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原子吸收..
仪器分析 第四章
Walsh的贡献:
1)AAS的理论基础—峰值吸收理论 2)发明并使用了锐线光源—HCL
1961年沃尔夫(原苏联)开始了无火焰AAS工作 1965年T.B.Willis 威尼斯开始N2O—C2H2 3000oC N2O—C2H2 的使用使测定元素30种—70多种
近代的发展:
1)背景校正,如Zeeman效应校正 2)自动化 自动进样、自动测定、微机贮存 FI—AAS
用于测量少数易解离的元素
中间薄层区——温度最高,是主要的观察区 第二燃烧区——温度在2500 oC 4CO + 2H2 + 3O2 = 4CO2 + 2H2O 总反应 2C2H2 + 5O2 = 4CO2 + 2H2O
2) 高温火焰 常用火焰C2H2-Air 用于测定: Ag、Au、Pt、Pd、Cu、Zn、Cd、Na、 K、Li、Fe、 Co、Ni、Ga、In。 高温火焰C2H2-N2O 用于测定:Al 5N2O = 5N2 + 5/2O2 2 C2H2 + 5O2 = 4CO2 + 2H2O Si Cr Mo △H= -101.5Kcal △H= -300.1Kcal
的碳粒。较强的还原能力,有利于阻碍对氧亲和
力大的元素的氧化,或者能使耐高温的氧化物易 于还原。
2 . 燃烧器
可燃气体在引燃之后在燃烧器的顶端燃烧。 三种类型:园形网孔型 单缝型 三缝型 AAS的标准部件:单缝型燃烧器 100×0.5mm 三缝型燃烧器 长110mm ,宽0.4-0.6mm 二侧起屏蔽作用。 使用:连续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使用结束后继续水。 原因:燃烧器来不及散热,温度过高,噪声变大, 并产生辐射,火焰产生黄色,并不断跳动, 严重时甚至发生回火。——冷却后消失 3.原子化器的组成:雾化器、雾室、燃烧器
仪器分析 第6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火焰: 提供一定的能量使雾滴蒸发,干燥产生气态。
Mx(试样)==Mx(气态)==M(基态原子)+x(气态) 火焰的温度能使分子游离成基态原子即可,不希望离解成
离子,∴要根据元素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火焰。
2、非焰原子化法: 火焰原子化法缺点:原子利用率低,气流量较大,原子 化效率低等,而非火焰原子化法可提高原子化效率与灵敏度。 (1)石墨炉原子化法: 石墨管5cm长、4mm径、由于试样在容积很小的石墨管
二、原子在各能的分布
在一定火焰下,待测元素的原子不可能全部处
于基态,当热平衡时,基态与激发态原子数目之比
符合玻尔斥曼分布:
Nj N0
gj g0
exp(
E j E0 KT
)
gj—激发态原子统计数量。 go---基态原子统计数量,g=2J+1 Nj/No~T与火焰的温度有关。
例: 2500K 和 2510K 火焰中钠原子激发态 3 2 P3/2 和基态
2 、 Doppler 变宽,热变宽,由原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由
声波引申而来) 例:火车迎面开来,鸣笛声渐响,频率大
火车离我而去,鸣笛声渐粗,频率小
同样,当火焰中的基态原子背向检测器运动时,被检测到 的频率比静止波原发出的频率低——波长红移; 同样,当火焰中的基态原子向着检测器运动时,被检测到 的频率比静止波源发出的频率高——波长紫移。
应控制,当局外元素源子度小时,主要受Doppler效应控制。
由于谱线变宽将使测定灵敏度下降,吸收效率低。是 原子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吸收定律
经推导:A=KNL=K’C(K 原子总数) 吸收度与被测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类 似于L-B要求单色光、稀溶液)原子吸收条件。 条件: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I =
e 0
I0e-KLd
∫ A = lg
e 0
I0
d
∫e 0
I0e-KLd
第14页,本讲稿共55页
对锐线光源,可以认为Kν= b×K0 为常数:
A
=
lg 1 e-bK0L
=
lg
eK0Lb
=
0.4343K0Lb
Under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 for AAS, line profil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Doppler broadening, hence,
这以公式表明:积分吸收值与单位原子蒸汽中吸收辐 射的基态原子数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这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10页,本讲稿共55页
前面公式中: 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N0
为单位体积内基态原子数;f 振子强度,即能
被入射辐射激发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它正 比于原子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吸收几率。
若能测定积分吸收,则可求出原子浓度。 但是,测定谱线宽度仅为10-3nm的积分吸收, 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色散仪器,技术上很难实现。 所以,1955年瓦尔西提出采用锐线光源来解决 求积分吸收值的难题。参见下图:
第11页,本讲稿共55页
第12页,本讲稿共55页
由图可见,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 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 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
一、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
A
B
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E3
E0 基态能级
E1、E2、E3、激发态能级
E2
仪器分析-第7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的能级与跃迁和元素的特征谱线 1. 基态第一激发态, 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2.第一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同样频率的辐射。 产生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3.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特征谱线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分析线。 利用待测原子蒸气对同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 线)的吸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 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二)原子吸收光谱轮廓与变宽
☺ 1、吸收定律 强度为I0 的单色平行光通过厚度为l的原子蒸气,其 中一部分光被吸收,透过光的强度I服从吸收定律:
I0 原子蒸汽 l I
I I 0 e
( k l )
K是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
光的吸收系数。它与入射 光的频率、基态原子密度 及原子化温度等有关。
第一节
一、原子吸收的历史发展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蒸 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 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 –1802年Wollaston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
太阳光
暗 线
–1859年Kirchhoff和Bunson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大气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若采用一个连续光源(氘 或钨灯),即使是用高质 量的单色器入射可得到光 谱带为(0.2nm)的高纯光。 原子吸收线半宽度(10-3 nm, 即便是全部吸收)。由待测 原子吸收线引起的吸收值, 仅相当于总入射光强度的 0.5% [(0.001/0.2)×100%=0.5%], 原子吸收只占其中很少部 分,使测定灵敏度极差。
原子吸收光谱仪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虽 然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锐线光源 原子化器 主要组成部分
仪器分析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化法原子化器
雾化器与雾化室
作用: 作用:将试 液雾化。 液雾化。 要求:喷雾 要求: 稳定、 稳定、雾滴 细小、 细小、均匀 和雾化效率 高,约(10%) 约 %
火焰原子化法原子化器
燃烧器
作用:形成火焰, 作用:形成火焰, 使进入火焰的试 样微粒原子化。 样微粒原子化。 火焰组成影响测 定灵敏度、 定灵敏度、稳定 性和干扰, 性和干扰,对不 同元素选择不同 的火焰。乙炔的火焰。乙炔 空气焰最常用。 空气焰最常用。
原子的量子能级 描述量子能级的形式: 描述量子能级的形式:光谱项 n2S+1LJ n:主量子数,核外电子的分布层次,0,1,2… :主量子数,核外电子的分布层次, , , L:总角量子数,电子的轨道性状, 0,1,2…, :总角量子数,电子的轨道性状, , , , 相应的符号为S、 、 、 相应的符号为 、P、D、F S:总自旋量子数,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总自旋量子数,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0,±1/2,±1,±3/2 , , , J:内量子数,电子运动过程中,轨道磁矩与自 :内量子数,电子运动过程中, 旋磁矩耦合形成的能级分裂,取值L+ , 旋磁矩耦合形成的能级分裂,取值 +S, L+S-1, … L-S。 + - , - 。 2S+1:光谱项的多重性。 光谱项的多重性。 光谱项的多重性
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 2.峰值吸收 2.峰值吸收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 后,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 光谱通带 。 收线的半宽度为10 收线的半宽度为 -3 nm。 。 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强 用一般光源照射时, 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 度变化仅为 1955年瓦尔什(Walsh) 1955年瓦尔什(Walsh)提出用测定峰值吸收系数 年瓦尔什 K0 来代替积分吸收系数 υ的测定。 来代替积分吸收系数K 的测定。 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 并采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 并采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
仪器分析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的历史2.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3.原子吸收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区别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第一节概述1. 原子吸收光谱的历史◆1802年,沃拉斯顿(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首次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暗线。
◆1817年,夫琅和费(Fraunhofer)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这些暗线,但无法解释暗线产生的原因。
2/1363/1361825年,法国著名哲学家孔德在哲学讲义中说“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1859年,本生、基尔霍夫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钠在光谱中位置相同。
发射线与暗线D◆太阳光谱暗线:太阳外围大气圈中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钠辐射特征波长光进行吸收的结果。
4/1365/136太阳中含有94种稳定和放射性元素:氢(71%)、氮(27%)、氧、碳、氖、硅、铁等。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Walsh(沃尔什)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1960年以后,原子吸收光谱法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微量、痕量金属元素的可靠分析方法。
6/136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检出限低:10-10~10-14g。
✓准确度高:1%~5%。
✓选择性好: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无干扰。
✓应用范围广:可测定70多种元素。
✗缺点: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实现多元素同时分析。
7/1363. 原子吸收与紫外可见吸收的区别✓相同点: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
✗不同点:◆吸收机理不同:紫外可见为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宽带吸收,带宽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原子吸收为气态基态原子的窄带吸收,带宽仅为10-3nm。
◆光源不同。
◆试样处理、实验方法及对仪器的要求不同。
8/136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确定待测元素。
◆选择该元素相应锐线光源,发射出特征谱线。
仪器分析_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二者均称为。
各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称为。
2、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前者是,后者是。
3、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
其主要部分是,它是由或制成。
灯内充以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
4、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区别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和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而原子吸收光谱法师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的强度对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6、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是:都是,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波长范围。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吸光物质是,后者是。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0.1nm,狭缝宽度要调到。
8、分别列出UV-Vis,AAS及IR三种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各仪器组成(请按先后顺序排列):UV-Vis: AAS: IR:9、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 ______产生共振发射线, ________产生共振吸收线。
在光谱分析中,灵敏线是指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线,最后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_____分析。
A.定性、半定量和定量,B.高含量,C.结构,D.能量。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_____、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B.空心阴极灯;C.原子化器;D.辐射源.3、C2H2-Air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较易氧化但其氧化物又难分解的元素(如Cr)时,最适宜的火焰是性质:_____ A.化学计量型 B.贫燃型 C.富燃型 D.明亮的火焰4、贫燃是助燃气量_____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物质中特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下吸收特定能量的现象,通过测量所吸收的光的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GF-AA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AAS)。
两种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在光源和样品的处理上有所不同。
在GF-AAS中,样品首先转化为气态原子,并通过石墨炉中的加热将其浓缩。
然后,通过光源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在特定波长的光作用下,样品中的目标金属元素发生原子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吸收特定的能量。
通过测量光源透射光的强度变化,可以得到样品中目标金属元素的浓度。
在FAAS中,样品通过喷射到火焰中所产生的高温环境下转化为气态原子。
然后,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样品中的目标金属元素吸收特定能量,发生原子态到激发态的跃迁。
同样,通过测量光源透射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测定样品中目标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以下优点:1. 灵敏度高: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测定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其灵敏度在ppb(亿分之一)到ppm(百万分之一)的水平上。
2.选择性好:由于每种金属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因此不同金属元素之间相互干扰较小。
通过选择不同的光源波长,可以测定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3.准确性高:原子吸收光谱法经过多年的发展,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标准偏差和高的精密度。
4.快速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快速分析的特点,一个样品一般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分析,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除了优点之外1.需要样品前处理:样品的前处理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灵敏度。
例如,在GF-AAS中,样品需要进行湿氧化处理,其中可能会引入外源性污染物。
食品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利用基态的待测原于蒸气对光源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的。
答:特征谱线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主要分为类,一类由将试样分解成自由原子,称为分析,另一类依靠将试样气化及分解,称为分析。
答:两,火焰,火焰原子吸收,电加热的石墨管,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
3.一般原子吸收光谱仪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答: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4.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其最主要部分是,它是由制成的。
整个灯熔封后充以或成为一个特殊形式的。
答:光源,空心阴极灯,待测元素本身或其合金,低压氖,氢气,辉光放电管。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答:雾化器,雾化室,燃烧器。
6.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分光系统也称,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射的与分开。
答:单色器,待测元素共振线,其它发射线。
7.早期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棱镜为单色器,现在都使用单色器。
前者的色散原理是,后者为。
答:光栅,光的折射,光的衍射。
8.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广泛使用做检测器,它的功能是将微弱的信号转换成信号,并有不同程度的。
答:光电倍增管,光,电,放大。
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工作条件的选择主要有的选择、的选择、的选择、的选择及的选择。
答:灯电流,燃烧器高度,助燃气和燃气流量比,吸收波长,单色器狭缝宽度。
10.原子吸收法测定固体或液体试样前,应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
处理方法可用、、、等方法。
答:溶解,灰化,分离,富集。
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产生的干扰主要有干扰,干扰,干扰三种。
答: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
二、判断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是朗伯一比尔定律。
(√)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光源要求辐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要宽的多。
(×)3.原子吸收光谱仪和752型分光光度计一样,都是以氢弧灯做为光源的。
(×)4.原子吸收法测定时,试样中有一定基体干扰时,要选用工作曲线法进行测定。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
石墨炉原子化器 (graphite furnace atomizer)
它是一个电加热器, 利用电能加热盛放试 样的石墨容器,使之 达到高温以实现试样 的蒸发和原子化。
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 (hydrogen generation atomizer)
一定酸度下,用强还原剂 KBH4 或 NaBH4 将 As、 Sb、Bi、Sn、Ge、Se、Pb、Ti 元 素 还 原 成 极 易 挥发与易受热分解的氢化物。
入石英吸收管中进行测定
特点:常温测量;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达10-8g)
单色器
作用:将所需的共振吸收线与邻近干扰线分离。 为了防止原子化时产生的辐射不加选择地都进入 检测器以及避免光电倍增管的疲劳,单色器通常 配置在原子化器后。
单色器中的关键部件是色散元件,现多用光栅。
检测系统
10-3 nm
K
(~10-3 nm)
1 2 3 4 5 6 7 8 9 10 需要一个分光系统,谱带宽度为 0.0001 nm, 且连续可调
关键性难题
•通常光栅分开0.1nm,
分开0.01nm的两束光需要 很昂贵的光栅 要分开两束波长相差 0.0001nm的光,目前技术 上仍难以实现。 •此外,即使光栅满足要求, 分出的光也太弱,难以用 于实际测量
0.0001nm
峰值吸收法 (peak absorption)
采用锐线光源,通过测定吸收线中心频率的峰值吸收系 数计算待测元素的原子数。
K0 2 ln2 2 ln2 K νdν KN Δν π ν π
2 ln2 A 0.434 KNL Δν π
K0~N
A K N
A K c
峰值吸收测量的吸光度与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呈线性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3-3
原子吸收现象发现较早,100余年后才得到应用: 20世纪30年代出现测汞仪。 直至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沃尔 什)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 化学中的应用》,标志着AAS真正进入分析化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法步入迅速发 展的阶段。尤其是非火焰原子化器的发明使用。
斯塔克(Stark)变宽:光源在电场中也能产生谱线 的分裂,当电场不是十分强时,也表现为宽谱线。
变宽因素小结
温度变宽和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是主 要的,其数量级都是10-3nm。尤其在浓度 较小时。 锐线光源发射线变宽:受Doppler变宽和 自吸收变宽影响大。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Δν L = 2N Aσ2 P
21 1 (+ )
πRT Ar Mr
(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 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越重。
(5)场致变宽
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 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塞曼(Zeeman)效应:光源置于磁场中,则原来表 现为一条的谱线,会分裂为两条或以上的谱线 (2J+1条);磁场影响不很大,分裂线频率差较小, 仪器的分辨率有限时,表现为一条宽谱线;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3-30
(1)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前提条件
① 必须使用锐线光源 ② 锐线光源的发射线
与原子吸收线的中 心频率完全一致。 ③ 锐线光源发射线的 半宽度比吸收线的 半宽度更窄,一般 为吸收线半宽度的
仪器分析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
化学计量火焰 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 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温 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 测定。
富燃火焰 指燃气大于化学元素计量的火焰。其特 点是燃烧不完全,温度略低于化学火焰,具有还 原性,适合于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测定; 干扰较多,背景高。
(3)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4)原子吸收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比激发 态原子数目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这 就使得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
优点: (1) 检出限低,10-10~10-14g; (2) 准确度高,RSD约1%~5%;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 时多元素测定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原 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 光谱法的基础,之后原子吸收光谱法迅速发展。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比较: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利用的是原子吸收现象,而 发射光谱分析则基于原子发射现象
(2)原子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的多,这样谱线 的重叠概率小
✓ 单道双光束型:利用参比光束补偿 光源引起的基线漂移。
1. 光源
作用: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共振线和其它 非吸收谱线),以供测量之用。
要求: A. 能辐射锐线光源 B. 辐射的光强度必须足够、稳定且背景小 C. 灯供电稳定,以确保光强度稳定 空心阴极灯、蒸气放电灯、无极放电灯
空心阴极灯结构
♫ 干燥:试液随升温脱水干燥,由液体转化为固 体。一般情况下,90~120℃,15 ~ 30 s。
仪器分析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第五章原⼦吸收光谱法第五章原⼦吸收光谱法Chapter FiveAtomic Absorption SpectrumFor Short:AAS第⼀节基本原理⼀、原⼦吸收光谱分析概述1、原⼦吸收光谱的起源18世纪初,⼈们便开始观察和研究原⼦吸收光谱-----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1955年,澳⼤利亚物理学家⽡尔西发表了著名论⽂“原⼦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奠定了原⼦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1955年,原⼦吸收光谱作为⼀种分析⽅法开始应⽤。
并在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2、什么是原⼦吸收光谱?溶液中的⾦属离⼦化合物在⾼温下能够解离成原⼦蒸⽓,两种形态间存在定量关系。
当光源发射出的特征波长光辐射通过原⼦蒸⽓时,原⼦中的外层电⼦吸收能量,特征谱线的光强度减弱。
光强度的变化符合朗伯-⽐⽿定律,进⾏定量分析。
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的原⼦蒸⽓对特征谱线的吸收作⽤来进⾏定量分析的⼀种⽅法。
原⼦与分⼦⼀样,吸收特定能量后,产⽣基态→激发态跃迁;产⽣原⼦吸收光谱,即共振吸收。
原⼦由基态→第⼀激发态的跃迁,最易发⽣。
每种原⼦的核外电⼦能级分布不同,当产⽣由基态→第⼀激发态的跃迁时,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共振线:共振吸收线——电⼦从基态跃迁⾄第⼀激发态所产⽣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共振发射线——电⼦从第⼀激发态再跃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辐射,对应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原⼦的共振线的吸收共振线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因为:各种元素的原⼦结构和外层电⼦排布不同。
所以不同元素的原⼦从基态激发成第⼀激发态(或由第⼀激发态跃回基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不同,因此各种元素的共振线各有其特征性。
共振线⼜称为元素的灵敏线,因为:这种从基态到第⼀激发态的跃迁最容易发⽣,因此对⼤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是指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在原⼦吸收光度法中,就是利⽤处于基态的待测原⼦蒸⽓对从光源发射的共振发射线的吸收来进⾏分析的。
原子吸收光谱法
结构 工作原理
《仪器分析》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化系统
基本原理:利用大电流(数百安培)通过高阻值的石墨管所产 生的高温,使管中少量试液或固体试样蒸发和原子化。
电源:12~24V 0~500 A 直流电
《仪器分析》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化步骤
四个阶段: 1.干燥 (去除溶剂) 2.灰化(去除基体) 3.原子化 4.净化(去除残渣),
石墨炉升温示意图
《仪器分析》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元 最 高 灰 化 最高原子化温 线性范围 推荐的改进剂
素 温 度 度(℃)
( ppb )
(℃)
Ag 800 Al 1200 As 1200
1500
1-15 0.005mgPd+0.03mgMg(NO3)2
反2230应0000物和产5物5--的1800熔0 沸0同.点0A1g5或mgSMe g(NO3)2
• f-----振子强度, N0----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 • e----为电子电荷, m--- -个电子的质量.
《仪器分析》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积分吸收的限制
要对半宽度(∆v)约为10-3 nm的吸收谱线进行积分, 需要极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和极高灵敏度的检测器, 目前还难以做到。 这就是早在19世纪初就发现了原子吸收的现象, 却难以用于分析化学的原因。
Kv~v曲线反映出原子核外层电子 对不同频率的光辐射具有选择性
吸收特性。
《仪器分析》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影响原子谱线宽度的因素
由原子本身性质决定 由外界影响决定
①. 自然宽度ΔλN( Δ υ N)
它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
有关。 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4 Å (10-5nm)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变宽程度
DVD 7.162107 V0
T M
多普勒变宽与吸收原子自身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与火焰的温度平方根成正比,与谱线频率有关。
3、压力变宽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级发生稍微变化引起的变宽,又称
为碰撞(Collisional broadening)变宽。它是由于碰撞使
激发态寿命变短所致。外加压力越大,浓度越大,变宽越显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K0Βιβλιοθήκη 2 lnDvD
2
e2 mc
N0
f
将上式带入朗伯比尔定律中得到
2 π ln 2 e2
A 0.4343K 0L 0.4343 D D mc N0 fL kLN0
由于N0 ∝N∝c
( N0基态原子数,N原子总数,c 待测元素浓度)
所以:A=KLN0=K′LN=K′′c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常规模式
定 量 分 析
3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共振线
E3
1、共振吸收线
E2
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
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
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
E1
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A
B
E0
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E0 基态能级 E1、E2、E3、激发态能级
吸收线的宽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类是由原子性质所决定,另 一类是外界因素。
1、自然宽度 Δ N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固有的宽度叫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一般约10-5nm。
照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强度为I0的某一波长的辐射通过均匀的原子蒸气 时,根据吸收定律,有
I=I0·exp(-Kvl)
式中,I0与I分别为入射光与透射光的强度, Kv为峰值吸收系数,l为原子蒸气吸收层厚度。
当在原子吸收线中心频率附近一定频率范围
△v测量,则
v
I0 0 Ivdv
v
I 0 Iv exp(Kvl)dv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 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 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 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 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v D
2v0 c
2(ln 2)RT Ar
3、 压力变宽
• 当原子吸收区气体压力变大时,相互碰撞引起 的变宽是不可忽略的。原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导 致激发态原子平均寿命缩短,引起谱线变宽。 根据与其碰撞的原子不同,又可分为Lorentz变 宽及Holtsmark变宽两种。Lorentz(劳伦茨) 变宽是指被测元素原子和其它种粒子碰撞引起 的变宽,它随原子区内气体压力增大和温度升 高而增大。Holtsmark(赫鲁兹马克)变宽是指 和同种原子碰撞而引起的变宽,也称为共振变 宽。只有在被测元素浓度高时才起作用,在原 子吸收法中可忽略不计。Lorentz变宽与 Doppler变宽有相同的数量级,也可达10-3nm。
• 使用锐线光源,△v很小,用中心频率处的 峰值吸收系数K0来表示原子对辐射的吸收。 吸光度A为
v
v
A lg I0 lg I
0 Ivd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系 李婷 2013年9月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
4.1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又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 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 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 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18
(3) 锐线光源
峰值吸收的测定是至关重要的,在分子光谱中光源都是使用连续
光谱,连续光谱的光源很难测准峰值吸收,Walsh还提出用锐线光源 测量峰值吸收,从而解决了原子吸收的实用测量问题。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 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 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 峰值吸收系数Kv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 内。这样,一定的K0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9
锐线光源
根据Walsh的两点假设,发射线必须是“锐线”(半宽度很小的谱线)。
发射线 吸收线
I
0
峰值吸收的测量
1)锐线半宽很小,锐线可以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 2)二者中心频率相同,且发射线宽度被吸收线完全“包含”,即在可 吸 收的范围之内; 3)Walsh的理论为AAS光源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测定影响较小,该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 现性,精密度好。一般仪器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性能好的仪 器可达0.1%~0.5%.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5
(3)选择性好,方法简便 由光源发出特征性入射光很简单,且基态原子是窄频吸收,元 素之间的干扰较小,可不经分离在同一溶液中直接测定多种元素, 操作简便。 (4)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 测定微、痕量元素的相对误差可达0.1%~0.5%,分析一个元 素只需数十秒至数分钟。 (5)应用广泛 可直接测定岩矿、土壤、大气飘尘、水、植物、食品、生物组 织等试样中70多种微量金属元素,还能用间接法测度硫、氮、卤素 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该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化工、生 物技术、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地质、国防、卫生检测和农 林科学等各部门。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2
(3) 压力变宽 当原子吸收区气体压力变大时,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是不可忽略的。原 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激发态原子平均寿命缩短,引起谱线变宽。根据与其 碰撞的原子不同,又可分为Lorentz变宽及Holtsmark变宽两种。Lorentz(劳 伦兹)变宽是指被测元素原子和其它种粒子碰撞引起的变宽,它随原子区内 气体压力增大和温度升高而增大。Holtsmark(赫鲁兹马克)变宽是指和同种 原子碰撞而引起的变宽,也称为共振变宽。只有在被测元素浓度高时才起作 用,在原子吸收法中可忽略不计。Lorentz变宽与Doppler变宽有相同的数量级, 也可达10-3nm。 (4) 自吸变宽 自吸现象而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 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从而使谱线变宽。灯电流愈大, 自吸变宽愈严重。 此外,由于外界电场或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 变宽称为场致变宽。这种变宽影响不大。 通常的原子吸收实验条件下,吸收线轮廓主要受到多普勒和劳伦兹变宽 的影响,当采用火焰化原子化器时,劳伦兹变宽为主要因素,采用无火 焰原子化器时,多普勒变宽占主要地位。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8
4.2 基本原理
4.2.1 共振线和吸收线 共振线和吸收线——一个原子可具有多种能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 最低能态(最稳定),称为基态。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 (称为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这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 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当它再跃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辐 射,对应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分析线——各种元素的共振线因其原子结构不同而各有特性,这种从基态 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最容易发生,因此,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是指 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原子吸收光谱法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 原子蒸气对从光源发射出的共振发射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因此元素的 共振线又称分析线。 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而产生 原子吸8年10月8日星期一 16
但积分吸收的测定非常困难。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 只有 0.001-0.005A 。要分辨如此窄的谱线,对波长为 500 nm ,其
分辨率应为:
500 R 500000 0.001
这样高的分辨率,对现代仪器不可能达到的! 如果用连续光谱作光源,所产生的吸收值将是微不足道的, 仪器也不可能提供如此高的信噪比! 尽管原子吸收现象早在 18 世纪就被发现,但一直未用于分析 。直到 1955年, Walsh 提出以“峰值吸收”来代替“积分吸收” 。从此,积分吸收难于测量的困难得以间接地解决。
K
v
dv
e2
mc
N0 f
式中,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N0为单位体积内基态 原子数;f为振子强度,即能被入射辐射激发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它 正比于原子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吸收几率。上式是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重要理 论依据 。 此式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积分吸收”只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而与频 率及产生吸收线的轮廓无关。只要测得积分吸收值,即可求出基态原子 数或浓度。因此 AAS 法是一种不需要标准比较的绝对分析方法!
2 2(v v 0 ) ln 2 K v K 0 exp v D
上式表明,当用锐线光源作原子吸收测定时,所得A与原子蒸气
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A lg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 e K L
lg e K0 L 0.434 K 0 L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4
4.1.3原子吸收特点:
(1)灵敏度高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多数金属元素的相对灵敏度为 1.0×10-8~1.0×10-10g· mL-1,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绝对灵敏度 为1.0×10-12~1.0×10-14g。
这是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99%以上的基 态原子,而原子发射光谱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不到1%的激发态原子, 所以前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比后者高的多。 (2)精密度好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3
4.2.3原子蒸气中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
待测元素在进行原子化时,其中必有一部分原子吸收了较多的能量而 处于激发态,据热力学
Nj
N0
pj
p0
e
E j E0 kT
Ni,N0单位体积内激发态、基态的原子数; Pj,P0 ——激发态、基态能级的统计权重。k ——波尔兹曼常数; 可见,Ni/N0 的大小主要与“波长” 及“温度”有关。即 a)当温度保持不变时:激发能(h)小或波长长,Ni/N0则大,即波长长 的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数目多;但在 AAS 中,波长不超过 600nm。换句话 说,激发能对 Ni/N0 的影响有限! b)温度增加,则 Ni/N0 大,即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数增加;且Ni/N0随温 度 T 增加而呈指数增加。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2
4.1.1发展历史
18世纪初,对原子吸收光谱-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进行观察和研究。 1955年,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被研究。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西发表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 用”,而奠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方法发展迅速并得到普及。
子总数。 总之,AAS 对 T 的变化迟钝,或者说温度对 AAS 分析的影响不大 ! P152页,某些元素共振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5
4.2.4 原子吸收值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定量关系
(1) 积分吸收
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系数,简称为积分吸 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从理论上可以得出,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气中 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6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7
不足:多元素同时测定有困难; 对非金属及难熔元素的测定尚有困难; 对复杂样品分析干扰也较严重;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的重现性较差。 分析对象主要为金属元素;通用型方法;难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对原子吸收分析法基本理论的讨论,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基态原子的产生以及它的浓度与试样中该元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基态原子吸收光谱的特性及基态原子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能级决定);,—谱线轮廓半宽度(K0/2处的宽度);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1
2. 谱线变宽
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由原子本身的性质决定,另一方面由于 外界因素影响。 (1) 自然宽度 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 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愈长,谱线宽度愈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 自然宽度,在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2) Doppler(多普勒)变宽 通常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条件下,Doppler变宽是影响原子吸收 光谱线宽度的主要因素。Doppler宽度是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又称为 热变宽。从物理学中可知,无规则热运动的发光的原子运动方向背离检 测器,则检测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反之, 发光原子向着检测器运动,检测器接受光的频率较静止原子发的光频率 高,这就是Doppler效应。 D D T 7 7.162 10 0 0 M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9
4.2.2 谱线轮廓和谱线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