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阅读 18 .竹影》研讨课教案_1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竹影【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官庄中学门晓艳 2012-4-152.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天真烂漫的童趣。
3.感受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丰子恺的四幅漫画,从这几幅漫画中你能看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几幅漫画都用简洁的线条、生活化的题材展现出儿童行为中蕴含的童真、童趣)这不仅是丰子恺漫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散文也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散文《竹影》,一起走进那个清幽恬静的夜晚,来感受他那颗天真、质朴的心灵。
(板书:竹影丰子恺)二、、考察学生对丰子恺的了解。
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三.出示目标。
四.预习汇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 )热弥( )漫qiâ( )意水门汀( ) ...徘徊( ) 口头chán( ) 芥( )子园画谱 ...乱撇( ) zhàn( )朱砂参差( )不齐倘( )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概括(提示: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归纳) 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在父亲的引导下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累基础,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大意,为进一步精读探究打好基础。
五.这个晚上的风是轻柔的,云是飘逸的,人是活泼可爱的,事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月色如银,竹影斑驳,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简约而又充满生趣的语言中体会出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新人教版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详见课件)
八、拓展迁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童年时代,我们都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比如堆雪人,玩过家家等。但可能没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本文,回头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游戏也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九、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写“我”和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看竹影画竹影等充满童趣的小事,说明了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一、用图片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8、竹影
案例名称
竹影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竹影》的作者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游戏及作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们的游戏在成年人的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吧。
4分钟
下载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图片
圈点勾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A
E
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6分钟
自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18竹影》优质课教学方案0
【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4.简单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3.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实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参差..___、___收藏.___惬.意___口头禅.___徘徊..___、___弥漫.___姿.态___水门汀.___2.解释词语惬意:徘徊:坐不牢:口头禅:二、合作探究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2.课文题目是“竹影”,但开头并不谈竹子,却从“太阳落山”写起,为什么?3.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4.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5.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三、精读精练课内语段阅读“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
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
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竹影》说课稿陶锋一、说教材:《竹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篇关于艺术启蒙教育的散文,本文是一篇意蕴清新、淡雅,字里行间充满灵动之美的散文。
儿童的生活、心态是丰子恺的漫画题材,也是他的文章取材之源。
正如他在《谈自己的画》中所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的广大。
”本文就是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月光下描绘竹影的故事。
平常的生活小事却传递了一个大道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文中优美的自然景物、浓郁的生活气息、特有的儿童情趣,如同一幅中国画呈现在读者眼前。
读罢文章,不禁让人追忆一段似水年华;咀嚼一味童趣之美;唤醒一缕童真之思。
二、说目标预设:1.字词积累作为第一个目标。
对于初一的学生,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
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三个孩子在庭院的种种游戏,引出父亲与孩子们对中国画的讨论。
此文用笔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3.品读课文生动的描写,体味童趣美、感受语言美。
充满童趣、生动的描写是本文的最大特色。
作者用生动细致的刻画、巧妙地比喻、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将月夜的景、物、人刻画的生动传神、富有情趣。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和本单元“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的目标要求,所以我确定了此目标。
4.理解课文,体会童稚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和美。
文章并没有单纯写孩子们的游戏,而是不惜大量的笔墨,写父亲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画。
父亲传神的讲解,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文章结尾,孩子们的意犹未尽,华明的依依不舍,和“我”再欣赏挂在中堂吴昌硕的墨竹的感受,都说明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很好地揭示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这一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组合作二次生成
10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1、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价。2、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 预设问题:
1真正参与,各抒已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1, 真正参与,个抒已见,有倾听热情,能给同伴做出评价。2.学科长评价与指导及时到位。3,对展讲问题倾听、笔录、补充、质疑。4,小组生成的问题按照知识与情感类、结构与写法类、综合与拓展类三类写到黑板上。
班级合作问题生成
9分钟
创设交流情境
语文学科主任对板书的问题进行筛选。指导学生对板书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写出思路关键词。3、学生展示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补充记录。4、指导语文学科主任记录班级没有解决的问题,准备问题解决课上解决
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
展示目标
2分钟
创设交流情境
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再次阅读问题导读单上的目标。
学生能够认真制定目标并且将本节目标进行记忆以备新课教学
自主 教学二次发现
12分钟
创设思考情景
先通读一下单子上的教师问题引领与知识,再朗读课文,再次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2,在进行课文朗读后可以认真查阅手边的资料,按照“问题引领”的要求阅读,并且完成问题:力求突破本文的重难点。3,在自学过程中可以与同学小声的交流。4、在看教材和资料的过程中认真的记录问题。5、在此过程中辅导学生。某某: 等问题导读评价单预习的不好。
学情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竹影》【教育方针】常识与才能:1.领会本文所体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幼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开始了解我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色。
领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绘。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象的改变并捉住特色描绘的办法。
进程与办法:材料法了解作者、著作;了解文章内容,把握字词,品尝文章言语;自主、协作、探求,进行考虑,建立“日子中处处有美,但要咱们用心去发现。
”的观念。
情爱情绪价值观:了解一些我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国画的内在美,进步艺术修养,开始构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育要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绘,领会文章体现的童真、童趣。
领会我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课时组织】一课时。
【教育进程】一、导语规划同学们喜欢猜谜吗?咱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便是从来不开口。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再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我现在也教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逢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幼年,想起和儿时的同伴玩踩影子等各种风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情感体会。
今日,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期望今日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竹影》是一篇美丽的散文。
第四单元——美文:《社戏》体现了情面美、人道美,《安塞腰鼓》流露出力气美,《竹影》营建了意境美,《观舞记》带出了艺术美,《口技》体现了技艺美。
二、材料助读1.作者介绍丰子恺kǎi(1898-1975),原名丰盈,自名丰仁,号子凯,后改名子恺。
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风格共同的漫画著作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欢。
丰子恺的散文,首要著作有《缘缘堂漫笔》《缘缘堂再笔》《漫笔二十篇》《甘美的回想》《艺术兴趣》《坦率集》等。
这些著作除一部分艺术谈论以外,大都是叙说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日子和日常触摸的人事,体现稠密的日子情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生再次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互动
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1、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 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
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
学生了解作者,自由诵读
竹影
课题
竹影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能力 思想
1、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撇、蘸、惬意、口头禅、参差不齐。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4、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法
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整体感知
自学导航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
18、《竹影》教案教学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 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
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2.延伸拓展。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七.教师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竹影》是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编的都是与传统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但又不仅仅限于文化艺术。
如《社戏》写的是乡村的戏剧,《口技》是民间技艺。
《安塞腰鼓》和《观舞记》中涉及的是舞蹈艺术。
《竹影》涉足的是艺术的另一个领域——绘画艺术。
除此以外,文章所表现的童真童趣,也给本文增添了几分色彩。
2、教材的内容,这篇文章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水门订”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成年人看来是一屑一顾的,但在艺术大师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意义和美就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
《竹影》向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享受。
3、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以下特点。
其一,非常符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心智特点。
因为初一的学生刚刚告别童年,对童年的生活充满依恋,对童年游戏充满回忆,因而与本文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获得启示。
其二、文中设计到的游戏的话题,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三,这篇文章设计到绘画艺术,是美和智慧的结合。
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让他们保留天真烂漫的童心,也能做一个有艺术,有涵养的人。
4、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培养他们对艺术向往和热爱之情,成为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人。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活动中,根据教材的认知构建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教学难点,确立为: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学设计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所以要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所以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进行自主探究,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
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1)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发言,这样便于小组内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在团结互助竞争比赛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作适合的点拨和指导。
(3)使多媒体课件教学,出示学生自读解决的问题和中西名画,给学生的形象直观的印象,感受艺术的美。
三、教学程序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谜面)
我听说我们这班的同学特聪明,我就出一个谜语考验一下大家。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下面再请同学们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会很自然地想起我们的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游戏、玩耍的情景,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
以此为导火线点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自由朗读,感体感知(多媒体出示自读要解决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提醒学生概括时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教师明确让大家把概括出来的这句话扩充,复述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朗读是对
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在这个环节设置的两个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刚才复述课文的时候,能不能把“描竹影”改成“画竹影”?
2、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艺术美的发现。
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具体来说。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第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区别”,了解艺术创造性的特点。
第二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仔细阅读、注意细节的好习惯。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让课堂上有琅琅的读书声,营造学习的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四)拓展欣赏,艺术熏陶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让学生简单欣赏几幅画,了解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并在发言交流中总结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
(五)介绍作者,感谢文学
是作者把我们带进艺术的殿堂,领略和欣赏了艺术的美,我们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著名的文艺大师—丰子恺(多媒体显示丰子恺的简介)
(六)迁移延伸
让学生联系儿时玩过的游戏,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图片说说这些游戏和什么艺术形式有关。
(多媒体出示相关游戏图片)(让学生明白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文学艺术的一个源头,正是由于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文学宝库中才会有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伊索的深刻寓言,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拥有了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中的美。
(学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给学生很大的触动,教师的寄语,给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写一段童年的往事。
(语文学习本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回头来想想,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