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_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PT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共24张PPT)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2.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推动地主制经济发展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增强国力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3. 集权:
①建立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②推行什伍连坐制 加强管理和控制
政治
③轻罪重刑
保障变法的彻底执行; 加重剥削与压迫
④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 3.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4.客观:秦国实力落后于六国 5.主观:秦孝公决心变法;商鞅积极准备
商鞅入秦,尽显才华
说服秦王, 获得支持。
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
探究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②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二)消极:
加重剥削与压迫;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公元前338年,秦孝 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秦 惠文王发布逮捕商鞅命令。 商鞅携老母和手下外逃, 在秦国境内无处投宿,最 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探究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改革成败依据:
②严肃军纪
增强士兵勇气,提高战斗力
③建立什伍制度
保证兵源
探究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地,民得以买卖 ——《商君书》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 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依据材料,归纳出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共20张PPT)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1.军事上: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没军功的亲族不再拥有世袭爵位.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②奖励军功,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同时严肃军纪.
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③编制什伍组织
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2.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有,允许买卖土地.
变法成功原因
根本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统治者欲富国强兵、新兴地主阶级欲发展地主经济,提高政治 地位,历史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等)
2)商鞅正确的决策和坚决改革的决心
具体表现: ①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 ②与保守派论战,积极宣传变法,扫清变法思想障碍; ③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坚决消除阻力。
2.对历史发展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 确立下来 .: ② 国家统一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 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消极作用---1法律严苛,轻罪重刑,轻教化。容易造成统治 者的暴政,成为古代暴政思想的源头。 2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对后世文化政策造成恶劣影响。 3开创了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 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允许买卖土地,便利了土地兼并。
G3
注意“教态”,大方 自然
G4
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战国初期,________落后,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 强国力。 2.________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商鞅向秦孝公阐述
________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在秦孝
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1.秦国 2.秦孝公 3.法家
二、具体措施 1.军事方面 (1)实行军功爵制 ①内容:废除______,设立20个等级的_____。 ②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树立了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建立什伍组织 ①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 制。 ②作用:使秦国在_____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1.(1)①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度 (2)②争霸战争
2.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①内容: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________的 合法性,允许____________。 ②作用:正式废除了________,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 发展。
(2)奖励耕织
①内容:对努力耕织的人进行奖励;对________或不 事劳作者进行惩罚;招徕无地的农民进行垦荒。
试比较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 (一) .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1.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 势。 2.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 霸主。 (二) .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 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 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 治秩序,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削 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 发展;法治上,《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 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7PPT)
—《—十八大分变以法来背秦重景要—灭文—献选秦编》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于此。 本公即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明告天下,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其三《农爵论》,力本业,复其身、获爵; —— 变法内容——
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 新法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程标准: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公孙鞅(前390—前338)/卫鞅/商鞅
早年为魏宰相公叔痤家臣,痤 知其贤,未及进。病重对魏惠王说: 鞅少有奇才,可任为相。 王既不用,必杀之,勿令出境。
前361年,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 两次变法(-356、-350),执政约20 年,秦国大治,为秦统一六国奠基。
(1)秦国长期不振,穷且乱(必要性) 《强秦九论》燃起秦国崛起图霸的熊熊烈火 今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 思想文化和风俗领域:焚烧诗书、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政策。
②经济上: 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一见,说“帝道”空话,
(1)秦国长期不振,穷且乱(必要性) 《强秦九论》燃起秦国崛起图霸的熊熊烈火 变法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 变法内容——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 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③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 达到了富国强兵 (1)秦国长期不振,穷且乱(必要性)
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村、甲三级。 不中孝公之意。
了目的。 (2)孝公恢复霸业欲望
其三《农爵论》,力本业,复其身、获爵; —— 变法内容——
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 新法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程标准: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公孙鞅(前390—前338)/卫鞅/商鞅
早年为魏宰相公叔痤家臣,痤 知其贤,未及进。病重对魏惠王说: 鞅少有奇才,可任为相。 王既不用,必杀之,勿令出境。
前361年,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 两次变法(-356、-350),执政约20 年,秦国大治,为秦统一六国奠基。
(1)秦国长期不振,穷且乱(必要性) 《强秦九论》燃起秦国崛起图霸的熊熊烈火 今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 思想文化和风俗领域:焚烧诗书、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政策。
②经济上: 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一见,说“帝道”空话,
(1)秦国长期不振,穷且乱(必要性) 《强秦九论》燃起秦国崛起图霸的熊熊烈火 变法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 变法内容——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 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③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 达到了富国强兵 (1)秦国长期不振,穷且乱(必要性)
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村、甲三级。 不中孝公之意。
了目的。 (2)孝公恢复霸业欲望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PT课件4 岳麓版
3、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 表述,错误的是 B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 刻的措施是 C 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5、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强权,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秦国偏 处西方, 人口稀 少,经 济落后, 对外战 争处于 劣势。
赵 魏 韩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变法的准备
1)与守旧派论战 2)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作用 1.军事上: A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B 奖励军功,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
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编制什伍组织
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尚武”
秦 兵
“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赏 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 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 级”。
2.经济上: A 废井田, 承认私有,自由买卖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推动了地主制经 济的发展
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1.军事上: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没军功的亲族不再拥有世 袭爵位.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 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②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
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 军队的战斗力。 ③编制什伍组织(户籍制度)
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全民皆兵)
兵马未动,粮草 先行。商鞅有什么高 招来发展经济,支撑 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 的?
材料二:
材料三: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商鞅面临一个怎样风雷激 荡的社会大转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
改革的思想武器
时代主题:大动荡、大变革
2. 秦国形势:秦落后,需增强国力
3. 变法准备:
(条件)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 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 商鞅来秦
一、变法背景 1. 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2. 秦国形势:秦落后,需增强国力
3. 变法准备:①秦孝公广纳贤才
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 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 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 了哪些措施?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3.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①废分封,行县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 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条件)
说服秦王, 获得支持。
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
一、变法背景 1. 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2. 秦国形势:秦落后,需增强国力
3. 变法准备:①秦孝公广纳贤才
(条件)
②商鞅来秦(说服权贵,南门徙木)
③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④其它国家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面对血雨腥风的 残酷的兼并战争,商 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 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 狼之师?
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 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 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 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 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 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 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社会习俗上:移风易俗 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主张一夫一 妻制,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作用:增加税收,客观上改变秦地的民风。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收富国强兵之效 ①政治上: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 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统治秩序。
②经济上: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 农抑商政策在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了积极作用.
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 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结合课本叙述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 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
一、变法背景 1. 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2. 秦国形势:
3. 变法准备:
条件
一、背景 1. 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
5)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取信于民, 得到百姓的信任。
时代背景 变法背景 秦国形势
变法准备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变法内容
军事 经济 政治 思想
内容核心:农战、法治 ( 也是特点)
变法结局和历史意义
巩固练习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2.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有,允许买卖土地。 废除了旧贵族土地占有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 地私有,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国家财政,增 强国家实力。
③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 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③军事上: 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 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 面。
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顺应
历史潮流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地主阶 级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 ②实现国家统一:
改革深入人心;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推行什伍连坐制度(户籍制度)
利于加强对人民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但弊端?)
③制定严苛的刑法,实行轻罪重刑 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弊 端?) 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从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4.思想文化上: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便于政治上的统一; 但压制了人们的思维,是文化专制政策,也 造成人类文化成果的破坏,对后世文化政策产 生恶劣影响.(秦朝的焚书坑儒)
改革的实质 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课程标准: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
难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 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几段材料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
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了剥削与压迫:
如:刑法严酷、连坐法
(2)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3)重农抑商: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