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推动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理论分析一、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2023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2023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202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3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思想路线的核心问题D.辨证法的核心问题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D)A.古希腊罗马哲学B.近代英国哲学C.近代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笑一笑,十年少;愁了愁,白了头”表明意识具有(D)A.目的性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创造性D.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定的形态,人的意识统一与物质,这是(B)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对立统一规律提供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C)A.阶级分析方法B.历史分析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D.逻辑分析方法6.下列选项中体现因果联系的是(D)A.有无相生B.过犹不及C.冬去春来D.摩擦生热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变化是(C)A.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B.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8.建筑上层观念指的是(A)A.意识形态B.政治制度C.法律制度D.政治组织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源于(D)A.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B.思想观念斗争的尖锐化C.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0.习近平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人”,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D)A.历史宿命论B.历史决定论C.英雄史观D.群众史观11.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标志是(B)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B.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C)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D.知识分子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C]A.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D]A.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B.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C.坚持党的使命、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的辩证统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A]A.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B.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C.途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D.组织层面的价值要求1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A)A.四项基本原则B.以德治国C.国际政治秩序D.依宪治国17.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要靠[B]A.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B.靠自己发展C要靠模仿周边国家的经验 D.要靠别国的支持1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只是指[C]A.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19.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力量指的是(C)A科技创新的力量B文化创新的力量C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D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分别是(B)A.“两个转变”和“一体两翼“B.“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C.”一个中心”和“五湖四海”D.“八个明确”和“四面八方”2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C)A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B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C.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D.围绕传承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其中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D)A.实现总体小康B消除绝对贫困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D.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3.在新发展理念中,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是(B)A创新发展B.协调发展C绿色发展D.共享发展24.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运动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运动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运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运动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运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现代史上的若干重要运动,包括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青年运动。

发生在1919年,最初起因是对巴黎和约中中国割让给日本的问题的抗议。

然而随着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成为了一场对传统文化、前行道路以及政治制度的大规模反思与探讨。

学生和知识分子们纷纷融入运动中,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等口号。

五四运动的影响不仅限于那个时期,它为后来的政治和思想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推动力。

土地革命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期。

土地革命始于1927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发起的反抗剥削和压迫的运动。

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得到了土地的重新分配,这对农民的生活条件产生了巨大的改善。

土地革命还促进了中国南方农村地区农民意识觉醒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长期的积极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抗战,也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运动。

这场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抗日团结。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团结一致的崇高表现。

这场战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抗日战争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为中国后来的解放开辟了道路,为中华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具争议的运动之一。

它始于1966年,由毛泽东发动并直接领导。

文化大革命的目标是批判旧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体制,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然而,文化大革命很快演变成一场动乱,造成了混乱和社会动荡的局面。

试论百年中国转型历程—碟萧功秦的《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

试论百年中国转型历程—碟萧功秦的《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
0 1 3 — 0 2 — 1 9
作者简介: 姜石剑( 1 9 8 4 一 ) , 男, 云南宣威^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 中共党史) 。
: … _. . … … … …… … .



文 吏研 究
为什么称邓小平 的改革开放为后全能主义 的政治 模式 ?邓小平 的模式是对 “ 文化大革命 ”极左主义 的 颠覆 ,通过改革开放 ,激活人们长期 以来受计划体制 束缚而失去 的活力 。出现政治经济生活多元化 ,政治 控制范 围大大缩小 ,社会 自由度进一步增强。政治结 构上脱离 了全能主义体制时期对社会的全面控 制。这 模 式并不是对毛泽东全能主义模式 的否定 ,而是继 承 了毛泽东模式的强大的政治资源来保 持市场经济发 展过程 中的政治稳定 。优势是运 用国家力量来 推进市 场经 济多元 化 ,激 活了整 个社会 的竞争力 。这种后全 能主义体制是否适 应现代 化 ,关 键要看 它能否适应环 境 变化而不 断更新 ,进行 制度创新 和制度跟进 ,形成 个 能够推进 民主的政治机制 。 从一百 年来 中国政治 变革 的历史进程 和改革开放 视 ,在宏观历史的角度看来却代表着一种连续运动之 的实践 中可 以得 到这样一个结论 :一个有效 的政治模 三个段落 ” 。… 式必须有较强 的整合能力与动员资源 的能力 、必须具 南 京 国民政 府在 大陆进 行 的 2 1 年统 治可 以看成 有开放性 、较强竞争力 ,同时最 主要 的还必须有适应 是 国家 主义 的权威 统治。权威主义从孙文时期的竞争 环境变化与发展 的不断 自我改革能力 。 性的议会政党 中变化 而来 。孙文 “ 周旋于南北各派军 三 、新权威主义的认识 阀之 间 ,致力 于合 纵连横 之谋略 ,迷恋于单纯军事斗 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 ,一些发展较晚 的国家 ,在 争 ,忽视 群众 革命 力 量 。 ” … … 议 会政 治失 败 ,后 西方工业文 明的冲击下 ,积极仿效西方 的议会 民主政 来逐渐 “ 以俄为师 ” ,“ 不仅建立 了一个 具有群众基础 治 ,希望实现 国家 的发展和富强 。未能达到预期的效 的现代动员型政党 , 而且建立 了一支在 党领导和控制 果 ,反而社会更加混乱失控 ,发展水平非常低下 ,仿 下 的新 型军 队 。 ” … … 在 北伐 中通 过党 军控 制 了江 西方 的民主政体 又陷入 了新 的危机 。“ 政治领导人 通 南地 区财政 ,接下来 的 “ 清党运 动” ,排斥 了共产 党 过其 自身对政治资源强有力的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与国 民党左派 的政治势力 ,中原大 战后 ,排除体制内 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经济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而使国 地方军 阀势力对 中央 的挑 战。国家 主义权威政 治逐步 家获得 了发展。在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向现代 化国家过 开始现代化建设 的尝试 。国民党 的政治权威模式并没 度 ,逐步使国家走 向现代发展 道路 。由具有 现代化 意 有实现 中国的现代化 ,最 主要 的是没有解决好 其内部 识与 向的政治强人或组织力量建立起来的权威政 的派 系 问题 ,1 9 2 8 年 的统 一应该 只 是一种 十 分脆 弱 治” 。 … 权 威政 治应该 说 只能是 走 向民主政 治 的 的 中央 与地 方之 间的一种新 的平衡 。抗战 时期 ,“ 国 种过渡性 的政 治选择 ,因为 “ 一个在 主观上最渴望 民党丧失 了长江下游地区的组织基础 ,导致本来就松 民主与 自由的民族 ,却 在客观 上最不具备立 即实现 民 。 … 民 国初年袁 世凯 弛涣散的国 民党组�

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遭遇的四大矛盾

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遭遇的四大矛盾

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遭遇的四大矛盾张博树 -作为拥有悠久的前现代农业文明历史、又是在外力拉动与逼迫下强行进入现代世界的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国近百年来的制度现代化历程,曾先后为下述四大矛盾所困扰,它们是:1、在以悖论方式出现的“外来”文明的冲击面前,华夏中心主义的“天朝”心态与正在加速发生的帝国自身衰败间的矛盾。

人们都该记得1793年英国人马戛尔尼使华时围绕“叩头”之争展开的有名的故事。

这个故事典型地说明了两百年前我们的先人是以怎样的优越感看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

事实上,迟至19世纪中叶,中国人(从皇帝、朝臣至普通百姓)尚无现代主权国家与民族平等的概念。

有限的国际贸易被理解为是对“四夷”的“恩惠”。

甚至当英国人的炮舰已经开到了家门口、且国人已实实在在地看到对方的“船坚炮利”绝非自己所能及时,仍摆出一副“天朝”的姿态,要求对方“处处恭顺”,因为中国的“大皇帝抚有万邦”,舞刀弄枪,就会“上干天怒”…这里,具有悲剧意义的不但在于我们的先人乃以坐井观天式的愚蠢看待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与一个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西方民族的对抗,而且在于对抗中的弱势的一方由于其本身正在经历的衰败化过程而更显得不堪一击!中国的皇权专制制度到明清本已发展到极致,满清政府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消除汉人的反抗,曾采取积极笼络与消极压制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获得康、雍、乾三朝的一时繁荣。

然自乾隆末年起,官场日趋腐败,人口压力骤增,财政危机凸显,天灾人祸频仍。

这个加速进行的衰败化过程与自鸣得意的“天朝”思维定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正是后者,阻碍了中国人向日本人或俄国人那样,自觉地吸收外来文化,重新界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2、由边缘化危机导致的救亡图存的防御型现代化的选择与现代化制度定位间的矛盾。

这里所谓“边缘化”,借自“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华伦斯坦。

边缘者,列强(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国家”)之附庸也。

这对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对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中华民国、对20至30年代的南京国民政府,都一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某些时间竟部分地成为现实)。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高中历史教案: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高中历史教案: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高中历史教案: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一、社会转型的背景在20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受到了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当时的中国社会陷入了动荡和危机之中,旧的封建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时局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开始经历一系列的转型,为现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转型的原因1. 外部压力: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了列强入侵和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这些外部压力促使了中国社会寻求新的出路,摆脱传统的束缚。

2. 内部矛盾:中国内部存在着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不公。

农民和工人的贫困和剥削,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都成为社会转型的导火索。

三、政治转型的呼声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转型。

在这一时期,社会上涌现出了众多政治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将社会转变作为目标,并提出了各种政治改革的主张。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转型,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次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动力。

2. 革命思潮:在辛亥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众多的革命思潮,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这些思潮都呼吁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四、经济转型的探索除了政治转型,经济转型也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1. 宏观经济政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以推动经济转型。

这些政策促进了农业工具的改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发展。

2. 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动力。

从建设重工业到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国逐渐意识到工业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将工业化作为重要政策目标。

五、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转型的重要体现。

中国近代的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

中国近代的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

中国近代的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中国近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觉醒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逐渐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将从农民、工人、士人和商人四个阶层的角度来论述中国近代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

农民是中国近代社会最庞大的阶层,也是社会流动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

近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民的生产能力逐渐提升。

然而,农民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农民开始寻求其他出路,他们转而从事手工业、小商业或外出务工。

这些农民的转行行为,使得他们从地理上离开了农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工人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新兴群体,也是社会流动的重要主体。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规模的工业工厂和矿山纷纷涌现,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

这些农民工通过工业就业,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地理流动,也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社会流动。

工人阶级在这一时期的阶层结构中处于中等地位,他们参与了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对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士人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精英代表,他们在财富与地位上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随着西方近代文化的传入,新式学校的建立以及西方科学和知识的推广,传统的士人在社会地位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新兴士人通过学习西方知识,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身份。

他们成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出现使得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商人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商业经济的崛起,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一部分农民通过发展城市商业,从农村流动到城市。

而另一些商人则是先前士人阶层的转变,通过经商和垄断产业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这些商人成为了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社会流动与阶层变迁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过程。

无论是农民、工人、士人还是商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地理和社会的流动,实现了不同层次的阶层变迁。

2024年度四川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四川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四川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A.教学质量B.科研成果C.分类评价D.人才引进2.《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由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A.评价标准不科学B.评价流程不透明C.评价结果不公开D.简单量化3.()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佩鲁的增长极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界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4.著作权属于作者的是?()A.职务作品B.演绎作品C.合作作品D.日记5.八个“坚持”,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

A.历史使命B.终极目标C.战略地位D.战略部署6.广西深入实施()战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为全国市场提供更加多样、更高品质的供给。

①质量强桂;②品牌强桂;③产量强桂;④创意强桂。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7.《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年为评价周期,对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综合评价,涵盖职责定位、科技产出、创新效益等方面。

A.1B.5C.10D.158.()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A.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生态系统多样性C.科技创新D.科技成果转化9.《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在职艺术硕士(MFA)全国联考戏剧学-试卷1

在职艺术硕士(MFA)全国联考戏剧学-试卷1

在职艺术硕士(MFA)全国联考戏剧学-试卷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填空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美狄亚》和《希波吕托斯》是( )的代表作。

(分数:2.00)A.欧里庇得斯√B.阿里斯托芬C.埃斯库罗斯D.索福克勒斯解析:2.( )是《希波吕托斯》中的人物。

(分数:2.00)A.伊阿宋B.淮德拉√C.美狄D.波吕涅刻斯解析:3.《阿卡奈人》是( )的作品。

(分数:2.00)A.埃斯库罗斯B.欧里庇得斯C.阿里斯托芬√D.索福克勒斯解析:4.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作品是( )。

(分数:2.00)A.《鸟》√B.《阿卡奈人》C.《俄狄浦斯王》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析:5.19世纪后半期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名剧是( )。

(分数:2.00)A.《忍耐的堡垒》B.《青鸟》√C.《圣尼古拉剧》D.《德奥菲勒的奇迹》解析:6.法国作家博德尔写的《圣尼古拉剧》和罗特波夫写的《德奥菲勒的奇迹》是( )的代表作。

(分数:2.00)A.神秘剧B.道德剧C.奇迹剧√D.笑剧解析:7.15世纪时,( )在西欧戏剧界占统治地位。

(分数:2.00)B.笑剧C.神秘剧√D.奇迹剧解析:8.法国神秘剧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 )。

(分数:2.00)A.《圣尼古拉剧》B.《青鸟》C.《忍耐的堡垒》D.《奥尔良之围》√解析:9.英国的道德剧走在欧洲前列,最著名的作品是( )。

(分数:2.00)A.《青鸟》B.《忍耐的堡垒》√C.《奥尔良之围》D.《圣尼古拉剧》解析:10.中世纪最完善的笑剧代表作是( )。

(分数:2.00)A.《巴特林的笑剧》√B.《奥尔良之围》C.《忍耐的堡垒》D.《青鸟》解析:11.《李尔王》属于( )。

(分数:2.00)A.中世纪宗教戏剧B.文艺复兴戏剧√C.古希腊戏剧D.古典主义戏剧解析:12.《羊泉村》、《狗占马槽》是文艺复兴时期( )的代表作。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国家现代化进程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国家现代化进程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从古至今推崇学者名士,尊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也以自己高妙智慧、大智若愚作为著名的特色。

而这个特点,在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期。

中华民族迫切需要赶上世界进程,而知识分子们则在这个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知识分子投身到了扶植新国民、改造社会的热潮中。

他们并非单纯地谋求名利,而是希望为中华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倡导学习西方文明,借鉴西方科技、文化,帮助中国更好地走向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即中国之救星”的叫嚣声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传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也开始在知识分子中展开激烈的争论。

同时,知识分子们在自己的领域也迎来了春天。

文化、文艺、科学、教育、思想领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中国科学发展也逐渐步入科学家们手中。

梁思成、林徽因、许寿裳等一批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崇自由开放,反对落后保守;邵飘萍、杨振声、徐柏圭等著名的理工科学家,则在不断努力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

其中最知名的当然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倡导,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们倡导“港式洋楼”的设计理念,打破了西方建筑的传统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藩篱。

林徽因还开办了文化课班,在广大学生中,在广大年轻女性中掀起了一股“林氏文化”热潮。

此外,中国在教育、治学领域也获得了历史性进展。

曾国藩、严复等众多著名学者,为中国推广西方教育和自然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纷纷建立,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标志性存在。

但是,知识分子们的个体发展往往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制约。

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分子”逐渐沦为被人唾骂的角色,其“先辈道而日奔,世故一而日失”的尴尬处境让人不禁感叹。

随着学术、科技、知识产权的日益现代化,他们的存在也不再仅仅只为理想服役,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土壤,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持续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一、概述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逐渐浮现,那就是“知识人社会”的崛起与演变。

这一社会群体以其独特的智慧、知识和影响力,逐渐成为了社会的重心,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和变革。

“知识人社会”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并学习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催生了大量的知识分子。

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学术素养,更具备强烈的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致力于通过知识改变国家的命运。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也为“知识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无论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还是抗日战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他们通过发表文章、组织团体、发起运动等方式,不断地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和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也为“知识人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聚集在城市中,形成了庞大的知识群体。

政治上的变革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发声机会和参政渠道。

而文化上的多元化则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创作灵感。

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群体,其形成与发展不仅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趋势,更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入探讨这一社会群体的形成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与特点在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与特点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陷入国家疆土沦丧和经济秩序崩溃的困境,传统的社会秩序和观念体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开始了漫长而复杂的变革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和复杂性。

这一时期的变革并非单一的力量或因素所驱动,而是多种力量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家,开始提出变革的呼声,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和制度以实现国家强盛。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与现代化的推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与现代化的推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与现代化的推动力近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一进程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角度,以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与现代化的推动力。

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及背景改革开放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一项重大政策,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彻底转变。

邓小平提出的“抓住机遇,实现改革开放”的口号成为中国改革的旗帜。

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面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如工业化进程缓慢、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等。

二.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由重工业主导的工业经济转向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多元化。

2. 对外贸易的开放: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逐步打破自身对外贸易的限制。

这使中国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改革开放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

外资企业的进驻为中国注入了资金和技术,推动了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4. 农村改革与农民收入增加:改革开放期间,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村农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三. 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改革开放引起了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激烈。

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

例如,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多项贸易协议,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崛起也带来了国际竞争的压力。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挑战。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动力思考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动力思考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动力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动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科技、人才、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推动。

首先,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其次,科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进步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投入巨大的科技力量,发展了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提升,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积极推进人才创新计划,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吸引、培养、留用人才等举措,大力培养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我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提高文化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支持。

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制度是规范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我国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治建设,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动力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才能推动我国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作出更加不懈的努力。

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五四运动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运动中,年轻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们喊出了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口号,其影响力和推动力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1. 教育和思想觉醒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大学生呼吁废除科举制度、改革教育体制,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声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新思潮涌动,学生们开始关注民主、科学、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念,积极探索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思想觉醒的发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社会制度和文化变革五四运动带来了对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反思与批判。

封建主义和传统价值观开始受到质疑,而现代社会制度和新文化运动也相应地兴起。

由此,中国社会开始转向现代化的轨道,妇女解放、语言文字改革、文学艺术革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五四运动在这个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国家意识与民族觉醒五四运动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民族自豪感的觉醒。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列强霸权面前,中国学生们纷纷掀起了爱国运动的热潮。

他们通过反对不平等条约、拒绝帝国主义势力、捍卫国家尊严等行动,强烈表达了中国人对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渴望。

4. 科学与技术的推广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当时,中国学生们极力追求科学与民主的结合,提倡将科学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这导致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兴起,许多学者和科学家投身于科研工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 社会运动与政治革新五四运动促进了社会运动和政治革新的发展。

学生们的抗议活动迅速推动了政治改革的需求。

五四精神的影响渗透到中国各个领域,促使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变革。

这种推动力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还催生了对社会制度、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其利益关系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其利益关系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其利益关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复杂的阶层结构,并形成了多种利益关系。

这一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特征、利益诉求和相互关系。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析应从三个主要角度进行:地主阶级、商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

地主阶级主要包括大地主和小地主,他们掌握着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的社会基础。

商人阶级则代表着近代中国的商业资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崛起为社会的新兴势力。

知识分子阶级是指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人群,他们在社会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地主阶级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但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内外的挑战。

内部,地主阶级内部阶层分化严重,大地主和小地主的利益冲突存在着。

外部,则是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农民阶层对地主的反抗逐渐增强。

商人阶级则在商品经济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崭露头角,他们致力于发展商业和工业,积极参与现代化进程。

然而,商人阶级也受到了外国势力和政府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传统价值观产生矛盾。

知识分子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通常拥有高学历和文化素养,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然而,知识分子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各种派别和思想冲突,对于国家未来的方向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纷繁复杂。

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利益有时会交叉,比如地主阶级可能出租土地给商人进行工商业生产。

但由于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和农业税收的压迫,与农民阶层的利益关系相对尖锐。

地主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有时候他们合作,有时候他们也会冲突。

商人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诉求,但由于商人阶级的资本主义倾向和知识分子阶级的社会主义倾向,他们的关系也往往紧张。

这些利益关系的变化和矛盾冲突使得近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不稳定性。

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20)综述

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20)综述

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坛(2020)综述王㊀静1㊀容㊀晖2(1.武汉大学,湖北㊀武汉㊀430072;2.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㊀武汉㊀430015) [摘㊀要] 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坛(2020)以 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 为主题,围绕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及历史使命㊁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㊁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㊁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等问题,从理论维度㊁历史逻辑㊁实践进路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研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㊁新思路㊂[关键词]知识分子㊀中国共产党㊀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D663.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2803(2021)02-0064-06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实现 十四五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㊂为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创新㊁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坛(2020)于2020年12月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㊂来自全国20个省㊁市㊁自治区的高校㊁统战实务部门㊁党校㊁社会主义学院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共114人,以 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 为主题,探讨了包括历史㊁理论㊁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学术观点的交流㊁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党外知识分子研究工作的发展㊂一㊁关于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及历史使命研究关于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的研究,与会专家㊁学者着重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研究,胡绪生指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对于传承五四精神,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㊂杨浩等指出[收稿日期]2021-03-07[作者简介]1.王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容晖,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二级调研员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当代青年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这既体现出‘讲话“的精神,也是对五四精神在横向上继承广度的绝对拓展㊁在纵向上创新深度的相对拓展和当代思维向度的价值构想,提出青年要坚定 四个自信 ㊁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㊂关于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历史使命的研究㊂宋俭提出探讨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不能照搬西方的知识分子概念,要有中国自己的知识分子理论㊂他指出,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应具备 知识 构件和 精神 构件两个素质,一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一般应具备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或技能;二是应该关注公共事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并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㊂他还认为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主要内容包括:使命意识㊁家国情怀㊁社会担当㊁批判精神㊁求真精神,其中,求真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核心和精髓㊂李菊霞对此表示认同,并提出新时代知识分子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做社会进步的排头兵㊂胡庭恺指出批判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并且认为对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予以澄清和规范,既是凝聚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共识,也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何以公共的马克思主义回答㊂黄岭峻通过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 自由经济 思想进行探讨,指出自由经济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界虽然居于少数地位,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值得关注,同时还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作为思想的载体,在传播思想㊁提出思想以及社会影响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㊂二、关于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件 开天辟地 的大事,给中国革命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㊂知识分子在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㊁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㊂刘统大线条地描述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早期阶段的心路历程和贡献㊂他认为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同时知识分子也具有局限性,他总结了成为无产阶级的五个条件:一是有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理论;二是能建党㊁带队伍的组织家;三是能制定灵活的政策㊁策略;四是会出战;五是意志坚定㊂宋俭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体,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主体,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的主体,并且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不是主要由工人运动直接推动的,而是由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直接推动的,因此,要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中这一重要特点的研究㊂王智认为讨论百年来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首先要理清革命话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㊁革命的知识分子概念,其次他认为对该问题的研究应分时期分情况,对于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应先分清知识分子中的不同群体,再进行关系梳理;对于与过渡时期的关系,重点研究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对于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关系,重点研究知识分子政策的摇摆㊁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等问题㊂20世纪初期是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期,与会专家学者主要讨论了知识分子对阶级斗争学说的传播㊂朱虹通过梳理朱执信早期对‘共产党宣言“阐释的文本内容,认为他尝试初步运用阶级斗争学说来分析现实问题,这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历史性意义㊂白冰考察了李大钊对 劳心劳力 认知转变的逻辑与路径,认为这对理解李大钊解读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㊂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传播并开花结果㊂王静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且与中国实际相契合是被选择的重要原因㊂李晓倩指出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报刊㊁书籍㊁社团㊁学校以及发起论争等方式大力宣传,促进了青年学生的觉醒,也启示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发展㊂吴伟研究认为,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走上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的道路,基于此,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最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㊂李卓以中国共产党吸收左派先进社团利群书社为例,考察中国共产党吸收先进社团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从思想渗透到组织扩散的特点,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先进社团密切相关㊂刘力维通过对武汉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学习的考察,认为当时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宣传活动成效显著,得出了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㊁与人民㊁与历史相结合的三点启示㊂周昭根探讨了早期青年团对列宁青工思想的实践,指出青年团早期领导人主要在开展调查研究㊁吸收青年工人入团㊁参与组织罢工运动㊁为青年工人争取权益等方面作出努力,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其政治领导和组织宣传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㊂三、关于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㊂孙莹认为: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之间团结协作㊁共同奋斗,构成历史的主旋律;二者相互理解㊁相互尊重是携手前行的必备条件㊂徐军指出,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与实践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关系,首先应认识到科学技术㊁科学知识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意识到知识分子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㊁社会属性,进而确立开展知识分子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即定调㊁定位㊁定性和定策,以上构成了分析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维度㊂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体现在中国革命㊁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㊂吴继金研究了长征对抗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影响,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长征奇迹的好奇和向往;二是受共产党 北上抗日 主张的感召;三是对长征精神的敬佩㊂他指出,青年奔赴延安为夺取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㊂杨念泽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戏剧界统战工作进行研究,认为呈现出积极引导与科学指导相结合㊁原则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特点,启示做好统战工作应做到尊重科学规律,从实际出发㊂魏美霞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进行研究,认为这既是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客观需要,从党对群团组织的有效领导中积累了诸如尊重群团组织的独立性与自主性㊁保障群团组织的切身利益㊁提高群团组织自我服务能力等经验㊂杨斐然认为,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开展青年宣传工作呈现出宣传方式灵活多样,对象以青年学生为主,宣传内容针对性强和宣传工具坚强有力四个特点,对新时代开展青年宣传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㊂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海龙指出,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大量吸收㊁放手使用㊁优待尊重和教育改造,启示我们要切实关注知识分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㊂齐放认为,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比较成熟和完善,这对当时壮大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队伍㊁调动知识分子宣传革命理论的积极性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㊂艾琪指出,延安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重要时期,其中,‘边区群众报“以独特的传播内容和解读方式,对促进各阶层的思想转变,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重要作用㊂米雪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㊁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建设新中国服务㊂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团结㊁改造㊁培养 政策,并对这一政策的制定背景㊁内容及影响进行研究㊂华方正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然性,并认为这一做法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也有借鉴意义,要求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知识分子群体特点分层分类施策㊂揭祎琳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批判电影‘武训传“这一文艺批判运动进行考察,探究了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复杂环境与文艺创作者的心理,以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所启发㊂马淑颖指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 团结㊁教育㊁改造 ,并对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认为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变化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㊂姚丽媛研究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得出要树立正确的知识分子观㊁肯定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㊁实现知识分子理论政策与制度实践结合等启示㊂龚佃选还对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及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合理地判断其阶级属性,研究其阶级特性下的重要影响,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㊂四、关于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研究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关注了党外知识分子及其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㊁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统战工作的发展完善作出探讨㊂在理论层面上,卢勇认为从不同的维度㊁不同的角度理解 知识分子 是非常重要的,他对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进行研究,指出知识分子要融入广大群众㊁承担社会义务与责任㊁与实践生活积极融合㊂此外,他认为,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价值引领㊁服务社会㊁理性批判和投身实践等方面履行好职责㊂吴秀君从系统论㊁组织论的 激励 视角进行研究,认为通过实施共同目标激励㊁协作意愿激励和信息交流激励等柔性激励策略,有助于逐步实现圈层统战的理想状态㊂在实践层面上,王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带来了知识分子结构的演变,统一战线工作应从思想理念㊁工作领域和具体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㊂董乐乐提出典型示范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㊂统战部门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起着向导作用,对此,王华彪认为统战部门要树牢统一战线主战场主阵地意识,不断汇聚促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合力㊂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石,黄长义指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存在的三个结构性矛盾:一是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快速增长与统战工作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二是党外知识分子构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代表人士有限性的矛盾;三是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目标要求与其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的矛盾,对破解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发展的难题,开创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㊂朱福玲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在思想引领㊁活动开展㊁人才培养与使用㊁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工作对象定位不精准㊁活动缺乏创新及统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㊂张华以老河口市为例,分析了影响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 八个缺乏 ,提出推进基层统战工作 一体四合 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体 指构筑领导体制,健全服务机制㊁规范运行机制㊁严格考评机制的体系; 四合 指推进民企聚合㊁促进民族融合㊁优化团体契合和加强协商磋合,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㊂王磊对统一战线服务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进行思考,认为这是统一战线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新路径,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领域,是向基层延伸拓展的新实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阶层融合的新探索,最后提出应坚持党建引领,统战践行;资源下沉,两化推进;市区联动,点面结合三个原则㊂郑熠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指出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增强统战工作的针对性㊁科学性并充分彰显其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基层统战工作整体质量㊂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群体,是社会发展建设中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㊂李慧指出,新时代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㊁理论引导㊁完善考核机制㊁科学构建组织培养机制和建立健全宣传媒介载体等方面着力㊂高校是全社会的思想㊁文化和人才高地,也是培养党外知识分子的沃土㊂彭晓波指出,地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后备力量㊁政治素养㊁重视程度㊁外推制度㊁选拔机制㊁履行职责㊁评优奖励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从发现㊁培养㊁使用㊁管理全程来提高政治认识㊁改进薄弱环节,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㊂杨明敏认为新时代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应从政治领导㊁思想引领㊁组织强化等方面努力㊂对于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武永江指出优化话语载体的重要性,并认为应从话语关系㊁话语态度㊁话语方法和话语模式等方面努力;肖有朋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应重塑和更新理念㊁加强合作㊁提升统战部门人员使用互联网的水平;肖珊关注到新冠肺炎疫情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㊂另外,邵晨等对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给予关注,以罗森布鲁姆的多元行政观为研究视角,针对目前高校离退休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政治上要加强政治引领,管理上要完善工作机制,法律上要制定完善的工作规范等建议㊂海群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并认为需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㊂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赴广州专题调研该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示范项目建设情况,指出广州市示范项目建设具有注重顶层设计㊁搭建载体㊁活动组织㊁有效服务和代表人士培养的特点㊂崔珏指出,自由职业者组织化是该群体谋求发展㊁自我增益的需要,是统战工作凝心聚力的需要,也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㊂从总体上看,本次论坛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形式新颖㊂本次论坛是自2004年举办以来,第一次采取线下举办㊁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㊂第二,学术和思想含量高㊂论坛聚焦 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 这一重大学术议题,与会专家㊁学者在理论维度㊁历史逻辑㊁实践进路方面均进行了研讨㊂第三,参与群体多样化㊂其中,年轻学者发挥了学术生力军的作用㊂另外,统战实务部门参与论坛加强了学界和政界的互动,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㊂第四,研究方法规范㊁多元㊂与会专家㊁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了历史学㊁政治学㊁社会学㊁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关注基层实践调研,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㊁新思路㊂责任编辑:胡芬芳。

浅析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特点

浅析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特点

浅析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特点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变迁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实质上是中国的近代化。

它具有变化急剧、参与变革的力量复杂、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分析这些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的近代社会状况。

标签:近代社会;新陈代谢;变革力量;发展;特点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变迁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1840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大量的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伴随着列强的鸦片、军舰涌入中国,与传统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碰撞,不管中国人愿不愿意,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1],中国被迫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近代社会是中国所有社会形态中最复杂的,不同生产方式并存、多种社会意识形态混杂、社会结构时有变化、新阶层涌现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等等,新与旧、旧与旧、新与新等各种矛盾、各种势力相互冲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一直在“变与不变”这个问题上做出选择,维持原状与进行变革的论争贯穿了整个近代社会。

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它的变化速度、激烈程度,变革力量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这种新陈代谢也是不平衡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畸形发展。

传统的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社会,历史慢慢进行着,却始终没有主动走出封建社会的性质。

封建性“漫长”地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朝代更替、乱世与盛世轮换,只不过是天下换了一个姓而已。

天地君亲师没有变,士农工商没有变,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东南西北一样穷。

但到鸦片战争以后,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都在发生变革。

一夜之间,关在洞穴中几千年的中国人被利炮震醒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这与主动走出洞穴、小心试探、逐渐调整以适应强烈阳光有着量和质的差别。

清王朝挣扎了71年(1840—1911),最终被时代抛弃。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
现代化进程》
宁镇疆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1998(000)010
【总页数】1页(P78-78)
【作者】宁镇疆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化研究院!武汉;4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3
【相关文献】
1.理想与现实张力中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反思--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J], 夏东元
2.研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一部精品力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评介 [J], 王学真
3.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推动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 [J], 傅国涌
4.百年乡村沉浮,世纪家国命运——读《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有感 [J], 杨怡初;
5.百年“之”字路──汉字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反思 [J], 曾永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民 国最 动 荡
也 是最 黄 金 的时 代 ,支撑 它 、推 动
它 的 主要 就 是 这 五 个 方 面 。 甲午 战争 之 后 ,出版 企业 和 工业
企 业 的 出 现 基 本 同 步 。在 盛 宣 怀 之
后 , 19 年 的 状 元 张 謇 没 有 做 官 , 84 在 科 场 颠 簸 2 年 后 ,他 对 做 官 都 没 7 有 兴 趣 了 。他 在 故 乡 南 通 创 办 了 第
机 器 ,此 外 的 流 动 资 金 、土 地 等 , 都 是 由 张 謇 筹 资 解 决 的 ,官 方 不 干
预 经 营 。 可 以 说 这 个 企 业 从 一 开 始

潺滹文炙 蛰
JA G A WE S I I N HU I N H
企 业 差 不 多 在 同 一 时 代 出 现 。 他 们
供 的是 精 神 产 品 。而 报 纸 、出 版 业 、
银 行 业 、新 式 机 器 工 业 以及 新 式 教
当 时 发 的 股 票 ,非 常 精 致 。 张 謇 虽
然 是 一 个 旧式 状 元 ,读 “ 四书 五 经 ”
育 ,正 代 表 了现 代 化 的 五 个 基 本 侧
面 。离 开 了 这 五 样 东 西 ,现 代 化 也 就 没 有 什 么 内 容 了 。 中 国 现 代 社 会
域 ,是 中 国 第 一 代 从 传 统 的 旧式 读 书 人 转 型 的 近 代 知 识 分 子 。 在 这 一
家 的普 世 标 准 。马 克 斯 ・ 伯 在 《 韦 新
教伦 理 与资 本 主义精 神 》 中讲得 很
清 楚 ,他 们 把 赚 钱 看 作 是 荣 耀 上 帝 的 一 个 手 段 ,而 不 是 为 自 己 的 子 孙
辫 讲 述
状 元 实业家 张謇 与其创 办 的大 生纱 厂
企 业 、文 化 企 业 和 商 业 企 业 ,报 社 、 书 局 和 出版 社 也 就 是 文 化 企 业 ,提
就 是 股 份 制 的 。 直 到 1 9 年 代 我 们 90 还 在 为 股 份 制 争 论 ,其 实 张 謇 那 个 时 代 股 份 制 就 出 现 了 。 我 看 过 他 们
后 却 败 得 很 惨 ,连 家 里 的 柱 子 都 卖 给 了 别 人 。他 们 都 不 是 真 正 的 企 业
家 ,企 业 家 不 光 是 在 企 业 制 度 上 提
科 进 土 。 他 本 来 仕 途 光 明 , 曾 和 康 有 为 一 起 被 光 绪 帝 破 格 召 见 ,但 也 因 为 这 个 原 因 ,戊 戌 变 法 失 败 之 后 他 被 革 职 永 不 叙 用 。 最 后 他 南 下 上
出 身 ,也 仅 仅 到 日本 考 察 过 7 天 , O 但 却 颇 具 现 代 经 济 意 识 他 生 活 的 南 通 海 门 ,靠 黄 海 、依 长 江 ,是 长
江 的 出 海 口 。 那 里 的 人 基 本 上 以 移 民 为 主 ,多 是 逃 荒 到 黄 海 边 以种 棉 花 为 生 ,那 里 是 中 国 最 优 质 的 棉 花— — 长 脚 棉 的 生 产 基 地 。 张 謇 依 赖 当地最好的原材料办大生纱厂 , 所 以 非 常 成 功 。 就 这 样 ,他 从 一 个
从 此 实 现 了 商 人 与 文 人 的 结 合 ,成 为 一 名 出 版 家 。 第 四个 代 表 是 汪 康 年 ,跟 蔡 元 培 也 是 同科 进 士 ,选 择 的道 路 是 办 报 。他 一 生 都 在 办 报 , 辛 亥 革 命 发 生 后 ,5 岁 的 他 逃 难 到 7 天 津 租 界 , 临 死 前 还 在 办 报 。这 几 个 人 都 有 科 举 功 名 ,最 后 分 别 成 为 报 人 、 出 版 家 、思 想 家 、教 育 家 、 实 业 家 。 他 们 代 表 了 5 不 同 的 领 个
积 攒 财 富 。 中 国 虽 然 没 有 新 教 伦 理
的背景 ,但 儒家 传统 里 也有 很 多 回
报 社 会 、奉 献 社 会 的 理 念 。 所 以 ,
中 国最 重 要 的 企 业 家 几 乎 从 他 们 最
初 创 业 成 功 那 个 阶 段 起 ,就 主 动 回

传 统 的科 举读 书人转 型 成 为近代 企
业 排 字 工 人 夏 瑞 芳 等 人 为 代 表 的 一
家 企 业 — — 大 生 纱 厂 ,官 方 提 供 业 家 。 与 此 同 时 , 19 年 以 外 资 企 87 批 具 有 基 督 教 背 景 的 学 徒 ,创 办 了 商务 印书馆 。这些 文化 : 业 、工 业
第 二 个 代 表 是 梁 启 超 ,他 选 择 了 另
外 一 条 推 动 社 会 变 革 的 道 路 — — 言
跟 盛 宣 怀 以 及 更 早 的 红 顶 商 人 胡 雪
岩 完 全 不 一 样 。胡 雪 岩 没 有 为 社 会
论 报 国 、思 想 报 国 的 道 路 ,从 推 动
变 法 到 失 败 流 亡 日本 , 锲 而 不 舍 ,
提 供 新 的产 品或 元 素 ,他 只 是 倒 卖 , 主 要 是 为 军 队 提 供 物 资 ,这 里 面 有
巨 大 的 利 润 ,他 就 靠 这 个 发 家 ,最
成 了转 型 时 代 最 有 影 响 的思 想 家 、 政 论 家 。 第 三 个 代 表 张 元 济 ,也 是
个 翰 林 ,跟 蔡 元 培 是 同 科 举 人 、 同
海 ,应 夏 瑞 芳 之 邀 进 入 商 务 印 书 馆 ,
供 给 社 会 新 的东 西 ,而 且 在 产 品 上 、
经 营理 念 上都 要 有 新 的东 西 。 有 钱人 不 一 定 是 企 业 家 ,企 业 家 也 不 一 定 都 是 有 钱 人 ,真 正 的企 业 家 往 往 不 把 钱 留 给 子 孙 ,这 是 企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