 斑块 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 支气管哮喘 1 挫伤型 1 抗原,cd14 1 投药 1 心肌缺血-再灌注 1 小鼠 1 小rna干扰 1 安宫牛黄丸/药理学 1 存活率 1 大黄鱼 1
科研热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高迁移率蛋白b1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免疫 丙酮酸乙酯 高迁移率族蛋白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高迁移牢族蛋白质类 链霉亲和素结合肽 钙调蛋白结合肽 金葡菌肠毒素b 质粒构建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 血必净注射液 脾脏 脐血cd34+细胞 肺纤维化 肺损伤 肝 聚乙烯亚胺 翼螺旋转录因子类 缺血/再灌注损伤,肝 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 细胞因子诱导片段1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牛珀至宝微丸 烧伤 流式细胞术 树突状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小rna干扰 大鼠 基因表达 基因传递 哮喘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发病机制 博莱霉素 功能性极化 创伤和损伤 内毒素休克 免疫调节
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脓毒症目前被认为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炎症性疾病。
目前可用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资源有限。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虽然可以帮助诊断脓毒症,识别高死亡风险的患者,但它不是针对脓毒症的特定工具。
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策略也有限,主要为支持性而非治愈性治疗,以抗感染、维持器官灌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器官功能支持为主。
因此,生物标志物的运用可能在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被发现,迄今已确定的生物标志物超过250种。
本文结合研究进展,汇总了对有助于脓毒症早期诊断或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潜在价值的标志物。
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由IL-6和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经肝脏产生的一种五聚体蛋白,正常健康人群体内含量很低,在炎症刺激或急性感染时,4-6 h开始逐渐升高,24-48 h可升高到基线的数十倍。
CRP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之一,其敏感度高、但缺乏特异性。
总体而言,CRP具有鉴别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的能力,但诊断效力中等;当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联合预测时可明显提高脓毒症的诊断效能。
PCT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降钙素前体激素。
正常健康人群中,PCT含量极低,当病毒感染或轻度细菌感染,PCT值正常或轻度增加。
当机体遭受严重感染或演变为脓毒症时,2-4 h 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可超过基线的数百甚至数千倍。
PCT 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作用。
有研究表明,患者 CRP>59.25 mg/L(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65.4%)或PCT>2.44 ng/mL(敏感度为 77.1%,特异度为 68.4%)时可被诊断为革兰阴性细菌性脓毒症,而小于前述数值可被诊断为革兰阳性细菌性脓毒症。
肝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肝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HMGB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自身配对组织)HMGB1蛋白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HMGB1在肝癌组织呈过表达,其表达高于肝癌旁组织(P <0.05);HMGB1在包膜不完整、有淋巴结转移肝癌中的表达分别高于包膜完整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随着Edmondson病理学分级增加,HMGB1表达增高(P<0.05)。
而HMGB1表达与肿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均P>0.05)。
结论 HMGB1可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HMGB1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潜在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关键词】肝细胞癌 HMGB1 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图像分析【中图分类号】R3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27-0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B1,HMGB1)是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DNA结合蛋白,哺乳动物中HMGB1具有99%的同源性质,HMGB1作为一种核蛋白,在DNA结构、基因转录、重组、细胞存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2]。
最新研究发现HMGB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由于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异性升高而引起研究者[3-5]的注意。
因此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方法分析HMGB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HMGB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寻找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及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一、一般资料材料:标本来自2008年1月-2011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距癌灶边缘5cm为分界分别留取肝癌癌灶组织,非癌组织各30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中药抑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中药抑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沈丽娟;陆曙【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是典型的核内非组蛋白,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受损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2种方式进入胞外,介导炎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HMGB1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表达上调,使其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靶点.中药具有低毒副作用、多靶点的特点,可对致病信号通路进行联合抑制.本文就HMGB1及其中药抑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176-180)【关键词】HMGB1;中药抑制剂;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作者】沈丽娟;陆曙【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71;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蛋白)于1973年被发现,为一类核内非组蛋白,此名源于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能力[1]。
HMG蛋白有3个亚家族:HMGA、 HMGB及HMGN。
而HMGB有HMGB1、HMGB2及HMGB3 3个成员,3者80%氨基酸序列存在一致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是HMG家族成员中一个典型的核内非组蛋白,它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受损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2种方式进入胞外,介导炎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2]。
HMGB1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表达上调[3],使其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高迁移率族蛋白1蛋白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1蛋白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简称HMGB1)是一种核内蛋白,在细胞核中起着结构支持和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HMGB1也能够在细胞外释放并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参与了炎症、免疫、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一、HMGB1的结构和表达HMGB1是一种小分子核蛋白,分子量约29kDa。
它由两个碱性DNA 结合区域(A、B盒)和一个非特异性DNA结合区域(C盒)组成。
A盒和B盒各含有一个HMG框架,可以与DNA上的AT富集区域结合,并通过改变DNA的构象来影响基因转录。
C盒则是一个非特异性的DNA结合区域,在没有AT富集区域时也能够与DNA相互作用。
HMGB1在细胞内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并通过NLS序列定位到细胞核内。
它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参与基因转录调节和染色质重塑等核内生物学过程。
二、HMGB1的细胞外释放HMGB1在细胞外释放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细胞死亡、炎症反应、自噬等。
一般来说,HMGB1的细胞外释放主要有两种方式:被动释放和主动分泌。
被动释放是指在细胞死亡或受到损伤时,HMGB1从受损的细胞中泄漏出来。
这种方式下,HMGB1会失去正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在细胞外表现出高度可溶性和高度活性。
主动分泌则是指在某些刺激下,例如LPS、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刺激下,活性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会通过特殊途径将HMGB1分泌到细胞外。
这种方式下,HMGB1保留了其正常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
三、HMGB1参与免疫调节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的蛋白质,HMGB1参与了多个生物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其参与免疫调节是其最为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之一。
1. 促炎性作用HMGB1能够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并引起它们产生促炎性因子,如TNF-α、IL-1β、IL-6等。
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学 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3,54(2):131 - 140131·药学前沿·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研究进展杨楠1,2,张哓1,吕慧1,霍美蓉2*,徐巍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济南 250014;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 210098)摘 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已被批准为多种肿瘤治疗的一线用药。
然而,单一的ICIs疗法具有疗效有限、易耐药等缺陷。
因此,开发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ICIs疗效,成为抗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
文章首先介绍了ICIs的新型作用靶点,并结合ICIs产生治疗抵抗的机制,系统介绍了现有疗法(如化疗、放疗、热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细胞疗法等)与ICIs的联合治疗策略,并深入探讨了其增强肿瘤杀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针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个性化联合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靶点;耐药机制;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 -5048(2023)02 -0131 -10doi:10.11665/j.issn.1000 -5048.20221028002引用本文杨楠,张哓,吕慧,等.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3,54(2):131–140.Cite this article as:YANG Nan,ZHANG Xiao,LYU Hui,et al. Advances in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ombin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J].J China Pharm Univ,2023,54(2):131–140.Advances in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ombin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YANG Nan1,2, ZHANG Xiao1, LYU Hui1, HUO Meirong2*, XU Wei1**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ial Qianfoshan Hospital), Ji'nan 250014; 2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attention-attracting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 have been approved as the first-line drugs for the therapy of various types of cancers.Nevertheless, the single applica‑tion of ICIs exhibited limited efficacy, and it is easy to develop drug resistance.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mbination therapie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is field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ICIs therapy.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new ICIs targets, reveals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m‑bination other therapies with ICIs therapy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hyperthermia, antiangiogenic therapy, tumor vaccines, cytokine therapy and adoptive cellular therapy.Furthermore,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combination therapy to enhance antitumor effect.Thu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olid references for personalized combination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Key word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new target;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combined therapy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of Shandong Province (No.2019-0372); the Progr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Ji'nan (Clinical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No.202019176); the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No.ZR2021MH118); Shandong Provincial收稿日期2022-10-28 通信作者*Tel:135****7649E-mail:huomeirongcpu@ **Tel:176****1319E-mail:weixu@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19-0372);济南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No.20201917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ZR2021MH118);2021年山东省博士后创新资助项目(No.2732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22M711972)学 报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3,54(2):131 - 140第54 卷Postdoctoral Innovation Program in 2021 (No.273219); and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2022M711972)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监视进行肿瘤微环境调控,其中免疫细胞的状态由其表面表达的各类激活以及抑制性受体共同调节。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
assay.Theexpressionofendothelialmarkers(CD31/VE cadherin)andmesenchymalcellmarkers(α SMA/FSP 1)weredetectedbyWesternblot.NF κBinhibitorwasusedtodetectthechangesinrelatedsig nalingpathways.Results CCK 8andLDHexperi mentsshowedthat10nmol·L-1colchicinewastheoptimalconcentration.LPScouldinducemorphologicalchangesinHUVECs,andcolchicinecouldreversemorphologicalchangesinHUVECstoacertainextent.TranswellexperimentshowedthatthemigrationabilityofHUVECsintheLPStreatmentgroupwassignificant lyenhanced(P<0 05),andcolchicinecouldsignifi cantlyreversethisphenomenon(P<0 05).Tubefor mationexperimentshowedthatLPSdecreasedtheen dothelialtubeformationabilityofHUVECs(P<0 05),whilecolchicinetreatmentmarkedlyimprovedLPS inducedtubeformationdefects(P<0 05).Westernblotassayshowedthataftercolchicineco cul turedwithLPS,theexpressionlevelsofCD31andVE cadherinsignificantlyincreasedcomparedwiththemodelgroup(P<0 05),whiletheexpressionlevelsofα SMAandFSP 1significantlydecreasedcomparedwiththemodelgroup(P<0 05).Duringtheinduc tionofEndMTbyLPS,colchicinecouldinhibittheac tivationoftheNF κB/Snailsignalingpathway.Con clusions ColchicinecaneffectivelyinhibitEndMTin ducedbyLPS,andthemechanismmayberelatedtotheregulationoftheNF κB/Snailsignalingpathway.Keywords:lipopolysaccharide;endothelialcells;en do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colchicine;in flammation;NF κBsignalingpathway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11:45:0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131.1541.002◇肾脏药理学◇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JNK/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陈颖颖1,2,陈 兰2,3,牟志向1,胡小龙1,张艺艳1,翁娇青1,吕佩瑜4,关天俊1,2(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2厦门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3.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 361004)doi:10.12360/CPB2023110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2-0248-08中国图书分类号:R329.24;R341;R345.57;R392.11;R692摘要: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
HMGB1在感染和缺血时的释放
HMGB1是一种在感染的晚期 和无菌性损伤的早期出现的介 质。感染激活固有免疫细胞产 生HMGB1,其发生有一个严 重滞后,成为早期TNF响应的 下游反应。当组织缺血和其他 原因导致无菌性细胞损伤时, HMGB1作为早期调节介质释 放反过来激活后续的TNF和细 胞因子的释放
• TnI:涉及心肌坏死 • ST2:涉及心肌重构和间质纤维化
DAMPs在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分类:
(一)细胞内蛋白分子:HMGB-1、HSP、 S100 (二)非蛋白类嘌呤分子及其降解产物:ATP、 ADP、腺苷、尿酸
(三)细胞外基质降解产物:透明 质酸和硫酸肝素等 (四)一组以Leaderless方式分 泌的细胞因子:IL-1、IL-33及其受 体物质ST2等
HSP90a与肿瘤
•HSP90a的分泌促进了肿瘤 的侵袭。 •阻断HSP90a分泌能够有效 抑制肿瘤恶化。 •血浆HSP90a浓度与肿瘤恶 化程度呈正相关。
HSP90a与肿瘤
HSP90a成果的应用
• 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
2010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2011年,检测试剂进入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组 长单位的国内8家三甲医院,进行肺癌治疗检测的临床验 证。2347例样本中包括癌症患者、肺部普通疾病患者、 健康人群等)。
ST2L/sST2: 诱骗受体关系
Pro-IL-33
Fibroblast
Caspase-1
IL-33
sST2
Myocyte
ST2L
IRAK MyD88
ERK
NFkB
CARDIOPROTECTION
ST2(生长刺激表达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ELISA试剂盒说明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ELISA试剂盒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标本:体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ELISA试剂盒说明书试验原理:BFGF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BFGF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
先将BFGF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LISA 检测试剂盒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
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然后加入底物A、B,和酶结合物同时作用。
产生颜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BFGF的浓度呈比例关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ELISA试剂盒说明书自备材料1.蒸馏水。
2.加样器:5ul、10ul、50ul、100ul、200、500ul、1000ul。
3.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安全性1.避免直接接触终止液和底物A、B。
一旦接触到这些液体,请尽快用水冲洗。
2.实验中不要吃喝、抽烟或使用化妆品。
3.不要用嘴吸取试剂盒里的任何成份。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注意事项1.试剂应按标签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
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3.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
保质前使用。
4.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
5.使用干净的塑料容器配置洗涤液。
使用前充分混匀试剂盒里的各种成份及样品。
6.洗涤酶标板时应充分拍干,不要将吸水纸直接放入酶标反应孔中吸水。
7.底物A应挥发,避免长时间打开盖子。
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避免用手接触,有毒。
实验完成后应立即读取OD值。
8.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以保证所有反应板孔温育的时间一样。
9.按照中标明的时间、加液的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ELISA试剂盒说明书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1、血清-----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07)叭一0053—04【论著】自身免疫性肝炎新型抗原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克隆表达鉴定及蛋白纯化赵擎1,辛绍杰2,胡燕3,侯俊3,貌盼勇3摘要:目的获得高纯度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曲Ⅱlobilitygmupbox一1pmtein,HMGBl),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及研究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关系打基础。
方法应用PcR从乳腺文库中扩增得到HMGB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对获得的pET28a(+)一HMGBl重组质粒扩增后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
将鉴定完全正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blotting鉴定。
最后进行大量诱导并纯化,得到带His标签的HMGBl蛋白。
结果成功构建pET28a(+)一HMGBl重组质粒,并经诱导表达,得到了纯化的His—HMGBl蛋白。
结论构建pET28a(+)一HMGBl重组质粒并得到其表达蛋白,为今后深入研究HMGBl在AIH中的作用机理提供有力的实验工具。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自身免疫性肝炎;党隆表达;蛋白纯化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Co璐tructi佃,Expr皓sion柚dPurificationofHis—HMGBlandNoVelAntigeninAutoimmuneHepatitisZHAoQi矗g,XJNsJl∞一伽,日Uynn,甜nf.(1.胁姆俐Hn据M础cnlCof姆西PLA,”B阿i愕100853,劬fnn;2.豫frd隗舶rfm蹦fo,j咖ffD比sDl姗se,302H傩pffnfD,PLA,B町f咒g100039,C矗ln口;3.Ln厶om胁唧D,Ⅵ,oZpgy,302Hosp打口fo,PLA,B西-一孵100039,CA蛔口)作者单位:1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北京100853);2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感染三科;3解放军第三。
二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作者简介:赵擎(1977一),女,河北保定市人,博士,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生物人工肝脏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辛绍杰,貌盼勇。
活方式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半岁至一岁以前喂养方式、肉食添加时间、吃油腻食品频率、每餐用餐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
3.1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婴儿期喂养情况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半岁至一岁以前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一个保护因素,同时,一岁以前过早添加肉食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谷晶¨。
等的研究也发现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工喂养易造成过量喂养,以至供给超过需求,从而导致婴儿期肥胖,而婴儿期肥胖又使儿童期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
小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应按婴儿的需要喂养,4个月后合理增加辅食,断乳后注意营养措施,避免过度喂养或不合理的喂养是减少肥胖儿童发生的重要途径。
3.2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和运动的关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由于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引起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即营养过剩所致旧1。
影响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是饮食和运动。
本次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吃含热量较高的油腻食品频率高于正常儿童,而每餐用餐时间则短于正常儿童,这可能与肥胖儿童食欲好于正常儿童而进食速度快有关。
Davies的研究表明,学龄期儿童体育活动量过少将导致体内脂肪过多增加。
本次调查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肥胖儿童每日运动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因此,教育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习惯,不偏高热量食物,纠正进食快等不良习惯;鼓励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和适度的劳动,是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措施。
(注:本论文来源于立项课题《出生体蕈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关系的研究》)[参考文献][1]EbbelingCB,PawlakDB,LudwigDs.Childhoodobesity:public—healthcrisis,commonsensecure[J].Lancet,2002,360:47382.[2]余毅震.肥胖症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5,12(4):156[3]TimJcole,MarycBellizzi,eta1.EstabIishingastandarddefinitionforchildoverweightandobe《Lyworldwide:internatiormlsurvey[J:BMJ,2000,320:10[4]谷晶.8~11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配对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4):357.[5]祝俊.儿童单纯性肥胖症[J].中国校医,2005,19(6):661—665.[6]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9—433.(收稿日期:2006—09—14)Abstract:ObjectiveToobtainpurifiedhumanhighmobilitygroupbox一1protein(HMGBl)usedinfurtherrese.archofthepathophysioIgicalroleofHMGBlinautoimmunehepatitis(AIH).MethodsFulllengthHMGBlcDNAclonedbyPCRfrommammarylibrarywasinsertedintopET28a(+)vectorstoconstructpET28a(4-)一HMGB!plasmid.Afterconfirmation,thepositivepET28a(+)一HMGBlrecombinantplasmidwastransformedintoE.coliBL21(DE3),andtheproteininducedbyIPTGwasexaminedbyWesternblottinganalysis.Finally,therecombinantHis—HMGBIproteinwaspurified.ResultspET28a(+)一HMGBlrecombinantplasmidwasconstructedcorrectly,andpurifiedHis—HMGBlproteinwasprepared.ConclusionCorrectconstructionofpET28a(+)一HMGBlrecombinantplasmidandpurificationofHisHMGBIproteinpro—videeffectivetoolsforfurtherresearchofAIH.Keywords: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l);Autoimmunehepatitis(AIH);Cloneexpression;Proteinpu—rification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尚缺乏可资诊断的致病性特征。
m循环中自身抗体的检测是AIH诊断和分型的主要依据、1J。
I型AIH最常见,约占全部AIH的60%~80%,抗核抗体(ANA)l、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细胞膜抗体(LM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一核周型(P—ANCA)阳性为其特征。
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LK.M—1)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阳性是Ⅱ型AIH的特征性标志。
Ⅲ型AlH特征性标志是血清中出现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
但这些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药物性肝炎、病毒感染等也可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
而且,引起AIH的靶抗原目前尚不明确。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mobilitygroupprotein,HMG)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类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HMG又分为HMGA、HMGB、HMGN家族。
研究显示HMGBI是P—ANCA的一种新型靶抗原分子,AIH患者体内抗HMGBl+抗体的阳性率达89%;在P—ANcA阳性的AIH患者体内,抗HMGBl抗体的阳性率为96%,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21。
本实验通过构建HMGBl重组表达质粒,得到并纯化HMGBl表达蛋白,为今后深入研究HMGBl在AIH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工具。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载体pET28a(+)由本研究室保存,大肠杆菌DH5n和BL21(DE3)购自北京博大泰克公司;pfuTaq酶、T4DNA连接酶、EcoRI、HindIII内切酶、DNAMarker、蛋白质低分子量Marker购自TaI≮aRa公司;微量质粒提取试剂盒、PCR产物纯化和胶回收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人重组HMGBI蛋白、小鼠抗人组氨酸抗体、小鼠抗人HMGBl单克隆抗体购自Sigma公司;组氨酸Sepharose珠购自QIAGEN公司;免疫发光检测试剂盒购自Pierce公司;乳腺文库由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研究所刘辉博士惠赠。
1.2方法1.2.1引物设计和合成根据GenBank中HMGBl的开放读码框序列(登录号BC066889),设计带有EcoRI酶切位点的上游引物和带有HindIII酶切位点的下游引物,由北京奥科生物公司合成、纯化。
上游,5’一CGGAATTCGGCAAAC辩AGATCCTAAG一3’;下游,5’一CCCAAGCTTTCATCATCATCATCTTCT'I、C一3’。
1.2.2pET28a(+)一HMGBl重组质粒的构建以乳腺文库为模板扩增HMGBl基因片段,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min;然后94℃变性40S、54℃退火40S、72℃延伸40S,共30个循环;tl后72℃延伸5min。
PCR产物经低熔点胶回收后和pET28a(+>质粒分别用EcoRI、HindlIl双酶切,酶切完毕后以低熔点胶回收连接,按摩尔比6:1的比例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连接体系20ul,4℃过夜,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a,涂布含50/tg/mL卡那霉素的1.5%的琼脂乎板,挑选阳性克隆并提取质粒进行PCR、酶切和序列测定。
1.2.3His—HMGBt融合蛋白的小量诱导表达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ET28a(+)一HMGBl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涂布卡那霉素琼脂平板,37℃孵育过夜。
挑取单克隆菌落摇菌,接种列含卡那霉素的5mLLB培养基中,37℃X200rpm振荡培养过夜。
按2%的接种量再次接种在含卡那霉素的5mLLB培养基中,37℃X200rpm振荡培养至0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