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案】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情境6 经纬网 下图甲、乙两区域所跨纬度数相同,MN实地距离约为QR的一半。
(1)比较甲、乙两区域实际面积的大小。 【提示】根据两地所跨经纬度比较面积。 【答案】 S甲<S乙。 (2)判断M点相对于R点的位置。 【提示】根据两地经纬度判断方位。 【答案】 M点位于R点西北方。
5. 定范围 (1)所跨纬线完全相同,且所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9] 相

等 。如下图S①=S②。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两幅图,纬度越高,其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纬度越低,其表 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如下图中S④>S③。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 [10] 越大 。
1
2
3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命题拓展 在甲—乙—丙间飞行的过程中,飞机飞行的路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 D ) A. 持续变大 B. 先变大,后变小 C. 持续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
2
3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飞机飞行的路线与 正东方向的夹角,实质就是飞机飞行的路线与纬线(正东方向)的夹角,根据飞行轨 迹,在甲—乙—丙间飞行过程中,飞机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然后向正东,最后 向东南,飞至纬度最高点时,路线与纬线(正东方向)的夹角为0°,所以在甲—乙— 丙间的飞行过程中,飞机飞行的路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故选D。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情境3 全球经济重心移动路径 经济重心是指在区域经济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经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二河流流向的判读1、根据河流名称判断这种判断方法的应用基于平时对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识记,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断,例如:长江、黄河和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刚果河、墨累----达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判断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流不断加深延长,因此,在此形成的河谷主要是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到了河流中下游,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寛谷;在河流的入海口,往往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喇叭”形河口三角洲。

抓住河谷及河口处地貌特征,根据从“v”形→“U”形→“喇叭”形来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堰塞湖形成位置判断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得了解堰塞湖的形成------河流被外来物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即有堰塞湖的一侧是河流上游。

例:2010年8月7日4、时令河河水流向的判断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是雨季时雨水汇流成河,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少,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只留河床,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

我国著名的时令河是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内。

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图中:虚线为旱季消失的河流下游;实线为河流上游。

5、根据河谷的宽窄判断一般而言,河流上游比河流下游河谷要窄些。

绘图时用细线表示窄河谷、粗线表示宽河谷,因此,可根据河流线条的粗细来判断河流流向,即河流由细线方向向粗线方向流。

6、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及支流流向判断这个方法的应用要会判断干支流:一般情况下支流条数多于干流条数;绘图时河流支流较细干流较粗;支流短干流长。

7、根据湖泊及下游流量变化判断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径流量比较平稳。

例:甲图中PQ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12~13题1.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 B.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0Km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2.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答案:A D8、利用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3)经线和纬线(4)经度和纬度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2018·厦门调研)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C.120°W,60°S D.120°W,60°N答案 B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2018·重庆名校联考)读图,回答第2题。

2.如图所示乙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中纬度 D.高纬度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画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北半球;乙的纬度低于30°,位于低纬度,故B正确。

3.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的是“西”,①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②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③④正确。

高考地理江苏专用一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1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学案

高考地理江苏专用一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1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学案

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2.描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会判断不同类型的岩石。

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地球海陆分布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

2.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结合当地地貌类型和特征,分析其成因。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A、B两类地震波的区别是什么?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A 横波较慢固体B 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2)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A地震波完全消失,B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三大圈层各包括哪几部分?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图中代码C层以上部分C、D两层之间的部分D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层和F层(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哪些?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三大外部圈层的特点是什么?(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图回答)1.岩石主要有哪三种类型?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什么?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易误点拨](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

(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为岩浆岩,含有气孔构造的是。

a属于,b属于。

(2)如果d原来是岩,现在有可能成为大理岩,位于d处的岩石属于岩。

(3)c处岩层层次分明,是在外力作用参与下形成的岩,这种岩层中有可能发现。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识别天体;通过观察地层化石推断其地质年代及当时的地 理环境特征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以宇宙探索事件为情境,考查相关地理基础知识;以太阳辐射的时 命题分析预测
空分布特征为情境,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备考策略
识记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关注并分析热点宇宙探索事件;结合各 种形式的图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影响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因素 天气因素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监测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 海陆位置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2.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3.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状况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2] 增

多 。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命题点1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2023湖南地理卷]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 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 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2题。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课《自然地理》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课《自然地理》一轮复习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 人类共同的家园— —地球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8-分析某一 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 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 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 现象或过程,提取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 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 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 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 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例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 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 在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 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
3、表现: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自然地理环境具 有统一的演化过 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牵一发而动 全身”
一个区域的变化 不可避免地影响 到其他地区地理 环境状态的改变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协调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地理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地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地球和地图教案 2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学习目标】①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剖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②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点及判读方法。

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地表某地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大将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特点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同样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随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同图等距值(等高距 )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不过有的不可以在一幅图上完整体现出来一般不订交,等高线一般不订交,但在绝壁峭壁处,等高线能够重合重叠为悬崖等高线疏密反应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缓密陡疏,表示坡度越缓,反之坡度越陡凸低等高线向低值曲折的中心部位比两为高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凸高等高线向高值曲折的中心部位比两为低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地区,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海拔高于 200 米,而 B 海拔低于 100 米低于低值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常有的地形种类 ( 部位 ) 。

地形表示方法表示图等高线图地形特点闭合曲线外低山地内高周围低中间高(山岳)符号▲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周围高中间低(凹地)内低山脊等高线凸向低从山顶到山麓凸( 山脊处,山脊连线起、高耸部分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山脊之间低洼部( 山谷处,山谷连线分线 )由一对山脊等相邻两个山顶之鞍部高线和一对山间呈马鞍形谷等高线构成多条等高线重悬崖绝壁壁立叠在一处(2)在等高线图上判读五大地形图示判读依照海拔一般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山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山岳( 顶 ) 、山间盆地、山地谷、山脊、鞍部、悬崖等是山区常有地貌等高线数值由外向里减小,周围高,中间低;四盆周等高线较密集,中间等高线较稀少。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讲解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讲解

2.自然异变不一定产生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程度可大可小,如果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没有影响就 只能是自然现象,但如果造成某些损害就成为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许多灾害的组合。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灾害的组合。在 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引发、诱 发其他灾害。例如,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可能诱发山 崩、滑坡、泥石流灾害。
5年6考 成因及治理措施 2.热点预测:2017年可能
以重要区域为切入点,考
查某种灾害的成因、危害
5年5考 对策等。题型仍将是综合
题,分值为10分
考点一 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与防御
成因
危害 分布 多发原因 基本特点
防御
地 震
岩力然地地式引围震发释石作球震起内动生 放圈用内波一的破出在下能的定地裂来内突以形范面,,建发坏塌成伤经失筑生或,人亡济物破倒造员和损
道路
一致
人为因素: 亡严重、预防措施;积极开展
对植被破 突发性 防灾、减灾的宣传教
坏严重, 强 育,提高公众的环保
不当的工
意识和减灾意识;加
程建设
入灾害保险
[问] 1.分析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什么关联性? 提示:
小试身手 [问] 2.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 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 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原因
开山挖石;开矿)
退耕还林;制定法律
法规;提高意识
知识链接 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考点二 水文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我国主要水文灾害
类型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课件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课件

方法辨析
[问] 2.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怎样判断方向可以减少失误? 提示:对于有指向标(指向北方)的地图,判读时可将地图旋转, 使指向标箭头指向上方,这样按一般地图定向,可减少判断 失误。
比例尺判读的突破策略 1.地图上标出了比例尺,直接在地图上判读。 2.地图上没有标出比例尺,但标出了经纬线,依据“在一条经线 上相差1°纬度距的两地实地距离约为 111 km”或“在赤道上
通视问题可通过做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 形剖面图无障碍物 ( 如山地或山脊 ) 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 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
“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 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 A 点不
规律总结
比例尺的缩放
规律 1
比例尺放大到 N 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N ; “ 放大 ” 或
“放大了”N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N+1)。原比例尺“缩小” 或 “ 缩小了 ”1/N ,则原比例尺乘以 (N - 1)/N ; “ 缩小到 ”1/N 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N。 规律 2 比例尺放大 (缩小 ) 后图幅面积放大 (缩小) 到的倍数,是
坐标为 (60°N , 120°E) ,故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选 D 。第
(2) 题, a线段所在区域比例尺较大, b线段所在区域比例尺较小。 选A。
答案
(1)D
(2)A
1.遇到经纬网图,先应该判断经纬度数值及方向。可根据“纬度 向哪增加为哪个半球”来判断方向,如纬度向北增加,则该纬 线应为北半球纬线。 2.掌握两种常见的经纬网图,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点俯视图,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必修1 第2章 第1讲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必修1 第2章 第1讲

〔针对训练1〕
(2017·全国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 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 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 此完成(1)~(2)题。 导学号 12892033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B )
核心研析 1.图解大气受热过程
点拨: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1)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 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 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核心研析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处风 向所示)。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气温升
体大量 ⇨ 地面辐射 ⇨ 增强,保温 ⇨ 高,全球
排放 增多
作用增强 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考纲分析:(一)主要考核内容本单元考察的点主要落在地壳中物质运动的原理,说明不同岩石成因和空间分布特点;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变化及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内外力共同作用分析地貌的变化原因和趋势,进一步引申到地形地貌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对地域分异产生的影响;地形地貌发展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高考命题趋势在考察中多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察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地表形态图为背景,考察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及其发展的影响;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察构造地貌、地震等自然灾害成因、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及某些旅游资源的成因;还有以示意图和区域图为背景,考察岩石圈物质循环、板块运动、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等。

二、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读“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

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开发的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 . M处B. N处C. P处D. Q处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N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大陆坡B. Q处是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C . N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 P处附近是火山、地震多发地带读图,回答3~4第1〜2题图()=EulI3m一mis Hus二020010003000海深(米)3•与阿尔卑斯山脉形成相关的板块有用心①亚欧板块②地中海板块③非洲板块④印度洋板块A .①②B.①③ C . ②④D .③④4•罗马古建筑大量采用大理石材料,与大理石形成有关的作用为()A •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 C . 堆积作用D .侵蚀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图中堆积物为流动沙丘。

据图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地区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 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6•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二、综合体7•下图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新人教版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
C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 6 点升起 D .太阳直射北半球
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正北方向,读图回答 4~5 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海拔 (m)
2000 a
bc
1000
N
de
0 A B C DE
第 4~5 题图
4.若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
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解释, 如“雪后寒”“一场秋雨一场寒”; 结合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生存环
境中的异常自然现象,如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二、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 1.图中 a、 b、 c 三地气压 P 相比较 ( )
A . Pa>Pb>Pc B. Pa<Pb<Pc C. Pb>Pc>Pa
下列问题。
(1) 飓风“卡特尼娜 " 给美国带来巨大损失,原因可能是 ( )
①“卡特尼娜’’级别高、危害大
②墨西哥湾北部海岸地势低平
③“卡特尼娜’’推进速度相当缓慢
④“卡特尼娜 " 范围广,覆盖面积大
A .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此次飓风对美国农业带影响最大的是
带。
(3)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飓风过后美国石油市场价格上升的原因。
赤道
B
0°30° 60°
ED
C 180° 第 6~9 题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4
A .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文档(13份) 人教课标版12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文档(13份) 人教课标版12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考点一 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主题1 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知 识 精 析]1.短缺原因2.解决措施[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 水污染及保护1.(2012·课标文综,4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解析第(1)题,据图示,饮用水源地由苏州河→黄浦江→长江,河流的水量越来越大,说明城市供水量在增加;供水地由流经市区的河流变为长江,说明原水源地受到污染。

第(2)题,侧重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分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命题角度二城市雨水资源化措施2.(2012·海南地理,26,10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10分)解析主要从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三个方面分析。

答案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主题2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知识精析]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成因如下: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命题角度一 破坏坡耕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2014·课标Ⅰ,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从 M、N 所处的位置看,M 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 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 础上分析不同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答案】 冬半年 M 渔场和 N 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 浪大;夏半年 N 渔场仍盛行西风,而 M 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 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近地面气流持续上升,最终会冷却至它的凝结温度。 读气 温变化折线图,回答(1)~(2)题。 (1)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 )。 A.锋面形成过程 B.大气保温作用 C.山脉背风高温 D.地面受热过程 (2)在 2000 m 高度附近气温折线的变化是因为(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C.高层大气很难得到地面热量 D.水汽凝结后释放其内部热能
(2013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 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 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下 题。
3.图中甲地 14 日 6~9 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
【解析】我国为北半球,画出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 30°~45°, 可得出 6~9 时甲地风向为偏南风。 【答案】B
(2013 年浙江卷)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 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4.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成因:地面⑦ 引起的大气运动。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成因:在⑧ 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沿着水平方向流 向低压。 (2)风向 A.只有气压梯度力时: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⑨ 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B.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最终风向⑩ 等压线。 于
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部小型环流的成 因。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 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b 副 热 带高 气 压 带 ;c
C.季节移动原因:
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南半球特别是 30° S 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是 半球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 如表所示: 气压中心名称 被切断的 月份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气压带 亚洲高压 ( 蒙 副极地低气 1月 古—西伯利 低压 冰岛低压 压带 亚高压) 亚洲低压 ( 印 副热带高气 7月 高压 亚速尔高压 度低压) 压带
【解析】第(1)题,图示原理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山脉 的背风坡,大气沿山坡下降,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所 以,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山脉背风高温。 第(2)题,如图所示,在 2000 m 高度,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凝结放热后,气温下降的幅度降低。 【答案】(1)C (2)D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1.突破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北
(2)季风环流 A.成因: B.典型分布: (1)赤道地区:终年受 带控制,形成 气候。 和副热带 差异, 的季节性移动。 地区,南亚地区。 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 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 (3)纬度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 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 成 气候。
(2013 年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削 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 减少;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会发生散射,使太阳 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 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了 ;雾霾的出 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 【答案】B
(2013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5.夏季,S 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C.低压控制
)。 B.西风带影响 D.高压控制
【解析】 S 市位于 30° N~40° N 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 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答案】D
6.(2014 年四川卷)下图中 M、N 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 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M、 N 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 条件。
,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
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A.大气吸热:⑤ 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地球表面的 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⑥ 和二氧化碳吸收。
B.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向宇宙 ,而大部分射向 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少 (1)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 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 存在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①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①② 处风向所示。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受热地(甲地)低空下凹、 高空上凸;变冷地 (乙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第1 题 该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材指出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 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第2 题 该题考查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的吸收。教材指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第3 题 该题通过海平面气压场移动来判断风向。教材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 压线,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 垂直于等压线。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逐渐偏离气 压梯度力的方向。
1.(2015 年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 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 ,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 , 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 气逆辐射会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 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 【答案】D
第4 题 该题考查山谷热力环流。教材指出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 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 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第5 题 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 和风带的位置夏季大致偏北,冬季偏南。 第6 题 该题考查大气环流与天气的关系。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 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
第 1 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
考点 内容 命题星级 趋势研判 多以等压线分布图、等温 线分布图、风向图、气压 带风带图等为载体 , 以大 气形势图、区域图、数据 材料作为命题背景 , 将气 候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起来命题 大气的受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 热过程 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 动、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 大气运动 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 ☆☆☆☆ 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 候的影响
,
C.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 三、全球性大气环流
力三力共同作用时:最终
1.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的形成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A. 气 压 带 :a ;d 极地高气压带。 B.风带:低纬信风带(包括图中的 e 东北信风带与 f 东南信风 带);g ;h 极地东风带。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的影响。
【解析】读图可知,拉萨白天降水量小,降雨主要集中在夜间(夜 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 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 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 不是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 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 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 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 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 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 结成雨。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