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台上空空,抬手万物皆有”——山东琴书历史沿革简析
山东琴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如 《 空棺计 》 中对丧 局 的描 写 :
高扎 灵棚 一 丈二 , 芦席 拧成 瓦屋 脊 ,上 面 就使 白布披 。有一 对 纱灯 灵 棚挂 ,纸扎 的 童 男童 女摆 东西 … …又照 上 边 留神 看 ,冲
五 品 ,不落 名声 光 图钱 。最 好游 戏 女色 恋 ,酒色 财气 他 都贪 。问 是 。
官司 ,有 钱无 理 占上 风 ,无 钱有 理得 蹲监 ,再 问被 告几 个板 犍 。 百姓送 号吞钱 虎 ,还 有 外号 连锅 端 。 ”奸 臣窦洪 为达 到 自己 的 目 的诬 告忠 臣 “ 窦 大人 金殿 去 动本 ,说 我 爹爹 克扣 军粮 整 三干 ”, 程 天 胜 ,再拿 反 叛王 顺天 … …叫 恁举 家 共刀 餐 。 ”又在 金殿 上污 蔑 吴茂 : “ 镇 殿 将军 成 了奸 官… … ,我主 诏 他把 京进 ,怕 的是里
山东琴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李鸿 熙 ( 山东 艺术 学院 2 5 0 0 1 4 )
摘要 :山 东琴 书 内容 多样 ,表 达 了丰 富的思 想情 感 。 因 内容具 主动 检查 , “ 下决 心 ,把这 肮脏 思想 连根 拔 ”。
有淳朴的 乡土气息 以及幽默逗趣的风格而流行一 时。当然, 山东琴 书
窦 洪被 斩 的 下场 强调 了 “ 因 果报 应 ”, 意在 劝诫 世人 行 善积 德 , 正是 “自古 害人 如害 己,凡 事瞒 人难 瞒 天 。劝 明公 ,安 分 守 己随 时过 ,积下 阴功 后世 传 ;就算 置下 万贯 业 ,命 赴黄 泉也 枉 然 。”
2 . 取材 于传 统文 学作 品的, 如 《 水 漫 金 山》 《 状 元祭 塔 》《 盗灵
山东琴书历史考与当下发展
f 一1 大众 对 音 乐 形 式理 解 的单 一 性 日新 月 异 的现 代 科 技 . 使 音 乐 的传 播 渠 道 更 为 广 泛和 便 利 人 们 不 仅 仅局 限于
一
能成 为 百 姓 餐 桌 上精 致 的佳 肴 呢 ? 在 西 方 大 众 文 化 中流 行 这 样 一 个理 论 , 即 安 东 尼
众文艺 , 2 01 0 , ( O 4 ) . 【 3 1 作者 不详 . 山 东 的知 名 地 方 戏 【 J 】北 方
音乐, 2 0 0 9 , ( 0 2 ) .
是 山东 特 色 文化 的主 要 组 成 方 面 它 丰 富
了普 通 人 民群 众 的精 神 世 界 , 非 常接 近平
一
音 乐 再 通 过 与 出入 各 种 场 所 的人 随 意 交 谈 .发 现 大 多 数 人 对 音 乐及 其 形 式 的 认 识 , 只停留在“ 听 歌 听词 ” 的层 面 上 他 们 对 音 乐 的认 识 片 面 、 单 一 ( 二) 无 法 听 懂 高 雅音 乐
古 典 音 乐 虽 然 只 是 整 个 音 乐 世 界 中 的 一 个构 成 部 分 . 但 这 个 部 分 却 代 表 着 一
( 三) 让 高 雅 音 乐 大众 化 , 而 非 少 数 人 的专 利 。
音 乐 属 于 意识 形态 的范 畴 . 其 教 化作 用 已经 在 历 史 的 长 河 中得 到 了验 证 . 显 然 成 了亘 古 不 变 的 真理 它 既然 可 以 “ 善 民 心” 、 “ 和民性” 、 “ 移风易俗” ,为 什 么 这 些 高 雅 音 乐仅 仅 是 部 分人 的饕 餮 大 餐 . 而 不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的发展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的发展与传承作者:周晓菲来源:《学业》2019年第03期摘要:山东琴书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深受各地区人民的喜爱,对于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将从山东琴书发展为起点,并分析其艺术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山东琴书由于各方面因素面临着发展危机,本文将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保护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山东琴书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山东琴书;发展;保护;传承一、山东琴书的发展与艺术特色菏泽市是一个戏剧文化丰富的地区,其中山东琴书便产生于这里,山东琴书不仅是菏泽的重要文化,也是山东的重要传统文化,许多戏剧都是从山东琴书演变而来的,山东吕剧就是从山东琴书演变过来的,山东琴书大多为口语化,为各地区的本地方言,简单朴素,山东琴书分为南、北、东三路,菏泽、济宁琴书属于南路,济南琴书属于北路,烟台、青岛琴书属于东路,但很少有演出。
山东琴书在戏中内容方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戏中内容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出发,多数是反应农民的现实生活、广大劳动人民的向往。
讲述的内容大多是劳动人民所熟知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过去劳动人民农耕过后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
山东琴书最早是以打扬琴为为主,所以还叫“打扬琴”,后来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表演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山东琴书的唱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男生的演唱较为洪亮爽朗,而女生的演唱较为婉转,让人身临其境。
山东琴书在剧中的语言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由于地域的不同,戏中的语言特色鲜明,这些农民艺术家将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深受观众的喜爱。
山东琴书中的情感表达简洁明了,爱憎分明,人物情感表达较为直白,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展现了山东人民爽朗的性格。
对于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不同地区的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去传承与发展。
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戏曲文化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山东琴书在发展和传承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特色 ;代表 曲 目;传承 意义 ,作 以下 阐述 。
一
四、 山东琴书 的传承 意义
山东琴 书 作为 根植 于 中华 民族 五 千年 优 秀文 化土 壤 中的 民 间 音 乐艺 术 ,不 仅是 我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中 的璀璨 明珠 ,而且 也 是世 界 艺术 宝 库 中的魂 宝 。它 所蕴 含 的浓 重 的文化 底 蕴 的独特 的 艺术 审 美价值 ,曾深刻地 影 响了平 民道德 规范和 行为 方式 。 然 而令 人 遗憾 的 是 , 自上 世纪 九 十年 代 , 民间音 乐 艺术 受到 影 视 、现 代媒 体 、人类 经 济 意识等 多重 因素 的影 响 ,正逐 步被 边 缘化 ,前景 堪忧 ,每 况愈下 ,甚至 部分音乐 种类频 临灭绝 的危 险境 地 。菏泽 学院音乐 系 ,在学 校 “ 向基础教 育 ,培养 合格 中小学师 面 资 力量 ,拓 展毕业 生就业渠 道 ”,以及 “ 弘扬 民间音 乐文化 ,传承 民间艺术瑰 宝 ”等 重要教育 理念指 导下 ,确 立 了以菏泽市 民族 民间 音 乐为办 学特 色 的 目标 ,将 特色课 程的建设 思路 、模 式及理念 等方 法进 行 了系统化 的研 究 ,并依托 于特 色课程 教材 《 菏泽 民族 民间音 乐 赏析》 ,逐 步构建 起具有 浓郁地方特 色 的高校教程 。 2 0 年春 ,菏 泽 学 院音 乐系 首先 选取 了在 曲艺音 乐 中具有 重 04 大 影 响 的山东 琴 书和 河南 坠子 两 大 曲种进 入 大学 课堂 ,作 为音 乐 系 特色 创 建课 程 。其 中 山东琴 书在 2 0年 被 评为 国家 级音 乐类 非 07
物 质文化 遗产 。
、
山东琴 书 的简介和 历史 溯源
山东 琴书 是 山东 重 要 的地 方 曲 艺 品种 , 又 称 “ 曲子 ” 、 小 “ 唱扬 琴 ”、 “ 山东洋 琴 ” 、 “ 良琴 书 ”等 。1 3 年 ,著 名 艺 改 93 人邓 九 如 与张 心乐 、邓 秀玲 在 天津 参加 青 年会 演 ,始 定 名 “ 东 山 琴 书 ”。它 源 于 明代 中期鲁 西 南菏 泽 ( 古曹 州) 区兴 起 的 民间 小 地 曲 自娱 演 唱形 式 “ 庄家 耍 ” ( 称 “ 局 ”) 又 玩 ,至清 代 中 期 ,原来 唱 曲使 用 的伴 奏乐 器古 琴和 古 筝 改为扬 琴 ( 称 “ 蝶琴 ” )、 又 蝴 四胡 、古筝 、 琵琶 、简 板和 碟 子 ,表演 为 多人 分 持不 同 乐器 自行 伴 奏 , 分行 当 围坐 表 演 , 以唱 为 主 ,间 有 说 白或对 白 “ 曲 小 子 ”最 早形 成 于菏 泽地 区 ( 称曹 州 ) 。郓城 艺人 陈乃端 所 存 艺 古 术 谱系 有 “ 正十 三年 ( 75 ) ,头辈 师爷 王 尚 田, 善通 琴 书 雍 13 年 画 , 闻名 东平 湖… … ”的 说法 。 《 曹县 方 志 》有 “ 县 为 山东琴 曹 书 主要 发源 地 ,相 传 已有 二百 年历 史 ” 的记载 。该县 梁堤 头 村 , 乾 隆末 年就 曾出现 过小 曲子名 家梁 启祥 。而后 发展 益 盛 ,逐 渐流 布全 省 。
山东琴书的三路流派
东路琴书流派的产生发展
青州广饶县四平调艺人商秀岭注意到 南路琴书赢得了人民的喜爱,专门来到 鲁西南学习。然而,他发现鲁西南地区 语言中阳、上、去三音较多,阴平较少, 尾音上翘;唱词密集、节奏较快,意识 到这与自己过去演唱的四平调及山东东 北部地区群众的欣赏习惯不相适应。因 此,他将南路琴书大胆改造,融入临清、 聊城等地的老四平调形成凤阳歌与老四 平调的新腔,也称为四平调。 在创新新腔的同时,商秀岭不仅局 限于从南路琴书习得的书目,而且保留 原四平调节目,同时改编当地流行的五 音戏。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蓬莱文人翁 乐明合编出不少东路琴书特有的书目, 如《红鸾禧》《宋江坐楼》《秦雪梅观 画》《秦 雪梅吊孝》等。
言象时 书此情唱“ 中就 生的虽 需,绪使李 最山 动不然茹要在上用派撂早东山 通同一派,后的老”地的琴东 俗板大琴模期变十和说。书琴 ,眼段书拟发化七茹书 的书 具、书创各展,板兴后 整开 有句反始种中在凤礼, 个始 浓腔复人人,反阳为主 发产 厚多,茹物李复歌主要 展生 的有只兴的派演的的形 流艺 灵有礼神着唱简“成 变术 生 活凤是情重过单茹了 过流 活 变阳独姿丰程唱派李 程派 气 化歌具态富中法”凤 而是 息 。一风,发,。两兴 言发 。 茹种格丰展难它大、 ,展 派,的富凤免虽流李 南为 注但琴表阳会然派若 路“ 重跟书现歌显结。光 琴撂 说随演力,得构李、 书地 、内唱。同单完派李 无说 唱容家 时调整琴若 疑书 并、。 为乏,书亮 是” 重人他 适味但早为 各的 ,物演 应。缺期主 流结 语形唱 说因乏演的 派果
北路琴书流派的产生发展
北路琴书是以邓派琴书为主要代表, 以济南为中心流行于鲁西北一带的琴书。 邓九如是北路琴书的创始人,他改 南路大顶板为中眼起慢板唱法。为适应 长期在大城市的演出,他虚心向曲艺前 辈学习,广泛吸取京剧、评剧等姊妹艺 术所长,创造出深受群众喜爱的“邓派” 琴书艺术。“邓派”表演善用方言俚语, 于纯朴中显幽默,平易中求韵味。 山东琴书的变迁是其流派产生和 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流派也在其变迁过 程中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
走进山东(之二)山东琴书
作者: 张晨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音乐生活
页码: 14-1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山东琴书 曲艺节目 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 地方特色 唱段 咬字 韵味
摘要:记得小的时候,我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非常喜欢全国各地的曲艺节目,一放学回家,就见她在那里欣赏电视里的唱段。
不知道为什么,还在上小学的我也逐渐痴迷于这种只有老人家才喜欢的艺术形式。
一开始听不懂唱段,听不清咬字,就看字幕,觉得那里的故事讲得都很神奇,也很有趣。
作为经典的说唱音乐,山东琴书有其独到的审美韵味和地方特色。
山东琴书的艺术特色分析
山东琴书的艺术特色分析山东琴书属于一种曲艺种类,又可以叫做“小曲子”、“唱扬琴”等。
而山东琴书在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历史,并在某一时期盛行。
而山东琴书的文化特色,正是当前高校声乐学科需要掌握的精髓,要求相关教学人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东琴书的艺术特色,并对其年代背景有所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山东琴书可以不断的发展。
1 从内容中体现出的艺术特点1.1 乡土气息浓厚由于山东琴书是来源于乡村,并在乡村开始盛行的。
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内容也源于生活,又和乡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满足其受众的审美要求。
因此,山东琴书有着丰富的乡土特色,呈现出对故事的描述,同时也对日常生活加以描写极其高度的口语化几个方面。
1.2 对故事背景的阐述一般情况下,背景阐述经常使用在开篇是对故事的发生,及其地点以及相关人物进行简单介绍形式。
开篇在演唱开始就已经较好的体现出故事发生在乡村中,并且直接了当的将乡土情景融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而对于高校教育人员来说,比如教师在讲授“空棺计”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交代这样一个故事:河南有个正阳县,然后在城南的地方有个于家集的地方,并且有一个人叫做于得水,别人给他起外号就要于老一,他家很多田地,并且对于土鳖财主来说他能排到首位。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对该故事的记忆能力引起相关兴趣,并在心里清楚的明白山东琴书具有乡土气息。
1.3 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山东琴书的教学题材是来自于生活的,并对乡村生活有着详细的描写。
例如教师在对“田间怒火”进行描写的时候写到:甲:来到了田间抬头看,乙:人欢马叫真热闹;甲:姑娘们肩挑水桶似飞燕,乙:叔叔们修渠挖河抡掀镐头。
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话语中可以得知这篇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控制好演奏的曲风。
1.4 高度口语化由于山东琴书曲艺艺术的一种,不管说还是唱,其文学脚本通常在文学风格表达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口语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方言土特色的应用上,从而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从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
浅析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菏泽曲艺传承——以山东琴书为例
8李梦华:浅析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菏泽曲艺传承——以山东琴书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菏泽是“中国曲艺之乡”,古称曹州,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丰厚,曲艺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便有“诸官调”流传,至明代中叶,又演变为“琴筝清曲”。
清代以后,各种民间说唱兴起并盛行,诸如山东琴书、山东落子、山东花鼓、莺歌柳书、弦子鼓、坠子书、道情、山东快书等,有十几种之多,素有“书山曲海”之称。
目前,菏泽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曲种有5项,省级名录有11项。
山东琴书是菏泽曲艺的代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因其前身原系民间小曲子联唱体,故始名“小曲子”。
又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打琴(后称扬琴或洋琴),群众亦称其为“唱扬琴的”、“打扬琴的”。
自1935年著名演员邓九如等在天津电台灌制唱片,才正式定名为“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文化底蕴丰厚,对吕剧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山东吕剧的直接母体,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但山东琴书和其他所有传统艺术一样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是曲艺发展的盛衰规律和时代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二是山东琴书本身缺乏应对力和自信心的内在原因。
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山东琴书,使其永葆青春、薪火相传,已迫在眉睫。
一、山东琴书传承发展的价值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看,要想真正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价值了然于胸。
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这就有赖对包括曲艺在内一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深刻传扬。
只有通过对自身历史文化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继承弘扬,将自信建立在自觉、自尊和自豪的基础上,才不会自卑、自虐和自残,才能够自重、自立和自强。
山东琴书的娱乐、教育、再生功能探析
》
的、 有感染力的、 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达到放松精神、 调节
情绪的目的。山东琴书的表演形式恰恰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
创作者、 表演者和欣赏者在“ 娱乐” 问题上形成了默契. 没有 精神负担、 物质需要、 道德责任。一段谐趣的说唱逗侃。 很容
上 》财 的 ;卖 》色 的 0 茔 银谋 命 棍 意 货见 本 J 中 害 恶《 杂中 忘 小 苫 天 诓 如
、
娱乐功能
现。 山东琴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必然是儒家文化的承传 方式之一, 是其厚人伦、 美教化的价值武器。
儒家以“ 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仁” 提倡忠、 义、 恭、 恕、 孝、 敬、 信等美德。山东琴书很多作品内容重伦理、 宽、 讲道德。 说
×
— -
娱乐消遣是山东琴书最显著的功能之一。从历史上看,
多, 有多少技艺也能用上。说唱艺人应当是一位博学多长的 ‘ 杂家’ 2 在民间, 。[ ” ] ( 普通百姓对说唱艺人比较敬重, 他们 把说书艺人称为“ 先生”认为他们知识丰富、 , 口才雄辩, 正所 谓“ 艺人的肚, 杂货铺”“ ,说书的E, l无量斗, 整个说整个有” 。
戏 剧 综 论
人; 《 小姑贤》 三 、 打四 、 《 劝》《 后娘打孩子》《 、 打婆婆》 欺凌弱 键 中 。 者的恶婆婆、 坏继母、 不孝子女等等。 鲜活的艺术形象, 通过琴
书艺人的说唱向人们传达礼义廉耻 、 温良智信、 恭俭仁让、 忠 孝节悌的道德观念, 鼓励尊老爱幼、 知恩必报、 忠于爱情、 嫉恶 如仇、 爱好和平、 自强不惜。对欣赏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用和思想向导作用。 而且其不需要专门的讲经议理, 只是在
观众或同情、 或感动、 或气愤、 或高兴的情感触动中来实现道
论山东琴书中的扬琴音乐
论山东琴书中的扬琴音乐作者:李雪群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3期【摘要】:山东琴书是山东省影响较大的本土音乐曲种,其在中国传统曲艺艺术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随着山东琴书的逐渐发展壮大,其名家辈出,逐渐形成三大流派,期间涌现出较多的优秀艺术作品,传播范围较为广泛,是中国传统曲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作为山东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扬琴。
【关键词]:山东琴书;扬琴伴奏;扬琴音扬琴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土壤里,扬琴与各曲种融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语境的扬琴艺术。
扬琴传入中国时,正值戏曲和说唱艺术兴起的明清之际,同时曲艺和说唱又把扬琴作为新的艺术载体吸纳到说唱艺术中,发展和衍生了许多新的说唱艺术形式。
一、伴奏形式的演变伴奏形式的演变一般是三个八度的两排码,音乐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小曲子时期,扬琴的伴奏一般双手弹奏,横向、纵向的旋律均可以弹奏,但是技法单一,以双手齐竹、交替的双音和单音为主。
发展到“撂地唱书”之后,为了节省演出开支,伴奏乐队大大缩减,这时,扬琴伴奏者在伴奏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一只手打板的任务,这时双手的伴奏技法就需要一只手来完成,自然不如两只手的灵活性,伴奏时通常以唱腔主干音和横向旋律为主,就难弹奏纵向的和声旋律。
为了更进一步的完成伴奏,除了单弹、弹轮等技法之外,一些扬琴伴奏者还会较多的运用装饰音、琶音等技法,这些后来大都频繁的运用与各种扬琴伴奏中去,为扬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一期间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口味,山东琴书在注重创编作品的现实感和生活性的同时,在其伴奏方面摒弃了之前一贯使用的同一曲牌填写不同歌词的陈旧音乐模式;在伴奏配器方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横向旋律通过改变音乐织体、加工旋律的方式丰富伴奏织体,增强音响效果。
二、伴奏手法扬琴在山东琴书中伴奏的艺术特色独具一格,简单分析为以下5点:1、单琴竹演奏。
分析濒临失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
特 色 。 山 东琴 书一 般 由 两 或 三 个 人 组 成 ,
一
体 的减 少 外 . 还 有 就 是 现 如 今 这 是 一 个 需 要 交 流 的时 代 . 像 琴 书 演 唱 这 种 与 观 众 互
动不频繁或者根本不互动 的艺术 . 更 是 加
剧 了 它 的衰 落
的 民 间表 演 做 好 图 像 的采 集 摄 录工 作 . 作
分 析濒 临失 落 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 山东琴 书
■张凯 湖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音 乐 系
摘要 : 山 东琴 书是 我 国的 优 秀 民 间 艺 术 文 化 , 有 着两百 多年的历 史 , 是 民 间 艺人 智 慧 的 结 晶 , 已经 被 列 入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书 艺人 。 鼓励地 方开办琴书表演 . 对 于 琴 书 表 演 给 予 一 定 的 资 金 支 持 以及 政 府 支 持 ,将 琴 书 的 重 要性 告 知 这 些 老艺 人 , 鼓 励 培 养 新 艺 人 表 演 与创 作 。此 外 , 山东 琴 书 的表 演 受 众 群 体 多 为 老年 人 . 应 该 让 琴
丧 嫁 娶 的百 姓 来 说 是 头 等 大 事 . 不 仅 是 面
子 上 的 象征 . 更 是 老 一 代 流传 下 来 的 古 老 传统 。 是 对 老 祖 宗 的 尊 重 。 琴 书 在 这 种 事 情 的表 现 上也 有很 多作 品 . 这 反 应 的 就 是 当地 百姓 的风 土人 情 . 日常 生 活 的 艺 术 升
一
广 泛 收集 优 秀的 民间 艺 术 文 化 。 将 这 些 文 化 保 存 起 来 ,动 员 各 地 的 民 间 保 护 组织 ,
做 好 民 间文 化 的 考察 与 发掘 . 寻 访 老 一 辈
从“山东琴书”到“吕剧”
从“山东琴书”到“吕剧”作者:魏丽娟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本文就山东琴书的历史概况、吕剧的历史由来、琴书与吕剧音乐形态等方面对山东琴书与吕剧进行对比,将琴书这一曲艺形式发展到戏曲的过程做一简单的研究,并尝试通过说唱与戏曲的对比、音乐本体研究,以及民俗学等视角进行阐述。
[关键词]山东琴书;吕剧;音乐形态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62-03山东琴书与吕剧是富有地域特色的两大艺术形式,它们代表着山东省艺术的精华所在。
吕剧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主要将两者进行对比,探究从琴书到吕剧的必然性。
一、山东琴书的历史概况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小曲子”“唱扬琴”“山东洋琴”“改良琴书”等。
山东琴书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古曹州)地区兴起的民间小曲子。
郓城艺人陈乃端所存艺术谱系有“雍正十三年(1735年),头辈师爷王尚田,善通琴书画,闻名东平湖……”的说法。
1960年新修的《曹县方志》有“曹县为山东琴书主要发源地,相传己有二百年历史”的记载。
山东琴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即由早期的文人自娱,到民间自娱性的小曲子,后来发展为职业性的说书——唱扬琴。
随着山东琴书的影响不断扩大,陆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南路琴书”“东路琴书”和“北路琴书”为代表的三大民间曲艺流派。
由于山东琴书根植在民间的“小曲子”联唱,其说词与唱词的语言使用的是山东地方方言,仅曲牌就有200种之多,所用唱腔曲调极为绚丽多彩,因此,备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随之演进成为琴书说唱艺术以后,其所采用的说唱旋律逐步统一,兼容并蓄,主要以《梅花落》《汉口垛》《上合调》《凤阳歌》《垛子板》《叠断桥》等最常采用,俗称“老六腔主曲”。
山东琴书演唱时通常以两人搭档对口、对唱和说为主,以表演为辅,唱说和表演紧密结合;伴奏乐器以扬琴、坠琴为主。
山东琴书兴衰变迁之社会根源研究分析
山东琴书兴衰变迁之社会根源研究分析作者:刘强等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22期[摘要] 通过对山东琴书兴衰变迁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山东琴书的发展轨迹与其所在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在研究一种艺术现象本体的同时,与它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拨开山东琴书那纷繁芜杂的现状,社会根源的影响则非常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关键词]山东琴书社会根源兴衰变迁山东琴书是山东极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之一,自清雍正年间形成至今将近有三百年的历史。
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萌芽、繁荣、到衰落三个阶段。
可以说,山东琴书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都深深地打下了其所处时代的烙印,极大地受到了所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致使同一种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上演了水火两重天的不同局面,同时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深藏在山东琴书兴衰落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更值得学界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一、山东琴书的萌芽山东琴书早期叫做“小曲子”,形成于曹州(今菏泽地区)一带,其出现与当时鲁西南地区盛行俗曲小唱息息相关。
据张军、郭学东《山东曲艺史》记载,“山东地区的俗曲小唱,清代初叶,明显表现出明代小唱盛行的延续性,并有突出的发展。
其分布情况是以贯穿山东南北的大运河为经,东西两翼为纬,得到广泛流布发展。
东面一翼,顺治康熙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说唱艺术形式——俚曲;西面一翼,则以曹州的曹县、菏泽、郓城为重点,产生了新曲种‘小曲子’后来演变为‘唱扬琴’,成为山东琴书的前身。
”[1](p43-44)“小曲子”发端于一种供民众自娱的俗曲联唱艺术,其起初是由精于音律的文人雅士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小调编演书(曲)目而逐渐形成的。
清代初叶,曹县、单县的刘楼、尚楼老爷楼、柳井一带,有些文人雅士酷爱抚琴抓筝、连缀曲牌、自编词曲以自娱,当时所产生的艺术形式被雅称为“琴筝清曲”。
郓城陈乃端所藏“琴筝清曲”谱系有“雍正十三年(1735),琴筝清曲已有头辈师爷王尚田,善通琴书画,闻名东平湖”的说法。
山东琴书描述
山东琴书描述山东琴书,又称“鲁琴”,是我国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
它以山东方言为载体,曲调优美,唱腔独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山东琴书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一、山东琴书的起源与发展山东琴书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在民间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山东地方戏曲、民间小调等元素逐渐演变而来的。
清代中叶,山东琴书进入繁荣时期,逐渐形成了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不同流派。
20世纪初,山东琴书开始走向全国,成为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曲艺形式。
二、山东琴书的表演形式山东琴书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伴奏乐器: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二胡、琵琶为主,有时还会加入笛子、扬琴等乐器。
其中,三弦是山东琴书最具特色的乐器,弹奏技巧丰富多样。
2.唱腔特色:山东琴书的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优美、抒情,节奏自由。
演唱时,演员常以真假嗓音相结合,表现出激昂、悲壮、幽默等不同情感。
3.表演形式:山东琴书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单人表演、双人表演和多人表演。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唱、念、做、打等手段,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山东琴书的艺术特点1.语言特色:山东琴书以山东方言为载体,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曲调丰富:山东琴书的曲调丰富多样,既有抒情优美的慢板,又有激昂高亢的快板,还有幽默风趣的散板。
3.情节生动:山东琴书的曲目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现实生活为题材,情节曲折、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4.人物形象鲜明:山东琴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注重性格刻画,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四、山东琴书的影响与传承山东琴书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曲艺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曲艺形式,如相声、评书等,都曾受到山东琴书的启发。
同时,山东琴书也培养了一大批曲艺人才,为我国曲艺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如今,山东琴书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山东琴书培训班、举办山东琴书比赛等,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山东琴书的历史渊源与流派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16《打连科》等等,也是脍炙人口。
”(三)进入城市阶段随着商业的发展,琴书艺人开始感到赶集赶会形式地摞地说书已不能满足需求,便逐渐进入较大的商业城市。
在专门的书场茶楼进行说唱表演,由此传遍全省,“西南传入河南商丘、民权、东明诸县;东北传到皖北、苏北一带,及京津、东北各地。
”清末,鲁西南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天灾兵变,民不聊生,琴书中心渐渐从鲁西南地区移至当时较为繁华的水陆码头济宁。
此阶段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进入了琴书艺术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
二、山东琴书的主要流派山东琴书开始产生艺术流派,是在它离开业余演唱转入摞地说书的职业演出之后。
更多的业余玩友转为职业艺人,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水平高的都向当时的水陆码头济宁集中,由此形成了琴书流派发展的高潮。
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是:南路琴书、东路琴书和北路琴书。
(一)南路琴书在山东琴书的各个流派中,南路最早,分布遍及鲁西南地区。
小曲子时期的名家梁启祥、袁凤吉、赵金锁、袁绰然,稍后的艺人房金铃、李若光、何金成、茹兴礼等,都对南路琴书的繁荣与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以茹兴礼为代表的“茹派”。
茹自幼学唱琴书,其师吕兴灿精于音律,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对茹兴礼的艺术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941年他在济宁与殷田昌、贺会成创立山东琴书“殷贺茹门”,成为琴书门户的三老之一。
茹兴礼对南路琴书的丰富发展有很大影响,他演唱技艺精湛,门下桃李甚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勇于革新。
他不满足于老腔老调,注重咬字,讲究平仄,行腔婉转多变,创出了灵活优美的唱腔。
山东琴书历来都是以唱为主。
大多琴书艺人致力于唱功,并不善于说白,“茹派”琴书艺人高出一等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精于唱,尤其善于说白,演唱起来夹评夹议,生动精辟,具有大书特长。
同时,茹兴礼非常注重表演,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情感表达。
他常说:“书是一座桥,人物是桥墩,垒好桥墩,桥才结实,演出人来才有书。
南路山东琴书的发展与流派
2021-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史海文艺南路山东琴书的发展与流派张力群(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摘要:南路山东琴书发源于鲁西南菏泽地区,经过小曲子-琴筝清曲-撂地说书形式逐渐发展而成。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琴书艺人众多并各有相应的表演艺术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唱腔、表演,逐步形成了李派、茹派两个流派。
两家各取所长、融会贯通,极大的推动了南路山东琴书的发展。
关键词:南路山东琴书;发展历程;流派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2-005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2.025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传统曲艺品种之一,早期叫做“小曲子”,在清雍正年间发源于鲁西南菏泽地区,是在明清俗曲基础上形成的以联曲体为主的曲艺形式,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自1934年著名演员邓九如等老艺术家在天津电台播音开始,正式定名为“山东琴书”,沿用至今。
20世纪20年代前后,山东琴书发展出风格各不相同的三个流派,即“南路琴书”、“北路琴书”和“东路琴书”。
一、南路山东琴书的发展南路山东琴书是三路琴书中最早的。
起源于鲁西南地区(古曹州),《曹县方志》中记载,曹县为山东琴书主要发源地,相传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曹县梁堤头于清代乾隆末年(约在1786年左右),曾出现小曲子名家梁启祥,便是有力的证明。
南路山东琴书从清代中叶发展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业余演唱、撂地说书和进入城市三个阶段。
一是业余演唱阶段:南路山东琴书起初是鲁西南农民自娱自乐的“庄稼耍”,一般是冬季农闲时请人教唱,在春节期间演出,叫做“携琴访友”。
二是撂地说书阶段:光绪年间,鲁西南出现了灾荒连年的现象,很多农民的生计艰难,背井离乡,转而进入到城市谋生,使得业余演唱的玩局渐渐转向职业性演唱(撂地说书)转化。
现知最先撂地说书影响较大的是光绪末年郭城的刘老继、曹县的苗金福、金乡的李凤兴等人。
山东琴书的艺术特色分析
山东琴书的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山东琴书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一,在音乐、表演和曲目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山东琴书的历史渊源入手,探讨其起源和发展历程;接着分析山东琴书的音乐特色,包括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然后解析山东琴书的表演特色,如唱腔、舞蹈和表演技巧;紧接着介绍山东琴书的曲目特色,包括选段、选曲等方面;最后讨论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山东琴书的独特魅力。
山东琴书以其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观众喜爱,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山东琴书、艺术特色、历史渊源、音乐特色、表演特色、曲目特色、传承与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山东琴书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又称山东琴棋书画,是山东省的地方戏曲之一。
它以音乐曲调和念白相结合、音旋唱故事为主要特征,是山东省多民族之一的传统戏曲形式。
山东琴书由“琴棋书画”四大组成部分组成,其中“琴”为琵琶,用以伴奏。
在表演过程中,琴师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来伴奏,起到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琴”还起到了音乐的衔接作用,让整个表演更加连贯流畅。
琴书的琴调优美动听,音韵悠扬,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除了琴的伴奏,琴书还包括“棋”、“书”和“画”等元素。
“棋”指的是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包括武术、舞蹈等多种技法。
“书”指的是演员的唱念念打基本功。
“画”则指的是演员的身段、形象塑造等方面。
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山东琴书在表演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特色。
1.2 说明研究目的山东琴书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
通过对山东琴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音乐形式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色,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琴书的历史渊源、音乐特色、表演特色、曲目特色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探讨山东琴书艺术的独特之处,以期为该传统音乐形式的传承与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山东琴书心得
学山东琴书心得
山东琴书原名“庄稼耍”,是一种流行于鲁西南农村中的民间曲艺形式。
它以唱为主,以说为辅,通过挖掘民间经典艺术作品,结合时代新风,在行腔隽美中体现齐鲁风韵,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
如今山东琴书依旧响彻在齐鲁大地上,其中以济宁、菏泽、聊城、枣庄、泰安、济南等地为最。
要说探源山东琴书,那就追溯到300多年前,那时候就在广大农村中流行。
每到秋收之后农闲时,农民就挖地窑子唱琴书,苦练一冬,到农历过年时,便以琴会友,互相比赛演唱;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便形成了演唱高潮。
一度形成“一村一台戏,五里不同行”的繁荣景象,成为济宁百姓劳作间隙,娱乐生活重要的精神文化食粮。
山东琴书,又名唱扬琴、山东扬琴,早期称作“小曲子”。
发源于鲁西南济宁地区。
它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联曲体为主的曲艺形式,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东 琴 书 是 山 东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艺 术
民国以后 , 济南 、 青 岛等城市 茶馆 书 场 日渐增 多 . 为琴 书 演 唱 提 供 了较 为 固定 的 场 地 “ 2 0世 纪 2 0 — 3 0年 代 , 广播 电 台
过程 . 琴 书 艺 术 形 式 从 内 容 与 风 格 等 方 面 也 无 不 带 有 不 同 时 期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的 深 刻烙印。上 世纪 8 0年 代 后 ,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不 断推 进 。 由于 外 在 和 自身 问 题 的 影 响, 山东 琴 书 渐 入 窘 境 。 直至今天 , 这 种 发 展的尴尬境地 仍未能完全 得到改 善。 2 0 0 6年 6月 山 东 琴 书 被 列 为 国 家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 2 0 0 7年 1月 入 选 山东 省 首批 非 物质 文化遗 产名 录 与其 他 非物质 文化遗 产
、
萌 芽 与 形 成
和商号 开始邀 请著名 曲艺艺人 到广播 电 台 .配 合 商 业 广 告 的 播 出做 直 播 演 唱 ,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对 曲 艺 起 到 宣传 作 用 ” ② 广 播 电台 业 的 兴 起 . 为 山东 琴 书 的传 播 起 到
了积 极 作 用
对 山 东 琴 书 音 乐 最 为精 准 详 实 的 研 究 资 料: 国家“ 九五 ” 规 划哲 学社 会科 学 重 点 研 究 项 目《 中国曲艺志・ 山东 卷 > 中 也 有 对 山 东 琴 书 音 乐 的研 究 整 理 。 另外 , ( 中 国 传 统 音乐概论》 ( 2 0 0 0 ) 、 《 齐鲁特色 文化丛书 ・ 音乐》 ( 2 0 0 4 ) 、 《 中 国 曲艺 通 史 > ( 2 0 0 5 ) 等 也都 包 含 部 分 关于 山东 琴 书 的 相 关研 究 。
间 自娱 的 俗 曲。 唱 者 起 初 多 为精 通 音 律 的
文人雅 士 . 抚 琴 编 词 曲唱 . 因 此 也 被 称 为 “ 琴筝清 曲” 。 《 儒 门传 清 宗谱 歌 》 ① 中记 载 , 雍正十三 年( 1 7 3 5 ) , “ 琴筝清 曲” 已有 头 辈
f 二1 战 争 期 间 战争期间 . 山 东琴 书和 其 它 曲种 在 解 放 区受到重视 , “ 山东 原 为 民 间 说 唱 艺 术 兴盛发达地区 , 山 东琴 书 、 大鼓、 快 书 等均 有流传 . 可谓 丰 富 多彩 。在 战争 年 代 的 各
山东 琴 书 萌 芽 于 清 朝 雍 正 年 间 的 曹 州( 今 山东 菏 泽 ) 一带 , 其 出 现 与 当 时 鲁 西 南 地 区 盛 行 的 俗 曲 小 唱 密 切 相 关 “ 小 曲子 ” 是山东琴书的雏形 . 属 于 民
从整体上看 . 山历 了从 近 代 到 现 代 再 到 当 代 的演 进
闲暇 时 的 “ 庄 稼耍” , 俗称 “ 小 曲子 ” 。 至 清 代末年 . 鲁 西 南地 区 出 现 大 量 “ 小 曲子 ” 名
家, 民 间 自娱 团体 逐 渐 形成 。 “ 琴 筝清 曲 ” 与“ 小 曲子 ” 同 出一 脉 . 究 其形态“ 小曲子” 更 为丰 富 这 与参 与 主 体
样 。山东 琴 书 的 发 展 已走 过 鼎 盛 阶 段 。
渐进 衰 落 , 需 要 得 到 更 好 的传 承 与保 护 。
注释 :
的身 份 与 背 景 直 接 相 关 。 从 内容 与形 式 上
看. 雅化 的 “ 琴筝清 曲 ” 不及俗 化的 “ 小曲 子” 易于 流传 . 在 伴 奏 乐器 上 . “ 小 曲子 ” 用 扬琴代替古琴作伴奏 . 更 易 于 普 通 民众 接
四、 结 语
品种之一 , 至今有近 3 0 0年 的历 史 山 东 琴 书 的发 展 演 进 跨 越 了 近 代 、 现代 、 当代 三 个时期 . 呈 现 出 了不 同 的发 展 特 点 与 时 代特征。
一
在北京 、 天 津等各大城 市兴起 , 曲艺演 出
又增加 了“ 空 中书 场 ” 这 一 类 型 一 些 厂 家
一
师 爷 王 尚 田出 现 。 这 则 史 料 后 来 成 为 有 关
山东琴书的最早记录。 至清乾隆年间 , “ 琴 筝清 曲” 下移至 当地 乡民 , 成 为 乡 间 民众
解放 区中 . 各种 民间说唱 艺术 . 只 要 能 为
宣 传 鼓 动 服 务 .就 得 到 最 广 阔 的 活 动 天 地. 得 到 了最 为 充 分 的利 用 ” ③山 东 琴 书 与 其 它艺 术 形 式 一 起 . 成 为 党 的 文 艺 战 线
上 宣 传 革 命 思 想 的 有 力 方 式
三、 起 伏 与 跌 宕 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指导下 . 山 东 琴 书 创 演 得 到 良好 而 健 康 的 发 展 “ 在 抗 美援 朝 捐 献 飞 机 大 炮 的 义 演 中 . 全 省 各 地 曲 艺 艺 人 表 现 极 为热 情 .并 先 后 有 杨 立 德、 邓 九 如( 山东 琴 书 ) 、 冯玉凤( 山东 琴 书 ) 、
‘ ‘ 莫道 台上 空 空 一 抬手 万物 皆有 ’ ’
山东 琴 书 历 史 沿革 简 析
■杨 昭君 湖 北 文 理 学 院
摘要 : 山 东 琴 书 是 山 东境 内具 有 近 3 0 0年 历 史 的代 表 性 艺 术 品 种 , 自清 雍 正 时期 萌 芽 , 经 历 了近 代 、 现 代 与 当代 三 个 时 期, 并在 社 会 经 济 、 政 治等 外部 因 素 不 断 更 迭 变 化 的 过 程 中艰 难 传 承 。 本 文 对 山 东琴 书形 成 发 展 过 程 中 不 同 时期 风格 特 征 进 行 了梳 理 管 窥 中 国传 统 曲种 在 当 下 的传 播 与 传 承 等 相 关 l q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