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_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百家争鸣
墨家成为显学的原因是社会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意义: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并结合课前搜集资料思考,解答问题。
2、学生讨论发言活动中采用自评和互评等综合评价。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生。对于理科学生不要求像文科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只要了解百家争鸣的概念,原因和意义、影响即可,可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可让学生先阅读课本了解基本知识内容,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思考。
九、板书设计
讲授相关概念
一.百家争鸣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概念
2.历史背景/原因
3.主要派别
4.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及主张
2.孟子生平及主张
3.荀子生平及主张
4.总结儒家思想
三.老庄之学
四.法家思想
五.墨家的主张
4.评价
出示幻灯片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新课
出示幻灯片: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
刘老师将本课的情感目标定位“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但从本课设计看,似乎无法体现这一点,也缺乏落实措施,可以做一调整。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汉代儒学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建立后,一些儒生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概况秦始皇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后又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余儒生坑杀于咸阳。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董仲舒改造儒学,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影响(1)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1.概况(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作用(1)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参与议政,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1)实行时间:隋唐时代确立,一直沿用到清末。

(2)主要内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考试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明代以后发展为八股取士。

2.影响(1)积极:①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②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其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③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法家 思想
墨家的 主张
商鞅 韩非子
墨子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 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 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尚 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
、“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
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的发展趋向。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 ,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 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 ,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 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 (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 化政策的转变。
是理学的开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 了道路。
科 目:历 史 级 别:高二级
任课教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3.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总结归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设计一份宋明理学知识问答卷,包含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完成问答卷的过程中,自我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在课后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宋明理学史》、《儒家文化在宋明的转型》等与宋明理学相关的书籍,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宋明理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3.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培养探究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宋明理学相关的经典著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宋明理学家故居、书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与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由此导入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PPT)

第2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精 梳
1.通过本课教材的图文材料,立足于时空观
理 自
念,探究中华文化从勃兴到衰落再到复兴的

学 习 固 基 础
学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 涵。
发展历程,继而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中华 学 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 效 果 学 业

科 2.通过史料实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 效















重 点 难 点 要 突 破
第6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3.秦汉魏晋

秦朝
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主 学
汉武帝_尊__崇__儒__术___,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
习 固 基
西汉 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重 效 果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业 测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速 达 标
研 习
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重 点 难 点 要 突 破
第13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1张PPT)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4)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 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申 不 害
“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战国时平民的政治代言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 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 一种什么关系?
“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 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 践行“仁”的品德。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老子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道家学派
领域
思 哲学 想 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核心
1. "道"是万物的本源(宇宙观唯心)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方
面转化的规律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⑴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⑵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从孔子引入。

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 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

“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3、原因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优秀教学案例
5.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儒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辨析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的异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问:“你们认为儒学在汉代会有怎样的发展?请谈谈你们的看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汉代儒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董仲舒的新儒学、君权神授等概念。
2.通过讲解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使学生了解儒学在汉代的发展历程。
3.结合历史故事、典故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汉代儒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深入思考汉代儒学的内涵与外延。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使学生对汉代儒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成长,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对汉代儒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汉代社会风貌,如宫殿、市井、农耕等场景,让学生感受汉代的历史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汉代儒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儒学在汉代发展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3、整理编订文化典籍:儒家“六经”
孔 子 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 儒学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 六部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 》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孔子 去世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六经:易:易经;书:尚书;诗:诗经; 《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礼:礼记;乐:乐经;春秋:《春秋》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步成熟 2、西汉: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成为理学和心学 4、明清之际:理学受到冲击,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但是没有撼 动儒学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1 2
3
考试要求
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 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个人修养
方法:“克己复礼为仁”
说明: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③推行“德治” 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政治思想:主张“仁”、“礼”、德治、注重政治和人事
提出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充满着新 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①仁:“仁者,爱人也”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②礼: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
孔子谓季氏(鲁国卿大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 也,孰不可忍也。”
——孙皓晖《大秦帝国》
诸子百家围绕自然、社会、人生的主题提出哪些观点?又是 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呢?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时,注意分层设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行动。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于汉代儒学的发展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学生在兴趣方面:高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于具有故事性、现实意义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融入相关故事和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相关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梳理汉代儒学的发展脉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代儒学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介绍汉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董仲舒、司马迁等,详细讲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分析汉代儒学的基本观念,如“天人合一”、“忠孝之道”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读。
4.对比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异同,强调汉代儒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汉代儒学的基本观念和代表人物,设计一些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汉代儒学观念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XXX、XXX与XXX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XXX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XXX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头脑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头脑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进献,体会人类优秀头脑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进修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现代汗青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现代文化头脑兴盛和开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如何的社会秩序,人的个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头脑宝库。

特别是在面临不异的社会政治问题时,现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头脑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头脑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汗青时期的头脑文化,是一定汗青时期的社会理想的反应,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认识。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二 新文化运动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 Nhomakorabea全册】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75页 0228页 0278页 0356页 0420页 0451页 0484页 0508页 0564页 0603页 0653页 0720页 0789页 0853页 0878页 0942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 蒙昧中的觉醒 三 专制下的启蒙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 四 向“距离”挑战 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一 百家争鸣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 流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二 汉代儒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转化的。
归纳综合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 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提倡“统治”和“仁政”,
孕育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崇尚自然,讲
究“无为”成为哲学思想;法家推行严刑峻法,成 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思
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
然大宗。
[轻巧识记]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_ ”,提倡清 道 静无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②提出“____________ 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批驳
又彼此融合,终于初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 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 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 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繁荣,并 对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技法荟萃 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特点
1.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两大题型之一,而且分值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选择题得分的高低,对学生
的成绩影响很大,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特点:—是考查的知识点 覆盖面广。选择题题量大、题型多,可以从不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精编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精编 )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学法指导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学法指导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时间 14-17C 资本
背景 主义萌芽
中心
意大利
启蒙运动
17-18C 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法国
异 矛头 核心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 理性主义
内容
批判旧秩序
批判旧秩序,提出了资 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但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王朝,也没有批判儒家思想。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 革命任务是什么 思想 怎样进行革命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群众路线 了;确立起社会主 独立自主 义制度。
晚霞破月的天际,依旧映红了归家的路途,流浪了好久的笔调写满了疲倦的素笺,伴着枯萎的憔悴,与年华斑驳的碎影相逢,溅起涟漪在心田的几缕游丝浅叹,让年华牵住执笔的手,静听潺潺流水;波动在逐流的心海,唤名为;婆娑年华,勾勒了谁的斑驳唯有情醉琉璃一宿,又是一个不眠的夜。 真正的相爱,是人在千里,却梦魂相依;真正的相爱,是岁月流转,却不离不弃;真正的相爱,是彼此付出,却无怨无悔。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4、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②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臣平等的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日知录》、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 病书》
对君主统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 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提 出“众治”的主张
人物
著作
主张
其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反对 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 论“天命”“神道”“道统”
唐甄
《潜书》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难治者,非民也,跃局面
1.宋明理学
(1)历史特征: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日益理论化、思辨化。
(2)主要表现: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历史特征:日益僵化的理学受到批判,但没有动摇 儒学的主导地位。
(2)主要表现:李贽的反正统意识,黄宗羲的“天下为
主,君为客”说,顾炎武的“众治”主张,王夫之的 “孤秦陋宋”批判和唯物主义思想。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主张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 李贽 《藏书》、 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 《焚书》 心说”。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
“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人物
著作
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为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
主,君为客”的主张。提出君
专 题 一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专 题 知 识
专题主旨归纳
知识综合拓展 专题质量检测


一、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1.百家争鸣 (1)历史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第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主要表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出现。
2.儒学的兴起 (1)历史特征:备受冷落和打击的儒学到汉武帝时取得正 统地位,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2)主要表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各级 儒家学校,重用儒生。
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
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 唯心主义演变。
5.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
世致用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
君主专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 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 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化 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提倡仁、德政、 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由孔子创立,经孟子、 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形成“非儒即 墨”的局面,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西汉:改造与独尊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形成适应专制集权的封
建神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渐 成正统,成为后来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 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官学化。
4.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
养)形成,朱熹集大成,“存天理,去人欲”,封建伦
理精神体系形成。但当时程朱理学被斥为伪学。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