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课堂复习版
第16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击倭寇。他训练的新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 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 的倭寇。后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这句话表现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抵御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4、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郑成功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率军打败 了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 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5、1683年(康熙在位),清廷派施琅进取台湾,1684年,正式设臵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 设臵,有利于国家安定统一,有利于台湾经济开发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6、17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1685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出兵雅 克萨,重创俄军。1689年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 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 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7、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答: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民为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反侵 略的正义战争,战略技术得当,广大将士英勇作战,各族人民积极支持;而沙俄进行的是非正义 的侵略战争,侵略军人数较少,就决定了中国的胜利。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下期末第三单元复习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3)1、明朝:(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明朝的专制措施:朱元璋①地方:废除元朝“”制,设、、;②中央:罢,废,是朝廷直接听命于皇帝;设,帮助阅读和起草文件。
朱棣(明成祖):设立,召殿阁大学士入各参与机务;又委任宦官,以钳制内阁。
2、清朝:(1)清朝入主中国:年,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占领北京,入主中国。
(2)清初政治:清初,政令虽出自内阁,但重大决策须经满洲贵族的商定,皇权受到极大限制。
(3)清朝的专制措施:①时设南书房,选用翰林学士参与机务,以强化皇权;②是,因军机处逐渐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成为皇帝独断专行的攻击。
3、文字狱:(1)明朝:从开始,统治者猜疑读书人对其讽刺攻击而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开文字狱的先河。
(2)清朝:为,巩固清王朝统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次数之多、刑法之严,为历代之最。
(3)后果:窒息了思想,毒化了社会风气,阻碍了社会发展。
4、戚继光抗倭:(1)倭指。
元朝末年开始亡命海上的日本武士,不断侵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明朝时,这些入侵者被称为“”。
(2)最初在山东抗倭,以后长期转战于浙江、福建;他亲自选练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并采用了新的战法,时称“”。
戚家军在先后平定了浙、闽两地的倭寇之后,与1564年又挥师广东,与那里的明朝军队配合,扫除倭寇残余。
至此,长期危害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倭患基本解除。
(3)领导抗倭斗争的戚继光是我国杰出的。
5、郑成功收复台湾:(1)历史上的台湾:①三国时:;②隋朝:;③元朝:。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攻打台湾,年2月,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将军”名义接受投降,结束了其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6、雅克萨之战:(1)明清交替之际,不断东扩,入侵我国流域,肆意烧杀掠夺,并在、等地筑城设防。
帝时,1685年和1686年清军先后两次围困。
(2)《尼布楚条约》:年,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①规定: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待后再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三篇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非选择题16.根据提示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
(6分)(1)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北朝农学家________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4)南朝的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5)________和________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
1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6分)【】(1)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266年,司马睿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3,内迁的鲜卑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措施
影响
思想 文化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人才,阻碍了社 会进步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措施
影响
认识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 台湾的管辖,巩固 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西 藏、新疆自
西藏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
人教全国 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
时空线索
思维整合
1.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 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2.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君主 专制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区域间
经济方面
约15次
318次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哥伦布远航
123456789
点拨:材料中显示的时间1403—1424年(永乐时期),与郑 和下西洋的时间有重叠,由此可知,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郑和下西洋,B正确。张骞两次通西域, 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 不符,排除A;16世纪,戚继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 除,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 洋,“发现”了美洲,这与材料无关,排除D。
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 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
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民族关系 明清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统一多 方面 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历史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本文将对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
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项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写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更加准确,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军事技术有着重要的贡献;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容易,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二、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掌握着最大的权力。
下面是贵族,他们拥有土地和人民,享有特权。
而农民则是社会的基础,他们耕种土地,为贵族提供粮食和劳动力。
最底层是奴隶,他们是贵族的财产,没有自由。
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使得人们的地位不再取决于出身,而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教育,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它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流向世界,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黄金、马匹、香料等物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五、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朝代,它的建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外族入侵和内部矛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清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但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社会的动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项目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秦 始 皇
创立以皇帝为中
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国家的最高 统治者称为“皇 帝”,中央设三 公九卿,地方推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 半两钱)、 度量衡
“焚书坑 儒”,统 一文字为 小篆
行郡县制
统一岭南 及东南沿 海地区; 派蒙恬北 击匈奴, 修筑长城
项目
汉 武 帝
政治
经济
注重发展农业
123456789
学史方法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10个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12个地支依序组合,形成甲子、乙丑…… 癸亥60个干支,用以纪年,每60年循环一次。184年,黄 巾起义中张角提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所以184年 是甲子年,184加减60的倍数,对应的年份都是甲子年。
123456789
6. 【2024·太原期末】计算历史年代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 能。根据下面时间轴,可知西汉存在了( B )
A. 193年 C. 211年
B. 210年 D. 227年
123456789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在历史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中,如 果两个历史事件跨公元前后,它们之间的时间差是这两个 事件的时间相加,再减去1,因此西汉王朝存在的时间 是:202+9-1=210年,B正确。
的重要手段;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2.国家统一与 巩固了国家统一,推 制度完善是社
动了社会发展
会经济发展的
前提与保障
相关史实
文景之 治、光武 中兴
秦末农民 大起义、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共性
都是封建社会的治世; 都采取了有利于人民的统治措 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知识汇总)及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一、选择题1.下列朝代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是( A )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明朝2.“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制度。
”这个说法( B ) A. 正确 B. 错误3.下列各朝代中,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发展的时期是( C )。
A. 商朝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民国时期4.下列朝代中,中国历史上使用象征天子权力的“皇帝”称号的是( A )。
A. 秦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明朝5.下列关于两汉时期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 农民生活困苦,被封建地主剥削B.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C. 农业丰收,人民生活富足 D. 士族和地主掌握了政治经济权力二、填空题1.春秋时期号称“诸侯”的是8。
2.商代出现的“社”是指农民与奴隶的社会团体。
3.秦朝统一六国的人是秦始皇。
三、解答题1.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都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时代,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三个时期的特点。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有明确的国家组织和统治体系。
商代的政权由君主和贵族掌握,生活在周围的贵族成为封建王朝的贵族,而其他人则成为奴隶和农民。
商代的政治中心是朝歌(今河南省),商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盛行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周的政治体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封建制度分为天子和诸侯,天子统治全国,诸侯统治一方。
西周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冶炼青铜器的传统。
西周社会注重礼仪和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一个没有中央统一政权的时期,诸侯国割据,相互争斗,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共同的君主。
春秋时期的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空前发展,一些诸侯国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诸侯国,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等。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大。
2.请对比秦、汉两个朝代的差异和联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题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1.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A.东汉、北宋、南宋B.汉、唐、元C.东汉、唐、元D.东汉、五代、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
故选C。
2.“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
”这反映了明朝()A.中央机构完善B.皇权空前强化C.文学日趋繁荣D.文臣地位提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
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阁权强大时负责票拟奏章,但内阁始终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都由皇帝决定,内阁制度的建立使皇权进一步强化,B是正确的选项;题目内容没有体现中央机构完善、文学日趋繁荣、文臣地位提高,排除ACD。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元朝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种情况告诉我们A.行政区划制度在两代发生变革B.中书省对国家的稳定没有作用C.六部的地位在元朝得到了提升D.元代和明代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元朝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对权力进行制约与制衡。
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复习精练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明太祖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3.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政府架构(改制前)政府架构(改制后)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4.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以下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烧的“三把火”的是()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③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④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6.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策问C.《老子》D.“四书”“五经”★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9.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三单元复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三单元复习
知识导图 培优专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此图描绘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 关,(1分)以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分) 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①尊崇儒术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汉武帝在这些方面 采取的措施,巩固 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进入鼎 盛时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三单元复习
知识导图 培优专练
(3)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 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思想统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三单元复习
知识导图 培优专练
13. [2024·廊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下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三单元复习
知识导图 培优专练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 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 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的交换货品。 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 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 青睐, 被认为是奢侈品。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单元复习试卷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明朝的是( )①内阁②三司③行中书省④丞相A.③④B.②③C.①④D.②④2.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六部3.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唐诗B.元曲C.宋词D.“四书”“五经”4.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5.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君主权力D.避免藩王割据6.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武宗C.明成祖D.建文帝7.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明朝实力B.寻找失踪的建文帝C.加强对外贸易D.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8.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其中分管地方刑狱工作的部门是( )A.按察使司B.布政使司C.都指挥使司D.都察院9.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的是( )A.铁木真B.阿骨打C.努尔哈赤D.元昊10. 清代的“广州十三行”是( )A.政府管理的外贸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11.清政府设置的台湾府隶属于哪个省?()A.广东B.浙江C.福建D.台湾.1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 )A.顺治B.康熙C.乾隆D.雍正13.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立什么来管理新疆地区?( )A.达赖B.班禅C.总督D.伊犁将军14.下列作物中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是( )A.苜蓿B.花生C.向日葵D.马铃薯15.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 )A.中书省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16.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巨著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17.戚继光和郑成功的相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B.巩固了明朝的政治秩序C.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B.册封“达赖喇嘛”C.三征噶尔丹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9. “焚书坑儒”与“文字狱”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控制知识分子B.摧残思想和文化C.调整政策的需要D.加强封建专制20.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B.不利于我国的海外贸易C.有利于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武帝()A.改革币制,盐铁官营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强化监察制度2.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样式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D.宋朝3.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反应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英雄壮举。
但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残暴统治C.秦二世无能D.匈奴进攻4.“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秦朝统治腐朽 B.秦朝百姓罢工C.秦朝的暴政D.修长城费时十年5.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6.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
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驻藏大臣C.丝绸之路开通 D.设置澎湖巡检司7.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商人纷纷而来,他们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到欧洲,也把西方的货物带到中国,这条商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它的路线大致是()A.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新疆—河西走廊—欧洲—西亚D.长安—河西走廊—新疆—欧洲—西亚8.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②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小说《西游记》中涉及到一些神仙,下列中属于佛教神仙的有()①如来佛祖②观音菩萨③太上老君④弥勒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农民起义C.赤眉农民起义 D.黄巾军起义11.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该项措施是谁采取的建议()A.董仲舒 B.主父偃 C.管仲 D.王猛1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A.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B.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C.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D.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东汉赠送礼物13.“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14.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 )A.维护封建统治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D.“仁政”思想的实践15.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1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火药D.制成了罗盘针1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单元复习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期末复习卷一、选择题1.人民网2016年3月31日报道:据了解,河北出土的宋代4块古碑中的宋元祐八年重造汉光武帝敕封牡丹仙子神庙碑,详细记载了当时尧山、柏乡两县八村村民重修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牡丹仙子神庙一事。
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是A.公元25年建都于长安 B.公元9年建都于洛阳C.公元25年建都于洛阳 D.公元前25年建都于洛阳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只存在了15年的时间就迅速灭亡,就被农民起义给推翻。
下列哪一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A.陈胜吴广起义 B.国人暴动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3.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宗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
在这条交通要道上,哪一宗教最早由此传入我国()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4.下列关于佛教说法正确的有()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②东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③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马寺④对我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7.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时间是()A.公元138年与公元前119年 B.公元前138年与公元119年C.公元138年与公元119年 D.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8.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秦朝末年 D.东汉末年9.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①刘秀参加了绿林军起义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盛世——光武中兴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0.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A.繁重的徭役 B.很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11.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12.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是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赤眉大起义 D.黄巾起义1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的标志是()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立C.班超出使西域 D.安西都护府的设立14.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正式通车,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历史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
本文将对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复习题进行论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填空题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______。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朝代是______。
3. 中国古代最长的朝代是______。
4. 中国古代著名的长城是在______时期修筑的。
5.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______。
6. 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是______。
7. 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书是______。
8. 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是______。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4. 中国古代著名的长城是在哪个时期修筑的?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5.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什么?A. 甲骨文B. 金文C. 简化字D. 汉字6. 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是什么?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7. 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书是什么?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8. 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是什么?A. 《黄帝内经》B. 《诗经》C. 《楚辞》D. 《论语》三、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指南针在航海和探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火药不仅用于军事战争,还在科学研究和民用方面有广泛应用;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变得容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为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我们所学的知识。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分裂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首先,我们学习了秦朝的统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统治。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然而,秦朝的统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度集权和苛政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东汉时期的分裂。
东汉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外族入侵等原因,导致了王朝的分裂。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和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
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如诗词、书法和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第三部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的贸易路线,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
同时,丝绸之路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播,如佛教和伊斯兰教等。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印度洋和非洲的贸易路线。
这条路线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技术。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合作。
结语通过对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内容的复习,我们回顾了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三单元班别:姓名:学号: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朝代名称和时间是A、秦朝公元前770年B、秦朝公元前221年C、西汉公元前202年D、隋朝公元589年2、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加强思想控制D、打击分裂势力3、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行书4、“美国历史频道在中国拍摄的第一个历史人物是秦始皇”,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也拥有许多“第一”,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①第一个使用年号②第一个实行郡县制③第一个被农民起义赶下台④第一个称“皇帝”5、车同轨主要目的在于A、形式上整齐划一,外形美观B、便于制作车辆C、进一步传播文化D、利于中央对全国各地的控制6、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加强监察C、颁布“推恩令”D、废分封、立郡县7、张三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一心想到朝廷谋取官职,那你建议他应该潜心研究哪家的学问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
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司隶校尉④丞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2008新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新疆,你可知道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B、丝绸之路的开通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10、“丝绸之路长跑之旅”是由世界著名儿科专家仁志田博士发起的一项以“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支持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为宗旨的活动。
如果让你按照古代丝绸之路途径地区为依据选择长跑路线,则应该包括下面的①西安②敦煌③新疆④北京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1、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沟通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12、秦始皇和汉高祖不可能吃到的是 A、水稻 B、粟 C、猪肉 D、葡萄13、“神州”六号搭载的《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选用了中国古代最上等的书写材料——丝绸。
东汉时期,导致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史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术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14、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中给关羽施行外科手术的医生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B、著有《伤寒杂病论》C、研制了“麻沸散”D、尝遍百草,发明医药15、下列有关《九章算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①因作者是九个人而得名②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④书中的数学命题不实用16、司马迁跟陈胜。
吴广领导秦末农民起义一样具有“首创精神”。
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A、首创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B、首创子承父业的从业方式C、首先记载黄帝炎帝的传说D、首创实地考查的研究方法17、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①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②西汉初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宣扬人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能幸福④东汉明帝时,修建白马寺18、某文化节上进行了“万人太极拳”、太极剑等表演活动,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文化节与下列哪一宗教文化有直接关系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19、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金龙峡的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三教合一”局面是在 A、战国以后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以后20、小明同学暑假旅游后,带回一尊仿制的纪念品,据此判断小明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B、都江堰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殷墟遗址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
”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
”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二: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
赵二看了看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地走了。
材料三: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二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
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材料四: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问题?(2)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的?(3)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货币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文字不统一(2)废分封,设郡县;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小篆(3)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后训练——第三单元班别: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A、公元前2世纪B、公元前3世纪C、公元前4世纪D、公元前5世纪2、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B、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4、美国历史频道选择秦始皇为“在中国拍摄的第一个历史人物”,该片采用记实的拍摄形式,再现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在该片中肯定会再现的是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②造纸术的发明③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④张骞出使西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皇帝决断”,开创这一历史现象的皇帝是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许多人对汉武帝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该剧剧情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有①修建都江堰②焚书坑儒③颁布“推恩令”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某考古队在挖掘一座汉代古墓时,出土了一件汉武帝时期的印文刻章,如下图,请你判断该枚印文刻章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汉武帝重视农业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C、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8、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这句话中的真正含义是A、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B、张骞为开发西域作出了贡献C、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9、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走向是A、长安——中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欧洲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欧洲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10、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B、开通丝绸之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11、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
这位医学家是A、黄帝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12、右图是出土于甘肃放马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经考古专家研究,这张用麻做的纸制造于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早期D、东汉早期13、《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A、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B、内容丰富C、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D、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1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纸。
宣帝改曰都护。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悉纳质内属……”——引自《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发的?(2)从张骞出使西域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和挫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各指谁?(4)“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有何意义?16、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
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
请你结合所学的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1)汉武帝在位时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2)汉武帝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3)试着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15、(1)两次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2)要学习张骞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3)“武帝”指汉武帝“北虏”指匈奴(4)公元前60年意义: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1)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②强化监察制度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雄才大略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