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中“涵”类词群的文化解读
《朱子语类》三则解析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 ,迁善改正。
处事之要: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 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 不得,反求诸己
哈佛大学校训: Veritas——真理 牛津大学校训: ——上主是我的亮光 ( The Lord is my light) 斯坦福大学校训: ——自由之风永久吹〔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之一的契诃夫曾说: “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还年轻力壮,血 气方刚,要永不疲乏地做好事情”。培根曾 说:“读书使人充实,争论使人机灵,笔记 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 重,规律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格。” 事实证明,宏大的功业的背后是 破万卷书,行才智路。没有熟读精思的刻苦 钻研,就没有才智的源泉。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 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 两兄弟。
南宋是理学的进展顶峰,消失了朱熹、张栻、 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 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渐渐走向 僵化,理学进展主要的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 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进展以 后,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
求人生的典范,受到启发,得到教育。今日我 们探究一下朱熹对读书目的的看法。
第三则重点字词:
说话:说教 向外:只求外表 剖判:区分 要求:只要求得 自为己:自己为自己 喻:懂得 为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人:为了(做给)别人(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七单元-7 《朱子语类》三则6
2、了解李贽和李贽的“童心说”。 阅读P62
“阅读指南”(三),
心学更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恰 是这一点,引发了李贽对文化经
典的反思和对理学的批判。
他的“童心说”思想实质,便是 尊重个体,保持真我,追求人性
自由。
3、梳理内容,概括段意
失童心之质:失去真心,失去真人——人性沦 丧
失童心之因:圣人著书,学者多读——主于其 内
7 《朱子语类》三则
第七单元学习价值:
理解理学思想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可 以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所借鉴的有益的质素,进而形成 对理学的正确评价。通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们对道 德与情感、道义与利益、克制自我与张扬个性等进行 辨析,并形成正确认识。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整合主题: 人的欲望满足与社会的道
——内在以“仁”为己任,坚持始终
—— 面临种种诱惑,更要有一种恐惧感,时刻自律、 自警、自省,认认真真,小心谨慎。
难点:第二则中引用语句的内涵和作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
一个知识分子,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 任。"任重而道远",责任担得重,前面人生的道路、 历史的道路是遥远的、漫长的。社会国家许多事, 要去挑起来,走这历史无穷的路。所以中国过去教 育目的,在养成人的弘毅,挑起国家社会的责任。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七单元-7 《朱子语类》三则2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 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 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 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 ,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 。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 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 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谢谢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 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
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 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 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
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 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 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 的头,微笑着说:“跳跳,
难忘的一天
7 《朱子语类》三则
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理学 的集大成者。
《朱子பைடு நூலகம்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 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
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读
1、朗读三则内容,并指出不懂之处。 2、概括每则的主旨内容。
本文的三则内容:
读书方法 天理人欲 义利之辨
第一则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熟读、精思、不贪多 。
思
什么是天理? 什么是人欲?
你原来是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0426124
《朱子语类》三则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
朱熹的思想与程颢、程颐的思想合称程朱理学。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焦虑不安,要求选贤任能,修明军政,爱养民力,实现统一。
从中进士至死50多年间,虽为官仅9年,在朝廷任职仅40天,但在任上都能革除弊端,打击贪吏,救灾安民。
朱熹是一位热心讲学兴教的著名教育家。
他一生直接从事教育活动达40余年,即使在他从政的十余年间,也热心教育,每到一地,都倡办地方学校和学院,并亲莅讲学。
他的弟子众多,留有很多著作。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等,尤其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南宋以后封建教育的正统教材,在中国封建社会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
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曾提倡程朱理学,印刷和发行程朱的著作。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等方面的问题。
性指人性,天道即理或天理。
《中庸》一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了性、道、教三个问题。
理学家就是顺着《中庸》的这三个问题接着讨论。
理、气、心、性、太极、无极等成为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
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共140卷,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朱子语类》猜测概念词语类聚考探
若是屈 曲之说 , 却是圣人做一个谜与后人猜抟 , 决 不是 如此 !( 6 7 、 1 6 7 9 )
与 方言相 结合 , 具有 很 高的语 料价 值 。 虽然一 些学者 已对其 中的一 些语 法 、 词 汇 等语 言现 象进 行 了考 察 , 但
就 目前的整体情 况而言 , 词义研 究的 系统性成果仍不 多见 , 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创新 。本期三篇文章都关注了 《 朱子语 类 》 的词 义现 象 , 并从 词 义的 系统性 角度 进行 了考 察 , 对《 朱子 语 类 》 的词 语研 究具 有推 动 作 用 , 对 其
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推断估量 未知情况或 未来事物 的行 为 , 也是人 们运 用推 理 思维对特 定事件 进行预 测的 手段 。《 朱子语 类》 表达猜测概念的词 中, “ 猜” 侧重 于疑 忌; “ 揣” 侧 重 于推想 ; “ 抟” 侧 重于估 量 ; “ 度” 侧重 于判断 ; “ 料” 侧 重于预测 ; “ 量” 侧 重 于权 衡; “ 测” 多用于探测深奥 幽隐微妙 的事物 , “ 忖” 侧 重 于思量 ; “ 臆” 多用 于没 有事 实根 据 的主观猜 测 ; “ 意” 多用 于 内心 的想法 ;
2 0 1 3 年 1 月
合肥 师范 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f e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a n .2 0 1 3
Vo 1 . 3 1 No . 1
第3 1卷 第 1期
・
中古近 代汉语 研 究 ・
密。《 “ 脱、 赚” 之“ 骗” 义: 词义演变中的整合与新创》 一文探 讨 了近代 汉语 中一种特殊 的词 义演变现 象, 并对 这种现象进行 了深入阐释。文章认 为: 表“ 骗” 义的“ 脱、 赚” 分别为“ 铊、 言 占 正 ( 镰俗 ) ” 的记音词 ; “ 脱、 赚” 之“ 骗” 义的产 生 , 演变 的主要 动 因是 记 音 , 演 变的机 制是 概 念整合 ; 词义 演 变的结果 是“ 脱、 赚” 在本 体 义域 的基础 上 获得 了“ 骗” 义。文章描写细致, 表述清晰 , 材料丰富, 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并重, 对词义的发展 演变研究具有较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朱子语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子语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主要涉及语义、语法和音韵等多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与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朱子语类的词汇研究,旨在从朱子语类本身出发,探究它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关系,深入论述它独特的语法语义特点,以期进一步阐明朱子语类中词汇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依据。
首先,本文将从朱子语类本身出发,着重论述朱子语类的特点。
朱子语类属于汉藏语系,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内容。
它以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独特的结构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被称为“中国文字文化的灵魂”。
朱子语类的语言体系比较复杂,其结构与国际语言体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尤其是以语义、语法和音韵等三方面表现出来,是一种真实的文化表现。
其次,本文将着重探讨朱子语类的词汇研究,从词汇的本质出发,分析它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关系。
朱子语类中的词汇包含许多独特的特点,有些词汇是古老的,有些是新的;有些词汇的语义比较抽象,有些则比较具体;有些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些则比较传统。
在朱子语类词汇中还出现了一些新创造的词汇,这些词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反映了朱子语类独特的语法结构和文化内涵。
最后,本文将以朱子语类词汇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依据,对应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它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关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及其丰富的民族性的文化,可以为我们在世界上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提供有益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的研究表明,朱子语类的词汇研究是探究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将更加深入地研究朱子语类的词汇,以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依据。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
《朱子语类》是朱熹(1130-1200)编撰的一部经典思想著作。
朱子语类以儒家的思想观
念为基础,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
朱子语类的
语汇研究,对于从实践出发与理论相结合、深入到文化内涵之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子语类》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典籍,其中的言论涵盖
了自然、政治、道德、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
朱子在《朱子语类》中深入论述了儒
家学说“仁义”的实践方式,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仁义”的观点,其中以其所谓的“三仁”最为出名。
朱子语类的文字精练,以及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使其在后世学术界颇受
推崇。
朱子语类的语汇研究对于研究朱熹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语汇研究是深入地解读文字,以
语言的形式展现思想的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朱熹的思想。
朱子语类中的词语反映了朱熹根据当时实际出发,以及他对儒家学说的理解,来提出自己
独到见解的丰富内涵。
例如,朱子中提到的“三仁”,即“仁慈”、“礼仪”和“慈悲”,反映了当时朱熹儒学思想的核心内涵。
朱子语类的语汇研究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朱熹的思想,并理解他所倡导的“仁义”的
实践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的内涵和实践方式。
因此,朱
子语类的语汇研究将为朱熹哲学思想的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朱子,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者,他的语言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朱子语类》中,它是一部重要的中国书籍,也是最完整的中国语言图谱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系统和语言用法的角度进行《朱子语类》语汇的研究,并尝试发现其对当今的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一、《朱子语类》的语言系统《朱子语类》是朱子学派的基本文献,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朱子语类》总共有三百多篇文章,其中有许多章节是关于语言学和语言系统的讨论,可以被归为“语类”。
《朱子语类》从“天文学”、“地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出发,把语言作为一种天然的事物来解释,并试图建立一套更均衡的语言分类体系。
它将所有的语言归类为三类:《孟子》、《论语》和《大学》。
每一类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同样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
二、《朱子语类》的语言用法朱子在《朱子语类》中对语言使用也做出了许多研究和思考。
他比较了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推测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共性。
他发现,不同的语言也会有一定的语法规则,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这就决定了每种语言的用法特性。
他还认为,句子的结构是文学创作的关键要素,因此他追求完善的句法,总结出句子结构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为古典文学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朱子语类》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朱子语类》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语言学专著,其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首先,它提出了“表示”、“应用”和“体系”作为比较语言学的三个基本概念,为当今比较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其次,朱子研究语言系统的时候,也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帮助学者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最后,朱子对句子的结构的总结,为语言文字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朱子在《朱子语类》中对语言系统和语言用法的研究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其深远影响仍然被广大语言学家所承认,其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因此,对于朱子的语言学成就,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其影响,并在语言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
《朱子语类》语汇研究朱子,字子夏,号文山、樊川,明朝时期“文君”,是中国南宋学派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时代著名的儒家学者。
作为朱子学派的重要形式之一,朱子语类是极具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朱子言行思想研究的重要材料。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讨论朱子语类的研究:一是朱子的语文认识,二是朱子语类的研究方法。
一、朱子的语文认识朱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思考方式。
其中,朱子自己所奉行的文字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文字既不应过度装饰,也不应过于缺乏内涵。
因此,他倡导用简洁、通俗而又不失深刻的语言来表达意义,并且说出来的话能精准地表达思想。
他特别崇尚用繁琐的字句来表示思想,他认为文字是表达思想的法宝,即使用谦虚的语言,也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这种文字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表达思想和造就美感的一大特色。
二、朱子语类的研究方法朱子语类的研究一般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一是语类的整体研究,即对朱子语类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二是语类的具体研究,主要是对朱子语类中的词、句、篇章等具体材料进行文献研究;三是语类的实际应用,就是把朱子的文字理论运用到现代语言中,如翻译、演讲、写作等。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朱子的文字理论,更加深刻理解他关于文字表达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可以积极吸收朱子思想和文字理论,努力追求传统文化中表达思想的清新精细,把文字艺术从实践中发展出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朱子语类是朱子思想、文学和语文认识研究的重要材料,它对于对朱子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以及文字表达技巧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未来,我们将在朱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朱子语类的研究,以期达到丰富文字表达技巧,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
学习理论多下“涵泳”功夫
学习理论多下“涵泳”功夫朱熹云,“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
其中“涵泳”一词,意为沉潜其中、反复推敲、深入体味、以获真知。
读书治学,尤其是学习理论,想要掌握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涵泳之法是有效路径。
涵泳乃深入之法。
涵泳非囱囹吞枣、浅尝辄止,更非生搬硬套、大水漫灌,而是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由现象到本质,逐步置身其中、反复琢磨研究、深刻体会领悟,层层深入、渐入佳境、直至彻悟。
涵泳式学理论,既要把理论知识学懂弄通,也要深挖理论产生的土壤追根溯源,更要明白理论内蕴的规律与脉络,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掌握“涵”法。
涵,重在浸染。
学习理论是一个求“进境”的过程,在“涵”字上下功夫,做到层层浸染,以求深入。
学习理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朱子语类》记载:“凡读书,须有次序。
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幺由绎玩味J要按照连贯的思维程序一步一步来、扎扎实实学,做到拾级而上、逐步深入。
要讲究力度。
理论灌输如春雨润物、清渠灌田,应根据自身的理论素养、学习需求、接受能力等,选择相应难易度进行差异化学习。
如果一味狂风暴雨高强度灌输,则难以消化吸收;倘若雨过地皮湿、蜻蜓点水,只知其表不知其本,则难以学深悟透。
要把握进度。
学习理论当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进度,不可一次推进太多,给消化吸收阶段预留相应的时间。
学习理论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过程,须保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方可学到精髓、收获真谛。
学习理论更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过程。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要常怀“本领恐慌”之心,秉持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掌握“泳”法。
泳,重在深入环境。
学习理论不能停留在“岸上”空喊口号,一定要如鱼到水中游,沉潜进去、沉浸其中。
◆始学工夫,须是静坐——论朱子涵养工夫之一
◆始学工夫,须是静坐——论朱子涵养工夫之一摘要:在朱子涵养工夫“静—→动—→敬”的格局中,静坐被定位为始学工夫。
一方面,静坐能有效地伏除杂念、澄明心体、思绎道理、养卫精神,使人养出良好气象,是一种规范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工夫下手方式。
另一方面,它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儒家义理而言,有静无动是孤执一边;就实际生活而言,静坐只是工夫下手的选择项之一;就人的气质不同而言,静坐不是适合所有人;就实行的效果而言,静坐并不太容易掌握;就静坐者心理而言,静的实质是敬;就静坐形式简单而言,其容易引发投机之举;就辟异端立场而言,持静又近于佛老。
故朱子在此之外,又以动(洒扫应对)之小学工夫与敬(敬以直内)之大成工夫来补充、提升、完成之。
故静坐在朱子涵养格局中,只是始学之工夫。
关键词:朱子,工夫,涵养,静坐就工夫而言,朱子首学延平(李侗),静坐以观未发气象,存疑未入;次学五峰(胡宏),得“先察识,后操存”之说,犹自彷徨;后直接发明二程,缉熙“涵养需用敬,进学在致知”之法,方得以建立自己的工夫格局。
其中“涵养”一节,以静(静坐)为始学工夫,动(洒扫应对)为小学工夫,敬(敬以直内)为大成工夫。
本文即论此中的始学工夫——静坐。
一、涵养在儒家工夫格局中的位置按儒家义理,凡庸下学上达的标准过程如下:第一,在下学即洒扫应对、人伦日用中,求乎上达。
第二,上达有三个阶段:首为惺觉(唤醒义,语出朱子《语类》)心体,次为反躬(返回义,语出《乐记》“不能反躬,天理灭焉”)性体,末为对越(上达义,语出《诗经·清庙》“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道体。
第三,上达后即作心性之涵养。
第四,在再度发用(即下学)中重作省察与操舍,即在人伦日用中辨别苗裔动机之善恶而后加以对治,以备再度上达。
此过程有三点要说明:一是此只是设定的标准过程,事实上凡庸在现实生活中或暗合、或自觉,各任机缘随时随处展开,不必循此。
二是本体、工夫、发用三者之暂分只是理论说明之方便,现实中本体即是工夫即是发用。
《朱子语类》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
《朱子语类》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我们研究《朱子语类》中词语的结构方式主要是研究复音词的结构方式,为此我们统计了除专有名词、成语、数词、年号以外的6800①个词条,125372个复音词的结构方式,现我们把这些复音词按单纯词②和合成词两大类来具体分析。
一、单纯词的构词方式(一)双声构词法是指词由两个声母相同的字组成,并且它们都不能被拆开来理解和使用,用这种方法构成的词叫双声词。
在《朱子语类》中共有这类词条27个,共182个词,占整个统计词条总数的0.397%,占统计词语总数的0.145%,可见,双声词在《朱子语类》中出现的较少。
例如:玲珑(4次) 跷蹊(4次) 崎岖(7次) 淋漓(2次)伶俐(2次) 氤氲(5次) 踌躇(1次) 鸳鸯(2次)(二)叠韵构词法是指词由两个韵母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组合而成,且各部分都不能拆开来理解和使用,用这种方法构成的词叫叠韵词,在《朱子语类》中这类词条共有48个,共303个词,占整个统计的词条总数的0.706%,占统计词语总数的0.242%。
例如:霹雳(4次) 嵯峨(1次) 窈窕(3次) 郎当(2次)茱萸(1次) 莎罗(1次) 蹉跎(2次) 陇侗(1次)(三)迭音词是指由相同语音重叠所构成的单纯词。
在《朱子语类》中这类词条共有196个,共1016个词,占整个统计词条总数的2.897%,占统计词语总数的0.81%,这类词从词性上看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状态形容词,一类是象声词。
例如: 悠悠(64次) 惺惺(42次) 夭夭(6次) 灼灼(1次)翁翁(1次) 呦呦(1次) 嘻嘻(2次) ?(2次)(四)外来音译词在《朱子语类》中出现得极少,且主要来自佛经。
在《朱子语类》中共有这类词条13个,共102个词,占整个统计词条总数的0.191%,占统计词语总数的0.081%。
例如:浮屠(20次) 天竺(6次) 菩萨(3次) 浮图(1次)莽何罗(1次) 舍利(1次) 娑婆(1次) 方丈(1次)(五)非双声叠韵词,在《朱子语类》中这类词条共有165个,共409个词,占整个统计词条总数的2.426%,占统计词语总数的0.326%。
《朱子语类》三则解析28页PPT
《朱子语类》三则解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朱子语类》词语考释
朱子语类》词语考释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体系,成为程朱学派的创始人。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甚多,且在训诂学领域造诣较高,被殷孟伦先生称为宋代训诂学第一人。
《朱子语类》是黎靖德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编订出版的,凡140 卷,这也是今本《朱子语类》之初版。
咸淳本《朱子语类》采自97 家语录记载,汇集了朱熹辞世后七十多年间所保存的语录,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治学态度等多个领域,是研究朱熹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一部著作。
《朱子语类》是朱熹在讲学过程中,他的门人弟子一边听一边做笔录,从而记录成书的。
朱熹所使用的是当时使用较广泛的口语化交际语言,呈现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书面语与口语相结合的特点。
南宋时期正处于白话文普遍用于当时日常生活的特殊时期,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白话文和口语化词汇的应用日趋广泛。
《朱子语类》中含有大量丰富的词汇,近代汉语研究的一些重大用例都能在其中找到实际用例。
同时,也为辞书的编撰补充了材料。
下文着重从词汇史的角度,重点对《朱子语类》中的一些口语词和俗语汇略作考释。
一、口语词考释《朱子语类》中保存了大量承袭上古汉语的词汇,同时也记载了不少存在当时的新词新义和新的用法,体现出了其语言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这些口语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充分体现出宋儒讲学语录运用词语的鲜明多彩与灵活多变。
(一)安排早在先秦时代“安排”一词就出现过,《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其中,郭象注:“安于离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又如:《唐代墓志汇编》中也有“公门唯将相,器谐文武,安排乐道,造次必仁,高尚福谦,遂安卑位。
”这里的“安排” 表示的是“听任自然的变化”的意思。
《朱子语类》中,“而今行简,须是心里安排后去行,岂有不是心做出来!”(卷三十)“敬则有一念之肃,便已改容更貌,不费安排,事事上见得此意。
由《朱子语类论文》看南宋语录体文话的内涵与特征
由《朱子语类论文》看南宋语录体文话的内涵与特征《朱子语类论文》是南宋时期儒学家朱熹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一部以语录形式呈现的文章集,主要包含了朱子对于儒家经典的解释和他自己的思想观点。
南宋时期有许多的语录体文话出现,其中《朱子语类论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首先,从内涵上看,《朱子语类论文》主要涉及到儒家经典的解释、理论的阐述以及对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思考。
朱子是儒家思想在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张贯穿于整个著作中。
其中,他对于经典的解释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并试图将其运用于当时的社会实践中。
同时,朱子还对于社会、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教育等建议,以期能够达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目标。
其次,从特征上看,《朱子语类论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特征。
首先是语录的形式。
《朱子语类论文》采用了语录的形式来呈现观点,以简洁明了的语句来表达观点。
这种形式使得文章更加浓缩,并且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通过点到即止的方式,朱子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朱子语类论文》不仅止于理论,还关注于实践。
朱子不仅仅是对经典进行了解读,更是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了建议。
他关注社会问题,关注教育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思想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朱子语类论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指导行动的思路。
另外,从文风上看,《朱子语类论文》具有朴素、简明的特点。
朱子的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太多的修辞手法,更注重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他试图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读者,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朴素的文风也反映了朱子崇尚实际、务实的思想个性。
综上所述,《朱子语类论文》作为南宋时期一部典型的语录体文话,既有着丰富的内涵,又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朱子语类简介
朱子语类简介朱子语是指中国宋代思想家朱熹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系。
朱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理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流。
朱子语以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为基础,通过解读这些经典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朱子强调“格物致知”,认为通过观察客观事物的现象,可以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
他提倡全面发展,将教育视为培养人完善品格和修养的手段,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提高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品格和人格的真正涵养。
朱子还提出了“诚意正心”和“致良知”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诚意正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身之本,要求学生真诚地对待学习和人生的每一个方面。
他还强调良知的重要性,认为良知即人的根本本能,只有用良知去判断和决策,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理性的认识。
朱子语在中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之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流。
同时,朱子语也成为后来很多教育家和学者的研究对象,他们通过研究和传承朱子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并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朱子语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子强调的全面发展和修养,以及诚意正心和致良知的教育原则,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通过教育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真诚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用良知去判断和决策,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朱子语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全面发展和修养,诚意正心和致良知的教育原则,对我们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朱子语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提高道德修养,从而塑造更好的人才。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朱子语类》三则 知识讲解
《朱子语类》三则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高清课堂:读圣贤书做君子儒——《朱子语类(三则)》析读 405168 一、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2)字元晦,号晦庵,谥文公。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福建人,19岁中进士,朱熹在政治上没有太高的地位,但是授徒讲学近50年,在思想、哲学、古籍注释整理、教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一代宗师。
朱熹有很多著作,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四书章句集注》和《近思录》等。
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中国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为官方哲学、儒学正宗,《四书章句集注》被政府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影响极大。
我们对《四书章句集注》稍作一点展开。
所谓的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四个著作之所以能够并列在一起,就是朱熹的挑选。
他不但挑选,而且用了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
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把对文字的解释放在次要的位置,而重在义理,朱熹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
可能有人认为,朱熹的弟子是吹捧自己的老师吧,实际不是。
即使以今天眼光来看,《四书章句集注》仍然是读四书的最重要参考书。
朱熹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门客弟子众多。
朱熹的门客九十多人仿照孔门弟子编纂《论语》的先例,记录、编纂了朱熹讲学时的一些问答,这就是《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由于《朱子语类》的记录方式是口语化的,加上南宋距离现代并不久远,所以,今天我们看这部书并不觉得言辞古奥,相对而言是比较浅近的。
注意,这里说的是言辞上的浅近,而不是意思、道理上的肤浅。
■《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是朱熹长期讲学的记录稿。
〖2021年整理〗《〈朱子语类〉三则》内容理解
《朱子语类》三则内容理解第一则这一则的主要内容是朱子讲读书方法。
朱熹不但是著名的理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教育家。
朱熹一生,长期聚徒讲学,广收门徒,培养了大批学生。
《朱文公文集》中与朱熹有书信往来的门人就有二百多人。
《朱子语类》当中记录朱熹语录的也有九十多人。
这些门人对于朱熹理学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朱子语类》当中记载有“读书法”两卷,朱子门人还将老师的读书法作了归纳,称为“朱子读书法”,共有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课文所选的这一则语录,中心思想就是熟读精思。
朱熹对于学生读书,一向主张精读,反对贪多。
他认为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
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法,首先是讲究“熟读”。
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读书须读到不忍处,方是见得真味”。
他的熟读,是在专精条件下的熟,他主张“书宜少看,要精熟”(《朱子语类》卷十)。
朱熹认为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义理,也就是他在这里所说的“真味”。
他在别的地方还说:“读书之法,先要熟读。
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
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
”(《朱子语类》卷十)又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
熟读了,自精熟。
精熟后,理自见得。
”(《朱子语类》卷十)把这些话联系起来看,便可以对他的读书主张有完整的了解。
朱熹在这里也明确说,读书的最终目的是领略书中的“真味”,就是说要对书中的义理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朱熹所讲的读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而且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简单地说,他主张通过读书来“穷理”,来体认天理,最终达到道德品质的完善。
理或天理是朱熹哲学中的最高哲学范畴。
朱熹的天理论是承袭程颐而来,但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严密,更加精致,更加深刻。
朱熹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根源、根本,天地万物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产生,它无始无终,永恒存在。
而人的认识活动,也就是他的著名的“格物致知”论,就是要体认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 渐拓 展 。如南朝 宋谢 灵运 《 撰征赋 》 “ 羡 轻 鼢 之
涵泳 , 观翔 鸥 之落 啄” 中, “ 涵泳 ” 一词 用 为本 义 , 指
基金项 目: 四 川 省教 育厅 重 点课 题 “ 宋 儒语 录 词 汇研 究 ” ( 1 2 S AO 8 8 )
已, 是 谓栽 培深 厚 。( 卷一 二 ) ( 三) 涵泳 : 深入体 悟 , 深入 感知
心性 涵养 、 义理学 问、 道 德 操 持 等 语 义 领 域 。其
中, “ 涵” 类 词群 最 能体 现 以朱 熹为 代 表 的 宋儒 话 语体 系 中 的治 学 问道 和 心 性 修 养 两 大 主 题 。在 《 朱 子语类 》 中, “ 涵” 与 动词 语 素 “ 味” 、 “ 养” 、 “ 泳”
2 0 1 5 年 1 1 月
N0 v . 2 01 5
《 朱子语类》 中“ 涵” 类 词群 的 文化 解 读
程 碧 英
( 四 川 文理 学 院 科技 处 , 四川 达 州 6 3 5 0 0 0 )
摘 要: 《 朱子语类 》 是 朱熹 与其 弟子讲 学问答 的语 录汇编, 集 中反映 了宋儒话语体 系中治学 问道和 心性修
( 5 ) 如 其窄狭 , 则 当涵 泳广 大气象 ; 颓惰 , 则 当
涵泳 振作 气象 。( 卷八)
( 6 ) 《 论语 》 一 日只看 一 段 , 大 故 明 白底 , 则 看
等组 合 , 构成 了“ 涵 味” 、 “ 涵养 ” 、 “ 涵泳” 等 词 。除 此外, 在 记 录宋儒讲 学及 论著 的其 他语 言材 料 中 ,
养 两 大主 题 , 也 汇 集 了众 多独 具 特 色的理 学语 词 。 其 中 , “ 涵” 类 词 群 最 能 典 型 表 达 宋儒 居 敬 以持 守 心 性 、 涵 泳 以 穷理 致 知 、 体认 以躬 身 践 履 的 文化 心 理 。 同 时 , 解读《 朱子 语 类 》 中的 “ 涵” 类词群 , 有助 于后 学 增 强 经 典 意 识 、 完善 实践 品格 、 提升人文境界 , 以 实现 “ 涵” 类 词 群 强 大的 现 实 文化 价 值 。 关键 词 : 《 朱子 语 类 》 ; “ 涵” 类词 ; 文化 心理 ; 文 化 价 值
但 一 日积 一段 , 日日如此 , 年 岁 间 自是 里 面 通 贯 , 道 理分 明 。( 卷一 九 )
( 一) 涵昧 : 深入体 昧
( 1 ) 太 凡义理积得多 后, 贯通 了, 自然 见 效 。
… …
不然 , 读得 这 一 件 , 却将 来 排 凑 做 , 韩 昌黎 论
按: “ 涵” , 《 说 文解 字 ・ 水部 》 “ 涵, 水泽 多也 ” ;
还 可见 由“ 涵” 语 素构 成 的“ 涵 蓄” 、 “ 涵畅” 、 “ 涵 濡” 、 “ 涵咀” 等词 。下 面对《 朱 子语 类 》 “ 涵” 类 词 胪
列 释义 :
两段 。须 是专 一 , 白早 至夜 , 虽不读 , 亦 当涵 泳 常 在胸 次 , 如有 一件 事 未 了相 似 , 到晚却把来商量。
离 。( 卷 九)
《 朱子语 类 》 是朱 熹与其 弟子 讲学 问答 的语 录
汇编 , 汇集 了众 多独具 语料 特色 的理 学词汇 , 涉 及
( 4 ) 学者 须敬 守此 心 , 不 可急 迫 , 当栽培 深 厚 。 栽, 只如种得 一 物 在 此 。但 涵 养 持守 之 功 继 继 不
宋儒普遍不主张求索学问于训诂之间认为对价值性的义理追求高于事实性的训诂研究经籍的存在和学者读经都是为了重新获得价值性的道或理通过经典求道知理已经成为宋儒普遍的意识
第2 5 卷 第 6期
Vo 1 . 2 5 No . 6
四川文 理学 院学 报
S i c h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的双重关 怀 》 一 文 中谈 到 : “ 宋儒 面 临社 会 关切 、 个 体 安顿 如何 统 一 的难 题 , 故 而 其 身 心 之学 包 含 着
扬雄《 方言 》 “ 南 楚 谓 沉 为涵 ” ; 《 广韵 ・ 覃韵 》 “ 涵,
为文, 便 也要 读 书 涵 昧多 后 , 自然 好 。端 蒙 。 ( 卷
九)
涵泳 ” ; 《 字汇 ・ 水部》 “ 涵, 沉 浸也 ” ; 清段玉裁《 说 文解 字 注 ・水 部 》 “ 涵, 所受 润泽 多也 ” 。可 见 ,
作者简介 : 程碧 英( 1 9 7 2 一) , 女, 四 川 邻 水 人 。教 授 , 博 士, 主要 从 事 汉 语 词 汇 与 传 统 文 化研 究 。
・
6 2 ・
程 碧英 : 《 朱子语 类》 中“ 涵” 类词群的 文化 解读
2 0 1 5年第 6期
轻 鼢潜游 水 中 ; 唐韩 愈《 柿袷议》 “ 臣 生 遭圣 明 , 涵 泳 恩泽 ” 中, “ 涵泳 ” 引 申为 “ 浸润 ” 、 “ 沐浴 ” 义, 词 义
“ 涵” 乃沉 潜 、 沉 浸 义 。在 语义 发展过 程 巾 , “ 涵” 类 词 同绕“ 涵” 语素“ 沉潜” 义而 展开 引 申 , 语 义领 域
( 2 ) 读《 诗》 之法, 只 是熟 读 涵 味 , 自然 和气 从
胸 中流 出 , 其 妙处 不可得 而 言 。倜 。( 卷八 0 ) ( 二) 涵养 : 涵 泳修 养 常和本 原 、 心性 、 性情类词搭配 , 主 要 指 涵 泳 心性 , 修 养性 情 。如 :
中图分类号 : H1 3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2 4 8 ( 2 0 1 5 ) 0 6 -0 0 6 2 -0 4
( 3 ) 涵养 中 自有 穷 理 工 夫 , 穷 其 所养 之 理 ; 穷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朱子语类》 “ 涵” 类 词 群 释 义
理 中 自有 涵 养 工 夫 , 养其所穷之理 , 两 项 都 不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