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那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3分)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3分)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请列举孙中山的三项主要革命活动。
3、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责任感。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知识超市
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统垂裳则拱手无为。言率由而外变相迫,必至不守不成;言无为而诸夷交争,必至四分五裂。《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旧法为治,则我圣清岂能久安长治乎?不变法则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
一、情景导入:
许多同学都看过《康熙王朝》《天下粮仓》《还珠格格》等历史剧,那么,主宰天下的“皇上”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I)一. 预习与指导(15分钟):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认真书写预习笔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二.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 预习检测(6分钟):(小考方式,学生独立完成)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3.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进行变法的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创办的宣传遍布的刊物是();创办的团体是()。

4.支持维新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要发愤图强的清朝皇帝是()。

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因它历时103天,故这次变法远动又称为()。

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的维新派人物是();戊戌政变后,表示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换取国人觉醒的人物是()。

向清朝顽固派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的人物是()。

8.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事件是();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事件是()。

9.维新变法的领导阶层是(),代表人物有()、()。

1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变法的目的(基本主张)是()。

变法的高潮的事件是()。

四.知识梳理(5分钟):五.巩固练习(12分钟):选择题:1.导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 《马关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组织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 D创办《万国公报》3.在宣传变法过程中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们属于()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4.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下令捕杀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法令。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课题:戊戌变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出示“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导入新授。

二、教师引领,明标自学,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自学。

)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为变法做了那些事?3、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就维新派和洋务派不同的政治主张进行分析,加深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理解5、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1、多媒体出示材料和图片,生生合作解决第一、二个问题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看课本32页大字部分,对其中不理解的字词加以勾画,并组建学习小组讨论引发公车上书的原因、领导者、意义。

生:(阅读教材,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生:回答师: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甲午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破产。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怎样的努力?二、新课学习(一)公车上书教师:19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社会方面: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学生: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学生:思想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多媒体展示)教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什么是公车上书?学生:“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由于康、梁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公车上书”。

教师:自读课文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发起人及影响学生:时间:1895年春学生:原因:签订《马关条约》学生: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学生: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思考:公车上书有没有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作用: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一、学习目标1、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理解戊戌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认识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感受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4、教学重难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二、温故知新(仔细回顾上节课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分钟):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有:(中央),(地方)、、等。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性质:。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三、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10分钟):仔细阅读教材,圈划、标注关键性词句并识记;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归纳出来。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背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签订《》,中国民族危机深重。

(2)开始标志:1895年、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的举人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条约,请求,史称“”,标志着的开始。

(3)维新变法前期活动: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宣传维新变法;后来联合大臣在成立,并把《万国公报》改作,作为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2.戊戌变法(亦称)(1)背景: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多次上书请求变法。

(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

(3)经过: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实施变法;由于变法触及掌握实权的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于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

因为1898年是农历年,所以这次变法称为;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故又称为。

(4)变法内容:政治上改革;经济上兴办;文化上创办、报刊等;军事上等。

(5)戊戌六君子:、、、、、。

(6)影响:有利于;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促进了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

(二)对学(4分钟):小组内两人组合抽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三)组内交流检查(6分钟):组长检查成员基础知识的勾画和订正,巩固记忆基础知识。

(四)师生互查(4分钟):教师对基础、重点问题抽查,督促掌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熟悉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熟悉。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式: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腕,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方式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弄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式: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按照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式。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进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搜集,处置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演出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7课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利用新闻快报、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出维新变法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梁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爱国情操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开展、百日维新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要点(一) 公车上书——序幕(二) 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三) 百日维新——高潮1.变法的开始2.变法的内容(四) 戊戌政变——失败1.变法的失败2.失败的原因3.变法的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在探索的道路上也留下了我们无锡人的足迹。

图片欣赏我们来看看他在无锡的住宅,他是谁呢?薛福城薛福城是谁?他曾任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

因其外交有功,赐其住宅为“钦使第”。

他同时也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薛福城和王韬、郑观应等人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外更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但他们的思想和政论却给了后人以启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付之于行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场试图改变中国落后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我们先看一段短片。

请同学们看完之后告诉我:这段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和戊戌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

这一事件和戊戌变法的关系是?——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

从戊戌变法失败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挫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

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

第7课 《戊戍变法》导学案

第7课 《戊戍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班级:姓名:自评【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用红笔表记下发现的问题)1,兴起:1895年春,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2,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后改名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3,时间:年月至月,4,内容: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变法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5,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发动政变——历史上称,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6.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戊戍变法失败的原因、怎样评价戊戍变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33的变法诏书的内容任选一例分析:①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②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③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为什么?合作探究二:戊戌政变时,谭嗣同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还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认为他们死的不值,你怎么看待他们的献身精神?合作探究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戊戍变法时)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作业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作业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识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学生通过对维新变法人士进步立场的理解,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年6月到9月。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1898年9月,0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

四、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皇帝吗?为什么?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五、达标检测:1、“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门户政策”的提出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3、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 D、《中外纪闻》的出版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但在位期间,中国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皇帝是()A、慈禧B、光绪帝C、道光帝D、溥仪6、光绪帝颁布诏书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的统治C、镇压农民起义D、抵抗外国侵略7、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是的目的是()(1)推翻清政府(2)发展资本主义(3)救亡图存A、(!)(2)(3)B、(1)(2)C、(1)(3)D、 (2)(3)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马梅【学习目标】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过程】一.乐学新知以日本明治维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问导读(依据问题,阅读标注)1、维新派代表有哪些?其主张是什么?联系洋务运动,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阶级、主张)2、哪个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事件的领导者是谁?3、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过程?4、为什么称为“戊戌变法”?为什么这次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5、变法结果怎样?“戊戌六君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谁?6、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历史意义?三.自学检测(二人对学,互帮互助) 一、公车上书编演“公车上书”过程,在课文中勾画以下史实:“公车上书”的时间: 。

原因: 。

主张: 。

影响: 。

二、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阅读课文P33页第一段正文,了解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过程:1、 ;2、 ;3、 。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在课文中勾画出关键信息:1、时间: ,变法背景: , 变法最高统治者 。

2、阅读课文,分类别,理解记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四方面措施)。

3、变法结果:慈禧发动 ,“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 。

措施类别 主要内容作用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学习笔记】四.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探讨展示)阅读课文P34页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思考问题: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2、如何评价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巩固达标)1、促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惊醒并要求变法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C、鸦片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2、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左宗棠D、李鸿章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建立C、《万国公报》的创办D、《定国是诏》的颁布4、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六.拓展延伸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爱的改革运动。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

他虽然失败了,但为后人积累了经验教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乃至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打下基础。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是这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发生原因、内容、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预习,初步了解本课基本知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性问题,教师辅导;师生探究戊戌变法发生原因、失败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知道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当时的农民奋起反抗,掀起义和团运动,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也掀起了一场著名的改良运动,这就是戊戌变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戊戌变法,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7课.(板书:第7课戊戌变法)(二)推进新课:师:1895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损失巨大,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
学生阅读变法法令内容,抢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
②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③触动顽固派利益。
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
①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②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
③百日维新。
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小组讨论后,展开辩论
修改意见
小结(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完成同步探究与学习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
学生看图像,争相回答:公车上书。
学生看书归纳要点:
①创办《万国公报》
②组织强学会
②维新派团体形成
学生补充资料:
创办《时务报》《国闻报》各地组织学会、学堂等
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 话”,出席“问话”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验收结果:
合格/须完善
时间
年月日
分管领导
课时
1
第周第 1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 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

第七课_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_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人:闫学良审核组长:一、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重点内容,组长提问检查。

二、导入新课,出示标题,解释标题。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1.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2.公车上书,揭开了的序幕;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3.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康有为创办了,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它们和朝中大臣在组织;随后,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作为这一组织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4. 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法令,实行变法,这一年是旧历年。

因此这次变法称。

5.变法触动了的利益,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天,因此历史上又叫。

<2>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后进行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洋务运动以后,为什么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拓展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材料二:“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1)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领导这一事件的是哪一阶级哪一派别?(2)材料一、二、三在当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二、课程标准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教师: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

展示:康有为:广东省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主持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倡导变法维新。

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教师: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

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二)百日维新 的内容和意义
结合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个方面了解变法内容。然后,学生逐条讨论分析变法的影响。
讨论问题:问题1: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问题2: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
问题3:变法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生回答问题、师小结。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自主学习,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而且学生也有一种自豪感,并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问题:问题1: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问题2: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拥 护?
问题3:变法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讨论:问题1:戊戌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什么还会失败?
问题2:如果袁世凯没有告密,而是支持维新派,变法能否成功?
思考我们应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10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10分
生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改变旧体制。
生4:此件事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师过渡语: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为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 它却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积极奔走,做了大量的工作。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导:“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A.光绪帝 B.咸丰帝 C.康熙帝 D.宣统帝
5、戊戌变法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 )
A.林觉民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6、下列人物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A.康广仁 B.梁启超 C.刘光第 D.杨深秀
7、“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强学会成立
2.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3、《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时务报》 D.《苏报》
4、戊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入明标】
学习目标:
1、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戊戌变法的影响;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公车上书”,完成学案。
1.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影响和结果是什么?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后来改名为《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定期机会演讲,维新派的形成了。
【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1.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又么没有发动群众,而顽固派的势力又过于强大,所以,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2.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 Nhomakorabea【拓展提升】
3.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最新教学文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最新教学文档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 1896 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被称为“”,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教育上,;4、军事上,。

四、戊戌变法的影响:1、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3、目的:试图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挽救民族危亡,发展。

4、作用: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史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C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C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A B请回答: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1)经过:《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9月。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文化: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④思想: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问题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谭嗣同本来有逃跑的机会,他却甘愿为变法一死。

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值得吗?
探究:有两种观点:
(1)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气节和变法的决心。

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变法救亡的决心。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

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2)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问题2】邓小平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可是清朝时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了。

其原因是什么?
探究:(1)维新派没有实权,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

而维新派只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2)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维新派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论据,遭到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维新派的某些激进的宣传也为变法增加了社会阻力。

(3)一些改革措施侵犯了部分大官僚的利益,因此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抵制。

1.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

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是()。

A.康有为、梁启超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A
2.近代史上使中国知识分子向朝廷上书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
3.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联合部分大臣组织的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是()。

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强国会
答案:A
4.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A.维新变法思想B.民主与科学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答案:A
5.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6.通过“举人”“签名”“1895年”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联想到()。

A.公车上书B.百家争鸣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

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变之之法,富国为先。

——《上清帝第二书》请回答:
(1)材料中的“康祖诒”是谁?和他一起上书的还有谁(举出一例即可)?
(2)这是写给哪一位皇帝的?他们的上书被称作什么?
(3)材料主要表达了举子们什么样的思想?他们的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康有为。

梁启超。

(2)光绪帝。

公车上书。

(3)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