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蚕姑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蚕姑娘》教案
《蚕姑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蚕姑娘》,理解课文内容及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及对动人民的尊敬和感恩。
二、教学准备课文《蚕姑娘》的PPT或图片蚕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蚕茧、丝绸制品等实物或图片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头饰、服装等)蚕的生命周期模型或卡片观察记录表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蚕茧和丝绸制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丝绸是如何制成的吗?”2.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课文主题。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课文介绍:简单介绍蚕的基本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学习课文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字词解析: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和新词,如“蚕”、“茧”等。
3.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四)深入探究1. 观察讨论:展示蚕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蚕的变化。
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蚕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用表演的形式展现。
例如:第一组扮演蚕卵,展示孵化过程。
第二组扮演幼虫,模拟吃桑叶和成长。
第三组扮演蛹,表现蛹的静止状态。
第四组扮演成虫,展示产卵和生命周期的结束。
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蚕的生命周期模型或卡片,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加深对蚕生命周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 科学探索:讨论蚕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如丝绸的制作和用途。
展示丝绸制品,让学生触摸感受。
2. 艺术创作: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蚕的生长过程,或者制作与蚕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用纸制作蚕茧模型。
3. 情感体验:分享劳动人民养蚕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传说《蚕姑娘》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2.了解蚕的生长规律和催蚕技巧;3.学习使用词语“喜洋洋”、“丝绸”、“品尝”、“桑叶”、“茧”等;4.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材分析此课时的授课素材是《蚕姑娘》这则民间传说。
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女孩儿支持家庭养蚕,努力工作后因为善良而被神仙赐予缔造丝绸的能力的故事。
课文中既有讲述蚕的催成过程和品尝的情景,又有蚕姑娘因为怜悯而与蚕蛾共舞的情节。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请学生们看一遍图片,充分猜猜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在课本以及引用启示学生的兴趣,许多孩子没有亲身的经历。
因此,教师应该用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展示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步骤二:讲授1.教师讲述《蚕姑娘》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蚕养殖和丝绸的制作过程,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在教学中,试图使用形象、有趣、富有感情的语言和手势,引导学生认真听讲;3.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提问和讨论;4.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在脑海中形成整个阅读结构,理解故事的发展。
步骤三:词语学习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喜洋洋”、“丝绸”、“品尝”、“桑叶”、“茧”等词语;步骤四:口语练习通过一些口语练习,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方式,更好地表达阅读理解的意思:1.在小组内讨论故事,谁是你们最感动的人?2.学生描述茧的样子和图案,想象他们对这些茧有什么感觉。
步骤五:作业布置为了加深学生对《蚕姑娘》的印象,可以布置让学生在家撰写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1.理解故事和思路;2.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的内容。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透彻。
另外,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和多加讨论,从而开发进一步的思考方式和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蚕姑娘》这篇课文中的内容,包括主人公、情节背景、故事情节等。
2.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言表达和句型,掌握基本语言规范。
3.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蚕姑娘》课文的主要情节。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语言表达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以及人物感情的转变。
2.帮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 播放一段有关蚕丝生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蚕丝的好奇心,增加对故事情节的期待。
- 教师向学生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是从蚕茧中提取的。
2. 阅读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蚕姑娘》这篇课文,并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可以边读边指导学生听、关注关键词汇和句子表达。
3.学生可以跟着课文朗读,教师可在朗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发音不准或语调老套的错误。
3. 理解与讲解环节1.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解释生词和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回答问题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答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计问题,如: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5. 拓展阅读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蚕丝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2.学生可以自主查找有关新知识的资料,并在下一堂课时进行分享交流。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2.学生回答问题,解释对老师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课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蚕姑娘》故事复述一遍。
2.可以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可以在下一节课上,安排学生分享拓展阅读中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蚕姑娘》的主要情节,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从而能较好地掌握语言表达和句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材解读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材解读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姑娘》的内容和故事情节;2.了解《蚕姑娘》中表现生活、表现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蚕姑娘》的故事;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了解《蚕姑娘》中表现生活、表现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蚕姑娘》的故事。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问学生是否知道《蚕姑娘》的故事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来让学生更好地回忆起故事。
2. 故事学习1.教师讲述《蚕姑娘》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真听讲,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轮流讲述整个故事或部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等内容,并通过提问和互相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语言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句式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师通过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语调、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并让学生模仿和练习。
3.让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重新讲述故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归纳总结教师通过问答和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的方式,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蚕姑娘》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表现生活、表现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讲和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材解读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材解读一前言《蚕姑娘》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蚕姑娘的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生产过程,蕴含着优美的句式和宝贵的教育意义。
下面,笔者将针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重点在于:1.学习并掌握《蚕姑娘》中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
2.通过学习此故事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锻炼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增强其文学欣赏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蚕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老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蚕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蚕的了解。
学习课文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课文,重点在于掌握以下语法结构和词汇:1.以“了”结尾的句子。
2.“的”字及其用法。
3.新学字词如:“用心、灰蒙蒙、茧、直、却”。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由老师出示一些问题,有关蚕的知识,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随后让组长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知识拓展通过讲解蚕丝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实物展示来进行。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回家观察自然界里的飞虫,在绘本或笔记本上记录观察结果,并写一篇有关蚕的文章。
教学重点1.学习《蚕姑娘》中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
2.通过学习此故事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句子中“了”的用法及“的”的用法。
总结通过教学《蚕姑娘》,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还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和思考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增加知识拓展和课后作业,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第1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
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
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
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niong”。
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
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
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
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苏教版教学反思《蚕姑娘》教后反思今天我上了语文课《蚕姑娘》,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谜语开始导入新课:一条小小虫,自己盖新房,躲在新房里,变个飞仙女。
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由于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农村里来的,所以蚕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多少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学片段:有孩子说:“蚕小时候很丑,长大了可以变成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背景分析蚕和家蚕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特有的动物资源。
在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有关蚕和家蚕的知识,而《蚕姑娘》正好是一篇介绍蚕和家蚕的优秀文章。
本节课旨在通过阅读《蚕姑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蚕和家蚕的生活习惯、特点、饲养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读准文本,流畅朗读。
2.掌握词汇:二年级词汇表中的生字词、故事中出现的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蚕的生活习性,饲养习惯,对人类的作用等。
4.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组合、创新,完成技能性或创造性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难点1.阅读技能的培养。
2.识字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课前热身2.预习导入3.细节理解阅读4.思维拓展5.课后练习教学步骤:1. 课前热身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关蚕和家蚕的图片,以及家蚕的产品等,让学生感受到蚕和家蚕的特点,预热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课前要先预览课文,预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留意问题的答案。
例如:蚕和家蚕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等。
3. 细节理解阅读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阅读理解环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例如蚕的生活习性、饲养习惯、对人类的帮助等。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检测,测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4. 思维拓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设定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例如:蚕的生活习性与人类有什么联系?蚕的饲养方法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5. 课后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这些题目的出题难度要精确掌握学生的程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寓言的含义,了解道德价值;2.能够口头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4.能够理解和朗读熟悉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学习心灵的思想内涵;2.提高口头表达和书写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写的方式,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寓言铁律启蒙——宝贵的蚕茧讲解蚕茧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知道蚕茧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它们。
3.寓言瑰宝——《蚕姑娘》第二课时让学生先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内涵。
然后请学生细读文章,分析文章的主题,理解其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
4.情景模拟——倾听蚕姑娘的心灵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蚕姑娘寂寞、孤独的内心感受,了解她的追求。
5.分组讨论——解读寓言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对这个寓言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聚焦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6.书面表达——写一封信按照练习册的要求,让学生模仿蚕姑娘书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渴求。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模拟法3.群体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蚕姑娘》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寓言铁律启蒙——宝贵的蚕茧1.展示蚕茧的样品,边展示边讲解其制作过程和价值。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了解和观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利用蚕茧。
3. 寓言瑰宝——《蚕姑娘》第二课时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内涵,解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
3.让学生口头或书写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景模拟——倾听蚕姑娘的心灵1.观看图片或视频片段,模拟蚕姑娘生活场景。
2.让学生聚焦蚕姑娘寂寞、孤独的心灵,引导学生思考蚕姑娘的追求。
5. 分组讨论——解读寓言1.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蚕姑娘》故事情节,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2.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
3.学生通过参与制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增强他们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并掌握其中的细节。
2.难点:带领学生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掌握其中的关键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A.内容1.教师通过PPT或者情景再现等形式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
2.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模拟蚕丝的生产过程,了解其中的细节和流程。
B.方法1.教师通过PPT或者情景再现等形式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
2.组织学生听讲,并辅以图示、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材料。
3.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模拟蚕丝的生产过程。
4.教师在学生完成手工制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其中的细节和流程。
四、教学步骤A.引入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带领学生认识蚕丝和蚕丝生产过程。
2.通过情景再现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蚕姑娘》故事情节。
B.主体1.教师通过幻灯片等方式,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并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讲解。
2.学生在听讲的同时,根据教师的要求,拿出手工材料准备制作蚕丝原料。
3.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制作蚕丝原料。
4.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其中的细节和流程。
C.总结1.教师请学生介绍手工制作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丝生产的流程和制作蚕丝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手工制作的过程,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蚕丝的生产过程。
2.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表现,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3.通过评测手工制作的成果,可以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制作蚕丝原料的过程需要注意细节,防止出现学生因为制作不当而受伤。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七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蚕姑娘》。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够运用学过的词语组成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蚕姑娘》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认读生字词,较好书写文章。
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拓展词语。
2.运用学习到的句型和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课本及相关教具2.图片卡片:蚕的生长过程3.小板书:我喜欢蚕的理由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分享一则故事:《成长的脚步》2.老师与学生一同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卡片,了解蚕的生长。
二、阅读课文并朗读(10分钟)1.老师带领全班认真阅读课文《蚕姑娘》。
2.反复练读课文,调整发声和语速。
三、细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并找出生字和认识的词组和句子。
2.让学生逐句细读,了解故事情节。
四、分组讨论(15分钟)1.随机分组,让学生相互讨论在故事中想到的问题和感受,并请一名组长记录在黑板上。
2.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多角度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五、学生表达(10分钟)1.让学生用学过的语言表达自己在故事中的感受,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2.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相关提醒。
六、巩固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2.学生简单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出自己的学习反思。
七、作业(5分钟)1.课上要求学生写的《我喜欢蚕的理由》小板书补充。
2.阅读并默写拓展词语。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蚕姑娘》这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能够流畅朗读课文,通过分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同时运用学习的语言和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蚕姑娘》的全文,并能理解和表达课文中蚕姑娘的辛勤和快乐;2.能力目标:能够较准确地朗读课文,对文中的生词进行理解并运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创造的成果,感受蚕丝纺织文化的人文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的全文,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如“一两天逐渐变成了半个月”,并能从中获得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比比谁能说对课文中“蚕”的笔画,同时提问同学们蚕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些物品是由蚕丝制成的,如衣服、绸带等。
3.演绎蚕丝的历史和相关文化,展示蚕丝纺织过程中的美感和技巧。
2. 学习重点1.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讲解生词“柔软”、“逐渐”、“半个月”等,引导学生揣摩生词的意义,并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3. 学习难点1.选择文中主要人物,进行朗读、演绎、生词学习;2.分组进行句子模仿和对课文中较难句子进行讲解;3.进行小组活动,整理概括课文中蚕姑娘的点滴变化和辛勤工作。
4. 教学延伸1.课外阅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环境保护;2.教师推荐有关蚕丝文化的书籍、电影和相关的博物馆、展览等。
四、课后作业1.朗读《蚕姑娘》的全文;2.找两个新词,写词语并做出相关的搭配;3.描述青春期的蚕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对蚕丝文化的介绍和对《蚕姑娘》中蚕姑娘的生动描述,激发了小学生们的探究之心,了解到蚕丝纺织文化所蕴含的人文魅力;并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创意。
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五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蚕姑娘》的情节和寓意;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蚕一夜间的蜕变过程;3.培养学生分析比喻表达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悟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蚕姑娘》的情节和寓意,学会分析比喻表达的能力;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比喻表达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教的“感恩父母”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和谁最应该表达感恩之心;2.引入新课,告诉学生《蚕姑娘》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2. 学习新课1.分段教学,让学生先读懂每一段内容,然后理解整个故事;2.审读整个故事,让学生回答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蚕姑娘经历了什么?”“她通过什么实现了蜕变?”;3.对比“蚕姑娘”和“丑小鸟”的相似之处,让学生认识到寓言故事中,蚕和鸟所经历的蜕变都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
3. 感悟和领会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中是否也有“蜕变”的过程,什么样的蜕变会让自己变得更好;2.引导学生表述蚕一夜间的蜕变过程,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3.邀请学生表演自己观察蚕的经历,让全班学生观察蚕的过程。
4. 绕口令训练1.绕口令:“我们的蚕织的丝,好像我们的丝织品”;2.学生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课文《蚕姑娘》故事中的比喻表达,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2.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有问题的及时反馈;6. 作业布置1.家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织蚕丝的资料,向同桌和父母讲述;2.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在此次学习中的一个收获,体会生命中的蜕变并诉说你的经历。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中,教师主要运用了讲述、引导发现、引导表述、总结反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交流和动手操作中,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蚕姑娘》教案《蚕姑娘》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10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4个只识字;2.读通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自然常识;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蚕生长的不容易,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人,解读课题认识“蚕”(出示图片)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指导正音;3.齐读生字词(词语分类),齐读古诗。
蚕姑娘又黑又小换上蚕卵又黄又瘦旧衣裳蚕叶又白又嫩漂亮蚕床又白又胖蚕茧盖新房蛾姑娘4.分段读课文三.解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理清条理——“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2.引读全文:蚕卵——1自然段蚕——2-5自然段蚕茧——6自然段蛾——7自然段3.读通全文——认清蚕各个生长时期的身体特点(贴词语游戏词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4.齐读全文第二课时四.认读生字,齐读全文,巩固复习五.游戏表演——“蚕的一生”六.指导朗读——了解蚕的每次蜕变都不容易,最后却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七.引导背诵八.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2.自学生字,主动记字3.老师重点指导:桑、盖的书写4.学生临描,老师巡视《蚕姑娘》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
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五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2.加强学生对于蚕丝的了解,知晓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蚕姑娘孝顺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掌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
三、教学内容和流程1.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学习课文以及学习蚕丝的制作过程。
(1)学习课文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认识;2.分段教学,注重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3.带领学生朗读整篇课文,注意发音和语音的准确性;4.进行情感体验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2)学习蚕丝的制作过程1.通过资料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生产过程;2.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蚕丝的制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引入故事背景,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认识。
(2)学习课文1.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课文内容;2.分段教学,注重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3.带领学生朗读整篇课文,注意发音和语音的准确性;4.进行情感体验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3)学习蚕丝的制作过程1.通过资料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生产过程;2.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蚕丝的制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总结通过教学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回顾。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讲述与演示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和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况反馈。
同时,也激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六、教学资源1.教师所掌握的教材资源;2.课堂展示所需的图片、实物模型等;3.学生需要使用的蚕茧等实践工具。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课文《蚕姑娘》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文章主旨等;2.培养学生听懂、读懂、说清、写对文章的能力;3.能够运用语言才能描述蚕丝的生产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蚕姑娘》中的主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描述蚕丝的生产过程,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学习内容1.导入:通过歌曲、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回忆起蚕丝的来源,并由此进入新课。
2.学习课文:讲解生词,理解文章主旨,丰富情感体验。
3.学生练习:启发学生描述蚕丝的生产过程。
4.总结:回顾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小小蚕豆到处种,到处长,到处变。
它的变化真神奇,把蚕丝变成了漂亮衣。
”动画:“蚕姑娘”助手给学生出示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下图,回忆蚕丝的来历。
蚕丝变成衣学习课文1.生词讲解生词解释好心好意善意,尽心尽意做工器具制造工艺的器具马蜂窝鸟巢,蜜蜂的积蜜的房子色彩缤纷色彩丰富,五颜六色2.理解主旨讲解《蚕姑娘》的主旨:蚕丝的来源,蚕丝的制法和蚕丝的作用,学生要理解熟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段落意思。
学生练习1.语言复述学生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学生们也可以自己准备一段来展示自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
2.描述蚕丝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借助媒体资料和图书资料来描述蚕丝的生产过程。
在语言结构清晰,用词恰当,生动形象,行文流畅等方面需要进行注重。
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达到目的,难点要解释清楚。
同时, 练习程序,要衔接前后,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愉悦。
学生还需要,均衡发展各项能力,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不断提高。
总体而言, 《蚕姑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位提升相对较大,本堂课的教学练习,可以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完成,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板书五、教学后记整堂课学生表现较为积极,对于蚕丝的生产过程,时不时发出惊叹和好奇,为上课效果的提升和语文情感体验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三《蚕姑娘》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阅读材料。
在阅读这篇文章前,需要先学习“蚕茧”的相关知识,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茧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图片、小白板、彩笔、PPT等。
3.活动:阅读理解、绘画、询问、分析、讨论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蚕茧的图片,引导孩子们了解蚕茧的形态和作用,让他们观察蚕茧的细节。
(2)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谈论自己对蚕茧的了解。
让孩子们发现和解决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2.阅读教学(1)教师给孩子讲述《蚕姑娘》的故事,带领孩子了解整个故事。
(2)让孩子们小组阅读文章,指导他们回答相关问题。
比如:蚕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被指责?最后蚕姑娘发生了什么?(3)针对文章进行分析,让孩子尝试逐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细节,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
3.语文活动(1)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出蚕茧和蚕姑娘,以及蚕茧的形成过程。
(2)填空活动:根据文章内容让孩子们填空,印证他们是否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3)分析问题:引导孩子讨论文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总结(1)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蚕茧的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3)对下一步的学习进行展望。
四、教学反思通过寓言故事进行语文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驾驭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生命素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准确把握孩子们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寻找答案,提高综合素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蚕姑娘》,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互助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蚕姑娘》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和词语搭配。
教学准备:
1. 课文《蚕姑娘》的教材和课件。
2. 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回忆蚕的形象和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蚕的特点和他们对蚕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蚕姑娘》
1. 教师朗读课文《蚕姑娘》,让学生跟读。
2.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意思。
3. 教师解释生字词和词语搭配,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
4.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帮助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
1. 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关于蚕的故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姑娘》这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内容和寓意;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和爱劳动的意识和精神。
二、教学内容《蚕姑娘》三、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2.掌握生字词和表达方式;3.学习形象化描绘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并掌握感性认识,让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教案、《蚕姑娘》故事书、PPT等教具;2.播放课程所需要的视频。
2. 导入1.通过PPT或视频播放一个有关蚕丝的视频,让学生对蚕丝产生新奇感;2.师生问答:为什么蚕会吐丝?丝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蚕吐出的丝可以被织成衣物?3. 讲解故事内容将《蚕姑娘》故事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
4. 朗读故事由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人物性格和内在感情。
5. 分析故事人物1.引导学生对故事人物情感转折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形象;2.学生根据对人物的理解进行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形象。
6. 教学巩固1.小组合作,编排蚕丝制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蚕的“劳动”过程;2.让学生学习《蚕吐丝的过程》的生字词。
7. 课堂作业1.练习一篇与《蚕姑娘》类似的小故事的创作;2.背诵《蚕姑娘》中重要的寓言句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蚕姑娘》这个典型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领悟到助人为乐和爱劳动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转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蚕吐丝制作过程的了解,让学生明白蚕的生命和劳动。
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创设丰富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知识体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听懂、朗读《蚕姑娘》,理解文意,并能熟练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爱上自己的祖国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劳动、勤奋刻苦等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完整、自然地朗读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唱《四季歌》。
2.学生讲述春、夏、秋、冬的特点。
3.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寻找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二、讲授1.通过朗读文本《蚕姑娘》,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讲授小蚕的生命周期,让学生知道蚕的成长需要艰辛和付出。
3.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春天的重要性,将春天与蚕的学习进行结合。
三、练习1.学生跟读故事,并配合语音语调,真情演绎。
2.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绘制多幅蚕的生长环节图片,并通过讲述小组来较好地体现记忆的效果。
3.学生分小组,分别分析蚕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四、巩固1.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阶段的题目进行写作。
2.将学生的作品集体展示,并通过同学的互相赞赏和拍手进行奖励。
3.以“蚕”的成长为例,让学生明白劳动是成功的关键。
四、作业与反思1.让学生选读故事,并进行跟读练习。
2.让学生对所绘制的“蚕生长图”进行复盘和整理。
3.让学生谈谈对劳动的认知与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对《蚕姑娘》的故事深入了解,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创造幸福的必经之路。
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宣传春天、防治病虫害等话题,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让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蚕姑娘》说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姑娘》这一经典故事;2.能够理解蚕的生长周期和丝绸的生产过程;3.培养学生钟爱劳动、勤奋学习的好习惯;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蚕姑娘》故事情节;2.蚕的生长周期和丝绸的生产过程。
三、教学难点1.丝绸的生产过程;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2.图片资料;3.辅助教材。
五、教学过程1. 预习铺垫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带领学生了解蚕的生长情况、丝绸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体验蚕的生命之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细节。
2.善用问题: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下一步内容的展开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
例如:–蚕的生长周期都有哪几个阶段?–丝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你们家里有没有用过丝绸制品?3.单元概览:简要介绍《蚕姑娘》这篇文章的内容,预告故事中各个环节的精彩之处。
2. 教学重点1.《蚕姑娘》故事情节:学生通过听、看、说的方式理解并自主探究故事中的情节、角色、意义。
–分角色朗读;–情感体验;–理解故事的含义。
2.蚕的生长周期和丝绸的生产过程: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周期和丝绸的生产过程,让学生领略生命的神奇和劳动的魅力。
–观看视频资料;–辅助教材解析;–班级讨论。
3. 教学拓展1.延伸学习:帮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广泛接触更多的知识领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基础。
–探究丝绸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亲手制作丝绸绸缎、丝袜或丝巾等丝绸制品。
2.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导入劳动教育;–实际进行劳动。
4. 课堂小结1.回顾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总结教学收获: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并梳理知识点。
5. 课后作业1.扩展阅读:邀请学生阅读与丝绸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并撰写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蚕姑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蚕姑娘》这篇课文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由卵孵化而来、蚕的四次蜕变、结茧、成蛹,再变成蛾的过程。
虽然科普知识介绍的程度较高,但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通过能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能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每一自然都介绍了蚕生长中的一个过程。
由于学生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可能很少有学生对蚕有感性的认识。
所以利用图片、课件等教学媒体展示蚕的样子及生长的各阶段的特征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结合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会更容易讲清文章所承载的科普知识。
这也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重点教学“桑、换、蚕、盖”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低年级段要求我把识字、写字作为本课的重点。
从课文内容看,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针对课文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缺少对蚕的认识,因此了解蚕的一生变化生长过程也是教学难点,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结构相似,因此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我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制作好与课文情境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不同时期春蚕的图片,生字卡片等。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春蚕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用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三课时完成。
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起悬念
1、老师板书“蚕”字,请会读的孩子读这个字(教师相机点拨:蚕是平舌音、读的时候可要读准了。
)同时相机指导“蚕”字的写法:上面“天”,下面“虫”,难怪古时候的人们把“蚕”叫作“天虫”呢!(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在本子上写“蚕”)
2、揭示、齐读课题:课文中的小作者把蚕儿亲切地叫作“蚕姑娘”。
(板书: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注意“娘”的发音是轻声。
请学生一起来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
3、请学生跟随课文中的小作者去江南旅游,到江南养蚕人家的蚕房里去认识蚕姑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特别是生字“卵、桑、床、娘”等生字读音,读准“衣裳、姑娘、床上、吐出丝儿”等词语,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你对蚕有了哪些了解?(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诵读课文,加深体会
过渡:小朋友们,蚕姑娘天生就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魔术师,去感受蚕姑娘奇妙的一生吧!
江南之行第一站——走进可爱的蚕卵宝宝(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词语“暖洋洋”。
2、学生回答完后,出示蚕卵图和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来认识蚕卵和参蚕姑娘。
3、教师小结: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看来,蚕卵里孵化出蚕宝宝,是要有一定温度的。
(第一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蚕卵孵化的季节)
江南之行第二站——走进变身女郎——蚕姑娘
(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学习第二段
1、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要进行第一次变身了,它是怎样变的呢?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蚕姑娘的变化。
2、(出示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图)让学生说说蚕姑娘的样子。
(着重抓住“黑”和“小”来说蚕姑娘的样子)
3、教师讲述: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科学上叫“蚕眠”。
(板书:蚕眠)蚕眠一次就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
4、指导朗读:出示黄姑娘图片,启发学生:当你发现又黑又瘦的蚕姑娘变成了黄姑娘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喜悦)
5、学生自己练读,指名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第二段。
(体会并读出喜悦之情)
6、试背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这么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要背诵是有困难的,课文的后面几个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与第二自然段很相似,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对第二自然段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的构段规律,化解背诵的难点,练习当堂背诵,减轻课后负担。
)
学习第三——第五自然段
1、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
(出示又黄又瘦的蚕图)蚕的一生到底要蚕眠几次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讨论后,集体交流:
(1)蚕姑娘一生要蚕眠几次?(揭示:四次蚕眠)
(2)每次醒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不
同过程的“蚕”图,同时相应板书: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3 )练读3——5自然段,让学生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要读出“喜悦、高兴”的语气。
(充分练读,读出感情)
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经过四次蚕眠的蚕姑娘,又要变身了,她又会怎样变呢?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
2、指名回答蚕姑娘是怎样结茧的?
3、理解“蚕山”(出示蚕山图)可以用稻草做成柴龙,也可以用纸板做成格子状,这就是“蚕山”。
4、结合图片理解“新的房”(茧子)和茧子里的蚕姑娘(蚕蛹)。
5、说说茧子有什么用途。
(织衣服、丝巾、被面……)之后,向学生展示丝制品的图片(柔软的蚕丝被,漂亮的丝巾,高贵的丝制服装等)
6、指导朗读: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引导学生说一说现在最想对蚕姑娘说什么?通过谈体会,引导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第六自然段。
7、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表演第六自然段。
(男生读,女生演;女生读,男生演)
教师小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8、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图上的小同学,你发现蚕蛹长出翅膀了。
你们快看,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了。
蚕姑娘由蚕蛹一下子变成会飞的蛾姑娘,你觉得蚕姑娘的变化怎样?引导学生带着喜悦、惊奇的语气练读第七自然段。
9、指名带着惊奇的语气读第七自然段,同时请男生齐读第七段,女生表演。
10、学生练背第6和第7自然段
11、读后,教师及时补充:蛾姑娘出来后就开始产卵,产卵后就死去。
第二年春天那些卵孵化后又成了蚕姑娘。
蚕姑娘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两个月。
四、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愉快的江南旅行让我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各自有着神奇的有趣的生长过程。
课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研究小动物,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相信,你将得到很多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赞美蚕的语句。
板书设计:
蚕姑娘
蚕
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