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9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95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空间形式;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图表比较法3、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板书: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

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特别提醒】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提问】人口迁移有什么客观作用?【小结】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口迁移按照地域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通常是指迁移人口超越了国界,并且改变住所已有一个时期(通常指1年)。

出示《二战前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流向特点及迁移路线是什么?【列表比较】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示意图》【过渡】人口迁移除了国际人口迁移外,还有国内人口迁移.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点不同,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板书:(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针对练习】(2013北京文综3.4分)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过渡】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即受特定环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总之,人口迁移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3.政治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5.其他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9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99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人口的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复习巩固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复习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让学生总结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复习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让学生总结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及原因【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又是一年春运时,2018年摩托车大军千里返乡,风雨兼程,一路平安》。

给出问题:材料中说明了我国人口的什么特点?请学生回答。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1.2“10万年来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将全班分为四组,由第一组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的分析提出问题(参考如下),其他各组竞答。

教师进行更正和必要补充。

1.两张图有何异同?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哪个阶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3.图1.3表示出第几次科技革命人口最迅猛增长?4.对比农业革命前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加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板书:2.人口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点教师:近100年来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长吗?多媒体课件展示: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问题展示:1.图中哪3个大洲人口数量增长较多?2.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以欧洲为例)4.为什么近50年来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飞快?(以亚洲为例)学生读图思考并计算说明,组内讨论分析,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88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88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板书:一、人口迁移1.概念问:什么是人口迁移?生: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教师引导区分概念: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师:对。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板书:2.国际人口迁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填下表)过渡:国内人口迁移就是在一国的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板书:3.国内人口迁移生: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问:那么我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又有什么特点?(活动探究)学生阅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分析并归纳填写下表)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而这种人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3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32

专题研究(一):人口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基础知识】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

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其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图表的展示阅读,掌握读图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熟悉基本的信息提取方法,构建利用各类地理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等。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2、教学难点: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课前准备】结合《课程标准》,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高考真题,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梳理和分析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教学过程】1、思路初步设想图1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学习 目标 展示投影展示《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2、章节整合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探究活动1:阅读图1、图2、图3、图4,尝试从图中读出有效信息,总结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图3 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统计200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50510152025303540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4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坐标图的判读 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1、2、3、4,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读图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5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55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末过关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回答1~2题。

1.若我国人口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2010~2015年B.2015~2020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A.2020年B.2028年C.2035年D.2040年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4.该地应该()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5.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A.粤B.藏C.川D.浙8.“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D.劳动力价格下降读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9~11题。

9.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①因素表示的是()A.环境承载力B.科学技术C.人口合理容量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10.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②因素表示的是()A.环境承载力B.科学技术C.人口合理容量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1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③表示的是()A.环境承载力B.科学技术C.人口合理容量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1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13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问题研究”提供的相关资料,归纳出农民工行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通过课堂的学习任务来探究农民工行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研究的开展,锻炼学生处理具体地理问题时,在课题选择、材料筛选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演绎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⑶个人动机和需要等
⑷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⑸1984年允许农民工落户小城镇的政策
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农业生产容纳不了众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又不容许,不得已,农民就办起了乡镇企业,自发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于是有了“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乡镇企业上班,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拿乡镇企业的工资,就职业说,他们已经是工人。
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里的第二、三产业大发展,需要劳动力,于是“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大量出现了。按说,他们从农村进入工厂,从企业取得工资收入,并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城市居民了。但是由于中国特有的户籍限制制度,他们的户口不能迁,身份不能变,他们在城市里,在工厂里干了5年、10年、15年了,他们还是农民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农民工问题
师引导:既然咱们研究农民工的问题,那什么叫做农民工呢?
课件展示
材料:一个国家要实现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必须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到工厂成为工人,工厂的集中便形成了城市,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农民进了工厂,自然成为城市居民。但我国自从60年代初出了三年经济困难,国家为了应对当时的短缺经济,严格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严格限制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人口。当时工业建设仍在进行,但城市化却停滞了。直到1978年,全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7.9%,82.1%的人口还是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大幅增长,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状况大有改善。与此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大量出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9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96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课标要求: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2、20世纪以来为什么世界人口快速增长?3、合作探究:参照教材第3页活动:新增人口数是否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4、请根据教材第3页图1.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人口增长较多的大洲: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5、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在七大洲的分布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思考1:传统型增长模式为什么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思考2: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容易出现什么人口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容易出现什么人口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要求: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原因及特点;一、人口的迁移1、什么是人口迁移?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5)、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导致这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因素:、土壤、水、矿产资源2、因素:、交通通信3、政治文化因素:、社会变革、4、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什么影响?对迁入地有什么影响?5、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2、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3、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4、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5、印巴分治,印度境内1500万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200万印度教徒迁往印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受哪些因素制约?制约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析环境人口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木桶理论,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比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那么制约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什么?假如各桶板代表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影响因素,那么日本、美国、科威特三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各是什么?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合理人口容量1、合理人口容量的定义(在教材上标注出来并理解)2、人口问题表现、?这人口问题引发严重的、本章练习1.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2.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3.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4.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水平5.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如下图),回答: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丙、乙、丁B、甲、乙、丁、丙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6.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8、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 ( ) A .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B .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 .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 .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9、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人口死亡率%生率%③④①②1.01.02.02.03.03.00A.①B.②C.③D.④10、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福利 C .文化观念 D .自然环境 11、(2010课标)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含答案

第1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 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英国一位人口学家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图示五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

3.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线表示死亡率B.A线表示出生率C.B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D.C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4. 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B.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C.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D.目前大多数国家处于阶段五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6.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读下图,完成第7题。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7.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第8-10题。

8.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9.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读下面“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第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7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77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 I期B. II期C. III期D. IV期2、在I期()A. 人口急剧膨胀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A.(1)B.(2)C.(4)D.(5)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8、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12、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气候因素13、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4~15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0~14岁(%) 35.27 14.63 8.515~64岁(%) 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14、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15、该城市可能是()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18、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 abcB. acdC. abdD. bcd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完成以下三题。

1.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第Ⅲ阶段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下表资料来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2.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3.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下图示意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变化,右图示意该地迁入人口年龄构成。

回答下列三题。

4.图示信息反映该地()A.就业困难B.该地外来人口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C.需增加幼儿园数量D.该地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下图是“2012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5.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A.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B.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读“1~26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下列各题。

6.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7.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A.人口数量B.人口出生率C.人口死亡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8.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下题。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 ()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下图为“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复习和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复习和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复习与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表为杭州(1981年全市人口为525万)和武汉(1981年全市人口为590万)1981年至2000年份全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1981~1990 571991~2000 1051.两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杭州1981~1990B.武汉1981~1990C.杭州1991~2000D.武汉1991~20002.据表可以看出,1981年至2000年两城市A.中心区人口持续减少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郊区城市化明显【答案】1、C 2、D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甲图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分布示意图”,乙图为“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丙图为“一则广东省某地招工漫画”。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3~4题。

甲图乙图丙图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新疆,西部大开发②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达③广东,人口出生率低④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快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4.下列有关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②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工人③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民工在当地就业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民工的迁入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 ③④【答案】3、C4、A下图示意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I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向外迁始于()A.1985年 B.1995年 C.2000年 D.2005年6.导致Ⅲ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A.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B.国内外的产业转移C.产品质量的提升 D.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答案】5.C 6.A【解析】5.根据I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情况,1985年占到市场的比重为40%,2000年占到市场的比重55%,比重一直在增加,自2000年开始,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到2005年的比重为5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8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80

必修二人口复习与测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人口增长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增长模式,说明出现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原因;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并分析原因,影响与措施。

2.判读人口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特征、人口问题、人口容量与社会协调发展;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与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使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法:
先理后练
四、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5分钟)
2.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思维导图)。

(3分钟)
3.精选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18分钟)
4.练习讲评与思维拓展,主要精力放在信息获取和信息解读的引导方面。

(10分钟)
5.小结:易错题出现的反思。

(2分钟)
6.回顾:思维导图,哪些地方还可以再拓展,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该部分知识脑图。

(2分钟)
五、作业布置:
1.完善思维导图
2.错题反思
3.相关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章末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章末测试

章末过关检测卷(一)一、选择题 (共60分,每小题3分。

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代号选出,填在题后括号里)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成1~3题.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C)A.0、775%B。

0、675%C。

0、885% D。

0、95%解析:算出每个年龄段死亡的人数,然后除以总人口,得到的是总死亡率.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D)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解析:甲、乙两国总死亡率差不多,应该都属发达国家.甲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高于乙。

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因为发达国家老龄化严重.3。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B)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解析:老龄化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等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B)A。

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解析: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而干旱的南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淡水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5。

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D)A。

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

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

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解析:与之相对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是宁夏南部人口发展的有效措施。

读图,a、b、c分别对应图中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3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34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

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

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

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0

高中地理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1.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C.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

读下表,完成2~3题。

大洲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 4.0 1.4 2.6欧洲 1.0 1.2 -0.22.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D.不能确定3.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4~5题。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A.1、2、3 B.4、5、8C.7、9、10D.6、11、125.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 D.非洲6.根据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b ②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d ③德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④巴西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美国人口资料局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将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7~8题。

7.全球人口在2年间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8.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3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39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世界人口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一系列的人口变化数字及多种人口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世界人口危机的重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图片,我们知道,世界人口于1999年10月12日就达到了60亿,而且世界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每年将新增人口7800万。

据预测, 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

尽管“人口爆炸”趋势已经减缓,但人类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的警钟在不断地敲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1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130

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教课方案主题单元标题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联系地点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有关学科)思想道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其余(请列出):合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4课时(每周2课时,共4课时)主题单元概括(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构成状况,解说专题的区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就,字数300-500)阅读单元前言,宏观认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举措?由于我国是全世界荒漠化面积大、散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此中,西北优势我国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此中,西北又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因此,本节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典型事例。

本节第一从干旱的地理环境下手,商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特别点明自然因素不过荒漠化发展的潜伏因素,而以为因素则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加剧、加快因素。

至此本节乙人为因素为重点,商讨目前和历史上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特色。

针对荒漠化的成因,本章最后指了然荒漠化的对策和举措。

丛林对人类来说,即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行代替的环境资源的环境资源,而现在又是不行代替的化境资源,而现在又面对着热带原始丛林正在遇到毁坏性损坏的严重问题,对丛林应当开发仍是保护的问题就不行防止地摆到人们的眼前。

第二节是丛林的开发和保护,它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本节第一剖析了热带雨林的全世界环境效应,有说了然雨林生态的柔弱性,仅从这双方面就能让我们认识到雨林保护的必需性。

本节至此笔锋一转,客观地说了然致使雨林被毁的原由,让人扼腕惋惜,最后在“雨林的前——开发仍是保护”中表示态度:在目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在遭到毁坏性损坏的严重局势,第一应当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解释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解释世界人口数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4、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读课本图1-1,知道世界人口数量之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2、利用相应课本第3页活动的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分别利用课本图1-2和图1-5,采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时间、空间上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高一学生,在经历之前三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后,同时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渠道对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
本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学生对“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掌握并不是特别困难。

重点难点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

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复习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学生做练习巩固
例题1:阅读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A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B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面我们来接着学习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播放课件
过度:教师领导学生复习知识点,然后通过例题巩固
(2012·全国文综Ⅰ)甲市2014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C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 )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教师小结并过度: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人口问题。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个知识点。

教师播放课件
板书:三、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过度:学生通过习题巩固
(1)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 )
A.大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持续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C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课堂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课堂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学习,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突出过程与方法教学的策略引导。

通过多种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
程中逐步提高对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

在教学中也注重了渗透情感教育,特别是能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