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城南旧事〉》教学实录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 教案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城南旧事》课堂实录
《城南旧事》课堂实录师:(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林海音女士各个时期的图片。
(图片定格,深情地介绍)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音乐徐徐响起,课件中一个苍老的声音介绍)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音乐缓缓停止)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当我们怀着一颗沉静、思念的心读完这部作品时,我想问一问,你脑海中久久萦绕的,或者说是心头挥之不去的究竟是什么呢?说来听听吧!可以说自己难忘的一个声音,也可以说自己难忘的一个画面,还可以说自己难忘的英子的一个眼神,谁愿意首先来打开话匣?生:令我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英子取她妈妈金镯子的那个画面。
我们都知道,英子十分乖巧,从来都不敢取家里的一分钱去乱用,但是那一次她为了把那个金镯子当掉给秀珍做盘缠,于是她把金镯子取过去了。
我看出她刚开始十分紧张,但她后来很有勇气,她觉得自己要帮助生活中的弱者,所以她一点都不紧张,就毫不犹豫地把金镯子取出来了。
师:从这当中你看出了她一颗善良的、同情弱者的心,是不是?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谈谈一个让你最难忘的画面吧。
生:令我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英子站在大雨中喊着秀贞和妞儿,她十多么希望妞儿和秀贞能够早日找到康四叔然后同到自己的身边。
师:(补充)重温她们的快乐!还有谁愿意说一说?生:在下雨天的时候,英-子不肯上学。
爸爸用鸡毛掸把英子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2019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版本:中国青年出版社适用年级: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 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
3. 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4.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方法。
2. 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三、课前准备:设计“班级读书会阅读交流卡” 、“文摘卡”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位稳重的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2. 知作者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 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3. (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 世纪20 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二、读整本书的方法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较短小,如何来阅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1. 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2. 看目录:《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三、赏片段——圈、勾、批赏析《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
1. 片段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课文学习,谁来说说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的呢?2. 指名回答。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城南旧事》的每章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利用好大阅读时间,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学会阅读。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及时制作“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重温童年的美好,感受人间真情,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力量,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4、阅读时不仅欣赏原文,还要看看名家点评和赏析,学会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炼作者写作技巧,简单写写读后感,全方位品读本书,提高文学素养。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城南旧事》简介、前言。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阅读过程:第一课时:初次了解,激发阅读兴趣(一)激趣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1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2、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节课,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旧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她的《窃读记》,认识了一位热爱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小女孩。
本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这本书的序言,让我们了解了骆驼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深深地留恋。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北悲欢离合,满怀怀旧基调和眷念之情,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妞儿、兰姨娘、宋妈,还有那一片蓝蓝的大海……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前言《美好的童年,淡淡的乡愁》,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中的表述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
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
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课前准备:(一)回顾故事知作者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读懂一本书,就要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请结合你的前置学习单,说说你了解的林海音。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师:林海音的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它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请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目、主要人物和人物的命运。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主要人物。
师:这些人,这些事串起了英子的童年,讲述了她成长的心路历程。
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她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二)回忆片段话离别师:让我们一起随着李叔同的《送别》,回忆书中那一幕幕离别的场景。
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篇一:《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洛舍中心学校唐建英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那么让我们一起齐读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了解作者林海音。
3、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简介。
4、师简介:《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小英子走进《城南旧事》,走进小英子的童年。
二、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三、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起学习《我们看海去》。
1、让生自由读。
2、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3、是啊,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英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出示课件)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针对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设计本节课。
1.1.2 希望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学常识2.1.1 介绍林海音的背景,以及《城南旧事》的出版背景。
2.1.2 讲解书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1.3 解析书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交流讨论3.1.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城南旧事》的心得体会。
3.1.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3.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书中的社会背景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理解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1.3 学生能够分析书中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书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作者表达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5.1.3 学生对于书中的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2.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思想。
5.2.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6.1.1 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作者照片及简介、书籍目录等。
6.1.2 包含重点人物、事件、主题思想的图片和图表。
6.1.3 用于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书籍内容和加深记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笔记本和笔6.2.1 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记录重点和心得。
6.2.2 便于学生在课后整理和回顾课堂内容。
6.2.3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城南旧事》原著6.3.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籍,方便随时查阅和引用。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 第二章《城南旧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宋妈的身世,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3. 第三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爸爸的花儿,理解父爱如山,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
4. 第四章《惠安馆的疯女人》:让学生了解惠安馆的疯女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5. 第五章《蓝旗飘飘》:引导学生关注蓝旗,了解民俗风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测试,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情况。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让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了解章节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课文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二、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完整地读过此书,有的学生可能读过一点儿,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读过。
在学情不统一的情况下,做到泛读和精读的结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在自身阅读的基础上有所个性化的收获。
三、教学准备PPT,教案,学习单,打印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书籍《城南旧事》四、教学过程开场白:师:同学们,关于阅读,著名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
请你来——生: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师:谢谢你用自己的声音把伏尔泰的话语带到了我们的阅读课堂。
“一本好书”,“一个朋友”,“重逢”,听到这些词汇,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1:温暖。
生2:亲切。
师:大家说的都很贴切,而我们今天像朋友一样相逢在一起,就是因为一本书,这本书是?生:《城南旧事》(一)庐山真面:为林海音画像你对林海音的了解有多少师:《城南旧事》,完整地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读过但没读完的请举手,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同学们,世界上的好书有很多,那我首先要祝贺你,你知道了其中的一本。
读过一遍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希望在群体的交流和分享中,你会收获新的体验和思考,没读过的同学也不打紧,那你的收获可能是最大的。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教学设计荔城街城丰小学刘映红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记录卡附于文后)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链接课文,激情导入。
1、链接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2、师简单介绍作者。
(二)了解故事梗概。
1、师提问: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
选择五个组,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她”指的是( 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向学生推荐小说《城南旧事》,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城南旧事》,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1.小说《城南旧事》,并把部分节录制成幻灯。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五、指导课时:2课时六、指导过程: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
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
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
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推介一下吗?(指名)(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他们手上的确是一本好书。
你愿意借给别人吗?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互相把书交换一次,那么在班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
但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5)过渡。
我也想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
你听完老师的推介后一定会想看的。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决、粪便、芦席”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北京城南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2. 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3.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
学生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 学生组内交流,共同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3. 教师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城南旧事》1. 课文结构: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小结2. 写作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本节课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段落,描述一个熟悉的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城南旧事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影视名作欣赏一:《城南旧事》赏析(人教版备课资料) (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阅读次数:1761]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整部影片可分为三部分:“疯女人”;“小偷”;“爸爸的死和宋妈的离开”。
用串珠式的联接方式承上启下,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阅读次数:2027]作者:岳乃红师:(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林海音女士各个时期的图片。
(图片定格,深情地介绍)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音乐徐徐响起,课件中一个苍老的声音介绍)&nbs...•[阅读次数:1898]《城南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林海音,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3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阅读次数:1243]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阅读次数:1533]戏剧单元城南旧事(节选)设计者: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语文组陈贝尔【教学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完成。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阅读次数:1345]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版编辑/佩兰丨课堂丨♦教学实录《再读〈城南旧事〉》教学实录该深获第三届全闻语文教师◎张“文学课查”教学大赛现场观摩课一等矣玲/执教、整理(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天津300280)―、诗意导入,题目感“离别”师:城南小巷几人归,又见春风柳絮飞。
旧事重提何处问,离别过后人事非。
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重读一本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看看能不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老师先读一遍题目,你们再读—■遍题目。
(师读,生跟读。
)师:哪个字让你们印象深刻?生(齐):“旧”。
师:何为“旧”?生(杂):用过的东西;过去的人或事……师:从这个“旧”字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杂):一种远去的感觉;一种伤感....师:一•种远去,是因为人和事已成为往事;一'种 伤感,是因为与远去的人永远离别了。
(师板书“离别”。
)二、作者生平,经历显“离别”师:这本书中那些远去的人和事又发生在何地呢?我们来回顾一下作者的生平。
(屏显作者生平。
)师:从这简短的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地方深深地印在了林海音的记忆里。
什么地方?生(齐):北京城南。
师:这本书就抒发了林海音对北京城南的离别愁绪。
她是多么想念北京城南的那些人和事啊!三、整体回顾,结局知“离别”师:在与北京城南的离别中,林海音写了五个故事,请看大屏幕,这是《城南旧事》的目录,回忆一下是哪五个故事。
(屏显目录。
)师:老师把这五个故事的结局发给大家了,大家快速浏览。
这五个故事分别写了主人公和谁的离别?生:分别写了小英子与秀贞、妞儿的离另(J,与偷儿的离别,与兰姨娘的离别,与宋妈的离别,与爸爸的离别。
师:这样我们也就发现了《城南旧事》的一条深层次的线索,是什么?生:一次次离别。
师:是啊,《城南旧事》表面上写的是英子的成长故事,但却通过一次次别有意味的离别,将感情层层推进。
四、文学简介,母题有“离别”师:老师查阅了一些文学史的文章,发现“离另IJ”是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母题。
文学作品中的离别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的《邶风•燕燕》被清代文学家王士祯称为“万古送别之祖”。
(屏显相关内容,师动情朗诵。
)师:到了汉魏六朝,《古诗十九首》中很多诗也是写离别的。
(屏显相关内容,师动情朗诵。
)师:“离别”这一主题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我 们对此比较熟悉,因为我们背过很多关于离别的诗词—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到元明清时期,随着元曲、杂剧、小说等文体的出现,离别的场面也出现在这些文体的作品中。
这是两个小说中的离别片段,请同学读一下。
(屏显写刘备与徐庶、玄奘与唐太宗离别的片段,生朗读。
)师:这两个片段分别选自哪部作品呢?2018.7-8|语文秣学讯•初中|121|丨课堂丨 本版编辑/佩兰生:《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师:“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徐庶与刘备的离别,是壮志难酬的遗憾。
“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唐三藏与唐太宗的离别,是为了理想踏上征程的壮志。
离别虽然难免伤感,但却能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值得品味的意味。
五、进入片段,细读品“离别”师:那《城南旧事》中的一次次离别又有怎样的味道呢?老师节选了五个故事中的离别片段,大家任选一个仔细阅读,圈画细节,说说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资料,圈画批注。
)生:我选的是第一个片段,从“远远的有一辆洋车过来了,车旁暗黄的小灯照着秀贞和妞儿的影子,她俩不顾我还在往前跑”,我读到了小英子和自己好朋友的离别,“我又冷,又怕,又舍不得,我哭了”,小英子看到自己的朋友妞儿和惠安馆的秀贞要去赶火车,她非常伤心。
师:是啊,惠安馆的“疯子”,人人避之不及,但是对于小英子而言却是极好的朋友,还有妞儿,一个命苦的孩子,也和小英子成了好朋友,对于她俩的离开,小英子的心中是什么滋味呢?生(杂):很难过;十分伤心;依依不舍....师:亲友的离去,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他们之间的情谊。
谁还想跟大家分享?生:我读了第二个片段挺感动。
“偷儿”被抓走了,“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可以看出“我”对“偷儿”也是依依不舍的。
(师板书“亲友远去,依依不舍”。
)师:小英子是难过的,都想哭了。
那其他看热闹的人呢,例如宋妈和妈妈?生:宋妈就是看热闹,妈妈说他是坏人,还让小英子以他为例写文章。
她们对这个贼没有任何同情。
生:他们跟小英子不同,更加突显了小英子的善良。
师:还记得“偷儿”跟英子讲过的他家的故事吗?生:“偷儿”有个弟弟学习很好,他妈妈生病了,为了供弟弟上学和给妈妈治病,他才不得已偷东西。
他本质并不坏,还跟英子约定一起去看海呢。
师:这个“偷儿”是被生活所迫才走上了偷这条路,说到底是个苦命的人。
那胡同里那些看热闹的人呢?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也很苦,却没有同情小偷,而是看热闹,很麻木。
他们的态度更对比出英子的善良。
|122|语文執学讯•初中| 2018.7-8师:再结合我们刚刚分享的第一个片段中的秀贞和妞儿,谁还想说说?生:秀贞也是个苦命的女人,被男的骗了,生下孩子,孩子又被她爸妈扔了,她就疯了。
师:看来,你很认真地读过这本书,帮我们回忆起了这么重要的情节。
生:还有妞儿,天天被她养父母打,逼着去卖艺。
生:小英子愿意和秀贞、妞儿做朋友,而且是那种很要好的朋友,足见小英子的善良。
师:小英子在知道小桂子有可能是秀贞的闺女时,不顾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不顾天气不好,特别着急地让她们见了面。
这是为什么?生:她希望她们母女团圆,这样妞儿就有妈妈了,有人疼了,而秀贞也找到了孩子,不用伤心难过了,小英子是多么善良,却没想到她们会离开她。
师:小英子的好意却促成了她们的离去,其实“偷儿”的离去也是小英子导致的,不得不说,作者用这种特殊的手法增加了故事的离别愁绪,让人读来更感世事无常,同时又对小英子的善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人世沧桑,真善长存”。
)师:我们接着来读其他故事的离别。
生:第三个片段真的是小英子一手促成的。
她撮合了兰姨娘和德先叔,为的是爸爸和妈妈的和睦相处。
但是当兰姨娘要走时,小英子却觉得“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看兰姨娘跟德先叔同进了马车,隔着窗子还跟我们招手”,说明她还是舍不得兰姨娘的。
师:兰姨娘要走了,她又想哭又想笑,那她的心里会想到什么呢?调动一下你之前的阅读记忆。
生:她想到了兰姨娘的大金牙……(生笑。
)师:除此之外呢?生(杂):她会想到兰姨娘手巧,给她做西瓜灯;兰姨娘陪她逛灯会;兰姨娘平时在家里护着她……师:也就是说,兰姨娘很喜欢小英子,给了小英子很多温暖。
在最后的离别片段,你们能看出兰姨娘对小英子的感情吗?生:她“低下身来摸着我的脸”,一个动作“摸”就可以看出兰姨娘对小英子的疼爱。
师:是啊,这种疼爱怎能不让小英子温暖呢?虽 然小英子一直希望兰姨娘离开,但真正的离别到来时,那温暖却永存下来,无法拭去。
(师板书“时光流逝,温暖依旧”。
)师:我们来继续交流。
生:“我轻轻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妈,她看见我这样早起来,吓了一跳。
我说:‘宋妈,给 我梳辫子。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宋妈照顾英子多年,而英子也习惯了宋妈的照顾。
师:宋妈经历过什么呢?生:宋妈也是可怜人,她在小英子家照顾她们姐弟四五年,却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导致自己的儿子死了,女儿被卖了。
然后,又要被黄板牙带回家继续生孩子,真是可怜。
师:抚育了别人的孩子,却没了自己的孩子,这 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奶妈”形象。
今后,你们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也会读到这样一个“奶妈”形象,这 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
生:我发现这几次离别多半跟女人有关,惠安馆的秀贞、兰姨娘、宋妈,她们都是命运悲惨的女人。
师:是啊,这一次次离别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女 子的多钟命运,也引发了我们对当时女性命运的思考。
(师板书“看尽冷暖,引发思考”。
)师:大家交流得非常热烈,谁还想继续跟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第五个故事说的是小英子和爸爸的离别。
师:在这样的离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这个离别片段写到她毕业了,说明她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我看到了小英子的成长。
生:“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 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 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
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这段话让我们在一次次离别中看到了英子和童年的离别。
生:就是书中的那句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 已不再是小孩子。
”师:世间最大的离别莫过于生死离别,面对这样的离别,小英子哭了吗?闹了吗?生:小英子没有。
文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在这样的离别中,小英子变得更坚强了。
(师板书“至亲逝去,渐渐成长”。
)师:这一次次离别让我们更加珍视那难得的情谊,让我们看到了那宝贵的善良,还可以引发我们对社会的思考,令我们领略了生死离别后那可贵的坚强。
难怪文学作品中总是喜欢写“离别'原来,离别并不仅仅是“失去'更是成长。
六、比较阅读,延读悟“离别”师:老师想到了另外一本书—《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所写故事的年代、内容、情感,包括文化主题都比较相似,我们可以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这样对“离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老师从《呼兰河传》中节选了一个片段,你们读一读,看看其中描写的离别与《城南旧事》有什么异同点。
(屏显《呼兰河传》片段,生读。
)生:祖父的菜园也有萧红美好的童年回忆,离开了祖父的菜园,她也就离开了童年,离开了故乡。
所以说两本书都有对童年的温暖回忆,都写了童年的远去,故乡的远去。
师:是的,童年、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寄托和盼望。
生:都写到了女性的悲惨命运,如小团圆媳妇,她生病了,她的婆家不好好给她治病,却用各种方法折磨她,把她折磨死了。
师:《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再次刺痛了我们的心灵。
生:我感觉《呼兰河传》的基调更冷,“在冰冷的大背景下,地冻裂了,人的手冻裂了,后花园被雪封了,处处冰雪,处处寒冷生:《呼兰河传》里面的人也更冷,折磨“团圆 媳妇”跟平常事儿似的,还惦记着完事儿后的吃吃喝喝,就像资料中写的“多见的是愚昧,少有的是良善”。
生:《城南旧事》中虽然写了很多“离别”,但却更让我们看到了小英子的良善和成长,总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
《呼兰河传》读来让人心里特别不舒服。
师:《呼兰河传》里的“离别”是多见愚昧,少有良善,让人心寒,而《城南旧事》里的“离别”更像是冬日里的暖阳,让人在离别的伤感中,感受到一丝丝的良善、一点点的温暖、一缕缕的希望。
“离别”是中国文学中永恒的母题,更是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