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合集下载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是指一个人在摄取足够的营养素以满足身体所需的情况下,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代谢的状态。

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和评价对于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和评价指标。

一、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体重指数(BMI)、腰围、生化指标、饮食调查和临床评估等。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根据体重与身高的比值计算得出的数值,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范围可以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等级。

通过比较个体的BMI数值与标准范围,可以初步评估其体重状况。

2. 腰围腰围是评价脂肪在腹部堆积程度的指标,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被认为是腹部肥胖。

3. 生化指标人体内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对个体的血液、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进行评估和判断。

4. 饮食调查饮食调查是指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体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可以通过食物频率问卷、24小时回忆法等方式进行饮食调查。

通过了解个体的食物种类、摄入量以及饮食行为,可以初步评估其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和摄入营养素的情况。

5.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指通过医生或专业人士的体格检查和症状询问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检查个体的皮肤、黏膜、眼睛、口腔等外部特征以及感觉、力量、神经系统等内部特征,可以对个体的脱水、缺乏微量元素、贫血等情况进行评估。

二、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根据人体不同营养素的需要和代谢情况,综合考虑个体的测评结果而得出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能量摄入、营养素摄取、生长发育情况等。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项目 静脉血糖 空腹 (mmol/L ) 餐后2小时(mmol/L ) (口服 葡萄糖75g) <6.1 <7.8 >7.0 >11.1(或随机血 <7.0 6.1-7.0 7.8-11.1 <7.8
正常人 糖尿病人 糖) 糖耐量减退 (IGT)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FG)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血液中尿酸钠的饱和度为404 umol/L 女性>357 umol/L, 男性>416 umol/L 即为高 尿酸血症
血清白蛋白
(ALB)
35-55g/L
轻度缺乏30-35 中度缺乏25-30 重度缺乏<25
球蛋白 (GLO) 清球比值 A/G
15-35g/L 1.00-2.50
血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检测
营养素 钙、磷 检测项目 血清钙 正常值范围 2.25-2.75mmol/L 异常 手足抽搐 佝偻病 营养素 磷 检测项目 正常值范围 异常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 评价
窦若兰
膳食调查、人体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及 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是人体营养状 况综合评价的四个方面。
人体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 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 BMI 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的比较 >10 %超重 > 20-30% 为肥胖 BMI(为体质指数)= 体重(kg)/身高(m2)
减少的临床意义
各种类型的贫血,如缺铁性 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 良、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减少程度比RBC严重,见于 缺铁性贫血,与RBC相同常 见于大出血或再障、自身免 疫性疾病致贫血,RBC减少 大于Hb见于叶酸或B12缺乏 的贫血。 血液病、营养不良、苯中毒 恶液质等
血红蛋白
Hb Hgb
白细胞计数
血样的收集和保存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方式,对一个人的营养摄入、营养状态和代谢功能等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判断。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为个体的营养调控提供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或改善个体的营养不良。

一、身体组成评价:通过测量身体的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等指标,了解个体的体脂肪水平、肌肉量以及水分含量等,从而判断个体的肥胖程度或营养不良情况。

二、饮食调查与评价:通过记录个体一段时间内的食物种类、食用量以及食物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状况,评价个体的饮食合理性和均衡性。

三、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测量个体的血液、尿液、呼气中的一些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清脂肪酸等,从而了解个体的血液生化代谢情况,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四、生理功能评估:通过测量个体的肌力、肺活量、心肺功能、肠道功能等指标,了解个体的身体机能情况,评价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生理功能状态。

以上各种测定和评价方式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具体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际需要而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科学、准确、可重复性强。

通过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的:一、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饮食和生活干预措施,预防或改善个体的营养不良。

二、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为个体的营养调控提供依据,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实现个体的营养平衡和健康发展。

三、监测和评价营养干预的效果和成效,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实现干预目标。

四、为人群的营养干预和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社会营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研究领域,通过科学、准确的测定和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营养摄入、营养状态和代谢功能,为实施个体化的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改善个体的营养不良。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测评和平价的意义
通常应用于临床医学方面,作为判断病人与疾病相互作用,预防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一种手段.
全面系统测评和评价包括
三方面内容。 评价食物的营养水平 即评价摄入膳食中营养成分的数量与质量、膳食结构、烹调加工等方面达到合理营养要求的程度。
评价人体的营养状态 能反映人体营养状态的体格检查。 体内营养储备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实验室的检查)
防止溶血:血清(或血浆)与红细胞内有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别甚大,有的可差几倍、十几倍,甚至一百多倍 血清溶血会干扰试验进行,在采血操作中应防止溶血,如保存于冰箱时,应放于4℃冰箱保存,切勿将全血冰冻 抗凝剂:抗凝剂种类繁多,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快、不带进干扰试验的杂质和不改变细胞的形态为准,常用抗凝剂有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钠盐、肝素等,其中草酸盐最为常用
头围: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均可,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前或右方,用右手姆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线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到零点 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 皮褶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此法比较简便易行,但要求所取部位准确,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压力要符合规定标准(10g/cm2)
测评、评价的具体方法
是指通过测量询问了解被调查对象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以及有无营养缺乏病。 是通过对被调查者血、尿中所含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或有关成分进行生化检验,以了解人体内营养素的储存及代谢状况。
实验室的检查有那些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运铁蛋白; 鉴定维生素D营养水平,可测定血清中无机磷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 通过血液或毛发、指甲测定营养素如锌、硒等无机盐。
评价时,一般以实测身长与同龄组的标准身长相比较;实测身长为标准身长的80%以下者评为矮小;80~93%为正常;大于105%者为高大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评价 正常 瘦弱 重度瘦弱 超重 肥胖
标准体重指数 ±10% <-10% <-20% >10% > 20%
(3)Vervaeck指数:
• Vervaeck指数 ={[体重(kg)+胸围(cm)]/身长(cm)}×100 用于衡量青年的体格发育情况。
2.消瘦的判断
基本信息 测量体重、身高 计算标准体重和指数 计算体质指数(BMI) 等级评价 综合评价和分析 提出膳食建议

12
13 14 15
24.5>BMI>=21.9
25.6>BMI>=22.6 26.3>BMI>=23.0 26.9>BMI>=23.4
BMI>=24.5
单元2 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
常用的评价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格测量指标
体重 体质指数(BMI) 腰围(WC) 腰臀比值(WHR) 腰围身高比值 皮褶厚度
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
(1)肥胖度 • Broca改良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 标准体重指数 =【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 (kg)】标准体重(kg)100%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评价表
评价 正常 轻度消瘦 中度消瘦 重度消瘦 超重 肥胖 体质指数 18.5~23.9 17~18.4 16~16.9 <16 24~27.9 >28
(2)标准体重指数
=【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kg)100%
Broca改良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3)腰围(WC)
判断腹部肥胖的常用指标 男性: ≥ 85cm 女性≥ 80cm
• (4)腰臀比值(WHR) • 腰臀比值(WHR) =腰围/臀围 • 测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 的身体水平周径为臀围,绕脐水平 一周测得的周径为腰围。腰围与臀 围之比为腰臀比。 • 男性≥ 0.9,女性≥ 0.85,表示有腹性 肥胖的倾向。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骨密度、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和生物化学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或营养师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以及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方法包括:1.体重测定:体重是评价一个人营养状况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秤进行测量。

2.身高测定: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情况,也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3.体脂肪含量测定:体脂肪含量可以通过皮脂测量或者电阻测量等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肥胖或营养不良。

4.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指标,可以通过骨密度仪进行测量,对老年人饮食和运动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5.饮食习惯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包括每日的摄入量、饮食结构以及膳食多样性等,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营养摄入是否合理。

6.运动状况评估:了解个体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等,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和能量消耗情况。

7.生物化学指标测定:血液中的各类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血脂、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反映人体内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上述方法和指标的测定与评价,可以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例如,体重和身高的比例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发育不良或肥胖;骨密度的测定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运动状况的调查可以提供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身体活动量的建议;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能提供具体的营养缺乏或代谢紊乱的判断。

总之,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是一个多方面、多指标的过程,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并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在现代医学中,它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受试者:赤脚、脱帽、立正;挺胸收腹, 足跟并拢;三个部位紧靠立柱(足跟、 骶部、肩胛间),眼耳水平;
测量仪器
身高坐高计
仪器校准方法:
• 仪器是否放置平稳。 • 直角尺检查滑侧板与立柱是否垂直。 • 用标准刚卷尺校正刻度尺,误差不得超过 ±0.2%。
2.坐高(sitting height)
• 从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表示坐位 时,头、颈、躯干的高度。 • 反映躯干的发育状况,与身高相比较可 表示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 • 出生时平均坐高为33cm,为身长的 66%,4岁时约为60%,6~7岁时不足
儿童测量指标及方法
• 年龄界定:3-14岁 • 指标: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 上臂围、皮褶厚度 • 工具:杠杆式体重计、电子秤、身高坐高 计、皮褶厚度计、记录表 • 时间:一般于10:00am
1.身高(stature, height)
立位时颅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以cm为单位, 保留一位小数,测量2次,误差不超0.5cm. • 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基本指标,最有代表 性。 • 由于身高的增长不易受暂时的营养失调的影响, 用身高作为骨骼发育的指标最合适。
例表
体格测量调查表
学校:*****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cm) 体重(kg) 备注
测量者:
记录者:
日期:
3.修改和确定调查表 4.填写基本信息 5.填写测量信息 6.填写备查信息 7.归档
效度评估
婴幼儿测量指标及方法
• 年龄界定:0-3岁 • 指标:身长、顶-臀长、头围、胸围、体重、 上臂围、皮褶厚度 • 工具:卧式标准量床、软尺、体重计、皮 褶厚度计、记录表 • 校正:以2m钢尺检查,若软尺2m相差 0.5cm则不合格;标准量床10cm不得大于 0.1cm;体重计误差不得超过0.1 %。

公共营养学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公共营养学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一、目标
• 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 • 能够根据体格测量结果初步判别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知识要求
• 能量需要与能量平衡的基本知识(略) • 蛋白质需要的基本知识(略)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状与体征的基本知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综合判断指标
学习单元2 营养性贫血的判断
一、目标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膳食调查 体格测量 生化检验 临床诊断 人体营养状况
概念
• 标准——对某项活动或结果(数据/产品等)规定共同和 重复实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的规范化文件
• 标准化——进行统一标准的过程 • 真值——真实存在的值,常不可能获得绝对的真值,而
第三节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我国居民的总体营养状况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 剩,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在城市和乡村广泛存在。
判别营养不良症状和体征,对人体的营养状态进 行评价是营养师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学习单元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 的营养缺乏症。在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但在婴幼儿期最为 敏感,是贫穷国家和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防腐剂
福尔马林(40%(v/v)或37%(v/v) 甲醛溶液
甲苯
使用量
5ml/L 5~10ml/L
麝香草酚
< 1g/L
浓盐酸
10ml/L (可用于部分指标的定量检测)
碳酸钠 氯仿 混合防腐剂
卟啉测定的专用保存剂
防腐效果好,但干扰尿糖测定(通常煮 沸祛除氯仿后可测定尿糖)
0.5g/100ml,(不影响蛋白质和糖的 定性)
学习单元3 血样的收集和保存
血样的种类 指血、耳垂血、足跟血、静脉血、眼眶取血等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011.07.14)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011.07.14)

BMI = (体重kg)/(身高m)2
正常成年人的体质指数在18.5~22.9之间,过高或过低表示营 养过剩或营养不良。

身高别年龄: 人体的高度是长期营养的结果,因此,以同年龄标准 人群的身高为对照,可以反映出测量对象的长期平均营养水平或慢 性营养不良。该指标主要用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人体。

上臂围(MUAC):与标准人群的上臂臂围相对照,可反映测量对象的平均
此,仅可用于筛选营养干预的可能对象。成年人的体重在理想状态下应保持
恒定,除了老年性的衰退外,基本与年龄无关,使用更为方便。

体重别身高:以相同身高标准人群的体重为对照,可以反映出测量 对象的胖瘦程度或身体消耗,因此,是一个反映当前营养状态或急 性营养不良的指标。体重别身高在1~10岁之间是年龄的变量,因此 必须以同年龄、同身高的标准人群为参考体重。对于成年人,与年 龄关系不大,因此常用体质指数(BMI)作为成年人营养状态的指标 之一:

首选与国家标准或本地区标准相比较。 如没有国家标准,0~10岁年龄组可与国际参考值相比较。
人体测量结果的比较:测量值分布与正常人群的参考 值分布的比较,以及“非正常”界线的划定测量值

数据整理与分析
A 人群测量值

平均值,标准差:利用从一个群体中测量获得的数据,计算平均值
和标准差,用于对不同群体或不同时间获得的群体数据作整体评价

卫生部经过儿科、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卫生统计及流行病学等方面 专家的充分论证,组织制订了我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此次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来自健康的、营 养良好的儿童,样本量大,兼顾了中国儿童生长状况的现实性和前瞻 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分年龄身高(身长)、体重、头围,分身高(长) 体重,分年龄体质指数等指标,各指标评价方法既有百分位数值也包 括标准差单位数值,并配有生长曲线图。

高级营养师专业技能-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高级营养师专业技能-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高级营养师专业技能-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是受前天膳食影响较小,其化学成分较恒定的尿液。

A24h尿B餐后尿C任意尿D晨尿正确答案:D简述体格测量标准化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测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江南博哥)一样(标准)方法、程序和仪器,执行一样(标准化)操作规范,以达到一致的结果。

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统一规定”,“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则是标准化的实质,标准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通过标准化,是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近真值。

精确度又称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体的能力。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和“真值” 相同的程度,即以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真值又叫真实值,是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实际工作中,常将最有经验的调查人员所测的数值,或者是多人多次测定同一个体的平均数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简述婴幼儿测量指标一一体重、身长、头围的意义。

正确答案: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它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

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而且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误差小于身长测量误差,故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林。

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头围和胸怀为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

通过将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与年龄参考值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婴幼儿,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

而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

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

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

经测定,某居民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的皮褶厚度分别是2. 2cm, 2. 8cm, 4. 3cm,请评价他的胖瘦程度,要求写出判定方法。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公共营养师)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公共营养师)

成人体重的测量

体重测量的注意事项
体重测量时,一定要注意被测者是否有水肿情 况存在;是否为肌肉发达者 电子人体秤一定要放在水平结实的地面上;当 电池不足时,4位LED显示器的小数点会全亮。 长期不使用人体秤时,应取出电池。
儿童体格测量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界定为3~14 岁之间,
3 岁以下的界定为婴幼儿,其中1岁以内称为婴儿
儿童身高的测量

儿童身高测量注意事项
身高坐高计应放置在平坦靠墙的地面上。 测量时,要特别注意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是 否紧靠支柱。 活动压板与头顶皮肤接触要松紧适度,读数毕 应立即将活动压板推到安全高度,并检查记录是 否正确。
儿童体重的测量

儿童体重的测量时间与方法 儿童体重测量时间的选择同成人一样,一般在早 晨空腹排便后或上午 10 时左右进行。 7 岁以下的 儿童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量为50kg ,精确 度读数不得超过 50g ; 8 岁以上儿童所用工具可以 和成人一样,采用最大载重量为100 kg 的秤,精 确读数不得超过100g 。
成人身高的测量

身高的测量工具
身高测量常采用软尺或立尺进行测量,使用较 多的是身高计,包括电子身高计和机械身高计。 身高测量前需校准身高计,一般2m的误差不得大 于0.5 cm。 测量者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记录 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
成人身高的测量

身高测量的注意事项 测量身高要严格遵守“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 ”的测量姿势要求;测量者读数时两眼一定要与压板 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 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解开,饰物要取下。 测试身高前,被测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 动,否则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岁
婴幼儿身长、顶-臀长(3岁以上儿童测坐高)、 头围、胸围和体重等形态指标测量,可以由于 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1、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工 具,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测量 指标的测定。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 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 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顶着一 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部或脚跟 紧贴住,从滑动板与围板接触处读取刻度尺 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身长、顶-臀长。
2、粪便的保存
粪便本身含有大量细菌、水分、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 物,其中的有形成分、阿米巴滋养体等容易分解破坏, 致病菌也容易被优势菌群的过度繁殖所掩盖,因此要求, 粪便标本应尽快送检。 不同的保存措施:
固定保存——适用于寄生虫及虫卵检测。可在聚乙烯醇 (PVA)、硫柳汞、碘-甲醛(MIF)或其他固定液中保存数周。 冷藏保存——用有盖玻璃容器可冷藏2~3天 运送培养基保存——腹泻病人,用于致病菌检测 0.05mol/L硫酸保存——氮平衡实验 冷冻保存——矿物质代谢研究
体格测量工作的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 尽量接近真值。 精确度: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 一个个体的能力。 准确度: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 即以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 力。 真值:真实值,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 实际工作,平均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工作准备
选择好工作场地,准备好软尺、标准量床、 婴幼儿专门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事先需检查各测量 程序2 胸围测定 程序3 身长和顶-臀长测定 程序4 体重测定 体重测量注意:被测婴幼儿不能多脱衣服时, 应设法扣除衣物重量。
工作程序
程序1 常规粪便的收集
在收集容器上贴上标签,写上被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编号和检测内容。 向被检者介绍收集粪便标准的注意事项:收集标本时应使用 干净的竹签选取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 异常的粪便需从表面、深处等多处取材。 被检者解出粪便,用竹签或棉签挑选指头大小一块粪便,连 同竹签或棉签一并放入收集容器内,也可戴手套直接采样。 从速送到检验部门。
上臂围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与体重密切相关。 一般量取上臂自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的臂围长。 5岁以内变化不大。 我国1~5岁儿童上臂围13.5cm以上为营养良 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 以下为营养不良。
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较好的指标。 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 男性分别为小于10mm、10~40mm和大于40mm, 女性分别为小于20mm、 20~50mm和大于50mm. 皮褶厚度可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含量,与全身脂肪含量 具有一定线性关系,可进而推算全树脂肪含量。相关系 数在0.7~0.9. 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可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腹部分别可代表个体四肢、 躯干和腰腹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以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 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公式见p79
工作程序
程序1 24h尿液的收集
在收集容器上贴上标签,写上被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要求被检者清晨8时排空小便但不收集,收集此后至第二天 清晨8时的所有尿液,包括排大便时排出的尿液。 盛装尿液的容器需放置于温度4℃的冰箱。每次收集的尿液 及时倒进盛装的容器。 收集完后,测量总体积,并将尿液混匀。 取出约60mL于棕色瓶内并在送检单上写明总尿量,从速送检。
程序2 尿液的保存
冷藏:及时将尿液保存在温度4℃的冰箱。 加防腐剂:每升尿中加入5mL福尔马林,或5~10mL甲苯, 或10mL浓盐酸,或0.5~1g麝香草酚(根据检验目的只加 入一种即可),混匀后室温保存或放入冰箱中冷藏。
注意事项
收集容器要求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口较大便 于收集;无化学干扰物质混入;容器上有明显标记。 留有足够的标本,任意一次尿标本至少留取12mL, 其余项目最好超过50mL,容器应够大,加盖,必 要时加防腐剂,置于阴凉避光处。 如需进行尿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容器收 集中段尿液。 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必须掌握正确的收集方法, 及时送检。 尿标本收集后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细菌繁殖、蛋白 变性、细胞溶解等。
第2节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生物样品的收集是生化检验的前提,准确地收集适 当的样品才能顺利进行人体营养水平鉴定,分析人 体临床营养不良症、营养储备水平低下或营养过剩 状况,一般较早掌握营养失调征兆和变化动态。 尿液——水溶性维生素耐受实验、肌酐测定、维生 素和矿物质代谢实验、蛋白质代谢和骨代谢实验 粪便——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 性肿瘤等,并可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功 能状况,进行营养代谢实验
3、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
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谢实验。 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实验和研究水溶性 维生素的需要量。 评价矿物质代谢。 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研究人体矿物质(钙、铁、锌)的需要量。
工作准备
收集容器:24h尿液需要能容纳500mL的 收集瓶或尿杯和盛装2L以上的容器(广口 瓶)。 冰箱和防腐剂
学习单元1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体格测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体营养状况评 价的准确性。 该项工作具有共同的和重复发生的特性。 对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是该项工作质量 管理的重要基础。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体格测量工 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概念
标准: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 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化:指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即标准)的活动过程。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统一规定”,标准 化的实质是“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 最佳秩序和效益”。
工作程序:
程序1 准备(测量工具:体重计、身高测量仪、 标准化表格、笔和记录用表) 程序2 填表 程序3 测量 程序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程序5 数据计算 程序6 比较 程序7 评价 程序8 标准化的使用
学习单元2 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 胸围和体重的测量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随年龄增长,胸廊的横径增长迅速,1岁左 右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12~21个月时胸 围超过头围。 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营养状况好则提前, 反之则推迟。 若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考虑营养不 良或胸廊、肺发育不良。
(3)婴幼儿体重测量
体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它主要反 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 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 价的常用指标。 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专门的婴幼儿体重磅秤, 其最大载重量为50kg。若没有,则可用成 人体重测量计,采用减差法。
2、婴幼儿身长、顶-臀长、头围、胸围、 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1)婴幼儿身长、顶-臀长测量 身长测量方法:进行身高测定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 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地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 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 住其双膝,将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 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顶-臀长测量方法:进行头顶至臀长测量时,被测婴幼儿脱 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地板中线上。由一名 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滑板紧贴婴幼儿骶骨。 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 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 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校准 压力符合规定标准 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 下组织捏起,右手握住皮褶计测量距离左手拇指捏 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 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充分夹住皮 褶。 在皮褶计指针迅速回落时立即读数。 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 结果。
学习单元2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 消化道分泌液、大量细菌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
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 瘤等情况。 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可间接的判断胃肠、胰腺、 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 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进行营养代谢实验。
意义:对应儿童的坐高和身高。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2)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头围的测量: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 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 映颅内容量的大小。采用软尺测量,婴幼儿可采取 坐位或仰卧位。 胸围的测量:胸围是指从双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 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采用软尺测量,婴幼儿 可采取仰卧位。 意义: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最常用的横向 测量指标。通过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观 察其头尾和胸围的交叉年龄并与实际年龄比较,对 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学习单元3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上臂围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与体重密切 相关。 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较好的指标,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等,可分别 代表肢体和躯干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 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有重要意义。
1、上臂的解剖学
2、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3、粪便用于营养学研究的意义
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氮平衡法)。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氮平衡法) 。 研究人体矿物质(钙、铁、锌)的需要量。 评价食物中矿物质的吸收率以及影响矿物质 吸收的因素。 监测体内矿物质随粪便的排泄情况。
工作准备
收集容器:干净的广口瓶,用纸盒收集则要 有蜡纸外包装和紧密封口,有盖的塑料容器、 玻璃容器。应有棉签或竹签辅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