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连海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名不副实

●证据之一:“百家”只有十家。

九流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农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除了小说家外的九家又称之为“九流”。

●证据之二:“争鸣”一词更是可笑。

十家的代表人物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在交通条件不发达的年代,而要不远千里之外去与他人辩论自己的观点,实为不现实。

齐国的首都临淄(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有个“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就发生在此处。诸子百家中几乎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来过这里,学者们在这里著书立说,争鸣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融合的大潮。

二、稷下学宫由来久

稷下学宫之所以产生于齐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是由齐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综合条件决定的。

●从经济条件看,齐国综合国力强大。

●从政治条件看,齐国国君善于招贤纳士。

●从文化角度看,齐国国君尊重知识。

稷下学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所官办私营的大学校。公元前356年,田齐桓公田午去世,他的儿子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问题在于:此后的稷下学宫如何了呢?

三、三人谏威王

齐威王沉迷于酒色财气,把国家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此时的齐国,危如累卵,人心惶惶。直到虞姬、淳于髡和邹忌三人先后不断的谏言之后,齐威王才下定决心整顿朝政,振兴齐国,称雄天下。

●虞姬谏威王

齐威王的爱妾虞姬看到威王整天沉湎饮乐,忧心如焚。她一再劝告威王改邪归正,励精图治。可是,威王从来听不进去。佞臣周破胡十分增恨虞姬,于是便寻找机会陷害虞姬,他对威王说虞姬和人私通。威王一听醋意大作,便把虞姬囚禁起来,下令让官吏审问。周破胡威逼利诱主审官,把他的陷害词当作虞姬的口供,妄图置虞姬于死地。主审官经不住威逼利诱,竟按着周破胡的吩咐把假口供呈给了威王。威王一看,感到供词与平日里自己了解的虞姬性格相差太远,遂决定亲自审问虞姬。

虞姬一看,机会来了,便对威王说:“我的罪有两条:一是我侍奉国君十余年,一再规劝大王远离小人近贤臣,今天被小人诬陷,又没有避嫌,因而遭到囚禁审问。二是受到诬陷后,主审官受贿听从佞臣之言,又申辩无门,无法向人们说清楚自己的‘罪行’。根据这两条罪名。我应该去死,但鉴于自己不沽名钓誉,事情也还未最终弄明白,国君尚未亲理朝政,所以我才活到现在,用来说明我的罪行。”虞姬的话引起了威王的思考。

●淳于髡谏威王

淳于髡是齐国赘婿,此时是齐威王手下的客卿。他针对齐威王好隐语的特点,对齐威王说:“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齐威王明白他的用意,马上用隐语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邹忌谏威王

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下决心整顿朝政,振兴齐国,称雄天下。齐威王在邹忌等人的辅佐之下,修明法令,整顿吏治,招聘并重用贤士。此为稷下学宫最为繁盛的时期。

四、稷下学宫的特点

●尊师重道,待遇优厚,地位崇高。

官职高低的依据:学问的大小、学术水平;个人威望、资历;招收学生的数量。

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案例】

古时齐国有一种祭祀仪式叫“祭钟”,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每逢祭钟时,要杀一头牛,将牛血涂在钟上,将牛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在供桌前祈祷。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恰巧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问:“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回禀大王,我要牵这一头祭祀的牛去宰杀,然后将它的血涂在钟上。”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将它放了吧!看它害怕得发抖成那个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就好像无辜的人要受刑似的!”牵牛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孟子听说了这件事,就跑来劝谏齐宣王说:“大王,您的这种恻隐之心,就是仁术啊!只是大王您只看到牛很可怜,而没看见羊也很可怜的。您要是能把这种爱护动物的心推广到爱护人民上,那么大王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君王了!”其实,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虽然齐宣王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对乘机在他面前兜售“仁政”的孟子不但没有责怪,而且给予了很高的礼遇。

●兼容并包,来去自由。

兼容并包是指不分国籍、学派,广招天下贤士来稷下讲学,这就打破了各家私学的门户之见,有利于各学派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和进行广泛的争鸣。

来去自由是指凡是游学于稷下的学士,不管是团体还是个人,都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止,而且还欢迎去而复归的。主持稷下学宫的齐国统治者不给稷下师生任何限制,让他们自由地出入于稷下学宫,自由地穿梭往来于诸侯之间,将有利于学宫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繁荣。在这个方面,荀子的经历就最为典型。

●百家争鸣,自由辩论。

稷下学宫中各家各派辩论的范围之广,论辩次数之频繁,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于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不仅不同学派之间在辩,相同学派内部也在辩;不仅先生与先生辩,学生与学生辩,先生与学生之间也在辩;不仅学宫内部在辩,而且学宫内部的师生与齐国的统治者之间也在辩。通过激烈而广泛的辩鸣,解决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对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等问题的广泛的思考。

五、稷下学宫的重要影响

●稷下学宫的建立与发展,使得齐国成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

基地;

●稷下学宫的建立与发展,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君臣争相效仿的一种模式;

●稷下学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