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商鞅改革

合集下载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 之处吗?
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变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改革要重视选拔任用人才。
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法制。
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商鞅变法的影响 (1)商鞅变法不但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
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 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 兵的目的。 (2)商鞅变法时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发展,而且推动宗法 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 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富国? 体现以农求富的思想
习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发展了小家庭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俗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措施
求 富
积极作用
奖励军功,实行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 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 二十等爵制 (严禁 强 径 私斗) 兵 废除世卿世禄制, 瓦解了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 鼓励… 族特权,提高了战斗力
焚烧诗书
思想文化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 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变法 法令: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 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 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 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加 强 集 权 习 俗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强兵?
满足了应对战争的需要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顺应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潮流 ? 措施 积极作用 求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 建经济基础 富 强 废除世卿世禄制, 兵 鼓励… 否定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 权,提高战斗力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4岳麓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4岳麓版选修1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加强社会控制
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燃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2.富国根底上的军事改革
废世卿世禄制,设军功爵制度 严肃军纪 建立什伍制度,全民皆兵
3.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加强社会控制 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燃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C
[随堂小练]
3.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 ( ) ①成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开展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 ①③④
A
D.①②④
4.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②促进农业生产的开展 ③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增强国家的实力。
变法内容 2.富国根底上的军事改革
材料一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 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 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废世卿世禄制,设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
材料二 在战斗中士兵假设怕死退缩,要受黥刑〔在脸上刺 字〕或劓刑〔割掉鼻子〕。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政治: 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 军事: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
要求改革
改革成为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时代潮流
统治者要富国强兵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 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
变法内容 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1.作为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成功的 原因有: (1)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 用是变法的后盾。 (2)变法的历史条件成熟。表现在: ①改革的大环境——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②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即井田制进一 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 力量发展壮大,强烈要求变革。
栏 目 链 接
命题视角二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 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 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 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 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 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栏 目 链 接
③法家思想形成,有变法的指导思想。
④人心思变,变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⑤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 关系。
(3)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 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4)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 心。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解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制度最根本的变革就是在经济 基础方面的变革,即在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私有制。 答案:B
栏 目 链 接
点评:素质教育下的考题主要是对能力的考查,包括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基本知识为依托,以基本原 理为指导,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展现。本题将知 识和能力的考查紧密结合,有深度、有梯度。商鞅变法 的内容是课标的明确规定,其中在商鞅变法中最为根本 的措施当然是在经济基础方面,本题设计命题意图既是 考查重点知识点,又是考查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 本原理的正确理解。不偏不倚,有理论含量。

选修改革商鞅变法导学案

选修改革商鞅变法导学案

第4课:商鞅变法平阴一中历史组刘玉华魏霜霜【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复习回顾——了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答疑————总结提升——课堂检测——一分钟总结——分层次作业完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认识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增进友谊,进一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措施、历史作用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把握商鞅变法的特点。

【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从背景、内容、评价三个方面理解教材内容。

2、结合学案问题,先自主完成,再小组内部合作探究,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本课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3、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咨询老师4、展示、答疑过程中注意逻辑条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探究问题】走进历史材料一: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图一图二图三问题1:(1)回顾第三课内容,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商鞅面临一个怎样风雷激荡的社会大转轨时期?(2)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简要概括此时秦国的小气候又是如何?西戎、巴、蜀少数民族作战以外,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的仅5次,败北仅4次。

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即位以后,统一战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仅用了10年时间,便于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帝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

材料三:“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多,内容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战国开篇,下限一直延伸到21世纪初。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主题展开,是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本课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古代、近代和现代分别呈现。

第一目“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主要介绍了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第二目“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第三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则重点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措施及成就。

这三目较为完整地梳理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解改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改革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本课三个子目中,第一目“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学生涉及相对较少,历史名词较多,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选科走班的高二年级学生。

经过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的历史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变法与改革的基本史实,感悟改革家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和产生的影响。

增强变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经,只有坚持改革、不畏艰险,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难点:理解历史上变法和改革成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

后来清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2)内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3)影响: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促进了经济发展。
3.戊戌变法
(1)背景:清议会等。
(3)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课堂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授
1.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秦国面临内忧外患,需要进行改革。
(2)内容: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农业生产;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权力。
(3)影响: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时期,国家财政困难,需要进行改革。
3.撰写一篇关于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历代变法和改革方面,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变法和改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影响及历史意义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线性思维,难以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列举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b.分析这些变法和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c.从历代变法和改革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与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解答,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2.王安石变法
a.背景介绍:北宋时期,国家财政困难,需要进行改革。
b.内容讲解: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笔记素材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笔记素材 岳麓版选修1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笔记1.商鞅2.商鞅变法的背景(1)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必然性)(2)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3)重要条件:商鞅来秦,并变法宣传及改革的精神从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改革的内容(1)军事方面(2)经济方面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积极:1.当时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后来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3)政治方面(4)思想文化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4.商鞅变法的结果(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2)结果:①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②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

(成功)原因:A.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

B.“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C.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

5.对商鞅变法的认识(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牺牲的大无谓精神;要求改革者始终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4)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第4课商鞅变法

第4课商鞅变法

第4课商鞅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认识商鞅变法是生产关系根本性调整,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与基础落实】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变法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改革地位: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成功变法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上: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阶级日益壮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军事上: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2、改革的必要性: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外交上诸侯卑秦3、改革的可能性: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的主观条件;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的客观条件。

指导思想有法家理论;4、变法准备:商鞅说服秦王,获得支持。

论战权贵,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内容内容1、军事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官爵和军功结合,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2)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3)实行什伍制度兵源得到可靠保证2、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可以买卖正式废除井田制,用法律形式从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地主经济发展.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招徕移民垦荒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3)统一秦国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

3、政治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县制将取代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3)轻罪重刑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4、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体系初步
构成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确立 是中国历史上 最深刻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
(纲要上P160)
两头好 中间差
八字方针
3.成就:初步建立起物质技 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
1956
1958年
1960年
积累了建设的重要经验。
1966年
1.良好开端:
总路线
2.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
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⑴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变动
⑵政治:各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2.内容:经济: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3.特点: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论十大关系》
大跃进
“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
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1.历程: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改革开放 ⑵中共十八大(2012.11):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11):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⑷中共十九大(2017.10):指出……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⑸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 提出……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感谢欣赏
2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 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课程导学第 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变法背景1.战国前期,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2.战国初秦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均落后于其他六国。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____________远不如东方各国。

_____________,无一人是秦国人。

____________相当落后。

3.秦孝公下达___________,广纳贤士。

4.商鞅到秦国向秦孝公阐述____家_____________之术,并提出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赏识。

5.秦孝公就是否变法的问题召开________________,进行讨论。

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展开论战,商鞅宣传了变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为变法扫清了___________。

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_____________年和______________年两次实行变法。

二变法内容1.废除士卿士禄制,奖励军功(军事)内容及作用:(1)设立__________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____________,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__________授予官爵。

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特权。

作用:_______同______相结合,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新法还同时打击_____________,树立了____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优势。

(2)商鞅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_________________.(3)创立___________。

将百姓按照_______为伍、_______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全民皆兵,以适应战时___________需要。

作用:什五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____________得到可靠保证。

2.废井田,奖励耕织(经济)内容及作用:(1)废井田: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_”,承认_______________的合法性,允许自由_____________。

学案4: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4: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的大变革(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2)目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3)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4)商鞅变法①措施:秦国废除,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②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措施及影响(1)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②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③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范仲淹改革(3)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2)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②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③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2)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3)作用①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清单一历史背景变法的前夕1.变法的背景(1)战国初期,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2.变法的准备(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论战,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深化认知]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夺权。

直接原因是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需要。

清单二军事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1.实行军功爵制度(1)内容: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2)作用: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编制什伍组织(1)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

凡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后备兵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

(2)作用: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深化认知]军功爵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是打击旧贵族、扶植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要措施。

清单三经济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织1.废除井田(1)内容: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2)作用: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1)内容: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

商鞅从三晋地区招徕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

(2)作用: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课件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
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2)军事: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3)政治: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
纷推行变法。 (4)文化: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2)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 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 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 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 设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中共十九大会场
(一)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变革 1.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 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 巩固新生政权。 2.社会主义革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 革。源自戊戌变法材料解析材料
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
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
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
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
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主要—原—因摘:编维自新徐派中缺约乏《政中治国近经代验史;:改1革60者0~急2于00求0成,中;国变的法奋策斗略》 据过材于料激简进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 说说明明戊:戌精变简法机的构“,激裁进减”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取消旗人特权。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目标课标: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本课目标: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熟记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成功原因重点难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魏文候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其中,商鞅变法时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它使西部边陲国穷力单的秦国,一变而成为地域辽阔的大秦帝国。

商鞅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为何能取得这样重大的成果?今天来学习: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变法背景1.战国时期旧制度进一步衰落,生产力得到发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相继发生。

2.战国初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落后于其他六国。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

诸子百家,无一人是秦国人。

社会风习相当落后。

3.秦孝公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商鞅在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商鞅到秦国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秦孝公就是否变法的问题召开宫廷会议,进行讨论。

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展开论战,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二变法内容1.废除士卿士禄制,奖励军功(军事)内容及作用:(1)设立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

作用:官爵同军功相结合,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新法还同时打击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创立什伍组织。

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全民皆兵,以适应战时征兵需要。

2.废井田,奖励耕织(经济)内容及作用:(1)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商鞅变法导学案
【使用说明】1.课前依据导学案的引领从细微处牢牢把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通过知识探究题突破重难点知识,提升活学活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认识商鞅变法是生产关系根本性调整,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与基础落实】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
2、秦国形势:
3、主观背景:
4、变法准备: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重难点阐释】
三、商鞅变法的结局、历史意义、成功的原因、历史局限性、特点、启示:
1、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①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②秦法未亡的原因:
2、历史意义:




3、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4.历史局限性
①②
③④
【预习反思】
(请同学们将预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写下来,课堂上寻求解决途径)
【课后反思】
(请同学们在课后将没有理解的知识写下来,由学习小组进行整理后上交课代表)
同:(1)政治:都涉及等级划分,都部分废除政治特权,如梭轮改革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打击了贵族特权。

(2)影响:都加强了政权,有利于政治稳固和经济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异:(1)目的:梭伦改革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秦的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政治:梭伦建立民主机构,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参政的民主权利。

而商鞅变法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3)经济:梭伦改革积极发展工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而商鞅变法则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推动农耕经济发展。

(4)影响: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创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为人类提供了民主借鉴;而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和国家统一,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3、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4分)
(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4分)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分)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2分)
(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4)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4分)
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
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对后世影响如何?(5分)(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
答案: (1)说明问题: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建立什伍组织又保证了国家的兵源。

(3分)
影响: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提供了军事保障。

(2分)
(2)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2分)认识: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会触及旧贵族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在改革的道路上荆棘丛生,障碍重重。

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

(2分)
【当堂检测】
1.《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描写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情况:“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秦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行土地的私有化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总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③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旧势力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对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②一些措施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③使郡县制度在中国各地普遍推行④一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
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
6.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8.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
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
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
10.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统一度量衡
11.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2、高考链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布置作业】练习册P17——19页练习题。

标记疑难问题。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