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商鞅变法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3.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教学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例如:你有没有听说过商鞅变法?你对商鞅变法有什么了解?二、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1.通过投影或白板,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包括西周末年的分裂与混乱、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等。
2.解释商鞅变法的原因,包括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退、社会动荡等。
三、学习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30分钟)1.介绍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推行法家思想、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推行郡县制等。
2.讨论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包括提升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秦朝的统一基础等。
四、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汇报分享,教师适当引导和点评。
3.总结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制度的改革、政治思想的进步、促进了秦朝的统一等。
五、拓展延伸(1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拓展延伸,如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教学反思】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以及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2.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3.了解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3.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4.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视频资料观看:通过观看历史资料视频,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秦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2.PPT讲解:区别于视频,使用PPT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3.分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商鞅变法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 整体介绍从中国历史进程的角度出发,介绍秦国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2.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历史视频,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和秦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3. PPT讲解使用PPT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例如:士农工商、重农抑商等,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政治经济状况和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二节课1. PPT讲解使用PPT讲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2. 问题探讨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例如:商鞅变法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商鞅变法与秦制的关系等。
3. 小组展示让各组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后全班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10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课堂笔记等。
2. PPT展示评分(10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PPT展示的毕业论文:包括PPT内容的清晰度、可视性、逻辑性等。
3. 问题解答评分(10分)学生对于商鞅变法相关问题的解答:包括问题回答的准确度和深度、举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
七年级《商鞅变法》课堂教案
本文是针对七年级《商鞅变法》课堂教案的一篇文章。
本文的主旨是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教学商鞅变法这个历史知识。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古代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2. 演示法:通过一些实物、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让学生感受到商鞅变法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3. 分组辩论法: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来为商鞅变法的正反两方作出争论,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发生在秦国。
秦国在那个时期处于分裂状态,国内十分疲惫。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它主要是为了消除矛盾,维护秦国的稳定。
2.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了“以法治国”的政策,实行的是严厉的法律制裁,使得人们对于违法的行为感到惧怕,从而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2)改革了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公田制,这使得土地等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增加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和货币制度,这在那个时候对于秦国的发展大有裨益。
3. 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古代来说意义非常深远。
他的变法使得政治稳定了下来,这也是秦国能够成为当时中国的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统一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此走上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
商鞅变法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新时期,让人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伟大,也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1. 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3. 理解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我重新认识到了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和措施。
3. 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2. 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秦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商鞅变法的背景(10分钟)1. 商鞅变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出现?三、介绍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15分钟)1. 商鞅变法的核心目标是什么?2.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四、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15分钟)1.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2.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五、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10分钟)总结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统一大业的影响。
六、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小组讨论题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并对学生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表扬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具体内容,理解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范本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秦国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评价商鞅变法的成功与不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 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的深层原因及其与秦国发展的关系。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背景,了解秦国的发展状况。
(2)提问: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吗?它对秦国的发展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讨论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成功与不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有关商鞅变法的史料,让学生分析、评价。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商鞅变法。
5. 总结提升:(1)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2)强调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发展状况。
3. 思考: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启示?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的掌握程度。
2. 合作探讨:评估学生在讨论商鞅变法成功与不足时的观点表述和分析能力。
3. 史料对比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评价商鞅变法史料时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商鞅变法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2)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2.理解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商鞅变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和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和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商鞅变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后,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商鞅变法是什么,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Step 2: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动因,如战国时期国家衰败、分裂等。
2. 教师继续介绍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封建制度的改革、赋税制度的改革、军事制度的改革等。
Step 3: 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3. 教师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总结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
Step 4: 拓展延伸1. 学生根据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讨论。
2.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观点。
Step 5: 总结反思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Step 6: 课堂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或作文,对商鞅变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 学生将作业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Step 7: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历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变法的过程及效果,识记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 第2章 秦国商鞅变法 第2节 商鞅变法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商鞅变法1.秦穆公时,秦国已成为一个诸侯大国,向东发展受挫后,转而向西发展。
2.秦国毕竟处于偏僻之地,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
3.秦献公即位后,实行改革,便于向东拓展。
4.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彻底改变秦国卑弱的局面。
于是发出求贤令,将商鞅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1.第一次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内容①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②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禁止私斗。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统治。
⑤整肃吏治,禁绝私门请托和游说求官的钻营活动。
(3)作用:使秦国社会风气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
2.第二次变法(1)时间:公元前350年。
(2)内容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从法律上维护了土地私有制。
②改革赋税制度,按户口征收户赋和口赋。
③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④普及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⑤改革秦国风俗,实行男女别居。
(3)作用:增强了秦国实力,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对东方六国的兼并战争。
[深度点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的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探究点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解读史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抓住“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等关键信息分析变法的特点;“不但……而且”则说明了变法的重要影响。
史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大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大全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商鞅变法,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1.3 培养学生的导入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商鞅变法的背景。
1.2.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1.2.3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3.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商鞅变法的背景2.1.1 战国时期,秦国处于弱势地位,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
2.1.2 秦孝公为了强国富民,决心进行改革,任用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2.1.3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
2.2 商鞅变法的内容2.2.1 土地改革:废除井田制,实行私有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2.2.2 军事改革:实行兵役制,加强军队战斗力。
2.2.3 政治改革:设立郡县制,选拔官员实行考试制度。
2.3 商鞅变法的影响2.3.1 经济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商业发展。
2.3.2 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统治力度。
2.3.3 军事方面: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3.1 商鞅变法的背景3.1.1 分析战国时期秦国的国情,让学生了解秦孝公变法的决心。
3.1.2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3.1.3 介绍商鞅变法前的社会状况,为学生理解变法提供现实基础。
3.2 商鞅变法的内容3.2.1 讲解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让学生了解私有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商鞅变法高三历史教案
商鞅变法高三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发生背景、内容、意义;2.能够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3.能够理解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发生背景、内容和意义;2.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商鞅及其变法1.商鞅生平简介及其政治观点的形成背景。
2.《梓潼四时记》中的“盐铁互禁”和“均田制”的内容和特点。
3.商鞅变法的六项改革措施和实施效果。
第二部分: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1.积极方面:推动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2.消极方面:对于国家社会带来的副作用。
第三部分: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对于国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发展,商鞅变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同时,商鞅变法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教学方法】1.针对性演示法,通过演示历史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及其变法背景。
2.文件分析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让学生深入了解商鞅变法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3.课堂辩论法,通过提供一些争议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互动,加深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商鞅及其变法1.教师简介商鞅及其历史背景。
2.介绍《梓潼四时记》中“盐铁互禁”、“均田制”内容及特点。
3.学生分组阅读《梓潼四时记》中涉及到的六项改革内容,并撰写文件报告。
第二部分: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1.教师就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做海报展示。
2.学生自主申报课堂辩论主题,并分组进行课堂辩论。
第三部分: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教师就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做PPT展示。
2.学生自由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文献分析和写作【教学效果】1.学生对于商鞅及其变法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商鞅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着自己的看法。
2.学生理解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商鞅变法教学案
商鞅变法教学案商鞅变法2时标纲释读标要求高考命题分析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史论结合,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要认识各国改革反映的社会问题。
2、从秦国、历史发展角度透视各项改革措施。
3、结合措施重点从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网观全局上层建筑的变化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争霸兼并战争秦国强大生产力的发展旧贵族抵制顺应潮流实现强兵的军事改革商鞅之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统一基础影响后世百家争鸣局面改革变法风潮秦法未亡考点释读与探究考点一、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梳理】、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具体特征和表现(1)经济:①耕作方式变革: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②土地制度变革: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③生产经营方式变革: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④政府垄断手工业、商业局面被打破。
(2)政治:①政治制度变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萌芽: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②阶级结构变动: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等新阶层的出现。
士阶层活跃。
(3)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特别提示1】生产力提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示2】结合历史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对点训练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对点训练2】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生产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对点训练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了解变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帮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中重要的改革措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讨论,自主构建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教会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变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理解。
学生对商鞅变法意义和评价的综合把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为商鞅变法的出现做铺垫。
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如:“你们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改革?”展示商鞅变法时期的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秦国的内部矛盾。
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重农抑商、奖励垦荒、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民风民俗等。
探讨商鞅变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其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统一的作用。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交流。
教师点评,强调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在当今社会的启示,如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选取商鞅变法中的具体案例,如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商鞅变法的实际效果,并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教师总结,指出商鞅变法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课堂小结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教学⽬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产⼒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与⽅法:通过对战国时期⽣产⼒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物的初步能⼒。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较分析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的学习,培养是⾮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也是需要勇⽓、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产⼒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谈话导⼊新课 破题导⼊。
学⽣⾃由发⾔,然后总结。
发⾔,思考。
讲授新课 ⼀、秦孝公求贤 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战。
观察发⾔,在⽼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商鞅主持变法 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介绍如何开始变法? 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利益?什么⼈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什么影响? 在学⽣充分发⾔的基础上,师⽣⼩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条最重要,为什么? 4、法令中那⼀条对今天的政治⽣活影响? 学⽣阅读教材、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商鞅变法》教案最全版
《商鞅变法》教案最全版专题二《商鞅变法》教案课题:“治国不一世,便国不必法古”[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法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历史小话剧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2、教学难点:结合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这是我们熟悉的战国七雄,战国也是由于它们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得名,在这些连年战争中,最终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这就秦国,那么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来完成了统一,谁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生答:商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商鞅到底做了些什么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二、新授:、1、了解历史:师:请大家浏览教材,结合学案,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试将其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风俗四个方面进行归纳)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对商鞅变法进行适当归纳。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广县制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给予授爵思想文化风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理解历史:师:我们知道,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考察,请大家进一步阅读教材,思考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怎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结合学案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三方面考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范本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3)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运用比较法,分析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树立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国的发展状况。
(2)提问: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吗?它对秦国有什么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和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等。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如提高国家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等。
4. 比较法分析:(1)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结合教材,思考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在其他诸侯国的影响,以及各国对商鞅变法的反应。
2. 探讨商鞅变法在秦国以外的地区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商鞅变法的故事或相关传说。
2. 组织小组辩论,正反双方围绕商鞅变法的利弊展开辩论。
商鞅变法 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
【学教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过程性了解,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
商鞅变法
【难点】
生产力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影响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通过本微课教学,着重针对常规课堂中重难点进行突出巩固及深挖,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商鞅变法教案正式版
《商鞅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和方法: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2,商鞅变法的评价二.难点:1,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
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编排历史短剧教学方法:问题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公元前356年,秦国的一位大臣在秦国都城的南门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能把木头从南门从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的奖赏.搬一根木头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能到如此高的奖赏,老百姓觉得太奇怪,不知其中有什么名堂,都不敢去搬动木头,见此状况,这位大臣就提高了奖励规格,说:那就赏50金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这位大臣立即兑现奖励.通过这件事,秦国人相信这位大臣是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同学们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学生回答).(师)对,他就是商鞅.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场改变社会性的大变革.历史上称这变革为商鞅变法,大家想知道变法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回答)(师)好,今天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那动人心魄的改革年代.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一个问题:秦孝公求贤(点图)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什么(2)此时秦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大家看这幅图片反映战国时期冶铁水平的提高,为铁器的普遍使用提供了条件,当然人们用铁农具开垦土地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好,我们再看另一幅图片.(青铜牛尊)说明它已被用来干活,同时也说明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得到推广.所以我们说,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展示答案)(师)就在战国社会经济普遍发展的同时,秦国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呢哪位同学能告诉我。
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商鞅,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对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政治转折。
商鞅变法教案旨在对该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在商鞅变法之前,战国时期的秦国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
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国家内外的安全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秩序混乱。
因此,商鞅变法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二、商鞅变法内容1. 法律改革商鞅通过修订和建立一系列法律来加强秦国的统治力度。
他废除了世草的乡试制度,推行了法家的功绩法,从而打破了贵族垄断地位,提升了社会流动性。
同时,商鞅还实施公羊法,晋商模式等法治制度,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
2. 经济改革商鞅对秦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改革。
他取消了封建土地所有权,实行国有土地制度,从而提高了国家的土地收入。
此外,商鞅还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了灌溉系统的建设。
在手工业方面,商鞅鼓励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3. 政治改革商鞅在政治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推行节俭政策,减少了官僚机构的开支,削弱了贵族阶级的影响力。
同时,商鞅还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减少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增强了国家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三、商鞅变法的成就与局限性商鞅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他的改革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然而,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商鞅变法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冲突和动荡。
同时,商鞅变法对个人权利和自由有一定的限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四、商鞅变法的影响和启示尽管商鞅变法的效果有限,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崛起,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商鞅变法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改革开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它告诉我们,在改革中要注重社会稳定,保障公平正义,同时也要兼顾个人权利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商鞅变法李海一、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作用”,在考试大纲中明确为古代的重大改革的考试内容之一,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探讨,使学生大致掌握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等内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变革的必然性,知道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运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前夕秦国的落后状况,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教育。
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学情分析商鞅变法是学生初中就学过的的内容,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所以本节课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在巩固学生基础的同时,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四、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这是一种何等的壮举,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其统一天下的100多年以前,秦国只是一个边陲小国而已,是谁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的虎狼之国呢(商鞅),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今天复习商鞅变法。
(二)讲授新课情景一:初出茅庐我叫卫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卫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我就聪明好学,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我要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
长大后,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决定追随我偶像李锂脚步来到了魏国,希望魏王能慧眼识珠。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商鞅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时代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大发展: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表现: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型的地主阶级要求改革;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思想上: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理论武器;军事上: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情景二:大展拳脚我满心欢喜的来到魏国,并屡次上书魏王,结果都不杳无音讯,我该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我听说秦孝公发布了一个“求贤令”,于是我果断的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秦孝公接见了我,我们相谈甚欢,最终,他决定重用我:变法。
我在做了一些准备之后于公元前356年开始了变法,我对秦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做了全面的改革,秦国渐渐地由一个边陲小国变成了一个可以比肩中原大国的强国,因为我的功劳,秦王赏了一块封地给我,并赐了我一个新的姓“商”,我感到非常的满足。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主观: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客观:战国初期,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商鞅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1)说服秦孝公变法;(2)舌战群臣;(3)立木取信。
3、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情景三:商鞅之死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已经来到秦国十多年,现在的我已经名满天下,但是我时常感到不安,因为变法我得罪了一些人,直到公元前338年,孝公去世,惠王即位,我的不安达到了顶点。
终于,他们开始攻击我,于是我只好带着我的家人开始逃亡,我们来到一家旅店,由于没有身份凭证而被拒之门外,我们又逃到了魏国,魏王也拒绝接收我,我感到很悲哀,没法,我只好回到了我的封地,决定殊死一搏,无奈我战败了,按照“秦律”,我会被处以“车裂”之邢,到死我也没明白:我为秦国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为何会被如此对待请思考:(1)旅店老板为何不让商鞅住店他的死是谁的错答:(1)商鞅推行严刑峻法,实行轻罪重罚(什伍、连坐制度)旅店老板不敢收留他。
(2)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商鞅实行轻罪重罚,伤害了人民的利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战国)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2)你如何评价商鞅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答: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探究一:商鞅死了之后,就意味着变法失败了吗判断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成效如何结果:成功商鞅变法是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确立了地主阶级的专政,而且她死了之后,其推行的措施仍然得以延续。
评价:1、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运动2、积极影响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政治,创建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专制统治。
2)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历史局限性1)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3)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社会矛盾探究二:请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下面的提示)指导思想:法家思想主要目的:富国强兵内容范围:涉及社会各方面,变法全面彻底。
推行方式:以法律手段推进,实行法治。
变法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
结果影响: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三)课堂小结商鞅变法六、随堂练习: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工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5.(2010·郴州模拟)《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加剧了土地兼并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最后大家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变法措施的表格。
过渡:商鞅经过了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的变革,对秦国到了什么作用最后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商鞅变法的结果以及评价(演示标题)(三)变法的结果及评价1、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看书本上“收富国强兵之效”的内容,大家齐读第三目前三行有关商鞅变法才成效的内容(课件展示秦调兵虎符及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展现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2.商鞅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但商鞅本人的下场却是不得善终,计算一下,从变法开始的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38年,已经是多少年了对,18年。
改革的成效已经十分显著了,主要是谁持反对态度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即使在前面和旧贵族进行了思想论战,却仍然处处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再加上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主张使用严刑峻法使反对力量屈服,因而会得罪不少人,18年了,商鞅的处境仍然很危险。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曾受到变法打击的旧贵族唆使太子驷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
商鞅闻讯出逃,到边关一客栈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要判罪,拒绝商鞅人住。
商鞅到魏国,魏国记恨他,拒绝接纳。
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兵败被杀,秦惠文王还下令车裂尸体、诛灭商鞅的家族老小。
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没有被废止,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起作用了,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评价商鞅的变法,现在每两组同学为一大组,分别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方面总结,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然后分别请出两方同学代表在黑板上列出积极和消极影响。
不足时教师再补充。
六、配套练习与课后探究(一)课件展示一道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2)倾邻国而雄诸侯。
(二)假如当时的秦孝公还在世的话,他会后悔支持了商鞅变法吗你究竟是支持商鞅变法还是反对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三)课后时间允许,可指导学生编演话剧:秦孝公求贤、论战旧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