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拼色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有关缤纷色彩的课程设计

有关缤纷色彩的课程设计

有关缤纷色彩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缤纷色彩,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提高对色彩美学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调配,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色彩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为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色彩设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缤纷色彩,培养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创作潜能。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色彩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3.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的色彩基础知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中高年级,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创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互动、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色彩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本概念: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三原色、间色、复色。

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搭配、相似色搭配、互补色搭配;色彩冷暖、色彩面积、色彩节奏。

3. 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日常生活场景。

4. 色彩创作实践:色彩调配、色彩画创作、色彩设计。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色彩基本概念,介绍色彩三原色、间色、复色,进行简单的色彩调配实践。

第二课时:学习色彩搭配原则,分析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搭配,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课时:探讨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的色彩搭配。

第四课时:进行色彩创作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色彩画创作,并进行展示交流。

21种色彩搭配课程设计

21种色彩搭配课程设计

21种色彩搭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21种基本色彩搭配原理,理解色彩搭配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不同色彩搭配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如对比、和谐等。

3. 学生能了解色彩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色彩搭配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2. 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色彩搭配,提升个人审美品味。

3. 学生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2. 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创造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素养。

3. 学生通过色彩搭配的学习,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视觉艺术领域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色彩搭配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回顾:色彩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明度与纯度等基本概念。

2. 色彩搭配原理:介绍21种色彩搭配方法,如单色搭配、近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分析各种搭配的视觉效果。

- 单色搭配:以单一色彩为基础,通过调整明度、纯度进行搭配。

- 近似色搭配:选择色环上相邻的颜色进行搭配,产生和谐的效果。

- 对比色搭配:选择色环上相对的颜色进行搭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3. 实践应用:将色彩搭配原理应用于实际作品创作和生活中,如绘画、设计、服装搭配等。

- 创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色彩搭配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提升作品美感。

- 生活应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案例,使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

拼色与仿色课程设计

拼色与仿色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题名称:拼色与仿色课程设计姓名:葛立仁班级:轻化工程10(01)班学号: 41001030121 指导教师:王雪燕焦林习智华目录摘要 (1)1前言 (2)2 试验原理 (3)2.1 拼色 (3)2.1.1 拼色原理 (3)2.1.2 拼色基本原则 (3)2.2 仿色 (4)2.2.1 仿色的基本方法 (4)2.3 毛织物酸性染料染色机理 (5)2.4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机理 (5)3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6)3.1 实验材料 (6)3.2 实验器材 (6)3.3 实验药品 (7)3.4拼色实验方法 (7)3.4.1 拼色实验配方确定 (7)3.4.2 染料母液浓度和染色工艺确定 (9)3.4.3 染色打样,整理贴样 (10)3.5 仿色实验 (10)3.5.1 仿色实验配方的确定 (10)3.5.2 染料母液浓度的选择 (10)3.5.3 染色工艺的确定 (10)4 结果与讨论 (11)4.1 三角形色卡的分析与讨论 (12)4.1.1 三角形色卡反应的信息 (12)4.1.2 所制得的三角形色卡所反映的问题 (12)4.2 仿色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2)4.2.1 标样1的仿色分析 (13)4.2.2 标样2的仿色分析 (13)4.2.3 仿色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3)5 结束语 (13)染整加工中,实践很重要,而打样便是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实验首先通过酸性染料染羊毛织物来制作三角形色卡,在实验中了解颜色之间在色光上的差异;然后分析样品的颜色,通过比色卡确定样品的颜色,最后通过活性染料染丝光棉布的方式进行仿色实验。

本次实验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酸性染料三原色拼色样卡制作包括拼色工作基本步骤、三原色染料选择、拼色原理、拼色处方方案制定、染色工艺流程等。

活性染料的仿色实验包括活性染料的选择、仿色配方的确定、染色工艺流程的确定等。

儿童拼布课程方案模板

儿童拼布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儿童拼布创意手工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增强儿童的颜色识别和搭配能力。

4. 培养儿童的耐心和专注力。

5. 促进亲子互动,增进家庭关系。

三、课程对象3-12岁儿童四、课程时间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五、课程地点室内教室或户外活动区六、课程内容1. 课程准备- 教具准备:拼布材料、剪刀、针线、尺子、布书等。

- 环境布置:布置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准备足够的学习空间。

2. 课程实施(1)导入环节(10分钟)- 老师通过讲述拼布故事,激发儿童兴趣。

- 介绍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2)基础知识学习(20分钟)- 学习拼布的基本技巧,如剪裁、缝合等。

- 讲解颜色的搭配原则和技巧。

(3)实践操作(40分钟)- 老师示范拼布作品制作过程,儿童跟随学习。

- 儿童分组进行拼布实践,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儿童展示自己的拼布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老师对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总结与反馈(10分钟)- 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

- 收集儿童和家长对课程的反馈意见。

3. 课程延伸- 鼓励儿童将拼布作品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制作布书、装饰品等。

- 定期举办拼布作品展览,展示儿童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评估1. 观察儿童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估儿童对拼布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儿童和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

八、课程特色1. 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儿童动手能力。

3. 结合审美教育,培养儿童审美情趣。

4. 强化亲子互动,增进家庭关系。

九、课程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2. 教具准备齐全,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参与课程。

3. 老师需具备一定的拼布技能和教学经验。

4. 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本课程方案旨在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拼布创意手工学习环境,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拼板配色教学设计方案

拼板配色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板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通过拼板配色,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拼板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 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搭配原则。

3. 拼板配色的创意实践。

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拼板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拼板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制作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拼板,它是由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板拼接而成的艺术品。

”(二)讲解拼板制作方法1. 教师示范拼板制作过程,包括裁剪、拼接、装饰等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了解拼板制作的技巧。

(三)色彩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并举例说明。

2. 教师讲解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等。

(四)拼板配色创意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植物、风景等。

2.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拼板配色方案。

3. 学生动手制作拼板,将设计好的配色方案付诸实践。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拼板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拼板作品。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拼板配色过程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八、课后拓展1.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拼板素材,丰富自己的拼板作品。

2. 学生可尝试将拼板配色应用于其他艺术创作领域,如绘画、手工等。

小班色彩融合课程设计教案

小班色彩融合课程设计教案

小班色彩融合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三原色、间色和复色的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色彩融合的方法,了解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3. 学生能够认识并运用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提高对绘画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水彩、蜡笔等绘画工具进行色彩融合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提高绘画表现力。

3. 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色彩融合,培养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欣赏和借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现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班色彩融合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学生特点:小班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对色彩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掌握色彩知识,提高绘画技能,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本概念:三原色、间色、复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融合方法:混色、叠色、渐变色等技巧,以及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3. 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等。

4. 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蜡笔、彩色铅笔等,了解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介绍色彩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原色、间色和复色。

第二课时:讲解色彩融合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混色、叠色、渐变色实践操作。

第三课时:分析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以优秀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第四课时:绘画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colours课程设计

colours课程设计

colour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色彩理论,识别并命名12种基本颜色。

2. 学生能够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包括三原色概念和二次色形成。

3. 学生能够描述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颜色创作出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的画作。

2. 学生能够通过混合颜色,创造出新的颜色,并应用于绘画实践中。

3. 学生能够利用颜色搭配知识,为日常生活或学习场景增添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激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色彩表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通过色彩学习,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的色彩基础知识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1. 色彩基本理论:包括颜色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辨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色彩的世界”,第1-2节。

2. 色彩混合原理:三原色及其混合产生的二次色,以及色彩的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

教材章节:第一章“色彩的世界”,第3-4节。

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不同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影响,探讨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象征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色彩的世界”,第5节。

4. 实践操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色彩的运用”,第6-8节。

5. 色彩搭配技巧:学习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搭配,并应用于实际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色彩的运用”,第9节。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色彩基本理论和情感表达。

幼儿园美学教育: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

幼儿园美学教育: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

幼儿园美学教育: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美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其中,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作为美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幼儿园美学教育: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为主题,围绕着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探讨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案设计1.教育目标在进行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的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既包括了学生在色彩认知方面的提高,也包括了在创意设计方面的启发。

在以色彩混搭为主题的教案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在色彩搭配和想象创意上有所突破。

2. 教学内容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

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的内容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色彩的认知和创意设计。

可以通过色彩游戏、色彩故事、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色彩,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教学方法在教案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小组合作等形式,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色彩和创意的热情。

三、实施过程1. 活动设计在实施教案过程中,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的活动设计应当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色彩秀、色彩拼贴、创意绘画等,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色彩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师引导教师在教案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色彩混搭创意设计教案中,教师需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幼儿,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色彩,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教学反思在教案实施结束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色彩搭配效果图课程设计

色彩搭配效果图课程设计

色彩搭配效果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如对比、和谐、强调等。

3. 学生能够了解色彩搭配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色彩搭配效果图。

2.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搭配技巧,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和设计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色彩搭配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视觉艺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作品。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色彩搭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生活品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视觉艺术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有基本的认识,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

3.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本原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环、色彩对比与和谐。

2. 色彩搭配原则:类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互补色搭配、冷暖色搭配等。

3. 色彩搭配效果:强调、平衡、层次、节奏等视觉效果的实现方法。

4. 色彩搭配应用:分析课本中色彩搭配案例,如广告设计、海报设计、插画等。

5. 实践操作:色彩搭配效果图的绘制,包括选色、搭配、调整和优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色彩基本原理及色彩搭配原则的学习。

第二课时:分析课本中的色彩搭配案例,讲解不同搭配方法及其效果。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效果图的绘制。

第四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学习,提高色彩搭配能力。

教学内容进度:1. 第一节课:完成色彩基本原理及色彩搭配原则的学习。

2. 第二节课:分析课本案例,讲解搭配方法及其效果。

大班颜色搭配课程设计

大班颜色搭配课程设计

大班颜色搭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大班的学生掌握基本的颜色搭配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三种以上的颜色搭配原则,理解颜色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两组颜色的搭配,并能够解释搭配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颜色搭配的乐趣,增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颜色搭配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颜色搭配的基本原则,介绍对比色、协调色和互补色等概念。

2.第二课时:颜色搭配的实际应用,学生动手实践,进行颜色搭配练习。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和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颜色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颜色搭配练习。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班颜色搭配教程》2.多媒体资料:颜色搭配的图片、视频等3.实验设备:色卡、画纸、画笔等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并给予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的颜色搭配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进行批改和评价。

3.考试:安排一次颜色搭配知识的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教学时间: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3.教学地点:教室。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差异化教学措施:1.学习风格: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视觉、动手操作等,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2.兴趣:引入与颜色搭配相关的有趣话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创意配色课程设计

幼儿园创意配色课程设计

幼儿园创意配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色彩概念,掌握三原色、间色以及冷暖色的辨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颜色搭配的效果,如对比色、相近色等,并说出其给视觉带来的不同感受。

3. 学生能够记忆至少三种常见的配色原则,并能在作品中恰当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混色实验,实践色彩的调配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配色原则,独立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提升艺术创作技能。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成就感。

3. 学生通过创意配色,学会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生特点:幼儿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鲜艳的色彩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表达。

同时,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幼儿园美术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幼儿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 三原色、间色的认识与区分。

- 暖色、冷色的概念及其视觉感受。

2. 色彩搭配原则:- 对比色、相近色的搭配效果。

- 配色原则的讲解与实践,如色彩平衡、色彩节奏等。

3. 创意配色实践:- 混色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奥秘。

- 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所学配色原则。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课:导入色彩基础知识,进行三原色、间色的辨识。

- 第二节课:介绍暖色、冷色,让学生实践冷暖色搭配。

- 第三节课:讲解对比色、相近色的搭配原则,进行创作指导。

拼色连衣裙教学设计方案

拼色连衣裙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色连衣裙的起源、特点和设计风格。

2. 学习拼色连衣裙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拼色连衣裙的起源与发展2. 拼色连衣裙的设计原则3. 拼色连衣裙的设计技巧4. 拼色连衣裙的制作流程5. 拼色连衣裙的搭配与穿着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拼色连衣裙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 介绍拼色连衣裙的起源与发展教师简要介绍拼色连衣裙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

3. 学习拼色连衣裙的设计原则教师讲解拼色连衣裙的设计原则,如色彩搭配、图案选择、面料运用等。

4. 学习拼色连衣裙的设计技巧教师展示优秀拼色连衣裙作品,分析其设计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5. 拼色连衣裙的制作流程教师讲解拼色连衣裙的制作流程,包括面料准备、裁剪、缝制等步骤。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拼色连衣裙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学生互评。

8. 拼色连衣裙的搭配与穿着技巧教师讲解拼色连衣裙的搭配与穿着技巧,提高学生的时尚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拼色连衣裙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2. 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裁剪、缝制等技能。

3. 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和时尚感。

4.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拼色连衣裙图片、视频资料2. 设计手册、教材3. 面料、缝纫工具等实践材料六、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演示、实践、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拼色连衣裙的设计与制作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服装设计行业打下基础。

拼色石膏画教学设计方案

拼色石膏画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色石膏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拼色石膏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拼色石膏画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 拼色石膏画的创意设计。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拼色石膏画的基本概念、制作步骤、技巧等。

2. 教学工具:石膏板、颜料、画笔、砂纸、剪刀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拼色石膏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拼色石膏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拼色石膏画的基本概念、制作步骤、技巧等,让学生对拼色石膏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学生分组,讨论创意设计每组学生讨论并确定一个创意设计,教师给予指导。

4. 制作拼色石膏画(1)学生根据创意设计,将石膏板裁剪成所需的形状。

(2)用画笔在石膏板上涂上底色。

(3)根据设计,用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拼色。

(4)待颜料干透后,用砂纸打磨石膏板表面,使其光滑。

(5)将完成的拼色石膏画进行展示和评价。

5. 评价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拼色石膏画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拼色石膏画的基本概念、制作步骤、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作品的完成质量和创意设计水平。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成长。

跟颜色有关的创意课程设计

跟颜色有关的创意课程设计

跟颜色有关的创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颜色搭配的基本原理,包括色轮的使用、对比色的搭配等。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颜色知识,分析并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颜色运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思维,运用颜色搭配原则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或设计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颜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故事,提高视觉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颜色搭配方案,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激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作观点,培养包容和开放的价值观。

3. 学生通过颜色表达个人情感,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创意美术课程,结合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现自我。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颜色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学生实际操作和作品展示为主要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颜色基础知识:色轮的认识,包括原色、间色、对比色和互补色;颜色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色轮与颜色搭配”。

2. 颜色的情感和文化意义:探讨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和文化象征,分析生活中颜色运用的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色彩的世界”,第四节“颜色的情感与文化”。

3. 创意颜色搭配:学习颜色搭配原则,进行创意绘画或设计作品的创作实践。

教材章节:第三章“色彩的搭配”,第一节“颜色搭配的原则与方法”。

4. 小组合作创作:分组讨论颜色搭配方案,共同完成一幅画作或设计作品。

几何拼色艺术画教案设计

几何拼色艺术画教案设计

几何拼色艺术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几何拼色艺术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几何形状和颜色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如何使用几何形状和颜色创作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几何形状和颜色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分析和讨论几何形状和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3. 学习使用几何形状和颜色进行拼贴艺术创作。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几何形状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2.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形状和颜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几何形状的基本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解释颜色的基本概念,如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展示一些几何拼色艺术画作品,并解释它们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2. 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些几何形状和颜色的纸片,让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拼贴,创作自己的几何拼色艺术画。

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组合和颜色搭配。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几何拼色艺术画,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设计理念。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几何拼色艺术画的创作过程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思考几何形状和颜色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资源:1. 几何形状和颜色的图片。

2. 几何形状和颜色的纸片。

3. 几何拼色艺术画作品的图片。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几何拼色艺术画作品,包括构图、色彩运用和创意程度。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艺术家来班级进行艺术创作讲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让他们欣赏和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

红黄蓝的课程设计

红黄蓝的课程设计

红黄蓝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二次色,并了解色彩调配的基本原则。

3. 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红黄蓝三原色的实例,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创作,展现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色彩混合技巧,提升绘画表现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分析并评价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作品。

3. 学生通过学习红黄蓝三原色,认识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审美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的色彩基础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色彩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结合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奥秘》内容,组织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红黄蓝三原色的概念及其特点。

- 二次色的形成及色彩调配方法。

- 分析生活中红黄蓝三原色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 理解红黄蓝三原色与二次色之间的关系。

- 掌握色彩调配技巧,运用到实际绘画创作中。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 导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 新课内容:介绍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探讨其特点。

-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创作,体验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对红黄蓝三原色的理解。

颜色配对整合课程教案

颜色配对整合课程教案

颜色配对整合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包括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2. 能够掌握颜色的概念和分类,包括主色、辅色、中性色等;3. 能够理解颜色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情绪、文化、心理等方面;4. 能够运用颜色配对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出具有美感和视觉效果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

1. 颜色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1.1 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和作用;1.2 颜色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主色、辅色、中性色等。

2. 颜色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2.1 颜色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2.2 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的象征意义;2.3 颜色在设计和艺术中的应用。

3. 颜色配对的原则和方法。

3.1 对比原则,冷暖色对比、明暗对比、色相对比等;3.2 和谐原则,类似色配对、互补色配对、三角色配对等;3.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颜色配对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理论学习。

2.1 介绍颜色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颜色的构成和分类;2.2 分析颜色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2.3 讲解颜色配对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掌握颜色搭配的技巧和要点。

3. 实践操作。

3.1 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颜色配对练习,通过搭配不同颜色的组合,感受颜色在视觉上的效果;3.2 给学生布置设计作业,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颜色配对原则和方法,设计出具有美感和视觉效果的作品。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言,评价他们对颜色配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设计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颜色搭配的合理性、美感程度和视觉效果等方面。

3. 学习反思。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颜色配对的难点和收获,以及对今后学习和实践的启发和思考。

色彩配对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色彩配对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认识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掌握色彩配对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配对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色彩配对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将不同色彩进行合理搭配。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配对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色彩卡片、彩色纸、彩笔等。

2. 学生准备:彩色纸、彩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各种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颜色。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色彩吗?色彩有什么作用?3. 引出课题:色彩配对。

(二)新课讲授1.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复合色等。

2. 介绍色彩配对的基本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配对的技巧。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色彩卡片进行配对。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卡片配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配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配对作品,互相评价。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利用彩色纸和彩笔,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画作。

2. 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配对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色彩配对过程中的收获。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色彩配对实例,撰写心得体会。

2. 学生尝试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画作,并展示给家长和同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定制家具配色课程设计

定制家具配色课程设计

定制家具配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定制家具配色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学基础和色彩文化。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常用的配色方案,并能结合家具风格、空间功能和客户需求进行合理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并区分各类家具材质的色彩特性及其对整体配色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套家具配色设计方案,包括色彩选择、搭配和调整。

2. 学生能够使用专业软件(如Photoshop、AutoCAD等)进行家具配色效果图的绘制和展示。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专长,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家具配色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具配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色彩世界的热情,增强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关注客户需求、关注生活品质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家具配色在家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对实际操作和创意设计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配色原理:色彩三要素、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心理学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色彩基本原理”2. 家具风格与配色:现代风格、北欧风格、中式风格等家具风格的特点及配色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家具风格与配色”3. 常用配色方案:单色搭配、类似色搭配、互补色搭配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家具配色方案与应用”4. 家具材质与色彩:不同材质的家具色彩特性,如实木、板式、金属、布艺等。

手工课色彩搭配教案

手工课色彩搭配教案

手工课色彩搭配教案教案标题:手工课色彩搭配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指导。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色彩搭配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知识讲解:1. 介绍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包括主色、辅助色和中性色的概念。

2. 解释不同色彩在情感和心理上的作用,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3. 展示一些经典的色彩搭配方案,并解释其原因和效果。

示范演示:1. 选择一个具体的手工制作项目,如折纸风车或手绘明信片。

2. 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展示一种色彩搭配方案,并解释每种颜色的作用。

3. 演示制作过程,同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颜色搭配。

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手工制作项目。

2. 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色彩搭配原理,设计自己的颜色方案。

3. 学生开始制作,老师和助教在一旁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色彩搭配是否合理和美观。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的设计师或艺术家来讲解色彩搭配的高级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色彩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场景的色彩搭配,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案评价:1. 学生是否理解了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手工制作时的色彩搭配。

3. 学生的手工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合理的色彩搭配和美感。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的色彩搭配方案。

3. 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手工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论文(本科)题目:酸性染料的拼色实验和直接染料的仿色实验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专业班级:轻化工程07级(1)班指导老师:习智华王雪燕焦林姓名:崔阳学号:40701030108摘要本文采用酸性染料在中性浴的条件下染羊毛,使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同的比例配方对毛线染色,其中有两拼色和三拼色两大类,用三角形的形式制作成色板,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通过根据染料确定织物的染色工艺曲线和配方。

在弱酸浴的条件下对毛线进行试验。

其次是计算染料和织物的对应关系,算出每个色块的染料浓度和助剂添加量,确定处方。

接下来是确定染色的顺序,本实验共分为36组,依次以递增的顺序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每9组为一大组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

最后严格控制染色工艺,准确量取实验所需各助剂用量和时间,做出色板。

本研究是三原色的拼色实验,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逼真,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关键字:酸性染料,拼色,仿色,弱酸性浴,羊毛织物1.前言随着人们日益注重穿着健康和崇尚自然,毛织物作为一类重要纺织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产量很大。

毛织物染色时用的最多的染料是酸性染料,酸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较低、应用广泛。

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

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

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

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

染料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

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第一,“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

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

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刷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

第二,“少量”原则,指拼色时尤其是拼线颜色,染料只数应该尽量少,一般不宜超过三只,这样便于色光的调整和控制,同时对拼色染料的组分(指混合染料)应了解,尽量选用原组分中染料补充或者调整色光。

第三“微调”原则,色光调整是以“余色”为理论依据的。

所以利用余色原理来调整色光只能是微量的,如果用量稍多,色泽变暗,影响鲜艳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色相。

第四,“就近选择”与“一补二全”原则,指拼色时无论是主色还试辅助颜色都应该选择和目标最接近的染料。

同时应尽量选用一只染料获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效果。

本次实验首先通过酸性染料染羊毛织物来制作三角形色卡,在实验中了解颜色之间在色光上的差异;然后分析样品的颜色,通过比色卡确定样品的颜色,最后通过直接染料染丝光棉布的方式进行仿色实验。

2.理论部分2.1毛织物的拼色实验2.1.1毛织物纤维的结构毛纤维是自然界中最早被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素材料之一,其分子组成为α-螺旋结构。

从羊毛纤维的微结构来看,羊毛纤维的蛋白质是由α-角蛋白大分子链叠加而成。

α-角蛋白大分子链是由大量α-氨基酸以一定顺序首尾连接而成的多肽链,多肽链如同沿着圆柱体的表面呈螺旋形卷绕形成具有α-螺旋构象的角蛋白质大分子。

2.1.2.毛织物染色原理酸性染料分子中有磺酸基和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是水溶性染料。

与直接染料相比,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大都比较小,较简单。

根据染料分子结构和染色性能可分为强酸浴酸性染料,弱酸浴酸性染料,中性浴酸性染料。

羊毛的等电点为pH=4.2~4.8。

当染浴的pH值在纤维的等电点以下时,纤维以氨基正离子形式存在,纤维带正电荷,能与染料阴离子以离子键结合而固着在纤维上。

当染浴的pH值在纤维的等电点以上时,纤维以羧基负离子形式存在,染料上染纤维只要是靠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

蛋白质纤维含有氨基和羧基,在水中氨基和羧基发生离解而形成两性离子:+HN—W—COO—3弱酸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常在pH值为4~4.5的弱酸浴中染色,该pH值与羊毛的等电点接近,染料除与纤维发生离子键结合外还能与纤维发生较强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即使在纤维的等电点时染色,染料与纤维之间也能发生离子键结合,因此此时纤维带较多的正电荷,只不过总的净电荷为零。

2.1.3拼色实验介绍拼色介绍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色或者配色。

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

染料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三种色光的染料,用这三原色混拼可以得到色彩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

染料拼色时,由两种原色拼的颜色叫做二次色,当二次色再拼色就得到三次色,它们关系如下:原色品红黄青品红黄二次色红绿蓝红三原色黄灰蓝灰红灰2.2丝光棉布的仿色实验2.2.1仿色实验介绍绝大部分纺织品的颜色都是通过双品或三拼、有的甚至是四拼得到的。

拼色时除了要考虑必须是同类染料、染色性能相近外,还要清楚三原色染料的提升力和三原色拼色的色相,考查染料三原色的提升力和三原色拼色的色相是仿色的基础(仿色即通过选择染料和配比染出标样的色相)染料提升率(单色)实验,是从小到大选择一系列染料用量,使织物染得一系列由浅到深得试样。

以单色实验试样为基础,选择表面深度相近的三元色用量,作为拼色三角的顶点设计处方。

2.2.2仿色实验目的通过仿色实验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色光的变化规律,对颜色拼色实验能有进一步的理解。

拼色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3实验部分3.1主要实验仪器,药品100 mL烧杯,5 mL和10 mL移液管,温度计,表面皿,吸耳球,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烘箱。

羊毛织物,冰醋酸,酸性红B,酸性黄2G,酸性湖兰A,pH试纸,丝光漂白棉布,食盐,平平加O。

3.2实验流程3.2.1拼色实验步骤a)用蒸馏水配制染液溶液,然后再干净的染杯中加入规定量的染料溶液和助剂,刻度转液管量取,补足所需水量。

b)染浴配置完毕后染浴升温至40℃,将已经在50℃中的润湿的羊毛织物挤干后投入染浴中开始染色。

c)染浴以2℃/min的速度逐渐升温至100℃,在100℃染60min,染色完毕后取出试样,用冷水洗,烘干。

3.2.2仿色实验步骤a)用蒸馏水配制染料溶液,然后再干净的染杯中加入规定量的染料溶液,用带刻度的移液管量取,补足所需水量。

染浴配制完毕后,将以润湿的丝光棉布挤干后投入染杯中开始染色。

b)分别在15mim内逐渐升温到90℃,在染色温度染15min后加入1/2食盐,续染15min后加入剩余的1/2量食盐,然后续染15min,逐渐降温至50℃。

染色完毕后取出试样,用冷水洗,烘干。

3.3染色工艺3.3.1酸性染料染羊毛----染色工艺条件及实验处方项目酸性红B 酸性黄2G 酸性湖兰A染料/%(对织物重) 1.4 1.4 1.4冰醋酸/%(对织物重) 4 4 4 浴比1:50pH 4~4.5染色工艺曲线:100℃.60min水洗,烘干染料的配制:实验室所给的染料分别为酸性红B,酸性黄2G和酸性湖兰A。

浓度都是10g/L,换算成mL为0.01g/L。

取20mL稀释至200mL,浓度变为0.001 g/L。

实验要求染料对织物重为1.4%,则1g织物所需染料是0.028g染料,实验所给毛线为每根0.5g,则需要0.014g染料。

则每根毛线需要14 mL(红黄蓝三原色总和)染料。

表一:两拼色实验参数表二:三拼色实验参数3.3.2直接染料对丝光漂白棉布的仿色实验染色工艺条件及实验处方试样编号 1 2 3直接大红- - -直接嫩黄- - - 直接耐晒翠蓝- - - 食盐/g.L-1 4 4 4 平平加O/g.L-1 0.2 0.2 0.2 染色时间/min 60 60 60 染色温度/℃45 45 45 浴比1:50染色工艺曲线:染料的配制:实验室所给的染料分别为直接大红,直接嫩黄,直接耐晒翠蓝。

浓度都是10g/L ,换算成mL 为0.01g/L 。

取20mL 稀释至200mL ,浓度变为0.001 g/L 。

假如实验要求染料对织物重为1.4%,则1g 织物所需染料是0.028g 染料,实验所给棉布每块0.5g ,则需要0.014g 染料。

则每块棉布需要14 mL (红黄蓝三原色总和)染料。

则依照这种方法来计算染料的用量。

3.4实验结果与讨论a) 红色和黄色的拼色过程中,前三组颜色变化不大,从第四组到第八组颜色变化明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b) 黄色和蓝色的拼色过程中,每组的颜色变化差异很大,由浅绿色→绿色→淡蓝→蓝色→深蓝。

实验效果较好。

c) 蓝色和红色的拼色过程中,颜色变化由快到慢,在实验中存在量取的误差,时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d) 在红黄蓝的拼色实验中,颜色变化较明显,实验效果较理想。

e) 由于pH 值是采用pH 试纸来测定的,误差较大,每一大组实验的条件参数也不同,使实验存在误差较大。

f) 所给织物的质量较小,每组羊毛织物的染浴只有25 mL ,染色时间较长,所以有时候织物可能暴露于空气中,使织物呈现染花现象,所以要一直用玻璃棒勤搅拌和适当的补足染浴量。

根据所给布样,大致推测布样是由两拼色组成的,由红和蓝的配色。

根据实验,初步按染料对织物重2.0%—2.8%来拼色。

实验参数如表所示。

15min15min1/2食盐 15min1/2食盐4.实验结果4.1拼色实验4.1.1拼色实验所染织物样品三角形色卡8 910 30 26 3325 6 12 11 13 157 1635 14 36 21 32 2 20 134 18 1 22 28 29 1723 3 5 24 4 31 19 274.1.2拼色实验结论a)通过实验所得的试验样品得知,两原色的拼色实验简单与三原色实验,并且颜色变化较为明显。

b)两原色中黄蓝拼色颜色色泽鲜艳,变化阶段明显,红黄和蓝红的变化颜色都不是很明。

c)三拼色中的三种染料的比例变化不同所染出来的样品的色相,明度,彩度各不相同,但是总体看来是颜色较深。

d)每组实验的变化阶段符合逻辑,实验较为成功。

4.1.3实验注意事项a)羊毛织物染色之前一定要在40℃热水中浸泡10min,以赶走羊毛纤维之间的空气。

b)染色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染料的pH值,要勤用玻璃棒搅拌,要注意及时补充适量水以维持染浴的pH值。

c)染色结束后织物不进行皂煮。

4.2.仿色实验4.2.1仿色实验原样和样品4.2.2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表中参数拼色得来的样品和所给样品颜色接近,色光和颜色深度接近程度较大,确定为大致配方比为红:蓝=4:3.染料对织物重为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