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2.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经计划利用外资60亿,十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并说:“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这说明()A.西方国家乐于帮助中国修筑铁路B.修筑铁路的重要性高于维护民国C.修筑铁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D.中国的经济实力足以修筑大量铁路3..1881年底,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该诗赞颂的是津沪之间()A.有线电报的开通 B.无线电报的开通C.有线电话的开通 D.无线电话的开通4.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这座电视台是()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5.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6.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言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C.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7.10.近代中国的铁路交通、通讯事业开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清政府的努力 C.民间百姓的需求 D.外国的积极指导8.“具大神通,经纬纵横。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材习题点拨: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材习题点拨: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教材习题点拨
学思之窗
答案: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答案: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分析:随着近代化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轮船公司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建国后,新中国加快铁路建设,铁路里程跃居亚洲第一;公路建设始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通讯工具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成功,到甲午战争前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开始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此后各地陆续开设了无线电报局;同时,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机开始在我国使用;近年来互联网得到了发展。

学习延伸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要想富,先修路”,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通讯和交通发达是经济起飞的前提,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效率最高,虽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高速公路的成本大,在中国现今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多条公路的修建必然会牵动大量资金,且一些公路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造成很大的浪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作业及答案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A.明末B.晚清C.民国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此时属于晚清时期。

答案:B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答案:D3.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

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

该历史漫画( )A.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B.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C.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说明修建铁路的计划制定了,但是并没有实现,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

答案:B4.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限制,当时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联系。

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作业】

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作业】

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项;汽车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初,故排除A项;铁路在19世纪7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故排除B项;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故排除D项。

2.1879年沙皇俄国乘机强占我国伊犁。

清政府为了加快沟通军情,派李鸿章负责修建大沽、北塘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一条通信线路。

该通信工具最可能是( )A.驿站B.电报C.邮政D.电话解析:选B 根据材料“1879年”“为了加快沟通军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通讯工具是指电报,故B项正确;驿站和邮政传递信息的速度比较慢,故A、C 两项均排除;1900年,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故D项排除。

3.右图所示是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A.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B.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C.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D.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解析:选A “只有一节车厢”说明车厢不分男女贵贱,这种新式交通冲击了当时国人的道德传统和行为规范,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传统与近代并存,“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落后,不可能消除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故排除C项;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社会观念依然存在,没有实现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故排除D项。

4.徐志摩在他一首著名的诗中写道:“长虫似的一条,呼吸是火焰,一死儿往暗里闯,不顾危险,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2019年春学期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春学期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最应该选择()A B C D解析:根据时间、起止地即可判断应选择火车,故选A项。

答案:A2.“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业B.水运业C.航空运输业D.电报通信业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注意对诗词的理解。

“从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两句可知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D3.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广总督毛鸿宾找出种种理由阻挠铁路的修建,说明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故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描述。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包括修建铁路,毛鸿宾不可能是洋务派,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D两项的内容。

答案:B4.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信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解析:电话的普及,通信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国家的疆域无关。

答案:D5.“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给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韩红演唱的《天路》描绘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这就是2006年7月通车的()A.兰新铁路B.宝成铁路C.青藏铁路D.京九铁路解析: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随堂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随堂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一、选择题1.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在20世纪20~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A.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解析]20世纪20~30年代,人力黄包车的数量远超过汽车数量,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落后,说明我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缓慢,故A项正确。

2.(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C)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解析]根据图示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3.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

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但是其管理方式还是封建式的,创办者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

故选A项。

4.20世纪初某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出现在上海的一种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

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该新鲜事物应是(A) A.电话B.有线电报C.互联网D.有轨电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反映的是电话的特点,A项正确。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后作业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后作业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新人教版必修2

课后作业(十五)一、选择题1.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这反映了( )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881~1911年铁路修筑情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失败,故A 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在艰难发展并不是无从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借款给清政府等所占的比例”等信息,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故C项正确;清政府借款修筑铁路,借款的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实际筑路权已被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2.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

据记载:“当时人们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

”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常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

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

”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解析] 材料信息“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

”说明工业革命成果应用慢,故A项错误;“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常骡车”说明出行多靠骡车,故B项错误;从“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

”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

”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C项正确;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C.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解析] 仅从交通工具不能说明城市的繁荣,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混杂不等于交通秩序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上海马路上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5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5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

2.分析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

3.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

(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

(重点)3.运用唯物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晦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一、铁路与公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⑴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管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

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查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⑴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

”近年来,有关各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的报告不时见诸报端。

这种状况开始于() 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答案 C解析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也飞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因此会造成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故答案为C项。

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答案 C解析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3.“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A.兰新铁路B.宝成铁路C.京九铁路D.青藏铁路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可知与西藏有关,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铁路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了()①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②我国交通领域的不断进步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 C解析图片是生动的历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演变说明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①②③正确;交通工具的变化无法体现出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加深,④错误。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80年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B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解析]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淞沪铁路和京汉铁路都不是中国自建的,淞沪铁路由外国商人修筑,京汉铁路由比利时监造,京张铁路是1909年竣工的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故选B项。

2.(2018·贵阳高一期末)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

该漫画( C )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解析]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列强逐渐控制铁路修筑权,民族危机加深,与西方的矛盾加深,故A项错误;中国跨入铁路时代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列强分割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故C项正确;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南京高一期末)《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C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新的交通工具和红绿灯出现,说明中国的交通观念发生了转变,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的迅速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题干不符;D项材料没有体现。

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D )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2019年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5单元同步测试: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9年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5单元同步测试: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分别代表我国改革开放后A.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B.城市人口数、农村人口数C.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D.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答案】D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B.多元化C.网络化D.日常化【答案】B3.下列三幅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到的。

可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答案】D4.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是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答案】A5.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自行车;20世纪后半期,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截至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并仍在迅猛增长。

材料表明A.新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B.信息传递改变了大众思想C.社会交通和观念的变迁D.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答案】C6.20世纪初,上海租界工部局在闹市区马路中间立一木牌,一面涂白,一面涂朱,派人专司其职事,遇两车同至,转涂白面向先到之车放行,背面涂朱向后到之车令止,待先行车过后转涂白面示后车行。

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交通管理水平落后B.列强控制了中国交通业C.道路安全成为监管内容D.近代交通地域差异明显【答案】C7.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最应该选择()A B C D解析:根据时间、起止地即可判断应选择火车,故选A。

答案:A2.关于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世纪冯如制成的中国第一架飞机B.20世纪初冯如制成的中国第一架飞机C.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的开通D.中国首条航线北京—上海航线的开通解析: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B正确。

A、D不符合史实;C标志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答案:B3.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项。

答案:C4.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A.丹麦公司——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B.广州——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解析: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是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的,故B项错,选A项;C项的地点应为台湾;20世纪初,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民间百姓使用得很少,故D项错。

答案:A5.“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给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韩红演唱的《天路》描绘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这就是2006年7月通车的()A.兰新铁路B.宝成铁路C.青藏铁路D.京九铁路解析: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答案:C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5: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5: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2.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4.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5.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

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A.电车B.有线电报C.电话D.无线电报6.“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B.电报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

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基础巩固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的重大意义是() A.首次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运输业的垄断局面B.标志着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C.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中国政府完全收回了铁路修筑权『答案』 B『解析』A项是轮船招商局的意义,C项是在辛亥革命前夕,D项的说法不正确。

2.“……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歌中的“天路”(下图)是指()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青藏铁路『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天路”“青稞酒酥油茶”可知“天路”是青藏铁路。

3.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

他当时是由()A.上海飞往武汉B.上海飞往南京C.天津飞往北京D.广州飞往上海『答案』 C『解析』1920年,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

4.近代中国的航运业发展历尽坎坷,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A.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B.清政府不重视发展C.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D.中国人民受落后思想的束缚极力反对『答案』 A『解析』鸦片战争后,列强攫取了中国内河航运权,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的内江和外海,逐渐排挤中国航运业。

5.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答案』 A『解析』材料中“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这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很快,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

”近年来,有关各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的报告不时见诸报端。

这种状况开始于() 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答案 C解析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也飞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因此会造成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故答案为C项。

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答案 C解析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3.“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A.兰新铁路B.宝成铁路C.京九铁路D.青藏铁路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可知与西藏有关,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铁路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了()①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②我国交通领域的不断进步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 C解析图片是生动的历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演变说明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①②③正确;交通工具的变化无法体现出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加深,④错误。

故选C项。

5.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A.火车B.轮船C.飞机D.汽车答案 C解析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是在1920年,所以民国六年(1917年)姚木兰不可能乘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杭州游历。

故选C项。

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航海事业B.铁路运输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答案 D解析从“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反映的是与通讯有关的电报电讯业,故D项正确。

7.20世纪初,某总公司为了把实业救国的精神传达给各子公司,下列方式中最经济有效快捷的是()A.通过有线电报传达会议精神B.乘坐火车到子公司召开会议C.发送电子邮件传达会议精神D.通过无线电报传达信息答案 D解析当时中国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排除A项;火车速度较慢,往返时间长,排除B项;20世纪末,中国才接入互联网,排除C项;20世纪初,无线电台在中国各地陆续开设,主要用于官商通报,故选D项。

8.下列一组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

请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答案 D解析三幅图片都是交通方面的,且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故选D项。

A项“近代”错误;B项“通讯事业”错误;C项错在“改革开放后”。

[等级提升]9.“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

”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

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A.汽车B.电车C.火车D.马车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1866年”。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以内燃机为动力,人们研制出了汽车,排除A项;1866年,发电机刚研制成功,故当时不可能出现电车,排除B项;由“如奔马不可遏”可排除D项;火车符合材料中交通工具的特征,故选C项。

10.“洋楼层叠,大厦云连。

电线铁道,纵横如网。

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

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

烟筒林立,上矗霄汉。

机声轧轧,声闻于天。

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交通工具近代化B.物质生活近代化C.城市生活近代化D.工业发展近代化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出城市建筑、交通、自然环境、工业等的变化,总体上体现出的是物质生活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A、C、D三项仅体现材料部分内容,故错误。

11.下图是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是“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舱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轮船招商局不可能彻底改变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③错误。

故选A项。

12.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答案 A解析“男女杂处”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观念,且具有进步意义,故选A项。

B、C、D三项都未能体现题意,故排除。

13.下表实质反映出近代中国()A.对西方发明的接受进程很缓慢B.仅在大城市传播西方发明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西方发明时间与传入上海、成都的时间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可知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逐渐加快,表明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选C项,A项错误;材料仅仅是以上海和成都作为东西部的代表,但相关发明并非仅局限于上海、成都使用,故B项错误;“内地大量采用”不能由材料得出,故D项错误。

14.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①使信息传递快捷、简便②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15.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

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

”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

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及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剧等史实可知,A项最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6.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变,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

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

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啰,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

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

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中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