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上 4.《赠刘景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赠刘景文一、导入1、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相机板书)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篇一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篇二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赠刘景文篇三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
(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擎雨盖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赠送诗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诗词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词。
-情感的深入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词的仿写:对于如何将所学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举例解释:
-在解释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或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霜叶”与“二月花”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词如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友谊的珍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讲解诗句意境时,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领会,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深秋美景和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景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
2. 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古诗的风格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赠刘景文》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歌解读1. 解读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欣赏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分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艺术特点。
3. 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景象。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深入体会。
3. 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插图和朗诵视频。
2. 诗歌文本: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赠刘景文》的文本。
3. 画纸、彩笔:用于诗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赠刘景文》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解读: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1. 诗歌欣赏:分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艺术活动:进行诗歌绘画或音乐创作,感受诗歌意境。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一、默写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
学习生字: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
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赠、残”等7个生字,会写“赠、盖”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背诵《赠刘景文》。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诗题,知晓诗人1.板书“赠刘景文”,指导书写“赠”。
2.齐读,理解“赠”,解题。
3.教师出示作者介绍。
课件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二读好诗文,读出韵味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课件出示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2.交流圈画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
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李商隐《赠荷花》(2)理解“尽”“擎雨盖”。
(板书:借助图片和注释)①朗读诗句,体会秋天荷花衰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②指名读,齐读。
(3)理解“菊残”“傲霜枝”。
①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师:秋风中残菊的花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③指名读,齐读,读出画面感。
(4)理解“橙黄橘绿”。
①师: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
部编版《赠刘景文》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赠刘景文》(含达标训练)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六、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1)荷尽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学习并理解古诗《赠刘景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检查课前准备。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 感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认识。
(3)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板书内容:古诗全文、生字词、诗意、诗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赠刘景文》,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古诗解析: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赠刘景文》,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分享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赠刘景文》2. 作者:王之涣3. 诗句解析:对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4. 文学鉴赏: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鉴赏,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赠刘景文》,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赠刘景文》的鉴赏文章,或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赠刘景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赠刘景文的主旨。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和家庭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2.多媒体设备3.板书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0分钟)1.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了解刘景文。
3.探讨文人交际。
课堂讲解(30分钟)1.分析古诗《赠刘景文》。
2.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
3.启发学生思考句子的含义。
课堂练习(3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诗歌。
2.让学生解读古诗中的词句。
3.让学生讨论古诗的意义。
课堂展示(20分钟)1.让学生口头表达他们对祖国和家庭的感情。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古诗的主营。
3.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口语表达或作文。
课后作业(10分钟)1.让学生们回家阅读相关文章。
2.让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口头表达和写作。
教学深化(可选)1.分组讨论基本方法并分享。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含义。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词汇来写同样主题的古诗。
教学反思:古诗《赠刘景文》是一首内容丰富激动人心的古诗,以其意义深刻、结构简洁、影响深远的特点,为师生们提供了了解和思考古代文人抒发爱国和家国情怀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价值,激发其表达爱国和爱家的情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赏析技巧和应用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三、谈话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谈谈自己的见闻、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秋天是一个凉爽、丰收、迷人的季节。
从而,引入古诗《赠刘景文》。
四、初读1、生字词: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指导书写易错字音读法、生字的写法。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
五、析读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画面?内容一:荷尽已无擎雨盖1、画面: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2、理解“擎”,用动作演示一下。
(高高举起,向上托)3、高高举起的荷叶是在什么时候?(夏季,荷花正盛的时候)4、你看到这样残败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悲伤、低落)内容二:菊残犹有傲霜枝1、画面:菊花开败了,而花枝还骄傲地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争斗。
2、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精神?(骄傲、自信、勇敢、积极向上)3、引导学生读出菊花的骄傲、自信。
内容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这两句是诗是在表达什么呢?(请你一定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2、秋天,除了橙和橘成熟,还有哪些水果也成熟了?3、师总结:诗人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却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六、品读从这首古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七、小结作业你认为一年中哪个季节最好?用你的笔把它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人教部编版《赠刘景文》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含答案):4.《赠刘景文》4.《赠刘景文》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
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新知预习】一、这是一首送给的诗。
二、《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号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弟弟,父亲,号称“三苏”。
【课堂探究】《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达标练习】我会填:( )( )( )(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 )( )君须记,( )( )橙黄橘绿时。
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这是一首苏轼送给刘景文的诗。
二、《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号称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弟弟苏洵,父亲苏辙,号称“三苏”。
【课堂探究】《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荷 )、( 菊 )、( 橙 )、( 橘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达标练习】我会填:荷尽已无一年好景最是4.《赠刘景文》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2、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
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初冬的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与他很谈得来。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4.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3.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4.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5.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3. 古诗内容解析: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古诗韵律分析:分析古诗的韵律美。
5. 古诗情感体验: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篇一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赠刘景文篇二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背诵古诗。
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题目)看图感悟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
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
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如果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7、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认读。
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火车出现两次故障)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学生纷纷举手)8、再请一组学生读。
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读后响起掌声)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较好的评价。
9、抢读。
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读,气氛很热烈。
10、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一米范文○1mi(,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比如:小老师教认字: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菊、橙、橘”;编顺口溜:“自言自语——记”;生活中的广告标语识记“残”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赠刘景文》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目标: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二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教学准生字卡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赠刘景文》的基本诗词,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会人生的哲理。
3.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赠刘景文》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领略诗人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刘景文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学习新课: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讲解,重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可以是用文字、画笔或者口头表达。
5. 总结:总结《赠刘景文》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好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4. 示范法:教师进行诗词朗诵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赠刘景文》中的秋景,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景。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赠刘景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背诵情况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PPT: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PPT,辅助教学。
3. 黑板:用于教师书写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视频: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赠刘景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
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初冬的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反馈交流,正音识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
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
(1)荷尽: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幅图?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塘,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
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到了。
你瞧!
(2)菊残课件: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花中四君子之一,不畏严寒,高风亮节,高雅孤傲。
因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便得了“花中隐士”的称号。
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正是这残菊显示了铮铮铁骨,傲气凛然,一个“傲”字,写出了菊花的气节。
诗人仿佛在说,刘景文正像这菊花一样,保持着傲雪冰霜的气节。
4.苏轼就只看到秋天的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远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秋天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秋天也是值得欣赏的,大自然自有它的运行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欣赏着美景,记在心中,珍惜这大好的时光。
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四、熟练背诵
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熟读背诵。
五、写字指导
有七个生字需要我们书写,你有要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吗?
赠:左窄右宽。
下面的日是长一点的。
盖:上面三横差不多长。
下面的稍微比上面宽一点。
菊:里面的“米”捺变点,往左一点,“米”的横长一点才好看。
残:右面是两横一撇。
橙:右面的“登”窄一些,左窄右宽,紧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