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它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这些要素更为密集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使用这些要素较为稀缺的产品。
这种特殊化的贸易模式被称为要素禀赋相对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论点是,因为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所以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要素的不同活跃度。
要素禀赋论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和Stolper-Samuelson模型。
Heckscher–Ohlin模型是要素禀赋论的最早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一个国家相对较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该要素密集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则会出口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的产品。
Stolper-Samuelson模型扩展了Heckscher–Ohlin模型,考虑了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差距。
该模型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上升,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下降。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稀缺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下降,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上升。
要素禀赋论的理论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的视角。
它认为,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而不仅仅是产品价格或企业竞争力。
这种观点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国际贸易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素禀赋论也受到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忽略了其他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比如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
此外,要素禀赋论没有考虑到贸易对经济中各个阶层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分配结果。
总之,要素禀赋论是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要素禀赋理论的起源、基本概念和核心假设。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并详细解释其与经济增长、发展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提出的,他们试图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差距之间的原因。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要素禀赋,即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在解释和分析经济增长时,要素禀赋理论引入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价格。
要素稀缺性是指一些要素的供给相对于对其需求的不足。
要素相对价格则是指为了获得一些要素,需要支付的价格。
根据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路径将会发生变化。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禀赋的好坏取决于人口数量和质量,资本禀赋的好坏取决于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自然资源禀赋的好坏取决于资源的种类和可利用程度。
这些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例如,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劳动力禀赋,但如果人口素质不高,则可能导致劳动生产力下降。
同样,资本积累可能会提高资本禀赋,但如果资本的配备不当或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资源的利用也受到技术水平和环境约束的限制。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路径主要受到其要素禀赋的制约。
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越好,其经济增长水平就越高。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禀赋较好,可能会发展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禀赋较好,可能会发展出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会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并不是完全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的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 在国际间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 进行的其他壁垒 资源充分利用 贸易是平衡的
2. 要素禀赋基本概念
2. 1要素密集度:单位商品生产投入不同要 素的相对密集程度。如果在商品Y生产中使 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K/L)高于X商品的 K/L, 则Y商品相对于X商品是资本密集型。 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
7.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2、需求逆转 3、人力资本的差异 4、未考虑自然因素
5、贸易壁垒的限制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绝对(实 际)和相对收入。
分工生产X
国家A (劳动丰裕国)
对丰裕要素劳动 的相对需求上升 对稀缺要素资本 的相对需求下降 对丰裕要素资本 的相对需求上升
工资率上升 利率下降 均 等 化 实 现
减少Y 的产量 分工生产Y
国家B (资本丰裕国)
工资率下降
减少X 的产量
2.2.3 要素禀赋实例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取 决于与谁相比。
2.2.4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Y B国
说明 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 家,其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劳动密集 型的X产品 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 家,其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资本密集 型的Y 产品
A国 X
要素密集度类型是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投 入的要素绝对量无关。
2.1.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为什么B国两种 商品资本— 劳动比率均 高于A国?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要素禀赋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一些天生的才能和特质,这些才能和特质会对其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弗兰克·P.兰莫特提出,他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被分配到一定数量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决定了个体在各种领域的发展潜力。
根据该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和应用这些要素,从而实现自己的潜力和成就。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 智力要素:指的是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智力要素,这些要素会决定其在学术、专业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智力要素可以通过智力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估和量化。
2. 创造力要素:指的是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要素,这些要素会影响其在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创造力要素可以通过评估个体在各种创造性任务上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3. 情感要素:指的是个体的情感状态和情绪调节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情感要素,这些要素会对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情感要素可以通过情绪调查问卷、心理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4. 身体运动要素:指的是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身体运动要素,这些要素会对其在体育、舞蹈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身体运动要素可以通过评估个体在各种体育项目上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这些要素在个体身上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
然而,个体的环境和经验也会对这些要素的发展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并不是说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基因,而是强调了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强调了后天环境和经验对这些潜力的开发和实现的重要性。
总之,要素禀赋理论是一个解释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强调个体在出生时就具备了一定的天赋才能和特质,这些要素会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内容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对于不同需求的认知和满足。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需求,而心理需要则包括尊重、成就感、认可等高级需求。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们对于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生存需求的追求,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们生存的基础。
在没有满足这些生理需要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关注到其他更高级的需求。
安全需要是指人们对于安全、稳定、预测性的需求,包括对于身体的安全、健康的需求,以及对于经济、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安全需求。
社交需要是指人们对于社交交往、友谊、爱情等社会关系的需求,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归属感和爱的满足。
尊重需要是指人们对于尊重、认可、成就感的需求,人们需要被他人尊重和认可,同时也需要实现自己的成就。
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们对于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人们需要追求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这五个要素是人们内在的驱动力,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寻求满足。
当一个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转向下一个更高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层次的转变被称为“需求层次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人们在满足更高级的需求时,会感到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和生活质量。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们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的驱动力。
通过了解这些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动机,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
同时,企业和组织也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需求和动机的重要理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相对优势的形成。
该理论源于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化是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量。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导致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劳动力是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资本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的是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工具,人力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等人的知识和能力。
一般来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设备和高度教育的劳动力而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土地是第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土地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例如,俄罗斯因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生产要素禀赋,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特化生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解释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贸易相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相对比较成本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这种相对优势是由于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指导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推动其相对优势的产业发展。
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要素禀赋理论》课件
完全自由贸易假设
国际间不存在贸易壁垒,劳动力和资 本可以自由流动。
原理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应该出 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来生 产的商品,而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 其稀缺要素来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获得比自己生产所有商品更多的利益 ,从而实现比较利益和资源的有效配 置。
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 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产业组织中的应用
01
企业战略定位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特 点,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市场 定位,形成竞争优势。
资源整合
02
03
合作与竞争
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要素禀赋优 势,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竞 争推动创新和优胜劣汰。
案例分析方法
文献综述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相关文献进行梳 理和分析,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案例研究
选择几个典型的国际贸易案例,运用要素禀赋理论进 行分析,探究其在实际贸易中的作用和价值。
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 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要素禀赋理论的有效性。
案例结论与启示
03
国际合作的依据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可依据要素禀赋 理论,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 赢的局面。
05
案例分析
具体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
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中 的应用
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 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中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案例概述
本案例将介绍要素禀赋理论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 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并通 过具体案例来阐述其作用和 价值。
国际经济学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该理论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主要由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以及技术水平决定。
以下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详细解析。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欧林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这一理论以国家的要素禀赋为基础,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要素禀赋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
自然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而劳动力禀赋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和技能水平等。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的要素禀赋会影响其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
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因为它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商品,通过出口这些商品获取外汇。
例如,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
劳动力禀赋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口多、技术水平高的国家,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它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劳动力。
例如,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技术水平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因素。
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在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德国在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要素禀赋理论也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
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主要存在两种模式:比较优势和相对要素禀赋。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其中一种商品生产上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比较优势模式。
相对要素禀赋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要素禀赋选择特定的产业。
例如,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可能选择发展石油工业,而一个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可能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
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 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 )和俄林(Bertil Ohlin )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H—O定理)。
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
一、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
国际经济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相同的要素投入比例和相同的要素相对价格意 味着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因此 , 在开放条件下,两国经济实现一般均衡时,要 素相对价格必然一致。
A‘点和B’点分别为A国和B国在封闭条件 下的一般均衡点。 在A‘点和B’点A国和B国要素相对价格相 等,即等产量线的公切线平行。 两国两种商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也相同。 从原点X向A’引出的射线必定通过B’点, 且从原点YA出发通过A’点的射线与从原 点YB出发通过B’点的射线平行 。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Y
Y
X
X
图形描述: 上图为A、B两国的埃奇沃思盒图,等产量线的切点为帕累托最优 点,切点的连线为两国的契约线。 下图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上图中契约线 上的所有帕累托最优点所代表的X、Y两种商品数量组合连接而成。 A国 : A国劳动要素相对丰富,因此横轴(L)的长度大于纵轴(K)。 由于商品X为劳动密集形商品,因此A国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 X所得到的产量要大于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Y所得到的产量。 因此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横轴(X)的交点代表的数量要高于其 与纵轴(Y)交点代表的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横轴。 B国: B国资本要素相对丰富,因此纵轴(K)的长度大于横轴(L)。 由于商品Y 为资本密集形商品,因此B国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 Y所得到的产量要大于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X所得到的产量。 因此B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纵轴(Y)的交点代表的数量要高于其 与横轴(X)交点代表的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纵轴。
定理与现实的差距:各国资本的报酬趋于一致,而劳动的报酬差距较 大。
要素禀赋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是指对各国(地区)间生产要素相对存量与相对价格差异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
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强调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
自然禀赋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中分布不均,因此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生产要素相对存量和相对价格的差异。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是相对优势原则,即一个国家(地区)应该出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进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这样可以获得比较优势,实现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要素禀赋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各国(地区)间的贸易和产业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但是,要素禀赋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忽略了技术、信息、文化等因素对贸易和产业的影响,同时也无法解释一些非传统贸易现象,如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
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除了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外,国际贸易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政策法规、文化差异、技术水平等。
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无法解释一些国际贸易现象: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现象,例如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等。
这些现象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不大,更多地与技术、市场结构、政策等因素相关。
忽略了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要素禀赋论将生产要素视为同质化的,但实际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
理论假设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建立在一些理论假设基础上,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规模效应等。
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成立的,因此要素禀赋论在解释实际经济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4章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4.1 复习笔记一、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定前提1.假定前提的内容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有如下几个假定前提,这些前提保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和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两种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2)两国在同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相同的生产函数,但不同产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3)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4)在两个国家里,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各国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的总量不变;(5)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任何相对要素价格之下,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始终是资本密集(或劳动密集型)的;(6)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7)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之间不发生要素流动;(8)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专业化都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贸易后两国仍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9)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在任何相对商品价格之下,两国消费两种专注考研考证商品的比例相同且独立于收入水平;(10)没有运输成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没有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11)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2.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第1个假定条件的设定主要是为了简化理论分析和便于几何图示,当这一假定被放松后,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第2个假定条件是为排除各国之间的技术差异,以便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去考察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生;同时,它还指出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这对区分两种不同的商品是至关重要的。
第3个假定条件强调了规模收益不变,意味着产量将会与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同比例增加。
第4个假定条件意味着两个国家都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要素,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扩大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从另外一个产业部门中吸收资源,并造成后一个部门产量的相对和绝对下降。
4.1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 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要素素价数格量(受fa自ctor price)国是与指国生之产间要
素的然使条用件费、地用理或要素的报酬要。素禀赋的
位置、历史原
差异决定了
因、经济发展
产出的差异
水平等因素的
影响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 是指在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 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 情形。
赫克歇尔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 年起,在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跟 耶尔纳(Hjarne)学习历史,跟戴维森(Davidson) 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 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 1929 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 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
• 贝蒂尔·戈特哈得·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 1899—1979)俄林.doc
赫克歇尔、陶西格、卡塞尔的学生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
(1)出版历程(2)理论继承
(3)对比较成本理论的态度
(4)区际贸易、要素禀赋差异
(5)H-O理论 1977年获评诺贝尔经济学 奖
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
生课程。
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 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 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 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的 分析方法。他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平均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他的论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其后,这个理论由他的学生俄林进一 步加以发展。《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 理论,比琼·罗宾逊和爱德华·张伯仑的早了9 年。文章中还探讨了 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所谓的公共财物)的问题。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这一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而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
资料-要素禀赋理论
1.1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俄林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才使该理论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有关概念1.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
假设有两个国家A、B,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计量一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一种方法是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K A/L A和K B/L B,而且有K B/L B> K A/L 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在E A点:A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 A、劳动总量为L A,相对量为K A/L A。
在E B点:B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 B、劳动总量为L B,相对量为K B/L B。
由于假设有K B/L B> K A/L A所以图示中OE B斜率大于OE A斜率OE B斜率与OE A斜率值分别为A、B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B国贸易 前 贸易后
贸易后 A国贸易前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3.2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旳阐明
W低 R高
W提升
W降低
均等
R降低
R提升
W高 R低
4.4斯托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S-S-T)
国际贸易会提升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旳要素旳 价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旳要素旳价格。从 而提升一国丰裕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降低稀缺 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
4.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要素禀赋差别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旳关系
K EA
Y
X X A YB
YA
EB X X B
Y YB Y YA
O
L
O
X
XB XA
图中,两国旳资源禀赋不同。A国为资本丰富旳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旳国家。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X轴倾斜, B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Y轴倾斜。
实物单位定义:
假如 KA/LA<KB/L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旳国家;相对于 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旳国家。
要素价格定义:
假如 rA/wA<rB/w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旳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 B国是?旳国家。
要素禀赋图示
KA
EA
ρA
KB
O
ρB
LA
K A / LA KB / LB
收入分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 Theore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克歇尔( 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1879-1959) )
赫克歇尔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 年起,在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跟 耶尔纳(Hjarne)学习历史,跟戴维森(Davidson) 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 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 1929 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 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 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 生课程。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修正 H-O模型的反论 H-O模型的拓展
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Factor Production)是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 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 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通常指土地、 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 三要素, 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 理才能为四要素, 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 把技术知识、 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 当作生产要素。 当作生产要素。
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
实物法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K、L)的 实物数量的方式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 度
K K 〉 L 1 L 2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价格法 用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 国家的要素丰缺程度
r—表示资本的价格 利率 w-表示劳动的价格 工资
伊·菲·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 菲 赫克歇尔( Heckscher,1879 1952) 赫克歇尔 1952
赫克歇尔.doc 赫克歇尔.doc
俄林的老师, 俄林的老师,瑞典学派主要代表人之一 把定量研究引入经济史研究, 把定量研究引入经济史研究,从而连通了经济史和 经济理论的研究 《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1919)提出产生比 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 1919) 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不同 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密集型 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eg. **密集型 产品。 产品。
主要内容
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 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 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 本论点, 本论点,由俄林系统 创立。因此,又称H 创立。因此,又称H定理。 O定理。
他们主要用生产要素 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 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 出口贸易类型, 出口贸易类型,又称 要素比例说。 要素比例说。
• 贝蒂尔·戈特哈得 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 贝蒂尔 戈特哈得·俄林( Ohlin, 戈特哈得 俄林 1899—1979 1979) 1899 1979)
俄林.doc 俄林.doc
赫克歇尔、陶西格、卡塞尔的学生 赫克歇尔、陶西格、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3) 出版历程( (1)出版历程(2)理论继承 (3)对比较成本理论的态度 区际贸易、 (4)区际贸易、要素禀赋差异 (5)H-O理论 1977年获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7年获评诺贝尔经济学奖
位置、 位置、历史原 因、经济发展 水平等因素的 影响 差异决定了 产出的差异
要素丰裕(factor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 是指在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 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 情形。 情形 要素稀缺( 要素稀缺( factor )是指一国或一 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 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 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小的情形。 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小的情形
以俄林等为代表的 俄林等为代表的 新古典贸易理论其 特征有两个: 特征有两个: (1)在两种或两 种以上生产要素的 种以上生产要素的 框架下分析产品的 生产成本;( ;(2 生产成本;(2) 分析时采用一般均 分析时采用一般均 衡分析法。 衡分析法。
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说 里昂惕夫之谜 新要素贸易理论
数据模型
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要素比 例
要素价格
成本/ 成本/价格 P=L*W+C*I 80日元 80日元 160日元 160日元 1美元 1美元
劳动L 劳动L 日本 纺织品 机器 美国 纺织品 机器 0.75 0.25 0.75 0.25
资本C 工资W 利息I 资本C 工资W 利息I 0.25 0.75 0.25 0.75
逻辑思路
用俄林的话来说,就是: 用俄林的话来说,就是:“贸易的首要 条件是某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要比在别的 地区便宜。在每一个地区, 地区便宜。在每一个地区,出口品中包含着 该地区拥有的比其他地区较便宜的、 该地区拥有的比其他地区较便宜的、相对大 量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较便宜的生 产的商品” 产的商品”。
要素比例: 要素比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 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各种商品因其属性特点,生产中 各种商品因其属性特点, 的要素比例不同。比如, 的要素比例不同。比如,农产品 生产要求较多的土地, 生产要求较多的土地,工业品生 产要求较多的能源, 产要求较多的能源,纺织品生产 要求较多的劳动,等等。 要求较多的劳动,等等。
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 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 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 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的 分析方法。他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平均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他的论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其后,这个理论由他的学生俄林进一 步加以发展。《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 理论,比琼·罗宾逊和爱德华·张伯仑的早了9 年。文章中还探讨了不 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所谓的公共财物)的问题。 在经济史方面,赫克歇尔更享有盛名。主要著作有:《大陆系统: 一个经济学的解释》、《重商主义》、《古斯塔夫王朝以来的瑞典 经济史》、《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及其它解释》、《经济史研究》 等。赫克歇尔通过对史料提出更广泛的问题或假定,进行深入的批 判性研究,从而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两个方面架起了桥梁,并把两 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是瑞典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
H-O模型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 1952) 伊·菲·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 1952) 菲 赫克歇尔 ,1879—1952 贝蒂尔·戈特哈得 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 贝蒂尔 戈特哈得·俄林 戈特哈得 俄林( , 1899—1979 1979) 1899 1979)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要 素比例概念的延伸。 素比例概念的延伸。指产品生产中某种 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 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生产要素种类不同, 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 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在只有两种商品(X Y)、 (X和 Commodity)。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 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 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 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 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 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 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 要素数量受自 国与国之间 然条件、 然条件、地理 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要素禀赋的
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 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 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 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 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 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 率不同, 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 的不同。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 的不同。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 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 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假定条件: 两种生产要素 2*2*2模型 2*2*2模型 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生产技术相同 一种商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另一种商品为资本 一种商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禀赋决 密集型商品 定贸易类型 偏好不影响贸易 实现贸易活动的 在国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各国间生产要素不 在国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市场价格是由市 持续 能流动 场自发形成的, 场自发形成的,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贸易按国际价值 规律开展 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分析简化 无运输成本, 无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符合现实 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 1924年出版《国际贸易理论》,1933 年出版其名著, 即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 1936年出版《国际经济的复兴(International EconomicReconstruction),1941 年出版《资本市场 和利率政策》等。俄林的理论受他的老师赫克歇尔关 于生产要素比例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并在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威廉(T.H.Williams)的指导下,结合瓦尔 拉斯和卡塞尔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区间 贸易和国际贸易论》中最终形成。因此,俄林的国际 贸易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贸易理论进入新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进入新古典贸易理论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