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案例2

合集下载

经济法律案件案例(3篇)

经济法律案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乙公司(以下简称“被告”)均为国内知名企业,主要从事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双方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原告发现,被告在市场上采用不正当手段,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事实2018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与原告的产品高度相似,且被告在宣传中使用了与原告相同的产品名称和包装设计。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权和著作权,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具体事实如下:1. 被告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了与原告产品包装高度相似的设计,包括颜色、图案和文字。

2. 被告在其产品宣传资料中使用了与原告相同的产品名称,且宣传内容与原告产品宣传内容相似。

3. 被告在市场上以低于原告产品的价格销售产品,导致原告产品销量下降。

三、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

1. 商标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本案中,被告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了与原告相同的产品名称和包装设计,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

2. 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6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本案中,被告在其产品宣传资料中使用了与原告相同的产品名称和宣传内容,构成对原告著作权的侵犯。

3. 不正当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本案中,被告在市场上以低于原告产品的价格销售产品,且宣传内容与原告产品宣传内容相似,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权,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关于经济法学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经济法学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XX公司垄断案”为例,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对本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与完善。

二、案情简介XX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

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XX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逐渐在行业内形成垄断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竞争对手开始质疑XX公司的垄断行为,并向我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举报。

经调查,市场监管总局认定XX公司存在以下垄断行为:1.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下游企业进行不公平的交易条件;2. 限制、排除其他竞争对手,损害消费者利益;3. 拖延技术升级,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 责令XX公司停止垄断行为;2. 处以XX公司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0%的罚款;3. 要求XX公司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推动行业竞争。

三、经济法学分析(一)垄断行为的认定1. 市场支配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条,垄断行为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等。

本案中,XX公司凭借其在电子产品市场的强大实力,对下游企业进行不公平的交易条件,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市场支配地位。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本案中,XX公司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下游企业进行不公平的交易条件,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3. 限制、排除竞争对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经营者不得限制、排除其他竞争对手。

本案中,XX公司通过限制、排除其他竞争对手,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反垄断法的适用1. 反垄断法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法律经济法案例(3篇)

法律经济法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虚假宣传、捂盘惜售、合同欺诈等。

本案例即围绕某房地产公司虚假宣传引发的纠纷展开。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在市中心开发了一处名为“XX国际”的住宅项目。

该项目地处繁华地段,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吸引了众多购房者关注。

甲公司为了提高项目知名度,采取了多种宣传手段,包括在各大媒体发布广告、举办开盘仪式等。

在宣传过程中,甲公司声称“XX国际”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 项目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2. 房屋户型设计独特,绿化率高达40%;3. 价格合理,极具投资价值。

然而,在购房者实地考察后,发现实际情况与甲公司的宣传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1. 项目周边交通不便,距离市中心较远,配套设施不齐全;2. 房屋户型设计一般,绿化率不足30%;3. 价格虚高,不具备投资价值。

因此,部分购房者对甲公司提起诉讼,要求退还购房款、赔偿损失。

三、法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甲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对项目周边环境、房屋设计、价格等方面进行虚假宣传,已构成虚假广告。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本案中,甲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3. 合同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法律典型案例及答案(3篇)

经济法律典型案例及答案(3篇)

第1篇案例一: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案情简介: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其研发的某款软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技术优势。

2010年,原告发现被告(以下简称“被告”)公司未经许可,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与原告软件功能相同的技术,且被告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的软件技术构成商业秘密,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答案:1. 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1)不为公众所知悉;(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3)具有实用性;(4)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3. 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包括:(1)停止侵权行为;(2)赔偿损失;(3)消除影响;(4)处以罚款。

案例二:某公司与供应商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某公司与供应商签订了一份货物供应合同,约定供应商在一个月内向公司提供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供应商未能按期交货,导致公司生产线中断,造成经济损失。

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供应商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供应商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交货义务,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法院判决供应商支付公司违约金人民币5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答案:1. 合同的定义: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 合同的订立原则:(1)自愿原则;(2)公平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4)合法原则。

3.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经济法案例大全

经济法案例大全

经济法案例大全一、《合同法》相关案例1. 李某与张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但张某未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李某遭受经济损失。

李某可以依法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2.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供应合同,B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供货,给A公司造成了生产中断和市场损失。

A公司可以向B公司索赔。

3. C先生在网上购买商品,但商品与网店介绍的不符。

C先生可以依据《网络交易相关法规》的规定,要求退款或者赔偿损失。

二、《公司法》相关案例1. D公司董事长违法挪用公司资金,在未经董事会决议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受到了公司的损失。

公司可以依法向董事长追究法律责任。

2. E公司未依法履行会计报告义务,逃避了税收监管。

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E公司进行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

3. F公司进行虚假宣传,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F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同时相关主管部门也可以依法对F公司进行处罚。

三、《劳动法》相关案例1. G公司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员工加班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 H先生在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所致受伤,但公司未及时支付医疗费用和工伤赔偿金,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H先生可以向劳动监督部门投诉并要求公司赔偿。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案例1. I女士购买了一款手机,但使用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要求退款或换货,商家拒绝。

I女士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要求维权。

2. J先生购买了一款假冒名牌商品,影响了J先生的合法权益。

J先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要求制止假冒行为并获得赔偿。

以上案例仅为举例,实际的经济法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都突出了法律在经济领域中的保护作用,为公民、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经济法学法律案例(3篇)

经济法学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5月,XX市环保局在对XX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1. 污水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行,导致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 废气处理设施存在损坏,导致废气超标排放;3. 未按规定设置环境监测设施,无法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监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XX市环保局依法对XX公司作出了以下行政处罚:1. 责令立即停止环境违法行为;2. 罚款人民币50万元;3. 责令整改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处理设施;4. 责令在规定时间内设置环境监测设施。

XX公司不服上述行政处罚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XX市环保局是否具有对XX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2. XX市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适当?三、法院判决1. 关于XX市环保局是否具有对XX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因此,XX市环保局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具有对XX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职权。

2. 关于XX市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适当(1)关于罚款人民币5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XX市环保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XX公司存在多项环境违法行为,且未按规定进行整改。

因此,罚款人民币50万元是对XX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的合理处罚。

(2)关于责令整改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处理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XX市环保局要求XX公司整改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处理设施,符合法律规定。

(3)关于责令在规定时间内设置环境监测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设置环境监测设施,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

经济法-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二5篇

经济法-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二5篇

经济法-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二5篇第一篇:经济法-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二[案例1] 甲、乙、丙共同设立一普通合伙企业。

合伙协议约定:甲以现金人民币5万元出资,乙以房屋作价人民币8万元出资,丙以劳务作价人民币4万元出资;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

普通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经营,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

2006年8月,甲提出退伙,鉴于当时合伙企业盈利,乙、丙表示同意。

同月,甲办理了退伙结算手续。

2006年9月,丁入伙。

丁入伙后,因经营环境变化,企业严重亏损。

2006年10月,乙、丙、丁决定解散合伙企业,并将合伙企业现有财产价值人民币3万元予以分配,但对未到期的银行贷款未予清偿。

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找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发现该企业已经解散,遂向甲要求偿还全部贷款,甲称自己早已退伙,不负责清偿债务。

银行向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乙表示只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相应数额。

银行向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丙则表示自己是以劳务出资的,不承担偿还贷款义务。

银行向丁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丁称该笔贷款是在自己入伙前发生的,不负责清偿。

问题:(1)甲、乙、丙、丁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应如何清偿?(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甲、乙、丙、丁内部之间应如何分担清偿责任? 答案[案例1](1)甲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故甲对其退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负连带清偿责任。

乙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份额的约定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故乙提出应按约定比例清偿债务的主张不能成立,其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丙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以劳务出资成为合伙人,也应承担合伙人的法律责任,故丙也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丁的主张不能成立。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丁对其入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负连带清偿责任。

经济法法律真实案例(3篇)

经济法法律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10年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住宅项目。

2011年,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对外销售住宅。

张某(以下简称“购房者”)在2012年5月购买了一套位于该住宅项目的房产,并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

合同约定,购房者需在2013年5月前支付全部房款,开发商应在2014年5月前交付房屋。

然而,由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进展缓慢。

2013年11月,开发商未能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

购房者多次与开发商协商,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但开发商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4年3月,购房者将开发商诉至法院,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及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商是否构成违约?2. 购房者主张的违约金及赔偿损失是否合理?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开发商未能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开发商向购房者支付违约金及赔偿损失。

具体来说,法院判决如下:1. 开发商应向购房者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按合同约定的房款总额的5%计算。

2. 开发商应赔偿购房者因延迟交付房屋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装修费用、临时租房费用等,共计人民币5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法法律真实案例,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之间的合同纠纷。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分析要点:1. 违约责任认定:本案中,开发商未能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开发商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违约金及赔偿损失的计算: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计算是本案的关键。

法院在判决中,一方面依据合同约定确定了违约金的数额,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者因延迟交付房屋所造成的损失。

经济法趣味案例

经济法趣味案例

经济法趣味案例下面是关于经济法趣味案例的相关内容:案例一:电子商务公司拒绝履行合同某电子商务公司与客户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在客户付款后发货。

但是,客户已经在规定时间内付款了,电子商务公司却没有发货,并且一直没有给出具体理由。

客户通过法律手段要求电子商务公司履行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经济法分析:电子商务公司在签署合同时,已与客户建立了合同关系。

合同是双方的法律约束,一旦签订就必须履行。

电子商务公司不履行合同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

客户可以通过讨论、协商或者诉讼等方式要求电子商务公司履行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案例二:追偿期限某公司因债务无法偿还,被银行起诉。

法院判决某公司偿还欠款,但是截至判决已经超过了追偿期限。

银行方面认为,某公司已经逾期还款,不能再要求其偿还欠款。

经济法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债务追索法》相关规定,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否则就无法追偿。

如果债权人在追偿期限内没有采取法律行动,则不能继续要求其偿还欠款了。

案例三:劳动合同解除某公司与员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满后双方可以续签或者解除。

在合同期限到期前,公司因为业务调整需要对员工进行调动,但员工拒绝配合,并要求公司一次性支付全部工资及一定的赔偿金。

公司认为员工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因此解除了劳动合同,并拒绝支付赔偿金。

经济法分析:公司与员工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双方的法律约束。

一旦签订就必须履行。

如果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应当向员工提前进行通知,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员工不同意解决方案,则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合同。

在解除合同后,公司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补偿。

否则,公司可能会承担违约责任。

以上是关于经济法趣味案例的相关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只有遵守法律规定,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并维护社会秩序。

【精品】经济法经典案例

【精品】经济法经典案例

经济法【案例1】房地产开发企业甲急欲销售其开发的某住宅区的最后1套别墅,遂打电话向乙、丙、丁发出售房要约,并声明该要约的有效期为1个月.要约发出后第10日,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该别墅,乙支付了全部房款,但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第21日,甲与不知情的丙签订买卖合同并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

第25日,甲又与不知情的丁签订了买卖合同。

第26日,该别墅被意外焚毁。

要求:根据《物权法》、《合同法》的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答案】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在本题中,尽管乙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但不影响甲、乙之间买卖合同的效力。

(2)如果房屋未被焚毁,丙是否有权要求乙搬离房屋?并说明理由。

【答案】丙有权要求乙搬离房屋。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本题中,尽管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且乙已经取得房屋的占有,但由于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乙尚未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而丙已经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丙依法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因此,丙有权要求乙搬离房屋。

(3)丙是否应当承担房屋意外焚毁的风险?并说明理由。

【答案】丙不应承担房屋意外焚毁的风险。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在本题中,由于甲没有向丙交付房屋,因此,丙不应承担房屋意外焚毁的风险。

(4)甲、丁之间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界定?【答案】①甲、丁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在本题中,甲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且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丙已经依法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因此,甲与丁订立买卖合同时,甲不具有处分权,甲、丁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经济类案例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经济类案例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经济类案例案例一:不履行合同事实经过:某某公司与甲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方提供设备维修服务,并支付维修费用。

然而,甲方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某某公司的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某某公司决定向法院起诉甲方,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并承担其他损失。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合同法》,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请求其履行或者支付违约金,并有权要求赔偿其因此所受的损失。

在本案中,甲方未能按时履行合同的维修服务义务,给某某公司造成了损失,因此甲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建议:对于类似的情况,某某公司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应加强对甲方的资质和信用的审查,以降低类似风险的发生。

案例二:商业诽谤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知名餐厅连锁企业,近期不知情的顾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声称该餐厅使用不新鲜食材的诽谤性言论,导致该餐厅的声誉受损严重,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

某某公司决定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侵权责任法》,当他人通过文字、口头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诽谤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公开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在本案中,某某公司所受到的商业诽谤行为给企业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了实质性损失,因此他们有权要求侵权方赔偿相应的损失。

建议:对于类似的商业诽谤事件,某某公司可以首先采取调解等非诉讼方法解决,如调解失败,可以采取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重要的是要保留相关证据,如发言人的言论、受害者的证词、证明经济损失的相关文件等。

案例三:商业租赁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办公室家具租赁企业,与乙方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约定乙方租赁办公室家具一年,每月支付一定的租金。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乙方突然停止支付租金,并拒绝归还办公室家具。

某某公司决定采取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合同法》,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其履行,并可以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经 济 法律关系案例2

经 济 法律关系案例2
3
• 甲、乙、丙分别出资7万元、 8万元和35万 元,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甲、乙 的出资为现金,丙的出资为房产。公司成立 后,又吸收丁出资现金10万元入股。半年后, 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巨额债务。法院在 执行中查明,丙作为出资的房产仅值15万元。 又查明,丙现有可执行的个人财产10万元。 • 【试问】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此应如何处 理? 2
• 请问】 • (1 )江东公司与市机械局的兼并协议在 2002年7月以后是否有效?理由是什么? • (2)江东公司与东风厂在合资成立江风电 器有限公司过程中有何不当行为? • (3)红云开关厂在承包经营期间有何不当 行为?其民事责任由谁来承担? • (4)东风厂破产时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与江 东公司有何关系? • (5)工商银行在本案中有权提出哪些请求? 10
经济法
案例分析2 (企业法律关系)
2014-3-18 1
• 江市甲、乙、丙三企业经协商决定 ,共同投 资创办一家从事生产经营的实业公司。公 司注册资本 110万元,其中甲出资 20万元; 乙 出资15万元,另以实物出资折价18万元;丙出 资10万元,另以土地使用权出资折价 20万元 以及商标使用权出资折价 27 万元。甲受乙、 丙之委托 ,于同年 10月到当地工商行政局办 理登记手续。工商行政局指出了申请人在 出资方面存在不妥当之处并予以纠正。同 年12月,实业公司董事长江平与一港商谈妥 , 拟在江市建立一合资企业。该合营企业注
8
• 甲和乙是某市甘之泉饮料有限公司的董事。 2003 年2月,甲、乙二人又和丙合伙办了一家饮料厂,生 产“红豆牌”饮料,其产品与甘之泉饮料有限公司 生产的“绿豆牌”饮料相差不多,口味、选料、技 术基本相同。同年3月,甘之泉公司发现了甲、乙 另办饮料厂的行为,经董事会罢免了甲、乙的董事 职务,同时要求甲、乙将其在经营饮料厂期间的所 得收入10万元交回公司。甲、乙不同意,辩称:两 厂生产的饮料品牌不同,互不干扰,我们的劳动收入 为什么要交回公司?于是公司董事会决定向法院 起诉。 • 【试问】 • ( 1 )甲、乙的理由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 ( 2 )公司董事会的行为是否恰当?5

法律讲堂经济法案例分享(3篇)

法律讲堂经济法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律关系日益复杂,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

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普及经济法律知识,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经济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法律借鉴。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合同纠纷案情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收到货款后10日内将货物发至甲公司指定地点。

然而,乙公司在收到货款后并未按约定发货,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乙公司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合同纠纷,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双方应明确约定合同条款,避免因条款模糊而引发纠纷。

同时,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约定执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案例二:不正当竞争案情简介:丙公司发现丁公司在其销售的某品牌产品上使用了与其公司注册商标相同的标识,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丁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此,法院判决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丙公司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不正当竞争,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3. 案例三:劳动争议案情简介:戊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部分员工对公司的裁员决定提出异议,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裁员。

经济法律案例经典(3篇)

经济法律案例经典(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股东为乙、丙、丁三人,分别持股40%、30%、30%。

2015年,甲公司经营不善,负债累累。

乙股东为了偿还债务,决定将其持有的40%股权转让给戊公司(以下简称“戊公司”)。

乙股东与戊公司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乙股东将其持有的甲公司40%股权转让给戊公司,股权转让价格为500万元,股权转让款在签订协议之日起一个月内支付完毕。

同时,甲公司其他股东丙、丁对此事表示同意。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戊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然而,甲公司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

2016年,甲公司宣布破产。

此时,丙、丁股东认为乙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并要求戊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

双方就此产生纠纷。

二、争议焦点1. 乙股东是否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2. 丙、丁股东是否有权撤销股权转让协议?3. 戊公司是否应当返还股权转让款?三、法院判决1. 乙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

2. 丙、丁股东无权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3. 戊公司无需返还股权转让款。

四、判决理由1. 乙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乙股东将其持有的甲公司40%股权转让给戊公司,股权转让价格合理,且甲公司其他股东丙、丁对此事表示同意。

乙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未隐瞒甲公司经营状况,也未对戊公司进行欺诈。

因此,乙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

2. 丙、丁股东无权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是甲公司股东之间的真实意思表示,且甲公司其他股东丙、丁对此事表示同意。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戊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由于乙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丙、丁股东无权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关于经济法律经典案例(3篇)

关于经济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自1892年可口可乐诞生以来,两家公司一直在市场竞争中相互竞争。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家公司也经常出现纠纷。

本文将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商标侵权纠纷为例,探讨经济法律在解决商业纠纷中的作用。

二、案件概述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发现百事可乐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擅自使用其商标“Coca-Cola”,并涉嫌侵犯其商标权。

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口可乐公司向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起商标侵权诉讼。

三、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百事可乐公司是否构成对可口可乐公司商标权的侵犯。

1. 百事可乐公司是否擅自使用可口可乐公司的商标?2. 百事可乐公司的行为是否具有商业性?3. 百事可乐公司的行为是否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四、案件审理过程1. 初审阶段在初审阶段,可口可乐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证明百事可乐公司在其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使用了“Coca-Cola”商标。

同时,可口可乐公司还提交了相关消费者调查报告,证明百事可乐公司的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

2. 上诉阶段百事可乐公司不服初审结果,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在二审过程中,双方就案件焦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3. 审判结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百事可乐公司在其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使用了“Coca-Cola”商标,具有商业性,且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

因此,法院判决百事可乐公司侵犯可口可乐公司的商标权,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可口可乐公司经济损失。

五、案例分析1. 商标侵权认定本案中,法院认定百事可乐公司构成商标侵权的主要依据有:(1)百事可乐公司使用了与可口可乐公司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2)百事可乐公司的行为具有商业性;(3)百事可乐公司的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

2. 经济法律在解决商业纠纷中的作用本案中,经济法律在解决商业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明确商标权的法律地位,保障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2)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3)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企业法治意识。

经济法案例

经济法案例

经济法案例经济法案例一2012年7月18日,张士群和妻子一同到镇农贸市场上购物。

路过肉摊时,张士群发现个体户刘勇摊上的猪肉水汪汪,格外新鲜好看。

根据从报刊上学到的知识,张士群断定这批猪肉注了水。

但是很多顾客没有这些知识和经验,见这些猪肉颜色好就纷纷购买。

张士群觉得有责任将自己的怀疑告诉有关部门。

张士群和妻子匆匆赶到镇工商所,向值班所长报告了这一情况。

所长带着两位工作人员迅速至农贸市场。

经检验发现,刘勇所售猪肉果然是注水猪肉,而且所注之水相当肮脏。

镇工商所立即封存该批猪肉并予没收;同时没收刘勇的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250元;对卖出的注水猪肉,作退货处理。

问:张士群的做法对吗?答案:本案涉及到消费者的监督检举权。

张士群的做法是对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5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这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的监督权。

消费者监督权的主体,既可以是直接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也可以是其他与之无关的人,也就是说,非受害人也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权利。

本案中的张士群并非受害人,但是,他凭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举了个体商贩刘勇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正确行使了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应当受到社会鼓励和支持。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是哪一单位、哪一部门或者哪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参与其中的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每个消费者除了积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外,还应当对整个社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予以关注,途径之一就是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国家有关部门、消费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积极配合、支持消费者进行的监督行为。

经济法案例二居住某市南区的唐某向本市电信局支付2000元初装费安装电话一部。

2个月后,唐某发现话费单上出现自己从未打过的长途电话,话费150余元,遂找电信局交涉,经查系电信局设备技术故障所致,唐某多次要求电信局作进一步的解释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此类事情,电信局未予确认。

法律经济法案例(3篇)

法律经济法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08年取得某市某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与某市规划局(以下简称“规划局”)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合同约定,开发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该地块的开发建设,并取得相应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然而,在开发商完成了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后,规划局以该地块的规划用途与原合同约定不符为由,要求开发商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并重新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开发商认为,其已按照原合同约定进行了开发建设,且已取得相应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局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双方就土地使用权纠纷问题多次协商未果,开发商遂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规划局履行合同,允许其继续进行开发建设。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局要求开发商重新进行规划设计的行为是否合法?2. 开发商已取得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否有效?3. 规划局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开发商的合法权益?三、法院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1. 关于规划局要求重新规划设计的行为是否合法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规划标准,并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规划局作为负责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机关,有权对规划进行管理和调整。

在本案中,规划局要求开发商重新进行规划设计,是为了确保该地块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规划标准,其行为具有合法性。

2. 关于开发商已取得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否有效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

在本案中,开发商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该许可证是在原规划设计基础上取得的。

由于规划局要求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原规划许可证已不再适用。

因此,开发商已取得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无效。

3. 关于规划局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法院认为,规划局要求开发商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虽然给开发商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损失,但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第一篇:经济法(案例分析)五、案例分析1.刘某为某一合伙企业人之一,因其身体状况欠佳,故决定退出该合伙企业,并按规定提前30日通知了其他合伙人。

这期间,另一合伙人以该合伙企业名义与某电器公司签订了代销电冰箱的合同。

徐某有销售电器经验,故要求加入该合伙企业,提出只负责销售,并须给其一定的利润提成,其他合伙人口头表示认可,从此徐某便以该合伙企业的名义到处活动。

刘某在办理退伙事宜时,因合伙企业与电器公司供销电冰箱的合同刚签定不久,故未将此合同有关事宜进行结算,刘某退伙后,即去外地看病。

该合伙企业在原来的经营过程中,因违法经营问题严重,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导致该合伙企业解散。

电器公司得知该合伙企业解散的消息后,即向法院起诉,请求该合伙企业偿还代销电冰箱的款项。

问:(1)刘某退伙是否有效?刘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是否还应承担责任?为什么?(2)在该案的诉讼活动中,徐某可否被列为被告?为什么?(3)徐某以合伙企业名义到处活动的性质应如何认定?答:(1)刘某退伙有效。

法律规定:合伙企业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刘某对台伙企业的债务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律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刘某尚未退出合伙企业时,代销电冰箱的合同已正式签订,且在刘某办理退伙事宜时,也未将此合同有关的债权、债务进行结算。

因此,刘某对此项债务应承担连带责任。

(2)徐某不能被列为被告。

法律规定,新合伙人人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

本案中徐某要求人伙,而其他合伙人只口头表示认可,外未正式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因此徐某并非合伙人。

(3)徐某的行为是委托代理行为而不是执行合伙事务。

代理是指代理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法律中的经济案例(3篇)

法律中的经济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2010年,公司股东王某、李某、张某共同决定将公司股权转让给刘某。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刘某支付了股权转让款,并取得了XX公司的全部股权。

然而,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王某、李某、张某与刘某就股权转让款的支付方式和股权交割时间产生了纠纷。

二、案件经过1.股权转让协议签订2010年,王某、李某、张某与刘某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XX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刘某。

协议中明确约定了股权转让款为1000万元,支付方式为分期支付,首期支付500万元,剩余500万元在股权交割后支付。

股权交割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2.首期股权转让款支付刘某按照协议约定,于2010年10月1日支付了首期股权转让款500万元。

王某、李某、张某收到款项后,向刘某出具了收条。

3.股权交割时间争议2010年12月31日,王某、李某、张某要求刘某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股权交割。

然而,刘某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进行股权交割。

王某、李某、张某多次与刘某协商,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

4.诉讼请求王某、李某、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刘某按照协议约定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500万元,并办理股权交割手续。

三、法院审理1.法院认定事实法院经审理查明,王某、李某、张某与刘某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义务。

刘某已支付首期股权转让款500万元,但未按约定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也未办理股权交割手续。

2.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刘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王某、李某、张某剩余股权转让款500万元,并办理股权交割手续。

四、案件评析1.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股权转让协议是股权转让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产物,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中,王某、李某、张某与刘某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

借款经济法律关系案例(2篇)

借款经济法律关系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因业务发展需要,于2019年6月向乙银行(以下简称“乙方”)申请贷款10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乙方经审查,同意向甲方提供贷款,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

合同约定,甲方应于2019年7月1日向乙方支付首期借款500万元,剩余500万元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

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4.5%。

合同还约定,如甲方未按时偿还借款,乙方有权提前收回全部借款,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1. 借款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

2. 借款期限:一年。

3. 借款利率:年利率4.5%。

4. 还款方式:分期偿还,首期借款500万元于2019年7月1日支付,剩余500万元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

5. 违约责任:如甲方未按时偿还借款,乙方有权提前收回全部借款,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三、案例分析1. 借款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成立。

同时,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借款合同的履行(1)甲方按照合同约定,于2019年7月1日向乙方支付了首期借款500万元。

(2)甲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

3. 违约责任(1)甲方违约行为:甲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于2019年10月1日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

(2)乙方权利: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乙方有权提前收回全部借款,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四、处理结果1. 乙方要求甲方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

2. 甲方同意支付剩余的500万元借款,并支付违约金。

3. 双方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还款金额及违约责任。

五、启示1. 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合同内容,确保自身权益。

2. 借款人应按时偿还借款,避免违约,以免承担违约责任。

3.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应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确保贷款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产债权。

案情简介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是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有意向法院申请破产。

聘请你为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

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你掌握了以下情况:
1、斯凯布鲁服装公司系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公司。

2、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欠当地工商银行货款22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斯凯布鲁服
装公司一套进口生产流水线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1500万元。

3、斯凯布鲁服装公司的债权人之一甲公司因追索250万元货款而在一个月前起
诉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此案尚在审理中。

4、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曾为乙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为保证
人,现乙公司对该笔贷款未予偿还。

5、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欠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货款120万元,江阴市宏
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欠斯凯布鲁服装公司100万元。

6、斯凯布鲁服装公司资不抵债已达4500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斯凯布鲁服装公司如申请破产,应由谁受理?
2、工商银行的2200万元贷款应如何处理?
3、甲公司与斯凯布鲁服装公司之间尚未审结的追索货款之诉应如何处理?
4、建设银行能否参加破产程序、申报破产债权?理由是什么?
5、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需要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斯凯布鲁服装公司可以自己直接申请公司破产么?
6、应从企业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包括哪些?
7、斯凯布鲁服装公司与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处理?
本案参考结论
1、应由企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2、有抵押的债权与没有抵押的债权分别登记债权。

2200万元中的1500万元从
抵押财产中优先拨付,剩余的700万元可申报破产债权。

3、应终结诉讼,由债权人甲公司向法院申报债权。

4、能。

破产案件中债务人作为保证人的,债权人享有是否将其债权作为破产债
权的选择权。

5、根据破产法第八条规定,债务人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申请宣告破
产。

6、破产财产的管理和分配费用,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
支付的其它费用。

7、斯凯布鲁服装公司与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相互之间的100万元的
债务,可以抵销。

斯凯布鲁服装公司尚欠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万元,是破产债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