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积累及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题训练专题六 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4)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____倒__下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 (5) 野芳发而幽香
今义:颓废的样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芳香。 •
(6) 射者中 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射击。
• 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
)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 然临于泉上(
)
(3)名• 之• 者谁(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杂然而前陈名者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
(5)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名乐词也作状语( ,在前面
)
•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于: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
(2)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3)云归而岩穴• 暝
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托
岩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木秀而繁阴 ••
秀:______山__洞__,__这__里__指__山__谷______
•
(13)把酒临风 把:_______尽__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岸芷汀兰• 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执
•
白芷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文化常识)
古文化判断题100练(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7. 入则无法家拂()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良.多趣味()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互相轩邈..()4. 威武不能屈.()5. 必先苦.其心志()6. 面.山而居()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5.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三峡》(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三峡》(含答案解析)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三峡》(含答案解析)《三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明代作家杨慎《三峡记》的辑录和整理。
通过《三峡》这篇文言文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修辞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对《三峡》真题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对《三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真题训练和答案解析。
一、词语解析1. 故士故士是《三峡》中常见的词语,指的是失去官职或退隐山林的士人。
他们以清廉自持、儒雅谦和的品质为人们所称颂。
例题1:下列句子中,“故士”一词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 有智慧的人B. 退隐山林的士人C. 悲伤的人D. 经验丰富的人答案:B解析:根据对故士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故士指的是退隐山林的士人。
2. 壮游壮游指的是寻幽探胜、游览名胜的行为。
《三峡》中壮游的描写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例题2:下列句子中,“壮游”一词的意思相反的是:A. 游山玩水B. 寻找名胜C. 拘泥家园D. 千里迢迢答案:C解析:根据对壮游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壮游指的是寻幽探胜,相反的词应该是拘泥家园。
二、句子结构分析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并列在一起,通过并列连接词(如“和”、“与”、“又”等)进行关联。
在《三峡》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并列句的用法。
例题3:下列句子是并列句的是:A. 穷巷穷街,尽是故士与游子。
B. 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C. 天寒地冻,风吹不断。
D. 明月当空,江水悠悠。
答案:A解析:根据对并列句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并列在一起,通过并列连接词进行关联。
选项A中的“与”连接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
2. 现象句现象句是通过把具体的现象或事实进行叙述,来表达某种观点或态度。
在《三峡》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象句的运用。
例题4:下列句子中是现象句的是:A. 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课内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pdf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四)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全概括。
(1)《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告之/于帝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惩/山北之塞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将以/下骑/送迎报君/黄金台上/意7.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B.尔/安敢轻吾射C.以钱/覆其口D.但/手熟尔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吾/孰与徐公美D.邹忌/修八尺有余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鸿门宴》文言知识积累和训练
《鸿门宴》文言知识积累和训练一、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拒,把守;内─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背弃。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嫌隙。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指结婚的事或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之事。
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河北省;河南,河南省。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古义:谢罪,道歉。
今义:常用来表感谢。
6.而听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详细地叙述或说明。
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联系词。
(三)一词多义1.谢(1)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告辞乃令张良留谢。
(3)表示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告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5)拒绝,婉言谢绝阿母谢媒人2.胜(1)动词,禁得住。
沛公不胜杯杓(2)副词,尽。
刑人如恐不胜(3)形容词,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4)动词,胜过、超过。
此时无声胜有声3.举(1)副词,尽。
杀人如不能举(2)动词,举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动词,举行,施行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动词,列举举不胜举(5)动词,竖起中江举帆4.且(1)连词,表让步,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副词,将要若属皆且为所虏5.为动词:(1)有“做”“作为”“结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
①客何为者也(《鸿门宴》)②约为婚姻(《鸿门宴》)(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第1篇咏雪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2)俄而..雪骤.俄而:骤:(3)公欣然..曰欣然:【F】(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2.重点虚词与.儿女讲论文义3.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至:【F】(3)太丘舍去..舍:去:(4)门外戏.戏:【F】(5)待.君久不至待:【F】(6)相委.而去委:(7)友人惭.惭:【F】(8)下车引.之引:(9)元方入门不顾.顾:2. 重点虚词(1)去后乃.至(2)相委而.去(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 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3篇《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 考情搜索: 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
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第九章:讲学习的态度,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学习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屈原列传》-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新教材)
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屈原列传[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被”“悉”两字及次常用字“靡”“称”。
2.背诵第三段,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①闻( 学识)②志(记)③明(明晓) ④娴(熟练,熟悉) ⑤图议(谋划计议) ⑥接遇(接待) ⑦列(朝列,班列) ⑧害(嫉妒) ⑨造为(制定) ⑩宪令(国家法令) ⑪属(撰写) ⑫夺(强取为己有) ⑬与(同意) ⑭谗(谗毁) ⑮伐(自夸,炫耀)(第3段)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之《答司马谏议书》(统编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之《答司马谏议书》(统编版)·学生版[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度”“故”“见”三字及次常用字“蒙”“难”。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第1段))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终必不蒙见察......()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第2段)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第3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者民也,非特.....()?盘庚之迁,胥怨()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第4段)无由会晤,不任..()之至!..()区区向往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3.理解性默写①王安石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因为政见和方法不同,因此王安石简略地写了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军:驻军、驻扎。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入边:侵入边境。
军霸上:驻军霸上。
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劳,慰劳。
军:军营。
_________ 已而:不久。
___之:到,往。
被(pī):同“披",穿着。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持满:把弓拉满。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将要。
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诏(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
居,经过。
无何,不久。
持节:手持符节。
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按辔:控制住车马。
持兵揖(yī):手执兵器行礼。
揖,拱手行礼。
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介冑,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士,将领。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重点句子: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文: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3.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文: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5.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6.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答谢中书书》含答案与解析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 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 ,号 ,人称“ ”, 时 ,著有 等。
二、字音字形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猿( ) 与其奇者( )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 四时: 俱: 。
2、晓雾将歇 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 。
颓: 。
沉鳞: 。
竞跃: 。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
5、五色交辉 交辉: 。
(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 古义: ; 今义: 。
(2)晓雾将歇.古义: ; 今义: 。
(3)夕日欲颓.古义: ; 今义: 。
(4)古来共谈.古义: ; 今义: 。
(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
(2)夕日欲颓 。
(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2)书:①谢答中书书: 。
;②谢答中书书:。
③乃丹书帛曰:。
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五、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2、俯视的句子:仰视的句子:平视的句子: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4、描写晨景的句子: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八、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摘要: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实例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必修一《荆轲刺秦王》3.必修一《鸿门宴》三、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课堂训练及答案1.秦攻取之外2.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正文: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指在古文中,一个字可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这也是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词语会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的需要,灵活地改变其词性和用法。
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实例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例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中的“已”通“矣”,表示强调;“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共”通“供”,表示供给。
另外,文中的“夫人”在古代意为“那个人”,而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妻子;“行李”在古代意为“出使的人”,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出门时所带的包裹。
2.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也很典型。
例如,“荆轲曰:‘太子何不遣荆轲?’”中的“何”通“荷”,表示为什么;“太子丹者,燕之太子也”中的“者”通“之”,表示...的身份。
在词类活用方面,例如,“荆轲刺秦王,秦王惊,拔剑击之”中的“惊”用作动词,表示惊慌;“拔剑击之”中的“之”用作代词,指代荆轲。
3.必修一《鸿门宴》《鸿门宴》中的知识点同样丰富。
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意”用作名词,表示意图;“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用作动词,表示承受。
另外,文中的“项伯”在古代意为“项羽的伯父”,现代汉语中则表示人名;“杯杓”在古代意为“酒杯和杓子”,现代汉语中则表示餐具。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之《兼爱》(统编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之《兼爱》(统编版)·学生版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2.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3.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4.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5.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6.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7.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牛郎织女①天河②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③劳役④,织成云锦⑤天衣⑥,容貌不暇整⑦。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⑧。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⑨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⑩。
相传是日⑪河鼓⑫与织女会于汉⑬东,役⑭乌鹊为梁⑮以渡,故毛皆脱去。
——选自《月令广义》(注释)①牛郎织女:神话人物。
②天河:银河。
③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
④劳役:劳苦。
⑤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
⑥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⑦不暇(xiá)整:没时间修饰。
眼,空闲。
⑧织衽(rèn):指织布之事。
狂,衣襟,衣袖。
⑨涉秋:入秋。
⑩髡(kūn);制掉头发(使成秃头)。
此指乌鹊头上羽毛脱落。
⑪是日:当日。
⑫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⑬汉:天汉,即银河。
⑭役:使唤。
⑮梁:桥。
[1]根据义意,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容貌不暇整____________(2)天帝怜其独处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一段按句意划分有三个层次,你认为正确的划分的是()A.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④;第三层⑤B.第一层①;第二层②③①;第三层⑤C.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第三层④⑤D.第一层①;第二层②;第三层③④⑤[4]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
阅读下列句子,在空格处各填一个字(词),使句意更完整。
天帝怜其独处,许(________)嫁河西牵牛郎。
天帝怒,责令(________)归河东。
2. 阅读理解。
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整理及训练
项脊轩志一、识记字音 扃牖.〔 〕 修葺.( ) 栏楯.( ) 栖.息( ) 象笏.( ) 先妣.( ) 阖.门( ) 老妪.( ) 尘泥渗漉..( ) 长号.( ) 异爨.( ) 冥.然( )万籁.( ) 偃.仰啸歌( ) 逾庖.( ) 呱呱..而泣( ) 迨.( ) 二、通假字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2、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写出词语的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2.吾妻来归. 3.墙往往..而是 4、室仅方丈..5、凡再.变矣6、瞻顾遗迹..7、先.大母婢也8、或凭几学书..四、一词〔实、虚〕多义不能得.日 得.不焚 借书.满架 凭几学书. 余自.束发 自.语曰 以当.南日 他日汝当.用之日过午已.昏 始为篱,已.为墙 日过.午已昏 大母过.余 从轩前过.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其制稍异于.前 始为.篱 已为.墙 南北为.一 相为.应答 轩东故尝为.厨 余既为.此志 儿之.成那么可待乎 倾之. 吾妻死之.年 抚之.甚厚 三五之.夜吾妻来归. 吾妻归.宁 视死如归.完璧归.赵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沛公那么置车骑然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然予居于此 天下物皆然 1.而 (1)而.庭阶寂寂() (2)墙往往而.是/客逾庖而.宴/呱呱而.泣 (3)而.母立于兹 2.之 (1) 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他日汝当用之.(代象笏) 3.以 (1)娘以.指叩门扉/以.手阖门 (2)能以.足音辨人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五、词类活用1、太上不辱.先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东犬西.吠4、雨泽下.注5、使不上.漏6、前.辟四窗7、垣墙..周庭8、乳.二世9、执此以朝.10、亦遂增胜.六、翻译句子: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