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急性后部鳞状色素上皮变性的病例 (2)

合集下载

深层角膜炎词汇中英对照

深层角膜炎词汇中英对照

深层角膜炎词汇中英对照角膜炎是指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深层角膜炎词汇中英对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深层角膜炎词汇中英对照一:deep keratitis 深层角膜炎interstitial keratitis 基质性角膜炎曾用名“实质性角膜炎”。

neuroparalytic keratitis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keratitis sicca 干燥性角膜炎sclerosing keratitis 硬化性角膜炎exposure keratitis 暴露性角膜炎曾用名“兔眼性角膜炎(lagophthalmic keratitis)”。

traumatic keratitis 外伤性角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角膜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BKC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keratoconjunctivitis 急性出血性角膜结膜炎phlyctenular keratoconjunctivitis 泡性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干燥性角膜结膜炎corneal ulcer 角膜溃疡catarrhal corneal ulcer 卡他性角膜溃疡atheromatous corneal ulcer 粥样角膜溃疡pseudomonas aeruginosa corneal ulcer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又称“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pyocyaneal corneal ulcer)”。

?serpiginous corneal ulcer, Saemisch corneal ulcer 匍行性角膜溃疡曾用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hypopyon corneal ulcer)”。

trachomatous corneal ulcerm 沙眼性角膜溃疡rodent corneal ulcer, Mooren ulcer 蚕食性角膜溃疡曾用名“慢性匍行性角膜溃疡(chronic serpiginous corneal ulcer)”。

皮肤鳞状化治案一则

皮肤鳞状化治案一则

皮肤鳞状化治案一则
*导读:【病案】一张某,男,12岁。

浑身起鳞状白皮(其鳞片如5分硬币大小),始自小腿部一小块发白,逐渐蔓延全身,随后此层便自动脱落,……
【病案】一张某,男,12岁。

浑身起鳞状白皮(其鳞片如5分硬币大小),始自小腿部一小块发白,逐渐蔓延全身,随后此层便自动脱落,落后内层红皮又变白。

如此周而复始,奇痒难忍,春季尤甚。

病起二年,中西药不效。

舌红苔黄,脉浮。

【治则】解毒,活血,止痒。

【方药】白鲜皮20克,蛇蜕 10克,地肤于10克,紫草10克,黄芪皮10克,荆芥穗20克,蝉蜕10克,3剂,水煎服。

另用大枫子200克f去壳1,硫磺20克,樟脑10克,共捣泥外搽。

复诊时身上鳞状白片全脱,只见红色墩皮一层。

原方续服3剂,外用药继续搽用。

至第六个月,得患儿母亲告知,已愈。

随访二次,至今已六年许未见复发。

注:本例少见。

医者以解毒、活血、止痒法治之,并用中药外搽,内外合疗,皮肤得以滋养终竟治愈。

(丹震辑)
第1 页。

2021-7-1病例

2021-7-1病例

2021-7-1病例1111-一例旧病例蜕膜动脉病变,表现为纤维蛋白样坏死和梗死。

1112-滤泡性淋巴瘤(FL)多步骤淋巴瘤生成、进展和转化的图示。

FL淋巴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早期病变通过复杂的事件发展为显性疾病。

在一种明显的整体性疾病中揭示肿瘤异质性:BCL2和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遗传格局中的其它参与者滤泡性淋巴瘤(F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虽然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定义明确、易于诊断的淋巴增生性疾病,但在过去几年中,它已变得很清楚,事实上是由许多不同的临床病理实体组成,包括各种各样和复杂的遗传背景。

这导致在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的最新更新中纳入了特定的FL变体和独立实体。

然而,即使在经典FL 的背景下,肿瘤内和肿瘤间异质性的许多方面已经被认识到,在疾病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对诊断和临床实践有重大影响。

本文从克隆异质性和不寻常的遗传特征两个方面综述了经典F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质性,包括前体细胞、早期发育、进展和转化。

一些因素已被调查,并建议有助于广泛的临床病理学,表型和遗传特征观察在其他形态学经典案件。

其中,表观遗传机制的解除调控以及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似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遗传畸变涉及到众所周知的分子途径和在生发中心生理运作的机制。

在个性化医疗时代,基于对所有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理解和新的发展的精确诊断将成为预测结果和指导FL患者治疗的关键。

介绍滤泡性淋巴瘤(F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它被定义为由至少具有局灶性滤泡生长模式的生殖中心(GC)B细胞(典型的中心细胞和中心细胞)组成的肿瘤。

事实上,这样一个广泛的定义,而不是单一的实体,它包含了不同的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和临床图像,这使得FL成为一种非常复杂和异质的疾病。

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样一个概念,即如果正确认识到这种异质性,而不是阻碍患者管理,那么这一异质性可以代表量身定制治疗的起点。

事实上,根据疾病的特点,某些形式的FL可能根本不需要全身治疗,其他形式的FL可能会受益于基于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的无化疗方案,而在FL的一个子集中可以需要积极的化疗。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幡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嶠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鲤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鲤弓。

3、咽囊:相邻的鲤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鲤沟,与之相对应的鲤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鲤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_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部: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软骨:也称第]鲤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鲤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附属杭州医院(妇产科—宫颈癌)——病例【典型病例分析】

(附属杭州医院(妇产科—宫颈癌)——病例【典型病例分析】

1 妇产科病例4宫颈癌姓名:方菊芽 职业:农民性别:女 单位:无年龄:55岁 住址:浙江省富阳市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籍贯:浙江富阳 入院日期:2012年10月9日09:25民族:汉族 记录日期:2012年10月9日11:00主诉: 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许出血,呈血丝,色鲜红,无阴道接触性出血,无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

当时未予重视,未诊治。

1年来阴道流血时有时无,有时量少,呈血丝状,色鲜红,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为明确病情,12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宫颈/阴道液薄层细胞学检查提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之后行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II 级。

无腹泻。

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急,无尿频尿急,无腹痛等。

现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就诊于我院。

门诊拟“宫颈癌”收入院。

自发病来,体重无明显改变,精神食欲可,睡眠可,大小便无殊,体重未见明显增减。

既往史:既往体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年,最高血压达180/110mmHg,自服硝苯地平片 1片1次/日,自诉血压控制可。

28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否认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等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否认明显的食、药物过敏史;否认长期药物使用史,否认药物成瘾;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略。

个人史: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生长于当地,未久居外地;无疫区居留史;无烟酒嗜好,无其他特殊嗜好,无不洁性交史;文盲,否认放射性、毒物、粉尘接触史;家庭关系和睦。

22岁结婚,否认近亲结婚,配偶及子女体健。

月经史:1653,生育史:2-0-0-2。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2兄2妹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传染性、遗传性、家族性疾病。

体 格 检 查302854--T:36.8℃ P:72次/分 R:19次/分 Bp:144/103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面色红润,表情自然,神志清晰,对答流利,查体合作。

病例试题库选择题

病例试题库选择题

第2章1支气管黏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状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属于A增生B再生C化生D萎缩2鳞状上皮化生常发生在A气管和支气管B胃黏膜C肾盂粘膜D口腔黏膜3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侵犯下列哪一类血管A大型动脉B大型静脉C毛细血管D细动脉4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A细胞浆的改变B细胞核的改变C细胞膜的改变D间质的改变5干酪样坏死属于A干性坏疽B液化性坏死C凝固性坏死D败血性梗死6大脑的坏死常为A液化性坏死B坏疽C凝固性坏死D干酪样坏死7组织坏死,同时有腐败菌感染称A坏疽B坏死C变质性炎D败血性梗死8下列哪种组织或细胞缺乏再生能力A神经细胞B皮肤组织C淋巴细胞、造血细胞D黏膜上皮9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A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B大量胶原纤维、毛细血管C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D新生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炎症细胞10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理性萎缩A停经后的子宫B老年人的脑C青春期后的胸腺D卵巢切除后的子宫11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发生在A细动脉B大动脉C小动脉D微动脉12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神经组织B肌肉C骨D上皮13坏疽与其他坏死的区别为A病变部位B静脉回流情况C腐败菌感染D动脉阻塞14细胞肿胀时,镜下见到的红染颗粒为A溶酶体B线粒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15湿性坏疽多发生在A肺B肝C肾D脑16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A增生B化生C肥大D变性17新生肉芽组织将坏死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A机化B钙化C包裹D溶解18较大范围的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色者称为A坏疽B凝固性坏死C变性D液化性坏死19脊髓灰质炎病人的肌肉萎缩属于A压迫性萎缩B神经性萎缩C营养不良性萎缩D生理性萎缩参考答案:CADBC AAACD CECBA AAAB第3章1 “心力衰竭细胞”指A心力衰竭时的心肌细胞B心力衰竭时肺泡腔的泡沫细胞C心力衰竭时肺内吞噬碳末的巨噬细胞D慢性肺淤血时,肺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2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血小板B纤维蛋白原C纤维素D中性粒细胞3风湿性心内膜炎瓣膜闭锁缘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血小板和纤维素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血小板和白细胞D血小板和内皮细胞4混合血栓多见于A毛细血管内B动脉血栓的头部 C 细动脉内D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栓体5血凝块随血流运行、阻塞某处血管腔的过程称为A血栓形成B血栓栓塞C梗死D血栓栓子6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因创伤发生破裂时,可引起那种栓塞A氮气B空气C血栓D脂肪7高空中飞机或宇宙飞船的座舱因故破裂时常引起A肺的氮气栓塞B脑的空气栓塞C全身广泛氮气栓塞D肺空气栓塞8贫血性梗死区别于出血性梗死在于前者多见于A有严重淤血的器官B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实质性器官C组织疏松的器官D有重度淤血的器官9心肌梗死的病变多属A干性坏疽B液化性坏死C凝固性坏死D脂肪坏死10引起肺淤血、肺水肿的常见原因是A肝硬化B肺心病C左心衰竭D右心衰竭11慢性肝淤血病变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肝细胞大片坏死B肝细胞萎缩C肝细胞脂肪变性D肝窦扩张12股静脉血栓脱落后最可能栓塞的部位是A脑B肠C肺D肝13下列哪组脏器最易发生贫血性梗死A脑/肺B心/肺C肾/肠D心/肾/脾14下列哪个脏器最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脑B肺C心D肾15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发生因素是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升高B肺内淋巴回流受阻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16潜水员从深水中过快的升至水面可导致A脂肪栓塞B细菌栓塞C空气栓塞D氮气栓塞17下列哪项因素与血栓的形成无关A血小板增多B血流缓慢C血管内膜损伤D纤溶酶增多18常见的栓塞为A气体栓塞B血栓栓塞C脂肪栓塞D羊水栓塞19长管状骨骨折可能引起的栓塞是A血栓栓塞B空气栓塞C细胞栓塞D脂肪栓塞20下述均为引起静脉淤血的原因,除了A静脉受压B致炎因子刺激C静脉血栓形成D心力衰竭21下列引起梗死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A动脉栓塞B动脉痉挛C血管腔受压闭塞D血管扩张参考答案:DAADB BCBCC ACDBA DDBDB D第4章1 “绒毛心”是指发生心包膜的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卡他性炎2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A淋巴细胞B浆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3炎症中最具有防御意义的变化是A分解亢进B局部酸中毒C产生炎症介质D白细胞渗出4组成肉芽肿的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5深部组织的脓肿一端向体表破溃,形成的管道称A溃疡B空洞C瘘管D窦道6下列病变哪项不属于肉芽肿性炎A风湿结节B伤寒小体C异物肉芽肿D脓肿7蜂窝织炎主要病原菌是A肺炎球菌B淋球菌C大肠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8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主要的炎细胞是A单核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肥大细胞D中性粒细胞9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A蜂窝织炎B假膜性炎C坏死性炎D脓肿10下列疾病中那种不是化脓性炎A皮肤疖肿B痈C急性肾小球肾炎D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11假膜性炎的主要渗出物是A浆液B纤维素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12下列肺部炎症中那种属于纤维蛋白性炎A肺结核B病毒性肺炎C大叶性肺炎D小叶性肺炎13下列哪项最能反应脓肿的本质A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有组织坏死液和脓腔形成B发病部位为皮下和肌肉C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D愈合后局部常有瘢痕形成14最常见的致炎因子A物理性因子B化学性因子C机械性因子D生物性因子15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A实质细胞变质B肉芽组织增生C实质细胞增生D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16炎症反应的本质是A血管对致炎因子的反应B炎细胞对致炎因子的反应C机体防御为主的反应D机体对损伤的修复17炎症时血管内的血液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A渗出B转移C漏出D浸润18炎症时,白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中的现象称为A白细胞趋化B白细胞边集C白细胞吞噬D炎细胞浸润19能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的炎细胞是A巨噬细胞 B T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浆细胞20具有较强吞噬功能,能吞噬较大病原体、异物等的炎细胞是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21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A组织损伤B发热、致痛C组织分解代谢增强D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22假膜性炎指A黏膜的化脓性炎B浆膜的化脓性炎C黏膜的纤维蛋白性炎D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23在急性炎症中,下列哪项以增生为主A急性胃肠炎B急性肾盂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急性病毒性肝炎24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败血症参考答案:BCDCD DDDAC BCADD CADDC DCCC第5章1肿瘤细胞特点下列哪项不对A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B失控性生长C具有异常的功能D有正常的代谢2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肿瘤最可靠依据A边界不清B出血坏死C出现转移D切除后复发3肿瘤的基本结构是A血管B实质和间质C瘤细胞D癌细胞巢4瘤细胞分化程度高表明A异型性大B异型性小C病理性核分裂象多D恶性程度大5下列哪一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A乳头状B火山口样溃疡C质硬D体积大6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主要是A细胞浆呈嗜碱性B细胞核大C细胞异型性明显D核仁明显7癌转移至淋巴结时,首先出现在A边缘窦B髓窦C淋巴滤泡内D副皮质区8淋巴结转移性癌的确切诊断依据A淋巴结质地变硬B淋巴结疼痛C淋巴结内出现上皮细胞D淋巴结内出现癌巢9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的原发部位最可能是A甲状腺B胃C食管D乳腺10下列哪项不是良性肿瘤的表现A局部压迫B局部阻塞C分泌激素D局部破坏1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最根本的区别是A分化程度B生长方式C生长速度D对人体的影响12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A细胞核增多B核仁明显C细胞异型性明显D细胞浆增多13下列哪项是肉瘤A脂肪瘤B血管瘤C软骨瘤D尤文瘤14、白血病的本质是A血液病B血管瘤C白细胞增生D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5下列哪项是原位癌的特征A发生转移B对机体影响大C多发生在腺上皮D癌变组织基底膜完整16下列哪种癌最易发生血道转移A基底细胞癌B绒毛膜上皮癌C乳腺导管内癌D大肠癌17癌肉瘤是A既有癌又有肉瘤的肿瘤B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C色素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D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18交界性肿瘤指A有两个胚层的组织构成的肿瘤B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C具有癌和肉瘤结构的肿瘤D发生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肿瘤19腺鳞癌指A伴有鳞状上皮化生的腺癌B既有上皮成分,又有间质成分的肿瘤C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D肿瘤中既有鳞状细胞癌成分,又有腺癌成分20发生于儿童的恶性肿瘤是A肾母细胞瘤B黑色素瘤C骨髓瘤D鳞状细胞癌21不符合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描述是A好发于面部B多见于老年人C与紫外线照射有关D易发生转移22下列哪种不是致癌因子?A硒B紫外线C苯并比D黄曲霉菌毒素23下列肿瘤与内分泌因素关系密切的是A肝癌B肺癌C乳腺癌D宫颈癌24下列哪种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A EB病毒B乙肝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乳头状瘤病毒参考答案:DCBBB CADBD ACDDD BABDA DACA第六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受累的动脉分支是()A左冠状动脉主干B右冠状动脉回旋支C左冠状动脉回旋支D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A左心室后壁B左心室前壁C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后1/3部D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部3.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的重要原因是()A广泛的细、小动脉挛B广泛的细、小动脉硬化C肾素的作用D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加强4.代偿性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特征是()A左心室扩张B左心室向心性肥大C心壁肉柱扁平D弥漫性心肌纤维化5.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见受累的心瓣膜是()A二尖瓣B二尖瓣和三尖瓣C三尖瓣和主动脉瓣D主动脉瓣6.风湿性的特征病变是()A纤维素样坏死B粘液样变性C风湿小体D间叶细胞增生7.有关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常是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后果B常引起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代偿性扩张C常引起肺淤血、水肿、肺动脉高压DX线片中呈靴形心8.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常引起左心室肥大B脑出血是其主要死亡原因C可引起肾功能衰竭D可继发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9.高血压的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A细小动脉B毛细血管C大动脉D中动脉10.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A小脑B延脑C丘脑D内囊11.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心力衰竭B高血压脑病C肾功能衰竭尿毒症D脑出血12.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部位在()A细、小动脉B大、中动脉C细、小静脉D大、中静脉13.引起冠心病的最常见原因是()A贫血B冠状动脉炎症C冠状动脉栓塞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4.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C受累瓣膜易穿孔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为主15.关于二尖瓣狭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左心室肥大、扩张B右心室肥大、扩张C左心房肥大、扩张D右心房肥大、扩张16.对风湿病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风湿小体B炎细胞浸润C纤维素样坏死D粘液状变性17.风湿小体最典型的细胞是()A阿绍夫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泡沫细胞D成纤维细胞18.单纯性二尖瓣狭窄,心脏首先衰竭的部位是()A右心室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房19.二尖瓣狭窄心脏在X线片上常呈()A靴形心B梨形心C球形心D绒毛心20.风湿病主要与哪种微生物的感染有关()A溶血性链球菌B铜绿假单细胞C大肠杆菌D真菌1.D2.D3.B4.B5.A6.C7.D8.D9.A 10.D 11.D 12.B 13.D 14.A 15.A16.A 17.A 18.B 19.B 20A第七章1.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咳痰的病变基础是()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B黏液腺增生肥大、黏液分泌亢进C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D软骨萎缩、纤维化、钙化2.引起肺气肿最常见的原因是()A吸烟B空气污染C小气道感染D慢性支气管炎3.大叶性肺炎的炎症性质是()A纤维蛋白性炎B化脓性炎C出血性炎D卡他性炎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主要成分是()A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B纤维蛋白和红细胞C浆液和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5.大叶性肺炎病人咳铁锈色痰是由于()A渗出的纤维蛋白被溶解B肺泡腔内有浆液渗出C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D渗出的红细胞破坏、崩解、血红蛋白变性6.小叶性肺炎最易发生于()A肺上叶下部B肺下叶上部C两肺下叶及背侧D肺尖部7.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A常见于小儿B常见于老年人C常为并发症D纤维蛋白性炎8.病毒性肺炎常见的病毒是()A腺病毒B流感病毒C麻疹病毒 D EB病毒9.病毒性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间质性肺炎B透明膜形成C肺泡性肺炎D上皮细胞内的病毒包涵体10.硅肺的特征性病变是()A肺质地变硬B胸膜纤维化C肺气肿D硅结节11.小儿麻疹后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咳脓痰,听诊双下肺闻及湿罗音,可考虑诊断为()A大叶性肺炎B小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病毒性肺炎12.硅肺病人最易并发()A肺脓肿B大叶性肺炎C肺结核D肺气肿1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肺动脉高压B肺不张C支气管阻塞D肺病感染14.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肺泡中的主要渗出物是()A纤维素和红细胞B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C浆液D浆液和中性粒细胞15.病人,25岁,受寒后出现咳嗽,咳铁锈色痰,X线见右肺呈大片均匀致密的阴影,可初步诊断为()A支原体肺炎B小叶性肺炎C病毒性肺炎D大叶性肺炎16.病人慢性支气管炎15年,近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下肢水肿、肝大、可诊断为()A支气管扩张B心肌炎C慢性肺源性心脏病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7.大叶性肺炎肺泡中的渗出物溶解主要靠()A中性粒细胞吞噬B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解酶C巨噬细胞吞噬D红细胞崩解18.小叶性肺炎不同于大叶性肺炎在病理学上最根本的区别是()A发病年龄不同B炎症性质不同C病灶大小部同D预后不同19.小叶性肺炎病变性质为()A浆液性炎B化脓性炎C纤维素性炎D卡他性炎20.镜下见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较大囊腔指()A肺气肿B肺不张C肺实变D肺水肿21.慢性支气管炎黏膜病变下列哪项容易癌变()A黏液腺增生肥大,黏液分泌亢进B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C软骨萎缩、纤维化、钙化D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22.引起硅肺的尘粒大小一般在()A5um B6umC7um D8um23.硅肺最常见的并发症为()A肺不张B肺心病C气胸D肺结核病24.Ⅰ期硅肺病变部位主要限于()A肺间质B肺泡C支气管D肺淋巴结1.B2.D3.A4.A5.D6.C7.D8.A9.D 10.D 11.B 12.C 13. A 14.A 15.D 16.C 17.B 18.B 19.B 20.A 21.D 22.A 23.D 24.D第八章1.容易导致穿孔的胃炎为()A急性卡他性胃炎B急性腐蚀性胃炎C急性出血性胃炎D慢性萎缩性胃炎2.易发生癌变的胃炎为()A慢性浅表性胃炎B慢性萎缩性胃炎C急性卡他性胃炎D急性腐蚀性胃炎3.下列除了哪一种外,均是溃疡病的合并症?()A愈合B幽门狭窄C穿孔D出血4.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穿孔B幽门梗阻C恶变D出血5.溃疡病癌变多见于()A胃溃疡病B十二指肠溃疡病C胃十二指肠溃疡先后都癌变D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6.胃溃疡病溃疡底部的组织学改变是()A坏死组织B肉芽组织C瘢痕形成D以上几种病变7.急性肝炎最常见的结局是()A急性肝功能衰竭B逐渐恢复健康C发展为肝硬化D转变为慢性活动型肝炎8.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尤其常见于()A急性普通型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重度慢性肝炎D轻度慢性肝炎9.急性肝炎的坏死灶属于()A碎片状坏死B点状坏死C纤维蛋白样坏死D大片状坏死10.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病毒性肝炎的变质性改变()A气球样变B嗜酸性变C脂肪变性D胞浆疏松化11.那一型肝炎重量减轻最明显()A急性普通型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亚急性重型肝炎D轻度慢性肝炎12.急性肝炎的病变性质是()A以肝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B以汇管区间质增生为主的炎症C以肝细胞变性为主的炎症D以汇管区渗出为主的炎症13.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A脾大B腹水C痣静脉曲张D肝性脑病14.肝硬化病人全血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不良B脾功能亢进C消化道出血D腹水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A脾大B肝大C食管静脉曲张D痔疮形成1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硬化的特点()A病因消除后即可恢复肝脏的正常结构B腹水形成C胃肠道出血D男性女性化17.肝硬化蜘蛛痣发生主要是由于()A侧支循环形成B雌激素增多C凝血机制障碍D血管内压增高18.门脉性肝硬变的特征性病变是()A干细胞变性、坏死B汇管区炎细胞浸润C纤维组织增生D假小叶形成19.肝硬变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浆白蛋白减少B腹水C蜘蛛痣D性腺发育20.肝硬变门脉高压时最危险的临床表现是()A脾功能亢进B胃肠道淤血C腹水D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21.下列肝硬变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是由于肝功能障碍引起()A脾肿大B蜘蛛痣C腹水D食管下端静脉曲张22.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十二指肠()A球部B降部C水平部D升部23.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为()A中毒B营养缺乏C慢性酒精中毒D病毒性肝炎24.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是()A脾大B腹水C胃肠道淤血D蜘蛛痣25.门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哪个脏器淤血()A肝B肾C肺D脾1.B2.B3.A4.D5.A6.D7.B8.C9.B 10.C 11.B 12.C 13.D 14.B 15.B 16.A 17.B 18.D 19.D 20.D 21.B 22.A 23.D 24.D 25.D第九章1.慢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增生的细胞主要是( )A.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B.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D.肾小球周围的成纤维细胞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 )A.肾小球血管系膜细胞增生B.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C.肾间质充血水肿D.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3.述哪项不是急性肾炎A .血尿B.高血压C.水肿D.贫血4.有关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感染直接引起B.病毒感染直接引起C.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D.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5.急性肾盂肾炎的基本病变属于()A.纤维素性炎B.化脓性炎C.出血性炎D.浆液性炎6.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不包括()A.肾小球内有链球菌菌栓B.多见于儿童C.血尿D.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变窄7.一女性病人,出现发热,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尿液检查白细胞(++),细菌(+),最可能的诊断是()A.尿路感染B.慢性肾盂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急性肾盂肾炎8.膀胱刺激症指()A.尿少、尿急、尿痛B.腰痛、血尿、尿痛C.尿痛、菌尿、脓尿D.尿频、尿急、尿痛9.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有()A.直接感染B.淋巴道感染C.上行性感染D.血源性感染10.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A.化脓性炎B.以变质为主的炎C.以渗出为主的炎D.以增生为主的炎11.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与下列哪种病原体感染有关()A.肺炎球菌B.寄生虫C.病毒D.链球菌12.引起肾盂肾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A.葡萄球菌B.变形杆菌C.大肠杆菌D.链球菌13.引起肾盂肾炎的最重要的诱因是()A.导尿B.机体抵抗力下降C.合并肾脏肿瘤D.尿路阻塞1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身小动脉痉挛B.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C.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D.肾小管坏死15.引起肾脏体积明显缩小的病变是()A.肾细胞癌B.肾结核C.肾脓肿D.慢性肾小球肾炎16.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大体标本可变现为()A.正常肾B.大红肾、蚤咬肾C.大白肾D.多囊肾1~5 CDDDB 6~10 ADDCD 11~16 DCDCDB第十章1.女性生殖系统最容易发生炎症的部位是()A.子宫内膜B.卵巢C.子宫颈D.阴道2.水泡状胎块的特点是()A.绒毛间质高度水肿B.绒毛间质血管增生C.绒毛滋养细胞萎缩D.绒毛间质脱水3.宫颈息肉为()A.癌前病变B.慢性炎症C.腺体萎缩D.腺体扩张4.子宫内膜移位症最常见的部位是()A.膀胱B.输卵管C.卵巢D.阴道5.最容易血道转移的是()A.乳腺癌B.宫颈癌C.子宫内膜癌D.绒癌6.纤维囊性乳腺病特点为()A.腺泡增生B.导管萎缩C.间质萎缩D.不易恶变7.乳腺癌的最好发生在()A.外上象限B.中央区C.内上象限D.内下象限8.宫颈糜烂为()A.上皮脱落B.上皮坏死C.柱状上皮代替鳞状上皮D.鳞状上皮代替柱状上皮9.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为()A.子宫颈癌B.乳腺癌C.子宫内膜癌D.卵巢癌10.子宫颈癌多为()A.鳞癌B.腺癌C.绒癌D.未分化癌11.子宫内膜异位主要症状为()A.痛经B.不孕C.月经过多D.阴道流血12.绒毛膜上皮癌特点为()A.滋养层细胞高度增生B.低度恶性C.不转移D.可见水泡状结构13.乳腺癌在我国部分大城市中居女性恶性肿瘤的()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4.乳腺癌最易经淋巴道转移至()A.颈部淋巴结B.腋窝淋巴结C.锁骨上淋巴结D.锁骨下淋巴结15.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哪项不对()A.家族中有乳腺癌史B.未哺乳或哺乳不正常C.终生未生育或高龄生育D.多产16.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癌前病变()A.子宫颈糜烂B.子宫颈息肉C.子宫颈肥大D.子宫颈白斑17.镜下观察下列哪种癌缺乏癌间质()A.宫颈癌B.子宫内膜癌C.绒癌D.卵巢癌1~5 CABCD 6~10 AACAA 11~17 AABBDDC第十一章1.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A.结核结节B.钙化C.坏死性肉芽肿D.纤维包裹2.结核结节最主要的细胞成分是()A.类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浆细胞3.肺结核原发灶好发于()A.肺尖部B.肺门部C.肺上叶下部D.肺中央4.继发性肺结核主要经何途径播散()A.血道B.淋巴道C.支气管D.组织间隙5.作为重要传染源的肺结核是()A.浸润性肺结核B.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C.结核球D.结核性胸膜炎6.结核结节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类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C.朗汉斯巨细胞D.嗜酸粒细胞7.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儿童、病变从肺尖部开始B.病变可自然痊愈C.结核菌易侵入淋巴管播散D.原发综合征是其特点8.成人型肺结核当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局灶性肺结核B.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C.浸润性肺结核D.干酪样肺炎9.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B.灰白色、透明状的栗粒大小结节C.找到朗汉斯巨细胞D.类上皮细胞10.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原发灶多在肺尖部B.大多发生在儿童C.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11.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灶常位于()A.肺尖B.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C.肺门D.脏胸膜面12.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仅发生于儿童B.常见的死亡原因为结核性脑膜炎C.病变在肺内易沿支气管播散D.如不经过积极治疗难于治愈13.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A.肠伤寒B.肠结核C.细菌性痢疾。

常见眼底病诊治课件

常见眼底病诊治课件
•症状:视力模糊,小视,视物变形 •体征:视盘边缘小凹陷,多位于颞侧, 从视盘至黄斑的视网膜浆液性脱离 •检查:仔细查看视盘形态,FFA •治疗:激光光凝视盘颞侧边缘视网膜
黄斑裂孔
• 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女 性多见,60-80岁
• 体征:黄斑中央圆形红斑,中央可有黄点沉 着,周边视网膜可见灰白色脱离区,
查血排除其他感染性病变 •治疗:激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大动脉瘤
• 症状:中心视力下降 • 体征:颞侧上下血管的分支视网膜动
脉呈瘤样扩张,其附近可见出血和渗 出,动脉硬化 •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 检查:FFA,监测血压 • 治疗:观察,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症状:闪光感,视力减退 •体征: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 棉絮斑,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增殖,视 网膜脱离 •病因: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 •检查:血糖,FFA •治疗:控制血糖,激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检查:FFA,B超,CT,自发荧光,视野
• 治疗:神经营养支持,定期随访
谢谢!
• 体征: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3区,5期,plus病变 • 检查:间接眼底镜,出生4周后筛查 • 阈值病变:在1区或2区的连续5个钟点或累积8个钟点的3
期病变,治疗必须在72小时内进行 • 治疗:光凝,冷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牵牛花综合征
• 先天性视神经视乳头发育不全,其为视神经 入口出缺损伴有神经胶质增殖
高血压 青光眼 视盘玻璃疣 高凝状态 药物:避孕药,利尿剂 •治疗:病因治疗,扩血管,玻璃体腔注药,激光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症状:20-30男性,突发眼前黑影或视力丧失,双 眼反复发作 •体征:玻璃体混浊或积血,视网膜周边缺血,新 生血管,血管白鞘 •病因不清:可能与结核菌免疫反应,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脓毒病灶有关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总论详解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总论详解
第四十三页,共64页。
第四十四页,共64页。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 来自脉络膜血管 ❖ 典型性(神经上皮层下)
❖ 隐匿性(色素上皮层下) ❖ 多在后极部,尤其黄斑区 ❖ 早期即可出血、渗出影响视力
❖ FFA早期显影并渗漏
第四十五页,共64页。
第四十六页,共64页。
第四十七页,共64页。
第四十八页,共64页。
荧光遮蔽
弱荧光
色素 出血 渗出 水肿
其他
充 盈缺 损 (延迟、阻塞)
视网膜血管 脉络膜血管
第四十九页,共64页。
CRVO
第五十页,共64页。
出血遮蔽荧光
第五十一页,共64页。
玻璃体混浊遮蔽荧光
第五十二页,共64页。
充盈缺损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
第五十三页,共64页。
第五十四页,共64页。
❖ COATS’病、EALES’病
❖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 视网膜动脉瘤
❖ 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
第六十页,共64页。
黄斑部疾病
❖ 中浆病、中渗病(特发性CNV)
❖ 玻璃疣、AMD、CME
❖ 黄斑裂孔、黄斑缺损、黄斑前膜 ❖ Stargardt病、眼底黄色斑点症、 ❖ 病理性近视
❖ 先天性视乳头小凹
眼底的异常荧光形态
❖ 强荧光 Hyperfluorescence ❖ 弱荧光 Hyporfluorescence
第二十七页,共64页。
强荧光
第二十八页,共64页。
透见荧光
血管渗漏 异常血管 假性荧光
玻璃膜疣
色素上皮萎缩
染料积存
网膜内:囊样水肿 网膜下:神经上皮下、
色素上皮下
组织着染
网膜内:非囊样水肿 血管周着染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后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multifocalposteriorplacoidpigmentepitheliopathy,AMPPPE)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水平。

一、病因病因不明,但常合并全身疾病,有的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呈明显阳性,或有腺病毒,Lyme也有病感染史HLA抗原(HLA-B7、HLA-DR2)增加者;有些病人在病人AMPPPE同时或近期全身发热、头痛、头晕、肌肉关节疼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淋巴结病、腹部不适、丘疹等,均表明有感染的可能性。

有人怀疑麻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细菌感染在其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不同病原体或抗微生物制剂的过敏反应参与了这种疾病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迟发型过敏反应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原特异性CD4Th1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L-2、淋巴毒素可以吸引和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CD8T这些激活的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能起到多种生物作用,最终引起脉络膜血管炎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症。

2.该病的原发受累部位仍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炎症的原发部位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也可能包括光感受器;有学者认为疾病的原发部位在脉络膜,过敏反应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小叶前脉络膜小动脉闭塞,导致继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变化。

1.急性期大多在后极端,也可以远离中周部。

视网膜下有许多灰色或奶酪色扁平病变,形状像鳞片一样大;大多数中国人是不规则或非正圆形的。

病变的大小可以整合在一起。

总体印象是病变小于白人。

1~2周后,病变开始逐渐消退,进入疤痕期,有色素流失和色素积累。

当病变消退时,新的病变可以不断出现。

一个接一个,可以持续几个月。

变表面可能有视网膜脱离,但很少发生。

此外,它还可能伴有静脉扩张和曲折,静脉侧渗出;视盘水肿、视盘炎和视神经炎,50%患者玻璃中有炎性细胞,程度变化较大,多为轻微;个别患者甚至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罕见的晚期并发症是脉络膜新血管膜,是中央视力永久损害的重要原因,虹膜睫状体炎、上巩膜炎等。

鳞状细胞实验报告(3篇)

鳞状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的发生机制、细胞学特征及其治疗策略。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动物模型,我们对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DNMT1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靶向DNMT1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毒性作用。

本实验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二、引言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目前,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

因此,研究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采用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进行体外培养。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采用RT-qPCR检测DNMT1的表达水平。

-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

- 采用siRNA技术敲低DNMT1表达。

3. 动物模型:- 将A431细胞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鳞状细胞癌异种移植模型。

- 采用靶向DNMT1的药物干预裸鼠模型。

4.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1. DNMT1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NMT1在A431细胞中高表达。

2. DNMT1敲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siRNA技术敲低DNMT1表达后,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3. DNMT1敲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敲低DNMT1表达后,A43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

4. DNMT1敲低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在鳞状细胞癌异种移植模型中,靶向DNMT1的药物干预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5. DNMT1敲低对毒性作用的影响:靶向DNMT1的药物干预降低了PI3K抑制剂或PI3K与CDK抑制剂联合引起的血糖变化以及胰岛素不良反馈的毒性。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DNMT1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病例一姓名金某性别女年龄26岁

病例一姓名金某性别女年龄26岁

妇科案例病例1刘女士已婚30岁因外阴瘙痒严重、阴道分泌物多约半月就诊。

自述以往有滴虫阴道炎史曾多次以甲硝唑阴道上药治疗用药期间症状稍改善。

此次月经过后白带仍多呈黄色水样外阴及阴道瘙痒难忍时有灼热样疼痛伴小便频数乏力影响劳动及生活。

妇科检查外阴红皮肤有多次抓痕阴道粘膜充血有散在出血点阴道粘膜备白色膜状物覆盖擦涂后露出红肿粘膜面及浅表溃疡阴道内白带量多呈凝乳状伴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前倾前屈正常大硬度正常活动良好无明显压痛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及块。

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阴道清洁度、淋病奈瑟菌、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杂菌等。

结果为阴道清洁度Ⅲ度白色念珠菌滴虫杂菌。

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糖阴性。

予口服伊曲康唑200mg。

连用5d咪康唑200mg放置阴道内连用7d每日1枚甲硝唑200mg放置阴道内连用7d每日1粒。

嘱患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每日早晚外阴清洗。

2周后来院复查阴道清洁度Ⅰ度白念珠菌及滴虫均为阴性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愈。

外阴阴道炎病例2章女士41岁1周内食用辛辣食物数次3d前发现右侧外阴肿胀疼痛逐渐加剧行走困难伴恶寒发热T38.5℃头痛。

妇科检查见右侧大阴唇下段肿胀如鸡蛋潮红热感触痛明显无波动感。

诊断为前庭大腺炎。

处理①静脉用药5葡萄糖溶液500ml青霉素480万单位。

②中药坐浴处方为银花30g、野菊花30g、龙胆草20g、大黄20g、黄柏20g、蒲公英30g煎水坐浴。

用药1d后体温正常3d后外阴肿痛明显减轻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头孢氨苄0.375g口服每日3次继续中药坐浴。

5d后检查外阴红肿消失右前庭大腺部位仅触及花生米大硬结轻触痛停用抗生素嘱患者坚持中药坐浴。

7d后检查外阴已恢复正常右前庭大腺未触及硬结无触痛。

前庭大腺炎病例3王女士28岁已婚。

2年前经阴道自然分娩一女婴体重4500g现体健。

1年前曾行人工流产吸宫术。

半月前例行体检时发现宫颈糜烂故来院就诊。

自述除阴道分泌物增多外余无不适。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粘膜润软、通畅宫颈肥大有陈旧性裂伤宫颈2/3面积糜烂为颗粒型宫体正常大活动良好硬度正常无压痛。

皮肤Merkel细胞癌一例

皮肤Merkel细胞癌一例

皮肤Merkel细胞癌一例张㊀红1㊀朱明泉1㊀吕㊀洪2㊀周㊀东11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皮肤科ꎬ青岛ꎬ266033ꎻ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病理科ꎬ青岛ꎬ266033[摘要]㊀患者ꎬ女ꎬ77岁ꎮ因左侧面部肿物3个月就诊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真皮内ꎬ累及皮下脂肪层ꎬ瘤细胞排列呈巢团状㊁弥漫片状ꎬ核大深染ꎬ异型㊁核分裂相易见ꎬ切缘可见肿瘤细胞ꎮ诊断为Merkel细胞癌ꎮ[关键词]㊀皮肤肿瘤ꎻ㊀merkel细胞DOI:10.12144/zgmfskin202012744Merkelcellcarcinoma:acasereportZHANGHong1ꎬZHUMingquan1ꎬLYUHong2ꎬZHOUDong11DepartmentofDermatologyꎬHaiciMedicineGroupꎬQingdao266033ꎬChinaꎻ2DepartmentofPathologyꎬHaiciMedicineGroupꎬQingdao266033ꎬChina[Abstract]㊀A77-year-oldfemalepresentedwithredmassontheleftcheekforthreemonths.Histopathol ̄ogyrevealedthetumorwaslocatedinthedermisꎬinvolvingthesubcutaneousfatlayer.Thedensetumorcellswithdeep-dyedbignucleolusꎬatypiaandmitoticfigureswerearrangedinnests.Tumorcellswereseenattheincisionmargin.ThediagnosisofMerkel-cellcarcinomawasmade.[Keywords]㊀skintumorꎻmerkelcellDOI:10.12144/zgmfskin202012744㊀㊀皮肤Merkel细胞癌是皮肤的一种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癌ꎮ好发于老年人日光损伤的皮肤ꎬ常单发迅速增长ꎬ临床罕见ꎬ容易误诊ꎮ我科诊治1例Mer ̄kel细胞癌ꎬ报道如下ꎮ临床资料㊀患者ꎬ女ꎬ77岁ꎮ因左侧面部肿物3个月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ꎮ3个月前患者发现左侧面部有米粒大肿物ꎬ逐渐增大ꎬ无瘙痒ꎬ无疼痛ꎬ未予治疗ꎮ既往体健ꎮ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ꎬ心肺腹部正常ꎮ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颊部可见1.0cmˑ1.0cmˑ0.5cm半球形隆起肿物ꎬ边界清楚ꎬ浸润不明显ꎬ质地中等ꎬ无糜烂和溃疡ꎬ无压痛ꎮ未触及明显耳前㊁头颈部淋巴结肿大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㊁尿常规㊁凝血正常ꎮ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内ꎬ累及皮下脂肪层ꎬ瘤细胞排列呈巢团状㊁弥漫片状ꎬ间质较少ꎬ细胞大小较一致ꎬ为圆形㊁卵圆形ꎬ体积较小ꎬ胞浆极少ꎬ核圆或卵圆形ꎬ核大深染ꎬ异型㊁核分裂相易见ꎬ切缘可见肿瘤细胞ꎮ免疫组织化学:Syn(+)ꎬCK20(+)ꎬCK(+)ꎬCD56(+)ꎬCgA(+)ꎬKi-6770%(+)ꎬTTF-1(-)ꎬEMA(-)ꎬLCA(-)ꎬVim(-)ꎬCD3(-)ꎬCD45RO(-)ꎬCD20(-)ꎬCD79a(-)ꎬPAX5(-)ꎮ诊断:皮肤Merkel细胞癌ꎮ治疗:转入肿瘤医院治疗ꎮ目前随访中ꎮ图1㊀面部可见肿物ꎬ无破溃㊀㊀图2㊀2a:肿瘤位于真皮内ꎬ累及皮下脂肪层ꎬ瘤细胞排列呈巢团状㊁弥漫片状ꎬ间质较少(HEꎬˑ40)ꎻ2b: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ꎬ为圆形㊁卵圆形ꎬ体积较小ꎬ胞浆极少ꎬ核圆或卵圆形ꎬ核大深染ꎬ异型㊁核分裂相易见(HEꎬˑ200)447ChinJLeprSkinDis.Dec2020ꎬVol.36ꎬNo.12图3㊀CK肿瘤细胞胞质点状阳性(免疫组化ꎬˑ100)㊀㊀图4㊀CK20肿瘤细胞胞质点状阳性ꎬ呈环状帽状或逗点状分布(免疫组化ꎬˑ100)㊀㊀图5㊀CgA肿瘤细胞胞质阳性(免疫组化ꎬˑ100)图6㊀Syn肿瘤细胞胞质阳性(免疫组化ꎬˑ100)㊀㊀图7㊀CD56肿瘤细胞膜阳性(免疫组化ꎬˑ100)㊀㊀图8㊀Ki-67阳性细胞比例70%(免疫组化ꎬˑ100)㊀㊀讨论㊀Merkel细胞癌(MerkelcellcarcinomaꎬMCC)又名小梁状癌㊁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㊁To ̄ker细胞癌ꎬ1972年首先由Toker报道[1]ꎬ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罕见但高度侵袭性皮肤癌ꎮ研究表明ꎬMCC发病机制与长期暴露于紫外线(ultravioletlightꎬUV)[2ꎬ3]呈正相关ꎬ老年患者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上频繁发生MCCꎬ使用UVA光学疗法治疗的个体中MCC发生率增加以及观察到许多MCC患者还有其他与阳光暴晒相关的皮肤癌病史[3ꎬ4]ꎮ另外ꎬ有研究提出了MCC中默克尔细胞多瘤病毒(MerkelcellpolyomavirusꎬMCPyV)的发现ꎬ强调了病毒DNA的克隆整合ꎬ这可能会导致多种DNA突变的特征模式ꎬMCPyVLT的阳性染色可能强烈暗示着MCPyV+MCCꎬ而阴性染色并不一定排除MCC的可能[5ꎬ6]ꎮ两种病因具有相似的临床㊁组织病理学和预后特征ꎮ事实上ꎬ免疫缺陷症在MCC中具有重要的病因作用:在白血病㊁淋巴瘤(尤其是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HIV感染[7ꎬ8]的患者以及器官移植[9]的患者中ꎬMCC更为常见ꎮ这些发现强调了有效的免疫监视在控制肿瘤生长和进展中的关键作用ꎮMCC表现为快速生长的㊁孤立的㊁皮肤或皮下肿瘤ꎬ主要位于受阳光照射的区域ꎬ尤其是头部和颈部ꎬ很少出现在四肢和臀部[10ꎬ11]ꎮ损害表现为无症状的红紫色结节ꎬ在临床上可能被误认为良性病变[12](如囊肿㊁感染性或炎性病变)或其他恶性病变(如皮肤鳞状细胞癌㊁淋巴瘤或转移)ꎬ表面皮肤往往完整无损ꎬ少见溃疡形成ꎮ一般在数周或数月内快速生长ꎮ很少在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多个病变[13]ꎮ该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ꎬ主要根据组织病理ꎬ属于所谓的小蓝圆形细胞肿瘤ꎬ由皮下和/或皮下结节或片状小㊁单形㊁圆形至卵圆形细胞的小泡状结节或薄片组成ꎬ核仁通常不明显ꎬ胞浆稀少ꎮ可见大量核分裂相ꎮ肿瘤边缘呈浸润型小梁为其特征[14]ꎮ在大多数情况下ꎬ形态特征㊁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阳性染色以及TTF1㊁CK7和淋巴样标志物的阴性染色足以证实MCC的诊断ꎮ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主要与组织病理表现为小蓝圆形细胞形态的几种肿瘤相鉴别ꎬ包括基底细胞癌㊁黑色素瘤㊁淋巴瘤等ꎬ另外ꎬ筛查MCPyV是区分MCC与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潜在工具[15]ꎮMCC在临床上十分罕见ꎬ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ꎬNCCN)尚没有严格的分期标准和成熟的治疗经验ꎮ广泛的原发肿瘤局部切除术是治疗的标准ꎬ但并不总是可行的ꎬ实际上ꎬ40%~50%的MCC位于头部和颈部ꎬ广泛切除可能会对功能或美容产生不可接受的影响ꎮ故目前美国[16ꎬ17]及欧洲[18ꎬ19]的指南中都建议MCC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加辅助性放疗及化疗ꎬ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局部复发患者应该进行局部病灶和淋巴结切除术ꎮ其它如局部温热疗法㊁皮损内注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等ꎬ也可以依情况试用ꎮ本病预后差ꎬ远处转移㊁局部淋巴结浸润㊁局部复发的发生率高ꎬ五年生存率在40%~60%之间[20]ꎮ本病例为77岁老年人ꎬ发生在面部曝光部位ꎬ病程短ꎬ进展快ꎬ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ꎬ由大小一致的圆形细胞构成ꎬ瘤细胞排列呈巢团状㊁547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㊀2020年12月第36卷第12期弥漫片状ꎬ胞质稀少ꎬ核分裂相易见ꎮ由于Merkel细胞癌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ꎬ确诊须将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免疫组化相结合ꎬ免疫组化肿瘤细胞结果提示神经内分泌特征ꎬ故诊断皮肤Merkel细胞癌ꎮ总之ꎬMCC极易复发及转移ꎬ恶性程度高ꎬ预后较差ꎬ因此应积极治疗ꎮ参考文献[1]TokerC.Trabecularcarcinomaoftheskin[J].ArchDerma ̄tolꎬ1972ꎬ105(1):107-110.[2]AgelliMꎬCleggLX.EpidemiologyofprimaryMerkelcellcarcinomaintheUnitedStates[J].JAmAcadDermatolꎬ2003ꎬ49(5):832-841.[3]MillerRWꎬRabkinCS.Merkelcellcarcinomaandmelano ̄ma:etiological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J].CancerEpi ̄demiolBiomarkersPrevꎬ1999ꎬ8(2):153-158. [4]HowardRAꎬDoresGMꎬCurtisREꎬetal.Merkelcellcarci ̄nomaandmultipleprimarycancers[J].CancerEpidemiolBi ̄omarkersPrevꎬ2006ꎬ15(8):1545-1549.[5]FengHꎬShudaMꎬChangYꎬetal.ClonalintegrationofapolyomavirusinhumanMerkelcellcarcinoma[J].Scienceꎬ2008ꎬ319(5866):1096-1100.[6]GohGꎬWalradtTꎬMarkarovVꎬetal.MutationallandscapeofMCPyV-positiveandMCPyV-negativeMerkelcellcarci ̄nomaswithimplicationsforimmunotherapy[J].Oncotargetꎬ2016ꎬ7(3):3403-3415.[7]HeathMꎬJaimesNꎬLemosBꎬ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Merkelcellcarcinomaatdiagnosisin195patients:theAEIOUfeatures[J].JAmAcadDermatolꎬ2008ꎬ58(3):375-381.[8]EngelsEAꎬFrischMꎬGoedertJJꎬetal.Merkelcellcarcino ̄maandHIVinfection[J].Lancetꎬ2002ꎬ359(9305):497-498.[9]ClarkeCAꎬRobbinsHAꎬTatalovichZꎬetal.Riskofmerkelcellcarcinomaaftersolidorgantransplantation[J].JNatlCancerInstꎬ2015ꎬ107(2):382[10]BeckerJCꎬKauczokCSꎬUgurelSꎬetal.Merkelcellcarci ̄noma:molecularpathogenesisꎬclinicalfeaturesandtherapy[J].JDtschDermatolGesꎬ2008ꎬ6(9):709-719. [11]LlombartBꎬMonteagudoCꎬLópez-GuerreroJAꎬetal.Clinicopathologicalandimmunohistochemicalanalysisof20casesofMerkelcellcarcinomainsearchofprognosticmark ̄ers[J].Histopathologyꎬ2005ꎬ46(6):622-634. [12]HeathMꎬJaimesNꎬLemosBꎬ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Merkelcellcarcinomaatdiagnosisin195patients:theAEIOUfeatures[J].JAmAcadDermatolꎬ2008ꎬ58(3):375-381.[13]SparksJꎬSparksMꎬMaloneJC.CutaneousMerkelcellcar ̄cinoma:multipleasynchronousprimarylesionsinapatientonimmunosuppressivetherapy[J].JCutanPatholꎬ2017ꎬ44(3):309-312.[14]FriedIꎬCerroniL.Merkelcellcarcinoma[J].Pathologeꎬ2014ꎬ35(5):467-475.[15]LyTYꎬWalshNMꎬPasternakS.ThespectrumofMerkelcellpolyomavirusexpressioninMerkelcellcarcinomaꎬinavarietyofcutaneousneoplasmsꎬandinneuroendocrinecar ̄cinomasfromdifferentanatomicalsites[J].HumPatholꎬ2012ꎬ43(4):557-566.[16]BichakjianCKꎬOlenckiTꎬAasiSZꎬetal.MerkelCellCar ̄cinomaꎬVersion1.2018ꎬ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 ̄linesinOncology[J].JNatlComprCancNetwꎬ2018ꎬ16(6):742-774.[17]FangLCꎬLemosBꎬDouglasJꎬetal.Radiationmonothera ̄pyasregionaltreatmentforlymphnode-positiveMerkelcellcarcinoma[J].Cancerꎬ2010ꎬ116(7):1783-1790. [18]LebbeCꎬBeckerJCꎬGrobJJꎬetal.Diagnosisandtreat ̄mentofMerkelCellCarcinoma.Europeanconsensus-basedinterdisciplinaryguideline[J].EurJCancerꎬ2015ꎬ51(16):2396-2403.[19]LorionMMꎬGasperiniDꎬObleJꎬetal.Palladium-cata ̄lyzedarylic/allylicaminations:permutabledominose ̄quencesforthesynthesisofdihydroquinolinesfromMorita-Baylis-Hillmanadducts[J].OrgLettꎬ2013ꎬ15(12):3050-3053.[20]YouldenDRꎬSoyerHPꎬYoulPHꎬetal.IncidenceandsurvivalforMerkelcellcarcinomainQueenslandꎬAustral ̄iaꎬ1993-2010[J].JAMADermatolꎬ2014ꎬ150(8):864-872.(收稿:2020-02-17㊀修回:2020-08-22)647ChinJLeprSkinDis.Dec2020ꎬVol.36ꎬNo.12。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有哪些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有哪些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有哪些*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症状,尤其是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早期症状,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有什么表现?得了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会怎样?以及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有哪些并发病症,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常见症状:水肿、色素异常、色素性皮损、肝肿大*一、症状:1.急性期多在后极部,亦可远至中周部,有甚多的灰白或奶酪色扁平病灶,位于视网膜下,形态在白人如鳞片状,较大;国人则多为不规则形或非正圆形,病变大小不等可融合在一起,总体印象病灶较白人为小。

1~2周后病变开始逐渐消退,进入瘢痕期,有色素脱失及色素聚积。

病变消退的同时还可不断有新的病变出现,此起彼伏,可持续数月。

病变表面可有视网膜脱离,但很少发生。

此外也可伴有静脉扩张迂曲,静脉旁渗出;视盘水肿,视盘炎和视神经炎。

50%的患者玻璃体内有炎性细胞,其程度变异很大,多数较轻微;个别患者甚至发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少见的晚期合并症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导致中心视力永久损害的重要原因。

眼前部也可见虹膜睫状体炎、上巩膜炎等。

2.APMPPE患者可伴有多种全身疾病,如结节性红斑、局限性肠炎、肝大、腺病毒Ⅴ型感染、甲状腺炎、淋巴瘤、脑血管炎、脑脊髓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结节病、分枝杆菌感染、微血管性肾病、血小板聚集异常、听力丧失、PPD(pure protein derivate)皮试阴性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同时结合临床试验和辅助检查结果,基本可以确定诊断。

*以上是对于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并发症,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常见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视盘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一、并发病症可并发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囊样水肿、视盘炎、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吃什么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吃什么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吃什么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饮食保健,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食疗方。

得了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吃什么好?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吃什么好,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不能吃什么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饮食保健、食疗方面的问题,请继续关注疾病库频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上面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1 页。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应该做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应该做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应该做*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如何诊断鉴别,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检查:部分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呈明显阳性,也有HLA抗原(HLA-B7、HLA-DR2)增加者。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以排除感染的可能。

1.视野检查:一些患者有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在急性期,活动性病变显示早期弱荧光,中期显示炎症病变处的持续性弱荧光,晚期可出现强荧光和染色,此种强荧光可持续约30min,是由来自脉络膜的荧光素弥散至视网膜色素上皮或是荧光素在受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弥散所致。

非活动性病变造影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脱色素区呈现典型的透见荧光,伴有椒盐样斑驳荧光,不伴有荧光素渗漏。

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活动性病灶显示早期和晚期弱荧光。

在早期弱荧光区的部位可见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弱荧光损害的边界清楚,通常呈不规则形。

病变愈合后,在早期和晚期同样显示脉络膜弱荧光,但范围较活动性病变的范围为小,其弱荧光的程度也低于急性期。

4.电生理检查: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检查显示多数患者无异常改变,但在个别患者可出现视网膜电流图和眼电图的亚正常改变。

在疾病恢复后,这些改变可完全消失。

*以上是对于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易混淆疾病。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如何鉴别?:*一、鉴别:凡能引起多灶性病变的疾患,均在鉴别之列。

1.多灶性脉络膜炎:多见于女性。

25%单眼。

眼底有灰黄色病变,大小不等,分布于后极及周边部。

MCP简介

MCP简介

MCP简介目录•1概述•2疾病名称•3英文名称•4MCP的别名•5分类•6ICD号•7流行病学•8病因•9发病机制•10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11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并发症•12检查o12.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o12.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o12.3视野检查•13诊断•14鉴别诊断o14.1DSF和PICo14.2眼拟组织胞质菌综合征o14.3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o14.4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o14.5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15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治疗•16预后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内容。

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已经自动替换为 MCP,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1概述MCP(multifocal choroiditis and panuveitis,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是1984年由Dreyer和Gass首先报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伴有明显玻璃体和前部葡萄膜炎症的后极部多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的炎性病变。

文献报道中的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和弥漫性视网膜下纤维变性综合征(diffuse subretinal fibrosis,DSF)与MCP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些病变是同一病种的不同表现还是3个不同的独立病种,目前尚无定论。

该病一般不伴有全身性疾病,从炎症累及部位而言,此种疾病应属于葡萄膜炎的范畴。

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可持续存在多年,许多患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的反复发作。

复发的炎症常表现为前房和玻璃体炎症或脉络膜瘢痕的外围水肿,偶见新的病灶出现。

反复发作的病例常严重影响视力并易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膜形成。

对于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的病例,目前多采用皮质类固醇全身或局部给药,多数患者症状可显著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的治疗反应不佳,对于这类病人可试用免疫抑制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