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皮下血肿为献血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由于采血人员穿刺技术欠熟练,或采血后献血者保护、压迫穿刺部位不当等原因所致,给献血者身体上带来损伤,精神上带来一定的负担。

为了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绝对安全,对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现总结如下。

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献血者精神紧张是发生皮下血肿的首要因素:初次献血者尤为突出,采血过程中由于高度紧张及疼痛刺激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从而引起血管痉挛,静脉塌陷,是产生皮下血肿的主要诱因。

穿刺静脉的选择及穿刺手法不当:多由于采血护士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1次成功,或对于肘部表浅静脉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从而对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这样会造成血液溢出血管,瘀积于皮下,进而引起皮肤局部出血、青紫、瘀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

穿刺血管过细:献血者的血管过细,难以胜任16号的采血针头。

这样,穿刺中针头斜面会紧贴血管壁或部分未入纤细的静脉,此时血液流速会减慢,同时血液漏出血管造成血肿,甚至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外伤性静脉炎。

没有严格制动静脉穿刺部位和静脉穿刺肢体:静脉穿刺成功后,如果采血护士责任心不强,马虎大意,未妥善固定针头,或献血者由于紧张不能主动配合,如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反射性回缩、乱动、屈肘等现象,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发生血液渗漏和其他意外,所以静脉穿刺和固定时都必须小心谨慎。

按压方法不当:由于拔针后献血者忽视了对穿刺点及时、有效的按压,即使按压,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局部照样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环境因素采血秩序混乱,人声嘈杂:献血者大多数是适龄的大学生、单位职工,每位献血者都有几名陪伴人员,致使献血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与献血者的交流,并且干扰了巡视医生对献血者的观察。

预防措施心理疏通:在操作时,要严格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向献血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献血者就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做适当的解释,取得献血者的信任和尊敬。

静脉采血后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静脉采血后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静脉采血后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标签:静脉;穿刺术;护理初次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常因按压不当引起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这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常见而又极易被忽略的问题。

特别是在医院体检科和门诊抽血室,等待采血的患者常集中出现,操作护士易出现焦急、紧张情绪,往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忽略了对穿刺部位正确按压方法的指导,使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机率加大。

为此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满心理,同时也易引发护理纠纷。

为减少杜绝此现象,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我们以护士在静脉采血后对人群进行穿刺部位正确按压方法的指导为干预措施,特设计本试验来观察健康教育工作在临床护理中所起到的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2011年6~8月门诊采血的患者208例和集体体检人群中接受静脉采血者214例,共计422人。

入组条件为无血液病、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影响血液凝固(延长血液凝固时间)的疾病,年龄在18~60岁沟通交流能力正常的人群。

1.2方法:为避免不同操作者不同穿刺手法的偏依影响,所有观察对象均由6位有10年以上护龄的采血室工作人员统一操作实施。

静脉穿刺所用器具采用湖北中融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采血针头,湖北金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真空抽血管,对入选者均选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采血。

使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含有效典浓度为(0.2+0.02)%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常规消毒两遍,待干,进行规范静脉采血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

静脉采血完毕后,对对照组人群只常规提醒压住棉签,而对观察组人群则做详细的正确按压指导,具体指导方法:用无菌棉签将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同时按压,且持续按压2min以上,必要时亲手教会[1]。

1.3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的判定标准(1)拿开棉签后穿刺点只有胶胨状残留血点,穿刺点周围皮肤正常,为按压成功;(2)拿开棉签时穿刺点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淤斑、血肿,伴有或不伴有穿刺点继续出血现象,为按压失败,判定为静脉采血后皮下出血。

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静脉采血是检验工作中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熟练掌握静脉采血方法,提高静脉采血技术水平,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为患者服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总结其形成原因而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静脉采血皮下淤血[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82-01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由多种原因形成,一般与采血技术水平和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方法有关。

为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概述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4月门诊共做静脉采血302人次,其中男性患者142人次,女性患者160人次.发生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23人次,其中男性10人次,女性13人次,发生率为7.6%。

皮下淤血经过热敷处理一定时间内逐渐吸收消散,均恢复正常。

2 原因分析2.1操作技术原因2.1.1穿刺前查对不仔细,由于采血针质量原因,针头倒刺时有发生。

进针拔针时对血管造成机械性切割损伤形成皮下淤血。

2.1.2进针方法和角度不当影响了穿刺成功率,因穿刺操作过程不顺利重复多次刺伤血管引起皮下淤血。

2.1.3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引起皮下淤血。

2.1.4沟通技巧的欠缺,告知不够全面,使患者压迫穿刺处方法不正确形成皮下淤血。

2.2患者自身原因2.2.1血管弹性减低,脆性增加(主要是老年患者)在采血的过程有可能形成皮下淤血2.2.2不合作的患者(主要是小儿患者)来回摇动,使针头刺穿血管,形成皮下淤血。

2.2.3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后凝血功能异常,即使拔针后按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血液也不能完全凝固,易形成皮下瘀血。

2.2.4上臂袖口太紧而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皮下淤血渗血。

3皮下淤血的预防3.1多与患者沟通,采血后做好充分解释指导。

帮助患者认识采血,改善患者情绪,消除紧张心理,纠正不良行为。

高考体检静脉采血皮下出血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高考体检静脉采血皮下出血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高考体检静脉采血皮下出血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广西桂平市2016年参加高考体检,静脉采血致皮下出血的学生,分析皮下出血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静脉采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271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95.94%的学生只按压皮肤针眼而未按血管针眼,93.72%的学生按压时棉枝为横向,89.30%的学生按压时间少于3min,76.38%的学生按压中途松开,45.02%的学生按压时屈肘,36.53%的学生按压时揉搓, 42.07%的学生没有得到按压指导,19.93%的皮下出血为一次穿刺不成功,67.16%皮下出血为女生。

结论皮下出血的发生与学生按压不当、按压时间过短及采血人员的穿刺技巧、指导不到位等有关。

医院应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采血环境,采血人员掌握穿刺技巧及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高考体检;静脉采血;皮下出血;调查;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508-02高考体检是一项重要工作,而静脉采血是体检项目中唯一一项有创操作,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皮下出血、晕针等。

笔者参加高考体检静脉采血工作多年,发现很多学生静脉采血后发生皮下出血,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为了解皮下出血的原因,对2016年桂平市参加高考体检静脉采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271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6年1月6日~2016年1月15日,广西桂平市参加高考体检静脉采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学生271人,其中男生89人,女生182人,年龄18~20岁。

1.2方法1.2.1 调查工具由笔者阅读文献及根据历年采血后常见问题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学生对穿刺部位按压实施情况,是否一次穿刺成功和操作者有无指导按压方法等。

1.2.2 调查方法由调查者本人向采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将表中内容逐项告诉学生,学生回答,调查者代填写。

预防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观察

预防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观察

预防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观察目的:分析体检者采血后发生皮下血肿的预防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择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我院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各组30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

结果:A组体检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是26.67%,B 组发生率为3.33%,A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

结论:为避免体检者在采血后出现皮下血肿,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标签:体检;皮下血肿;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血液检查是体检中一项比较常规的检查项目,多采用静脉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标本,而采血的部位一般以肘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为主。

由于对采血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很多体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与护士配合不当或者采血后未能规范地按压,导致皮下血肿发生的频率增加,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同时也影响其体检感受,使产生恐惧心理[1]。

鉴于此,为了有效避免体检人群采血后出现皮下血肿,在采取期间需配合优势而全面的护理措施,保障采血安全的同时,又能避免各类并发症发生,本文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进入我院接受体检的60例体检者进行分组,并施予不同的护理服务,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基础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择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我院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各组30例,A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3-65之间,平均年龄为(43.53±7.95)岁,A组体检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4-67之间,平均年龄为(45.22±8.15)岁,B组体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两组体检者基础资料对比不存较大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1.2护理方法A组体检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内容主要有体检前常规知识指导、体检中指引以及体检后指导。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12-13T14:57:13.0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黄季[导读]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皮下血肿的形成。

徐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221004【摘要】目的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江苏徐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体检中心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人,分为对照组150人和干预组15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有心理干预、环境准备、按压方法指导、采血后宣教等,观察两组人血肿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在静脉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皮下血肿的形成。

【关键词】体检者;抽血;皮下血肿;护理干预1 前言静脉采血作为体检中心采血工作的基础,同样对于临床疾病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采血一般位于体检者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如果体在采血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按压,就会出现局部出血、青紫、甚至皮下血肿的情况[1]。

这为体检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影响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笔者通过对在我院体检中心采血的不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经比较,效果显著。

2 材料与方法2.1临床资料本人选取江苏徐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体检中心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150人。

其中,对照组中有男70人,女80人,年龄范围在18~4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8岁,干预组中有男76人,女74人,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9岁。

两组体检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因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护理方法2.2.1采血方法1、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在同一环境,由同一操作者对体检者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采血前对体检者进行简单指导,告知基本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
1.2 方法
(1)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清洁的抽 血环境,保持抽血室内的空气流通,定期消 毒等;指导体检者按秩序,成批次体检,按 序采血;加强对体检者的心理护理,主动积 极的与其沟通、交流,消除体检者内心对抽 血的恐惧和排斥,协助其熟悉抽血室环境, 消除不良心理,并向其介绍抽血过程中及抽 血后的注意事项,做好预防工作 [3]。
护理经验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
洪 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016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方法:选取 2013 年 5 月 -2014 年 1 月在我院 接受体检的 200 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00 例。对照组体检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12%,实验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2%,实验组体检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体检者的满意度为 96%, 也较对照组体检者满意度 82% 有显著性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体检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等采血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体检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体检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了体检者对体检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体检者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体检者满意 度为 82%,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 表 1。
3 讨论
健康体检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护理 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等 采血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体检者的痛苦,提 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体检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了体检者对体检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 在临床推广。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分析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分析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健康观察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体检部进行健康体检的7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50人,观察组3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常规处理外,还进行健康观察,包括心理干预、按压方法指导、采血后宣教,观察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得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的健康观察,能使体检者减少对采血的恐惧感,并且重视采血后针眼的按压等护理,明显降低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

【关键词】采血;体检;健康静脉采血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静脉采血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体检者在采血后由于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皮肤局部出血、青紫、瘀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1]。

体检采血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体检者由于恐惧和没有掌握后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皮下血肿等不良后果,造成体检者自身的精神和身体伤害[2]。

针对这一现象,对我院体检部的体检者,进行健康观察,以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1 资料选择我院体检部进行健康体检的7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50人,其中男191人,女159人,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岁;观察组350人,其中男195人,女155人,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9.2岁。

两组体检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2.1采血方法在同一环境下,护士对体检者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健康观察:心理干预护士主动热情接待体检者,充分与其交流、沟通,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体检采血的流程,通过语言和心理交流,使体检者尽快地熟悉环境,减轻恐惧感。

按压方法指导护士耐心指导体检者,采用小于际按压法或四指并列联合按压法,防止皮肤穿刺口与血管穿刺口距离较远所引起的局部血肿,按压时间4分钟。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降低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60例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采血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则为观察组。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血肿形成情况,并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采血前的焦虑评分及采血后的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可有效减少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采血;护理干预;皮下血肿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及疾病预防意识逐渐增强,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作为健康体检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血液常规检验可将体检者潜在的疾病及时找出,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1]。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采血后,不少体检者会出现皮下血肿、晕厥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对体检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60例体检者为例,就护理干预在降低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60例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

将所有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130例。

其中,男女分别有152例与108例;年龄为20至76岁不等,平均(48.6±8.7)岁;文化水平:45例小学及以下学历,53例初中及高中学历,78例大专学历,84例本科及以上学历。

在年龄、性别以及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采血方法安排护龄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对体检者展开肘正中静脉采血,共采集5ml静脉血,在采血之前需用碘酒消毒体检者的手肘及注射器,选用规格相同的针头及注射器,并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8-05T15:59:37.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作者:刘林[导读] 进一步表明,对体检者采血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刘林(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13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体检者采血后血肿出现率与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体检者的血肿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经差异(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

结论:让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采血后血肿出现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体检;采血;综合护理;患者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311-02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静脉采血,其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静脉采血的部位通常为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者头静脉。

体检者在采血后因为没有进行正确按压且按压时间也不准确,一般会导致皮肤局部出现青紫、出血、瘀斑等情况,严重者会出现皮下血肿等[1]。

这会对体检者身体与精神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对护理服务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该现象,笔者对我院门诊部采血的体检者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取得良好效果,以下为详细内容: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13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9340例男性,4360例女性。

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为38.6岁。

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

对比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发现没有明显差异,临床有可比性。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研究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研究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对体检人员开展护理干预后,观察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8月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临床分组由所有体检人员抽签完成;对照组;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出现血肿概率等。

结果:在出血血肿概率方面,观察组(1.67%)低于对照组(18.33%)体检人员极为显著(P<0.05)。

结论:对于健康体检人员的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在实施体检过程中配合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成功降低出现皮下血肿概率,最终显著提高健康体检人员医院体检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人员;体检人员;皮下血肿近年来,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固定时间展开医院健康体检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积极参加的一项活动,主要为了相关疾病可以做到早期发现以及早期预防。

在对健康体检人员开展体检工作的过程中,实施血液采集属于较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但是在实际采血过程中,因为相关因素的影响,较易导致体检人员表现出皮下血肿等系列疾病不良反应,从而对体检人员的身心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并且医院整体形象也会因此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1】。

为了确保体检人员在实施采血之后,可以将出现皮下血肿的概率显著降低,此次研究将我院体检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临床以降低皮下血肿出现概率为目的,展开不同护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8月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临床分组由所有体检人员抽签完成;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体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2.29±6.59)年。

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体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2.32±6.61)年。

两组体检人员在性别比以及平均年龄方面,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对照组体检人员临床开展一般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体检人员临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1.2.1 心理护理干预诸多体检人员对于病理知识较为缺乏,在实施血液采集的过程中较易表现出心理恐惧的情况。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疗效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以后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体验者100人,分成两组,一组观察组,一组对照组,每组各50人。

对照组给予日常常规治疗;观察组的体检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

最后检查对两组病人采血后皮下血肿状况,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

结果:通过对照实验发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状态、操作水平和信息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健康体检患者能更有效地避免皮下血肿的出现,也能增加其满足身体保护需求的能力。

关键词:护理干预;后皮下血肿;预防;护理体检的项目多种多样,其中包含各种仪器检测的项目,如心电图、超声波以及影像学检查,另外还有化验指标检查。

而血液检验则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检测项目。

血液检测通常要求先采集体检者的静脉血样,但因为许多体检者缺乏对这方面的基本认识,而对血液采集和按压的方式也往往错误,从而引起皮下血肿、局部瘀血等,甚至引起医学争议,严重影响了医疗检查者的健康和安全。

此次研究对象为100名体检者,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皮下血肿的防治与保护作用,希望得到良好的护理成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健康中心随机抽取100名体检者作为对象,按照检测日期前后次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0人,男性25人,女性25人,年龄介于23~70之间,平均年龄为(45.68±4.32)岁;观察组50人,男性25人,女性25人,年龄介于23~73之间,平均年龄为(47.25±2.68)岁。

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P>0.05)[1]。

1.2护理方法1.2.1采血方法1、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在同一操作者、同一环境中对体检者进行采血,对照组使用才日常常规的护理,准备好相关器材和棉签等工具。

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段璞玉王进喜李静

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段璞玉王进喜李静

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段璞玉王进喜李静发布时间:2023-05-15T06:07:39.09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段璞玉王进喜李静[导读]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用于采血中对预防皮下血肿的作用云南省大理州中心血站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用于采血中对预防皮下血肿的作用。

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血站采血点接待献血者120名,随机均分2组。

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对比皮下血肿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关于皮下血肿,试验组发生率1.67%,和对照组数据13.33%相比更低(P<0.05)。

关于满意度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33%,和对照组数据85.0%相比更高(P<0.05)。

关于护理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42±0.85)分,对照组数据(91.37±2.18)分相比更高(P<0.05)。

结论:血站采血用优质护理干预,皮下血肿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关键词:采血;满意度;优质护理干预;皮下血肿人们通过无偿献血能够及时向医院提供血液资源,以便于救治急危重症病人[1],但对于多数献血者而言,他们在采血后容易出现皮下血肿这种并发症,进而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2]。

故,护士有必要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干预的力度。

本文选取120名采血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着重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用于采血中对预防皮下血肿的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血站采血点接待献血者(n=120)进行随机分组。

试验组60人中:女性27人,男性33人,年纪范围19-54岁,均值达到(32.47±5.28)岁。

对照组60人中:女性26人,男性34人,年纪范围19-52岁,均值达到(31.79±5.41)岁。

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皮下出血
【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血管,宜选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2、上肢静脉采血时,若上衣袖口较紧,要求患者脱去衣袖再采血。

3、采血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观察采血局部情况。

4、采血后有效按压。

【处理措施】
1、穿刺时出现血肿,立即拔针,静脉贴覆盖穿刺点按压。

2、拔针后出现血肿,安慰病人,如血肿较大,应24h内局部冷敷,
24h后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处理流程】
⑴穿刺时血肿→立即拔针→有效按压穿刺点
⑵穿刺后血肿→若血肿较大→报告医生、护士长→24h内局部冷敷
→24h后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密切观察做好交接
二、晕针或晕血
【预防措施】
1、采血前做好患者评估,采血时与患者适当交流,分散注意力。

2、协助取适当体位、姿势,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处理措施】
患者出现晕针或晕血症状,立即停止采血协助其平卧,按压人中穴等方式刺激患者,并通知医生,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

【处理流程】
患者出现晕针或晕血症状→停止采血→协助平卧→按压人中穴→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观察病情→记录交接。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1-04T05:34:16.1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高鑫[导读] 目的:分析在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

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高鑫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 101400【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

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我院接收的体检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总结体检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采血操作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护理满意评分、护理专业评分)、皮下血肿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在皮下血肿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总结分析体检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

结论:在体检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了预防受检者皮下血肿形成,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体检者;采血;皮下血肿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水平越来越看重,通过健康体检能够尽早发现病情,有助于后续的治疗。

但是在受检者的常规体检过程中,采血是一个比较常规的内容,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受检者可能会因各种各样因素导致出现皮下血肿等情况,这也是体检当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到受检者对医院的印象,也会影响到护患关系[1]。

本文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对受检者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截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80例,样本需接受对比分析,首先经双盲法分组,不同组别需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分别为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体检者共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受检者的年龄区间介于20岁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29.46±3.04)岁。

静脉采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采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采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 皮下出血
1. 预防与处理:(1).抽血完毕后,棉签正确方法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

(2)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应协助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3) 提高抽血技术、掌握正确进针方法 (4) 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

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
1. 预防与处理:(1)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与不适。

(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应采取平卧位。

(3)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或晕血时及时处理。

①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

②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

③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

④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静脉穿刺给药或采血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

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多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一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造成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而形成。

在短时间内很难吸收,且易引起感染。

皮下血肿现象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要妥当地给予治疗和护理,使血肿能及时消散或使损伤降低在最小范围。

近年来,我科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较好地预防了周围静脉穿刺和拔针时皮下血肿的发生,现将我们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1 对浅表静脉穿刺的护理1.1心理护理静脉穿刺抽血或输液时,患者一般都因紧张,或护患沟通不畅产生不信任感。

所以穿刺人员在穿刺前要给患者讲解静脉穿刺的必要性和穿刺的方法,让患者充分了解静脉穿刺的重要性,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主动配合。

这是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和预防皮下血肿的重要保证。

1.2选好静脉血管和穿刺部位不同患者的静脉血管选择有所不同。

成人一般选择手背静脉网或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前臂及肘正中静脉,或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等。

手背静脉网位置表浅,周围组织少,止血相对容易,不易形成血肿;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位置相对较深,不易掌握进针方向,如穿刺失败或压迫不妥,会造成血肿,影响静脉回流,导致组织水肿,肘关节活动受限。

小儿一般选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浅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尤其冬天选头皮静脉不易着凉。

小儿血管细,且好动,不能主动配合,易发生渗漏和其他意外,穿刺和固定时都必须小心谨慎。

1.3严格制动静脉穿刺部位和静脉穿刺肢体静脉穿刺成功后,如果输液,一定要固定好穿刺针局部和肢体,保持针尖正确位置;如果要静脉推注药物和抽血标本,首先要妥善固定针头,拔针时要充分压迫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尤其对幼儿更应注意。

对于初次穿刺者,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阐明主动配合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主动配合。

静脉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采血法是指将静脉血抽出体外的方法。

目前包括普通静脉采血法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两种。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皮下出血或局部血肿、晕针或晕血、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误穿刺入动脉、采血失败等。

一、皮下出血或局部血肿[临床表现]1.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压痛。

2.肉眼可见皮下瘀斑。

[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血管,宜选择粗、直、充盈饱满、弹性较好的静脉,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壁的损伤。

2.上肢静脉采血时,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若上衣袖口较紧,要求患者脱去衣袖后再采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3.采血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观察采血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采血后有效按压是预防血肿的有效措施。

(1)按压时间应5~10分钟。

(2)按压方法正确:(1)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按压时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2)如果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进入血管,按压时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

[处理措施]1.早期冷敷。

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使毛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或血肿扩大。

2.48小时后改为热敷。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吸收和消肿。

二、晕针和晕血[临床表现]晕针或晕血发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一般2~4分钟后自然缓解。

1.先兆期患者多主诉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

2.发作期突然昏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

3.恢复其意识恢复清晰,自诉全身无力、四肢酸软,面色由苍白转红润,四肢转温,心率、脉搏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1.采血前应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心理情绪、是否进食、有无晕针晕血史等,并作好解释工作,给患者以心理安慰。

2.采血时与患者适当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于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的患者可采取平卧位。

4.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

[处理措施]1.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应立即停止采血,迅速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6T15:48:58.1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郭艳秋司存武施弘宇[导读] 探讨健康观察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观察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体检部进行健康体检的7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50人,观察组3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常规处理外,还进行健康观察,包括心理干预、按压方法指导、采血后宣教,观察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得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的健康观察,能使体检者减少对采血的恐惧感,并且重视采血后针眼的按压等护理,明显降低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

【关键词】采血;体检;健康
静脉采血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静脉采血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体检者在采血后由于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皮肤局部出血、青紫、瘀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1]。

体检采血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体检者由于恐惧和没有掌握后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皮下血肿等不良后果,造成体检者自身的精神和身体伤害[2]。

针对这一现象,对我院体检部的体检者,进行健康观察,以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1 资料
选择我院体检部进行健康体检的7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50人,其中男191人,女159人,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岁;观察组350人,其中男195人,女155人,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9.2岁。

两组体检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采血方法在同一环境下,护士对体检者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健康观察:心理干预护士主动热情接待体检者,充分与其交流、沟通,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体检采血的流程,通过语言和心理交流,使体检者尽快地熟悉环境,减轻恐惧感。

按压方法指导护士耐心指导体检者,采用小于际按压法或四指并列联合按压法,防止皮肤穿刺口与血管穿刺口距离较远所引起的局部血肿,按压时间4分钟。

采血后宣教采血后,主动帮助体检者放松袖口,指导其不要将前臂举得过高或过低,最好与心脏齐平,防止局部血管压力过高或过低,并告知体检者在24小时内避免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穿刺处血管重新破裂引起出血,形成皮下血肿。

2.2 判断标准拔针按压后,穿刺点皮下无渗血,只有针眼痕迹,表示无出血。

拔针按压后,皮下渗血,针眼痕迹扩大,皮下瘀斑或皮下形成血肿。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通过记录皮下血肿的形成例数,对照组出现12例,观察组只有2例,然后算出两组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卡方检验,卡方=7.22,P<0.01。

3 结果
对照组中,出现皮下血肿例数12例,观察中,出现皮下血肿的例数,仅有2例。

4 讨论
4.1静脉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原因分析
4.1.1按压的部位不准确由于采血者指导不当,采血的穿刺孔与进入血管的穿刺孔距离较大,造成采血后体检者按压针眼部位不正确。

4.1.2按压力度不够大部分体检者对采血后按压针眼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按压针眼时力度不够,有的靠弯曲肘部来止血,就易引起血肿的发生。

4.1.3按压时间不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如黄琳[3]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 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

曾龙英[4]有关研究也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1 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1 min为
5.6%,2~3 min为2.7%。

其3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部分体检者在采血后按压针眼未达到足够的时间就停止按压。

4.1.4护士责任心问题静脉穿刺拔针后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不仅与按压时间、按压力度等因素有关,还与护士穿刺技术和责任心有关[5]。

个别护士穿刺技术不当、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体检者实行盲目性穿刺,在采血时造成穿刺血管的贯通,导致血管损伤引起局部血肿。

4.2通过对皮下出血和血肿的原因分析,对体检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采血前、采血中和采血后予以人文关怀措施,使体检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有效降低了静脉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达到保护体检者的血管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从根本上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在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把加强细节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护理服务安全,使体检者受益。

皮下血肿形成有几方面因素造成,首先按压的部位不准确,由于采血者指导不当,采血的穿刺孔与进入血管的穿刺孔距离较大,造成采血后体检者按压针眼部位不正确;其次按压力度和时间不够,大部分体检者对采血后按压针眼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按压针眼时力度不够,有的靠弯曲肘部来止血,就易引起血肿的发生。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小于1分钟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大于等于1分钟为
5.6%,2~3分钟为2.7%,部分体检者在采血后按压针眼未达到足够时间就停止按压了。

通过以上这些针对皮下血肿形成原因的分析,对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观察,是很有必要的。

采血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士细心周到,用言语进行一些沟通,减轻体检者的紧张感,使之对采血不那么恐惧。

采血后,耐心指导体检者进行正确的按压,并且按压时间足够,告知注意事项,特别是采血24小时后防护措施[6]。

通过健康观察后,有效降低了体检静脉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达到了保护体检者血管和避免其受到精神伤害的目的。

在健康观察实施后,明显提高了我院体检部的体检口碑,使到我院体检的人数明显增加,这是一件体检者和院方都得益的好事情,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曾龙英 2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护理研究,2004,18(1):155-156
[2]洪蕊,吴选萍,方玫,静脉输液后按压方法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B):47-48
[3]吕淑玲.80例静脉穿刺局部淤血原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99
[4]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1-3.
[5]洪蕊,吴选萍,方玫.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B):47-48.
[6]黄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