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导学案
数学教案-《分桃子》
数学教案-《分桃子》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分桃子》这个故事,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数学中的分数概念和运算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故事1.在班级中引入活动,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分桃子》。
2.请一位学生上前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
第二步:讲解故事1.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对故事进行补充和讲解,确保学生都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2.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桃子的分配问题,如何保证公平分配等。
第三步:引入分数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十个桃子要分给两个人,每人应该得到几个桃子?2.引导学生使用分数的概念来表示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用法。
第四步:解决问题1.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解决一个类似的桃子分配问题。
2.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答,并进行思路和答案的讨论。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技巧。
2.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桃子分配问题,加深他们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将分数的概念拓展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食谱中的分量比例等。
2.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学概念和应用,如百分数、比例等。
总结通过《分桃子》这个故事,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了运用分数的概念和技巧。
这种趣味性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教学中,学生还能将分数概念应用到其他数学概念中,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分桃子》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分桃子》教案设计(精选17篇)《分桃子》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分一分“,并体会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关键: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分一分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或小棒)20个(根)。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打扮的漂亮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
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
都有谁呢?(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伙伴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大家,看看都有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帮助小熊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分给伙伴们,好吗?2、揭示课题:分一分(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摆一摆。
小熊先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
请同学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成两堆。
2.说一说。
(1)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
(2)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看谁分得多?(3)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1 2 3 487 6 5 43.想一想,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说说你的想法。
4.引导小结:都分4个。
两只小猴就分得一样多。
像这样分得同样多,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
5.分一分:放手让学生分,着重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两只小猴喜滋滋地抱着桃子到一边去了,该给小猫分鱼了。
1)12条鱼分给4只小猫吃,要想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几条呢?想一想怎样给小猫分鱼比较快一些?(用学具代替小鱼来分、连线、圈一圈)可把小狗急坏了,汪汪地叫了起来。
我们赶紧帮小熊给小狗分骨头吧。
3)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用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分桃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分桃子|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等分概念。
- 学会使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配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利用直观教具,加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导入:- 利用故事导入,讲述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等分问题的思考。
2. 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将一定数量的桃子平均分给几个小猴子。
-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确保每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数量是相同的。
3. 讲解与示范:- 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除法是用来解决分配问题的工具。
- 通过具体的例子,示范如何使用除法计算每个小猴子应该分到的桃子数量。
4. 练习与应用:-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并验证答案。
- 引导学生将除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分配问题中,如分糖果、分水果等。
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等分问题的思考。
2. 操作体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感知等分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讲解与示范法:通过讲解和示范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4. 练习与应用法: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分享,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导学案
《分桃子》导学案学习目标: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的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一、温故而知新1、口算48÷4=()想:48=()+()()÷4=()()÷4=()()+( )=()2、直接写得数64÷2= 96÷3= 55÷5= 44÷2= 43÷7=二、学习和思考1、问题串一: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1)、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一共有()捆小棒和()根小棒,先分捆,每只猴子分()捆,再分根,每只猴子分()根,所以每只猴子共分到()根小棒。
(2)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2、问题串二:看书P2,结合分小棒,写出竖式,并写出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3、问题串三:在书P2上补充完成。
结合分桃子,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思考这个竖式和问题串二的竖式有什么不同?思考:竖式与口算的区别和联系。
课中学习活动:分享和总结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列式:答:(1)交流竖式计算方法和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交流竖式与口算的区别和联系。
(3)规范书写竖式格式。
(4)总结算法:2、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1)交流竖式计算方法和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巩固练习:书P3第1题。
书P3第2题第一排达标检测:作业本上完成书P3 第2题第二排,第4题和第5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三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
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
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
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
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
(出示情境图)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三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分桃子 -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分桃子 - 北师大版一、知识点概述本课主要讲解分桃子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基本的分桃子操作。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分桃子的基本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分桃子问题;3.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下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自主探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简单的分桃子问题,让他们自行思考并尝试解决。
例如:“有2个人,他们一起摘了10个桃子,现在要把桃子平分,每个人应该分到几个桃子呢?”2. 教师讲解在学生自主探究完毕后,老师可以讲解分桃子的求解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桃子时必须保证公平,每个人所分到的桃子数目应相等。
3. 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有3个小朋友一起摘了18个桃子,他们要把桃子平均分配,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桃子呢?”4. 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桃子的方法,在掌握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例如:“现在有9个人一起摘桃子,他们摘到了54个桃子,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桃子,并判断是否能有剩余的桃子?”四、教学提示1.在讲解时,要直观地描述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问题;2.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例如图片、游戏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遇到困难时,如何自行解决并寻求帮助;4.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关于分桃子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五、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分桃子的相关知识和求解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分桃子》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故事情境: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
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4)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能让猴子兄弟都满意?(得出结论:分得同样多最公平)板书:同样多或一样多(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什么?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猫的一家”情境图(教材32页“分一分”第2题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一共有多少条小鱼?多少只小猫?(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1.1《分桃子》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1.1《分桃子》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分桃子》是三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第一课,主要涉及了分桃子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问题和归纳规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到在分配物品时必须考虑是否可以平均分配; 2. 以分桃子为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归纳思考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的习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更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 1. 具备分析问题和归纳规律的能力;2. 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4. 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更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归纳,发现规律;2.学生能够使用数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2.合作学习法。
在分组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3.推理分析法。
通过针对性的分析和推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和小红一起分桃子,如果共12个桃子,应该如何分配才可以让每个人都分到桃子?”,让学生自由讨论。
鼓励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特点和规律。
2. 知识讲解和点拨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书面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分桃子的相关知识,包括:1. 分配物品时必须考虑是否可以平均分配; 2. 当有一堆桃子需要分配时,可以通过详细观察、分析和归纳规律,来确定每个人分到的数量。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互相协助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练习操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桃子问题的理解,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分桃子(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桃子(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题目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一道题目,属于数学中的分配问题。
在教学中,通常会将它和分糖果、发卡片等问题一起进行讲解,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典型的分配问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配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配的含义和方法。
2.掌握数学中分配问题的解法。
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题目中的概念。
2.学会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
3.掌握解决分配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题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来进行教学。
具体的授课流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分配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共性和规律。
4.真实情境的模拟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教学流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提问:大家都吃过桃子吧?那么如果三个人要分六个桃子,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呢?•学生思考,班级共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桃子的方法。
二、讲解(10分钟)•教师引入分配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糖果问题,引出分配问题的数学式子。
三、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完成一道分配题目。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分配问题的解法,并列举一些应用的场合。
•让学生总结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找一个分配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此次课堂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分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随时都会涉及到,因此,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导学案-第1单元 分桃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导学案-第1单元分桃子|北师大版一、单元目标1.学会解决数学中的“分配问题”并能运用相关的分配策略;2.学会通过逻辑演绎,找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课前预习1. 预习内容分别阅读教材第一讲“分桃子” 、教材第二讲“类推法” 、教材第三讲“合理推测”的内容。
2. 预习问题考虑以下问题:n个人分桃子,每个人分到1个,最后还剩1个,怎么办?3. 认真思考1.如果其中有两个人,该怎样分配这个多余的桃子?2.如果其中有三个人,该怎样分配这个多余的桃子?3.如果其中有四个人,该怎样分配这个多余的桃子?4.如果其中有n个人,该怎样分配这个多余的桃子?三、课堂探究1. 课堂任务1.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2.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算法。
2. 分组方案四人一组,每组互相讨论,交流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题过程1.观察前几个例子,猜测分配方案;2.使用类推法,找到规律并进行证明;3.讨论结果是否合理并进一步推导,最终得出结论。
4. 提示与引导1.提示:让学生多观察实例,找到规律;2.引导:通过对实例的类比推理得到规律。
四、课后练习1. 完成作业1.课后完成教材第一讲的练习册课后题;2.制定出其他数学“分配问题”的算法,练习运用类比策略解决问题。
2. 自主思考1.完成课堂讨论的未解决问题并提交解决方案;2.给课上的讨论或课下的练习题目制定新的算法并提交。
五、总结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掌握了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学会了透过类比法推导解题的方法。
分析分配问题、运用类似思维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是完成数学题目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该方法可以在应对其他类型的数学题目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分桃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分桃子》导学案
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54-56页。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准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学习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准确计算。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填空:填出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40 ÷ 8 = 5
()()()
2、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二、解读教材:
1、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题中有那些数学信息:。
列出算式,小组交流算法。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为什么这样算?
2、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说一说口算的方法与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达标检测:
1、练一练。
63÷3= 84÷6= 448÷4= 726÷6=
84÷4= 96÷4= 847÷7= 705÷5=
2、
根据上图的条件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⑴、?⑵、?
四、拓展延伸:。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分桃子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分桃子北师大版一、课程概述本篇导学案针对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一种经典问题——分桃子问题进行讲解。
分桃子问题是一项非常经典的数学思维训练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分桃子问题的定义在分桃子的问题中,有两个人或者一群人要分享若干个桃子。
具体来说,这些人需要将这些桃子平均分配,同时需要保证不剩余桃子。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而实际上需要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分桃子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法:•常规算法•数学方法在常规算法中,我们可以使用“加1再乘2”的方法逐一验证分配方案,如果最终分配结果满足题目要求,那么这就是正确答案。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较大的桃子数量就不太适用了,因为这样计算需要的时间会非常长。
在数学方法中,我们可以采用代数方程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假设有X个桃子,有Y个人需要平均分配,然后根据题目得出方程并求解,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任何数量的桃子分配问题,并且较为高效。
3.数学方法的举例假设有X个桃子需要进行平均分配,有Y个人需要参加分配。
则由题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X = k \* Y + Y•X = 1/2 \* (X - k \* Y) \* Y其中的k是分配过程中桃子的倍数,即每个人所得的桃子数量需要在X的基础上乘上k。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两个等式组合在一起,并通过求解确定X和Y的值。
第一个等式可以表示为X = (k+1) \* Y,将其代入第二个等式中,得到:•X = (k+1) * (1/2 \* (X - k \* Y) + Y)将其化简得到:•X = 2 \* (k+1) \* Y - k \* X整理可得:•(2k+1)X = (k+1) \* Y \* 2因为X和Y都需要是正整数,所以我们可以令k为1,此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3X = 4Y很明显,X和Y必须同时是正整数并且满足这个方程式才能成为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导学案教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导学案教学案设计说明本节课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初步认识,并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难点在于理解除法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分物的过程,结合分物的过程进行口算,再进行竖式计算,这样层层深入地安排,使学生能把直观的感受迁移到计算中来,轻松地理解了除法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为以后的计算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竖式计算的书写指导,使学生规范地书写。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将竖式计算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清楚明了地感受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并自觉按照课件的指导进行书写。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好铺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有两只小猴子,它们一起到树林里去摘桃子,摘了一篮又一篮,多得连它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摘了多少个桃子,更不知道该怎么分这些桃子了。
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好吗?(好)师:好的,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就是《分桃子》。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之前,创设故事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1)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获取准确信息。
师:图中有多少个桃子?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图中有6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10个桃子,篮子外面有8个桃子,共有68个桃子)师:68中的6表示图中的哪部分?8呢?学生看图回答。
(2)用口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①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引导学生尝试完整叙述: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师:你会列算式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8÷2。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1 分桃子(2)-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1 分桃子(2)-北师大版1. 学习目标•理解分桃子问题的基本含义和解题思路;•能够运用同分原理解决分桃子问题;•能够将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习重点•同分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3. 学习难点•同分原理的运用方法。
4. 学习内容4.1 分桃子问题(2)小学生们在课间玩游戏,发现老师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问题:“一共有7个学生,有8个苹果,要让每个学生都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该怎么做?” 小学生们用上次所学的“同分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如果现在有9个苹果呢?又该怎么办呢?如果是每个人都要分到一个苹果,而剩余的苹果数少于人数,那么每人就只能分到一个苹果,剩下的苹果就无法再均分。
这时,我们需要用到“捆绑原理”。
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步骤一:找到苹果数的余数。
步骤二:用捆绑原理,把余数和苹果数捆绑起来,使其可以均分。
步骤三:将每个人分到一个苹果后,将捆绑的苹果均分,让每个人再分到一份。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过程:【例1】班级里有10个同学,有17个橙子,每个同学都要分到一个橙子。
解决方法是:步骤一:用17除以10,得商1余7,说明每个同学可以分到一个橙子,还剩余7个橙子。
步骤二:用捆绑原理,把剩余的7个橙子和10个同学捆绑起来,使其可以均分。
将10个同学按照分橙子的顺序排成一排,然后把剩余的7个橙子排成一列。
这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同学和剩余的橙子一一对应,这样每个同学就多了一份橙子,还剩下3个橙子。
步骤三:将每个同学分到了一个橙子后,将捆绑的3个橙子均分,让每个同学再分到一个。
最终每个同学分到了两个橙子,剩余1个橙子无法再均分。
【思考】如果班级里有11个同学,该怎么做呢?4.2 同分原理同分原理是指:如果把一组物品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的数目确定,其他份的数目可以任意取,则每份中物品的数目也是确定的。
同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可以按照下面的例子练习同分原理的应用:【例2】用苹果均分4个同学,一共用了10个苹果,每个人至少要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请问每个人最多能分到几个苹果?解决方法是:首先,我们通过10÷4=2.5得到在平均分下每个同学可以分到2个苹果,但这个结果不是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新课程高效课堂—行动工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名称: 日期: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学法指导】: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激趣导入
(一)复习回顾
1.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36÷3= 44÷2= 45÷3=
(二)写出你的预习收获或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新课程高效课堂—行动工具(三)激趣导入
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2.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2.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新课程高效课堂—行动工具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
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
么: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当堂检测,内化拓展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评价反思深化提高
1.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自我评价:自学☆☆☆☆☆合作☆☆☆☆☆展示☆☆☆☆☆评价☆☆☆☆☆
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