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 PPT
合集下载
最新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
16.11.2020
2
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 身高 上午10测量 三点靠立柱 • 体重 • 头围 • 胸围 成年女性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固定 • 坐高 可反映躯干生长情况 • 上臂围 • 皮褶厚度
16.11.2020
3
营养学评价的主观和客观指标
• 客观指标: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实验室 检查的结果
• 主观指标:通过病史、主诉的询问获得
离,即顶-臀长和身长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16.11.2020
9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 体格测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体营养状况 评价的准确性。
• 该项工作具有共同的和重复发生的特性。
•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 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 工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
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 是一切营养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的基础 • 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膳食调查、人体
测量和资料分析、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 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价 • 评价营养状况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膳食调查、体格 检查、营养缺乏病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全面的综合 评价
• 0-3岁
•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3岁以上儿童测坐 高)、头围、胸围和体重等形态指标测量,可 以由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16.11.2020
14
婴幼儿
标准量床
身长、体重、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
儿童
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
16.11.2020
15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 工具,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 测量指标的测定。
病人营养状况评价-(PPT课件)
饮食习惯:餐次、对食物的喜恶、口味等 食物摄入量调查:回忆法、记录法,至少记录3天 (饮食日记) 患病前后食物摄入种类的变化 有无食物禁忌、胃肠道症状、食欲、咀嚼及吞咽能 力、胃容量的改变以及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影响。
吃什么
吃最少
吃适量
吃多些
吃最多
食物模型
吃多少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手掌法则
碳水化合物
60-80% 中度营养不良(瘦体组织亏损)
<60%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亏损)
免疫功能指标
皮褶厚度(mm) 参考值(日本): 男性24.8cm 女性21cm
体成分测定
第三步:实验室检查
各种营养成分的血液浓度 血清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氮平衡 肌酐身高指数
血清蛋白
1.血清白蛋白(ALB) 半衰期:14-20天 白蛋白降低说明蛋白质摄入不足时间已长 急性丢失时白蛋白水平可正常 不适于用于评价短期营养治疗效果 明显降低一般伴随水肿。
BMI≥28
肥胖
24 ≤ BMI≤27.9 18.5 ≤ BMI≤23.9 BMI<18.5
超重 营养正常 营养不良
局限性? 肌肉发达/水肿病人? 老年人? 体型?
表 体重变化评定
时间 1周 1月 3月 6月
中度体重丧失 l~2% 5% 7.5% 10%
重度体重丧失 >2% >5% >7.5% >10%
评价标准:
35-55g/L 28-34g/L 21-28g/L <21g/L
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应用意义:长期机体营养状况指标 影响因素
甲功低下、血浆皮质醇水平过高、肝实质病变、应激状况 液体潴留 出血、肿瘤、肾病
吃什么
吃最少
吃适量
吃多些
吃最多
食物模型
吃多少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手掌法则
碳水化合物
60-80% 中度营养不良(瘦体组织亏损)
<60%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亏损)
免疫功能指标
皮褶厚度(mm) 参考值(日本): 男性24.8cm 女性21cm
体成分测定
第三步:实验室检查
各种营养成分的血液浓度 血清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氮平衡 肌酐身高指数
血清蛋白
1.血清白蛋白(ALB) 半衰期:14-20天 白蛋白降低说明蛋白质摄入不足时间已长 急性丢失时白蛋白水平可正常 不适于用于评价短期营养治疗效果 明显降低一般伴随水肿。
BMI≥28
肥胖
24 ≤ BMI≤27.9 18.5 ≤ BMI≤23.9 BMI<18.5
超重 营养正常 营养不良
局限性? 肌肉发达/水肿病人? 老年人? 体型?
表 体重变化评定
时间 1周 1月 3月 6月
中度体重丧失 l~2% 5% 7.5% 10%
重度体重丧失 >2% >5% >7.5% >10%
评价标准:
35-55g/L 28-34g/L 21-28g/L <21g/L
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应用意义:长期机体营养状况指标 影响因素
甲功低下、血浆皮质醇水平过高、肝实质病变、应激状况 液体潴留 出血、肿瘤、肾病
营养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ppt
维生素D及钙缺乏(佝偻病) 7.维生素D及钙缺乏(佝偻病) 8.营养性贫血 8.营养性贫血
第四节目的:
物中所含的营养素、 物中所含的营养素、营养素代谢产 物或与之有关的化学成分, 物或与之有关的化学成分,以判定 其体内营养水平。 其体内营养水平。
二.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二)膳食调查结果评价
与“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 进行比较
1、食物构成: 膳食模式 食物构成: 2、热能供给量的评价
劳动强度、年龄、 劳动强度、年龄、体型和气候均影 响能量需要。 响能量需要。
摄入量占供给量标准
正常 能量 其它营养素 +10% >80% 不足 <90% <80% 缺乏 <60% <60%
二、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 1.蛋白质与热能营养不良 1.蛋白质与热能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干瘦病(消瘦型) 营养不良干瘦病(消瘦型) (Marasmus) 恶性营养不良(浮肿型) 恶性营养不良(浮肿型) (Kwashlokor)
2、维生素A缺乏病 维生素A 3、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 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 B1缺乏病 4、核黄素缺乏病(VB2缺乏病) 核黄素缺乏病(VB2缺乏病) 缺乏病 5、尼克酸缺乏病(癞皮病) 尼克酸缺乏病(癞皮病) 6、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 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
包括血液、尿液及毛发等组 包括血液、 织中的营养素或相应代谢产物的含 量、排出速率以及测定与某些营养 素相关酶的活力等。 素相关酶的活力等。
三.检测指标与评价 1.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检验与评价 1.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检验与评价
2.维主素A 2.维主素A营养状况检验 维主素 3.维主素 3.维主素D及钙营养状况检验 维主素D 4.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检验 4.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检验 VB1、VB2、尼克酸及VC VB1、VB2、尼克酸及VC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
该项工作具有共同的和重复发生的特性。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量 管理的重要基础。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工 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019/10/26
10
概
念
标准: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 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化:指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即标准)的活动过程。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2019/10/26
人体体格测量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1
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是一切营养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的基础 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膳食调查、人体测
量和资料分析、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营 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营养状况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膳食调查、体格检 查、营养缺乏病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全面的综合评 价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统一规定”,标准 化的实质是“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 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2019/10/26
11
体格测量工作的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 近真值。
精确度: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 体的能力。
准确度: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即以尽 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真值:真实值,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实际工作,平均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2019/10/26
12
工作程序
程序1 准备(测量工具:体重计、身高测量仪、 标准化表格、笔和记录用表)
程序2 填表 程序3 测量 程序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程序5 数据计算 程序6 比较 程序7 评价 程序8 标准化的使用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量 管理的重要基础。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工 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019/10/26
10
概
念
标准: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 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化:指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即标准)的活动过程。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2019/10/26
人体体格测量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1
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是一切营养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的基础 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膳食调查、人体测
量和资料分析、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营 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营养状况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膳食调查、体格检 查、营养缺乏病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全面的综合评 价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统一规定”,标准 化的实质是“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 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2019/10/26
11
体格测量工作的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 近真值。
精确度: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 体的能力。
准确度: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即以尽 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真值:真实值,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实际工作,平均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2019/10/26
12
工作程序
程序1 准备(测量工具:体重计、身高测量仪、 标准化表格、笔和记录用表)
程序2 填表 程序3 测量 程序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程序5 数据计算 程序6 比较 程序7 评价 程序8 标准化的使用
《营养的评估》课件
02
CHAPTER
营养状况的评估
膳食调查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人的饮食习惯和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可以了解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膳食食史法等,可根据不同人群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膳食调查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并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
目的
收集基本信息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
01
02
03
04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等基本信息,以及饮食习惯、疾病史、用药情况等。
对被评估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营养相关指标。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被评估者的营养素水平。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调查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食物频率问卷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通过调查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如每天、每周或每月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频率,从而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与膳食回顾法相比,食物频率问卷更为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营养摄入与健康状况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通过询问个体在24小时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详细描述
24小时膳食回顾法是一种定量的评估方法,通过详细询问个体在24小时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的种类、数量、烹饪方式和来源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在一天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从而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与膳食回顾法相比,24小时膳食回顾法更加注重个体在一天内的膳食摄入情况,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日常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CHAPTER
营养状况的评估
膳食调查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人的饮食习惯和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可以了解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膳食食史法等,可根据不同人群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膳食调查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并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
目的
收集基本信息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
01
02
03
04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等基本信息,以及饮食习惯、疾病史、用药情况等。
对被评估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营养相关指标。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被评估者的营养素水平。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调查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食物频率问卷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通过调查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如每天、每周或每月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频率,从而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与膳食回顾法相比,食物频率问卷更为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营养摄入与健康状况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通过询问个体在24小时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详细描述
24小时膳食回顾法是一种定量的评估方法,通过详细询问个体在24小时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的种类、数量、烹饪方式和来源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在一天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从而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与膳食回顾法相比,24小时膳食回顾法更加注重个体在一天内的膳食摄入情况,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日常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标准值:男12.5(mm),女16.5(mm) ②肩胛下皮褶厚度(subscapular SSF); ③腹部皮褶厚度(abdomen skinfold thickness, ASF); ④髂脊上部皮褶厚度(supra-iliac crest skinfold thickness, SISF)
下午11时44分
• 头顶至臀长和身长测量
身长:宝宝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 床底板中线,一名助产士将宝宝的头扶正,头顶 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宝宝右侧,左手握住宝宝 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 双侧足跟,读数。
头顶至臀长:测量者位于宝宝右侧,左手提住宝宝
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
下午11时44分
2
(一) 体重、身高:这是人体测量资料中最基础的 数据,可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反映整体营养状况。
下午11时44分
3
(1)身高测量:从脚底到颅顶的高度
身高在一天中会变化,波动在1-2cm,一般在上午10点
测量,此时身高为全天的中间值。
用软尺或者立尺,身高计
被测者赤足,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 婴幼儿体重可以用婴幼儿的体重磅秤,或 者妈妈抱着宝宝称。
下午11时44分
13
(二)人体组成测定
包括脂肪组织(fat mass,FM)的测量、无 脂组织(fat free mass,FFM)的测量, 常用方法包括:
• 皮褶厚度测定 • 上臂围测定
下午11时44分
14
上臂的解剖结构
• 上臂 • 肱骨 • 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 肩峰 • 鹰嘴 • 尺骨 • 桡骨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记录以毫米为 单位,精确到0.1MM
下午11时44分
• 头顶至臀长和身长测量
身长:宝宝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 床底板中线,一名助产士将宝宝的头扶正,头顶 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宝宝右侧,左手握住宝宝 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 双侧足跟,读数。
头顶至臀长:测量者位于宝宝右侧,左手提住宝宝
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
下午11时44分
2
(一) 体重、身高:这是人体测量资料中最基础的 数据,可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反映整体营养状况。
下午11时44分
3
(1)身高测量:从脚底到颅顶的高度
身高在一天中会变化,波动在1-2cm,一般在上午10点
测量,此时身高为全天的中间值。
用软尺或者立尺,身高计
被测者赤足,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 婴幼儿体重可以用婴幼儿的体重磅秤,或 者妈妈抱着宝宝称。
下午11时44分
13
(二)人体组成测定
包括脂肪组织(fat mass,FM)的测量、无 脂组织(fat free mass,FFM)的测量, 常用方法包括:
• 皮褶厚度测定 • 上臂围测定
下午11时44分
14
上臂的解剖结构
• 上臂 • 肱骨 • 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 肩峰 • 鹰嘴 • 尺骨 • 桡骨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记录以毫米为 单位,精确到0.1MM
《营养状态的评估》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识别存在的营 养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 案提供依据。
意义
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 发生,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 量。
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
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测、临床检查等。
步骤
收集基本信息、选择评估方法、实施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
02
营养状态评估的指标
体重指数(BMI)
总结词
体重指数是评估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算身高和体重的比值,反映个 体的肥胖程度和营养状况。
详细描述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BMI的不同范围, 可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如正常、超重或肥胖等。BMI在评估群体营养状况时 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实验室检测法
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素、 蛋白质、酶等指标,可以了解个
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
尿液检测
尿液检测可以反映个体的水分、蛋 白质等物质的摄入情况,以及肾脏 功能。
生化检测
生化检测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 糖、血脂等方面的检测,可以全面 了解个体的生理状况和代谢情况。
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法
血液生化指标
总结词
血液生化指标是评估营养状态的间接指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详细描述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血脂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健 康状况,如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定期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对于评估营养状态和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分析
离,即顶-臀长和身长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2023/12/25
9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 体格测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体营养状况 评价的准确性。
• 该项工作具有共同的和重复发生的特性。
•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 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 工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023/12/25
10
概
念
• 标准: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 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 标准化:指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即标准)的活动过程。
•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统一规定”,标 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 准,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 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 选择好工作场地,准备好软尺、标准量床、 婴幼儿专门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 事先需检查各测量工具的精密度及准确度。
2023/12/25
22
工作程序
• 程序1 头围测量 • 程序2 胸围测定 • 程序3 身长和顶-臀长测定 • 程序4 体重测定 • 体重测量注意:被测婴幼儿不能多脱衣服
时,应设法扣除衣物重量。
38
尿液的保存
• 收到标本后迅速进行检查,如需保存则应冷藏于 4℃冰箱
• 加入化学防腐剂:
– 福尔马林 – 甲苯 – 麝香草酚 – 浓盐酸 – 碳酸钠 – 氯仿 – 混合防腐剂
2023/12/25
39
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
• 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谢实 验。
• 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实验和研究水溶 性维生素的需要量。
2023/12/25
23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ppt课件
同食物累加,计算出一定时期内各种食
物的总消耗量。若原有帐目不清,则采
取从规定之日起开始进行登记,并记录
原有食品库存量,以便计算调查期间各
种食物消耗量。
.
13
.
14
②登记每日每餐就餐人数,按称重法计算 总人日数。
③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消耗量,根 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 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
21
(一)身高
是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之 一,尤其对儿童有重要意义。身高在一 日之内有波动,是由于脊柱弯曲度的变 化以及脊柱、股关节、膝关节等处软骨 的压缩引起。故身高的测量时间应固定, 一般多在上午10点进行。
.
22
测量方法
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或利用墙壁或软尺进行
测量。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背靠身高计,
1、实际消耗的熟重=烹调后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 2、实际消耗的生重=实际消耗的食物熟重/生熟比
=(熟食重-熟食剩余重)/生熟比
.
8
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
当用餐者年龄、劳动强度较一致时,可分别登记各
餐就餐人数,再根据主食的消耗量折算总人日数。
根据我国的膳食习惯,三餐食物消费量比例分别
为25/100、40/100、35/100,若某单位某日
波动,因此体重测量也应固定时间。被测者最
好清晨空腹,排空膀胱,仅穿内衣,立于体重
.
1
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
根据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 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 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
.
2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目的是
★了解各种人群,膳食营养摄取情况与其 供给量标准的符合程度。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三级演示文稿
第二十二页,共94页。
单元3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⑶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 P83表 2-13
ü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ü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ü 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 成45°),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 起, ü 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⑷ 脐旁皮褶厚度测量
ü 在肚脐右侧2cm处提起皮褶进行测量
第二十三页,共94页。
目录
第二节、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学习
单元1:头发样品的收集 学习单元2: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第二十四页,共94页。
单元1 尿液的收集和保存
知识要求:
1.尿液收集的种类
(1)任意尿 (2)晨尿 (3)餐后尿
第二十五页,共94页。
留小数点后一位。
第十三页,共94页。
单元2 婴幼儿体格指标的测量(三级)
【工作程序】:
(5). 体重测定:
ü 婴幼儿体重测定1岁以下取卧位,1~3岁取坐
位。
ü 被测婴幼儿事先排空大小便,测量时脱去外衣、 鞋袜和帽子,只穿背心和短裤,按不同测试体位要
求使婴幼儿安定地位于体重计中央。
ü 如被测婴幼儿哭闹厉害,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
ü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ü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侧面,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为
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上1cm,用油笔标记。
ü 顺自然皮褶(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肤和皮 下组织夹提起来。
ü 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其厚 度。测量时皮褶计与上臂垂直。 ü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至0.1 mm。
单元3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工作程序】:
⑶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 P83表 2-13
ü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ü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ü 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 成45°),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 起, ü 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⑷ 脐旁皮褶厚度测量
ü 在肚脐右侧2cm处提起皮褶进行测量
第二十三页,共94页。
目录
第二节、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学习
单元1:头发样品的收集 学习单元2: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第二十四页,共94页。
单元1 尿液的收集和保存
知识要求:
1.尿液收集的种类
(1)任意尿 (2)晨尿 (3)餐后尿
第二十五页,共94页。
留小数点后一位。
第十三页,共94页。
单元2 婴幼儿体格指标的测量(三级)
【工作程序】:
(5). 体重测定:
ü 婴幼儿体重测定1岁以下取卧位,1~3岁取坐
位。
ü 被测婴幼儿事先排空大小便,测量时脱去外衣、 鞋袜和帽子,只穿背心和短裤,按不同测试体位要
求使婴幼儿安定地位于体重计中央。
ü 如被测婴幼儿哭闹厉害,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
ü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ü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侧面,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为
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上1cm,用油笔标记。
ü 顺自然皮褶(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肤和皮 下组织夹提起来。
ü 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其厚 度。测量时皮褶计与上臂垂直。 ü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至0.1 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测量
• 身长测量方法:进行身高测定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 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地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 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 住其双膝,将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 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顶-臀长测量方法:进行头顶至臀长测量时,被测婴幼儿脱 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地板中线上。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 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 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统一规定”,标 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 准,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 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体格测量工作的标准化
• 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 接近真值。
• 精确度: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 个体的能力。
• 准确度: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即以 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儿童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
• BMI: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判断要考虑年龄、性别
因素。年龄越小超重、肥胖的BMI数值越低。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第1节 人体体格测量
• 人体体格测量的根本目的是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测定结果,常用来评价一个地 区人群的营养状况。
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 身高 上午10测量 三点靠立柱 • 体重 • 头围 • 胸围 成年女性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固定 • 坐高 可反映躯干生长情况 • 上臂围 • 皮褶厚度
营养学评价的主观和客观指标
• 客观指标: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实验室 检查的结果
• 主观指标:通过病史、主诉的询问获得
体格测量评价指标及标准参考值
• 真值:真实值,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 实际工作,平均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工作程序
• 程序1 准备(测量工具:体重计、身高测量仪、 标准化表格、笔和记录用表)
• 程序2 填表 • 程序3 测量 • 程序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 程序5 数据计算 • 程序6 比较 • 程序7 评价 • 程序8 标准化的使用
•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 两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 板组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 顶着一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 部或脚跟紧贴住,从滑动板与围板接触处 读取刻度尺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
身长、顶-臀长。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头围、 胸围、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 随年龄增长,胸廊的横径增长迅速,1岁左
右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12-21个月时胸 围超过头围。 • 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营养状况好则提前, 反之则推迟。 • 若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考虑营养不 良或胸廊、肺发育不良。
• 胸围的测量:胸围是指从双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 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采用软尺测量,婴 幼儿可采取仰卧位。
• 意义: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最常用的横 向测量指标。通过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 观察其头尾和胸围的交叉年龄并与实际年龄比较, 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 围和体重的测量
• 0-3岁
•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3岁以上儿童测坐 高)、头围、胸围和体重等形态指标测量,可 以由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婴幼儿
标准量床
身长、体重、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
儿童
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 工具,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 测量指标的测定。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
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 是一切营养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的基础 • 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膳食调查、人体
测量和资料分析、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 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价 • 评价营养状况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膳食调查、体格 检查、营养缺乏病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全面的综合 评价
• 体质指数:P93-P94 WHO与我国 • 腰臀比值:男性≥0.9、女性≥0.85
常用儿童测量指标
• 体重:
标准体重(kg)=年龄×2+7(3岁以下) 标准体重(kg)=年龄×2+8(3岁-青春前期)
• 身高:
身高(cm)=年龄×7+70 (3岁-青春前期)
• 胸围:
出生时小于头围,12月时与头围相同,12-21月超过头围
• 体质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2
• 标准体质指数:
[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 ×100%
• Vervaeck指数:衡量青年体格发育情况
[体重(kg)+胸围(cm)]/身高(cm) ×100
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常用指标
• 肥胖度:10%、 20%、20-30%、30-50%、 50%-100%
• 意义:对应儿童的坐高和身高。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 况。
头围: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 勺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间 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 头围的测量: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 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 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采用软尺测量,婴幼儿 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
• 人体测量指标随年龄、生理状况不同 • 成年人测量项目通常包括身高、体重、上臂围、腰
围、臀围、皮褶厚度等。 • 儿童应测量体重、身高、胸围、头围、坐高及上臂
围等项。 • 婴幼儿应采用卧位分别测定头顶至臀部、足底的距
离,即顶-臀长和身长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 体格测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体营养状况 评价的准确性。
• 该项工作具有共同的和重复发生的特性。 •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
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
工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概
念
• 标准: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 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 标准化:指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即标准)的活动过程。
• 身长测量方法:进行身高测定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 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地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 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 住其双膝,将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 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顶-臀长测量方法:进行头顶至臀长测量时,被测婴幼儿脱 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地板中线上。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 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 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统一规定”,标 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 准,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 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体格测量工作的标准化
• 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 接近真值。
• 精确度: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 个体的能力。
• 准确度: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即以 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儿童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
• BMI: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判断要考虑年龄、性别
因素。年龄越小超重、肥胖的BMI数值越低。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第1节 人体体格测量
• 人体体格测量的根本目的是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测定结果,常用来评价一个地 区人群的营养状况。
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 身高 上午10测量 三点靠立柱 • 体重 • 头围 • 胸围 成年女性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固定 • 坐高 可反映躯干生长情况 • 上臂围 • 皮褶厚度
营养学评价的主观和客观指标
• 客观指标: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实验室 检查的结果
• 主观指标:通过病史、主诉的询问获得
体格测量评价指标及标准参考值
• 真值:真实值,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 实际工作,平均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工作程序
• 程序1 准备(测量工具:体重计、身高测量仪、 标准化表格、笔和记录用表)
• 程序2 填表 • 程序3 测量 • 程序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 程序5 数据计算 • 程序6 比较 • 程序7 评价 • 程序8 标准化的使用
•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 两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 板组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 顶着一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 部或脚跟紧贴住,从滑动板与围板接触处 读取刻度尺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
身长、顶-臀长。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头围、 胸围、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 随年龄增长,胸廊的横径增长迅速,1岁左
右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12-21个月时胸 围超过头围。 • 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营养状况好则提前, 反之则推迟。 • 若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考虑营养不 良或胸廊、肺发育不良。
• 胸围的测量:胸围是指从双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 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采用软尺测量,婴 幼儿可采取仰卧位。
• 意义: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最常用的横 向测量指标。通过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 观察其头尾和胸围的交叉年龄并与实际年龄比较, 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 围和体重的测量
• 0-3岁
•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3岁以上儿童测坐 高)、头围、胸围和体重等形态指标测量,可 以由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婴幼儿
标准量床
身长、体重、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
儿童
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 工具,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 测量指标的测定。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
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 是一切营养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的基础 • 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膳食调查、人体
测量和资料分析、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 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价 • 评价营养状况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膳食调查、体格 检查、营养缺乏病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全面的综合 评价
• 体质指数:P93-P94 WHO与我国 • 腰臀比值:男性≥0.9、女性≥0.85
常用儿童测量指标
• 体重:
标准体重(kg)=年龄×2+7(3岁以下) 标准体重(kg)=年龄×2+8(3岁-青春前期)
• 身高:
身高(cm)=年龄×7+70 (3岁-青春前期)
• 胸围:
出生时小于头围,12月时与头围相同,12-21月超过头围
• 体质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2
• 标准体质指数:
[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 ×100%
• Vervaeck指数:衡量青年体格发育情况
[体重(kg)+胸围(cm)]/身高(cm) ×100
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常用指标
• 肥胖度:10%、 20%、20-30%、30-50%、 50%-100%
• 意义:对应儿童的坐高和身高。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 况。
头围: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 勺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间 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 头围的测量: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 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 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采用软尺测量,婴幼儿 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
• 人体测量指标随年龄、生理状况不同 • 成年人测量项目通常包括身高、体重、上臂围、腰
围、臀围、皮褶厚度等。 • 儿童应测量体重、身高、胸围、头围、坐高及上臂
围等项。 • 婴幼儿应采用卧位分别测定头顶至臀部、足底的距
离,即顶-臀长和身长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 体格测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体营养状况 评价的准确性。
• 该项工作具有共同的和重复发生的特性。 •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
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
工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概
念
• 标准: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 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 标准化:指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即标准)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