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1.5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2(1)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把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周期表结构、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复习】元素周期律;【引入】把已知的元素按元素周期律排成一个表格,这就是元素周期表。
【展示】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它的编排原则是:根据元素周期律,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排列,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排成一个横行;再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排成一个纵行。
这样就得到我们目前的这个表格,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请大家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有7个横行)【讲评】我们把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所以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
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请大家以第2周期和第3周期的元素为例进行思考。
分析每一周期元素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电子层数相同且等于周期序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①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宏观辨识)2.会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知道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划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体会元素周期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编排原则(1)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每个纵行称为一个族(第8、9、10纵行除外)。
2.结构 (1)周期(即横行)(18个纵行,16个族(1)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 族吗?(2)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排列顺序分析同一周期第ⅡA 族和第ⅢA 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是多少?[提示] (1)不是。
ⅢB 族元素种类最多,因为其包含镧系和锕系元素。
(2)第2、3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
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点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放射性元素除外),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
碱性最强的是CsOH,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
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1)分界线的划分请填写出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内容:①增强②增强③增强④增强⑤Al ⑥Si⑦金属⑧非金属(2)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其主要性质。
2.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1)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硒、硅等。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27中子 1.675×10 1.008 0-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8氢核外电子2.2×10m/s-2-10?乒乓球半径:4×10m;原子半径:n×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新苏教版必修1专题5第1单元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课件(63张)
7
·
双
必
基
备 知
(3)常见族的别称
达 标
·
识
随
自 主
族
别名
预
习
ⅠA 族(除氢外) 碱金属元素
堂 检 测
课
关
ⅦA 族
卤族元素
时
键
分
能 力
核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层 作
心
业
突
破
返 首 页
·
8
·
双
必
基
备 知
3.碱金属的性质
达 标
·
识
随
自 主
(1)物理性质
预
习 元素
Li、Na、K、Rb、Cs(原子序数增大)
堂 检 测
自 主 预 习
堂 检
微点拨:因为 F2 能与 H2O 发生反应(2F2+2H2O===4HF+O2), 测
所以 F2 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卤素单质。
课
关
时
键
分
能 力
层
核
作
心
业
突
破
返 首 页
·
16
·
双
必
基
备
达
知 识
5.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标
随
自 主 预 习
(1)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 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关 相同 除铯外,其余都呈 银白 色,硬度小,延展性好,密度比较
课 时
键
分
能 力
点 _小___,熔点也比较 低 ,导电、导热性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课时2 元素周期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掌握元素周期律。
(2)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比较或者推测元素的性质的强弱。
(3)能够根据实验的事实对元素的性质进行比较。
(4)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性质对比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从而得到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通过材料的阅读分析得到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2)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元素主要性质随着核电荷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及实质。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课前准备实验用品(9个小组分组实验):试剂:金属钠、镁、铝、酚酞溶液、2mol/L盐酸溶液、水仪器及用品:滤纸、小刀、玻璃片、砂纸、烧杯、试管(每组4支)、试管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元素的主要性质是否也会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板书]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指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元素主要体现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元素主要体现元素的非金属性。
[分析]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就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非金属性就弱。
[问题1]那么根据哪些实验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呢或者说是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呢?比如钠、镁、铝。
[学生讨论,总结][点评]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全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反应的难易程度程度(指反应的快慢及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高中化学 1.1.3元素周期律教案 苏教版必修2(1)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律][问题与情境]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对元素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表现出相应的周期性。
[问题与探究]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也呈周期性变化。
⑴ 哪些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
⑵ 得出这一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板书]4.金属性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实验探究1]分别完成钠、镁、铝与水的反应。
如果不反应,可以将镁、铝表面的氧化物除去并加热。
[板书]22222Na H O NaOH H +=+↑ 剧烈反应2222()Mg H O Mg OH H +=+↑ 微弱反应Al 与水不反应(无现象出现)[思考与讨论]上述反应可以说明Na 、Mg 、Al 的金属性顺序吗?这一结论与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在说明问题上,哪一种方法更为准确?[结论]上述反应中钠、镁分别失去一个电子、二个电子,都做还原剂。
从反应的剧烈程度看,失电子能力:钠﹥镁。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用到具体半径数据,属定量方法。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无法用数字比较,属于定性研究。
[实验探究2]但如用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区分镁、铝的金属性,差别并不明显。
现改为用镁,铝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研究相应的差别。
[板书]Mg + 2HCl == MgCl 2 + H 2↑ 比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更剧烈。
[结论]上述反应说明镁比铝更易失电子,金属性更强。
[思考题](1)、上述研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初步得出的结论为,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钠>镁>铝。
把这一事实与碱性强弱顺序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对比,可得出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如何验证这一对应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性?(2)、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预测金属元素之间相互能否置换。
但对钠、镁、铝之间的相互置换却无法用实验加以证实。
试讨论可能的原因。
[板书]金属性越活泼,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苏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应用》word学案
课时3 元素周期表及应用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关系;2、运用直接观察法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历程,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周期类型 周期名称 包含元素种类 短周期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长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1(2)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位于________周期和__________周期。
2、族(七主七副零八族)(1)周期表一共有_________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作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作一族。
(2)主族: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构成的族,符号是_______。
(3)副族:完全由____________元素构成的族,符号是________。
族族类型 符号 列数 7个主族7个副族 第Ⅷ族 0族(二)元素的性质与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分析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_____→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得电子能力____→金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 _________________。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______________。
属性_____,非金属性______。
根据下表情况说明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变化的情况2、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得电子能力____→金属性_____,非金属性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案1-新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素养,能识别化学中常见的模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本节课从门捷列夫的故事引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符合了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
同时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于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理念,本节课中设计了多步学生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来编写元素周期表,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所以元素周期表在高中化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量(一般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2、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 1.1.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共16张PPT)
卤族元素
全部都是金属元素的主族是 IIA 。 全部都是非金属元素的主族是 VIIA 。
22 种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短周期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 )
2、短周期元素共有20种元素( × )
3、过渡元素全是长周期元素( √ )
4、过渡元素全是副族元素 ( × )
5、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元
例2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
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
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
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
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
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D)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还原为X
18
长 本周期0族元素减去上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 18
周
32
期
……不完全周期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主族 B:副族
第* 页
0族 族
过渡元素
VIII
族
左二右五七A族,左五右二七B族, 中间隔着第VIII族,最后一列是0族; 八九十列第VIII族,过渡元素BVIII族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 页
碱金属
C. 锶在IIA族,硫酸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 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最高正.价相同 ②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负
(O、F除外) 逐渐 增强. 逐渐 减弱.
③金属性 ④非金属性
价-4→-1(O、F除外) 逐渐 减弱. 逐渐增强.
例1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是HXO4>H2YO4>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课时教学设计
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结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习演绎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发现简史,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二、教学过程[板书] [第四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1][问题情景]把元素按元素周期律排成一个表格,这就是元素周期表。
[问题与探究]周期表中每一行为一个周期,每一列为一个族。
根据已学过的1-18号元素分析,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各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思考讨论](1)、指出周期表中有多少个周期,多少个族。
计算每一周期,每一族各有多少种元素?(2)、参照1-18号元素,指出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练习]依据碳、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必要的内容。
[板书](1)、核电荷数:碳氮(2)、原子半径:碳氮(3)、非金属性:碳氮(4)、氧化性:碳氮气(5)、热稳定性:甲烷氨气(6)、酸性:碳酸硝酸[结论]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随着核电荷递增,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与探究]根据氟、氯、溴、碘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对下列事实给出合理解释(1)、它们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
(2)、它们的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难。
(3)、氯、溴、碘的置换顺序为:氯>溴>碘。
(4)、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氟>氯>溴>碘。
(5)、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氯>溴>碘。
[结论]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 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会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的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就是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得元素在科学家面前呈现出一种系统化的整体图景。
后期经过不断演变成目前这样的元素周期表。
【思考】通过观察上述呈现的现行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其中的编排原则有哪些呢?【讲解】1、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编排原则(1)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3)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
(4)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你来数一数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几个纵行?【讲解】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1)周期: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横向:七横七周期,三短和四长)【展示】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十六族,七主七副Ⅷ和0)①7个主族,依次为I A、II A、……VII A②7个副族,依次为I B、II B、……VII B③1个第Ⅷ族(其中第8、9、10这3个纵行称为第Ⅷ族),④1个0族。
【展示】【讲解】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氦及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称为0族。
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3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案1苏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 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关系;3.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重点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关系【复习巩固】1.从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原子,用元素符号填空(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3)电子层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自主预学】(一).阅读书本第 7-9 页。
(二).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称为周期(1)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 _________________(2)周期类型: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2.族: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纵行(列)称为族(1)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填“相同”“不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一共有____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作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作一族。
主族有个,用表示,如“第七主族”应该表示为:副族有个,用表示,如“第五副族”应该表示为。
二、元素的性质与位置的关系3.同周期4.同主族项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核电荷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得失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______,得电子能力______。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性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___________,负价由________。
5.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区(按照课本第9页问题解决要求填写下表)三、元素周期律的应用6.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和。
四、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阅读)【我的疑惑】a。
高中化学 1.1.5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2(1
[第五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思考与讨论]依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主族元素,副族元素所在的区域。
(2)、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所在的区域,以及二者的分界线。
(3)、了解过渡元素,所在的区域及其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问题情景]铝,硅处在第三周期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两侧。
处于该分界线二侧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问题与探究]已知有如下反应式: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2Al + 6HCl == 2AlCl3 + 3H2↑Si + HCl== 不反应。
3S + 6NaOH == 2Na2S + Na2SO3 + 3H2O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依据上述反应事实,解释铝,硅是否同时具有金属性与非金属。
[结论]:铝的金属性较为明显。
铝、硅、硫、氯单质均可与碱反应。
铝、硅单质与碱反应有氢气产生,明显不同于硫、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说明它们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问题与讨论]为什么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集中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结论]金属一般是导体,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石墨等少数非金属单质例外)。
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其单质适合制造半导体材料。
[问题情景]门捷列夫据其提出的元素周期律,所画出的元素周期表,尚有许多空格。
他认为这些空上述现象表明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能预测未知的事实。
[问题与讨论]各种化学现象中,存在一个重要的规律,这一规律就是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试指出如何根据原子结构的特征,确定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结论]元素电子层数较多,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则金属性较强;元素电子层较少,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则非金属性较强。
[思考题]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
2024-2025年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2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索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以巩固知识点。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元素周期表的PPT、视频和文档等资源,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1.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对原子的组成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转化有一定的认识。
3.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对不同类型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及其应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思考与讨论]
依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主族元素,副族元素所在的区域。
(2)、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所在的区域,以及二者的分界线。
(3)、了解过渡元素,所在的区域及其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问题情景]
铝,硅处在第三周期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两侧。
处于该分界线二侧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问题与探究]
已知有如下反应式: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Si + HCl== 不反应。
3S + 6NaOH == 2Na2S + Na2SO3 + 3H2O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依据上述反应事实,解释铝,硅是否同时具有金属性与非金属。
[结论]:
铝的金属性较为明显。
铝、硅、硫、氯单质均可与碱反应。
铝、硅单质与碱反应有氢气产生,明显不同于硫、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说明它们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问题与讨论]
为什么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集中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
[结论]
金属一般是导体,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石墨等少数非金属单质例外)。
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其单质适合制造半导体材料。
[问题情景]
门捷列夫据其提出的元素周期律,所画出的元素周期表,尚有许多空格。
他认为这些空
上述现象表明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能预测未知的事实。
[问题与讨论]
各种化学现象中,存在一个重要的规律,这一规律就是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试指出如何根据原子结构的特征,确定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结论]
元素电子层数较多,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则金属性较强;元素电子层较少,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则非金属性较强。
[思考题]
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
当物质的某些性质在数量上发生改变,到一定程度后,这些性质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在周期表中,找出对应的现象。
[结论]
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增多,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增多,元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作业]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提出了"八音律"。
他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成表,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的重复,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
下表选取了其中的三个纵列。
试指出:
(1)该表与课本中元素周期表的的主要差别,
(2)该表前三个纵列中的缺陷。
[教学反思]
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既是本单元的精髓,也是本单元教学的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